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
对虾常见病症状及防治表
定期用百毒消、三氯异氰脲酸粉、碘康等进行消毒;
从4厘米以后,口服四黄粉、肝泰、速补康;
定期投喂肠鳃灵、鱼血宁进行预防。
烂鳃病
触须腐烂,鳃部附着大量活物,呈黑色、黄色、鳃盖向外张开。对虾群体摄食减少,行为异常,不规则无方向游动,或在水中上下窜动。
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
全池泼洒百毒消、通灭杀等,进行水体消斑点,严重的鳃部全部变黑,鳃萎缩、糜烂、坏死。
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
全年均可流行
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
细菌、真菌感染;
缺乏维生素
定期使用EDTA消除重金属离子;
用鱼虾菌乐、利水素或沸石粉改良水质、底质;
百毒消、三氯异氰脲酸粉全池泼洒;
用四黄粉、肝泰等拌饵投喂,提高免疫力。
桃拉病毒病(TSV)
反应迟钝、空胃、软壳、体表色素扩散,在脱壳过程中大量死亡。
南美白对虾、蓝氏对虾
体长5厘米以前最易感染
亲虾垂直传染
选择SPF虾苗;
用四黄粉、肝泰、速补康等拌饵投喂,提高虾苗免疫力。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V)
病虾缓慢升到水面,静止一段时间,翻转。腹面向上慢慢沉到水底,此现象重复出现,直到最后无力活动而沉底死亡或被其它虾吃掉。濒死时体色会明显变蓝,多伴有腹肌浑浊,幸存对虾可逐渐恢复正常。
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
全年均可流行
不明
定期全池泼洒鱼虾菌乐或利水素,保持良好水质、底质;
定期用百毒消、三氯异氰脲酸粉、通灭杀等消毒;
红腿病
游泳足、尾扇变红,大触须变鲜红,黄鳃、肝胰脏肿大或萎缩,血淋巴不凝固,个别有腹部肌肉白浊,不加控制,短期内出现大量死亡。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南美白对虾是目前国内养殖规模较大的一种虾类,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白斑病(WSSV)白斑病是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病虫体内有大量的病毒颗粒,造成虾体呈现出白色或透明的斑块,虾体表面也会出现黏液。
白斑病可导致虾的生长迟缓、死亡率升高等问题。
防治措施:1. 做好防疫工作,定期检查虾苗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虾苗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
2.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符合虾的生长要求。
3. 控制水质温度和盐度,因为白斑病对温度和盐度都有一定的敏感性。
保持水温在29-32摄氏度,盐度维持在25-30ppt。
4. 推荐使用对斑病抵抗力较强的虾种,选购优质的南美白对虾种苗,提高养殖的稳定性。
二、黄头病(YHV)黄头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黄头病毒引起。
患病虾体表现为头部呈现明显的黄色,食欲减退,虾体弱,易感染其他病害。
防治措施:1. 加强池塘水质管理,确保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底淤泥及池壁的附着物,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做好虾苗的养殖环境,提高虾苗的免疫力。
定期检查虾苗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
3. 增加虾类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增加虾体的免疫力,提高抗黄头病的能力。
4.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烂鳃病(EMS)烂鳃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对虾病害,主要是由细菌引起。
疾病主要表现为虾的鳃部组织严重坏死,导致虾的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甚至死亡。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病、黄头病和烂鳃病等。
养殖户可以通过加强防疫工作、合理管理水质和提高虾体免疫力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些病害的发生,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斑节对虾常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斑节对虾常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斑节对虾的常见病害有细菌、真菌和纤毛虫等类,养殖斑节对虾建议以预防为主,医治为辅的方案,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斑节对虾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尾棘萎缩病常产生在无节幼体期,患病时刚毛、尾棘曲折和短缩、以致污物缠身,幼体下沉,严重时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
致病原因是由于水质污浊引发。
防治方法:换新鲜的海水,保持水质清新。
2、气泡病多产生在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一样显现在午后气温高的时候,发病时在幼体胸部或腹部的消化管道内,显现球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的气泡,少者1个,多则3-5个。
由于显现气泡,幼体比重相对变小,造成安稳失调而漂浮水面,久则死亡。
致病原因是水中微细气泡被幼体纳入胃肠所致。
防治方法:加入新鲜的海水或换水,并加大充气量。
3、肝脏白浊病是由病毒原发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
多见于糠虾期幼体尽早期仔虾,发病的幼体、仔虾常浮于水面打转,行动迟缓,肝脏显白浊色,不透亮,重者肠道也变白浊,沾染性强,发病率高,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使用二氟苯乙烯酸钠防治。
4、弧菌病是由弧菌侵入血液而引发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病。
多见于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
生病的幼体活动力明显降落,趋光性弱,腹部弓起,体色发白,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体内有大量的能活动的细菌。
受感染的幼体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发病早期投入制霉菌素、磺胺类药有效。
5、红鳃病鳃部长期缺氧或体弱、抗击力差时,若鳃部组织受损,容易受细菌的二次感染,使鳃变红,病症越重,色彩越变深,病虾活力较差,但仍能正常摄饵。
防治方法:用抗生素如土霉素等拌料投喂,可避免细菌的连续感染,禁止病势蔓延。
6、烂鳃症养殖池底部烂泥巴或残饵腐败大量堆积,使鳃部附着大量杂质,鳃组织受梗塞、伤害、变色,全面性或局部性显现变黑症状。
防治方法:注意水质管理,每天换水,连续一周;若池底老化,可使用池底改进剂如生石灰、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等。
7、黑斑病受环境因素的刺激、蜕壳时被残食所致的裂伤,或长期没法蜕壳,使得尾扇边沿酒囊饭袋及表壳显现黑色斑状。
