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怎样防治
姜瘟病最有效的方法法

姜瘟病最有效的方法法
姜瘟病(生姜黄化病)是由姜黄单胞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姜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叶片枯黄、干枯、倒伏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姜瘟病的方法:
1. 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通风、排水良好,每次浇水前要先让土壤表层干燥。
2. 使用无菌种苗:从可靠的来源购买无菌种苗,确保它们没有携带病原体。
3. 合理的施肥:不要盲目施肥,要按照姜类植物的需要进行科学的施肥,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酸化。
4. 防治虫害:要及早发现并防治白粉虱、蚜虫等虫害,以减少它们对植物的损害和病原体的传播。
5. 喷施药剂: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对病情加以控制,例如金露散、多菌灵、百菌清等,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缓解病情。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药剂,防止产生抗药性。
综上所述,防治姜瘟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

生姜病虫害防治历一、生姜病害防治1.姜瘟病(1)症状:姜瘟病是生姜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地下块茎。
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病健交界处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销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腐病(1)症状:姜腐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发病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姜炭疽病(1)症状: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边缘呈紫红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同姜瘟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生姜虫害防治1.姜螟(1)症状:姜螟是生姜的主要虫害,以幼虫为害叶片、茎秆和地下块茎。
叶片受害后,出现孔洞、缺刻,严重时整株叶片被食光。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虫源;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免幼虫盛发期与生姜生长旺盛期重叠。
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姜蚜(1)症状:姜蚜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生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
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

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介绍姜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姜类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和治疗姜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和治疗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姜瘟综合防治和治疗技术,以帮助农民提高姜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病害预防地块选择选择种植姜类作物的地块时,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避免选择在积水较多或者排水不良的地方种植。
病害防治1.合理轮作:姜类作物不宜连作连种,要合理轮作,如与豆类、玉米、蔬菜等作物轮作,以减少病害传播和发生的可能性。
2.种植健康种苗:选择健康的种苗,避免使用带有病害的种苗,以防止病害传播。
3.清除病害源:在种植前要清除地块上的残渣和病害植株,避免病害源重新感染作物。
4.施肥合理: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5.定期修剪和清洁:定期修剪病害植株和清洁田间杂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病害监测是及时发现姜瘟病害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监测: 1. 目测观察:定期巡视田间,对作物的叶片、茎部和根系进行目测观察,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2. 样本检测:及时采集病害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菌检测和病害种类鉴定,以确诊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剂来控制姜瘟病害是一种环保、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剂包括: -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通过与病原菌竞争、分解代谢产物或产生抑制物质来抑制姜瘟的发生。
- 紫便桃花孢Sin75: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姜瘟。
土壤病害防治对于土壤病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 翻耕消毒:在种植前翻耕土壤,并施用有效的土壤消毒剂,如石硫合剂,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增强作物的抵抗力,减轻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应谨慎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防治姜瘟有六招

防治姜瘟有六招
作者:暂无
来源:《乡村科技》 2013年第4期
1.科学选种。
要从无病区选种、留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抗倒伏的品种,如莱芜生姜、安丘生姜等。
2.选地种植。
宜与玉米、小麦、葱、蒜等作物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忌与茄科作物轮作;注意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种植;注意排水,忌大水漫灌。
3.间作套种。
利用大蒜对姜瘟病菌的杀菌作用实行间作套种,可有效防止姜瘟的发生。
4.土壤消毒。
每667平方米撒施生石灰20~25千克或草木灰150~200千克,然后翻耕整地。
5.姜种消毒。
种植前,将掰开的姜块放入20%的草木灰浸出液中浸泡10~20分钟,或将姜
种切口蘸草木灰后下种,能起到预防姜瘟的作用。
也可在播前用0.05%的硫酸链霉素、新植霉
素或卡那霉素溶液浸种48小时,或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
6.药剂防治。
及时铲除中心病株,并对病穴进行灌药处理,可选用的药剂有5%硫酸铜溶液、72%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3 000~3 500倍液等,每穴灌药液0.5~1.0千克,然后用30%氢氧
