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意识,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如何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这一单元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学生首先要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入手。

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因此,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

(1)列举具体事例并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深入理解物质的定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初步懂得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坚决反对上帝创世说等有神论;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

三、说学情

1、知识发展分析

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

通过对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较为抽象的哲学知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学生

综上,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欠缺。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自然界的物质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物质的定义。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五、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综合情景分析、探究发现、讲解点拨及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2、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思路

教材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整个世界

教学知识:自然界——具体的物质形态——抽象物质的共性——哲学上物质的含义

七、说教学过程(探究设计)

探究一:播放视频

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讲述自己知道的地球起源的故事,从而得出结论:天地万物是本来就有的,不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各种各样的神灵创世说都是站不住脚的。在讲授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宇宙大爆炸、地球起源的纪录片,引发学生思索世界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同时,让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有关神开创宇宙、缔造生灵的创世传说,如中国神话,古希腊传说和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用最概括的语言介绍给同学,使同学共同分享探究成果。并把各自的探究成果以文稿形式贴在墙报上,供感兴趣的学生阅读。通过对比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结论。

探究二:古代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图文

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具体的物质形态,从中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共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认识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其进步性就在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对客观世界追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因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这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也没有被科学所证实,充其量只是一些可贵的猜测。同时,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表明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水平的局限性。第二问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生动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明白,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中都有其共同的属性,这种共同的属性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客观实在性,从中引出物质的概念。理解了物质的概念,学生才会进一步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先以“师生对话法”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并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当学生不得其解,或众说纷纭时,可以继续问:“如果有人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你会怎么想?”大多数学生会觉得这是非常幼稚可笑的。这时候就可以继续引导,而这个结论却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提出的。再继续引导,让学生自觉意识到哲学思维的可贵之处:不但表现在从别人习以为常的常识中提出问题,而且还表现在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上。泰勒斯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并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这样,继续反问:你们平时追问过万物是由什么产生的问题吗?接着,把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的原因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例如,古希腊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因为他用经验证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正如水滋养种子,培育生命一样,大地以及其上的事物都是从水中产生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他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在对待世界的本原这个问题上有两个基本的主张:一是火的活动状态(活火),即火的燃烧和熄灭;二是世界秩序,它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决定着火的活动分寸,并在所有事物之中保持着自身的同一。这种观点比泰勒斯的水是世界本原的思想更加复杂,它没有简单地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变化状态,而是在一与多、永恒和变化的关系中把握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颗粒(原子)和虚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