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药理学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低分子肝素钠的相关知识。

一、分子结构低分子肝素钠(LMWH)是从普通肝素分子中经过酶解、氧化、硫酸化等化学修饰而得到的一种低分子量肝素衍生物。

其分子量较为均一,一般在2000-8000道尔顿之间。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钠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更长、腺苷二磷酸酶血浆清除率更高,这使得其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二、药理学作用低分子肝素钠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增强ATⅢ对凝血酶和其他血栓形成促进物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同时,低分子肝素钠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减少炎症反应。

三、临床应用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低分子肝素钠可用于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更低的出血风险和更好的耐用性。

同时,低分子肝素钠也可以用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通过抑制血栓的进一步扩展和促进溶解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心肌梗死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可用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和减少心肌损伤来改善患者预后。

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可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4.肺栓塞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可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通过抗凝和溶栓的作用来降低肺动脉阻塞和肺动脉高压的风险。

5.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钠可用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抗凝,有效预防透析器内血栓形成。

总结:低分子肝素钠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抗凝形成起到治疗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肺栓塞等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指南进行剂量和疗程的选择,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

低分子肝素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1.

低分子肝素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1.

肿瘤相关血栓栓塞的机制
癌症病变导致的影 响
癌症病变导致体内的凝血系 统处于一个过度活跃的状态, 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治疗方案与副作用
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和放疗意 味着接受的药物或治疗方式 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存活率与前景
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和长期前 景都与预防和治疗血栓有着 密切的联系。
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肿瘤相关血栓栓塞中 的作用
预防
低分子肝素能够起到预防血栓 栓塞的作用,让患者更加放心 地接受手术治疗。
补充治疗
低分子肝素还能与其他抗肿瘤 治疗方案结合使用,提高肿瘤 患者的康复率。
指导原则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过程中, 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确 保患者获得最大效益。
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肿瘤相关血栓栓塞中 的应用
1
肿瘤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
低分子肝素在肿瘤临床治 疗中的运用
肿瘤患者面临着罹患血栓栓塞的风险,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 凝血药物,已经广泛运用于肿瘤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中。
低分子肝素的定义与特点
1 定义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其分子量相较于普通肝素更小,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较 为稳定的体内半衰期。
2 特点
安全、有效,能够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低分子肝素还有助于减少循环肿瘤细胞和 进行免疫治疗时出现的血栓病。
使用低分子肝素会增加出 血的风险,特别是在接受 手术治疗或其他抗凝血药 物的情况下。
过敏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 反应,包括皮肤疹、发热、 血管性水肿等。
穿刺点出现瘀血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 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挫 伤、淤血等情况。
低分子肝素使用的指导原则
病情类型
预防血栓栓塞 既往有过血栓栓塞病史 治疗血栓栓塞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的首选药物之一。它可以迅速降低血液中凝 块的形成,并预防血栓进一步扩散和导致严重的后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常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可降低心脏事件和死亡风险。它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和 抑制血栓形成来提供保护。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首选药物。它可恢复正常的血小 板功能,并提供抗凝保护,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范围
低分子肝素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肝素 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栓性疾病。它还在慢性肾病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发挥 重要作用。
预防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常用于手术后和长期卧床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它可以显著降 低血栓风险,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静脉血栓栓塞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区别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具有更低的分子量和较短的半衰期,从而使其更容易使用和监测。此外, 低分子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具有更可预测的药效和较低的出血风险。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
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促进抗凝和纤溶系统的活化以及减少血 小板聚集来发挥其抗凝作用。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这个演讲将深入探讨低分子肝素的概念和分类,并介绍其制备工艺、药理作 用以及临床应用范围。我们还会讨论不同的应用情况,剂量和用法,以及可 能的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的制备工艺
低分子肝素通过酶解、分子筛、纯化和精制等工艺步骤制备而成。制备工艺的严谨性可以保证低分子肝 素的质量和稳定性。

