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共政策制定

合集下载

(大连理工大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计划色彩浓、强制色彩重”是安徽各地招商的共同点。 合肥制定了2006年的招商引资目标:总量为300亿元以上, 其中外资7亿美元,内资25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0%以 上;安庆市2006年招商引资目标也极为耀眼:110亿元内 资,1.2亿美元外资;其他地市也相继制定了具体的招商 指标,然后再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除政法部门外,各市 直机关、各县区、各开发区都领到了招商引资任务。对招 商成果采取了有奖有罚的考核办法,招商不力的有可能官 位难保。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 、 政府希望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完全一致或基本 一致 政府希望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完全相反或基本 相反 政府希望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既有共同一面, 政府希望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既有共同一面, 又有差异一面。 又有差异一面。 4、政府与社会团体、个人都不主动介入 、政府与社会团体、 理论上存在,实践中几乎没有。 理论上存在,实践中几乎没有。
政治领导 危机事件 抗议活动 传媒曝光
安德森( 安德森(《公共 决策》) 决策》 1.政治领导人 1.政治领导人 2.危机 危机/ 2.危机/引人 注目事件 3.抗议活动 3.抗议活动 4.大众传媒注 4.大众传媒注 意
科布和爱尔德( 琼斯( 科布和爱尔德(《美国政治中的 琼斯(《公共政策研 参与:确定议程的动因》) 参与:确定议程的动因》 究导论》) 究导论》 内部: 内部: 1.自然大灾难 1.自然大灾难 2.人为事件 2.人为事件 3.技术变革 3.技术变革 4.民权抗议 4.民权抗议 5.工会罢工 5.工会罢工 6.生态变化 6.生态变化 外部: 外部: 1.战争行为 1.战争行为 2.武器技术革 2.武器技术革 新 3.国际冲突 3.国际冲突 4.世界联盟变 4.世界联盟变 化 1.政治运动 1.政治运动 2.对大量人员造成 2.对大量人员造成 威胁的事件 3.大规模的宣传 3.大规模的宣传 4.个人的努力 4.个人的努力 5.先前政策的应用 5.先前政策的应用

第五章政策制定

第五章政策制定
第一,问题描述应真实详尽(客观); 第二,减少报告层次(直接)。
举例:收入分配改革刻不容缓
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表明,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 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 大到2011年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 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 升到目前的23倍;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1990年就已经达 到0.445,接近国际上公认的0.45警戒线,农村居民基尼 系数2011年达到0.3949,逼近0.4的警戒线。
在这一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大众传播媒介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 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 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的项目有新旧之分: 旧项目是指以常规形式出现的项目,如增加工资、财政拨
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事项。 新项目是指因特定情况或事件引起的项目,如罢工、外交
2.象征性议程
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牵动的是社会共同 体的共同意识;
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形成互补关系: ——有时,政府因为某项实质性议程所提出的议题该如何
去做并不明确时,采取象征性的回应态度; ——有时,象征性议程所提出的问题,最终又会引起政府
采取实质性的议程来解决;
六、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 社会现象,如就业、人口、贫困、腐败。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问题确认
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感性→理性的认知)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一、概念题1.政策制定过程(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政策制定过程是指政策决策者根据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使其转化为政策规范的过程。

政策制定系统担负着政策制定的任务,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

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方案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

公共政策制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论证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几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环节。

政策制定过程可分为:①广义上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

站在宏观角度,关注从问题确认到政策终结这样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

②狭义上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指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

站在微观角度,研究从确立政策目标到决策政策方案的微观过程。

2.孔多塞悖论(厦大2013年研)答: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

包括:①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

②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3.方案规划(首都经贸大学2007年研)相关试题:政策规划(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第五章公共政策

