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与控制对策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与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fc095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b.png)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与控制对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尤其在水、土壤和人类体内。
它在医院中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引起各种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和创伤感染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是其致病能力和传染性加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这使得它对抗一般的治疗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耐药机制:a.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产生: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降低这些抗生素的效力。
b. 药物外排泵: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外排泵机制,这些泵能将抗生素从菌体内排出,减少药物的浓度,降低了抗生素的疗效。
c. 生物膜形成: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形成生物膜,这种膜能够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侵害,使得细菌更难被杀灭。
2. 控制对策为了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a.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医生应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b. 加强医疗设施的感染控制: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合理的手卫生、严格的消毒措施和单独隔离感染者,以减少传播风险。
此外,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c. 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由于传统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疗效下降,我们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尤其是对多重耐药菌株具有活性的药物。
此外,应鼓励研究开发新型抗菌剂,如噬菌体治疗和抗菌多肽等。
d. 促进多学科合作: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
医生、微生物学家、药剂师、护士和病人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制定更有效的耐药性监测和防控策略。
e.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公众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感染预防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335245fe4733687e21aa32.png)
枢 神经 兴奋 的副作用。
3 3 中西药联用谨 防毒副作用 . 1含砷 中药及 中成 药 、 雄黄 及含 雄黄 的中成药 与具 氧化 、 含 性 能的硫 酸盐 、 硝酸盐类西药联 用 , 可使雄 黄氧化 、 毒性增强 , 导
致 砷 中 毒 , 同服 。 忌
2 含钙离子 中药及 中成 药 , 、 如石膏 、 龙牡 等与 洋地 黄联 用 ,
色葡萄球 菌对青霉素 的耐药性 , 增强青霉素的作用 。 2 麻黄 与青霉素联用 , 、 治疗细菌性肺炎有协同增效作用。 3 甘草 与连霉素 、 酸钙联用治 胃窦炎能增 强疗效。 、 碳
4 香连化滞 丸与痢特灵联用 , 、 可增强治疗痢菌作用。 5 黄连 、 、 黄柏与四环素 、 痢特灵 、 磺胺脒 同用 , 治痢 疾及细 菌 性腹 泻有协 同作用 。 6碱性 中药与苯唑青霉素 、 、 红霉素 同用 , 防止后 者被 胃酸 能 破坏 , 增强肠道吸收 , 使抗菌作用增强 。 7 丹参注射液与强 的松联用 , 、 治疗结节性 多动脉炎 , 有协 同
效的作用 , 即增效。
3 1 增强或延长原有疗效。 .
1 中药成份复 杂 , 理作用 多样 , 、 药 疗效 稳定 持久 , 西药成 份 单一, 针对性强 , 药效迅速 , 二者合理 配伍 , 不但能 显示各 自的优 势, 且能标本兼治 , 增强疗效 , 如银花与青霉 素联用 , 能减少金 黄
3 2 中 西 药 联 用 达 到 减 毒 功 效 .
用 药过程 中 , 在获得药物有效 的治疗 作用 的同时 , 受 人们 还
I 铜绿 假 单胞 茵 的分 布 及 耐药 性 对 比分 析 C U
牟晓 明
【 摘要 】 目的 了解我 院重症监护病房 (C 感染铜绿假单 胞茵( A ) I U) P E 的分布 与耐 药情况 , 为临床预 防感 染提 供科 学合 理 的依 据。
我院20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20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d78329482fb4daa58d4b92.png)
源依次为痰及创面及伤 口分泌物标 本 , 见表 2。
表 2 0 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分布构成 比 2 0
1 材料 与方法
1 1 菌株来源 . 20 0 7年 1月一2 0 0 8年 6月 , 院临床送检 的 我
标本 , 包括痰液 、 创面及伤 口分 泌物 、 脓液 、 胸水 、 血液 、 尿液等 。 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 A c 7 5 。 TC 2 8 3
12 细菌鉴定 . 送检标本按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卫生部医政 司出 版 的《 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 3版进行分离培养 。 全 第
2 .3 科室分布
20株铜绿假单胞 菌感 染科 室主要分布在重 0
13 药敏试验 .
