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讲
统考版202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策略:热学课件
预测5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半圆形导热细玻璃管两端封闭且竖直 固定放置,内有一段对应60°圆心角的水银柱处于ab段内,水银柱两 端封闭着同种理想气体,此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0,右端气体压强 为2p0,环境初始温度为T0,现控制环境温度先缓慢升高再缓慢降低, 最终使水银柱静止于bc段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端为冷端,B端为热端 B.A端流出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平均速率一定小于B端流出的 C.A端流出的气体内能一定大于B端流出的 D.该装置气体进出的过程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 二定律 E.该装置气体进出的过程既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也满足热力学第 二定律
答案:ABE
(1)将环境温度缓慢升高,求B汽缸中的活塞刚到达汽缸底部时的温 度;
答案:43T0 解析:选第Ⅳ部分气体为研究对象,在B汽缸中的活塞到达汽缸底部的过程中 发生等压变化:V0−T014V0=VT10,解得T1=43T0.
(2)将环境温度缓慢改变至2T0,然后用气泵从开口C向汽缸内缓慢注 入气体,求A汽缸中的活塞到达汽缸底部后,B汽缸内第Ⅳ部分气体 的压强.
第15讲 热学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1.必须注意的“三点” (1)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 m;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球体模型(适用于固体、液体),立方体模型(适用于气体). (3)晶体、非晶体的关键性区别为是否具有固定的熔点,只有单晶体 才可能具有各向异性. 2.必须弄清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 (1)分子力: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引力和斥 力均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但斥力总比引力变
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物理(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专题2能量与动量第1讲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
(1)建立运动模型。
(2)抓住运动过程之间运动参量的联系。
(3)分阶段或全过程列式计算。
(4)对于选定的研究过程,只考虑初、末位置而不用考虑中间过程。
注意摩擦力做功特点
深化拓展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及时间,比
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捷。
则重力的瞬时功率不为0,C错误;随着运动员在圆弧跳台上升高,速率逐渐
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在减小,向心力由台面的支持力与重力垂直接触面
向下的分力提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cos θ=m
大,v在减小,所以FN在减小,D正确。
2
,随着高度升高,θ在增
2.(命题角度1、2)(多选)一个质量为5 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某时刻
能定理
1
Pt-W=2 m 2 ,则这一过程中小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
D 错误。
W=Pt- 2 ,率启动
1
a-图像和
1
a-v 图像
1
F-图像问题
恒定加速度启动
1
F-v 图像
恒定功率启动
1
a- 图像
v
恒定加速度启动
1
F- 图像
v
①AB 段牵引力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
1
2
由动能定理得-mg·2r-W=2 2 − 2 1 2 ,联立解得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W=mgr,A 错误,B 正确;设再一次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 v3,假设空气阻力做
功不变,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1
mg·2r-W= 3 2
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1 直线运动(讲)
专题01 直线运动考试大纲要求考纲解读1。
参考系、质点Ⅰ1。
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
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公式有很大帮助.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2。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Ⅱ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预测2018年物理高考试题还会考:1、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一起考查,是考试中的热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但要注意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结合一起,这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考向0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讲高考(1)考纲要求①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应用.②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Δx=aT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2)命题规律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一起考查,是考试中的热点。
案例1.【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 A .2s tB .232s tC .24s tD .28s t【答案】A【解析】设初速度为1v ,末速度为2v ,根据题意可得221211922mv mv ⋅=,解得213v v =,根据0+v v at =,可得113+v v at =,解得12at v =,代入2112s v t at =+可得2sa t=,故A 正确。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6物理实验第2讲电学实验及创新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2讲基础题——学问基础打牢1. (2024·新课标Ⅰ卷)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R x,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1 kΩ,电流表内阻为0.5 Ω.该同学采纳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a)所示电路的O、P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O、Q两点之间.测量得到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其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标记为Ⅱ的图线是采纳电压表跨接在_O、P__(填“O、P”或“O、Q”)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2)依据所用试验器材和图(b)可推断,由图线_Ⅰ__(填“Ⅰ”或“Ⅱ”)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_50.5__Ω(保留1位小数).(3)考虑到试验中电表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50.0__Ω(保留1位小数).【解析】(1)若将电压表接在O、P之间,I=UR V +UR x则U=R x R VR x+R V·I依据一次函数关系可知对应斜率为R x R VR x+R V若将电压表接在O、Q之间,电流表分压为U A=IR A依据欧姆定律变形可知R x=U-IR AI解得U=I(R x+R A)依据一次函数可知对应斜率为(R x+R A),对比图像的斜率可知kⅠ>kⅡ所以Ⅱ图线是采纳电压表跨接在O、P之间.(2)因为待测电阻为几十欧姆的电阻,通过图像斜率大致估算待测电阻为50 Ω左右,依据1 kΩ50 Ω<50 Ω0.5 Ω说明电流表的分压较小,电压表的分流较大,所以电压表应跨接在O、Q之间,所以选择图线I得到的结果较为精确.依据图像可知R x=3 V-1 V59.6 mA-20 mA≈50.5 Ω.(3)考虑电流表内阻,则修正后的电阻为R x′=R x-R A=50.5 Ω-0.5 Ω=50.0 Ω.2. (2024·四川成都二诊)为将一只毫安表A(量程3 mA,内阻约几十欧姆)改装成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试验室供应了下列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6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50 Ω);滑动变阻器R2(0~5 kΩ);电阻箱R(0~999.9 Ω);开关两个、导线若干.某同学先按图示电路连接线路,测量表A的内阻.他的操作步骤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S1后调整变阻器的阻值,使表A的指针满偏;b.闭合S2保持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使表A的指针偏转到量程的1 2位置;c.登记R的阻值为30.0 Ω.(1)上述试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R2__(选填“R1”或“R2”).(2)表A的内阻测量值R A=_30.0或30__Ω.此测量值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表A内阻的真实值.(3)若取表A内阻的测量值R A进行计算,为达成改装的目的,可将表A与电阻箱R_串联__(选填“串联”或“并联”),且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_470.0或470__Ω.【解析】(1)毫安表A的量程3 mA,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3 mA,电路的最小电阻为R=EI g =63×10-3Ω=2 000 Ω,故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2.(2)试验中用半偏法测电表的内阻,所以R的阻值即为电表的测量值,则表A的内阻测量值R A=30 Ω,由于闭合S2,电阻箱R并入电路,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而流过毫安表的电流为满偏的一半,所以流过电阻箱R的电流大于满偏的一半,依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阻箱R的阻值小于毫安表的内阻,即测量值小于表A内阻的真实值.(3)应把毫安表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电压表,量程为1.5 V,则有U=I g(R A+R),则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R=470 Ω.3. (2024·新课标Ⅱ卷)某同学要探讨一小灯泡L(3.6 V,0.30 A)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200 mA,内阻R g1=10.0 Ω),电流表A2(量程500 mA,内阻R g2=1.0Ω)、定值电阻R0(阻值R0=10.0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很小)、开关S和若干导线.该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a)所示.(1)依据图(a),在图(b)的实物图中画出连线.(2)若I1、I2分别为流过电流表A1和A2的电流,利用I1、I2、R g1和R0写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_I1(R g1+R0)__,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_I2-I1__.为保证小灯泡的平安,I1不能超过_180__mA.(3)试验时,调整滑动变阻器,使开关闭合后两电流表的示数为零.逐次变更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并读取相应的I1和I2.所得试验数据在下表中给出.I1/mA325585125144173I2/mA1712292993794244701_11.6__Ω(保留1位小数).(4)假如用另一个电阻替代定值电阻R0,其他不变,为了能够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_8.0__Ω(保留1位小数).【答案】(1)见解析图【解析】(1)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2)①依据电路图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电流表A 1和R 0的总电压,故依据欧姆定律有U =I 1(R g1+R 0 );②依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 =I 2-I 1;③因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6 V ,故依据题目中已知数据带入①中可知I 1不能超过180 mA.(3)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当I 1=173 mA 时,I 2=470 mA ;依据前面的分析代入数据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 =3.46 V ;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 =297 mA =0.297 A ;故依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R =U I =3.460.297Ω=11.6 Ω.(4)要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则灯泡两端的电压至少要达到3.6 V ,而电流表A 1不能超过其量程200 mA ,此时结合①有3.6=0.2×(10+R 0),解得R 0=8 Ω,即要完整的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8 Ω.4. (2024·新课标Ⅲ卷)已知一热敏电阻当温度从10 ℃升至60 ℃时阻值从几千欧姆降至几百欧姆,某同学利用伏安法测量其阻值随温度的变更关系.所用器材:电源E 、开关S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20 Ω)、电压表(可视为志向电表)和毫安表(内阻约为100 Ω).(1)在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测量电路图.(2)试验时,将热敏电阻置于温度限制室中,记录不同温度下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计算出相应的热敏电阻阻值.