第五章公共政策
合法化的补充形式。 ➢ 一些执行性和具体性公共事务的政策,只
要政府依据相关法律在自己法定的职权范围, 依照法定程序做出,便视为获得合法性。
9、公共政策的执行及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具有公共行政权力的政府机构 和社会组织把政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环境和条件
认同感和执行的动力。 ➢ 政策执行的资源不充分。 ➢ 执行对象的抵制与不合作。
11、公共政策的评估途径
➢ 公共政策对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 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
➢ 具体政策目标取得的实际效果。 ➢ 公共政策的实际效益。
谢谢!
的变化会影响到国内政策的相应调整甚至改变,因此, 也就会影响原决策的执行活动。 (2)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方针、政策的调整和社会 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执行活动的进行。 (3)国内外环境发生突变,如社会动荡、自然灾害、 战争等都会直接影响执行活动进行。
10、造成政策执行障碍的原因
➢ 政策规范不完善、标准不统一。 ➢ 行政执行人员对决策和指令缺乏
息机构来收集信息。 三是通过各种咨询与参谋机构获得决策信
息。 四是通过各级民意代表机关,了解群众呼
声,获得信息。 五是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信息。 六是通过民众信息渠道获得决策信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中国公共政策合法化的途径
➢ 由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使公共政策 合法化
➢ 通过党的决策程序使政策合法化 ➢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报告等也是政策
灾害、地区冲突、民族问题、人为的重大事 件等引起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从而使这 些问题尽快进入政府议程。 三是政治领袖和政府领导者的察觉与提议。 四是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也常常成为推 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重要因素。他们 的建议有时更能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公共政策第5章第1讲

公共政策第5章第1讲

某一社会情况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三、当前的热点社会问题


一、什么时候由谁来认定某一社会情况 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 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 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克隆羊多莉诞生引发争议

1997 年 2 月22日,应该一位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 一只羊“多莉”。它的诞生震惊全世界。克隆技术 的产生意味着克隆人成为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 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

3、食品安全——不要事后诸葛亮
有人说,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 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咸 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 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 识了硫酸铜 ……今年,三鹿、鸡蛋又让我们知道了 三聚氰胺的化学威力。

4、看病难——不敢进医院

(3)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政策 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是未知 的,也不能够确定其风险。
质量状态
优良
清晰可辨 少量可计算 少量 少量 有限 共识 可把握
适度
清晰可辨 大量可计算 少量 大量 有限 共识 不易把握
不良
模糊或有争议 不可计算 大量 大量 无限 冲突 无法把握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 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社 会规范允许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偏差”具有一 定的相对性。

结构性社会问题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 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结构性社会问题 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就 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 由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也 不在少数。如家庭问题、劳动问题、人口问 题、环境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府与社会相互作用和互动的重要载体。

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和民众的需求,制定出具有实际效果的方案,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手段和措施来实现政策目标。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政策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这四个环节。

在政策研究阶段,政府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掌握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比较分析等方式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方案。

在政策规划阶段,政府需要把政策方案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行动计划,并进一步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并进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在政策实施阶段,政府需要负责监督和管理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确保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便调整和改进政策。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通常包括政策发布、政策解释、政策实施和政策监督四个环节。

在政策发布阶段,政府需要将政策正式发布,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并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内容。

在政策解释阶段,政府需要对政策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和政策目标。

在政策实施阶段,政府需要落实政策措施,管理政策实施的各个环节,并通过相关的措施和手段确保政策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在政策监督阶段,政府需要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效果评估和改进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是衡量政策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

政府需要根据相关指标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在政策调整阶段,政府需要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 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 传媒和公民(选民)等。
1.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 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五,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6.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是政策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府 与社会之间的另一个主要中介。在当代信息社会,大众传 媒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 的影响。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交流思想和传 播知识,是政府、政党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宣传工具。
3.政党
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政策主体的一种核心力量, 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执政党的政策。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政策主体的核心因素,它 在政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政治领导和向国家机关 尤其是政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推荐重要干部。
我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是国家机构的 有机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在我国的 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益团体
利益集团是非官方政策主体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之一,它在公共决策过程中起着显著作用。
所谓的利益集团,也就是由具有共同的立场、观 点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组织,它的职责是履 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作为 最高目标。
中国中央银行在其《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 告》提出取消期房销售的建议。然而央行的取消 建议一出,作为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建设部立刻召 开座谈会并以新闻发言人的方式对外宣布,“期
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 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第五章 公共政策