低分子肝素在产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在产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在产科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裂解产生的分子量较小的片段产物。

由于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更好,近年逐渐取代普通肝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通过抗凝血、抗血栓及抗炎等药理作用,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性流产和子痫前期等产科相关疾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本文简要总结低分子肝素近年在产科应用的机制及进展。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药理作用;产科;临床应用普通肝素,又称未分级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平均分子量15kD,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等取得良好疗效,但能引起诸如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由UFH经化学或酶解聚方法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3000~8000D,平均分子量约5000D的混合物。

与UFH相比,LMWH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及不通过胎盘、不分泌于乳汁中的优点,勿需严密监测凝血参数,能安全、确切地抗凝血,可以改善机体血栓前状态及母婴结局[1]。

因此,近年来LMWH得到产科医生的广泛关注,现将其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机制及进展综述如下。

一、LMWH的主要药理作用1.抗凝血作用:UFH主要通过对凝血酶(thrombin,F)Ⅱa和凝血因子Ⅹa(FⅩa)的抑制起抗凝血作用,以上都依赖于UFH的戊糖结构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结合。

UFH的抗FⅡa作用需要同时与FⅡa和ATⅢ结合,从而要求UFH有足够长度(分子质量至少5kD)。

与UFH结合的ATⅢ结合FXa能力增强,但ATⅢ抑制FXa不需要UFH与FXa直接接触,由此这种情况下对UFH没有最低分子质量的要求。

因LMWH片段远短于UFH,其主要依靠抗FXa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而对FⅡa及其他凝血因子作用较弱。

2.抗血栓作用:血栓形成的主要环节之一是FⅡa的激活。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是一种抗凝血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血栓病以及手术等领域。

它能够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从而避免血栓的形成和扩散。

相较于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具有许多优势,如剂量易于调节、生物利用度高和不需要常规的实验室监测等。

低分子肝素是由常规肝素经酶解而得到的,因此其分子量较小,通常处在4000-6000道尔顿之间。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药理特点也有所不同。

首先,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实现,而普通肝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与凝血酶抗衡,阻断凝血因子Xa和IIa的结合。

其次,低分子肝素的生物利用度高,且不受体内抗体的干扰。

此外,由于其分子量较小,低分子肝素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可呈现出更加线性和可预测的药效。

低分子肝素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在心血管领域,低分子肝素可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对于患有心脏瓣膜病和心律失常的患者,低分子肝素可用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此外,在冠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中,低分子肝素也可以用于降低血栓的风险。

在血栓病领域,低分子肝素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

在手术领域,低分子肝素可用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风险。

此外,低分子肝素还可用于妊娠期间的血栓病的防治。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低分子肝素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每天一次或两次。

剂量的调整依赖于患者的体重、肾功能以及需要抗凝的具体疾病情况等因素。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过程中,应注意及时监测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小板计数,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出血、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等。

因此,在使用低分子肝素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仔细监测患者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总之,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凝药物,具有许多优点,如剂量易调节、生物利用度高和不需要常规实验室监测等。