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防治
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防治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对虾都有可能发生四种虾病,即病毒感染症、细菌感染症、立克次氏体感染症和寄生虫感染症。
而南美白对虾主要引起病毒感染种类有桃拉病毒TSV、白斑病毒WSSV等。
以上两种病毒并随着种虾、虾苗进出口突破国界,后患无穷。
而白斑病是现在流行最广的世界性病毒。
我省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引进和养殖逐步增加,但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也并不乐观,有近70%的养虾地不同程度地开始出现病害。
所以,对南美白对虾的病害要防重于治。
首先是做好白斑病病毒的预防处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过滤系统彻底清除敌害生物和病毒的媒介生物,过滤水再经过臭氧水处理机,保证水源不带病菌和病毒,其次是通过适时换水和使用生态制剂稳定水质,调控池水藻相使池水保持有效生物生态平衡,预防细菌和其他疾病发生,有效控制病毒病的暴发。
适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强化和免疫强化物质,保证对虾自身防御系统发挥作用。
当发生病害时也主要采用抗生素、中草药等对环境无害的药物进行治疗。
南美白对虾养殖开始时,池塘施泼2毫克/升的土霉素于水体中;以后每隔一星期,改施用1-1.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一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种甚至多种药物,以增强虾抗病能力,拌饵药有维生素C、E、大蒜素、土霉素、抗病毒元、氯霉素等,对虾池进行科学的管理,使虾池持续保持生物生态平衡,平衡虾池藻相和菌相,有效防治南美白对虾虾病的发生。
(一)病毒性疾病1、对虾白斑综合病(wssv)对虾白斑综合病(wssv)为全球对虾危害最大的病毒,毒力极强,污染宿主后致死率高达90—100%。
对虾一般污染后48小时出现白斑,4天内死亡率达100%。
每年因此全球养殖对虾产量减产一半,损失几百亿人民币。
该病1994—1995年在泰国、印度、朝鲜、日本及太平洋沿岸国家酿成暴发性流行病。
1996年,由于病毒性虾病暴发,斯里兰卡80%以上养虾场频于绝产。
该病自1998年首次在台湾暴发以来,随后从福建沿海蔓延到黄海和日本海对虾养殖水域,并逐年导致养殖对虾暴发性、毁灭性死亡,其疫情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
下面我将
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溶血弧菌病
溶血弧菌病是一种严重感染对虾的疾病,主要通过对虾体表伤口和消化道感染。
主要
症状包括虾体变黑、虾体溃烂、虾壳变软等。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消毒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提高水质环境,定期投放预防性抗生素等。
2. 软体动物病
软体动物病是一种常见的对虾病害,主要是因为水质脏污、饲料无菌性差等原因引起。
对虾感染软体动物病后,会出现肢节变形、虾足脱皮、虾体畸形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加
强饲料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养殖池内废弃物,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等。
3. 白点病
白点病是由于养殖池水温度过高、水质污染、投喂过量等原因引起的。
感染白点病的
对虾体表会出现白色斑点,食欲减退,虾体浑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控制养殖池水温度,加强水质管理,规范投喂量,及时清理养殖池等。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溶血弧菌病、软体动物病、白点病、霍乱病和传
染性肝胰脏坏死病等。
养殖户可以通过控制养殖池水质,加强饲料管理,定期检测病害等
方式,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对虾的健康生长。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一、生物性病害生物性病害亦称为生物因子致病,其致 病生物包括病毒、细菌、-部分真菌和原生动 物。
此外,还有捕食生物引起的生物性敌害。
在养殖过程中虾池可能会出现捕食性敌害生 物,其中危害性最大的是甲壳类中的背尾白虾 和鱼类。
一旦发现养殖池中有捕食性敌害生物, 应立即进行清除。
(一)病毒性疾病该病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病毒 病一旦发生,将给养殖带来严重的危害,必须 要加强预防。
下面对日本对虾常见的病毒性病 害予以介绍。
1.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
中肠腺 坏死杆状病毒,属杆状病毒科,无包涵体,肠 感染病毒。
病虾中肠腺白浊,活力差,漂浮在 水面。
该病毒可以随死亡的上皮细胞破碎后放 出病毒粒子,感染其他上皮细胞,在病虾晚期 肉眼可见其肝胰腺变白,被感染的病虾苗从腹 部可见到肝胰腺和中肠腺变白混浊。
同时可能 有革兰氏阴性菌并发感染,其对成虾的危害相 对较小。
一般用显微镜采用"暗视野观察法” 来诊断此病。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医治, 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肠呼吸道病毒病。
肠呼吸道病毒病也 称为类呼肠孤病毒,常与别的病原(病毒、真 菌或细菌)并发,造成综合症状。
病虾厌食、 嗜睡、活动能力差,体表与鳃的附着物增多, 腹部肌肉混浊,常并发细菌感染。
肝胰腺变白、 萎缩或坏死,但不是其特有症状防治方法:对亲虾必须严格进行检疫, 以防带进病原,对已被感染的病虾要进行清除,降低养殖密度,对养殖池及T .具必预进行消毒。
该病主要以防为主,至今未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3.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属细小病毒科,该病毒感染外胚层组织,如鳃、表皮、前肠和 后肠上皮细胞、神经索、神经节和中胚层器官, 如造血组织、触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结缔 组织、横纹肌,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该病毒病是一种慢性病,病虾身体变形。
成虾个体大小悬殊,有许多虾体很小,但死亡 率不高,养不大,损失比虾死亡还大,因病虾 一直要吃饲料,同时也浪费水电及人力等,如 发现,应当机立断及早处理。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
下面将介
绍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白斑病
白斑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症状是虾体表出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
并且虾体活动能力减弱。
白斑病的感染主要通过病菌侵入虾体而引起,病原菌主要为白斑
杆菌。
防治措施:
1. 控制养殖水体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2. 治疗感染病虾,通常采用浸泡药物相结合的方法,选用抗生素类药物如磺胺类、
四环素类等进行治疗。
3. 对养殖池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