仪器采用法 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VI K 2全 TE -3
症监护病房(C I U)、 脑外科 、 呼吸科等病 区 , 见表 3。
对阿米卡星耐 药率相对较低 。
四川生 理科 学 杂志 2 0 ;04 0 8 3 ()
表4 0 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 2 O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率 ( ) %
见表 4 铜绿假单 胞菌对 氨苄西 林 高度耐 药 , , 耐药 率达 l O ; O
作者简介 : 思芸, 杨 主管 药师 , 从事临床 药学工作 。 △通讯作者 : 曾友 志, 副主任 药师/ 副教 授 , 从事 临床 药学和药事管理工 作 。E i yn s u 8 6 @y ho cm. l mal a gi n 8 6 ao .o e : y l
合理使用 , 目前该菌 已经成 为医 院感 染 的最 主要致 病菌之 一 , 在革兰阴性菌引起 的感染 中仅次 于大肠埃 希菌l 。由于抗菌 _ 1 ] 药物的广泛 、 不合理 使用 和多重耐 药菌株 的 出现 , 使其耐 药性 问题 日趋严重[ , 2 现成为临床治疗 的难题 。为 了了解 该菌感染 ] 的临床分布 , 加强 对该菌 的耐药性 监控 , 临床治疗和 经验 用 给 药提供依据 , 对我 院 2 0 年 1月- 20 年 6月临床分离 的 2 0 07 - 08 0 株P AE的分布与耐药性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 现报道如 下。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043347767f5acfa1c7cd1e.png)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 经痛 时 ,穿刺是否准确对 治 疗效果非常重要 。那 么如何 准确 无误 通过卵 圆孔到达 三叉 神 经节内?我们根据测量数据 总结 下几 点 : 31 圆孔穿刺点 的定位 .卵 临床 上常选用前人路 和侧入 路路经行穿刺 。前人 路穿刺 时穿刺针从患者 口角外方 约 3 m处 向内后上方穿 刺卵 圆孔 , c 由于卵圆孔多数方向是由外前下 向内后上方 ,穿 刺针的方 向 与卵圆孔的开 口方 向是一致 的 , 进针较 易 , 因此 临床上 使用前 入路穿刺法穿 刺卵圆孔是符 合解剖学基础 的。但有 少数人卵 圆孔向后下倾 , 因此 , 术前做常规 x线检查卵 圆孔 的走 向有助 于卵圆孔穿刺的顺 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 。侧人 路穿刺时在颧 弓下缘 中点约 lm处 进针 , c 进针方 向与卵圆孔近似平行 , 进针 较 困难 , 入路 进针优 点在于距离常发三叉神经痛 的第 Ⅱ、 侧 Ⅲ 支神经近。 3 . 2卵圆孔 的状况对穿刺的影 响 卵 圆孔 的椭 圆形 、 梨形 、 圆形 、 长条形 、 肾形 五种类 型中 , 长 条形较狭窄 , 穿刺较困难 , 其他几 种类型孔较大 , 穿刺较易 。 据 李瑜 如等报告 , 凡卵 圆孔宽径小 于 3 m时 , 易穿刺成功 , a r 不 在临床上值得 注意。但卵 圆孔 呈长条形为数较少 ,本 组只 占
6 2
3讨 论
北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 卷第 8期 0 %。另外 , . 8 在观测 过程 中, 我们发现多数个 体卵圆孔两侧形 态相 同且 相对称 , 占 7 %。其余则两侧卵 圆孔形态不一 , 约 0 为 数不少 的部分呈非对称性 , 占 3 %。 约 0 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 应加以注意 。当卵 圆孔大壁短时穿刺 容易 , 但穿刺针进入后活 动度相对较 大 , 易偏斜 , 准确定位甚 至可能损伤周 围结 构 。 难 而卵圆孔小壁长时 , 卵圆孔穿刺难度较大 , 穿刺针进入后活 但 动度小 , 不易偏斜且定位较准确 , 不易伤及周围的结构 。 卵圆孔的解剖特点如深度 、 大小 、 侧不对称性等对卵 圆 两 孔的穿刺具有较大意义 。为提高射频温控热 凝术 治疗 三叉神 经痛的效 果 , 临床医生在进行治疗 前应先对患者行 C T或 x线 检查 , 明确 患者 卵圆孔的状况 , 以便 术前 能设 计出合适的治疗 方案 。而本文对入路点 的选择 及位 置相关数据的测量也为临 床提供了依据。 参 考文 献 【】 1陆春才 , 颅骨 卵圆孔 穿刺 的应 用解剖学[. 等. J 临床应 用解剖 ] 学杂志,9 5 3 1 : 14 . 1 8 ,( )4 — 3 ] 许建 平, 明海. 江 经皮选择性 半月神经 节射频 热凝术 治疗三 叉神 经痛『. J 中华神 经精神科,9 4 1 ( )5 7 ] 1 8 ,7 1 :— . 【 曹焕 军, 学红 , 3 】 鞠 李翠花 , 颅骨卵圆孔的应 用解剖【. 等. J潍坊 ]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cb565f3c1ec5da50e270cf.png)
赵 卫 新
【 要】 目的 了解 本 院 2 1 摘 0 0年 临床 分 离铜 绿 假 单 胞 茵( A) P 的分 布 和 耐 药 性 情 况 。方 法 采 用
纸 片 扩散 法 ( K—B 法) 琼 脂稀 释 法进 行 药敏 试 验 , 美 国临 床 实验 室 标 准 委 员会 ( L I 2 0 及 以 C S ) 0 9年 版 为 判 断标 准 , 药敏 结 果使 用 wH0提 供 的 w HO T .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结 果 收 集 2 1 NE 5 4 O O年 本 院 非 重 复 临床 分 离 P 共 1 6株 , 中标 本 来 源 以 痰 为 主 占 7 . , 要 分 离 科 室 为 I U, 5 . 。P A 1 其 24 主 C 占 34 A 对哌拉 西 林/ 唑 巴坦 、 孢 哌 酮/ 巴坦 、 胺 培 南和 关 罗培 南 耐 药 率 较 低 , 别 为 2 . 、 三 头 舒 亚 分 76
一
2 2 药物 敏 感 试 验 采 用 K— B 纸 片 扩 散 ) 及 琼 脂 稀 释 . ( 法
法 , 验 方 法 与 判 定 标 准 按 美 国 临 床 实 验 室 标 准 化 研 究 所 试
( L I2 0 C S ) 0 9年 版 的 规 定 [ 。 ‘ 2 ]
23 结果分析 .