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的凝血溶 血 紊 乱, 许多临床疾病可诱 U9W) 发 U9W, 如 败 血 症、 恶 性 肿 瘤、 产 科 并 发 症、 血 管 内 溶 血 等。 全身组织 微 血 管 内 凝 血 系 统 和 血 纤 维 蛋 白 溶 U9W 的特征是, 解系统过度活动引起过高血液凝固性和纤溶亢进。 U9W 的临
和 8P=0 对静脉血栓患儿和少年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 显 示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张治云 ( !(&%,) , 男, 山东临清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 方 向为微生物与生化药物; 凌沛学, 男, 通讯作者,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 %$*!) B;D: &&(*))&%,!*%! 万方数据 ,E,CA4D:FG H GI,JK;LA " GMC。
低分子肝素 ( DMN CMD;G6DAK N;4?3O 3;IAK47,8P=0) 是由普 通未分级 肝 素 ( 67JKAGO4M7AO;L 3;IAK47,Q>0 ) 经化学或酶解聚 的方法得到的低相 对 分 子 质 量 ( ? K) 的肝素片段或经分级法 得 到的低 ? K 肝素组分,? K 范围一般为 * %%% R & %%% , 平均 ? K 为 $ %%% 左右。临床上 主 要 用 于 预 防 深 静 脉 血 栓、 肺动脉血 栓, 治疗不稳定心 绞 痛 和 心 肌 梗 死, 还用于血液体外循环和 血液透析等。与 Q>0 相 比 8P=0 具 有 生 物 利 用 度 高、 抗栓 作用强,出 血 副 作 用 少 等 优 点,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现将国外对 8P=0 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于下。 ! ! #! 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静脉血栓 传统的防治静脉血 栓 的 方 法 之 一 是 连 续 静 脉 输 注 Q>0 此疗法有较高的出血 危 险 性, 所以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 $ L, 监测, 随 时 调 节 用 药 剂 量, 需 住 院 治 疗。 8P=0 与 血 浆 蛋 白、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亲和力较低, 有较长的半衰期, 每! L皮 下注射给药 ! R # 次 即 可 达 到 Q>0 相 同 的 治 疗 效 果, 无须监 测, 在 无 其 他 并 发 症 的 情 况 下 患 者 可 在 家 中 接 受 治 疗。

低分子肝素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PPT

低分子肝素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PPT
低分子肝素在肿瘤临床治 疗中的运用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于临床治疗的抗凝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演示 文稿将介绍低分子肝素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方法。
低分子肝素简介
1 药理学特点
低分子肝素具有较低的分 子量,便于被机体吸收和 排泄,以及长效的抗凝作 用。
2 安全性
相较于普通肝素,低分子 肝素具有更低的出血风险 和更稳定的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
1 抗凝作用
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血液凝结。
2 抗炎作用
低分子肝素具有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和调节炎症反应的能力。
3 抗血小板作用
低分子肝素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1
预防血栓
低分子肝素作为预防血栓的措施,可以
手术治疗辅助
2
减少肿瘤患者的血栓风险。
3 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广泛用于预防 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并在 肿瘤患者中发现了额外的 医疗价值。
肿瘤相关血栓的机制
1 炎症反应
肿瘤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 导致血液凝结系统异常激 活,增加了血栓风险。
2 血小板活化
肿瘤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 激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 成。
3 血管损伤
肿瘤组织包围的血管受到 损伤,进一步增加了血栓 形成的可能性。
低分子肝素在化疗联合抗凝治疗方案中的 作用
1
增强化疗效果
低分子肝素可以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减少血栓风险
2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方案可以有
效减少化疗过程中的血栓风险。
3
改善生活质量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以减少治疗相关的 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一、引言介绍低分子肝素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低分子肝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详细介绍低分子肝素的定义,以及按照分子量和制备方法进行的分类。

三、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1:抗凝作用机制解释低分子肝素如何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降低凝血因子的,达到抗凝作用。

2:抗炎作用机制阐述低分子肝素如何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3: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说明低分子肝素如何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4: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探讨低分子肝素如何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保护,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四、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1: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绍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和治疗DVT中的临床应用。

2:心肌梗死的治疗阐述低分子肝素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如抗血小板治疗和溶栓治疗的辅助使用等。

3:血管内炎症的治疗描述低分子肝素在各种血管内炎症疾病(如动脉炎、血栓性微血管病等)中的应用情况。

4:血管病变后的预防和延缓进展讨论低分子肝素在血管病变后的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有相关的研究论文、数据和统计图表。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低分子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类药物,具有抗凝、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