四、氧毒
氧毒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症状是虾体呈现麻痹、翻白和死亡等症状。
氧毒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养殖水体中溶氧过高导致。
防治措施:
1. 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溶氧量在合适的范围内。
2. 控制水体中的氧气供应,避免溶氧量过高。
3. 提供充足的防护措施,避免养殖水体受到直接阳光照射。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病、黄体病、霉菌病、氧毒和水霉病等。
针
对不同的病害,可以采取控制水质、隔离感染病虾、进行药物治疗等防治措施来减少病害
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对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或海洋水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消费。
然而,和其他生物一样,对虾也有可能患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介绍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对虾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不洁水源、饲料及对虾自身携带等渠道感染到对虾,引起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以下是有关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卫生确保生长环境的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对虾细菌性疾病的首要措施。
保持对虾养殖水体的清洁,定期进行换水,并排出污物和废料,以维持养殖水域的良好水质。
2. 对饲料的控制对虾的饲料质量也是引起对虾细菌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和用量,保证饲料的卫生和营养。
3. 优化对虾养殖管理加强对虾养殖管理,适时检测对虾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病毒性疾病对虾病毒性疾病是一类危害较大的疾病,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以下是有关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维护与细菌性疾病一样,保持对虾养殖水体的清洁也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此外,建议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滤水设施。
2. 选用优质对虾种苗对虾病毒感染的源头是种苗。
选择病毒抗性较强的对虾种苗,是防治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加强对虾免疫针对不同的对虾病毒,可以进行对虾免疫。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法和免疫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对虾的病毒性感染并提高对虾的抗病力。
三、真菌性疾病除了细菌和病毒,对虾还可能感染真菌,引起真菌性疾病。
以下是有关真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维护真菌性疾病也是对虾养殖的一大难题。
对虾水质的维护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性疾病的关键。
减少对虾养殖的水温变化,加强水质的检测和科学运用清水等保持水体清洁,有助于降低真菌性疾病的发生率。
2. 卫生措施对虾养殖场要对设备进行合理归位和消毒,检测池壁和合适的去渣装备等减少病原菌传播。
南美白对虾12种病害防治有法
南美白对虾12种病害防治有法一、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症)症状: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
急性期感染的南美白对虾全身暗红,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
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
防治:切断传播源,选择无感染的亲虾和虾苗,养殖水体用含氯或含碘药物消毒;用免疫增强剂如参素、核苷素、多肽类、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多糖类等增强免疫功能;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2克,红体消15克,EM原露3克,连续内服5~6天。
在水体中可用超碘季胺盐0.2克/立方米,连续泼洒2天。
在第3天用0.2~0.3克/立方米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隔2天后再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2克/立方米,沸石粉20克/立方米。
二、红腿病症状:病虾附肢变红,尤以游泳肢最明显。
步足、尾扇也呈红色。
病虾在水面慢游或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
防治: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4克/立方米;②第二天全池泼洒超碘季铵盐0.2克/立方米;③内服药饵,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0.3~0.5克,连续投喂3~5天。
三、白斑病症状: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甲壳上有白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鳃丝发黄,肝胰脏肿大,糜烂,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大量死亡。
防治::①全池连续泼洒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2天;②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灵10克、维生素C3克,连续投喂5~7天。
四、肠炎病症状::病虾游动缓慢,体质弱,肠道明显变粗、呈红色,肠胃空,有液体或黄色脓状物。
防治: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一次;②每千克饲料中添加肠炎灵5克、大蒜素5克,连喂3天。
五、烂鳃病症状: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鳃丝溃烂,呼吸困难,食欲不振。
防治:全池泼洒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0.2~0.4克/立方米一次。
两天后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25克/立方米或EM原露0.3克/立方米,同时内服适量的环保抗菌药物。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 1发病症状 桃拉综合症 又称红体病 .由桃拉病毒 引 起。 该病的暴发有以下规律 : 一是通常在气 温 骤升或骤降时出现 :二是养殖对虾 的发病 时 间约在 3 ~ o天 : O6 三是 发病的对虾规 格在 5 ~ 9m; c 四是发 病虾池 水 色浓 , 明度低 , 透 仅在 2c 以 内 , H值 高 于 9 0m p 。氨 氮 含 量 则 在
