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病理学实验总结
病理学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背景病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我在xx医院病理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病理科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2. 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提高对疾病形态学变化的识别能力。
3. 学习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4.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在实习期间,我熟悉了病理科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接收、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
同时,了解了病理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2. 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包括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
3. 病理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我学习了常见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如炎症、肿瘤、感染、变性、坏死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切片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学会了如何识别疾病的特点。
4. 病理诊断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病理诊断工作,学习了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观察切片,我初步掌握了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病理学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了病理切片观察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大量的病理切片,提高了对疾病形态学变化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病理诊断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同时,也学会了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4. 增强了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病理诊断工作,我初步掌握了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五、实习总结本次病理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病理学理论知识水平,还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
病理学实验总结(简洁版)
鳞状细胞癌:癌巢,粉红色角蛋白,角化珠(同心圆,中央或可见细胞核,高分化)
乳腺纤维腺瘤:腺体及纤维增生,有包膜
腺癌:细胞多层,界限不清,核圆,共壁现象
宫颈癌
心脑血管: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风湿细胞,横切枭眼,纵切毛虫
脑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针状空隙,泡沫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空,核未挤压)
绒毛心or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
肺:
大叶性肺炎:肺泡壁充血,粉红色浆液渗出。充血出血期,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充满RBC,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充满纤维素),溶解消散期
小叶性肺炎:散在病灶,细支气管(完整肌层)内含坏死物,脓细胞
硅肺:硅结节(大)
肺癌:中央型,周围型,癌巢,镜下或可见肺泡结构
霍奇金病:炎症背景,镜影细胞,单核R-S细胞,干尸细胞(红染),多核
非霍奇金病:满天星(伯基特淋巴瘤)
化脓性脑膜炎or流脑:脓性射出物,蛛网膜下腔炎细胞浸润,脑实质(不累及),脑膜
乙脑:针孔状软化灶。淋巴袖套,嗜神经现象(少突胶质细胞),脑软化灶(染色浅,筛孔状),胶质结节
毒性甲状腺肿:切面灰红,质如肌肉。滤泡上皮细胞乳头状增生,吸收空泡
适应:
肝细胞水肿
肝细胞脂肪变
脾动脉玻璃样变
肉芽组织
异物肉芽肿:异物巨细胞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
肾贫血性梗死:梗死灶三角形
脾梗死
肠出血性梗死
慢性肺淤血:粉红色水肿液,心衰细胞
慢性肝淤血:槟榔肝,肝窦及中央静脉扩张淤血
肿瘤:
纤维瘤:完整包膜,切面灰白,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纤维肉瘤:切面鱼肉状,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核分裂像,瘤巨细胞
病理学教学实践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现将实践报告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病理学知识体系日益丰富,临床病理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以下教学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课程设置与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我们将病理学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教学以基础病理学为主,实践操作以临床病理学为主,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病理学研究成果,更新教材和讲义,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开展翻转课堂: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互动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病理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操作培训(1)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设施,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2)规范操作流程:对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开展实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四、实践效果1. 学生成绩显著提高: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考试成绩普遍提高。
2. 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案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实施,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 教学质量得到认可:同行专家和学生对病理学教学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实践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次病理学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
病理检验实习报告总结通用
病理检验实习报告总结通用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病理检验科的实习即将结束。
回顾这段时间,我感慨万分,从最初的迷茫与无知,到现在的收获与成长,这一路的点点滴滴都让我铭记在心。
病理检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实习,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首先,实习期间,我深刻理解了病理检验的重要性。