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分别为5.5 V 和3.0 mA ,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1.8__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试验中得到的该热敏电阻阻值R 随温度t 变更的曲线如图(a)所示.(3)将热敏电阻从温控室取出置于室温下,测得达到热平衡后热敏电阻的阻值为2.2 kΩ.由图(a)求得,此时室温为_25.5__℃(保留3位有效数字).(4)利用试验中的热敏电阻可以制作温控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E 为直流电源(电动势为10 V ,内阻可忽视);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6.0 V 时,便触发报警器(图中未画出)报警.若要求起先报警时环境温度为50 ℃,则图中_R 1__(填“R 1”或“R 2”)应运用热敏电阻,另一固定电阻的阻值应为_1.2__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见解析图【解析】 (1)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电压表可视为志向表,所以用电流表外接.连线如图.(2)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R =U I = 5.53×10-3Ω≈1.8 kΩ.(3)由图(a)可以干脆读该电阻的阻值为2.2 kΩ对应的温度为25.5 ℃.(4)温度上升时,该热敏电阻阻值减小,分得电压削减.而温度高时要求输出电压上升,以触发报警,所以R 1为热敏电阻.由图线可知,温度为50 ℃时,R 1=0.8 kΩ,由欧姆定律可得E =I (R 1+R 2),U =IR 2,代入数据解得R 2=1.2 kΩ.5. (2024·全国乙,23,10分)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550 Ω的待测电阻R x 在0~5 mA 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为3 V ,内阻很大),电流表A(量程为1 mA ,内阻为300 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4 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可选10 Ω或1.5 kΩ),定值电阻R 0(阻值可选75 Ω或150 Ω),开关S ,导线若干.(1)要求通过R x 的电流可在0~5 mA 范围内连续可调,将图甲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试验电路的原理图.(2)试验时,图甲中的R 应选最大阻值为_10_Ω__(选填“10 Ω”或“1.5 kΩ”)的滑动变阻器,R 0应选阻值为_75_Ω__(选填“75 Ω”或“150 Ω”)的定值电阻.(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R x 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此时R x 两端的电压为_2.30__V ,流过R x 的电流为_4.20__mA ,此组数据得到的R x 的阻值为_548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1)见解析图【解析】 (1)电流表内阻已知,电流表与R 0并联扩大电流表量程,进而测量通过R x 的电流,电压表测量R x 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纳分压式接法,满意通过R x 的电流在0~5 mA 内连续可调的条件,电路图如下.(2)电路中R 应选最大阻值为10 Ω的滑动变阻器,便利电路的调整,测量效率高、试验误差小;通过R x 的电流最大为5 mA ,须要将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5倍,依据并联分流,即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可知5 mA -1 mA 1 mA =300 ΩR 0,解得R 0=75 Ω.(3)电压表每小格表示0.1 V ,向后估读一位,即U =2.30 V ;电流表每小格表示0.02mA ,本位估读,即读数为0.84 mA ,电流表量程扩大5倍,所以通过R x 的电流为I =4.20 mA ;依据欧姆定律可知R x =UI≈548 Ω.6. (2024·浙江1月高考)小明同学依据图1的电路连接器材来“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试验时多次变更合金丝甲接入电路的长度l 、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I 达到某一相同值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 ,从而得到多个U I 的值,作出U Il 图像,如图2中图线a 所示.(1)在试验中运用的是_0~20_Ω__(选填“0~20 Ω”或“0~200 Ω”)的滑动变阻器. (2)在某次测量时,量程为3 V 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则读数U =_1.32(1.31~1.34)__V.(3)已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为7.0×10-8m 2,则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_1.1×10-6(0.90×10-6~1.3×10-6)__Ω·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图2中图线b 是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采纳同样的方法获得的UIl 图像,由图可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解析】 (1)由试验原理可知R x =U I ,而由U Il 图像可知待测电阻最大约为8 Ω,为了使电压表有明显的读数变更,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故选0~20 Ω比较合适.(2)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精度为0.1 V ,估读到0.01 V ,则电压为 1.32 V(1.31~1.34).(3)依据电阻定律有U I =R x =ρS ·l 则U I l 图像的斜率为k =ρS可得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ρ=kS =7.4-3.60.44-0.20×7.0×10-8(Ω·m)≈1.1×10-6(Ω·m).(4)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电阻率不变,而横截面积变为S′=S+S乙由图2中图线b可得S′=ρk b=1.1×10-62.2-1.00.44-0.15≈26.6×10-8 m2解得S乙=S′-S≈19.6×10-8 m2>S故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7. (2024·贵州押题卷)李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电表的改装原理,将量程为0~3 V~15 V的电压表底座拆开后,展示其内部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中a、b、c是该表的3个接线柱,李老师已依据图甲画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1)依据图乙可以推断,当须要选择0~3 V的量程时,应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是_b、c__.(2)若电压表的表头内阻为200 Ω,满偏电流为600 μA,则可以计算出R1=_20_000__Ω,R2=_4_800__Ω.(3)某同学受到启发后,接着探讨量程为0~0.6 A~3 A的电流表.拆开电流表底座后,发觉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其中“-”为电流表的负接线柱,d、e为其余两个接线柱.在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该电流表的电路图;(4)已知电流表中R4=0.22 Ω,表头与电压表的表头相同,则R3=_0.88__Ω.【答案】(3)见解析图【解析】(1)电压表量程越大,与表头G串联的总电阻越大,所以当须要选择0~3 V 的量程时,表头G只与R2串联,应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是b、c.(2)依据串联电路规律有I G(R2+r G)=3 V,I G(R1+R2+r G)=15 V,联立解得R1=20 000 Ω,R2=4 800 Ω.(3)依据题图丙作出电路图如图所示.(4)电流表量程越大,分流总电阻越小,所以e接线柱对应0.6 A量程,d接线柱对应3 A量程,依据串并联电路规律有I1=I G+I G r G+R5R3+R4=0.6 A,I2=I G+I G r G+R3+R5R4=3A,联立解得R3=0.88 Ω.应用题——强化学以致用8. (2024·全国高考甲卷)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额定电流0.3 A)电压表(量程300 mV,内阻300 Ω)电流表(量程300 mA,内阻0.27 Ω)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 Ω)电阻箱R2(最大阻值9 999.9 Ω)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开关 S、导线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有3个阻值分别为10 Ω、20 Ω、30 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0~300 mA的UI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_10__ Ω的定值电阻.(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_a__(填“a”或“b”)端.(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R2的阻值置零,变更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结果如图(b)所示.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 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0.7__ Ω(保留1位有效数字).(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3 V ,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R 2的阻值调整为_2_700_Ω__.然后调整滑动变阻器R 1,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U /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 I /mA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增大__(大”“减小”或“不变”).(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起先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60 mA ,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1=_0.074__W(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 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P 2,则P 2P 1=_10__(保留至整数).【解析】 (1)因为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 ,电动势6 V ,则滑动滑动变阻器时,为了保证电路平安,须要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U =6 V -2.5 V =3.5 V ,则有R 0=3.5 V0.3 A≈11.7 Ω则须要描绘小灯泡在0~300 mA 的伏安特性曲线,即R 0应选取阻值为10 Ω. (2)为了爱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a 端.(3)由图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 时,电压为7 mV ,则小灯泡的电阻为R =7×10-310×10-3 Ω=0.7 Ω. (4)由题知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 时,有3R 2+R V =0.3R V解得R 2=2 700 Ω.(5)由图(b)和表格可知流过小灯泡电流增加,图像中U I变大,则灯丝的电阻增大. (6)依据表格可知当电流为160 mA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6 mV ,依据(4)的分析可知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0.46 V ,则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1=0.46 V×0.16 A≈0.074 W同理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 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 V ,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2=2.5 V×0.3 A=0.75 W故有P 2P 1=0.750.074≈10.9. (2024·广西南宁二模)某物理试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采纳半偏法测量一电流计G 的内阻R g ,然后将该电流计G 改装为电压表,并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检验.(1)请依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在图乙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相应的实物电路:(2)测量R g的步骤如下:①按图甲所示连接好试验电路,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1,调整R1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满偏;②闭合开关S2,调整R2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转到满偏刻度的一半处,登记R2的阻值并断开S1;③待测电流计内阻R测=R2.由于存在系统误差,按上述试验步骤测出的电流计内阻R测与电流计内阻的真实值R g相比较,R测_<__R g(选填“>”“<”或“=”).(3)该小组在上述试验中,测得电流计G(量程3 mA)的内阻为400 Ω.他们将此电流计与电阻R串联后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然后利用一标准电压表,依据图丙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检验.①与电流计串联的电阻R=_1_600__Ω;②调整滑动变阻器,当标准电压表读数为4.10 V时,电流计G的读数为2.00 mA,则改装后的电压表实际量程为_6.15__V.该小组发觉改装的电压表量程不是6 V,通过分析,缘由是由于电流计G的内阻测量不精确造成的,此时不用做其他改动,要达到预期目的,只需将与电流计串联的电阻R换为一个阻值为_1_550__Ω的电阻即可.【答案】(1)见解析图【解析】(1)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2)③当R1保持不变时,再闭合S2时,这样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将大于I g,当电流半偏时,电阻箱的电流比I g2大,所以电阻箱的电阻小于电流表,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3)①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须要串联一较大的分压电阻R =U I g -R g =63×10-3 Ω-400 Ω=1 600 Ω.②由题意,当微安表的示数为2 mA 时,理论上的电压U 理=I (R +R g )=2×10-3×(1 600+400)V =4 V但实际电压U ′有4.10 V .那么实际电流表G 的内阻R g ′=U ′I -R = 4.102×10-3 Ω-1 600 Ω=450 Ω实际量程为U 实=I (R g ′+R )=3×10-3×(450+1 600)V =6.15 V依据表头与分压电阻的串联关系,要达到预期6 V 的目的,只需将R 减小50 Ω即可,即换为1 550 Ω的定值电阻.。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共10个专题)