2:抗凝作用(Anticoagulant Effect): 药物通过各种机制延长凝血时间,阻止血液凝结的过程。

3:抗炎作用(Anti-inflammatory Effect): 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4:抗血小板聚集作用(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Effect): 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5: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Endothelial Cell Protection Effect): 药物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保护,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现状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现状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现状【摘要】综述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现状,帮助临床护士正确认识低分子肝素,为护士提供最佳的注射方法,减少病人因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皮下注射;护理现状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酶解聚制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凝血、抗血栓,抗炎和抗脂质代谢紊乱等,具有注射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抗栓作用强、出血反应少等优点,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预防术后血栓,降低了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1]。

其常见的药物类型有:依诺肝素钠、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帕肝素钠、瑞肝素钠及贝米肝素钠等。

低分子肝素虽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使用中有其相应的不良反应。

其抗凝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使凝血因子Xa和凝血因子Ⅱa失活而起到抗凝作用,故其不良反应以皮下出血及疼痛为最常见。

目前就如何改进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减少其不良反应等成为临床医护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皮下注射方法相关研究及护理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现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1.1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低分子肝素在神经内科应用广泛,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

近期多名学者[2-3]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能改善血液黏滞情况,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黄根林等[4]临床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疼痛、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变的例数均显著下降,表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后DVT的发生。

2019年唐晓静等[5]报道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可通过改善血流变而达到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 ,获得了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袁莉等[6]研究显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即刻行普通肝素静脉泵入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抗血小板治疗。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一、引言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主要介绍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和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

二、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1.作用于凝血因子活化酶Xa低分子肝素能够与凝血因子活化酶Xa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断凝血级联反应的进程。

2.高亲和力结合于抗凝血因子ATIII低分子肝素结合于抗凝血因子ATIII后,能够显著促进ATIII的活化,从而增强ATIII与凝血酶的结合能力。

3.抑制血小板活化低分子肝素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达到抗凝血的效果。

4.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抗凝血物质低分子肝素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抗凝血物质,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诺贝尔-平布鲁克因子等。

三、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研究进展1.低分子肝素在肺血栓栓塞症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在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对患者死亡率、复发率等指标的改善。

2.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再梗死和死亡风险,并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3.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透性和抗凝效果,减少透析膜的血栓形成。

4.低分子肝素在孕产妇抗凝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在孕妇和产妇中的抗凝治疗中,不仅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还可以减少胎儿的不良影响。

附件:1.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图表2.临床研究中的低分子肝素药物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ATIII(Antithrombin III):抗凝血因子,参与正常凝血机制,能够与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发生反应,从而抑制凝血反应的进行。

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1):一种产生于内皮细胞的抗凝血物质,能够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状态。

3.诺贝尔-平布鲁克因子:一种血液栓溶解酶,能够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目的介绍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方法参阅多种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综合、归纳,便于查阅。

结果低分子肝素通过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凝血活性因子xa(fxa)的抑制作用而影响患者的血栓形成和凝血能力。

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当提高剂量,效果更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进展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38-01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lmwh)是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未分级肝素分子构效时发现的一组分子量不均一的硫酸多糖混合物。

与未分级肝素相比具有抗血栓作用强,出血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抗凝作用强,对凝血因子影响小,出血并发症少。

可用于防治骨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

其抗血栓形成主要机制在于通过与抗凝血酶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对xa因子和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平均分子量约为4-6kd。

具有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一般为1.5-4.0,而普通肝素为1左右,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越强,这样就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增多趋势,尤其多见于下肢手术或创伤患者。

有报道显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5.7%。

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2.5%。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为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为国内外同行所接受。

1 抗血栓作用凝血酶的激活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防治静脉血栓的方法之一是连续静脉输注ufh5d,此疗法有较高的出血危险性,lmwh因其药动学稳定、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危险性小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低等优点lmwh有很强的抑制凝血酶的激活,lmwh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暂时性血小板凝块转变成永久性血小板血纤蛋白凝块的发生机率,能改变血液流变特性,降低血液黏度,维持血液正常的流动,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讲解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讲解