结果 报 道 如 下 。
1 材 料
表 1 16株 铜 绿 假 单 菌 对 常 用 抗 菌药 物 的耐 药 率 ( ) 1 % 药 物 名 称
哌拉 西 林
哌拉 西 林 / 三唑 巴坦
耐药率( )
头孢 哌 酮/ 巴坦 舒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e1123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3.png)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高度耐药性。
在医疗机构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已成为严重的问题,对于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了解至关重要。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基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下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的内源性抗性机制是其耐药性的基础。
该菌种具有外膜结构以及多种封闭性的药物外排泵,这些结构可以拦截或排出抗生素,阻碍抗生素进入细胞或使其失效。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自由基清除系统和外泌体的产生,这些机制有助于保护菌体免受抗生素的影响。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还可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的耐药性相关基因来实现。
研究发现,菌体中的多个基因(如mexAB-oprM、mexXY-oprM、nfxB和ampR)在抗生素耐药性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药物外排泵系统或抗生素降解酶的表达,从而使菌体对抗生素的作用降低。
此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也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耐药性基因以质粒或整合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通过转染、共同耐药岛(Resistance Island)或转座子的介导而传递给铜绿假单胞菌。
这种方式使菌体获得多样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从而增加了其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临床实践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对治疗选择带来了挑战。
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其耐药机制,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当前,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类)在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aae6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5.png)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中。
它是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而引起了严重关注。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0%的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超过50%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的扩散不仅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院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染色体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突变可能发生在菌体内部的基因,例如产生耐药相关酶的基因,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靶点发生改变,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2. 外源性基因的获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样的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抗生素降解酶、泵、质子泵和药物靶点变化等,从而增加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3. 细胞膜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以改变其对抗生素的透过性。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多糖组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渗透率,从而产生耐药性。
4. 多药耐药泵: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表达多药耐药泵来排出抗生素分子,减少其在细菌内部的浓度,从而达到抵抗抗生素的效果。
5.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生物膜提供了细菌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抗生素对细菌的效果。
三、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严格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等。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e45cc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3.png)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mii1 资料与⽅法1.1 菌株来源病原菌鉴定与药敏采⽤法国梅⾥埃公司VETIK-2 Compact全⾃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GP、GN、GP-67、GN-16、GN-13鉴定和药敏卡。
分离与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每年更新内容进⾏判读。
1.3 质控菌株1.4 数据分析采⽤WHO细菌耐药性监测推荐的Whonet 5.6软件进⾏耐药性分析,剔除重复菌株。
2 结果2.1 病原菌的标本分布表1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分布及构成⽐[n(%)] 注:分泌物包括伤⼝分泌物和脓液2.2 病原菌的科室分布表2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及构成⽐[n(%)] 2.3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2.4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3 讨论3.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属于⾮发酵⾰兰阴性菌,⼴泛存在于⾃然界、医院环境及⼈体⽪肤,常引起慢性病患者、⽼年⼈、有侵⼊性治疗、长期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免疫⼒低下的患者发⽣感染[7],是常见的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之⼀。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普遍,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呈逐年上升趋势,常可在插管、机械通⽓、长期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泌尿道、伤⼝等部位分离到,严重者可出现菌⾎症及⼼内膜炎[8]。