化铜8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等进行全田喷施,每667平方米用药液100千克左右,
隔7~10天喷1次,连用3~4次。
贾士龙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黄河路789号山亭区农业学会277200。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去年生姜价格一路飙到了高价,让许多的生姜种植的用户心痒痒的,希望今年也能够有一个好的效益。
那么在生姜的种植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病症呢?今天我们就讲解一下姜发生瘟病的解决之道。
答: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姜株受到病菌侵染后,不论茎叶或根茎都能表现受害症状。
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灰白色水状液体,有臭味。
生姜根部受害后也呈现淡黄褐色、并最终全部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现暗褐色,茎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叶片受害侵染后出现凋萎状,并从下至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
防治:①、注意轮作,尤其是在多年种姜的老姜田,最好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②、严格选种,消除种姜带菌隐患;③、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姜田要选地势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块,高畦栽培;④、药物防治上可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防治。
姜瘟病可防可治

姜瘟病可防可治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由于目前暂无有效专治姜瘟的杀菌剂,因此,要以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围绕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病害蔓延为中心,严把以下7个防治环节:1、土地选择、实行轮作:姜瘟的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至6年,是发病的初浸染源。
所以,采取品种轮换和水旱轮作(一年种生姜、2年种水稻)不能解决防病的根本问题。
必须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前茬作物不种生姜、番茄、辣椒、茄子、土豆、花生等及与以上作物同科的地块轮种。
2、选择姜种:带病姜块下地能导致姜瘟病在地下根部传播。
因此,要严格选种和引种,引种后经晒2天太阳,剔除肉质变色、变软、水渍状、表皮易脱落的姜块;选择无病害、无虫伤、肥大整齐、色泽光亮、芽口好的姜块做姜种。
3、种姜及土壤消毒:(1)选用噻菌铜(龙克菌)浸种:500倍液3小时消毒并促进发芽1~2个,但不要时间太长,时间超过6个小时,发芽就太多,影响发芽出苗不壮。
或1:1:150倍液的波尔多液浸种15~30min消毒。
然后用草木灰或300倍噻菌铜(龙克菌)对姜块分瓣后的伤口消毒,控制大田土壤中的细菌从种姜伤口浸入。
(2)大田土壤消毒:播种前7天开好垄穴,喷施甲醛同时用地膜复盖4天揭开后3天播种;或开好垄穴喷施20%噻菌铜(龙克菌)500倍。
4、栽培管理:一要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忌用病姜的茎、叶、杆和带菌土来沤制土杂肥;二要平整田地,深沟窄厢,开好四周及行间排水沟,防止雨天姜地积水;三要做好姜田隔离,切忌串排、串灌,严禁发病姜田的水流入无病田块;四要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和串草木灰,忌偏施氮肥;五要勤查姜田,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将病株及周围植株挖掉,带到田外集中消毁,并在病穴及四周喷灌5%漂白粉溶液或新鲜石灰粉,做好田园清洁工作,防止病害扩散曼延;六要加强预防,整个生长期可选用20%噻菌铜(龙克菌)或波尔多液喷3~4次。
5、统防统治:做到群众防治与专业防治、重点防治与普遍防治、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并重,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技术、统一施药。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生姜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调料,并且受到现代养生人群的喜爱,很多农户也有种植。
但是有些农户们在种植生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姜瘟病,姜瘟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会有腐烂,清枯的症状,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发生和流行的高峰期,在防治上比较困难,那么该如何预防呢?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1、轮作姜瘟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之中可以生存2年以上,对于已经发病的地块,建议间隔3年再种生姜,中间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不建议种植番茄,辣椒等作物。
2、土壤处理建议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进行土壤处理,在生姜种植的前一个月,一亩地建议使用50公斤石灰氮配合腐熟的农家有机肥(猪粪,秸秆等),混合掺匀,撒施到田并且浇水,一定注意要用塑料薄膜覆盖20天以上,再进行整地播种。
3、生姜种消毒处理在无病的生姜地块选择种姜,种姜收获以后,先晾晒3天,再进行储藏,种姜可以用64%恶霉灵粉剂4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者蘸草木灰进行消毒处理。
4、整地建议起垄种植,因为有些年份雨水大,姜田排水不畅,容易积水,造成生姜腐烂,姜沟建议不超过20米,并且每亩使用石灰80公斤。
生姜姜瘟病怎么办?这七大预防措施需重视!5、施肥和浇水千万不能用病姜或者病植株沤制农家肥,农家肥必须经过腐熟发酵后才能使用,建议配合微生物菌剂一起使用。
生姜属于喜肥和耐肥的作物,一亩地建议腐熟农家肥900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再配合1公斤硼砂+1公斤硫酸锌。
浇水千万不能大水漫灌,防止串垄,以避免病菌传播。
6、病株处理如果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剂进行灌根处理,每隔7天浇灌一次,连用2次,或者使用异菌脲+春雷霉素灌根处理,也是每隔7天灌一次,连用2次。
当在田间发现带病植株后,应该立即拔除,并且将周围50cm内的健康植株也要进行拔除,在拔除的植株穴撒石灰0.5公斤,用土掩埋,防止病害蔓延。
姜瘟病及防治方法

姜瘟病及防治方法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为姜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种植地区都常年发生,以南方种植区发病严重。
一般病株10%-30%,严重地块发病率可达60%-80%,常造成植株成片坏死腐烂。
[症状]此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发病后肉质茎初呈水浸状,灰黄色至黄褐色,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表皮,挤压病部即可渗出污白色菌液,散发臭味。
