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十四五土地利用规划意义有哪些
十四五土地利用规划意义有哪些十四五土地利用规划意义有哪些1、土地利用规划是调控土地利用的国家措施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由以上法规可知,土地利用不是普通地方措施,而是由法律规定的调控土地利用的国家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是具有法定效力的管理手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强制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各项规定、标准和政策应当有长期的稳定性,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
各项工作一旦实施,其效果或后果将难以扭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是一项普通的小工程,可以随时修改变更,所以这就要求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以克服单纯行政手段可能出现的短期行为,各级政府依法制定和实施规划,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活动。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量大面广的社会实践活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行动,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符合当地的实际。
制定规划时的前期工作就包括大量的调查分析工作,搞清土地条件、利用现状、利用潜力和用地需求情况,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地拟定工作方案,同时还要广泛征求意见,协调各业、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和矛盾,之后还需要实施各项管理工作,采取各项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总的来说,十四五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广泛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由此可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吗什么是房屋产权?一般来说,房屋产权由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两部分组成,房屋所有权属于个人产权,是私有财产权的一种,受到我国《物权法》的保护,其年限是永久的,而因为根据我国《宪法》,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所以土地使用权是国家向组织、机构及个人出让的一项使用权,根据土地规划用途的不同,土地的最高使用年限又分为40年、50年和70年不等,到期后可重新缴纳土地出让金,获得土地继续使用权。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对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可持续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主要目标及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城市的发展需求却是不断增长的。
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帮助城市实现以下几个重要目标:1.最大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将不同类型的土地用途进行协调和综合利用,避免浪费和冗余的现象,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
3.促进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形成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发展模式。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
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园绿地等。
通过合理布局,使不同功能区域互补互利,形成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土地资源,实现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3.保护环境资源,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促进城市更新和改造。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城市的更新和改造,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各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在实践中,各行业都需要按照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本文将从综述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编制方法、实施过程、监管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规划作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基本性规划,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能够促进城市和乡村的有序发展,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乡村土地荒芜。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土地利用规划能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
首先,应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测绘和监测,了解土地分布、类型和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需求和供给状况。
其次,应根据城市规划、区域发展和经济政策等要求,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和规模,合理布局各种用地类型。
然后,应进行土地评价,考虑土地的质量、可利用程度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制定土地开发和利用的限制条件。
最后,应综合评估各种利用方案的优劣,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布局和发展策略。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应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和权限,确保规划的顺利落地。
其次,应建立统一的土地利用许可制度和管理机构,加强对土地利用活动的监管和执法,遏制违法用地行为,保障规划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然后,应建立土地利用权的确权和登记制度,明确土地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激发土地利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
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纪的开发利用,现在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日益加剧。
同时由于人类不当的开发利用,土地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居环境。
因此,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回顾,说明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必要性作用意义1.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1.1土地规划的含义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
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
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1.2土地规划利用的含义土地规划利用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对土地加以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2.实施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2.1.严峻的土地资源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土地的规划利用。
我国国土面积的12.88%为可种植耕地,6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水源不足或者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也十分有限。
具体问题如下:2.1.1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少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12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8亩,均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3,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34,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8。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及地方发展的重要任务。
它不仅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还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支持。
本文将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题,分十个小节展开回答写作。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分析,并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目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计划,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增长: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提升土地的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保护环境资源: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气候和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3. 优化城乡布局: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城市建设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 推动社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引导人口流动、城镇化进程、公共设施建设等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1.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 社会公益优先原则:将社会公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公益相协调。
3. 综合平衡原则: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平衡各类矛盾关系。
4. 科学论证方法:利用科学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
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纲领性文件,制定土地资源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则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目标和政策;详细规划则围绕特定地区或项目,具体规划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细节。
四、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问题和挑战土地利用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1. 数据缺失和精度不高: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由于数据质量和采集手段的限制,数据缺失和精度不高成为制约规划实施的障碍。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规划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证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制定与实施农村土地规划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规划的必要性、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规划标准、农村住宅用地规划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村土地规划的必要性农村土地规划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为农业发展、农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的一项工作。
其中的规划标准是保障农村土地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通过规划标准的制定,能够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农村经济发展用地、农村生活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并明确其利用方式和界限,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规划标准能够指导农村土地合理配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3.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通过制定农村土地规划标准,可以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用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4. 保障农民权益。
规划标准应该注重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合理划定农村土地使用权界限,防止土地非法占用和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是在农村土地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用地规划标准。
根据不同土地类型的农业适宜性,合理规划农业用地,推动农民科学种植、高效生产。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规划标准。
