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夏商时期诗歌

合集下载

历史朝代歌七言

历史朝代歌七言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漫长的历史留下了无数的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

为了更好地记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为您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的历史朝代歌,希望通过这首歌,勾勒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绚烂画卷。

远古初开太虚辰,黄帝神话启人伦。

尧舜禹商三代祚,五帝传世留千文。

夏商西周传灿烂,礼仪法度兴文明。

春秋战国风云动,百家争鸣书山川。

秦始皇帝焚书坑,统一六国成一君。

汉武光武建王朝,飞扬驰骋涌黄尘。

三国鼎立英雄豪,刘关张赤壁风云。

晋代南北分离乱,兴衰荡漾入黄昏。

隋唐疆域开疆图,贞观之治盛开花。

安史之乱耸百年,五代十国割裂夜。

北宋南宋传璀璨,诗人画家齐风流。

金元蒙古入中原,白莲教起义风雷。

明夷吞国神州动,洪武开疆照世纪。

嘉靖隆庆盛世华,万历萎靡留霜降。

明亡清兴大一统,雍正乾隆帝王宠。

太平天国烽火起,辛亥革命激惺惺。

民国建立曙光明,五四新文化潮起。

北伐南征铸辉煌,八路九军抗日寇。

解放战争走向胜,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新时代,崛起傲立东方躯。

五千年华夏绵延,历朝历代奏华章。

文明交融传千古,中华儿女共家乡。

这首七言绝句的历史朝代歌,试图通过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语言,概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

每一句都力求表达出一个朝代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事件,勾勒出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发展脉络。

希望这首歌能够为您呈现一幅丰富多彩、激荡奋进的历史画卷。

中华历史咏叹调远古五代

中华历史咏叹调远古五代

中华历史咏叹调远古五代中华历史咏叹调(远古-五代)-(转海子文)1开天辟地人类神创造﹐抑为猴变成﹖西方信上帝﹐神州崇盘古。

女娲伏羲诞子孙﹐北京红山辟传疑﹔更有蓝田元谋人﹐足证华民根深固。

2钻木取火有巢辟民居﹐燧人利饮食﹐羲皇授畜牧﹐神农教耕稼。

黄河之水天上来﹐仰韶龙山产精陶﹔长江天际滚滚流﹐江南稻丝世领先。

[一﹑三句源自(唐)李白《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黄帝建国中原有炎黄﹐华夏融合成。