根部受害亦呈淡黄褐色坏死,最后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仅残留丝状维管束。
叶片染病,叶色淡黄,边缘卷曲并逐渐萎蔫,终至全株下垂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种姜越冬,成为远距离传播和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也可随根茎及其他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
种植带菌种姜,苗期即可发病,成为大田发病的中心病株,通过浇水、雨水、田间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扩散。
病菌由根茎伤口侵入,经薄壁组织进入输导组织,迅速致全株发病。
时晴时雨、高温高湿、地温变化剧烈有利发病。
寄主生长期降雨多、雨量大病害严重。
通常每次大雨或暴雨后5-10天即出现发病高峰。
此外,土壤黏重、地势低洼、多年连作或地下害虫重和管理不当造成根伤和偏施氮肥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1.种窖在贮姜前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福尔马林80倍液消毒灭菌。
选用无病姜留种,种姜单收单贮,贮前适当晾晒。
2.重病地区轮作换茬,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或在盛夏深翻整地后分别施生石灰和碎稻草4500-7500千克/公顷,耕翻均匀后灌水覆地膜10―20天进行高温灭菌。
3.选择地势高燥,易排易浇的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配合地膜种植。
增施磷肥、钾肥,有条件的在行间覆盖遮荫,控制发病。
4.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可选用浙江铁杆青、临平小型姜、新昌小型竹边姜、义鸟首姜、广东细肉姜等品种。
5.种姜消毒灭菌,种植前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盐酸溶液浸种24―48小时后晾干播种。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汇报人:2024-01-11•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生姜姜螟的发生及防治•生姜姜瘟病和姜螟的综合防治目录•生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生姜姜瘟病和姜螟防治的实践与展望01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姜瘟病的病原和症状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症状生姜叶片出现暗绿色病斑,茎部变软、腐烂,地下块茎表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严重时地下块茎内部腐烂,且有白色粘稠物。
传播途径通过土壤、水、昆虫和农具等传播。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排水不良、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姜瘟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选择无病地块种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姜瘟病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农业防治02生姜姜螟的发生及防治姜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姜螟成虫体长14-24mm,翅展30-32mm,灰黄色,触角锯齿状,前翅灰褐色,后翅比前翅略小。
卵长1.2mm,扁圆形,白色透明。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30-42mm,头部赤褐色,身体灰白色。
蛹长14-24mm,黄褐色。
生物学特性姜螟在亚热带地区每年可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姜田土壤中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喜在浓绿、阴凉的高杆作物叶背产卵。
幼虫孵化后钻入心叶取食,造成枯心和死苗。
老熟幼虫在受害株附近入土做茧化蛹。
姜螟幼虫蛀食生姜叶片和茎部,造成叶片出现黄白色条斑或穿孔,严重时叶片枯黄死亡。
幼虫还会蛀食姜块,影响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危害姜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幼虫迁移和成虫飞翔。
此外,带虫土壤和姜种调运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传播途径姜螟的危害和传播途径选择健康无病的姜种,合理密植,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农业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论析生姜姜瘟病综治措施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疏松、排水不良、盐分过高 的地块易发病。
栽培管理
连作地块、施肥不当、田间积水等栽 培管理措施不当,也会加重姜瘟病的 发生。
发生规律
01
02
03
发病时期
姜瘟病一般在生姜生长期 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 节最为严重。
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通过水流和地 下害虫传播,也可通过带 菌土壤传播。
侵染循环
姜瘟病危害
严重影响生姜产量和品质 降低生姜的商品价值
威胁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
综治措施重要性
控制病害传播,降低损失 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
保障生姜产业可持续发展
02
姜瘟病发生原因及规律
发生原因
病原菌传播
姜瘟病病原菌主要通过带菌土壤、病 残体、灌溉水等传播,也可通过昆虫 、线虫等传播。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传 播,因此夏季多雨年份姜瘟病发病较 重。
农业防治技术
轮作换茬
实行与非茄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降低土壤中 病菌的积累,减轻病害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姜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山农一号、山 农二号等。
建立无病留种田
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田选留种姜,防止种子 带菌传播。
生物防治技术
使用生物农药
使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 生物农药,对姜瘟病具有一定的 防治效果。
虽然防治效果显著,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病情反弹现象,说明防治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改进建议及未来发展方向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生物制剂、天敌等生物防 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量,降低环境污染。
加强病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病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及 时发现并控制病情的扩散。
生姜姜瘟病如何防治?