第五章 公共政策

•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问 题,提出方案;评估方案,方案选优的过程。制定公共政 策必须依照规范的程序,以防止少数人草率行事、滥用职 权。制定公共政策的程序有: 1、政策问题的产生与认定 社会问题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社会 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当政府决策者意识到某个社会 问题的存在,并准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时, 社会问题就变成了政策问题。 一般来说,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必须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是公众问题,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普遍性效 果; 第二,问题是大多数人意识到的,并与大多数人的利 益有关系的; 第三,问题是决策机关认识到的,并认为是有必要采 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统治集团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这种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从政治性看,现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基本上都是政党政 治,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政党政府。公共政策必然服从并服 务于政治系统的意志、利益和目标。体现着明显的政治性 特征。 从公共性看,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必须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行为准则,所以, 又体现着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 一的一面。当政治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利益与社会 公众的利益一致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能很好地结 合在一起;当统治集团的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不一致、 甚至发生冲突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会发生矛盾。

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化水 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社会成员具有不同 的利益需求。而社会的实际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这就造成利 益分配上的冲突。为减轻这种冲突,化解 这种矛盾,就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通 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公平分 配社会资源。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公共社会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3)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4)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答:(1)特点:①阶级性。

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②目标性。

③强制性。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

(2)功能:第一,分配社会资源。

第二,规范社会行为。

第三,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

3.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调控、分配功能?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4.戴维·伊斯顿关于公共政策的含义?答: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所谓“价值”就是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财富、技能、知识、安全、声望等。

“权威性分配”是指政治系统经由政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涉及全社会成员;分配的主体是政府这样的社会公共权威,其分配的影响力则是权威性的,即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与分类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含义某个群体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

如社会上在一定时期很多人失业,造成国家或某一地区失业率的提高,那么它就转变成了公共问题或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在各个角度感觉到问题的存在);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及区别:①问题是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②公共问题范围最宽,包括社会问题;③公共政策问题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公共行动以期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作为论述题考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并能展开)(一)关联性与公共性。

(二)客观性与主观性。

(三)历史性与动态性。

三、政策问题的分类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结构优良、结构适中、结构不良。

根据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

从作用范围看:国际问题、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

第二节公共问题的提出学者琼斯和马休斯从政府和私人两种主体出发,将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状况区分为四类:私人主动、政府有限介入,政府主动、私人有限介入,两者都主动,两者都不主动。

第五章-公共政策合法化

第五章-公共政策合法化

25
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各级政府的 基本的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高度统 一,是高度民主的基础上的高度集中。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坚 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这是制定出正确政策 的组织保证。 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 面,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 结合。
15
政策合法化实例
国家改 革与发 展委员 会制定 计划方 案
国 务 院 审 定
全 国 人 大 审 议
国务院提出议案 人大将其列入议程 交付代表审议 确定方案
全 国 人 大 表 决
表决 通过 批准 公布
16
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制紧 密相联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合法化过程 的不同。 首长制: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其他 成员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美国总统制就是 一种典型的首长制。一次,林肯召集七位部长讨 论问题,七位部长均反对林肯的意见,而林肯最 后宣布说:“七人反对,一人赞成,赞成者胜 利”。 委员会制:最高决策由委员会成员共同执掌,各 成员权力平等,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瑞士)
公共政策合法化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权限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政策法律化
一、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1.“合法性”与“合法化”概念 “合法性”表明某一事物具有被承认、被认 可、被接受的基础,至于具体的基础是什 么(如某种习惯、某条法律、某种主张、 某一权威),则要看实际情境而定
2
“合法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讨论社会的秩 序、规范,或规范系统; 狭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理解国家的统 治类型或政治秩序。

第五章 公共政策规划

第五章 公共政策规划

第五章公共政策规划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政策规划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政策规划的局限性;理解政策规划的主体;了解实现政策规划有效性的相关对策。

教学重点:政策规划的原则教学难点:政策规划的局限性;第一节政策规划概述一、政策规划的概念·(一)、政策规划的意义政策规划或方案规划是政策制定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政策问题一旦被提上议事日程,接着就进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及政策规划阶段。