病理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的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能够找出病变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病理检验人员,肩负着为患者提供准确检验结果的责任,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其次,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各种检验项目的操作,掌握了病理检验的基本技能。
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检验结果,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
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学习的真谛。
此外,实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医疗行业的严谨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医德规范,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病理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实习期间,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时候,检验结果与预期不符,让我感到困惑;有时候,工作压力很大,让我感到疲惫。
但是,在老师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调整心态。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病理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总之,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离开病理检验科,我带着满满的感激和不舍,但我也相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会将所学所得发挥到极致,为社会作出贡献。
再次感谢病理检验科的老师们,你们的关心和教导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病理学实训报告小结范文
一、实训背景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诊断和防治的科学。
为了提高我们对于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XX医学院病理学实验室进行了病理学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我们对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病理学诊断方法的了解。
二、实训内容1. 实验室参观首先,我们对病理学实验室进行了参观,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设备、实验流程等。
实验室分为实验区、标本室、显微镜室等区域,实验设备齐全,包括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等。
2. 病理切片观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
通过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切片,我们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病理诊断技术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病理诊断的基本技术,包括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诊断能力。
4. 病理病例分析我们分析了多个病理病例,了解了病例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病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5. 实验操作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染色、显微镜观察等实验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病理学诊断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掌握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染色、显微镜观察等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2. 实践能力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同时,通过分析病理病例,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断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不足与改进措施1. 不足之处(1)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同学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效果。
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
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病理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研手段,在此类实验中,我们可以研究各类疾病的发展机制以及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开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细胞实验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观察、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胞,分析其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不同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细胞生长情况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疾病是如何导致细胞死亡或分化的。
另外,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可以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比如药物,从而挖掘出更多治疗方案的可能性。
二、组织实验组织实验则更多地呈现在药物研发过程中。
通过对动物体内不同组织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用于人体的药物对不同组织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比较不同药物的效果,以及不同剂量是否存在可接受的安全性。
三、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在病理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定的人为操作,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患者所疾病病变的进程,从而通过动物实验挖掘出更多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给予不同治疗手段,比如药物或手术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患者风险评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学工作。
总之,在经过病理学实验的学习与实践中,我逐渐认为,人体的生命是相对脆弱的,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科学的探究和研究。
病理学实验可以作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为我们发现和研究疾病奠定基础。
病理学实验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我们谨慎而认真地对待,因为这涉及到大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问题。
在未来的病理学实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安全,严格执行相关实验操作规程,努力为医学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病理课程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病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本学期,我系统地学习了病理学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病理学课程的学习总结。