轩辕为始祖﹐桥山是帝乡。

黄帝涿鹿战蚩尤﹐中华民族大同和﹔立国治丝造文字﹐神州文明源流长。

4尧舜禅让尧传舜及禹﹐禅让古称颂。

焉知大同世﹐实乃原始制。

相传尧号陶唐氏﹐举贤重孝让虞舜。

竹书载及舜囚尧﹐野史真伪复谁知。

5大禹治水远古洪荒世﹐美哉禹治水﹔三过家不入﹐十三载竟功。

都说生灵微伯禹﹐尽应随浪化为鱼。

孰料天下为私家﹐涂山大会定九州。

[头两句源自(唐)周昙《夏禹》]6夏朝兴亡夏启杀伯益﹐王朝自斯建。

叹桀不争气﹐予及汝偕亡。

夏朝初入小康世﹐父子兄弟自家传。

太康失政少康复﹐妹喜裂帛送桀终。

7商汤革命商族起东方﹐汤桀战鸣条。

伊尹辅成汤﹐贵族革命成。

有夏多罪天命殛﹐伐桀诛君吊其民。

商朝立国六百载﹐青铜文明焕荣光。

8盘庚迁殷商代初立亳﹐都城不断徙。

盘庚迁殷地﹐国史都兹定。

盘庚武丁称盛世﹐妇好墓内文物丰。

殷墟宫陵横空出﹐甲骨文字昭信史。

9酒池肉林纣王本雄杰﹐难过妲己关﹔酒池肉林成﹐比干谏而死。

屡伐东夷国库空﹐犹修鹿台耗民工。

殷鉴不远夏后世﹐炮烙刑名桀纣同。

10太公垂钓姬昌起西岐﹐渭水迎姜尚。

子牙展所学﹐不负太公望。

直钩钓鱼谋功业﹐愿者自上为天下﹔你钓我钩取各需﹐双双均属大钓家。

11武王伐纣商周战牧野﹐利簋存实录。

纣王焚朝歌﹐周武都镐京。

殷去三仁而濒亡﹐诸侯助周会盟津。

商兵牧野倒戈向﹐天罚革命再奏功。

12周公东征武庚三监叛﹐周公亲东征。

陪京东都建﹐成康之治传。

周武封建拱王室﹐姬旦恐惧流言后。

周公吐哺天下归﹐溥天之下均王土。

关于历史朝代的诗歌介绍

关于历史朝代的诗歌介绍

关于历史朝代的诗歌介绍中国历史朝代有很多,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历史朝代的诗歌,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国历史朝代诗歌1、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秦两汉成,蜀魏吴终晋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3、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人民共和开新篇。

二、中国朝代诗歌1、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2、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中国历史朝代歌古诗

中国历史朝代歌古诗

中国历史朝代歌古诗《夏商与西周》原文:夏商西周三代传,岁月悠悠史迹残。

鼎鼐兴衰多少事,风云变幻入烟峦。

一、衍生注释:“夏商西周三代传”直接点明中国历史上夏朝、商朝和西周这三个朝代是依次传承的。

“岁月悠悠史迹残”是说随着漫长的时间流逝,很多历史遗迹和事迹都已经残缺不全了。

“鼎鼐”在古代是象征国家政权的重要器物,“鼎鼐兴衰多少事”表示这三个朝代政权的兴盛和衰落包含着数不清的故事。

“风云变幻入烟峦”描绘出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化如同风云一样,最终都消散在如烟雾笼罩的山峦之中,变得模糊不清。

二、赏析:这首诗短短四句,却勾勒出夏商西周这三个古老朝代的漫长历史轮廓。

首句简洁明了地指出历史的传承顺序,让读者迅速在脑海中有了一个时间线的概念。

第二句则通过“岁月悠悠”这种表述,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史迹残”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遗憾的氛围。

“鼎鼐兴衰”将国家政权的兴衰具象化,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朝代的起伏动荡。

最后一句以一种富有诗意的画面“风云变幻入烟峦”,给人一种历史的宏大叙事在时光中渐渐淡去的感觉,意境深远。

三、作者介绍:关于这位作者,我们并没有太多确切的资料。

但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他/她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够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诗句来概括历史。

也许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在研究古代朝代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四、运用片段:我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时候,总是觉得夏商西周的历史很神秘,就像一团迷雾。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古代历史太复杂了,不好理解。

我就给他念了这首《夏商与西周》。

我跟他说:“你看,就像诗里说的‘夏商西周三代传,岁月悠悠史迹残’,这三个朝代虽然离我们很远,很多事情都不完整了,但这首诗就像一把钥匙,能让我们大概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呢。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大雾天里,虽然看不清楚远处的景色,但能感觉到那片朦胧后面有很多故事。

”朋友听了之后,对古代历史也开始有了兴趣。

《春秋战国乱悠悠》原文:春秋战国有诸侯,乱世纷争岁月稠。

描写商周时代的诗

描写商周时代的诗

关于商周时代的诗一、读离骚空庭众嚣息,风叶独纷纷。

秋期此时改,感叹坐黄昏。

远怀灵均子,著书为平分。

念尔刚直心,吐兹清丽文。

上嘉唐虞世,下悼商周君。

能与日月争,不能却浮云。

浮云蔽日月,岁暮奈忧勤。

精诚谁谓远,恍惚若相闻。

二、历代传授歌伏羲神农黄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专顼及高辛,唐虞尧舜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汤文武是。

