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研究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血肉筑长城》课为例

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加深对历史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将抽象的灌输式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的方法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它们都强调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强调了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关系。陈鹤琴更是直接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五指活动”的课程方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手段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是存在的目的。

国外较早研究生活化教学的课题,主要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与学合一”的教育思想,针对当时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之更有活力,更有乐趣,更具实效。胡塞尔最早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也曾说:在新课改背景下,是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否则在人们眼中就是不完美。等等。

总的来说,对于生活化教学在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研究实践阶段。而具体到初中历史学科,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还非常匮乏,没有形成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操作方法和技巧。新课程历史学科的改革为历史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初中历史课教学只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对生活现象好奇心,才能最大化激发学生对历史兴趣,促进有效学习。这正是本课题开展研究的方向和机遇。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培养历史源于生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生活化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社会生活融入其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知识,挖掘出学科知识的生活性内涵,联系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适当地做一些处理,以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因此,让历史课回归生活是使课堂唤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历史教学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抽象灌输式教学,引导着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以及实践,来对历史进一步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只是仅仅追求课本知识或是本学科知识而不知联系生活,那么就会与现实相脱节,就会致使学科内容脱离了现实生活的需要以及体验,从而使得历史内容变

得苍白空洞、抽象枯燥。这样的教学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以及价值。这样也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极大地影响了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不到初中历史的发展性作用,即历史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教化作用。而生活化的教学符合现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兴趣,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发展,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最大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提升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

实现历史教学的生活化,首先应该是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活化。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说到底,就是对我们教学观念的挑战。这种挑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学生成才观、学生学习历史成就观。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对历史学科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必对因诸多因素造成的学生不重视而耿耿于怀、倍感失落。我们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历史奇才、专家和工作者,而是通过历史学习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走下三尺讲台,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实现教学观念生活化的几方面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探究者”的转变。唯有如此,逃离传统束缚的藩篱、迎接与时俱进的观念、塑造焕然一新的角色,才能在现代中学历史教学中从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的转变中从容面对,立于不败,体味成功与快乐。使得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三)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初中历史的教材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点多,涵盖知识的容量较大。存在的问题是,一些知识点往往只是一提,仅仅是蜻蜓点水、大纲式的教学提示。这种特点给学生理解性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这些历史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剖析展开,并且还应该将一些理性抽象的内容,感性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积极地去接受。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相结合、相联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把封闭性的课堂变成开放式的教学,把初中历史陈列式的展览变成生动、丰富、有血有肉的社会生活剧。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反思、实践、创新,构建新型模式的历史教学,使初中历史教学朝着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方向不断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初中历史老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三维目标,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创新点、

(一)基本内容:

1.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文献理论;

2.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研究;3.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与有效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4.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展示课。

(二)重点和难点: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与有效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三)创新点:

主要是教师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把生活引入历史课堂。学生改变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