喂 5 ,第一天药量加倍 。或在饲料 中加入 天 l 3 %~ %的大黄片投 喂 , 有较好疗效 。⑤ 腐皮 病。 病鳝 初期体 表出现大小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红斑 , 腹部
两侧有点状充血发炎 , 游动无力 , 病情严重时 表皮点状溃烂 , 体表有形状不规则小洞 , 并感
染 内脏 而死亡 。 防治该病 , 可每立方米水体用 5 lm ~ O L鳝病灵 , 全池泼洒 , 连用 3天 : 也可每 立方米水体用 2 g五倍 子煎水全池泼洒 , 连用
南 美自对虾养殖过程 中
对虾 白斑综合症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 物, 应当坚持“ 以防为主 、 科学饲养管理” 的原
{萋
箔囊施l
则,从 改善养 殖环境 、增强虾体抵抗能力人 手, 提倡健康养殖 。第 一 . 放苗之前应彻底清
淤整池 、 曝晒消毒 , 切断该 病毒的水平 传播 : 第二, 要投 放健康 、 无病 的虾 苗 . 断病 毒 的 切 垂直感染途径 ; 三 . 第 不直接投喂海产鲜活饵
o 闰雪松
南美 白对虾具有抗病能力强 .生 长速 度 快, 对水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强 。 对饵料要 求 低等优点 , 但随着养殖时间 的推移 , 的优 良 它 品性也在慢慢退化 . 养殖过程 中病 害频 发 , 主 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病 毒 性 疾病
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及防治
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及防治烂鳃病病因弧菌或其他杆菌感染。
病症鳃丝呈灰色,肿胀变脆,然后从尖端基部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
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厌食,最后死亡。
防治1.全池泼洒"虾舒宁"用量为每亩1升~2.5升;也可泼洒"虾舒泰"100毫升~200毫升/亩或按照100毫升~200毫升/(亩米)用量全池泼洒"虾净",病情严重时第二天再泼一次;"溴氯海因"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ppm~0.3ppm 可治疗此病,每亩水面泼洒0.05千克~0.15千克"富溴"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在饲料中按照1%添加量加入"虾健康",同时配合使用"解毒保肝散"(1%添加)和"排毒护虾丹"(1%添加),另外,"LAPP-高效营养素"(0.5%添加)可促进虾的机体修复。
甲壳附肢溃疡病病因细菌感染。
病症病虾体表甲壳和附肢上附有黑色溃疡斑,溃疡边缘呈白色,凹陷,严重时可侵蚀至甲壳下的组织。
防治1.在饲料中按照1%添加量添加"虾健康",同时配合使用"解毒保肝散"(1%添加)和"排毒护虾丹"(1%添加),另外,"LAPP-高效营养素"(0.5%添加)可促进虾的机体修复。
2.全池泼洒"虾舒宁"用量为每亩1升~2.5升;也可泼洒"虾舒泰"100毫升~200毫升/亩或按照100毫升~200毫升/(亩米)用量全池泼洒"虾净",病情严重时第二天再泼洒一次;"溴氯海因"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ppm~0.3ppm可治疗此病;每亩水面泼洒0.05千克~0.15千克"富溴"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对虾常见疾病与防治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疾病暴发流行正成为限制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各地对虾发病现象相当普遍,虾病种类越来越多,有些虾病使虾池出现绝产的严重局面。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使1993~1994年对虾绝产面积达50%以上,造成我国养虾业的巨大损失。
虽然1996年以来南方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但国内对虾养殖业仍遭受病害的困扰。
目前,已知对虾病原已达100多种,主要病原是病毒和细菌,而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往往是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就病毒而言,已达18种以上,其中危害对虾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简称MBV)、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简称YHV)和塔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简称TSV)等。
第一节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当外界的因素的有害因素超过了对虾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导致对虾发病,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表现不同的病症,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作出合理的预防、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虾病。
一、引起对虾疾病的外界因素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生物、理化和人为三大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对虾疾病最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对虾病害的病原生物包括传染性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侵袭性生物:寄生虫等;敌害生物:凶猛性鱼类等。
2 理化因素因素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H2S等理化因子的变动造成环境胁迫或人为造成的污染物质等因素,超越了养殖对虾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导致对虾发病。
3 人为因素放养密度不当,混养比例不恰当,饲养管理不善,技术操作不细致等人为因素都容易导致对虾发病。
此外,在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工具不适宜和操作不小心,使饲养对虾本身受到摩擦或碰撞而受伤,受伤处组织机能丧失和体液流失,渗透压紊乱,引起各种生理障碍以致死亡。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虾种,由于它们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口感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养殖于亚洲各国。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也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影响着养殖效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白斑病白斑病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南美白对虾罹患白斑病时,身体上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白色斑点,而且身体显得虚弱,抵抗力下降,会影响到养殖效果。