政策规划是理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必要阶段之一,借助这一阶段,政府既可以梳理和明确价值倾向和重要的价值准则,并以此为据排列出解决诸多公共政策问题的先后顺序,又可以预先检验社会和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度、信任度、支持度,同时对社会和公众形成价值导向、利益导向和行为导向。

(二)、政策规划的概念和特征政策规划:是政府针对现实某些政策问题在未来可能演变或生成的情形,系统地制定一套解决预案的过程。

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策构想。

包括问题界定、(问题界定见第四篇)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政策规划的特征:(1)政策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政策问题。

(2)政策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

(3 )政策规划既是一种研究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一方面政策规划需要借助专家进行问题界定;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涉及人们之间利益的调节和分配,规划过程中众多参与者一起利益、价值观和信仰不同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

政策规划实际上也就是政府和非政府行为者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而政策就是这种互动的结果。

二、政策规划的原则(1)信息原则:信息是政策规划的基础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全面、具体、准确、及时。

如果没有充分的信息保障,政策规划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十几年前,大兴安岭一场大火烧毁了大片山林,同时也烧掉了一批责任者的官帽,但却没有烧掉官僚主义的温床。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课堂ppt_第五章_政策制定-文档资料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课堂ppt_第五章_政策制定-文档资料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四、政府议程的触发机制
(一)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 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
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范围:范围指的是受触发机制影响的人员数量和
地区规模。 (2)强度:强度是指公众的态度反映。 (3)时间: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1)政策目标的特征
层次性&多样性&系统性
(2)区分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
(二)政策方案的设计
(1)方案设计要点
成本&稳定性&可靠性&牢固性&灵活性&风险性& 传播性&功效性&简单性&相容性&可逆性&强韧性
(2)备选方案的来源
消极等待法&主动寻求法&触类旁通法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产生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一)过失性社会问题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
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
些社会现象。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五、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
(一)实质性议程
✓实质性议程往往涉及一些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具有潜在 和爆炸性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 ✓一个政策问题进入实质性议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 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重大的利害关系;二是议题引起公民 和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三是议题包含了发生重大变化的可 能性。 (二)象征性议程 ✓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

公共政策制定-幻灯片

公共政策制定-幻灯片

我国已经成为“未富先老”国家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 口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人 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按照国际通 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进入老年型。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60岁以上人口还将继续以 年均约3.2%的较快速度增长。另外,有关专家预计, 到21世纪中叶,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约占人 口比重的26.53%。
一般,评估人员应该有领导者、专家和公 众三个部分组成。
评估选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多个方案进 行筛选,其最终结果是决断出一个方案。
政策方案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 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是指对方案的重要性做出 评价
定量评估:主要是指从数量关系上进行度 量。如边际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制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政策制定是政策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了解 政策制定。着重掌握拟定政策方案及作出 政策决定等内容。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
一、政策方案的含义
所谓政策方案是指针对未来、能付诸行动 以解决政策问题的计划、方法或对策。
1、政策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政策问题 2、政策方案以文字为载体,往往表现为一
这份报告还建议,中国应建立起统一的老年 人贫困保障平台,并配合以基金累积制养老 金系统。随着个人养老基金资金的不断充实, 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其流动 性也会不断提高。专业的基金管理将提高可 靠性、透明度和长期回报。
将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的比例 是6:1,而往后的35年,老年人口将是儿童 人口的两倍。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以惊人 的速度转型。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将成 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五章公共政策的执行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民需求和达成国家目标以及最优化资源分配方面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将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章将系统分析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传达、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四个环节。

1.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

政府或相关部门根据问题需求和政策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并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2.政策传达:政策传达是确保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

政策传达需要将政策内容清晰地传达给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民众。

这个过程需要广泛宣传,加强沟通,确保政策传达到位,避免信息不对称。

3.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4.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衡量政策执行效果的过程。

政府需要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政策评估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客观的数据支持,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公共政策的执行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策设计、机构能力、资源配置和社会环境等。

1.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

一个好的政策设计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机制,能够解决具体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并具备可操作性。