尧舜传官禹传家,天与人与非私畀。

夏禹一传启以贤,少康兴夏灭猿豷。

十有七世于桀王,万汤放桀夏绪坠。

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

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

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勋武王集,伐纣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冲,周公辅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几移周鼎幽与厉。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东迁春秋始。

至于威烈春秋终,二百四十二年尔。

鲁卫晋郑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异姓齐楚秦宋陈,春秋列国侯十二。

其间五霸相继兴,齐桓小白晋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庄,名曰尊王假仁义。

战国七雄莫如秦,韩赵魏燕齐楚起。

秦灭六国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传,八百余年属周纪。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末年国本几动摇,四皓一出回孝惠。

吕后临朝诸吕反,赖有平勃植赤帜。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拥昭而立宣,江充诬谮太子戾。

厥后外戚多擅权,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诛莽复中兴,汉为东汉炎运炽。

明章二帝世所称,至于灵献汉祚替。

前汉高文武宣朝,后汉光明章七制。

两汉相传二十四,禅魏曹丕窃神器。

分为三国魏蜀吴,鹬蚌相持真鼎峙。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

魏曹承汉才四传,天下权归司马氏。

晋室肇兴司马炎,三王追谥昭思懿。

两三传间至怀悯,群胡云扰如鼎沸。

五凉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异。

秦前后西赵前后,后蜀大夏相吞噬。

东晋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势。

南则晋宋齐梁陈,北则元魏东西魏。

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陈禅周隋杨坚,夫何三世隋嗣毙。

13个朝代13首诗,带你看遍中国历史的更迭

13个朝代13首诗,带你看遍中国历史的更迭

13个朝代13首诗,带你看遍中国历史的更迭'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不同时代的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经历,折射出当时各阶层人民的境遇。

01《击壤歌》先秦(佚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这首民谣作于先秦时期,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生活的真实写照。

02《十五从军行》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两汉(前202~220),《十五从军征》作于两汉时期,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03《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晋(265~420),此诗作于魏晋时期,诗人以“逍遥”、“隐逸”的风格而闻名,饮酒和纵情山水是他所崇尚的生活方式。

通过此诗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开始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

04《木兰诗》(节选)南北朝(佚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南北朝(420—589),《木兰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是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夏代诗歌——精选推荐

夏代诗歌——精选推荐

夏代诗歌夏代是我国奴⾪社会的第⼀个朝代。

夏代始于禹,姒姓,为颛顼之孙,伯鲧之⼦,继虞舜⽽王天下,最初建都安⾢,从此,夏朝建⽴,传⼗四世⼗七帝⾄桀⽽亡,共四百多年。

夏代以农业为主,疆⼟不断扩⼤。

⽂化上亦有不少发展,岁时建寅,确⽴纪历为"夏历",从此农耕稼穑都以其为本。

夏代是否已有⽂字,还不得⽽知。

也有⼈认为在河南偃师⼆⾥头遗址发现的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头⽂化陶⽂可视为⽂字起源之⼀。

据现有⽂献所载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夏代的⽂学,史料记载甚少。

据仅有⽂献分析,夏代⽂学仍以诗歌为主,如:夏谚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游⼀豫,为诸侯度。

桀伐有唐歌不利出征,惟利安处。

彼为猫,我为⿏,勿⽤作事,恐伤其⽗。

剌桀歌江⽔沛沛兮,⾈楫败兮,我王废兮,归趣薄兮,薄亦⼤兮。

乐兮乐兮,四牡蹻兮,六辔决兮,去不善⽽从善兮,何不乐兮。

《剌桀歌》出现的背景是夏桀⽆道,作瑶台,设酒池⾁林,民怨因⽽沸腾,群起表态⼼声。

汉代刘向作"剌奢篇"载这⾸歌。

另据史料记载,禹之孙太康因打猎失国,兄弟五⼈困于洛汭,哀宗社之不保,痛故都之沦亡,乃作五⼦之歌。

其⼀: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予视天下,愚夫愚妇,⼀能胜予,⼀⼈三失,怨豈在明。