肝素制剂的另一缺陷是无法灭活和纤维 蛋白或细胞外基质结合了的凝血酶,一旦停 用肝素或血浆肝素水平下降,结合的凝血酶 造成凝血活性的反弹,是血栓再闭塞的主要 原因。
普通肝素应用需要病人住院和卧床,需 要静脉泵调节剂量,需要定期监测,其费用 自然不菲。
多数情况下肝素的应用需要连续静脉注 射,定期监测 APTT 调节肝素的剂量。如 果不具备监测条件,不能使用静脉肝素。如 果监测不及时,就不能及时发现 APTT 过 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不能及时相应地调节剂 量,其结果是出血和血栓的风险都增大;如 果由于采血、标本存放和运输、检测过程等 因素导致测定结果误差,风险就更大了 。

剂量依赖性清除

低剂量下的生物利用度 差
抑制血小板功能
++++
肝素辅因子 Ⅱ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强
出血合并症
较多
抗凝监测
常需要
增加血管通透性

骨质疏松
+++
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
低分子肝素
否(弱) 否 好 ++ 弱 弱 少 无必要 否
+ +
低分子肝素抗 Xa/IIa 比例增大,即抑制 凝血酶产生的作用大于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 用。由于低分子肝素分子大小的不同,仍有 部分分子大于 18 个糖单位 ( 分子量5400) , 抗因子 IIa 仍为其主要抗凝机制。
肝素如果皮下注射,许多肝素分子被细胞外基
质结合灭活,余下者才能进入血液;肝素入血后与 多种血浆蛋白,与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 合而灭活,导致小剂量肝素的生物利用度明显下降; 与肝素结合的血浆蛋白许多是急性反应蛋白,在不 同个体和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下(如疾病的急性期 和慢性期),这些血浆蛋白的浓度和结合力会发生 变化。基于以上情况,小剂量皮下肝素的效果非常 差或者无效;同一剂量肝素在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 体的不同情况,达到的抗凝活性(APTT)明显不 同;有的病人甚至较大剂量的肝素也不能达到有效 的抗栓水平,称为肝素抵抗,肝素抵抗的另一个原 因可能是体内抗凝血酶缺乏。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正文:引言: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来源于肝素的衍生物,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它具有较低的分子量和更强的抗凝作用,以及较少的副作用和需要监测的因素,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1.1 抗凝作用低分子肝素通过与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III)结合,加快ATIII与凝血酶的结合速度,从而使凝血酶不能催化纤维蛋白的,起到抗凝作用。

1.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低分子肝素还能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ADP释放和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二、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2.1 防治深静脉血栓症(DVT)低分子肝素在防治DVT方面具有以下优势:方便使用、无需监测、副作用少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预防性应用或治疗性应用,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低分子肝素在ACS患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早期应用、介入治疗后抗凝和长期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策略,可以选择不同的低分子肝素使用方案。

2.3 妊娠期合并血栓性疾病妊娠期合并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被广泛应用于妊娠期合并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小。

2.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低分子肝素在VTE的预防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整剂量和疗程,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VTE。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临床研究报告、专家意见、临床指南等。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III):是一种存在于血浆中的天然抗凝物质,能够抑制凝血反应。

2:深静脉血栓症(DVT):指深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疾病。

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综合征,包括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低分子肝素 作用机制

低分子肝素 作用机制

低分子肝素作用机制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凝作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通过与抗凝血酶(AT)结合,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使其能够抑制多种凝血因子,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2.抗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

它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
黏附,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此外,低分子肝素还可以促进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包括D-二聚体、L-六聚体,并抑制血栓的形成。

3.抗炎作用:低分子肝素具有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低分子肝素还可以抑制一些炎症因子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

4.抗氧化作用:低分子肝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它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从
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低分子肝素还可以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组织损伤。