生姜姜瘟病如何防治?
【常见问题】生姜生产中常见病害轻则减产重者绝收的姜瘟病如何防治?
姜瘟病单靠药剂防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病害发生蔓延。
2.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高燥、地面平整、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
耕深25-30厘米,整平地面后开种植沟。
为便于排灌,种植沟不宜过长,并设置排水沟。
使用不带病菌、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
生姜喜钾,适当增施钾肥,可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4.科学排灌。
水量要适当,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早排除田间积水。
6.土壤消毒。
棉隆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土壤消毒剂,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线虫、地下害虫及一年生的杂草。
亩用量25-40公斤。
播种前20-25天,结合整地,将药剂与耕层湿土(耕层深度25-30厘米、土壤含水量60%)混合均匀后用地膜盖严。
依据温度的高低,覆盖10-20天后揭膜、松土换气,让残留药剂挥发净后播种。
因棉隆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会导致有益菌消退,所以它不能与生物菌肥同时使用。
姜瘟病防治新措施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浇水,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和病原 菌滋生。
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姜的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配方,以满 足姜的营养需求。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具有营养全面、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优 点,适量增施有机肥对防治姜瘟病具有积极作用。
补充微肥
适量补充锌、硼等微肥,可以提高姜的抗病能力。
01
02
03
土壤带菌
姜瘟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 存活,健康植株一旦接触 带菌土壤,就会感染发病 。
气候因素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 于病菌繁殖和扩散,从而 提高发病率。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生姜对姜瘟病 的抗性有差异,抗性差的 品种容易感染发病。
姜瘟病的危害
产量下降
姜瘟病会导致生姜植株死 亡,从而降低产量。
增加有益菌
通过施用有机肥等方式增加土壤 中的有益菌群落,以抑制病原菌
的生长。
利用拮抗菌
利用对姜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微 生物菌株进行生物防治。
姜瘟病防治新措施
03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品种抗病性鉴定
通过与姜瘟病菌接种,观察品种的发病情况,筛 选出具有抗病性的品种进行推广。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到优良品种 中,培育出具有更强抗病性的新品种。
品质下降
姜瘟病会使生姜块茎产生 褐斑、腐烂,影响其品质 和市场价值。
传染其他作物
姜瘟病病菌可以传染其他 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潜 在威胁。
传统防治方法
02
农业防治
精选种姜
选择无病姜种,进行晒种催芽,剔除变色、 有伤口的姜种。
土壤消毒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撒施石灰 、草木灰等。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 姜瘟病是土传病害,在姜块膨大期最简单发病,导致植株枯死,并快
速扩散。
姜瘟病要以防为主,一旦染发病,就很难掌握,也很难治愈。
可实行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一、姜种消毒。
在种植之前,用600倍80%多菌灵水溶液浸泡姜种2--3
小时,捞起晾干水分后再种植,以杀死吸附在姜种上的病菌。
二、土壤消毒。
种姜的土地,在种植前挖穴时,用600倍80%敌磺钠水溶液,淋种植穴内的土壤。
每穴淋1—1.5千克左右。
在种植后培土掩盖姜种时,再用1000倍80%代森锌水溶液喷洒所掩盖的土壤。
以杀死吸附在土壤中的病菌。
三、药液灌根。
在姜苗露土后,用600倍50%五氯硝基苯灌根每株灌2千克左右,匀称灌在姜苗根部四周的土壤中。
四、施生物菌肥。
结合培土施肥,在每次施肥时加入生物菌肥同施。
每次每株施50克左右。
能提高植株抗姜瘟病的力量,有效地抑制姜瘟病的发生和为害。
五、叶面喷药、叶面追肥。
在姜生长发育过程中,老发病区每15--20
天叶面喷药一次。
可用1000倍0.5%二甲基二硫醚、1000倍80%代森
锰锌、1000倍自然 芸苔素、1000倍氨基酸糖磷脂混合液等,匀称喷
湿全部的茎叶,以开头有水株往下滴为宜。
既能杀虫防病,又能补充
养分,增加植株抗病力量。
如何防治姜瘟

如何防治姜瘟姜瘟又称姜腐烂病,是为害姜的常见病害。
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雷阵雨频繁期,更是其发病高峰期。
该病首先为害与地表交接的茎基部和块茎,患病植株表现为心叶黄萎,继而蔓延至全株。
病部初期表现为黄褐色的水渍状,病部逐渐扩大变为暗褐色,姜块组织软化,腐烂。
用手一挤组织便溃化,变为一股白色粘稠状具恶臭气味的液体。
严重时变褐腐烂后仅留下一层表皮,地上部(姜苗)则失水变黄,变褐枯死。
姜瘟的病原为病原细菌、假单胞杆菌属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初侵染源为土壤中的越冬菌源或姜种带菌。
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二年。
菌体短杆状,在5--40℃之间均可发病,以27--28℃为最适宜温度。
PH值6.5--7.5间最宜发生。
该病发生后,病菌在田间可通过风雨水和地下害虫传播,从伤口、水孔、气孔侵入为害。
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蔓延全田为害。