防治措施:1.疫苗预防:常常在对虾幼苗液化过程池和育苗池中加入病毒金龟子进行预防。
2.饲养管理:养殖者需要及时清理饲料残留,保持水质清洁,添充营养饲料,增强对虾的健康免疫系统。
3.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适时增换新水,减少对虾间过度挤压等进一步强化环境消毒以提高水质安全性。
二、石斑病石斑病是一种虾躯干表面因寄生虫或细菌感染而形成的病变,南美白对虾罹患石斑病时,体表会出现水疱,此外疾病逐渐加剧后虾体表面还会长出褐色瘤块,严重时还会造成虾体夭折。
2.药物防治:可使用氧氯化磷等药物短时预防对虾鳃壳细胞呼吸道病的病原体。
3.环境管理:通过增进环境条件改善水质,安排科学饲料配方,合理控制水体条件等维护水体均衡性。
三、黑球菌病黑球菌病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也时有发生。
当南美白对虾罹患黑球菌病时,其身体表面会出现红色显芒,表皮会逐渐剥落,同时身体亦会变得虚弱,增加死亡率。
1.疫苗预防:在抗生素防治黑球菌病前期,可先通过疫苗预防来消除病原体。
3.药物防治:通过使用卡邦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抑制和消除病原体,防止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可能发生多种疾病,通过加强水质、饲养管理,同时运用疫苗预防、环境管理与药物防治等方法对疾病进行防治,可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手段,提高养殖效益,维护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现。
对虾养殖11种常见病害
对虾养殖11种常见病害1、暴发型流行性虾病病虾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胰脏萎缩,中肠腺浑浊。
有的病虾体表无明显病变,但体色趋向灰绿色,腹部常呈暗蓝色。
游动缓慢,有时潜栖池边,摄食减少,胃内不饱满。
严重时急性发作,行为异常,绕圈翻滚,最后虾体弯曲颤动死亡。
对虾养殖:幼虾培育之幼虾收获2、红腿病患病的对虾,活动能力减弱,多数沉于水底不动,食量大减,个体消瘦,肌肉与甲壳之间空隙加大。
头胸甲心区上方由原来的青色透明变为白色,后期变为淡橘红色,形状似三角形。
腹部游泳肢先变红,以后步足、尾扇也呈红色。
进行镜检,可发现虾的血液中有大量杆状细菌,凝聚时间明显减慢,红细胞数量减少。
3、烂眼病又叫瞎眼病。
病虾行动迟缓,翘首匍匐于池底或水草上。
不时浮于水面作无方向乱游,或漂浮于水面,以自身为轴作旋转翻滚。
全身肌肉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白色不透明。
眼球肿胀,由黑色变为褐色,进而溃烂。
另外,测定血凝时间,正常对虾为1分钟左右,而病虾需要3分钟以上。
大多数病虾在1周内死亡。
4、褐斑病发病初期,虾腹部背面或头胸甲两侧出现褐色斑点或小的孔穴。
继之发展为带褐色的腐蚀区,形成直径约1~5毫米,中心凹陷的圆形褐斑。
由于甲壳被破坏,病菌侵入,新壳与旧壳粘连,常在脱壳困难时死亡。
5、白斑病发病初期,病虾甲壳上可见白斑,以头胸部最多,腹部次之,有时输卵管末端也有。
至后期,由白斑转为黑斑,病虾离群独游,泳动力减弱,直到死亡。
6、黑鳃病虾的鳃部由红色、棕色变成黑色。
呼吸困难,致使虾体消瘦,游动停滞,直至死亡。
7、真菌病病菌侵入后,其菌丝充满体内。
通过镜检,可看到病体的触角、头胸甲边缘等均有分枝的菌丝,不仅受感染的虾体很快死亡,而且传染很快,危及全池。
8、缘毛类纤毛虫病这是由原生动物缘毛类纤毛虫附生引起的病害。
而且常与细菌或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发生,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降低病虾对缺氧的忍耐能力,容易造成死亡。
9、软壳病病虾甲壳软而薄,体形消瘦,活力减弱,生长缓慢。
对虾7种常见疾病防治
对虾7种常见疾病防治虾是人们喜爱的海鲜之一,可是在对虾饲养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疾病。
以下将从对虾的饲养、饮食、疾病等方面,详细阐述对虾的七种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对虾白化病对虾白化病的标志是虾身颜色变白,且虾壳易变细,虾肉质柔软,体内器官退化等。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饲养池水质不佳,饲料不适宜,投喂草鱼等植物性饲料过多、人工饲养杂交等。
防治方法:1.提高养殖池水质量,保持池水的清洁。
2.选择富含营养物质的合理饲料,不过度投喂草鱼等植物性饲料。
3.加强适宜的防病措施,保证对虾健康成长。
二、对虾霉菌病对虾霉菌病常出现在虾苗、养殖过程中。
该病的症状为虾体表面布满灰色到黑色的霉菌,虾身体发软、水分丧失,严重者会出现机体衰竭和死亡。
其发病原因是由于环境温度、饲料、水质等因素引起。
防治方法:1.细心观察对虾的生长状态,及时排查虾苗种的病情。
2.保持饲池水质的清洁,不让它过度饱和、污染。
3.定期检查虾饲料,确保其适宜,不含有霉菌等有害物质。
三、对虾溶血弧菌病对虾溶血弧菌病源于对虾饲养过程中,虾体内菌落过多,且生长环境过于潮湿和温度过高,终致机体出现虚脱、呼吸急促等症状,威胁性颇高。
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虾水质不好,对虾存放不当,饲料污染等原因所致。
防治方法:1.提高虾养殖池的水质,保持水源清洁。
2.将对虾放置在适当的水温与湿度环境下,以免过度潮湿导致发病。
3.定期清理养殖池杂物,促使虾池中的微生物均衡生长,从而减少对虾种死亡率。
四、对虾电导率不平衡病虾苗在饲养成长期间,若其机体内部离子成分失调,会出现电导率不平衡症,其表现为虾虫体内器官退化,机体发育缓慢,此病往往是由虾质量不佳,饲养池水质不佳,饲料不符合虾苗特点等情况引起的。
防治方法:1.保证虾苗的优质性,不应该含有铜、铅等有害物质。
2.做好饲养池水质的卫生清洁。
3.适当饲喂虾苗,搭配食物种类和饲料量,以保证虾苗身体发育正常。
五、对虾卡原虫病对虾卡原虫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虾虫凋零,虾质量下降,对虾自身免疫力降低等后果。
南美白对虾12种病害防治有法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体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 毒(IHHNV)
症状
病虾体表出现黑斑,甲壳软而薄, 体色发白。
防治方法
使用含复方中草药成分的消毒剂进 行水体消毒,同时内服抗病毒药物 。
传染性肌坏死病
病原体
传染性肌坏死病毒(IMNV)
毒。
03
真菌性疾病防治
水霉病
症状
感染水霉病的南美白对虾会出现 活动能力减弱、食欲不振的情况 ,严重时,病虾的体表会出现灰
白色的棉毛状物。
原因
水霉病主要由水霉菌感染引起, 这种霉菌在虾体受伤或死亡后, 会大量繁殖并附着在虾体表面。
防治方法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虾体受伤、 及时隔离病虾、使用抗真菌药物
进行治疗。
甲壳类引起的疾病
总结词
甲壳类如螃蟹、龙虾等可能与南美白对 虾竞争生存空间和食物,从而引发疾病 。
VS
详细描述
甲壳类与南美白对虾在食物和生存空间上 存在竞争,当甲壳类数量过多时,可能会 引发虾的疾病。此外,甲壳类可能携带病 原体,如病毒和细菌,对虾的健康产生不 利影响。
鱼类引起的疾病
总结词
鱼类可能与南美白对虾竞争生存空间、氧气和食物,从而引发疾病。
确保虾池之间有足够的间距,避免疾病快速传播 。
3
科学投喂饲料
选用高品质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减少对虾应激 反应和疾病发生。
强化健康养殖管理
做好虾苗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的优质虾苗,从源头上预防病害发生。
加强水质监测
定期检测虾池水质,包括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 环境稳定。