二、课程内容概述1.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学科,主要包括疾病形态学、疾病机能学和疾病发生学三个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过程和疾病转归等基本概念。
2. 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炎症、变性、坏死、增生、出血、栓塞、梗死和肿瘤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病理变化的深入学习,我了解了各种疾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本课程介绍了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等。
通过对这些疾病的病理变化学习,我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病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疾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本课程安排了多种实验,如细胞学、组织学、病理切片观察等,通过实验,我掌握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染色、观察和报告等基本技能。
三、学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病理学课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要求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病理学知识。
2. 注重观察与分析病理学是一门观察性学科,观察和分析是病理学学习的关键。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我学会了如何发现疾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并能够对这些改变进行分析和解释。
3. 团队合作与交流病理学实验和课程讨论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病理学实训心得总结报告
一、前言病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规律,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病理学实训。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心得总结。
二、实训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理学基础知识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听讲等方式,学习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显微镜观察:在导师的指导下,观察病理切片,学习识别各种病理现象,如炎症、肿瘤、坏死等。
(3)病理诊断:通过分析病例资料,结合病理学知识,进行病理诊断。
(4)病理报告撰写:学习撰写病理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
2. 实训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自学、听讲、讨论等方式,掌握病理学基础知识。
(2)实践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显微镜观察、病理诊断和病理报告撰写等实践操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紧密联系,为今后学习其他医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方面(1)显微镜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我学会了识别各种病理现象,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
(2)病理诊断:通过分析病例资料,我学会了结合病理学知识进行病理诊断,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病理报告撰写:通过学习病理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我掌握了病理报告的撰写技巧。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实训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2)实践经验不足:由于实训时间有限,实践经验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实践操作。
病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病理学实验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病理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组织、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病理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切片,如肝脏、心脏、肾脏、肺脏等。
2、显微镜:双目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染色试剂:如苏木精伊红染色剂(HE 染色)等。
三、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光源和焦距。
取出待观察的病理切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低倍镜观察先用低倍镜(10×)观察切片的整体结构,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注意观察组织的分布、细胞的排列以及有无异常结构。
3、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到高倍镜(40×)进一步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核的大小和形状、细胞质的特点以及细胞间的关系等。
对于重点区域,可以使用油镜(100×)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4、绘图记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变区域,用铅笔绘制出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形态。
标注出细胞的名称、结构特点以及病变的特征。
5、分析与诊断根据观察到的病理变化,结合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诊断。
考虑病变的类型、程度、病因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四、实验结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观察结果示例:1、肝细胞脂肪变性低倍镜下:肝脏组织的结构基本正常,但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
高倍镜下:空泡位于胞浆内,细胞核被挤向一侧。
脂肪空泡可融合成大的脂滴。
2、心肌梗死低倍镜下:心肌组织中可见一片暗红色的梗死灶,与周围正常心肌组织界限清晰。
高倍镜下:梗死灶内的心肌细胞坏死,细胞核消失,细胞质红染,肌纤维断裂、溶解。
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3、肾小球肾炎低倍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增多,毛细血管腔狭窄。
高倍镜下: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部分毛细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
五、实验讨论1、对于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
病理学实验强大总结版
IJ3:肝细胞坏死(周围有正常结构,故注意与之区分鉴别,对比着看!)1、低倍镜下肝细胞基本保存完整,看到完整肝细胞结构时即锁定肝中央静脉区!2、高倍镜时可看到坏死灶内肝细胞索结构消失,成为一些相互分离、深红的、形态不规则的小碎块,即为坏死的肝细胞。
3、最终确定准则,看到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多数为深红色)IJ4、脾细动脉玻璃样变:1、低倍镜下见脾被膜、脾小梁、脾小体及脾窦等正常结构。
到此处时注意转向脾细动脉。
2、高倍镜下中央动脉管壁呈明显的不对称性增厚,管壁成均质红染结构,原有血管结构基本消失。
IJ5、肝细胞水变性和气球样变1、低倍镜下见肝脏结构基本保持完整,但明显感觉局部浅染(多为中央静脉周围)。
2、高倍镜下可见部分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淡染,可见红染细颗粒样物和一些界限不清的空泡,胞核仍位于中央。