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高三物理二轮总复习全册教学案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目录第1专题力与运动 (1)第2专题动量和能量 (46)第3专题圆周运动、航天与星体问题 (76)第4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94)第5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的分析 (120)第6专题振动与波、光学、执掌、原子物理 (150)第7专题高考物理实验 (177)第8专题 (202)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221)第10专题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 (240)第1专题 力与运动知识网络考点预测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运动的描述、受力平衡在近几年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2013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而且占不少分值.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2.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它还经常与电场、磁场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一、运动的描述 要点归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t 2.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 2.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3∶5∶…∶(2n-1)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n-n-1).4.竖直上抛运动(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2)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3)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4)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1,船的航行速度为v2,河的宽度为d.(1)过河时间t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决定,即t=dv⊥,与v1无关,所以当v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 min=dv2.(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d;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v1v2 d,如图1-1 所示.图1-12.轻绳、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1)分解法把绳子(包括连杆)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即v 1cos θ1=v 2cos_θ2.(2)功率法通过轻绳(轻杆)连接物体时,往往力拉轻绳(轻杆)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物体做功的功率.3.平抛运动如图1-2所示,物体从O 处以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经时间t 到达P 点.图1-2(1)加速度⎩⎪⎨⎪⎧ 水平方向:a x =0竖直方向:a y=g (2)速度⎩⎪⎨⎪⎧水平方向:v x =v 0竖直方向:v y =gt合速度的大小v =v 2x +v 2y =v 20+g 2t 2设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tan θ=v y v x =gt v 0,即θ=arctan gt v 0. (3)位移⎩⎪⎨⎪⎧ 水平方向:s x =v 0t 竖直方向:s y =12gt2 设合位移的大小s =s 2x +s 2y =(v 0t )2+(12gt 2)2 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有: tan α=s y s x =12gt 2v 0t =gt 2v 0,即α=arctan gt 2v 0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即θ≠2α,而是tan θ=2tan α.(4)时间:由s y =12gt 2得,t =2s y g,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的高度s y 决定,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 0无关.(5)速度变化: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g =Δv Δt)相等,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1-3所示.图1-3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构成直角三角形,Δv 沿竖直方向.注意: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6)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所示.图1-4故有:y =(L ′+L 2)·tan α=(L ′+L 2)·qUL dm v 20. 热点、重点、难点(一)直线运动高考中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追及问题,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作图求解,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例1 如图1-5甲所示,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s =84 m 处时,B 车的速度v B =4 m/s ,且正以a =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v A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 时开始计时,经过t 0=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图1-5甲【解析】设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 ,相遇时A 车的位移为:s A =v A t 0B 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1=v B t +12at 2 匀速阶段的速度v =v B +at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2=v (t 0-t )相遇时,依题意有:s A =s B 1+s B 2+s联立以上各式得:t 2-2t 0t -2[(v B -v A )t 0+s ]a =0 将题中数据v A =20 m/s ,v B =4 m/s ,a =2 m/s 2,t 0=12 s ,代入上式有:t 2-24t +108=解得:t 1=6 s ,t 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答案] 6 s【点评】①出现不符合实际的解(t 2=18 s)的原因是方程“s B 2=v (t 0-t )”并不完全描述B 车的位移,还需加一定义域t ≤12 s .②解析后可以作出v A -t 、v B -t 图象加以验证.图1-5乙根据v -t 图象与t 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得,t =12 s 时,Δs =[12×(16+4)×6+4×6] m =84 m .(二)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相当高,或出现于力学综合题中,如2008年北京、山东理综卷第24题;或出现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一类问题中,如2008年宁夏理综卷第24题、天津理综卷第23题;或出现于此知识点的单独命题中,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0题、广东物理卷第17(1)题、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复习,除了要熟记两垂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分位移公式外,还要特别理解和运用好速度偏转角公式、位移偏转角公式以及两偏转角的关系式(即tan θ=2tan α).●例2 图1-6甲所示,m 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A 为终端皮带轮.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r ,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m 可被水平抛出时,A 轮每秒的转数最少为( )图1-6甲A .12πg rB .g rC .grD .12πgr 【解析】解法一 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时,若m v 2r≥mg ,表示m 受到的重力小于(或等于)m 沿皮带轮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m 将离开皮带轮的外表面而做平抛运动又因为转数n =ω2π=v 2πr所以当v ≥gr ,即转数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故选项A 正确. 解法二 建立如图1-6乙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当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有一速度时,若没有皮带轮在下面,m 将做平抛运动,根据速度的大小可以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下方,说明m 将被皮带轮挡住,先沿皮带轮下滑;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上方,说明m 立即离开皮带轮做平抛运动.图1-6乙又因为皮带轮圆弧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当y 2+x 2=r 2初速度为v 的平抛运动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y =r -12g (x v )2 平抛运动的轨迹在皮带轮上方的条件为:当x >0时,平抛运动的轨迹上各点与O 点间的距离大于r ,即y 2+x 2>r 即[r -12g (x v )2]2+x 2>r 解得:v ≥gr又因皮带轮的转速n 与v 的关系为:n =v 2πr 可得:当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 [答案] A【点评】“解法一”应用动力学的方法分析求解;“解法二”应用运动学的方法(数学方法)求解,由于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 ,而决定式为a =F m,故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 ★同类拓展1 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1-7所示的示意图.其中AB 段是助滑雪道,倾角α=30°,BC 段是水平起跳台,CD 段是着陆雪道,AB 段与BC 段圆滑相连,DE 段是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忽略),在D 、E 两点分别与CD 、EF 相切,EF 是减速雪道,倾角θ=37°.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图中轨道最高点A 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 的竖直高度h =10 m .A 点与C 点的水平距离L 1=20 m ,C 点与D 点的距离为32.625 m .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雪运动员从A 点由静止开始起滑,通过起跳台从C 点水平飞出,在落到着陆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着陆雪道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均可视为质点,设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不使用雪杖助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7(1)运动员在C 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 上的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 (3)运动员滑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滑雪运动员从A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αhsin α-μmg (L 1-h cot α)=12m v 2C解得:v C =10 m/s .(2)滑雪运动员从C 点水平飞出到落到着陆雪道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有: x =v C t y =12gt 2 yx=tan θ 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s =x cos θ解得:s =18.75 m ,t =1.5 s .(3)着陆位置到D 点的距离s ′=13.875 m ,滑雪运动员在着陆雪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把平抛运动沿雪道和垂直雪道分解,可得着落后的初速度v 0=v C cos θ+gt sin θ加速度为:mg sin θ-μmg cos θ=ma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2D =v 20+2as ′ 解得:v D =20 m/s .[答案] (1)10 m/s (2)18.75 m (3)20 m/s 互动辨析 在斜面上的平抛问题较为常见,“位移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倾角”为着落条件.同学们还要能总结出距斜面最远的时刻以及这一距离.二、受力分析要点归纳(一)常见的五种性质的力(二)力的运算、物体的平衡1.