⼀旦感染治疗效果差,病死率⾼[9]。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针对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出现,临床应注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查,控制抗菌药物⽤药频度,合理使⽤抗菌药物,加强消毒措施,遏制耐药菌株的产⽣、播散与流⾏。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21263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0.png)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敖要凤【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 PEA )在院内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住院患者送检做细菌培养的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PEA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年共分离出74株PEA,其中以痰标本最多,占85.14%。
PEA主要来自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及感染性疾病科,分别占35.14%、28.37%、13.52%、10.81%。
PE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耐碳青霉烯类PEA菌株检出率也由2013年的12.50%上升至2014年的30.00%。
结论:PEA的感染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手卫生及消毒隔离,保护易感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basic -level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PEA) in hospital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change ,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In 2013—2014,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bacteria cultur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rom the clinical specimens and their drug susceptibility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2 years,74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isolated , sputum specimens were the most for 85.14%.There were from neurology , respiratory medicine , neurosurger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 accounted for 35.14%,28.37%,13.52% and 35.14% respectively .PEA irologic resistance was obviously rising trend .For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PEA strain detection rate in resistance to carbon penicillium alkene were also on the increase from 12.50%in 2013 to30.00%in 2014.Conclusion:The infection and resistance of PEA are rising , pay attention to hand hygiene and disinfection isolation, protect susceptible patients ,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 mak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ulti -resistant bacteria better , reduce the formation and spread of drug -resistant strains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438-439,441)【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耐药性;抗生素【作者】敖要凤【作者单位】襄樊市宜城市人民医院院感科,湖北襄樊 44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1由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E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逐年下降,多重耐药PEA菌株所致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1]。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3d21dc3186bceb18e8bb06.png)
11 菌株 来 源 2 4株铜 绿 假 单胞 来 自本 院 2 0 . 5 07 年 1 20 月~ 0 8年 1 2月住 院患者 的痰 液 、引流 液 、 尿
液 、 面 、 液 、 液等 各类标 本 , 除 同一患 者 同一 创 脓 血 剔
部位 重复分 离 菌株 药 敏试 验 质控 菌株 铜绿 假单 胞
要药 物 , 较高 的抗 菌活性 . 有 目前 仍作 为 医院感染 铜 绿假 单胞 菌 的首 选药 物 亚胺 培南 以其极 强抗菌 活 性 ,成 为治 疗铜 绿 假单 胞 菌感 染 的重要 抗 菌药 物 。 20 0 7年 耐 药率 为 08 ,0 8年 耐 药 率 为 1 % . .% 2 0 . 其 5 耐 药机 制 与 铜绿 假 单 胞 菌 外 膜 孑 蛋 白f pD ) L O r 2缺失 有关 . 有研 究 表 明铜 绿假 单胞 菌 的 O r 2是 亚 胺培 pD 南进 入菌 体 的特 异通 道 , 蛋 白的表 达 降低 或 缺失 该
菌 A C 2 8 3购 于 江西 省临 检 中心 。 T C75
1 菌株 分 离 、 定 和药 敏 试验 标 本 的接种 、 . 2 鉴 分 离培 养严 格按 照 《 国临床 检验 操作 规 程》 三版 进 全 第 行 操 作 菌 株 的鉴定 使 用法 国生 物 梅里 埃 V T K IE 一
单 胞 菌 , 中 20 其 0 7年 10株 ,0 8年 14株 , 2 20 3 分别 占临 床总分 离 菌株 的 1 . 1 %和 1 .%。按 标本 来源 , 2 26
以痰 液标 本最 多 . 1 0株 , 6 .%。具 体分 布见 为 7 占 69
表 1
表1 l 临床分离菌株标本分布构成比例
铜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假 单 胞菌 为 医 院感 染 的主 要 病 原菌 之 一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0b7fd2d15abe23482f4d90.png)
林/ 克拉维酸 、妥布霉素 、头孢 哌酮、庆大霉素耐药率高 ,达5 .% 5 6 ,对其它 l种抗 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 ,在9  ̄3 . % 7 6  ̄9 . % O % 48 之 间。2 8 3 株细菌 中,检 出产酶 菌株6 株 ,其 中,单产A p 、单产E B s 9 mC S L 、同产A p 和E B s 别占1 .% 9 7 , 4 2 。结论 m C SL分 5 1, . % .% 川北地 区铜绿假单胞菌以引起 危重 患者 的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 ,且 1一 3 内酰胺酶的检 出率较高,多重耐 药严重 。