其中体积为正常肝细胞3~4倍,胞浆透明,状如气球的为气球样变的肝细胞。
RP1、肉芽组织1、低倍镜下观察整个切片,可见大量的骨骼肌组织,其上方为创面,可见肉芽组织。
2、高倍镜下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管壁多为单层内皮细胞,管腔较大。
纵切面毛细血管长轴与肉芽组织表面垂直。
可见成纤维细胞(梭形,核椭圆,染色质浅、核仁清楚,胞质丰富)和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还有少量均质红染的纤维素。
HD1、慢性肺淤血一、早期(貌似考试片子是晚期,不是很确定,先写上)1、低倍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粉红色均质物质,即为含蛋白质的水肿液。
2、高倍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高度淤血造成的漏出性出血),有的中可见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
二、晚期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壁及间质有一定程度的纤维增生。
肺泡腔内水肿不明显。
2、重点是观察胞浆充满棕黄色颗粒的心衰细胞(体积较大,含含铁血黄素)。
HD2、慢性肝淤血1、低倍镜下可见明显的肝窦变宽(正常时肝索:肝窦=2:1,慢性肝淤血时可变小甚至逆转),然后迅速转到门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
病理学实验总结[精品文档]
病理学实验总结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1)低倍镜:肾皮质区近曲小管,管腔变小且不规则(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且向腔内突出,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颗粒,细胞核无改变。
部分上皮细胞因极度肿胀破裂,致使腔内红染的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堆积。
2.肝脂肪变性(1)低倍镜:大部分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空泡。
脂变明显处肝索增宽变粗,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高倍镜:肝细胞胞浆内含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空泡,有的融合成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压至细胞的边缘。
细胞核无改变。
由于细胞肿大致肝窦变窄,因此小叶结构欠清晰。
3.脾被膜玻璃样变(1)低倍镜:结缔组织(被膜)之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物,纤维细胞明显减少。
(2)高倍镜:脾实质慢性淤血并有局灶性钙盐沉积,钙盐呈深蓝色颗粒或块状,病理性钙化。
4.肉芽组织(1)低倍镜:溃疡表面有一层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构成的炎性渗出物。
渗出物的下方是炎性肉芽肿,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彼此相互平行,与创面垂直。
肉芽组织下面为纤维结缔组织。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向腔内凸出,有些已形成管腔,有些未形成管腔。
成纤维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胞体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卵圆形、梭形或分枝状,胞核椭圆或梭形。
肉芽组织中有数目不等的炎症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
瘢痕组织由大量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并出现透明变性。
5.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1)低倍镜: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2)高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且肺泡壁增厚有纤维组织增生。
部分肺泡腔内有漏出的红细胞及胞浆内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6.混合血栓(心脏附壁血栓)(1)低倍镜:混合血栓外周可见正常心肌组织。
粉红色不规则小梁和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2)高倍镜:粉红色粉末状的血小板凝集呈珊瑚状,表面可见白细胞附着;血小板梁间有大量网络着红细胞的纤维素。
病理生理学实验总结
病理生理学实验总结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而实验则是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我们不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疾病状态下机体的变化,还能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多种实验模型和技术。
其中,缺氧实验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通过不同的缺氧方式,如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等,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皮肤黏膜颜色以及存活时间等指标,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在低张性缺氧实验中,将小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闭容器内,随着容器内氧气逐渐减少,小鼠先是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活动增多,随后呼吸逐渐变浅变慢,活动减少,最终死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缺氧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也明白了氧气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另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实验是水肿实验。
我们采用了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来诱导水肿。
在实验中,需要精确测量大鼠的体重、尾长以及尾围等指标,并观察其体表的变化。
通过对比注射前后的数据,我们能够定量地分析水肿的程度和发展情况。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水肿的发生机制,即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以及淋巴回流受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水肿的发生。
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实验数据来支持和验证理论知识。
在酸碱平衡紊乱实验中,我们通过给家兔注射不同的酸性或碱性物质,造成其体内酸碱平衡失调。
然后,通过检测血液的 pH 值、二氧化碳分压和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等指标,来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程度。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熟悉了血气分析的操作方法和原理,还让我们深入理解了机体在面对酸碱失衡时的代偿调节机制。
例如,当机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系统会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维持 pH 值的相对稳定。
除了具体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也让我收获颇丰。
实习小结病理报告
实习小结病理报告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在病理科进行实习,深入了解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感受到了病理学的魅力,也认识到了它在医疗诊断中的重要性。