合理规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鼓励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 农村生活用地规划标准。
根据农村人口规模、农村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制定农村生活用地规划标准,确保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4. 农村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标准。
合理规划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关系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2)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是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一种公共干预手段,在特定阶段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行为施加的影响,以保障整体的长远利益,实现预期的规划目标。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两项规划都是将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核心内容都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它们的共同目标都为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经济建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
两个规划的依据都是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其核心内容都是土地的合理利用。
但研究的对象、范围、实施年限、方法、步骤各有侧重,规划深度也悬殊较大。
1)两者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在用地上两项规划相互联系、相互指导而又互相制约。
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为主要目标,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而城市规划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②城市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结合,通过了解区域内城市、城镇、大型设施的发展和布局,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
2)存在的矛盾:从目前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看,二者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相互不一致的情况。
一是负责两种规划编制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职能交叉,使两种规划出现相互不一致、脱节等情况,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及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土地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是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利用规划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人们需要对土地利用规划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以进一步指导土地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长期的、鲜明的和确定性的规划,目的是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统筹规划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用途及开发范围,促进土地利用合理化,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开发。
土地利用规划不仅涉及到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涉及到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问题,例如人口增长、交通、环保等等。
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在建设中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利益,制定长期和可持续的规划方案,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破坏或危害环境和自然资源,确保满足未来世代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发展策略和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旨在建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平衡,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们的利益和福利。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它是长久以来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新理念,它是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它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长远未来,通过建立稳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关系,确保一代人不会对下一代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是互为依存的。
土地利用规划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之上。
环评项目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措施
环评项目中的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措施在进行环境评价项目时,土地利用规划及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土地利用规划涉及到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保护措施则是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维护。
本文将探讨环评项目中土地利用规划及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对此进行恰当的规划和实施的必要性。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在环评项目中,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科学地配置土地资源,确保不同用地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工业区规划中将工业用地与生态用地进行合理划分,减少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环评项目往往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在有限土地资源下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将商业用地规划在交通便利的地段,可以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推动经济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素在进行环评项目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 土地类型划分:根据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民用地等。
2. 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土地具体的利用方式,如建设项目、耕种、绿化等。
3. 土地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避免对土地资源造成长期破坏和污染。
4.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土地利用规划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土地保护措施的必要性环评项目中的土地保护措施是为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护和维护土地资源的完整性和质量。
以下是土地保护措施的必要性:1. 预防环境污染:通过采取相应的土地保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环境污染。
例如,在工业项目建设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废水、废气等的排放,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有效地平衡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挑战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至关重要。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保护自然环境。
将生态保护区、水源地等特殊地区纳入规划,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分配城市功能区。
通过规划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可以避免功能区重叠、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再次,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通过规划商业区、产业园等经济发展区域,可以吸引投资、促进就业,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总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挑战然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规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城市的长远发展需求。
城市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规划不能只注重眼前问题,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规划需要与不同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牵扯到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达成共识。
再次,规划的执行需要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措施。
只有规划得到切实的执行和管理,才能实现规划的目标。
三、实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的领导和规划管理能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其次,加强全社会的参与和共识建设。
规划涉及到多方利益,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和建立共识。
政府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专家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公平、公正、公开。
再次,注重规划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规划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范围和任务不同,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大类。
主要任务是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引导镇、村理性发展,划定了城乡建设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形成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四个空间管制区。
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区域,是城乡现状建设用地与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有条件建设区是指规划中确定的,在满足特定条件后方可进行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
限制建设区是指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外,禁止城镇和大型工矿建设,限制村庄和其他独立建设,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空间区域。
禁止建设区是指规划中确定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禁止进行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的空间区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空间规划,它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引导镇、村理性发展,划定了城乡建设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形成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四个空间管制区。
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区域,是城乡现状建设用地与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地理科学中的土地利用规划
地理科学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而土地利用规划则是地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土地利用规划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农业和城市用地,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改善人居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住宅区、公共设施和绿地,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最后,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破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类型、质量和分布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需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指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布局和调控,确定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
再次,需要制定具体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具体区域、具体项目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确定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和布局。