附属 医 院 的2 8 3 株铜 绿 假单 胞 菌 的 临床 分 布特 征 及
耐 药性进 行 了分析 。
1材 料 与方法
1 . 3药敏试验及产酶菌株 的检测l】 2 . s 药 敏 试 验 采 用 美 国临床 实 验 室标 准 化 协 会 推 荐
(SI C L )的琼 脂 稀 释 法 ,产 酶 菌 株 的检 测采 用 改 良 三 维 试 验 , 结 果用 CS I2 0 年 公 布 的 标 准 进 行 判 L 0 6 定 。标 准质 控 菌 为大 肠埃 希 菌2 9 2 5 2 、铜绿 假 单胞 菌
曲松 和 头 孢 他 啶 由哈 药集 团制 药 总 厂 生产 ;妥 布 霉
素 、阿 米 卡 星 和庆 大霉 素 为江 苏 吴 中实业 股 份 有 限
公司 苏 州 第 六 制药 厂 生产 ;美 罗 培 南 、亚 胺 培 南 购 白 Mec h r rkS ap& Do me ( 海 )公司 ;复 方磺 胺 h 上 甲嗯 唑 为 广 东 惠 州 大亚 药 业 生 产 ;环 丙沙 星 、左 氧
肟 、头 孢毗 肟 、头孢 哌 酮 、头 孢 哌 酮/ 巴坦 、头 孢 舒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0c201759eef8c75fbfb37f.png)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分离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细菌检出最高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为86.25%。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0.00%、46.15%、45.45%,耐药率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性分别是为18.42%、21.79%、21.79%、23.1%、25.7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8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59-02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易变异、以及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多见,由于该菌属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王以光等报道[1]铜绿假单胞菌对目前临床应用的100种抗生素均显示有抗药性,是新世纪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的3种细菌之一。
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我们对本地区2008年1月~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标本中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09年1月~ 12月临床送检标本,包括血、尿、痰及各种分泌物。
1.2 菌株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英国ari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鉴定及药敏板,药敏板完全符合nccls标准。
17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17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f92e17b7360b4c2e3f6410.png)
B vrl tt n [] Heaoo y 2 0 ,1 5 :0 71 4 . i ai sJ. p tlg ,0 0 3 ( )1 3 —0 4 a mu o
・
( 稿 L 期 : 0 10 — 2 收 j 2 1 22 )
经 验交 流 ・
1 6株 铜绿 假 单胞 菌 临床 分 布 与 耐药 性 分 析 7
其 耐 药率 最低 的 是 亚 胺 培 南 ( .7 ), 次 为 哌 拉 西 林 / 唑 巴 坦 ( 8 2 ) 头 孢 他 啶 ( 2 7 ) 氨 曲 南 ( 4 ) 阿 米 卡 星 9 其 他 1 . 、 2. 、 2 .7 、
( 0 1 ) 头 孢 吡 肟 ( 1 8 ) 替 卡 西林 / 酸 ( 5 2 ) 其 他 抗 茵 剂 耐 药 率 一 般 在 4 以上 。结 论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耐 药现 象 严 3 . 、 3 . 和 棒 3 . , O 重, 临床 应 提 高病 原 菌 送检 率 , 据 药敏 结 果合 理使 用 抗 菌剂 。 根 关键词 : 单胞 茵, 绿 ; 抗药性 ; 抗 菌剂 假 铜 D l 1 . 9 9 ji n 1 7 — 1 0 2 1 . 5 0 2 0 : 0 3 6 /. s . 6 34 3 . 0 1 1 . 6 s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34 3 ( 0 1 l — 7 2 0 1 7 — l 0 2 1 ) 5 1 7 2
1 1 材 料 2 0 . 0 9年 1月 至 2 1 0 0年 1 2月 本 院 临 床 标 本 包 括 痰 、 液 、 液 、 液 、 拭 子 、 腹水 、 流 液 等 , 分 离 铜 绿 假 脓 尿 血 咽 胸 引 共 单胞 菌 16 , 7 株 同一 患 者 多 次分 离 不 重 复 计 人 。
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
![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ffe237524de518964b7dfe.png)
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目的:回顾总结2009—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院内感染状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NE试剂条将细菌鉴定到种,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302株菌的标本临床分布以呼吸道标本为最多,占41.7%,其次为尿液和分泌物;感染主要病区为呼吸内科和肾内科。
302株PAE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敏感率最高,分别为86.4%和72.2%,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分别为64.9%、60.9%。
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49.3%。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E)院内感染状况极其严重,甚至出现“泛耐药”菌株。
临床应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应参考药敏结果选择联合用药,扩大抗菌谱,减少不良反应,抵抗耐药性。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378.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144—02铜绿假单胞菌(PAE)是一种氧化酶阳性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连续三年居笔者所在医院病房病原菌疾病分离率第一位。
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E)院内感染的耐药情况,回顾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三年来分离的302株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医生规范治疗铜绿假单胞菌(PAE)提供药敏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09—2011年病房临床标本(包括呼吸道标本、尿、分泌物、血)中分离的302株铜绿假单胞菌(PAE)。
1.2 接种呼吸道标本、血培养阳性标本三区划线分别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及巧克力培养皿中;尿液及分泌物标本三区划线分别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培养基中。