现将我的实习小结如下: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通过对疾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学变化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病理科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病理学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疾病早期发现、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和收获1. 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在实习期间,我负责观察和分析各种病理切片,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通过仔细观察切片,我学会了识别各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了解了不同疾病的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2. 参与病理诊断和会诊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病理诊断和会诊工作,学习了如何根据病理切片、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疾病类型和性质。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也锻炼了我的临床思维能力。
3. 了解病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病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如切片机、显微镜、染色机等。
这使我掌握了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在实习过程中,我参加了多次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了解了病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这使我拓宽了视野,也激发了我对病理学的浓厚兴趣。
三、实习感悟和展望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病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它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我也意识到病理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发展迅速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病理学知识和技术水平,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病理医生而努力。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病理学技能,也培养了我的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为今后从事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病理学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病理学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果。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病害标本,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和时间,以及如何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标本夹和正确的制作方法,以确保标本的保存和展示效果。
在鉴定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描述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以及如何根据特征进行初步的病原物鉴定。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各种病害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加深。
我观察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病害标本,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危害。
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例如斑点、萎蔫、黄化等。
同时,我也了解了不同病原物的特征,如真菌、细菌、病毒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在采集标本时,我遇到了一些难以识别的病害,需要请教老师和同行。
在制作标本时,我也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如何正确展示病害部位和保持标本的完整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实习期间,我也学到了一些病害防治的知识和经验。
我了解到了农作物病害的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病害的特点和发生条件制定防治策略,并了解了一些常用的防治剂和施用方法。
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病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仔细观察和描述病害特征,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在制作标本和鉴定过程中,我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和仪器。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精品文档】病理科实习总结-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病理科实习总结篇一:病理科见习报告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附属医院实训总结临床专业 6班学号:时光飞逝,为期两周的见习期就此结束了。
有诸多不舍,诸多感慨!实习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习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
我见习的单位是坐落绿城南宁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是一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数一数二的大医院,宏伟的门诊大楼,划分的清晰的住院楼,优美的绿化环境,医生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院校,但是这样一个地方让身为医学生的我受益匪浅!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没有选择直接与病人解除,而是选择进入病理科见习。
因为我认为,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能让我了解病情本质、发展、过程、转归。
我这次的实践内容一共分为三大部分1.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工作流程。
我第一天和同一批的同学熟悉了整个病理科的环境,以便于以后几天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认真听取了医院里老医生的介绍,熟悉了病理科各部门的职责和分部间的工作联系,了解其之间的相关配合及工作流程。
在熟悉病理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便按计划开始了我的工作。
在熟悉病理科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合理配合才能使整个病理科正常运转。
病理科分为若干个室,分别为取材室,细胞制片室,包埋室,切片室,免疫组化室,采图室,档案室和医生诊断办公室。
2.见习期间,每天八点半准时到达医院,帮助医生和工作人员完成一系列取材、细胞制片、包埋、切片、免疫组化、采图、归档和诊断工作。
虽然说我能做的不多,但是在医生和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了解了一块组织从取材到制成切片的一系列过程,并且亲眼看到不少之前只在书本上见过的病变组织,诸如畸胎瘤、中央型肺癌、子宫颈锥切、肝癌等。
病理实践技能总结范文
一、前言作为一名病理技术员,我深知自身职责的重要性。
病理实践技能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也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关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对病理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将我的病理实践技能总结如下:二、病理实践技能学习与掌握1. 病理切片制作病理切片制作是病理实践技能的核心。