最后,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管理和监测。
管理和监测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三、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挑战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土地利用冲突突出。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土地利用的冲突,如农地与城市用地的冲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等,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难点。
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啊
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摘要:在我们国土工作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指引着我们土地利用的方向,日常发证,集体土地发证,征地手续的办理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把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任务和作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在我们国土工作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指引着我们土地利用的方向,日常发证,集体土地发证,征地手续的办理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把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和作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一、土体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调控土地利用的国家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可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是一项普通的技术工程措施,也不是地方性措施,而是由法律规定的调控土地利用的国家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具有法定效力的管理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定效力,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也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这些规定明确了土地利用规划所具有的法定效力。
赋予土地利用规划以法律的强制力,是由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各项工程一旦实施,其后果很难扭转。
为此,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各项规定、标准和政策应当有长期的稳定性,这就要求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以克服单纯行政手段可能出现的土地利用短期行为。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涉及调整土地利用中个人与社会、部门与社会、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借助法律手段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有效维护土地利用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保证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利益。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土地的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土地的产业布局,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科学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生态功能区,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减少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一体化水平。
通过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
4.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通过科学规划土地的功能和用途,可以避免土地的闲置和滥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需求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总体布局和总体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明确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整体框架。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与实践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与实践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依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整体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积极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制定的用地总体规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与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的意义1. 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一旦被占用,就无法再恢复原状。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科学分配土地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浪费。
2. 推动城乡发展。
城市与农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 保障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规划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从而保障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的过程1. 数据收集与基础分析。
包括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调研、统计与分析,为后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用地需求评估。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资源利用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对土地利用需求进行评估与计算。
3. 土地分析和评价。
根据调查研究所搜集的土地与环境信息,分析其优劣势和开发潜力,进而确定用地品质、用途和分配。
4. 制定方案和计划。
对土地利用结构、用地总量进行方案制定,并在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
5. 决策和批准。
通过民主决策程序,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和评审。
经过审查批准后,正式发布实施。
三、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的经验与教训1. 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我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导致一些地区存在土地资源浪费和乱占乱用的问题。
应加强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健全土地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
2. 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土地利用规划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城乡规划和环保等要求。
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本文将探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保护区、森林资源、湿地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工矿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合理规划产业用地、交通用地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有限我国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人口众多,需求巨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着如何合理分配有限土地资源的挑战。
2. 土地利用与保护矛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但由于利益冲突,如何处理土地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是一个难题。
3. 规划实施难度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各级政府的密切配合和协调,但由于各方利益的不同,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困难和阻力。
三、应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提高规划实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3.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和理解,增强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配合。
4. 加强协调和合作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规划目标。
结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挑战,我们应加强法律建设、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协调和合作,共同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和策略。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将不同的土地用途进行优化组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例如,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合理布局,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划定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特定用途区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农田、林地和水域的布局,可以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划定住宅区、商业区、公园绿地等不同功能区域,提供多样化的城市服务和便利设施。
同时,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4. 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浪费。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确保农田、林地和水域的合理利用,维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工业用地,可以避免过度扩张和资源浪费,保障土地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包括土地资源分布、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情况、生态环境状况等。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现状,为后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发展目标与策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根据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目标,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功能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保障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控制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 保障人民生活: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覆盖范围,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 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3. 土地评价与分类: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区,确保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4. 空间规划布局: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需求,通过制定空间规划布局,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域、用地比例和空间位置。
5. 法规制度制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土地利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
6. 规划实施与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实施,并进行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只有为土地利用规划赋予更高的重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规划方案中,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意义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利用的过程。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经济意义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