注重饲料营养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但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病害。
以下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1. 尾部坏疽病:尾部坏疽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病虾尾部出现浅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尾部溃疡。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密度,提供足
够的氧气,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感染的虾。
除了以上列举的病害外,南美白对虾还可能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如细菌性疾病、寄
生虫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养殖户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1. 维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和溶氧量。
定期更换水源,防止
水体沉积物积累。
2.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度,保持虾池中虾的适宜数量。
合理的养殖密度有利
于虾的生长和健康。
3. 提供良好的饲料: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保证虾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虾的
免疫力。
4. 加强管理和监测:定期检查虾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的虾。
隔离病虾,防止疾病传播。
5. 使用药物治疗:在疾病爆发时,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病虾,但应该遵循药物
使用规定,避免药物滥用和残留物超标。
对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养殖户应该注重水质管理,
提高养殖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并加强养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防治
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饲养管理、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传播途径
病害的传播途径包括水体传播、饲料 传播、接触传播等。其中,水体传播 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水质管理 对于病害防治至关重要。
02
养殖环境管理策略
水质管理
01
02
03
监测与调节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 、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确保水质稳定。
换水与增氧
定期换水,保持水体清洁 ,同时配合增氧设备,提 高水体溶氧量。
生物净化
利用微生物制剂等手段, 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 量。
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防 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病害概述与危害 • 养殖环境管理策略 • 生物防控技术应用 • 化学药物防治策略 • 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01
病害概述殖中的病害是指由 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引起的虾 体不健康或死亡的现象。
病害分类
根据病因,南美白对虾病害可分 为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真 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等。
常见病害及其危害
病毒性疾病
如白斑病毒病、桃拉病 毒病等,可引起虾体死 亡,产量下降,甚至全
军覆没。
细菌性疾病
如弧菌病、细菌性肠炎 等,可引起虾体局部或 全身感染,导致虾体死
亡。
真菌性疾病
如镰刀菌病等,可引起 虾体感染,导致虾体死
亡。
寄生虫病
如纤毛虫病等,可引起 虾体感染,影响生长和
繁殖。
病害发生原因与传播途径
对虾常见病害及防治
对虾常见疾病与防治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疾病暴发流行正成为限制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各地对虾发病现象相当普遍,虾病种类越来越多,有些虾病使虾池出现绝产的严重局面。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使1993~1994年对虾绝产面积达50%以上,造成我国养虾业的巨大损失。
虽然1996年以来南方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但国内对虾养殖业仍遭受病害的困扰。
目前,已知对虾病原已达100多种,主要病原是病毒和细菌,而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往往是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就病毒而言,已达18种以上,其中危害对虾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简称MBV)、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简称YHV)和塔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简称TSV)等。
第一节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当外界的因素的有害因素超过了对虾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导致对虾发病,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表现不同的病症,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作出合理的预防、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虾病。
一、引起对虾疾病的外界因素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生物、理化和人为三大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对虾疾病最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对虾病害的病原生物包括传染性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侵袭性生物:寄生虫等;敌害生物:凶猛性鱼类等。
2 理化因素因素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H2S等理化因子的变动造成环境胁迫或人为造成的污染物质等因素,超越了养殖对虾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导致对虾发病。