我通过以下步骤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技术:(1)取材: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选取合适的组织块,避免污染。
(2)固定:采用合适的固定液,确保组织块固定充分。
(3)脱水:逐步进行酒精脱水,去除组织中的水分。
(4)透明:使用透明剂使组织块透明,便于后续操作。
(5)包埋:将透明后的组织块放入石蜡中,制成石蜡块。
(6)切片: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确保切片厚度均匀。
(7)染色:根据病理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
2. 病理显微镜观察病理显微镜观察是病理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
我通过以下方法提高了病理显微镜观察能力:(1)熟悉病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操作技巧。
(2)学习病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各种病理变化的特点。
(3)观察病理切片时,注重细节,提高诊断准确性。
(4)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3. 病理诊断报告撰写病理诊断报告是病理实践技能的最终体现。
我通过以下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报告撰写能力:(1)熟悉病理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2)准确描述病理切片所见,避免主观臆断。
(3)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合理的诊断意见。
(4)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段时间的病理实践技能学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技术,提高了切片质量。
2. 提高了病理显微镜观察能力,对病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提升了病理诊断报告撰写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病理实践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病理学基础知识水平。
2. 积极参加各类病理学术活动,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
2024年病理实习总结(优选3篇)
2024年病理实习总结(优选3篇)目录第1篇昆虫病理学实习总结第2篇《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总结第3篇2023年昆虫病理学实习总结范文昆虫病理学实习总结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采集各类植物,并做好记录;2、记录各种植物的科目、种名和主要特征;3、制作植物标本;4、对植物标本进行分类鉴定。
在顺溪的实习是充实的、饱满的,我们更愿意把这次的实习当做是班级的集体旅行。
大家住在一个屋檐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一桌菜,大家全副武装走同一条路。
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一起干的事情,提供给我们这些喜欢蜗居在寝室的90后一次集体之旅,给我们一个增进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的绝好机会。
我们这一行也证明了这一点。
还记得第一天到达目的地时我们的欣喜之情,想到将要在这里住上5天,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下午采标本遇到下雨天,大家相互帮助,你采集我撑伞的情形,那是怎样的一份感情。
大家围坐在一起,人手一本植物志,为鉴定植物抓耳挠腮的情形,那是怎样的一份执着。
压制标本时,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那是怎样的一份认真。
是的,是这次实习,我们发现了很多周围同学们的可爱;是这次实习,让我们体会一个团队相处的不容易;是这次实习,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力量的大无穷。
认植物考试是残酷的,面对我们这些连和植物混个眼熟都很难的孩子们,让我们短时间认上100多种植物,这是怎样的一个巨大挑战。
但是我们撑过来了,还过的如此顺利。
那是我们共同上山采回来的标本,这是我们共同准备的复习资料,这是我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对一株植物深入剖析。
当大家都认识它时,我们齐声欢呼,让有人不认识时,竭力帮助。
这就是我们这个团队,我们这个温暖的家庭。
当越进蚂蝗山,我们很忐忑,但是因为我们的相互鼓励,我们成功将蚂蝗战死沙场,而我们全身而退。
当跨出浙江省,我们很自豪,因为我们用双腿证明了走出一个省的奇迹。
在感受大自然的魔力的同时,我们自豪的细数着这些天所认识的植物,细数知识带给我们的力量。
实习报告病理学临床工作总结
实习报告病理学临床工作总结在短短几个月的病理学实习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医学领域的精彩与挑战。
通过与资深病理学家的交流与指导,我深入了解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并在临床工作中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了我在病理学临床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第一部分:病理标本处理与病理报告编写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大量的病理标本处理工作,包括标本接收、组织固定、切片制备以及染色工作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并意识到每个环节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根据病理标本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和染色方法,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在病理报告编写方面,我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学会了仔细阅读和解析病理标本的镜下所见,结合临床资料和病史,准确描述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并提供诊断建议。
通过编写大量的病理报告,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病理学实验室管理与质控除了病理标本处理和病理报告编写,我还参与了病理学实验室的管理与质控工作。
我了解到病理学实验室的运作需要高度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我参与了实验室的日常事务管理,如标本接收和分发、试剂和仪器的管理、实验室卫生与安全管理等,并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在质控方面,我学会了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方案,保证病理学实验室的工作质量。
我积极参与了质量控制活动,包括质量监测、质控指标的设定和评估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各项指标数据,我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第三部分: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应用实习期间,我意识到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应用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我积极参与了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和合作,并参与了多个多学科会诊。
通过与临床医生的合作,我学到了更多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拓宽了自己的医学知识。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我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学习了最新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我还参加了病理学会议和学术研讨会,并向其他专业人士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病理检验实习报告(2篇)
第1篇一、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医院病理科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二、实习目的1. 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掌握病理检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