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的三角形定则).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条件是:F合=0或F x=0、F y=0、F z=0.注意:静止状态是指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状态,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不为零,因此不是平衡状态.3.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任何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组成一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1-8所示.图1-8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分析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1.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平衡状态物体受力时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即当F合=0时有:F x合=0,F y合=0,F z合=0.2.平行四边形法有时可巧妙用于定性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或确定相关几个力之比.●例3举重运动员在抓举比赛中为了减小杠铃上升的高度和发力,抓杠铃的两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某运动员成功抓举杠铃时,测得两手臂间的夹角为120°,运动员的质量为75 kg,举起的杠铃的质量为125 kg,如图1-9甲所示.求该运动员每只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大小.(取g=10 m/s2)图1-9甲【分析】由手臂的肌肉、骨骼构造以及平时的用力习惯可知,伸直的手臂主要沿手臂方向发力.取手腕、手掌为研究对象,握杠的手掌对杠有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沿杠向外的静摩擦力,其合力沿手臂方向,如图1-9乙所示.图1-9乙【解析】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手臂的方向,设该作用力的大小为F,则杠铃的受力情况如图1-9丙所示图1-9丙由平衡条件得:2F cos 60°=mg解得:F=1250 N.[答案] 1250 N●例4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1-10甲所示.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3,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 2 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理综卷]()图1-10甲A.45°B.30°C.22.5°D.15°【解析】解法一设细杆对两球的弹力大小为T,小球a、b的受力情况如图1-10乙所示图1-10乙其中球面对两球的弹力方向指向圆心,即有: cos α=22R R =22解得:α=45°故F N a 的方向为向上偏右,即β1=π2-45°-θ=45°-θF N b 的方向为向上偏左,即β2=π2-(45°-θ)=45°+θ两球都受到重力、细杆的弹力和球面的弹力的作用,过O 作竖直线交ab 于c 点,设球面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可得:m a g Oc =F N aR m b g Oc =F N bR解得:F N a =3F N b取a 、b 及细杆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F N a ·sin β1=F N b ·sin β2 即 3F N b ·sin(45°-θ)=F N b ·sin(45°+θ) 解得:θ=15°.解法二 由几何关系及细杆的长度知,平衡时有: sin ∠Oab =22R R =22故∠Oab =∠Oba =45°再设两小球及细杆组成的整体重心位于c 点,由悬挂法的原理知c 点位于O 点的正下方,且ac bc =m am b= 3即R ·sin(45°-θ)∶R ·sin(45°+θ)=1∶ 3解得:θ=15°. [答案] D【点评】①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各类教辅中较常见.掌握好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好“在力的图示中,有向线段替代了力的矢量”.②在理论上,本题也可用隔离法分析小球a 、b 的受力情况,根据正交分解法分别列平衡方程进行求解,但是求解三角函数方程组时难度很大.③解法二较简便,但确定重心的公式ac bc =m am b=3超纲.(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在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平衡的物理情境,出现概率较大的是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中的平衡问题及在电场和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在如图1-11所示的速度选择器中,选择的速度v =EB ;在如图1-12所示的电磁流量计中,流速v =u Bd ,流量Q =πdu 4B.图1-11 图1-12●例5 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1-13所示.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3A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M 点运动到N 点B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C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D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解析】油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电场力及洛伦兹力的作用,因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大小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而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是恒力,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电场力一定在水平方向上,故洛伦兹力的方向是斜向上方的,因而当油滴带正电时,应该由M 点向N 点运动,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需带负电,此时斜向右上方与MN 垂直的洛伦兹力对应粒子从N 点运动到M 点,即选项C 正确.同理,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时,油滴需带正电,油滴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故选项D 错误.[答案] AC 【点评】对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的问题要注意受力分析.因为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而且与磁场的方向、带电粒子的电性都有关,分析时更要注意.本题中重力和电场力均为恒力,要保证油滴做直线运动,两力的合力必须与洛伦兹力平衡,粒子的运动就只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同类拓展2 如图1-14甲所示,悬挂在O 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挂有一个带电荷量不变的小球A .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 .当B 到达悬点O 的正下方并与A 在同一水平线上,A 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θ分别为30°和45°,则q 2q 1为 [2007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图1-14甲A.2B.3C.23D.3 3【解析】对A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14 乙所示,图1-14乙由于绳子的拉力和点电荷间的斥力的合力与A球的重力平衡,故有:F电=mg tan θ,又F电=k qQ Ar2.设绳子的长度为L,则A、B两球之间的距离r=L sin θ,联立可得:q=mL2g tan θsin2θkQ A,由此可见,q与tan θsin 2θ成正比,即q2q1=tan 45°sin245°tan 30°sin230°=23,故选项C正确.[答案] C互动辨析本题为带电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先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画出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列式,得出电荷量的通解表达式,进而分析求解.本题体现了新课标在知识考查中重视方法渗透的思想.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可用公式表示为F=-F′.(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物理情境、过程的解答,往往都需要应用这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的力或加速度分解到两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1.在适当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使需要分解的矢量尽可能少.2.F x合=ma x合,F y合=ma y合,F z合=ma z合.3.正交分解法对本章各类问题,甚至对整个高中物理来说都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例6如图1-15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 1=2 s 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1-15(1)小球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1和2~4 s 内的加速度a 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 的大小.【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1=v 2-v 1t 1=20 m/s 2,方向沿杆向上 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2=v 3-v 2t 2=-10 m/s 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 (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丙所示图1-15丙在y 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1=F sin θ+mg cos θ在x 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μF N1=ma1停风后上升阶段,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丁所示图1-15丁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2=mg cos θ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F N2=ma2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60 N.【点评】①斜面(或类斜面)问题是高中最常出现的物理模型.②正交分解法是求解高中物理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两对象的速度相同需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两对象的加速度不同需分析各自的运动或受力.隔离(或与整体法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3.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或要求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一个问题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解决.●例7如图1-1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图1-16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解析】取A 、B 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2=2ma取B 为研究对象:kx -F 2=ma(或取A 为研究对象:F 1-kx =ma )可解得:x =F 1+F 22k. [答案] C【点评】①解析中的三个方程任取两个求解都可以.②当地面粗糙时,只要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A 、B 之间的拉力与地面光滑时相同.★同类拓展3 如图1-17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图1-17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 【解析】设A 、B 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撤去外力后至停止的过程中,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1=μ1mg其加速度大小a 1=f 1m=μ1g B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μ2(m +M )g -μ1mg M由于μ2>μ1,所以a 2>μ2g >μ1g =a 1即木板B 先停止后,A 在木板上继续做匀减速运动,且其加速度大小不变对A 应用动能定理得:-f 1(L +x )=0-12m v 2 对B 应用动能定理得:μ1mgx -μ2(m +M )gx =0-12M v 2 解得:x =μ1ML (μ2-μ1)(m +M ). [答案] C【点评】①虽然使A 产生加速度的力由B 施加,但产生的加速度a 1=μ1g 是取大地为参照系的.加速度是相对速度而言的,所以加速度一定和速度取相同的参照系,与施力物体的速度无关.②动能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特别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表达式很容易相互转换.三、临界问题●例8 如图1-18甲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力学专题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力学专题第一课时:物体平衡【考点分析】1、要熟练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的性质和特点,能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
2、对力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对研究对象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知识要点】1、 共点力平衡状态及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称为平衡状态,处在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0。