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上者,奈何不敬。

其⼆:训有之:内作⾊荒,外作禽荒,⽢酒嗜⾳,峻宇雕墙。

有⼀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惟彼陶唐,有此冀⽅。

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

其四:明明我祖,万邦之君。

有典有则,贻厥⼦孙。

关⽯和钧,王府则有。

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到了夏朝极盛之时,民歌尤为流传,《墨⼦》上载有⼀⽀:渝⾷于野,万舞翼翼。

章闻于天,天⽤弗式。

夏桀⽆道,激起民之愤怒,于是出现了"时⽇曷丧?予及汝偕亡"这样的诗句,反映了尖锐的阶级⽃争。

古代历史朝代变迁儿歌

古代历史朝代变迁儿歌

古代历史朝代变迁儿歌盘古开天地,中华立根基,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百家聚。

秦王扫六和,大汉雄风起,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

隋唐又统一,唐威通天下,宋韵建海隅,辽金元明清兴衰交替,辛亥风云起。

血肉筑长城,古国迎晨曦。

东方醒狮,昂首腾飞,自强永不息。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文案拼音:wén àn现代文案的概念: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

古代史朝代诗歌

古代史朝代诗歌

古代史朝代诗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解析。

1.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三皇五帝那可是传说中的老祖宗啦。

三皇五帝具体是谁有好几种说法呢,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很古老很古老的部落首领。

然后尧舜禹这三位也是部落联盟时期超有名的首领。

尧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舜又禅让给禹,这种禅让制在当时可是很先进的,就像大家都推选最有本事、最善良的人来当老大。

2.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夏朝可是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哦,从部落变成了国家。

商朝呢,那时候青铜文化可发达了,像司母戊鼎那么大的青铜器都能造出来,可牛了。

西周呢,有一套很严格的等级制度,叫分封制,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得听天子的话。

到了东周,就分成春秋和战国啦。

- 春秋时期啊,各个诸侯国还都比较讲点规矩,虽然也互相打仗,但还会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可到了战国,那就是各种混战,大家都想吞并别人,像秦国、楚国、齐国这些大国都很厉害。

3. “一统秦两汉”- 秦始皇那可不得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就像给大家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大家交流、做买卖就方便多啦。

汉朝呢,分西汉和东汉。

西汉有汉武帝这样的厉害皇帝,把匈奴打得不敢轻易南下。

东汉也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汉朝的时候中国的文化、科技都发展得很不错呢。

4. “三分魏蜀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大佬各自占了一块地盘,就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在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在四川那块建立蜀汉,还说自己是汉室正统呢;孙权在江东,靠着长江天险,也过得挺滋润。

他们之间打来打去,留下了好多精彩的故事,像赤壁之战就是很有名的一场大战。

5. “两晋前后延”- 三国之后就是晋朝啦,先是西晋统一了三国。

可是西晋的统治不咋地,没多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的。

描写夏商的唯美句子诗句(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夏商的唯美句子诗句(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夏商的唯美句子诗句(第一篇)夏商,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夏朝和商朝的总称。