3. 培养临床思维和病理诊断能力。
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病理检验基本理论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的发展历程、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病理检验基本技能(1)细胞学检验:我学习了细胞学检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了细胞学检验的镜下观察、细胞学报告的书写等技能。
(2)组织学检验:我学习了组织学检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了组织学检验的取材、固定、切片、染色、镜下观察等技能。
(3)免疫组化检验:我学习了免疫组化检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了免疫组化检验的抗体选择、抗体稀释、染色、镜下观察等技能。
3. 病理诊断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病例的病理诊断工作,学习了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诊断依据和诊断技巧。
4. 临床沟通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了临床医生的需求,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技能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病理检验的基本技能,如细胞学检验、组织学检验、免疫组化检验等,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临床思维方面:通过参与病例讨论和病理诊断工作,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病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4.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临床医生、技师等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实习体会1.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病理学学习的关键。
2. 病理检验工作需要严谨、细致、耐心,只有掌握了基本技能,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实验总结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1)低倍镜:肾皮质区近曲小管,管腔变小且不规则(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且向腔内突出,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颗粒,细胞核无改变。
部分上皮细胞因极度肿胀破裂,致使腔内红染的颗粒状蛋白性物质堆积。
2.肝脂肪变性(1)低倍镜:大部分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空泡。
脂变明显处肝索增宽变粗,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高倍镜:肝细胞胞浆内含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空泡,有的融合成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压至细胞的边缘。
细胞核无改变。
由于细胞肿大致肝窦变窄,因此小叶结构欠清晰。
3.脾被膜玻璃样变(1)低倍镜:结缔组织(被膜)之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为梁状、带状或片状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物,纤维细胞明显减少。
(2)高倍镜:脾实质慢性淤血并有局灶性钙盐沉积,钙盐呈深蓝色颗粒或块状,病理性钙化。
4.肉芽组织(1)低倍镜:溃疡表面有一层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构成的炎性渗出物。
渗出物的下方是炎性肉芽肿,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彼此相互平行,与创面垂直。
肉芽组织下面为纤维结缔组织。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向腔内凸出,有些已形成管腔,有些未形成管腔。
成纤维细胞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胞体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卵圆形、梭形或分枝状,胞核椭圆或梭形。
肉芽组织中有数目不等的炎症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
瘢痕组织由大量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并出现透明变性。
5.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变)(1)低倍镜:肺泡壁增厚,部分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2)高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且肺泡壁增厚有纤维组织增生。
部分肺泡腔内有漏出的红细胞及胞浆内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6.混合血栓(心脏附壁血栓)(1)低倍镜:混合血栓外周可见正常心肌组织。
粉红色不规则小梁和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2)高倍镜:粉红色粉末状的血小板凝集呈珊瑚状,表面可见白细胞附着;血小板梁间有大量网络着红细胞的纤维素。
部分区域有机化现象。
7.鼻炎性息肉各类炎细胞:中性粒细胞:呈球形,具有分叶状细胞核,核浆淡红色,内含中性颗粒。
在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单核巨噬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胞浆丰富,有空泡,常含有吞噬物。
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淋巴细胞椭圆形,染色质浓密染成块状,着色很深,胞浆极少,似狭窄的环,光镜下几乎看不到。
浆细胞体积较大,椭圆或卵圆形,偏位,染色质凝集成块状,贴近核膜形成车轮状分布,无核仁,胞浆丰富,呈伊红色或双色性,核周有半圆形的淡染区,称“核周晕”。
8.肺脓肿(1)低倍镜:肺组织中可见境界清楚的炎症性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
(2)高倍镜:病变中心为浆液、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坏死细胞碎片。
边缘从内向外由纤维素、炎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三层构成。
9.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低倍镜:阑尾各层内有弥漫的炎细胞浸润,腔内有炎性渗出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浆膜面附有炎性渗出物,血管明显扩张充血。
(2)高倍镜:各层弥漫浸润的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浆膜面渗出物由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组成。
10.皮肤乳头状瘤(1)低倍镜:肿瘤呈乳头状,实质为增生的鳞状上皮,间质为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2)高倍镜:癌细胞分化成熟,排列似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层次增多,可见角化,基底膜完整。
11.皮肤鳞状细胞癌(高分化)(1)低倍镜:癌细胞呈巢状排列,即癌巢。
癌巢呈片状或条索状,与间质分界清楚。
癌巢中可见层状红染的圆形或不规则角化珠。
(2)高倍镜:鳞癌细胞分化较好,体积较大,,多边形,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像和细胞间桥,癌巢中心为红染层状角化物,即角化珠。
角化珠内可见角化不全的蓝色细胞核碎屑。
12.胃腺癌(1)低倍镜:胃粘膜可见深染的腺癌组织,部分癌组织侵入肌层及浆膜层。
(2)高倍镜:腺癌组织由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腔组成;癌细胞层次增多,结构紊乱,核大深染,病例核分裂像多见。
13.平滑肌瘤(1)低倍镜:肿瘤呈圆形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癌细胞分化较好,大小、形态一致,呈编织状。