即所有外力在任意一个方向上的投影的代数和为02、 共点力平衡的动态分析法:平衡中涉及大量的动态问题,所谓动态问题就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这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处理方法是解析法和图解法,解析法能详细分析出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也适用讨论某一瞬间的平衡,图解法仅适用于三力平衡的定性判断。
3、 整体法和隔离法: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有时选择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分析较为烦琐,但选用整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却简洁明了,整体法的优点是未知量少,方程数少,求解简捷。
【思路点拨】本专题内容高考涉及的主要是三力平衡,往往以选择填空为主,在电场磁场中带电粒子及导体的平衡计算题出现较多。
近几年考查在运动中受变力(如f=kx ,f=kv 、f=Kv 2)出现的变化过程和稳定状态(平衡态)较为频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题指导】[例1]如图示,在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上放上质量为m 的圆球,在球前放一光滑档板,试分析甲乙两种情况下斜面及档板对小球的弹力N 1 N 2(甲图中档板竖直,乙图中档板与斜面垂直)变1:在甲图中若档板可绕斜面一固定点逆时针转动,试讨论斜面、档板对小球的弹力变化情况。
变2:若斜面体上表面光滑,撤去档板,力F 作用在物块上,使木块沿斜面向上作匀速运动,求最小力F 的大小及方向?甲 乙 45° 45°变3:竖直绝缘墙壁上的P点用相同长度的绝缘丝线悬挂两个带电小球A和B,两小球因带电而相互排斥,使B球的丝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图所示,由于漏电使AB两小球带电量减少,θ减少,则在电荷漏完之前丝线PB对悬点的拉力变化情况。
专题二 功与能 (2)——2023届高考物理大单元二轮复习讲重难
变式 1 答案:BD
解析: 小铁块不带点时恰好经过 B 点,则有 mg m vB2 ,离开 B 点做平抛运动刚好到达C R
(3)转移观点:EA增=EB减
三、考点分析
【例 1】如图所示,AB 是竖直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下端 B 与水平直轨道相切.一个小物块自 A 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轨 道半径为 R=0.2m,小物块的质量为 m=0.1kg,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µ=0.5,取 g=10m/s2.求:
1.如图所示,半径 R 0.8m 的光滑绝缘的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均强电场竖直向下, E 1000N / C ,半圆环与粗糙的绝缘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 A,一不带电小铁块,以 初速度 v0 8m / s ,从 C 点水平向左运动,冲上竖直半圆环,并恰好通过最高点 B 点,最 后金属块落回 C 点,若换为一个比荷为1102C / kg 的铁块仍以相同的初速度从 C 点水平
专题二 功和能 (2)
——2023届高考大单元二轮复习讲重难【新课标全国卷】 第四讲 功与能量守恒定律
一、核心思路
二、重点知识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由 一种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量。 2.能量守恒表达式: (1)守恒观点:Ek1+Ep1=Ek2+Ep2+Wf
(2)转化观点:∆E=-∆Ef
A
运动到
P
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Fra bibliotek得 mgH1 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7+感应电荷量的应用
专题7 感应电荷量的应用1.安培力的冲量大小感应电流通过直导线时,直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当导线与磁场垂直时,安培力的大小为F=BIL。
方法1 微元法由于感应电流通常变化,所以安培力为变力,求时间t内安培力的冲量必须用微元法,在极短时间∆t内认为安培力为定值,则安培力冲量大小为I i=BI i L∆t = BLq i,求和可得全过程安培力冲量大小为I = BL∆q,其中∆q为此过程流过导体棒任意截面的电荷量。
方法2 平均电流法设此过程电流对时间的平均值为I,则∆q=It,所以安培力冲量通用表达式为:BILt BL q=∆,即感应电荷量与时间和安培力的冲量相联系。
2.感应电荷量在前面利用平均感应电流I=ER与和平均感应电动势E nt∆Φ=解得感应电荷量q=I t = nR∆Φ。
如果是由于导体棒切割产生的感应电荷量,则B S BLxq n nR R∆==,其中x为导体棒运动的距离,即感应电荷量与空间距离相联系。
3.感应电荷量的时空联系感应电荷量连接空间距离和安培力的冲量,因此在非匀变速运动中,如果题目求导体棒的位移,通常用感应电荷量和动量定理求解。
在分析电磁感应问题中,往往求解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时间t、位移x、电荷量q 这5个物理量的时候,通常采用安培力的冲量,按此模型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实例分析以2022年6月浙江选考19题第3问为例,如图1所示,用于推动模型飞机的动子(图中未画出)与线圈绝缘并固定,线圈带动动子,可在水平导轨上无摩擦滑动。
线圈位于导轨间的辐向磁场中,其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
开关S 与1接通,恒流源与线圈连接,动子从静止开始推动飞机加速,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与动子脱离;此时S 掷向2接通定值电阻R 0,同时施加回撤力F ,在F 和磁场力作用下,动子恰好返回初始位置停下。
若动子从静止开始至返回过程的v -t 图如图2所示,在t 1至t 3时间内F =(800-10v )N ,加速度不变恒为a =160m/s 2,t 3时撤去F 。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题突破方略专题2能量与动量第1讲功和能课件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 第1讲 功和能
真题速练·明考情 核心知识·固双基 命题热点·巧突破 应用创新·提素养
真题速练·明考情
1.(多选)(2022·广东高考)如图所示,载有防疫物资的无人驾驶小
车,在水平MN段以恒定功率200 W、速度5 m/s匀速行驶,在斜坡PQ段
以恒定功率570 W、速度2 m/s匀速行驶.已知小车总质量为50 kg,MN
③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
2.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G=-ΔEp. (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即W弹=-ΔEp.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W=ΔEk. (4)重力和系统内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 W其他=ΔE. (5) 系 统 内 一 对 滑 动 摩 擦 力 做 的 功 是 系 统 内 能 改 变 的 量 度 , 即 Q =
v1=
P额=1 200 Tm 300
m/s
=4 m/s,此过程所用时间和上升高度分别为 t1=va11=45 s=0.8 s,h1=2va211
=2×42 5
m=1.6
m,重物以最大速度匀速时,有
vm=PT额=
P额 =1 200 mg 200
m/s
=6 m/s,重物最后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和上升高度分别为
做匀加速上升,当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保持功率不变直到重物达到最
大速度,接着做匀速运动,最后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减速上升至平台速度
刚好为零,重物在第一阶段做匀加速上升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1=
Tm-mg= m
300-20×10 20
m/s2=5
m/s2,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专题2 能量与动量 第2讲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2讲基础题——知识基础打牢1. (多选)(2022·广东汕头二模)科学家常在云室中加入铅板以降低运动粒子的速度.图示为物理学家安德森拍下的正电子在云室中运动的径迹,已知图示云室加垂直纸面方向的匀强磁场,由图可以判定( BC )A .匀强磁场方向向外B .正电子由上而下穿过铅板C .正电子在铅板上、下磁场中运动角速度相同D .正电子在铅板上、下磁场运动中动量大小相等【解析】 正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qvB =m v 2r 解得r =mv qB,由于正电子经过铅板后速度会减小,可知正电子经过铅板后的轨迹半径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正电子在铅板上方轨迹半径比下方轨迹半径大,故正电子由上而下穿过铅板,由左手定则判断匀强磁场方向向里,A 错误,B 正确;正电子经过铅板后速度会减小,则正电子经过铅板后动量减小,正电子在铅板上、下磁场运动中动量大小不相等,D 错误;正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v r =qBm可知正电子在铅板上、下磁场中运动角速度相同,C 正确.故选BC.2. (多选)(2022·重庆八中模拟)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校园陆地冰壶也在积极的参与中.如图所示,某次投掷时,冰壶A 以速度v =3 m/s 与冰壶B 发生正碰,碰撞前后的速度均在同一直线上,若A 、B 的质量均为1 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 .碰撞后A 的速度可能为2 m/sB .碰撞后B 的速度可能为1 m/sC .碰撞后A 不可能反向运动D .碰撞后B 的速度可能为2.5 m/s【解析】 设A 、B 的质量为m ,若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得mv =mv A +mv B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12mv 2=12mv 2A +12mv 2B ,解得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0,v B =v =3 m/s ,若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则mv =(m +m )v 共,解得A 、B 的共同速度为v 共=1.5 m/s ,所以碰撞后A 、B 球的速度范围分别为0~1.5 m/s,1.5 m/s ~3 m/s ,故选CD.3. (2022·广东汕头二模)汕头市属于台风频发地区,图示为风级(0~12)风速对照表.假设不同风级的风迎面垂直吹向某一广告牌,且吹到广告牌后速度立刻减小为零,则“12级”风对广告牌的最大作用力约为“4级”风对广告牌最小作用力的( A )C .27倍D .9倍【解析】 设空气的密度为ρ,广告牌的横截面积为S ,经过Δt 时间撞击在广告牌上的空气质量为Δm =ρΔV =ρSv Δt ,根据动量定理可得F Δt =Δmv ,解得F =ρSv 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风对广告牌作用力为F ′=F =ρSv 2∝v 2,则“12级”风对广告牌的最大作用力与“4级”风对广告牌最小作用力的比值为F 12′F 4′=36.925.52≈45,故选A.4. (2022·江苏连云港模拟)离子发动机是利用电场加速离子形成高速离子流而产生推力的航天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适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位置保持等.某航天器质量M ,单个离子质量m ,带电量q ,加速电场的电压为U ,高速离子形成的等效电流强度为I ,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航天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 B )A .I mU qB .I 2mUqC .I3mUqD .I5mUq【解析】 对离子,根据动能定理有qU =12mv 2,解得v =2qUm,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则有I =Q Δt =Nq Δt ,对离子,根据动量定理有F ·Δt =Nmv ,解得F =Nmv Δt =mvIq=I 2Um q,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进器获得的推力大小为F ′=I2Umq,故B 正确,A 、C 、D 错误.5. (多选)(2022·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半圆轨道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直径AB 长度为2R ,现将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从距A 点正上方h 0高处由静止释放,然后由A 点经过半圆轨道后从B 冲出,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02(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A .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RC .小球从B 点离开小车不会再落回轨道内D .小球从B 点离开小车后又会从B 点落回轨道,再次恰好到达A 点时速度为零不会从A 点冲出【解析】 小球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只是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A 错误;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v ′=0,m2R -x t =m xt解得x =R ,故B 正确;由于小球第二次在车中滚动时,对应位置的速度减小,因此小车给小球的弹力变小,摩擦力变小,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12mgh 0,因此小球一定能从A 点冲出,故D 错误;小球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则知小球由B 点离开小车时水平方向动量为零,小球与小车水平方向速度均为零,小球离开小车后竖直上抛运动,最后又从B 点落回,故C 错误.故选ACD.6. (多选)(2022·湖南长沙二模)如图所示一平板车A 质量为2m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与竖直固定挡板相距为L .