2.机构能力:机构能力是政策执行的关键。

政府部门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确保政策能够得到顺利执行。

同时,政府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行多元化的参与和合作。

3.资源配置:资源是政策执行的保障。

政策执行需要充足的财政、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

政府应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使用。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2.强度
(1)强度是指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态度或反应程度。 (2)如果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反应平淡,则不会引发相关的政策议程; 反之,如果引起公众的担心和愤怒,导致舆论哗然,那就会使得政策制 定者予以高度重视。
3.时间 (1)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2)瞬间机制(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广为人知的事件),如地震、爆炸、
3.传媒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使得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4.传媒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
会信息的重要工具。
(六)问题本身
1.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策决策系
统的反应。 2.如果只有问题明朗化后才能导致政策议程的建立,则政策决策系统只 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且问题往往在明朗化时已经非常严重了, 因此决策系统应该立足现在,预测未来,及时洞察潜在的问题。
公众。
D.问题的复杂程度
E.先例的明确程度
2.政府议程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 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 政策议程。 (2)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 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政治体系的封闭
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民选代表不能代表选举人的利益,
那么公众与政府联系的渠道就会出现障碍,公众的呼声和愿望就很难为
决策者所知,人们不仅无法与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且不能通过问 题讨论等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认定的社会问 题很难进入政策议程。
(四)承受能力的超重
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

公共政策第5章第3讲

公共政策第5章第3讲



在转型中国,大众传媒渐成为政策系统中各 种利益表达与聚合的公共平台,是影响公共政策的 重要变量。但是对媒体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官 方态度,中国媒体要担当“社会公器”的角色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 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媒体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那么,媒体是否必然的是“净土”、“天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媒体追求发行量、 收视率、用户量、广告量最大化的现象已不再陌生。 有人说:“广告对报纸的支持是一种复杂的恩 赐。报纸对广告的依赖可能使报纸出版者偏袒及企 业商人的道德准则和利益”。
小轿车最后被一位武警战士强行拦下。 而这时轿车后面已留下一条长达 1500 米的血 路。骑车人被拉出后,几乎体无完肤,多根 肋骨骨折,左耳外轮脱落,双脚后跟白骨绽 出。 8月25日,当地《大河报》率先报道了这 一惊人血案。 8月27日,肇事者被刑拘后,身份被披露: 张金柱,曾任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局长、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安分局政委。

10月13日,《焦点访谈》披露了这一血案。 10 月 17 日,郑州市公安局公布了对张金柱开
除党籍、开除公职、取消警衔的决定。 12月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消息传出,近万人自发来到郑州中院门口。 1998年1月12日,郑州中院公开宣判:张金柱 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第一,传播政策问题; 第二,制造舆论压力; 第三,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 第四,政府决策系统的外脑。