防治方法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选用无病种姜,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与前茬姜田连作,间隔应在3年以上,前作避免种植烟草、茄子等茄科作物以及薯类和花生、大白菜等作物,种植生姜时每亩撒施石灰75公斤。
种姜要一“晒”二“泡”,选择健康、个头饱满的姜块,播前按每块0.1公斤切块后经日光曝晒至表皮略皱,可用高锰酸钾或其它杀菌剂浸种5--8分钟,晾干后再用草木灰堆放催芽待芽体萌发长至约1.5厘米即可种植。
播后整个苗床覆盖一层用石灰:硫悬浮剂:水为1:1:25的水液均匀喷湿经晾干后的禾草,以减少药分和水分的蒸发,以预防和控制杂草生长。
开好排好沟,以防雨水冲刷和受淹,不让病田雨水流入无病田块;生姜喜湿润,如遇较长时间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田间湿度大时切忌除草松土,以防机械损伤而感染病菌发病。
药剂防治:当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时,及时拔起病菌进行销毁,并撒一层黑白灰(草木灰与石灰以3:2混合)回穴进行土壤消毒,或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液、或5%硫酸铜、或5%漂白粉、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至4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灌蔸消毒。
姜瘟病防治技术

姜瘟病防治技术
(1)精选种子及种子消毒:认真挑选姜种,不能从姜瘟病重灾区购种和调种,也不能从已感染姜瘟的田间选留姜种。
挑选姜种时要选择块状饱满、肉质新鲜、皮色光亮、质地硬、没有明显病害特征的健康块茎做种。
姜种消毒:用0.5%的石灰水澄清液浸种5―6小时;用草木灰拌种,用少量清水将干燥纯净的草木灰湿润,然后用来拌姜种,待姜种沾满草木灰后尽快播种;用“多菌灵”、“代森锌”、“北农绿亨”等杀菌剂浸种,时间5―6小时
(2)坚持轮作:由于姜瘟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三年以上,所以最好选择三年以上没有种过生姜的地块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忌与茄科作物轮作,因姜瘟病菌可以在茄科作物上相互侵染传播。
(3)进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必须在轮作年限达到和没有连作茄科作物的前提下才有价值。
①犁地前每亩用5―10千克的爆石灰撒入田间,通过翻犁使石灰充分与土壤接触;
②用“北农绿亨”土壤杀菌剂兑水直接对土壤喷雾。
(4)切断再次侵染途径:①实行高墒种植,选择姜地时要选择地势高燥、易排水的地块,并作高畦种植;②实行区域化轮作;③在分蘖期施“多菌灵”、“代森锌”等化学药
剂作保护剂;④及时清除感病株,并带离姜地后深埋,病株周围1米范围内用生石灰处理土壤。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与防治和治疗措施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化学药剂 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喷雾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害的扩 散和蔓延。
灌根防治
对发病严重的植株进行灌根处 理,直接杀死病原菌并防止病
害扩散。
04
生姜姜瘟病的治疗措施
早期发现与诊断
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生姜植株的叶片、茎和根部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发黄、软化、腐烂 等。
诊断工具
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对病株进行镜检,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和特征,以确定是否为 姜瘟病。
隔离与消毒处理
隔离病株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将其与健康植株隔离,防止病害扩散。
消毒处理
对病株周围的土壤、水源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残留的病原菌。
药物治疗与补救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针对性的杀菌剂对病株进行喷洒或灌根处理,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通过防治和治疗生姜姜瘟病,可以减少病害对生姜生长的影响,提高生
姜的品质和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0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和治疗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
合理的防治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加强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研究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与防治 和治疗措施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 •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措施 • 生姜姜瘟病的治疗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姜瘟病概述
01
02
03
定义
姜瘟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 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 生姜的根茎部。
姜瘟病防治技术

田园清洁
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叶 ,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场所 。
生物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生物农药:选用对姜瘟病有防 治效果的生物农药,如枯草芽 孢杆菌等,进行田间喷雾。
生防菌剂:应用生防菌剂进行 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增加有 益微生物数量,抑制病原菌的
生长。
诱抗剂:使用植物诱抗剂激发 植物的自身免疫系统,提高植
02