5.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
生长和扩散,从而减缓肿瘤的发展。

此外,低分子肝素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总之,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样性,除了抗凝、抗血栓形成等基本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这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低分子量肝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低分子量肝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低分子量肝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陈茹茹罗厚江杨军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06期[摘要] 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血药物,现已发现肝素的生物活性主要来源于其与数百种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因此,肝素除了具有抗凝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促进伤口愈合、抗贫血等药理特性。

随着对肝素的深入研究,低分子量肝素被发现,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更少发生出血、过敏反应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

本文就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普通肝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7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06-0182-05Research progress on action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HEN Ruru LUO Houjiang YANG Ju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00, China[Abstract] Heparin is an anticoagulant drug widely used in clinic.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heparin mainly comes from its interaction with hundreds of different proteins. Therefore, besides anticoagulation, heparin also has strong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ion, anti-tumor, anti-virus,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and anti-anemia.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hepari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was discovered. Compared with ordinary heparin, LMWH has longer half-life and better bioavailability, and less risk of bleeding, allergic rea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thrombocytopenia induced by heparin.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MWH were reviewed.[Key word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Mechanism of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rdinary heparin; Research progress肝素(Heparin)类药物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普通肝素,又稱为未分级肝素(Un-fraction heparin,UFH),与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它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作用。

本文将对低分子肝素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分类、药理作用、应用范围、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一、低分子肝素的定义低分子肝素是一类由肝素经化学或酶解改造得到的药物。

通过特定的工艺,将肝素分子的平均分子量从3000-4000道尔顿降至4000-6000道尔顿,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二、低分子肝素的分类根据低分子肝素的来源和生产工艺,可以将其分为妥昔低分子肝素、罗维低分子肝素和法玛低分子肝素等。

三、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低分子肝素通过与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增强AT-Ⅲ活性,从而抑制凝血酶Ⅱ的形成和凝血反应。

此外,它还能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四、低分子肝素的应用范围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E)、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凝和血管介入治疗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孕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五、低分子肝素的剂量调整低分子肝素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病情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体重0.1-0.5mg/kg,分1-2次皮下注射。

儿童和老年人的剂量调整一般较为复杂,需严密监测。

六、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出血、血小板减少和过敏反应等。

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七、总结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作用。

对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应注意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在使用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低分子肝素合理应用

低分子肝素合理应用

分子结构
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较小,分子结构更稳定,通过 皮下注射即可达到较好的抗凝效果。
用法
普通肝素需要静脉使用,而低分子肝素可以通过皮 下注射。
制备方法
普通肝素的制备需要从动物肺部提取,过程较为复 杂,而低分子肝素则是从普通肝素中酶解出来的。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学特点
起效快
皮下注射后,15分钟内开始起效,最大作用在35小时。
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评估
• 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更安全,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 低分子肝素使用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局部出血、皮下或肌肉组织出血。 • 临床应用中可发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应尽快停用。
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 荨麻疹
停药、给予抗组胺药。
2 皮下出血
局部用压迫止血止血,必 要时进行补液输血。
低分子肝素合理应用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血剂。本演示将介绍低分子肝素的概念、 特点、剂量和用法、安全性评估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低分子肝素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从普通肝素酶解出来的小分子量抗凝血剂。
2 作用
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凝血酶的形成,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散。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区别
剂量效应线性
剂量与效应之间呈线性关系,方便临床使用。
短效持续
半衰期较短,适合于短期应用,并可进行血液透 析患者使用。
减少出血风险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相对平 稳,因此可以减少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的适应症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 • 肺栓塞的治疗 • 心血管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 血栓性脉管炎的治疗
停止使用普通肝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08T14:32:41.5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张玉倩
[导读] 根据LMWH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推广。