小物块B 的质量为m ,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从平板车左端开始向右滑行,一段时间后车与挡板发生碰撞,已知车碰撞挡板时间极短,碰撞前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平板车A 表面足够长,物块B 总不能到平板车的右端,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L 为何值,车与挡板能发生3次及以上的碰撞( CD )A .L =v20μgB .L =v2032μgC .L =v2065μgD .L =v2096μg【解析】 在车与挡板碰撞前,有mv 0=2mv A +mv B ,如果L 为某个值L 1,使A 与挡板能发生二次碰撞,从A 开始运动到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前瞬间,对A 由动能定理可得μmgL 1=12·2mv 2A ,设A 第二次与挡板碰撞前瞬间A 、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从A 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到第二次碰撞前瞬间,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 B -2mv A =2mv A ′+mv B ′且第二次碰撞前,A 、B 未达到共同速度,A 在这段时间内先向左后向右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对称性可知v A ′=v A ,A 与挡板第二次碰撞后经一段时间后A 、B 同时停止运动,即mv B ′-2mv A ′=0,联立解得L 1=v2064μg ,车与挡板能发生3次及以上的碰撞的条件L <v 2064μg,故C 、D 可能,A 、B 不可能.7. (多选)(2022·江西贵溪二模)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滑块的一侧是一个14弧形凹槽OAB ,凹槽半径为R ,A 点切线水平,另有一个质量为m (m >M )的小球以速度v 0从A 点冲上凹槽,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不计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 .当v 0=2gR 时,小球不可能到达B 点B .当v 0=2gR 时,小球在弧形凹槽上运动的过程中,滑块的动能一直增大C .如果小球的速度足够大,小球将从滑块的左侧离开滑块后落到水平面上D .当v 0=gR 时,小球返回A 点后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 当小球能够恰好到达B 点时,设小球和滑块达到共同速度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m +M )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 20=12(m +M )v 2+mgR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0=2M +mMgR >2gR ,所以当v 0=2gR 时,小球不能到达B 点,A 正确;当v 0=2gR 时,小球未到达B 点,小球从进入凹槽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小球对滑块的作用力始终做正功,所以滑块的动能一直增大,B 正确;如果小球的初速度足够大,小球将从B 点冲出,由于B 点的切线方向竖直,小球离开滑块时,二者水平方向的速度相同,小球相对滑块做竖直上抛运动,最后将从B 再次进入凹槽,最后从滑块的右侧离开,C 错误;当v 0=gR 时,小球再次回到凹槽底部时的速度为v 1,凹槽的速度为v 2,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和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得12mv 20=12mv 21+12Mv 22,mv 0=mv 1+Mv 2,解得v 1=m -M m +M v 0,因为m >M ,则可知v 1=m -M m +M v 0>0,小球返回A 点后做平抛运动,而不是自由落体运动,D 错误.故选AB.应用题——强化学以致用8. (多选)(2022·重庆二诊)喷丸处理是一种表面强化工艺,即使用丸粒轰击工件表面,提升工件疲劳强度的冷加工工艺.用于提高零件机械强度以及耐磨性、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等.某款喷丸发射器采用离心的方式发射喷丸,转轮直径为530 mm ,角速度为230 rad/s ,喷丸离开转轮时的速度与转轮上最大线速度相同.喷丸撞击到器件表面后发生反弹,碰撞后垂直器件方向的动能变为碰撞前动能的81%,沿器件表面方向的速度不变.一粒喷丸的质量为3.3×10-5kg ,若喷丸与器件的作用时间相同,且不计喷丸重力,则关于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喷射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A .喷丸发出过程喷丸发射器对一粒喷丸做的功约为0.06 JB .喷丸发出过程喷丸发射器对一粒喷丸做的功约为0.12 JC .图甲、乙所示一粒喷丸对器件表面的平均作用力之比为2∶1D .图甲、乙所示一粒喷丸对器件表面的平均作用力之比为2∶ 3【解析】 喷丸离开转轮时的速度与转轮上最大线速度相同,转轮上线速度的最大值为v =ωr =60.95 m/s ,则喷丸发出过程喷丸发射器对喷丸做的功约为W =12mv 2≈0.06 J,选项A 正确,B 错误;结合题述可知,喷丸碰撞后垂直器件表面的速度大小变为碰撞前的90%,设喷丸速度为v ,垂直喷射时有F 1=0.9mv --mvt,以60°角喷射时,有F 2=0.9×32mv -⎝ ⎛⎭⎪⎫-32mv t,解得F 1F 2=23,选项C 错误,D 正确.故选AD.9. (多选)(2022·河北衡水四调)质量为3m 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上依次排放质量均为m 的木块1、2、3,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同时给木块1、2、3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2v 0、3v 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木块1相对木板静止前,木板是静止不动的B .木块1的最小速度是12v 0C .木块2的最小速度是56v 0D .木块3从开始运动到相对木板静止时对地位移是4v 2μg【解析】 木块1在木板上向右减速运动,该过程木板向右做加速运动,当木块1与木板速度相等时相对木板静止,由此可知,木块1相对静止前木板向右做加速运动,故A 错误;木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当木块1与木板共速时木板的速度最小,设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f ,则木块1的加速度a 1=f m 做匀减速运动,而木板a =3f 3m =fm做匀加速运动,则v 1=v 0-a 1t =at ,v 1=12v 0,故B 正确;设木块2的最小速度为v 2,此时木块2与木板刚刚共速,木块2此时速度的变量为2v 0-v 2,则木块3此时速度为3v 0-(2v 0-v 2)=v 0+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v 0+3v 0)=5mv 2+m (v 0+v 2),解得v 2=56v 0,故C 正确;木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木块3相对木板静止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v 0+3v 0)=(3m +3m )v 3,解得v 3=v 0,对木块3,由动能定理得-μmgx =12mv 23-12m (3v 0)2,解得x =4v20μg,故D 正确.故选BCD.10. (2022·辽宁沈阳二模)如图(a),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A 、B 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构成一个系统,外力F 作用在A 上,系统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B 靠墙面),此时弹簧形变量为x .撤去外力并开始计时,A 、B 两物体运动的a t 图像如图(b)所示,S 1表示0到t 1时间内A的a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S 2、S 3分别表示t 1到t 2时间内A 、B 的a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A 在t 1时刻的速度为v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m A <mB B .S 1+S 2=S 3C .0到t 1时间内,墙对B 的冲量大小等于m A v 0D .B 运动后,弹簧的最大形变量等于x【解析】 a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因t =0时刻A 的速度为零,t 1时刻A 的速度大小v 0=S 1,t 2时刻A 的速度大小v A =S 1-S 2,B 的速度大小v B=S3,由图(b)所示图像可知,t1时刻A的加速度为零,此时弹簧恢复原长,B开始离开墙壁,到t2时刻两者加速度均达到最大,弹簧伸长量达到最大,此时两者速度相同,即v A=v B,则S1-S2=S3,t1到t2时间内,A与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0=(m A+m B)v A,联立解得m A∶m B=S3∶S2,由图知S3>S2,所以m A>m B,故A、B错误;撤去外力后A受到的合力等于弹簧的弹力,0到t1时间内,对A,由动量定理可知,合力即弹簧弹力对A的冲量大小I=m A v0,弹簧对A与对B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相等,因此弹簧对B的冲量大小与对A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弹簧对B的冲量大小I弹簧=m A v0,对B,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I墙壁-I弹簧=0,解得,墙对B的冲量大小I墙壁=m A v0,方向水平向右,故C正确;B运动后,当A、B速度相等时弹簧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最大,此时A、B的速度不为零,A、B的动能不为零,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B运动后弹簧形变量最大时A、B的动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与撤去外力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则B 运动后弹簧形变量最大时弹簧弹性势能小于撤去外力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即B运动后弹簧形变量最大时弹簧的形变量小于撤去外力时弹簧的形变量x,故D错误.11. (2022·山东押题练)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以188.25分的成绩获得金牌.北京冬奥会报道中利用“Al+8K”技术,把全新的“时间切片”特技效果首次运用在8K直播中,更精准清晰地抓拍运动员比赛精彩瞬间,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将谷爱凌视为质点,其轨迹视为一段抛物线图.图(a)是“时间切片”特技的图片,图(b)是谷爱凌从3 m高跳台斜向上冲出的运动示意图,图(c)是谷爱凌在空中运动时离跳台底部所在水平面的高度y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已知t=1 s时,图线所对应的切线斜率为4(单位: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忽略空气阻力.(1)求谷爱凌冲出跳台时竖直速度的大小;(2)求谷爱凌离跳台底部所在水平面的最大高度;(3)若谷爱凌从空中落到跳台底部所在水平地面时与地面的碰撞时间Δt=0.4 s,经缓冲没有脱离地面,水平速度不受影响,求碰撞过程中谷爱凌受到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与自身重力大小的比值.【答案】(1)14 m/s (2)12.8 m (3)5【解析】(1)运动员竖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v y=v y0-gty t 图线斜率表示竖直分速度,t =1 s 时v y =4 m/s解得谷爱凌冲出跳台时的竖直分速度v y 0=14 m/s 谷爱凌冲出跳台时竖直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最高点竖直分速度为0,竖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离开跳台可以上升h 高度,则0-v 2y 0=-2gh代入数据解得h =9.8 m 跳台离地面高度y 0=3 m解得离跳台底部所在水平面的最大高度为y =h +y 0=12.8 m.(3)谷爱凌落到跳台底部所在水平面的竖直分速度大小v yt =2gy =16 m/s落在水平地面时,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员受重力和水平地面的作用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 -mg )Δt =0-(-mv yt )代入数据解得Fmg=5.12. (2021·浙江6月选考)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高H =0.4 m 的水平台面,台面上竖直放置倾角θ=37°的粗糙直轨道AB 、水平光滑直轨道BC 、四分之一圆周光滑细圆管道CD 和半圆形光滑轨道DEF ,它们平滑连接,其中管道CD 的半径r =0.1 m 、圆心在O 1点,轨道DEF 的半径R =0.2 m 、圆心在O 2点,O 1、D 、O 2和F 点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滑块从轨道AB 上距台面高为h 的P 点由静止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 上等质量的小球发生弹性碰撞,碰后小球经管道CD 、轨道DEF 从F 点竖直向下运动,与正下方固定在直杆上的三棱柱G 碰撞,碰后速度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与碰前相同,最终落在地面上Q 点.已知小滑块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12,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1)若小滑块的初始高度h =0.9 m ,求小滑块到达B 点时速度v 0的大小; (2)若小球能完成整个运动过程,求h 的最小值h min ;(3)若小球恰好能过最高点E ,且三棱柱G 的位置上下可调,求落地点Q 与F 点的水平距离x 的最大值x max .【答案】 (1)4 m/s (2)0.45 m (3)0.8 m【解析】 (1)小滑块在AB 轨道上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θ·hsin θ=12mv 20,解得v 0=4 m/s.(2)小滑块与小球碰撞后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因此有mv 0min =mv 块+mv 球min ,12mv 20min =12mv 2块+12mv 2球min , 解得v 块=0,v 球min =v 0min ,小球沿CDEF 轨道运动,在最高点可得mg =m v 2E minR,从C 点到E 点由机械能守恒可得 12mv 2E min +mg (R +r )=12mv 2球min , 由(1)问可知,小滑块提供给小球的初速度v 0min =43gh min ,解得h min =0.45 m.(3)设F 点到G 点的距离为y ,小球从E 点到G 点的运动,由动能定理得mg (R +y )=12mv2G -12mv 2E min , 由平抛运动可得x =v G t ,H +r -y =12gt 2,联立可得水平距离为x =20.5-y0.3+y ,由数学知识可得当0.5-y =0.3+y ,x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x max =0.8 m.。