置CO2孵箱35 ℃下孵育18~24 h。
培养基购自郑州安图绿科生物有限公司。
1.3 分离分离氧化酶阳性的非发酵G—杆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NE试剂条将细菌鉴定到种。
1.4 药敏试验与质控采用K—B纸片扩散法。
铜绿假单胞菌169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169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589e63561252d380eb6ebf.png)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菌株来源 : . 收集 2 1 年 1 00 月至 1 2月本 院临床科室送检 的痰 液 、 液 、 尿 血液 、 胸腹腔积 液 、 液 、 口分泌物 等各类标 脓 伤 本 , 除 同一 病例相 同部位 所获得重 复菌株 , 去 共分 离 出 P E A
山西 省运 城 市 中心 医 ̄ (4 o o o4 o ) 仇 海娟 李 靓
铜 绿假 单胞 菌 ( su o nsamgns ,A 俗称 绿 脓 pe dmoa e i aP E) 0 杆菌, 为非发 酵革 兰阴性杆菌 , 因其乍存 简单 、 分布广 泛 、 易 耐药 、 易变异等特征 , 已成 为医院感染 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由
19株 。 6
1 病原菌 的分 离 、 . 2 培养及鉴定 : 严格按照《 国临床柃验操 全 作规程 》 进行病原 菌 的培养及 鉴定 , 格按照 仪器操 作规 程 严
进 行 。合 格 痰 标 本 分 区划 线 接 种 于 血 琼 脂 培 养 基 、 国蓝 培 中
养基上 ,5℃培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观察 , 可疑菌落进行革 兰染色 和 3 4h后 将
各 种 临 床 标 本 中 , 出率 最 高 的 科 室 是 IU(63 , 吸 科 检 C 3 .%) 呼 (66 ) 2 . ,说 明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常 引 起 I U重 症 病 房 和有 基 础 % C 疾 病 或 长 期 住 院 、 老 等 使 抵 抗 力 低 下 患者 的感 染 , U 患 者 年 I C
实 匡 越宝盎 2 1 : 旦塑j o 7 9董
期
£ i l i 1 ehius Jl2 1, 0 1, 07 r c c cn e, u 02 V1 9 N . aM aT q v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c6a6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b.png)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具有多重抗药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医疗领域。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理解该细菌的抗药性发展和寻找对策的关键。
2.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2.1 基因突变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基因突变来增加耐药性。
例如,突变可能发生在药物进入细胞的途径上,导致细菌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2.2 药物外排泵药物外排泵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之一。
该细菌通过这些外排泵将抗生素和毒性物质排除出细胞,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3 药物降解酶和修饰酶铜绿假单胞菌还可以产生特定的酶来降解或修饰抗生素,降低其效力。
例如,β-内酰胺酶是一种常见的酶,能够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4 代谢途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改变其代谢途径来增加耐药性。
例如,该菌可以改变氧化还原代谢途径,减少氧化应激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5 生物膜形成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形成生物膜,这种外涂层可以保护细菌不受抗生素的攻击,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3. 影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因素分析3.1 基因水平因素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发展中,基因水平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基因突变、横向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等机制可以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增加。
3.2 表观遗传因素表观遗传因素是指不改变DNA序列的遗传变异,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修饰。
这些改变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3 使用和滥用抗生素过度和滥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频繁使用抗生素会导致铜绿假单胞菌暴露于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从而促使其耐药性的发展。
3.4 医疗环境因素医疗环境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也起着影响。
医院内的传染源、手术室等环境可能成为细菌耐药性的温床,增加感染患者的风险。
4. 对策和展望为了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和患者应该在使用抗生素方面更加谨慎,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完成疗程,以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1be37902768e9951e73825.png)
derived from the clinical infection from August 2008 to Jniy 2009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I Regulat ions On Clinica l I.ab0一 ratory Operations.The bacteriaand the drug resistance was ana lyze d were identif ie d by t}le automate d microbia l analyzer VlTEK一32。Results:
tcu(28.36%)。Drug sensitive mty test showed were as follows:imipenem(0PM81,28%),mer e(80.32%),cei l
51%
piperaciUirrlazobaetam (TZP)78.65%.a m ikacin (AK) 72.63%,eef lazidime (CAZ)68,88%.Drug sen sit ive rate O f Ps eudomonasaerugi—
疫力下降或接受侵袭性操作治疗 时,易侵入机体 引起感染 。PA 单胞 菌 分 布 以呼 吸科 最多 占 41.81%,其 次为 重症 监 护 病 房(1cu)
临 床分 离率 为 10.3% ,仅 次 于 大肠 埃 希 氏的 14.2%列 第 二 位[2/。 占 28_36%,手 术病 人 占飞 0,38%。
nosatOimlpenem ,mem ,peraeil iin/ ̄azobactam.drugresistanceiSausteritytOtheodda n tibiotic.ConelusionThedrugresistaneeOfPAiShighlyprominent.