(2)高倍镜:癌细胞似正常平滑肌细胞,核呈长杆状,两端顿圆。
14.平滑肌肉瘤(1)低倍镜:分化好者,瘤细胞排列成树状或栅栏状,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分化差者,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异型性明显。
(2)高倍镜:分化好者,瘤细胞似正常平滑肌细胞,但体积较大,核大呈杆状,染色深,核分裂像多见;分化差者,瘤细胞形态各异,可见瘤巨细胞,核呈圆形、杆状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病理核分裂像常见。
间质血管丰富,并可见大量红染颗粒状无结构之坏死区。
15.淋巴结转移性腺瘤(1)低倍镜:淋巴结正常结构绝大部分被破坏,部分皮质窦存在,窦腔内有多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癌性腺体;淋巴结髓质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而代之以实性片状分布的癌细胞。
(2)高倍镜: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病例核分裂像可见。
16.风湿性心肌炎(1)低倍镜: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心肌纤维排列疏松。
间质内血管周围可见由成簇细胞构成的呈梭形或类似的细胞团块——即风湿小体。
(2)高倍镜:风湿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呈红染的片状或絮状物质;其外见许多风湿细胞。
该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核大,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有细丝放射致核膜,单核细胞的横切面似枭眼,纵切面似毛虫。
有的风湿细胞呈双核或多核。
风湿小体最外层有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
17.主动脉粥样硬化(1)低倍镜:主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增厚内膜的表层纤维组织增生,并发生玻璃样变,呈均质伊红色,内膜深层见一片浅伊红色无结构的坏死物,为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中有许多呈斜方形、菱形及针形的空隙,为胆固醇结晶在制片过程中被溶解所留下的空隙。
(2)高倍镜:病灶中见许多圆形、胞浆内空泡的泡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中膜肌层不同程度萎缩,外膜疏松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18.大叶性肺炎(灰色干变期)(1)低倍镜:肺组织结构尚存,肺泡壁明显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呈贫血状态,(2)高倍镜:肺泡腔扩张,其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少量巨噬细胞,肺泡间孔明显扩张,部分区域纤维素穿过肺泡间孔与邻近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网相连。
19.硅肺(1)低倍镜:肺泡正常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可见许多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结节状病灶及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呈同心圆状排列,结节中间还可见硬化的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多个结节还可互相融合成较大的硅结节,融合结节中央可有坏死和钙化。
20.慢性胃溃疡(1)低倍镜:溃疡底部由表及里分四层:表面为炎性渗出物(中性粒细胞、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覆盖,其下为凝固性坏死组织,第三层为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逐步过渡为瘢痕组织,即第四层,见不到完整的肌层。
(2)高倍镜:溃疡底部的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部分腔内血栓形成并发生机化,瘢痕组织内神经纤维有变性改变。
溃疡周围的粘膜组织充血及慢性炎细胞浸润。
21.门脉性肝硬化(1)低倍镜: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有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团组成;假小叶周边围绕以较多的纤维细胞,其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及胆小管增生。
(2)高倍镜:假小叶特点:肝细胞索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并可见新生肝细胞。
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的中央静脉;部分假小叶内见有汇管区。
22.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数目减少,部分纤维化、玻璃样变。
肾小球相对集中,部分代偿性肥大;肾间质结缔组织增生,间质内细动脉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管腔狭窄。
2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高倍镜: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呈多层状如星月体,部分肾小球囊或肾小球毛细血管从受压迫而塌陷并纤维化或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也发生萎缩;部分肾小球正常或代偿性肥大;间质纤维增生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24.慢性肾盂肾炎(1)低倍镜:肾间质内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较多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病变灶性分布。
(2)高倍镜:肾盂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并玻璃样变;肾髓质及皮质内瘢痕区呈不规则灶性分布,瘢痕区中肾组织破坏;肾间质内大量慢性炎细胞增生,淋巴细胞为主有些局灶性浸润似淋巴滤泡;部分肾单位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部分肾小管扩张,小管上皮细胞变扁平,腔内充满粉红均质的蛋白管型,似甲状腺滤泡。
2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低倍镜: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大,充满大量的脓性渗出物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2)高倍镜:蛛网膜渗出的炎细胞为分叶的中性粒细胞即脓细胞,软脑膜亦由炎细胞浸润。
大脑皮质正常。
26.流行性乙型脑炎(1)低倍镜:脑组织内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加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围绕周围形成袖套状浸润。
(2)高倍镜:①神精细胞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②筛状软化灶③袖套状浸润④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细胞结节27.肺结核(1)低倍镜:肺组织内见多个结核结节,结核结节中央部为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干酪样坏死灶周围见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和一些Langhans细胞,外围有大量纤维细胞。
28.细菌性痢疾(1)低倍镜:肠粘膜浅表部分坏死脱落,上面附有一层伊红色物质,呈网状分布。
(2)高倍镜:粘膜表面的红色物质为坏死组织,网络着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的上皮细胞。
整个肠壁明显充血、水肿,甚至出血。
尤以粘膜及粘膜下层为重,并伴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29.血吸虫性肝硬化(1)低倍镜:肝脏汇管区附近见深红色或深蓝色虫卵结节及嗜酸性脓肿,肝细胞受压萎缩,门静脉分支可有静脉炎,虫卵结节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2)高倍镜:观察急慢性虫卵结节成分及嗜酸性脓肿,在结节中心可见虫卵,周围见肉芽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虫卵卵壳有折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