新教材2024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编专题复习攻略专题一力与运动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教师用书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知识网络构建命题分类剖析命题点一静态平衡问题1.共点力平衡的常用处理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取:①整体法与隔离法(如图甲);②转换研究对象法(如图乙).(2)画受力分析图:按一定的顺序分析力,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3)验证受力的合理性:①假设法(如图丙);②动力学分析法(如图丁).例 1[2023·山东卷]餐厅暖盘车的储盘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等间距竖直悬挂在水平固定圆环上,下端连接托盘.托盘上叠放若干相同的盘子,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已知单个盘子的质量为300 g,相邻两盘间距1.0 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10 N/m B.100 N/mC.200 N/m D.300 N/m例 2[2023·河北保定一模]质量为M的正方体A与质量为m的圆球B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下静止在墙角处,它们的截面图如图所示,截面正方形的对角线与截面圆的一条直径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所有摩擦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 )A.F=(M+m)gB.F=mgC.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 N,F N<(M+m)gD.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 N,F N>(M+m)g提升训练1. [2023·广东省中山市测试]如图甲为明朝《天工开物》记载测量“弓弦”张力的插图,图乙为示意图.弓的质量为m =5 kg ,弦的质量忽略不计,悬挂点为弦的中点.当在弓的中点悬挂质量为M =15 kg 的重物时,弦的张角为θ=120°,g =10 m/s 2,则弦的张力为( )A .50 NB .150 NC .200 ND .200√3 N 2.[2023·浙江6月]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两排平行的半圆柱体,重为G 的光滑圆柱体静置其上,a 、b 为相切点,∠aOb =90°,半径Ob 与重力的夹角为37°.已知sin 37°=0.6,cos 37°=0.8,则圆柱体受到的支持力F a 、F b 大小为( )A .F a =0.6G ,F b =0.4GB .F a =0.4G ,F b =0.6GC .F a =0.8G ,F b =0.6GD .F a =0.6G ,F b =0.8G 3.[2023·河南省洛阳市模拟]如图所示,一光滑球体放在支架与竖直墙壁之间,支架的倾角θ=60°,光滑球体的质量为m ,支架的质量为2m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整个装置保持静止,则支架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A .√39B .√34C .√32 D .√33命题点二 动态平衡问题(含临界、极值问题)1.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化“动”为“静”,多个状态下“静”态对比,分析各力的变化或极值. 2.“缓慢”移动的三类经典模型图例分析求力F的最小值F min=mg sin θ,结论:sin θ=dLF=mg,2cosθ绳子端点上下移动,力F不变N1、N2始终减小斜面对球的支持力F1逐渐减小,挡板对球的弹力F2先减小后增大考向1 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例 1[2023·四川省成都市检测](多选)某中学举行趣味运动会时,挑战用一支钢尺取出深盒子(固定不动)中的玻璃球,该游戏深受大家喜爱,参与者热情高涨.游戏中需要的器材和取球的原理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若忽略玻璃球与盒壁、钢尺间的摩擦力,在不损坏盒子的前提下,钢尺沿着盒子上边缘某处旋转拨动(钢尺在盒内的长度逐渐变短),使玻璃球沿着盒壁缓慢上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尺对玻璃球的弹力逐渐减小B.钢尺对玻璃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C.盒壁对玻璃球的弹力逐渐减小D.盒壁对玻璃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例 2[2023·河北唐山三模]如图所示,木板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光滑铰链.轻杆一端与铰链O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A.现将轻绳一端拴在小球A 上,另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O′由力F牵引,定滑轮位于O的正上方,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改变力F的大小使小球A和轻杆从图示位置缓慢运动到O′正下方,木板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整个过程中( )A.外力F大小不变B.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变小C.地面对木板的支持力逐渐变小D.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思维提升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考向2 平衡中的极值或临界值问题例 3[2023·山东菏泽市模拟]将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c用细线相连后(bc间无细线相连),再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用力F拉小球c,使三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为θ=30°,则F的最小值为( ) A.1.5mg B.1.8mgC.2.1mg D.2.4mg例 4[2023·陕西省汉中市联考]在吊运表面平整的重型板材(混凝土预制板、厚钢板)时,如因吊绳无处钩挂而遇到困难,可用一根钢丝绳将板拦腰捆起(不必捆的很紧),用两个吊钩勾住绳圈长边的中点起吊(如图所示),若钢丝绳与板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了满足安全起吊(不考虑钢丝绳断裂),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tan α>μ B.tan α<μC.sin α>μ D.sin α<μ提升训练1.[2023·湖南张家界模拟考](多选)利用物理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图甲所示为拔河比赛时一位运动员的示意图,可以认为静止的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该情形下运动员可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钢管模型.运动员在拔河时身体缓慢向后倾倒,可以认为钢管与地面的夹角θ逐渐变小,在此期间,脚与水平地面之间没有滑动,绳子的方向始终保持水平.已知当钢管受到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三个力而平衡时,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根据上述信息,当钢管与地面的夹角θ逐渐变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地面对钢管支持力的大小不变B.地面对钢管的摩擦力变大C.地面对钢管作用力的合力变大D.地面对钢管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不变2.(多选)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 A、m B,而且m A>m 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设此时轻质动滑轮右端的轻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若小车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并停下来后,整个系统再次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的位置将变高B.物块A的位置将变低C.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θ将变大D.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θ将不变3.长沙某景区挂出32个灯笼(相邻两个灯笼由轻绳连接),依次贴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从高到低依次标为1、2、3、…、32.在无风状态下,32个灯笼处于静止状态,简化图如图所示.与灯笼“斗”右侧相连的轻绳处于水平状态,已知每一个灯笼的质量m=0.5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悬挂灯笼的轻绳最大承受力T m=320 N,最左端连接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θ最大为53°NB.当θ最大时最右端轻绳的拉力为F2=160√33C.当θ=53°时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D.当θ=37°时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命题点三电场力、磁场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1.电场力.(1)大小:F=Eq,F=kq1q2r2(2)方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2.磁场力(1)大小:①安培力F=BIL;②洛伦兹力F洛=qv B.(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3.电磁学中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法与力学中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样,把方法和规律进行迁移应用即可.考向1 电场中的平衡问题例 1[2023·浙江模拟预测]如图所示,A、C为带异种电荷的带电小球,B、C为带同种电荷的带电小球.A、B被固定在绝缘竖直杆上,Q AQ B =3√38时,C球静止于粗糙的绝缘水平天花板上.已知L ACL A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处的摩擦力不为零B.杆对B的弹力为零C.缓慢将C处点电荷向右移动,则其无法保持静止D.缓慢将C处点电荷向左移动,则其一定会掉下来考向2 磁场中的平衡问题例 2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三根轻质细绳,绳1水平,绳2与水平方向成60°角,O为结点,绳3的下端拴接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导体棒,棒垂直于纸面静止,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现向导体棒通入方向向里、大小由零缓慢增大到I0的电流,可观察到导体棒缓慢上升到与绳1所处的水平面成30°角时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1受到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B.绳2受到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C.绳3受到的拉力的最大值为√3mgD.导体棒中电流I0的值为√3mglB提升训练1.[2024·山西省翼城中学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一通电导体棒用两根绝缘轻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并静止在水平位置.当导体棒所在空间加上匀强磁场,再次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图乙所示(图甲中从左向右看).已知导体棒长度为L、质量为m、电流为I,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磁场方向斜向右上方且与细线垂直时磁感应强度最小B.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为mg sinθILC.磁感应强度最小时,每根细线的拉力大小为mg2cosθD.当磁场方向水平向左时,不能使导体棒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2.如图所示,一绝缘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A,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绝缘轻质弹簧,弹簧上端与小球C相连,在小球A和C之间悬停一小球B,当系统处于静止时,小球B处在AC两小球的中间位置.已知三小球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电性未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相邻两小球之间的间距为q√kmgB.弹簧的形变量为11mg8k′C.细线对小球A的拉力大小为11mg8D.小球C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为5mg8素养培优·情境命题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联系日常生活,创新试题情境化设计,渗透实验的思想,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情境1 工人推车——科学思维[典例1] [2023·四川省成都市联测]如图甲所示,工人用推车运送石球,到达目的地后,缓慢抬起把手将石球倒出(图乙).若石球与板OB、OA之间的摩擦不计,∠AOB=60°,图甲中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则在抬起把手使OA 变得水平的过程中,石球对OB 板的压力大小N 1、对OA 板的压力大小N 2的变化情况是( )A .N 1减小、N 2先增大后减小B .N 1减小、N 2增大C .N 1增大、N 2减小D .N 1增大、N 2先减小后增大情境2 悬索桥——科学态度与责任[典例2] [2023·江苏省无锡市测试]图a 是一种大跨度悬索桥梁,图b 为悬索桥模型.六对轻质吊索悬挂着质量为M 的水平桥面,吊索在桥面两侧竖直对称排列,其上端挂在两根轻质悬索上(图b 中只画了一侧分布),悬索两端与水平方向成45°,则一根悬索水平段CD 上的张力大小是( )A .14Mg B .16MgC .112Mg D .124Mg情境3 瓜子破壳器——科学探究[典例3] [2023·福建福州4月检测]有一种瓜子破壳器如图甲所示,将瓜子放入两圆柱体所夹的凹槽之间,按压瓜子即可破开瓜子壳.破壳器截面如图乙所示,瓜子的剖面可视作顶角为θ的扇形,将其竖直放入两完全相同的水平等高圆柱体A 、B 之间,并用竖直向下的恒力F 按压瓜子且保持静止,若此时瓜子壳未破开,忽略瓜子自重,不计摩擦,则( )A .若仅减小A 、B 距离,圆柱体A 对瓜子的压力变大 B .若仅减小A 、B 距离,圆柱体A 对瓜子的压力变小C .若A 、B 距离不变,顶角θ越大,圆柱体A 对瓜子的压力越大D.若A、B距离不变,顶角θ越大,圆柱体A对瓜子的压力越小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命题分类剖析命题点一[例1] 解析:由题知,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则说明一个盘子的重力使弹簧形变量为相邻两盘间距,则有mg=3·kx,解得k=100 N/m,故选B.答案:B[例2] 解析:对圆球B受力分析如图,β=45°A对B的弹力T=mg,cosβ根据牛顿第三定律,B对A的弹力T′=T=mg,F=T′sin β=mg,故A错误,B正cosβcos β=Mg+mg,故C、D 确;对AB整体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 N=Mg+T′cos β=Mg+mgcosβ错误.