我院ICU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ICU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8426bbb84ae45c3a358c6d.png)
我院ICU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摘要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有所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对菌株使用ATBG-5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检测和鉴定,使用WHONET软件分析药敏结果。
结果2014年和2015年本院分别检出353株、50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检出率分别为29.0%,36.6%。
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痰液检出率最高为63.2%,伤口分泌物检出率第二为20.2%,。
复方新诺明、舒巴坦或氨苄西林为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其耐药率均高于90%;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他唑巴坦或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低于16%;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具有较大的耐药率增长幅度;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9%。
结论应该对监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工作进行重视,对耐药菌株的超视能进行降低和预防。
关键词铜绿假单细胞;耐药性;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作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人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部位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广泛分布,这是主要病原菌,会导致医院感染出现[1]。
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和2015年期間ICU分离出的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选取本院2014年和2015年期间ICU送检的包括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痰液等各类标本,共分离856株铜绿假单胞菌,将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剔除。
1. 2 细菌鉴定及药敏方法以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参照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操作,在鉴定分离株时使用ATB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1. 3 药敏结果分析在分析数据时使用WHONET5.5软件。
2 结果2. 1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本院ICU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检出353株、50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检出率分别为29.0%,36.6%。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5bc4ea9e31433239689342.png)
展为终末期肾病。②腹 型 H S P常以消化道症状 为首发 表现 ,
紫癜样皮疹 可 以迟于消 化道症状数天 至数十天后才 出现 , 往
龙、 西咪替丁做为常规治疗方法欠妥 。如 《 诊疗建议 》 指出糖
皮质 激素治疗 H S P反应 不佳或 依赖 者加用 或改用 吗替 麦考 酚酯 后 , 可改善 胃肠 道症 状 ( 包 括腹 痛和肠 出血 ) ; 近年 吗替 麦考酚酯 、 环孢霉素 A、 环磷 酰胺 、 硫 唑 嘌呤等免 疫抑制 剂常 应用于严重肾型 H S P患者的治疗 ; 血液透析与 血液灌流疗
法不仅对有效清除毒物 、 药物 中毒有 良好疗效 , 而且对一些高
细 胞 因子 、 高 炎 症 因 子 血 症 疾 病 及 多 种 免 疫 性 疾 病 等 也 有 较 好 效 果 。该 疗 法 对 于 腹 痛 和 消 化 道 出 血 、 。 肾型 HS P患 者 、 病
《 诊疗建议》 及许 多文献表 明 , 糖皮质激素在 HS P治疗 中
情反复 、 频繁 复发或药物治疗欠佳者适用… 。
4 建议
4 . 1 防治糖皮质激素不 良反应
笔者发 现 1 4 7例 H S P患儿
都应用 甲泼尼龙滴注 , 症状好转后改用泼尼松 口服 , 并使用补 钙剂 、 西 咪替 丁制 酸 , 保护 胃肠粘膜 , 进行糖 皮质激素 不 良反
不 良反应 , 必要时考虑应 用免疫抑制剂 或选择血 液净 化疗法
患儿值得考虑使用 。
4 . 2 警 惕 隐 匿病 情 笔 者 查 阅相 关 文 献 后 发 现 , H S P患 儿 在
( 6 ] 马晶晶 , 朱宏 , 徐顺 福 . 2 4例腹 型过敏性 紫癜 的临床 内镜及病 理 学特征分析[ J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 2 0 1 3 . 3 3 ( 1 )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e08d06844769eae009ed3b.png)
4 70 ) 2 0 0
【 要】目的 : 析铜 绿 假单 胞 菌 的临 床分 布及 耐 药谱 的变 迁 , 临 床合 理选 用抗 菌 药 物提 供指 导 依据 。方 法 : 用 摘 分 为 应 A B细 菌鉴 定 药 敏 系统 鉴定 细菌 , B法 做 体 外药 敏 试验 , T K— 统计 分 析 医 院 2 0 ~ 0 9年 铜 绿假 单 胞菌 的检 出率 和 07 20
P A对 大 多 数 抗菌 药 物 的 耐药 率 都 呈 逐 年增 加 的趋 势 , 20 0 9年 与 2 0 0 8年 相 比 只有 庆大 霉 素 和 妥 布霉 素 的耐 药 率 有所 下 降 , 2 0 而 0 7年与 2 0 0 8年 相 比有 相 当部 分药 物 的耐药
率都 反 而 高一 些 , 可能 与 本 院 2 0 这 0 8年 以前 未严 格 执 行 相
表 1 3年 中铜 绿 假 单 胞 菌 临 床 感 染 的 分 布情 况
谱 抗 菌 药物 广 泛应 用 于 临床 , 菌 的检 出率不 断增 高 , 该 且呈
现 多药耐药 。 已成为 临床感 染的重要病原 菌和 临床 治疗的难点
闭
。
因此 , 监测 P 的感 染流 行 病学 及 耐 药性 , 有效 预 防及 A 对 为 了解 P 在本 院 临床 感 染 中 的分 布 与耐 药情 况 , A 统计
治 疗该 菌 引起 的临 床感 染具 有重 要 意义 。
分 析 了本 院 2 0 0 7年 1月~ 0 9年 1 20 2月 从所 有 临 床标 本 中 分 离 出 的 P 的分 布 情 况 , A 并分 析 了其 耐 药 谱 的变 迁 , 为 作 本 院防治 P A感 染 的背 景资 料 , 报道 如下 :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30T15:42:1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王新建杨怀德[导读]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
王新建杨怀德(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张家界 427000)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7-0065-03
【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医院2008-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
结果 2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来自痰标本的有192株(占78.7%),两年的分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鹉晟仙 那魇啤?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耐药性药物敏感试验监测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广泛分布于然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1]。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广谱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率不断增高,且呈现多药耐药,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和临床治疗的难点[2]。