夏商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一个神秘而繁荣的时期。

为了描绘夏商时期的唯美景色和情感,下面是一些精心创作的唯美句子和诗句:1. 晨曦之下,夏商古都散发着神秘而宜人的光芒。

2. 岁月如风,夏商的古城依旧屹立于历史的沧桑。

3. 春风绿过古夏原,映衬着古代商人的欢笑声。

4. 金戈铁马伴商去,夏朝黄河波浩荡。

5. 夕阳余晖映古城,商朝帝王如画中。

6. 河水潺潺流过田原,夏商文明久已传。

7. 夏商盛世烟火茂,繁荣景象在血脉流。

8. 筑起了月宫,仙女婀娜舞云霞。

9. 古都城墙高耸入云,犹如巍峨的守护者。

10. 丝绸之路起源地,夏商文明开拓者。

11. 在黄土高原,夏商辉煌不灭。

12. 仿佛置身于神话传说之中,夏商的古都若隐若现。

13. 铜器的韵味,映照着古代商人的智慧。

14. 唐突的古钟声,让人沉浸在夏商的回忆里。

15. 碧水蓝天共舞,夏商城邦宛若童话世界。

16. 古代商人带着风尘,漫游在夏商的宽阔大地上。

17. 山谷间传来悠扬的笛声,夏商时代的音乐传承至今。

18. 彩陶点缀古城墙,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

19. 梯田之间蓬勃生机,夏商人民的勤劳与美好。

20. 斑驳的青石铺成小巷,拥抱着夏商的往事。

21. 天空之上,璀璨星辰点缀夏商城邦。

22. 古老的墓葬中蕴藏着夏商王朝的辉煌。

23. 高雅的雅乐声婉转回荡,令人陶醉其中。

24. 夏商盛世的遗址,见证了千年的传奇故事。

25. 雨后夏商更显美丽,湿润的大地呈现出宜人的气息。

26. 文字之光,闪现夏商的辉煌与记忆。

27. 夏商王宫华丽壮观,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景仰油然而生。

28. 河畔柳枝摇曳舞,映衬出夏商人们的快乐心境。

29. 古代商人的智慧与勇敢,时至今日仍为人所敬仰。

30. 金色战铠熠熠生辉,夏商军队昂扬出征。

31. 酒楼之上,夏商人们欢聚一堂,品味着芳醇的美酒。

32. 夏商的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房。

《击壤歌》夏商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击壤歌》夏商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击壤歌》夏商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

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

太阳出来起来劳动,太阳下山休息养生,打一口井用以饮水,整理田地种出五谷丰登。

歌谣般的风貌,仿佛听到了一个苍老而健硕的农人,在田地中对着无垠田畴悠扬地咏颂。

这是他们怡然于简朴生活的自足的歌声,展现出了农耕时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场景,诠释出原始的自由安闲和自给自足的简单快乐。

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

全歌用语纯净,不染尘灰,意境高古,文字流畅。

四言的写作形式,为诗歌增添了一种长短抑扬的韵致。

最后一句点明题旨,这自然顺生的生存方式和其乐自得的生活,又何须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理指导。

作品原文: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作品注释:1.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

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2.作:劳动。

3.息:休息。

4.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

帝力:尧帝的力量。

何有: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白话译文: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创作背景: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

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作品鉴赏:这首歌谣的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前两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者用极其简朴的语言描述了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劳动生活。

每天看着太阳作息,或劳作或休息。

生活简单,无忧无虑。

后两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述的是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的另一方面——吃和喝。

自己凿井,自己种地,生活虽然劳累辛苦,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晨读暮诵

晨读暮诵

中国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时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亲近经典一东(节选)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配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方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节选)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水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燕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江(节选)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

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四支(节选)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

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走近古诗一字诗[清]陈沆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长干行·其二[唐]崔颢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遗爱寺[唐]白居易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问犬吠,风雪夜归人。

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子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夏商周主题诗歌及解读

夏商周主题诗歌及解读

夏商周主题诗歌及解读
《夏商周主题诗歌及解读》
嘿,朋友们!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去探寻那神秘而遥远的夏商周时代。

“大禹治水定九州,夏朝开启历史悠。

”看看大禹,多厉害呀!就像那超级英雄,面对滔滔洪水毫不畏惧,凭借着智慧和勇气解决了大难题,为夏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这难道不比电影里的英雄更让人钦佩吗?
“殷商甲骨藏奥秘,占卜祭祀展玄机。