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李鹏1997年12月29日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朱镕基 1998年10月17日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课堂 第五章 政策制定PPT课件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课堂 第五章 政策制定PPT课件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产生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一)过失性社会问题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
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
些社会现象。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五、实质性议程与象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议程
(一)实质性议程
✓实质性议程往往涉及一些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具有潜在 和爆炸性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 ✓一个政策问题进入实质性议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 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重大的利害关系;二是议题引起公民 和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三是议题包含了发生重大变化的可 能性。 (二)象征性议程 ✓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四、政府议程的触发机制
(二)触发机制的类型 1.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 (1)自然灾害 (2)经济灾难 (3)技术突破 (4)生态变迁 (5)社会变迁 2.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 (3)经济对抗 (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
四、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运用数字、文字、 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对于政策问题的描述,要尽量做到以客观代替主观,以 直接代替间接,以准确的事实代替加工过的材料,坚持实 事求是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当然,有效的制度 安排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情境和客观事实 (problem situation, object facts)
■为多数人所觉察 ■现实状况与利益期望冲突 ■一定的团体和组织产生行动 ■ 须由政府或公共组织政策解决
二、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特征)
主观性
关联性
公共政策问题 的属性
动态性
人为性
历史性
三、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提出 1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 国内因素:
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宙斯盾防空作战系统,反导巡洋舰) 国际关系及国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4/12/10胡锦涛出席华 盛顿核安全峰会)
主观因素:
价值观的更新 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
客观因素:
自然灾害 社会变革 体制转型
反 馈
反 馈
2.谁提出公共政策问题 政府
政策分析 人员
四、公共政策问题建构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大众传
播媒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政府议程(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
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 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 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按政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分:
实质性议程—认定那些影响深远和潜在 意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
1.政策问题的种类 琼斯对美国政策问题的分类 (1)外交 (2)国防 (3)国内:人力资源(包括保健、教育、福利、
职业培训),物理的和自然的资源(包括环境、 能源、交通、住房、农业、科学、技术),民权, 社会控制(包括加强法制、药物控制、社区支持 等),经济控制,政府组织,税收,对州和地方 的资金援助,政府开支等
邓恩(Dunn)依政策的复杂性
质量 要素
优良
问题性质 清晰可辩
资源投入 少量可计算
决策参与者 少量
调适人员
少量
方案数量
有限
价值认识
共识
概率推算
可把握
后果预测 可确定
适度
清晰可辩 大量可计算
少量 大量 有限 共识 不易把握 不易确定
不良
模糊争议 不可计算
大量 大量 无限 冲突 无法把握 无法确定
第一类问题 第二类问题
大规模罢工、外交方面出现危机等。
功能活动次序: 界定议程 规划议程 磋商议程 循环议程
3.两种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相关因素
国际有关建议
社会团体要求 大众媒体议论 公众个人意见 专业人员分析
执政党意见 政府机构倾向
系统 议程
最 终 议 程
政府 议程
政府官员见解
二、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和类型
1.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公共社会问题明朗且严重 (问题本身的作用)
自然灾害(西南地区的干旱) 非预期的人文事件(山西王家岭矿3·28透水事件) 社会的变迁(社保问题、住房)
国际因素:
战争或军事行动/news/w/v/2010-04-
05/100857970.shtml /b/24601762-1290078633.html
(建立模型)
韦默和维宁的观点
(1)评估客户的情况 (2)将他们界定为市场或者政府的失灵 (3)模拟所关注的情况与那些能够有公
共政策操纵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帕顿和沙维奇的观点
(1)思考问题 (2)描述问题的边界 (3)发展一个事实基础 (4)列出目标和目的 (5)查明政策范围 (6)展示潜在的利益和成本 (7)对问题的评论
■政治权威或学者等的预测性发动 ■正常、民主、开放的觉察机制
问题自身的作用
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 非常重要的影响。
问题明朗化的程度是问题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 标志。
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易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和政府 决策系统的反应。
但政府总是忙于应付严重的问题不是一个好个 运行模式。
实质性 议程
政府议程 正式议程
Gov.agenda
2类型
公共政策议程
象征性 议程
系统议程 非正式议程
System agenda
2.政策议程类型
系统议程(公众议程、非正式议程)---
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 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 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公民个人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 由私人问题而引发的。
将自己的问题告知公众和媒体,或将与之有类似 看法的人组织起来,掀起一场群众运动,向政府 有关部门提出抗议,或以正当形式展开对话并提 交政策议案。
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 用
利益集团的作用
任何利益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所求,在社 会中它们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
象征性议程---一些政策问题虽属象征性 的,但也引起社会和决策者政治上的关 注的议程
其他分类: 议程项目新旧状况:
旧项目-是指以常规形式出现的项目,如增加工资、 财政拨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事项
政府官员对此较为熟悉,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案在一 定程度上也已经成型。
往往能够从决策者那里获取处理的优先权。 新项目-是指因特定情况或事件引起的项目,如工人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议程 第三节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 第四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公共政策的一般流程和环节
问题 构建
议程 建立
政策 规划
政策 合法化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
2.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问题 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2、 问题界定的过程
是问题解决的前提
邓恩的观点
问题界定可以分为相互依存的四个阶段:
问题感知(问题情势)-对问题的察觉 问题探索(构造“元问题”)-找出多个利益相
关人形形色色的问题
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义(实质问题)-对元问题从最基本或最
一般的方面加以确定
问题具体化(正式问题)-详尽具体地规范问题
3.问题界定的方法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议程
一、 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二、 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途径 三、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障碍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涵义和类型
1公共政策议程 (public policy agenda)
社会公共问题进入 公共机构研究的范围 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