例如,将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可以增加城市的建设用地,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流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2. 社会意义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通过合理划分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服务。
同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3. 环境意义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还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土地的浪费和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例如,保留和合理开发绿地和湿地等自然资源,可以提供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二、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的原则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综合性原则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应该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城市整体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案。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公平性原则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应该注重公平性。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合理划分和利用土地资源,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
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人类经过前几个世纪的开发利用,现在可供人类支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日益加剧。
同时由于人类不当的开发利用,土地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居环境。
因此,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回顾,说明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必要性作用意义1.土地利用规划的认识1.1土地规划的含义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
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
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1.2土地规划利用的含义土地规划利用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对土地加以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2.实施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2.1.严峻的土地资源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土地的规划利用。
我国国土面积的12.88%为可种植耕地,6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水源不足或者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也十分有限。
具体问题如下:2.1.1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少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12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18亩,均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3,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34,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8。
若按世界各国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多少为序排列,居世界第67位。
2.1.2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难以利用地土地包括沙漠、戈壁、冰川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
它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
我国有悠久的土地开发历史,绝大部分宜开垦的土地早已被耕种,土地的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且质量较好地易开垦荒地资源为数更少。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土地资源为18·8亿亩,其中易垦土地约为5亿亩。
在5亿亩易垦土地中,质量较好、易农的只有2亿亩。
如按现有的技术条件进行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土地垦植率以50%计算,全面开垦出来,耕地面积最多增加1亿亩。
据初步预算,到2025年,全国非农业建设用地将占土地3·4亿亩,其中需占耕地面积1·9亿亩,同时在现有耕地中约有1亿亩需要退耕,两项相加占有耕地2·9亿亩,减去开垦地变为耕地的面积,净减少耕地2亿亩。
2.1.3全国土地类型很多,但山地多于平原。
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9%,很多山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坡度大、土地薄和不便等因素,农业、林业和牧业生产条件较差。
2.1.4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高原主要分布于西部。
大兴安岭经太行山、巫山至湘桂西部山地一线以东地区的土地大部分是海拔不到500m的平原,面积约占全国的1/3,但分布着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
此线以西的大部分土地是海拔1 000m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其面积约占全国的2/3,是我国的主要牧区、林区,大部分是干旱和半干旱地。
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差距大的状况,东南部大于西北部和西部。
2.1.5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 800多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列第88位。
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6%。
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3·3%。
我国地处季雨地带,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更为尖锐。
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土地利用将受到水土资源不平衡因素的制约。
2.2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土地实行规划利用2.2.1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
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
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
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及耕地总量的逐年减少,土地的使用要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需要计划与合理分配。
因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2.2.2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手段土地储备机构应突出行政性、非营利性和专门性,其作用应体现在参与宏观调控、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盘活土地资源和落实城市规划等方面。
土地储备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市场供求和经济发展为依据,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和城市规划的方案通过土地出让落实到地块。
它可前瞻性地平衡征地指标和用地指标,解决城市规划与市场脱节的问题,解决由于规划和房地部门信息不对称、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土地信息不完备等问题出让地块的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土地正常使用。
2.2.3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落实国家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政策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有利于进行土地出让总价预算;有利于预先安排和落实土地征收和动拆迁费用的支付及被拆迁人的安置,保障公民权益。
同时,有利于保障经济型住宅用地的供给,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有利于确保出让地块的配套设施完善,保证土地正常使用。
2.2.4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长久以来,盲目以需求确定土地供给的导向已经成为一些区域经济发展过热、产业结构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
土地政策在2004年首次成为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个宏观调控手段,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
土地储备与出让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直接环节,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有计划实施土地供应,理应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当前土地储备与出让的主观随意性大,受领导意志控制强,土地市场不健康,开发建设过热等问题出现。
土地储备工作对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提升国有土地资产价值,提供城市建设资金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本轮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下,土地储备与出让的主观性、随意性、无计划性等问题逐步显现。
土地储备制度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引入创新机制通过土地储备规划可以达到以下目的: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3.1.土地利用规划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战略选择,其核心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土地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中处于基础地位。
土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自然环境的主体,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必须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
正是根据这一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任务,《土地管理法》强化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可见,不能将土地利用规划简单理解为一项部门规划或地方规划,而是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3.2.土地利用规划是促进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是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各业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二是可以有效控制建设开发的规模、布局和进度。
防止规模过大、布局混乱,避免资金、物资的浪费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
三是通过土地用途的合理分区,将不相容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予以分隔,有效防止土地利用的外部不经济,保护资源和环境。
四是可以优先、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用地,保障重点建设,节省政府投资。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统筹规划。
当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十分重视土地利用规划,把它作为城乡建设的先决条件,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
3.3.土地利用规划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土地资源的配置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充分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是规范土地市场的基本前提。
只有严格按规划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才能有效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规划调控和市场调节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个体的土地利用行为是经济利益。
受比较利益的驱使,仅靠市场机制不可能做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不可能实现对耕地及其他社会公益性用地的保护。
必须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等措施,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干预和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3.4.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和依法行政的基本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法定的国家权力,是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法律明确规定,土地利用计划的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等,都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是土地管理依法行政为重要内容,也是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