”商朝的甲骨文啊,就像是时光宝盒,里面装满了无数的故事和秘密。

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占卜师们严肃的表情,虔诚地向神灵祈求着指引。

哎呀,那场面肯定很震撼!
“周朝礼乐天下颂,分封诸侯定邦宁。

”周朝的礼乐制度,那可是相当了不起!就像是给社会加上了一道和谐的光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有秩序又美好。

诸侯们在各自的封地上治理着,不就像现在的管理者们一样努力工作嘛!
我们再看看那时候的人们,他们穿着古朴的衣服,在田野里辛勤劳作,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着。

他们会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想想看,这和我们现在和朋友聚在一起聊天不是很像吗?
夏商周,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源头,它们就像三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呀,那是我们的根!
所以啊,我们要好好地去了解、去感受那段历史,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都去读一读关于夏商周的故事吧,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真的!。

商朝诗人写的诗

商朝诗人写的诗

商朝诗人写的诗
商朝时期,诗歌并未像后来的朝代那样有完整的传世作品。

然而,根据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商朝时期的诗歌元素和风格。

1. 《祭祀乐章》
天地之间,神灵降福,
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祭祀之礼,虔诚恭敬,
祈求神灵,庇佑子孙。

2. 《狩猎颂》
骏马奔腾,猎犬追随,
箭矢如雨,猎物纷纷。

狩猎归来,丰收在望,
共享美食,欢乐无边。

3. 《农耕歌》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
辛勤劳作,养育家邦。

五谷丰收,百姓安康,感恩大地,报答恩泽。

4. 《宴饮赋》
金樽满酌,玉盘珍馐,宾主欢聚,共享美酒。

琴瑟和鸣,歌舞升平,欢乐时光,永驻人间。

5. 《山水谣》
青山绿水,风景如画,游子徜徉,心旷神怡。

流水潺潺,鸟儿歌唱,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写商朝的诗词

写商朝的诗词

写商朝的诗词
哎呀呀,商朝啊,那可是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时代呀!
“殷商甲骨藏天机,青铜器上展雄奇。

”你看那一片片龟甲兽骨,上
面刻着的不只是简单的符号,那是商朝人对世界的记录和思考啊!就
好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一样,只不过他们的“朋友圈”更有历史的厚重
感呢!
“风云变幻在朝歌,繁华如梦转头空。

”想当年,朝歌城是多么的热
闹繁华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那时候的人们或许也会为了生活中
的琐事烦恼,为了爱情欢笑或流泪呢,是不是跟我们现在也有点像呢?
“商人贸易走四方,沟通天下连八荒。

”商朝的商业可是很发达的哟!他们带着货物,赶着马车,走过山川河流,把各地的物品和文化交流
传播。

这不就跟我们现在的快递小哥差不多嘛,只不过他们的路途更
艰难,但也更充满冒险呢!
“祭祀占卜求吉祥,神灵护佑心不慌。

”商朝人对神灵那可是相当敬
重的呀,经常举行祭祀和占卜活动。

他们觉得神灵会保佑他们,给他
们带来好运。

哎呀,虽然我们现在不这样啦,但想想他们那种对未知
的敬畏和期待,也挺有意思的呢!
“青铜大鼎立世间,气势恢宏震九天。

”那些巨大的青铜鼎啊,多壮
观啊!那工艺,那造型,简直让人惊叹不已。

这可都是商朝人的智慧
结晶呀,我们现在看到都还会被震撼到呢!
商朝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很久很久了,但它留下的这些诗词、文物,都让我们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我觉得呀,商朝就是历史长
河中一颗璀璨的星星,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忍不住去探索,去追寻!。

夏商周的诗词

夏商周的诗词

夏商周的诗词如下:
1.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2.夏禹创夏四百年,夏桀毁之商汤立。