姜瘟病的预防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经过鉴定,对姜瘟病具有较高抗 性的姜品种进行种植,降低感染风险 。
品种轮换
避免连作,采用轮作制度,有助于减 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 氮肥,增施磷、钾肥,提 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水分管理
适当控制田间湿度,避免 长时间积水,降低病原菌 的传播和侵染。
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可以使用一些化学消毒剂对土壤进行处理,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降低姜瘟病的发生概率。
生物治疗方法
引入拮抗菌
通过引入与姜瘟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如根际促生菌 、生物防治菌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生物防治 的目的。
增强植物免疫力
通过施用某些生物制剂,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诱抗剂等 ,能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姜瘟病的抗性。
术成果的共享和推广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姜瘟病防治技术
汇报人: 2023-11-20
目录
• 姜瘟病概述 • 姜瘟病的预防 • 姜瘟病的治疗 • 姜瘟病的监测与预警 • 姜瘟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01
姜瘟病概述
姜瘟病的定义与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瘟病怎样防治
姜瘟病怎样防治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为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挤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
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
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
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无病地留种并要精选健种,单收单藏,贮窖及时消毒。
②轮作换茬,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垄种植,并要增施磷钾肥,生长前期进行遮阴。
③姜种消毒,用600倍氟派酸+600倍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浸种。
④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随即浇灌600 倍氟派酸药液或500倍50% 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药液或500倍23% 络铵铜药液,每穴200毫升以上,杀灭土壤残留病菌,防止继续传播。
⑤注意预防,用2000倍世高水分散粒剂液,或用6000倍20% 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液,分别掺加600 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每10~15 天喷洒1 次,每次每667 平方米用药液75 千克,连续喷洒2~3次,防治效果可达98% 以上。
生姜斑点病如何防治
生姜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黄白色、长圆形或梭形,易破裂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似星星点点,故又称白星病。
斑点病是由叶点霉菌侵染引起。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传播,田间湿度大、连作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避免连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垄种植。
②注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避免偏施和过量使用氮肥。
生长前期进行遮阴。
③发病初期喷洒1000倍百菌清+1000倍70% 甲基硫菌灵,或25% 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 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5000倍液,以上药液需掺加600倍天达2116 地下根茎专用型,提高药效和生姜植株的抗病性能。
生姜炭疽病怎样防治
生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时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后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褐斑,斑面有时显云纹,潮湿时有小褐点产生。
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合成大斑块,叶片变褐干枯。
生姜炭疽病病菌可为害多种姜科和茄科作物,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
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溅射和昆虫传播。
连作田、低洼地,偏施氮肥、雨水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避免连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垄种植。
②注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避免偏施和过量使用氮肥。
③定期喷施600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4次,提高植株抗病性,使植株生长壮而不旺、稳健生长。
④发病初期,及时喷施800倍20% 咪鲜胺(使百克)乳油药液或1000倍50% 施保功可湿性粉剂液,或800倍30% 氧氯化铜悬浮剂液,交替喷洒,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