因此,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对有效预防及治疗该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临床感染中的分布与药敏情况,统计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从所有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其耐药谱的变迁,作为我院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背景资料,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44株,同一患者多次分离相同菌株不重复计入。
1.2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各种抗菌药物纸片购自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结果严格按照CLSI/NCCLS(2009年)推荐的标准判断。
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 统计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WHONET5.4微生物实验室数据管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年中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 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比2008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来自ICU的铜绿假单胞菌两年都高居首位。
2.3 两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情况 2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来自痰标本的有192株,占78.7%,来自脓液及伤口分泌物的有34株,占1
3.9%。
2.3 两年的铜绿假单胞菌对2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09年比2008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只有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估计与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管理政策有关
AMK-阿米卡星;SAM-氨苄西林\舒巴坦;ATM-氨曲南;CL-多粘菌素E;SXT-复方新诺明;CIP-环丙沙星;FOS-磷霉素;MEM-美洛培南;MEZ-美洛西林;PIP-哌拉西林;TZ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GEN-庆大霉素;CB-羧苄西林;TIC-替卡西林;TC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FEP-头孢吡肟;CFP-头孢哌酮;CSL-头孢哌酮\舒巴坦;CAZ-头孢他啶;TOB-妥布霉素;IPM-亚胺培南;LEV-左旋氧氟沙星.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P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及医院环境中,其繁殖能力强,生长条件要求低,致病力强,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临床分布率在逐年增加。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院2008和2009两年的分离株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PA可引起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菌血症等严重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也是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分离出的244株铜绿假单胞菌有154株来自ICU,占了63.1%,有192株来自痰标本(78.7%),有34株来自脓液及伤口分泌物(13.9%),两者占了92.6% ,这表明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主要是以呼吸道和伤口分泌物为主,与文献[2,3]报道一致。
PA具有多重耐药特点,其耐药性主要同耐药机制和临床滥用药物有关。
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及不合理应用,其感染及耐药性日趋严重[4],这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PA的耐药机制很复杂,研究发现,其主要是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膜屏障与主动外排而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以及形成生物被膜等[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能产生富有黏附性的由糖蛋白构成的生物被膜,它可阻止和抑制白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及抗菌药物泵入生物被膜中杀灭病原菌,是造成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6]。
同时病原菌还能从生物被膜中游离出来并繁殖,这可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检测阳性经久不愈的原因之一[7]。
本文分离到的24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22种抗生素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最低(0.0%),但国内暂无该药供应。
其他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阿米卡星(10.7%)、左氧氟沙星(13.3)(与文献[2]报道一致,但与文献[3]报道不一致)、妥布霉素(17.1)、亚胺培南(19.0)和美洛培南(19.7),这些药物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但随着亚胺培南的长期使用,其耐药率逐年增加,应引起临床科室的高度重视,应以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或减少亚胺培南的使用频率。
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抗生素耐药性十分突出,耐药率在90%以上的有氨苄西林/他唑巴坦(100.0%)和复方新诺明(98.4%),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都能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可能与临床长期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相关。
药敏结果显示PA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性,临床科室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PA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临床用药应以药敏结果为指导,避免经验用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不断地监测细菌的耐药率,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在院感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到无菌操作,避免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之,医院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临床感染性标本要求进行感染病原学检查,特别是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周庭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5-225.
[2] 宁立芬,汪玉珍,谢彬,等.2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58-460.
[3] 廖轶,赵德军.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西南军医,2009,11(3)468-469.
[4] 赵德军,付维婵,张碧霞,等.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J].西南军医,2007,9 (2):41-42.
[5] 李学如,孟涛,王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 25(3):105-108.
[6] 于亮,王梅,袁军,等. 2001-2006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37-439.
[7] 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5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