商朝国运六百年,商纣为妃覆其国。

周文周武始创周,姜公保周八百年。

春秋战国任平生,诸子百家于世存。

3.三皇五帝已成过往,夏禹创夏不知何年。

桀王如此昏庸无道,商汤只得灭夏造商。

谁知后人却如桀王,为一妖女绕乱朝纲。

周文周武为世立周,太公护周期八百载。

后周半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道统已久。

谁料秦王横扫六国,于世自称天下始皇。

4.夏商周,民如畜,奴隶制,无天理。

5.篆书转熙撰夏周,离散隶烟立六朝。

凯歌楷言慨宋悼,醒梦行单兴汉谣。

古诗三百首:击壤歌(夏商民歌)

古诗三百首:击壤歌(夏商民歌)

古诗三百首:击壤歌(夏商民歌)###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古诗三百首:击壤歌(夏商民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注释1、《艺文类聚》作:“帝何力于我哉!”《乐府》、《诗记》同。

《初学记》作:“帝于何有於我哉!”《太平御览》或作:“帝何德于我哉!”译文白天出门辛勤地工作,太阳落山了便回家去休息,凿井取水便能够解渴,在田里劳作就能够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遥远的皇帝老和我也不希罕喽!有什么关系呢?赏析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

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

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所以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

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

”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

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

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

故以《击壤歌》为始。

”。

古体诗版历史朝代歌

古体诗版历史朝代歌

20XX年古体诗版历史朝代歌茫茫太古有炎黄,五帝相传至夏商。

文武开周丰镐险,难防幽厉太昏狂。

轻燃烽火媚褒姒,后祸闲观似路旁。

救驾无人如郑友,争权尽是效齐姜。

(郑友:郑伯友为抗击犬戎而牺牲。

齐姜:指齐桓公姜小白) 春秋战国强吞弱,五霸诸雄短竞长。

遍地皆蒙鲜血染,同宗各把弩弓张。

自从嬴政混同日,秦国威风四海扬。

贱视民氓如粪土,英雄十万戍渔阳。

陈吴引火燎丰沛,刘氏旌旗继项梁。

高帝灭秦诛项后,久安无事汉无央。

偏生王莽乱朝政,光武中兴定四方。

汉末黄巾妖贼起,神州境内出三皇:孙吴曹魏窃神器,昭烈乘时续汉光。

一统固非西晋弱,乱华空叹五胡强。

南方晋国归刘宋,北地蛮夷十六邦。

蓦见周齐吞两魏,混同南北出隋唐。

梁唐晋汉纷纷过,赵宋吞周五季亡。

战夏和辽金劫至,靖康变后渡长江。

(指“靖康之变”后,宋人南渡长江,在临安建立新的宋政权) 蒙元灭宋都燕赵,又见朱明起凤阳。

靖难相残诛惠帝,北京复遇甲申殇。

刁民点火烧西北,建虏乘机出沈阳。

剪灭残明成一统,南疆义愤起洪杨。

丧权辱国真奇耻,惹动枪声响武昌。

城内逼宫城外变,驱除帝制废纲常。

反袁护法嗟民国,割据纷争是北洋。

马教东来联国共,同心北伐灭传芳。

(“传芳”指孙传芳,如作“同心北伐孙传芳”,则犯了三平尾之忌)中山甫逝联盟破,革命红旗树井冈。

八一秋收频暴动,分庭抗礼据山乡。

中原大战烟才灭,又起刀兵剿共忙。

万里长征艰苦路,直通陕北地头王。

西安督剿被囚缚,兵谏只因张学良。

继起八年持久战,联师抗日保边疆。

百团大战扬威后,惜见皖南同室伤。

幸得驱倭终有果,和谈未遂又开枪。

渝城巧计愚人梦,全面进攻全泡汤。

辽沈平津淮海后,国军落魄走穷荒。

凯歌高奏定江北,劲旅长驱入建康。

立业幽燕如赶考,翻开历史崭新章。

关于中国朝代的诗歌

关于中国朝代的诗歌

关于中国朝代的诗歌1、简单版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金元明清二十朝。

2、人教版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3、网络版黄帝尧舜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至民国。