大连大学 116000
摘要:肝素是临床医疗当中的常用药物,在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随着肝素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低分子肝素(LMWH)开始作为新制剂在临床医疗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注射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髙、出血负作用少的优点,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深静脉血栓及糖尿病肾病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根据LMWH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进行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引言:低分子肝素(LMWH)是由普通肝素(UFH)酶解或化学降解获得,LMWH是一种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000,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凝血、抗血栓、抗炎及抗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有效调节细胞增殖,能够预防腹部术后粘连,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预防术后血栓有着良好的疗效,减少了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正逐渐取代UFH在临床医疗当中的地位。

本文就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
1.1抗凝血作用
LMWH主要通过对凝血酶(FIIa)和凝血活性因子(FXa)的抑制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T-Ⅲ)与LMWH的结合。

结合AT-Ⅲ的LMWH,与FIIa和FXa的结合能力增强。

LMWH由于糖链相对较短(低于18个单糖的长度),不能直接与FIIa结合而起到抑制作用,而对于FXa可以直接发挥抑制作用,LMWH抗FXa的能力更强。

研究表明,LMWH抗FXa与抗FIIa的活性之比(2~4)高于UFH(1),减少了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抗血栓作用
由于FIIa被激活,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更多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由于LMWH被血管内皮吸收而释放。

在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下,FII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力,LMWH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对血小板聚集的促进作用,通过抑制FXa进而抑制FIIa的激活,LMWH的抗血栓作用明显优于UFH。

1.3抗炎作用
LMWH抗炎作用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目前还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一部分人认为LMWH抗炎作用是独立于抗凝血作用之外的性质,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抗炎作用与LMWH对FXa的抑制作用有关,经由抗凝途径介导而发挥作用。

在给予Ball/c小鼠LMWH的实验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引起的白细胞滚动、粘连和组织浸润,会由于LMWH的作用而减少。

在TNFα之后给予LMWH,减少了白细胞滚动,对白细胞的粘连和组织浸润无影响。

由此可见,LMWH的抗炎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来实现。

根据研究显示,白细胞抑制黏附分子能够促进LMWH抑制白细胞黏附聚集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当中,LMWH可作为有效且安全抗炎制剂来使用[1]。

2.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研究
2.1脑血管疾病治疗
急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是主要的脑血管疾病,在以上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都应用了LMWH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

①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动脉硬化引发的血管病变。

薛东莉提出了LMWH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但是根据临床疗效来看,LMWH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疗效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接近[2]。

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LMWH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十分理想,治疗简便且安全,充分发挥了LMWH与疏血通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保证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安全有效。

②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破裂而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缺失,存在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患者的病情在发病48h内逐渐加重。

黎敏,唐震等提出了LMWH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通过临床治疗分析和疗效评价,LMWH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LMWH的治疗效果[3]。

③短暂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容易导致神经功能的损伤,患者表现为失语、瘫痪及感觉障碍等暂时性症状和体征,并会在24h内消失。

LMWH钙治疗和血栓通治疗都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有效方法,根据临床试验对照,LMWH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更为显著[4]。

2.2心脏疾病及其他疾病的治疗
根据临床应用试验,基于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联合应用LMWH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LMWH联合尿激酶能够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则采用LMWH联合纳洛酮的治疗方法,以有效环节患者的血液高凝,进而改善通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在心脏疾病的治疗当中,LMWH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5]。

另外,在治疗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急性胰腺炎、扁平苔藓、癌症等疾病和预防术后血栓的过程中,都需要应用到LMWH,或单独使用LMWH进行治疗,或采用LMWH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临床治疗的质量和效率,帮助患者快速的恢复。

总结:目前低分子肝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的防治上得到广泛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抗凝血、抗血栓、抗炎等药理作用,并在临床应用实践当中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低分子肝素更大的应用价值,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对于临床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兰志新,林秀山.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02:223-224.
[2]薛东莉.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 17) :2067.
[3]黎敏,唐震宇,沈小平. 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J]. 循证医学,2013,04:218-224+229.
[4]周曼云,姚绍鑫.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37.
[5]孙景生.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488-4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