3 人为因素放养密度不当,混养比例不恰当,饲养管理不善,技术操作不细致等人为因素都容易导致对虾发病。
此外,在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工具不适宜和操作不小心,使饲养对虾本身受到摩擦或碰撞而受伤,受伤处组织机能丧失和体液流失,渗透压紊乱,引起各种生理障碍以致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虾常见疾病与防治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疾病暴发流行正成为限制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各地对虾发病现象相当普遍,虾病种类越来越多,有些虾病使虾池出现绝产的严重局面。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使1993~1994年对虾绝产面积达50%以上,造成我国养虾业的巨大损失。
虽然1996年以来南方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业有所恢复,但国内对虾养殖业仍遭受病害的困扰。
目前,已知对虾病原已达100多种,主要病原是病毒和细菌,而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往往是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就病毒而言,已达18种以上,其中危害对虾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简称MBV)、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简称YHV)和塔拉综合症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简称TSV)等。
第一节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当外界的因素的有害因素超过了对虾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导致对虾发病,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表现不同的病症,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作出合理的预防、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虾病。
一、引起对虾疾病的外界因素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生物、理化和人为三大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对虾疾病最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对虾病害的病原生物包括传染性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侵袭性生物:寄生虫等;敌害生物:凶猛性鱼类等。
2 理化因素因素养殖水域的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H2S等理化因子的变动造成环境胁迫或人为造成的污染物质等因素,超越了养殖对虾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导致对虾发病。
3 人为因素放养密度不当,混养比例不恰当,饲养管理不善,技术操作不细致等人为因素都容易导致对虾发病。
此外,在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工具不适宜和操作不小心,使饲养对虾本身受到摩擦或碰撞而受伤,受伤处组织机能丧失和体液流失,渗透压紊乱,引起各种生理障碍以致死亡。
除了这些直接危害以外,伤口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途径。
投喂饲料的数量或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养殖对虾维持生活的最低需要时,养殖对虾往往会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身体瘦弱,抗病力降低,严重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甚至死亡。
营养成分中容易发生问题的是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
其中最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腐败变质的饲料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二、内在因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产生变化,因此内因是变化的关键,对虾对病原的敏感性的强弱与其自身的遗传性质和免疫力有关系,而生理状态、营养条件、生活环境等也能影响对虾对病原的敏感性。
以上这些病因对养殖的对虾的致病作用,有时是单一种病因的作用,也可以是几种病因混合的作用,并且这些病因往往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二节对虾疾病的预防做好对虾疾病的预防工作是提高对虾增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对虾养殖模式中,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和高效益是共同特点,防病便显得更为重要。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才能达到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以防为主是对虾疾病的特点所决定的。
对虾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及时和正确的诊断较为困难;其次,当发现有对虾开始死亡时,一般病情已较严重,治愈很困难;另外,对对虾进行治疗时,给药困难。
内服药一般只能由对虾主动吃入,但当病情严重时,对虾已丧失食欲,即使特效药也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尚能摄食的病虾,也因摄食量降低而不能吃到足够的药饵而影响疗效;体外用药一般采用全池泼洒和药浴的方法,仅适用于小水体,而对大水体便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因此,在对虾的病害防治工作中,必须坚持以防为主,在预防措施上,既要注意消灭病原、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又要十分重视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养殖对虾自身的抗病力,只有采取全面的综合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从而保证对虾养殖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保证良好的养殖环境对虾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虾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
一)设计和建造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在建场前应首先对场址的地质、水文、水质、生物及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在各方面都符合养殖要求时才能建场。