夏商周秦与两汉, 三国归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后十国, 北宋南宋元明清。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扩展资料:朝代历史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

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

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

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

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

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濩》:商朝初期创作、歌颂商汤伐桀
的乐舞作品。桀是夏末的暴君。 《大武》:西周歌颂武王伐纣的乐舞作品。
上孙寨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迄今所知最古
老的原始舞蹈图像,距今约五千余年,属新石器时代遗物。 陶盆内壁上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手挽手列队舞蹈。
贾湖骨笛
星名,古人认为此星主管五谷,若此星明亮, 则庄稼丰茂,反之则有灾变。这种对天文的 崇拜体现了原始时期的人们祈求丰年的文化 心态。
《箫韶》:舜时乐舞。又名《九韶》、《九
歌》、《九辩》。乐舞以“排箫”作为主奏 乐器。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以鸟 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
《大夏》: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著名乐舞。
浙江余姚河姆渡陶埙
只有一吹孔,无音孔,距今6000年以上。
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
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或夏代遗物。共出土 20余件,大部分是 彩陶制品,有九件保 存完好。高约8~10 厘米,外形呈扁平圆 鱼形状,鱼嘴部位有 吹孔,两肩各有一按 音孔,鱼腹左下侧有 一按音孔,用开闭不 同的六种指法可发四 个音,构成四声音阶。 埙体饰以网纹或条形 彩绘。
远古——夏商时期
(公元前11世纪以前)
原始乐舞的内容
《弹歌》
《葛天氏之乐》 《蜡辞》 《朱襄氏之乐》
《云门》
《咸池》 《箫韶》 《大夏》 《大濩》 《大武》
黄帝《弹歌》:“断竹,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陶寺墓鼍鼓
用空心或实心树
干挖空后刮去树 皮制成。高101 厘米,鼓体呈立 桶形,有纹饰图 案。原用鳄鱼皮 为鼓面。
编铙
铙,铜类打击乐器。河南安阳殷墟多次出土三件
一组的编铙,这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枚一组的 编铙。
虎纹特磬
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大理石制作,长84
厘米,宽42厘米。此磬体大音低,是后世所谓“特磬”,即 单悬的大磬。制作精美,线条流畅圆熟。是奴隶主们祭祀和享 乐的专用之物。石磬悬孔上侧有磨损痕迹,磬面多有敲击痕迹, 说明它曾久经使用。至今仍可敲击演奏,发音浑厚悠扬。
1986、1987、2001年三次在河南舞阳贾湖新
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前两次共出土25支骨笛, 出土后完整者为11支。
贾湖骨笛
浙江余姚河姆渡骨哨
石磬
磬可能源于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如
石铲之类。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打制 而成,距今约4000多年。
陶钟
陕西长安县龙山文
化遗址陶钟,为新 石器时代遗物。是 目前所知年代最早 的钟形乐器。此钟 形制完整,钟体呈 长方形,中空、实 柄。
兽面纹大铙
湖南宁乡杏村湾师古
寨出土的象纹大铙, 重65.65公斤,需要 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敲 击。铙体扁圆,饰兽 面纹,于口边缘两端 饰象纹。
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 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农牧生活)
《蜡辞》:《伊耆氏之乐》中的祭歌:“土反其
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祭 祀歌曲)
六代乐舞
《云门》、《咸池》、《箫韶》三部原始时
期的乐舞与夏商周时期的《大夏》、《大 濩》、《大武》合称“六代乐舞”。这些乐 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 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 穆之感。
《云门》:黄帝部族崇拜云图腾的乐舞。
《左传· 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 故为云师而云名。”
《咸池》:尧时乐舞。“咸池”是天上西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