其中尤其是水源一定要充足,水的理化性状要适合养殖对虾的生长,不被污染(主要是水源是否有码头,浮油,周边河流入海则要考虑河两岸有没有污染源,如化工厂、造纸厂、皮革厂等),不带病原体;同时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等。
二)改善生态环境1 每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污染物质,或排干池水后池底进行翻晒,淤泥不仅是病原体的滋生和贮存场所,而且淤泥在分解时消耗水中大量溶氧,同时产生有毒或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氨等。
2 定期换水或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3 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增氧机或水质改良机,充分利用氧盈,降低氧债,改变溶氧分布的不均匀性,改善池水溶氧状况,提高池塘生产力。
4 定期泼洒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
5 采用生态养殖的办法,减少病害的暴发。
二、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一)清整池塘清池包括清除池底淤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暂养池、养成池或越冬池在放养前都应清池。
新建的池塘一般不需要浸泡和消毒,如果灌满水浸泡2-3天,再换水后放养更加安全。
新建高位池的清池则较为简单,主要是清除池底杂物及平整池底。
对于水泥护坡的池塘,由于水泥具碱性,容易造成pH值升高,则要先进水浸泡,浸泡水位为1-1.5 m左右,浸泡时间为7-10天,浸泡水pH值可达到8.8左右,正常海水pH为8.0-8.2。
所以要将浸泡水排干后方可进行养殖养殖过对虾的老塘则需要进行彻底清理。
已养过对虾的池塘,因在底泥中沉积有大量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质,形成厚厚的一层淤泥。
这些有机质腐烂分解后,不仅消耗溶氧,产生氨、亚硝酸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而且成为许多病原体的滋生基地,因此应当在养殖空闲季节,即冬季或春季将池水排空,将淤泥尽可能挖掉。
放养虾苗前再用药物消毒。
消毒时应在池底留有少量水,盖过池底即可,然后用漂粉精150×10-6的浓度或漂白粉500×10-6的浓度,或生石灰400×10-6的浓度左右,溶于水中后均匀泼洒全池,过1-2天后灌入新鲜海水,采用(15-30)×10-6有效氯的漂粉精消毒,再过3-5天后就可放养。
二)工具消毒养殖的各种工具,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因此,发病池所用的工具,应与其它池塘使用的工具分开,避免将病原从一个池塘带入另一个池塘。
如工具缺乏无法做到分开时,应将发病池用过的工具处理后再使用。
一般网具可用20 g/m3的浓度硫酸铜水溶液或50 g/m3的浓度高锰酸钾水溶液或100 g/m3的浓度福尔马林溶液或纯淡水等浸泡0.5 h;木制或塑料工具,可用5%漂白粉水溶液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后再使用。
三)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南方多数疾病一般清明节前后和10-11月份这段时间内容易造成大规模流行。
因此,掌握发病规律,及时有计划的在疾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是补充平时预防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疾病流行季节期间将药物拌在饲料中制成颗粒药饲投喂。
用药的种类随各种疾病而不同,尽量多用中草药,以免产生耐药性。
有几点应注意的事项:1必须选择对虾喜吃、营养全面、能碾成粉末的药。
2颗粒药饲在水中的稳定性好,一般应在水中30 min以内不散开,而对虾吃入后又能很快消化吸收。
3药饲的大小必须适口。
三、加强饲养管理一)放养健康的虾苗和适宜的密度放养的虾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必要时应先用显微镜检查,种苗不带有危害严重的病原,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等,决定适当密度,切勿过密。
二)投饲料要新鲜、量适饲料的要求除了营养丰富全面,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
配合饵料的营养成分要全,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黏合性要强,在水中至少要维持2小时不散开。
每天的投饲量要适宜,每天的投喂量要分多次投喂。
每次投喂前要检查前次投喂的吃食情况,以便调节投饵量。
三)控制好养殖水环境在对虾的饲养过程中,应每天至少巡塘3-4次,巡塘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不良环境污染,尽早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一般症状,例如对虾离群独自漫游于水面,失掉平衡,体色反常,比吃食等,就应立即进行诊断检查,尽早设法治疗,巡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养殖对虾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水温、水流、水色和透明度等,PO43--P、H2S、NH4+-N、总碱度、氧化还原电位、NO2--N、COD和NH3-N等每5 d测定一次。
DO、pH、盐度和水温每天测定两次。
及时作出分析,及时采取措施。
四)防止病原传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防止病原的传播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对生病的或带有病原的对虾要及时捞出,即发生疾病以后除及时治疗外,尽可能将同一水体中生病的和尚未生病的对虾分开饲养。
尚未生病的对虾很可能已成为带菌者或带虫者,因此,凡已发现疾病的池塘,其中的所有动物都不要与其他水体中的动物接触,该池中的水也不要排入其它池塘。
有的育苗场因一池中的苗种大部分生病死亡,剩余少数不值得继续培育下去,或合并到其它苗种池中,这种做法应严加禁止。
2在生病的池塘中用过的工具应当用浓度较大的漂白粉、硫酸铜或高锰酸钾等溶液消毒,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干,然后才能用于其它池塘。
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生病池塘中设专用工具。
3病死或正在发病的对虾,应及时捞出并深埋他处或销毁,切勿丢弃在池塘岸边或水源附近,以免被鸟兽或雨水带入养殖水体中。
4标粗池发现有疾病的对虾在治愈前原则上不进行分苗。
第三节药物的施用方法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对虾的疾病,其给药方法与人医或兽医是不同的,原因在于对虾生活在水中,与我们人的生活介质——空气不同。
一、药物悬挂此法是将防治药物装在袋内或篓内,然后悬挂在水中或食场附近。
其数量和深浅,按水体面积和养殖种类的习性而定。
此法多用于疾病流行季节时的预防或病情轻时用。
具有用药量小,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有在养殖对虾游到挂袋附近的水周围处,才能取到作用。
目前在南方高位精养虾池在进水渠道里采用药物挂袋法处理水质,减少病害的暴发。
二、浸洗此法是将患病对虾捕捞到配好有一定药物浓度的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使其强制受药。
通常用于苗种运输和放养及亲虾。
浸洗法用药量少,时间可人为控制,一般不污染水体,不影响水体中的其他生物。
但需要捕捞和搬运对虾,而且容易受伤,只适用于体表和鳃上的病原生物感染,放回水体后可能重新感染,对大型水体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