故选B.答案:B[提升训练]1.解析:整体法对弓和物体受力分析如图:=(M+m)g竖直方向上由受力平衡可得:2F cos θ2解得:F=(M+m)g=200 N,故C正确,A、B、D错误.2cosθ2答案:C2.解析:对光滑圆柱体受力分析如图由题意有F a=G sin 37°=0.6GF b=G cos 37°=0.8G故选D.答案:D3.解析:对光滑球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2cos θ=mg对支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N3=N2对支架由平衡条件可得N4=2mg+N3cos θ,f=N3sin θ又f=μN4联立解得μ=√33.故选D.可知支架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33答案:D命题点二[例1] 解析:对玻璃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玻璃球受重力G,左侧钢尺对玻璃球的弹力F1,盒壁对玻璃球的弹力F2,玻璃球在3个力作用下处于动态平衡,玻璃球沿着纸盒壁缓慢上移时,θ角变大,利用图解法可知,F1和F2均逐渐减小,A、C项正确,B、D项错误.故选AC.答案:AC[例2] 解析:对小球A进行受力分析,三力构成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两三角形相似,因此mgOO′=FO′A=F′OA,缓慢运动过程中,O′A越来越小,则F逐渐减小,故A错误;由于OA长度不变,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大小不变,故B 错误;由于杆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不变,方向向右下,但杆的作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小,所以地面对木板的支持力逐渐增大,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故C错误,D正确.答案:D[例3] 解析: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当F垂直于Oa时,F最小,根据几何关系可得,拉力的最小值F=3mg sin 30°=1.5mg,故选A.答案:A[例4] 解析:要起吊重物,只需满足绳子张力T的竖直分量小于钢丝绳与板材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情况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即T cos αμ>T sin α,化简可得tan α<μ,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B[提升训练]1.解析:对钢管受力分析,钢管受重力mg、绳子的拉力T、地面对钢管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N、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 f,可知F N=mg,F f=T=mgtanθ即随着钢管与地面夹角的逐渐变小,地面对钢管支持力的大小不变,地面对钢管的摩擦力变大,故A、B正确;对钢管受力分析,可认为钢管受到重力mg、绳子的拉力T和地面对钢管作用力的合力F 三个力,钢管平衡,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由此可知F方向沿钢管斜向上,与水平面夹角为α(钢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mgsinα,T=mgtanα,当钢管与地面的夹角θ逐渐变小,同时α也减小,地面对钢管作用力的合力变大,C正确,D 错误.答案:ABC2.解析:以轻质动滑轮与轻绳的接触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O点的受力情况,作出O 点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设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动滑轮两侧绳子的夹角为2α,由于动滑轮两侧绳子的拉力关于竖直方向对称,则有2F cos α=m B g,又小车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轻绳中的拉力大小与小车移动前相同,即F=m A g保持不变,可知α角保持不变,由几何知识得,α+θ=90°,则θ保持不变,当小车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动滑轮将下降,则物块A 的位置将变高,故选项A、D正确,B、C错误.答案:AD3.解析:当最左端连接的轻绳的拉力大小为T m=320 N时,θ最大,此时灯笼整体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T m sin θm=F2T m cos θm=32mg解得θm=60°,F2=160√3 NA、B错误;当θ=53°时,灯笼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知,最右端轻绳的拉力F21=32mg tan 53°=6403N对第9个灯笼至第32个灯笼整体,其受力情况跟灯笼整体的受力情况类似,由平衡条件tan α=F21(32−8)mg≠1则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45°,C错误;当θ=37°时,此时灯笼整体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最右端轻绳的拉力F22=32mg tan 37°=120 N对第9个灯笼至第32个灯笼整体,其受力情况跟灯笼整体的受力情况类似,由平衡条件tan β=F22(32−8)mg=1则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45°,D正确.答案:D命题点三[例1] 解析:对C进行受力分析,A对C有吸引力,B对C有排斥力,及其重力,与水平天花板对C 可能有竖直向下的压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结合矢量合成法则,若不受摩擦力得F AC=F BC cos θ由几何知识可得cos θ=√32依据库仑定律有kQ A Q CL AC2=√32kQ B Q CL BC2,Q AQ B=3√38Q A Q B =3√38时恰好处于平衡状态;C球静止没有运动趋势,C处的摩擦力为零,故A错误;缓慢将C处点电荷向右移动,平衡状态被打破,其无法保持静止,故C正确;缓慢将C处点电荷向左移动,F BC变大,其竖直方向上的分量变大,C球一定不会掉下来,故D错误;B球如果不受杆的力,则C球给B球的排斥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无法平衡,因此杆对B 一定有弹力作用,故B错误.答案:C[例2] 解析:对整体分析,重力大小和方向不变,绳1、2弹力方向不变,根据左手定则,安培力水平向右且逐渐增大,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1=F2cos 60°+BIl竖直方向F 2sin 60°=mg电流逐渐变大,则F 1增大、F 2不变,故A 、B 错误;当电流增大到I 0时,安培力与重力的合力最大,即绳3的拉力最大sin 30°=mg F 3最大值为F 3=2mg ,故C 错误;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得tan 30°=mg BI 0l ,得I 0=√3mg Bl,故D 正确.答案:D [提升训练] 1.解析: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导体棒在重力、拉力和安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导体棒所受拉力和安培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拉力和安培力可能的方向如图所示,当安培力方向斜向右上方且与细线垂直时安培力最小,此时磁场方向沿着细线斜向左上方,A 错误;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由平衡条件得mg sin θ=BIL ,解得B =mg sin θIL ,B 正确;设每条细线拉力大小为F T ,由平衡条件得mg cos θ=2F T ,解得F T =12mg cos θ,C 错误;当磁场方向水平向左时,安培力竖直向上,如果安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可以使导体棒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D 错误.答案:B2.解析:如图甲所示,以小球B 为研究对象,小球A 和小球C 分别对小球B 的库仑力大小相等,且小球A 和小球C 对小球B 的合力与小球B 的重力等大反向,所以小球A 和小球B 带异种电荷,小球B 和小球C 带同种电荷,即小球A 和小球C 对小球B 的库仑力大小均为F A =F C =mg2,由库仑定律可得kq 2r 2=12mg ,解得小球A 和小球B 之间距离为r =q √2kmg ,故A 错误;如图乙所示,以小球A 为研究对象,受到小球B 向下的库仑力为F B =mg 2,受到小球C向下的库仑力是受到小球B 的14,即为F C ′=mg 8,所以小球A 受到的拉力为F T A =mg +F B +F ′C=13mg 8,故C 错误;如图丙所示,以小球C 为研究对象,小球C 受到小球B 向下的库仑力为F ′B =mg2,受到A 向上的库仑力为F ′A =mg8,则小球C 对弹簧的压力为F 压=F ′B -F ′A +mg=11mg 8,小球C 受到向上的弹力为F 弹=F 压=11mg 8,由胡克定律得F 弹=k ′x ,解得弹簧的形变量为x =11mg8k ′,故B 正确,D 错误.答案:B 素养培优·情境命题[典例1] 解析:在倒出石球的过程中,两个支持力的夹角是个确定值,为α=120°,根据力的示意图可知N 1sin β=N 2sin γ=Gsin α,在转动过程中β从90°增大到180°,则sin β不断减小,N 1将不断减小;γ从150°减小到60°,其中跨过了90°,因此sin γ 先增大后减小,则N 2将先增大后减小,选项A 正确.答案:A[典例2] 解析: 对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2F T AC sin 45°=Mg ,F T AC =√22Mg .对悬索左边受力分析,受A 左上绳的力F T AC ,CD 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 T ,根据平衡条件,F T =F T AC cos 45°=12Mg ,一根悬索水平段CD 上的张力大小是14Mg ,故选A.答案:A[典例3] 解析:瓜子处于平衡状态,若仅减小A 、B 距离,A 、B 对瓜子的弹力方向不变,则大小也不变,A 、B 错误;若A 、B 距离不变,顶角θ越大,则A 、B 对瓜子弹力的夹角减小,合力不变,则两弹力减小,C 错误,D 正确.故选D.答案:D。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解题方法专题——微元法、整体与隔离
微元法本专题主要讲解利用微元法解决动力学问题、变力做功问题、电场和电磁感应等问题,主要分为时间微元和位移微元两大类。
微元法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出现了分值高、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微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将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分解为众多细小的“微元”,分析这些“微元”,进行必要的数学推理或物理思想处理,能够有效的简化复杂的物理问题。
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时间微元微元思想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思想。
所谓微元思想,是将研究对象或者物理过程分割成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先取出其中任意部分进行研究,再从局部到整体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的科学思维方法。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
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
导轨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一根质量为m、阻值为r的金属棒放置在水平导轨上。
现给金属棒一个瞬时冲量,使其获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后沿导轨运动。
设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不计一切摩擦。
求:(1)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受到的安培力是多大?(2)金属棒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是多少?物理学研究问题一般从最简单的理想情况入手,由简入繁,逐渐贴近实际。
在研究真实的向上抛出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先从不受阻力入手,再从受恒定阻力研究,最后研究接近真实的、阻力变化的运动情形。
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忽略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求物体经过多长时间回到抛出点;(2)若空气阻力大小与小球速度大小成正比,已知小球经t时间上升到最高点,再经一段时间匀速经过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为v1,求小球抛出后瞬间的加速度和上升的最大高度。
涉及时间微元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本方法一般用来处理变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且物体所受的变力与速度成正比。
(2)找微元:对于这类变速运动,通常选取极短的一段时间∆t,在这段极短的时间内可认为物体的受力、速度等物理量不变。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题突破方略专题2能量与动量第2讲动量’量守恒定律课件
(D )
【解析】 设 t 时间内有体积为 V 的水打在钢板上,则这些水的质
量 m=ρV=ρSvt=14πd2ρvt,以这部分水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钢板的作用 力为 F,以水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Ft=0-mv,解得 F =-14πd2ρv2,水流速度 v=QS=π4dQ2,得 F=-4πρdQ2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钢板受到水的冲力 F′=4πρdQ22,故选 D.
1.(2022·辽宁押题卷)气垫鞋指的是鞋底上部和鞋底下部之间设置 有可形成气垫的储气腔的鞋子,通过气垫的缓冲减小地面对脚的冲击 力.某同学的体重为G,穿着平底布鞋时双脚竖直着地过程中与地面的 作用时间为t0.
受到地面的平均冲击力大小为2.4G.若脚着地前的速度保持不变,
该同学穿上某型号的气垫鞋时,双脚竖直着地过程中与地面的作用时间
(2)碰撞模型 ①可熟记一些特例:例如“一动一静”模型中,两物体发生弹性正 碰后的速度满足:v1′=mm11-+mm22v1,v2′=m12+m1m2v1. ②熟记弹性正碰的一些结论,例如,当两球质量相等时,两球碰撞 后交换速度;当 m1≫m2,且 v2=0 时,碰后质量大的速率不变,质量小 的速率为 2v1;当 m1≪m2,且 v2=0 时,碰后质量小的球原速率反弹.
3 . (2022·北 京 房 山 区 二 模 )2022 年 2 月 北 京 举 办 了 第 24 届 冬 季 奥 运 会,苏翊鸣夺得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金牌,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 奥运冠军.图甲是一观众用手机连拍功能拍摄苏翊鸣从起跳到落地的全 过程的合成图.图乙为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赛道的示意图,分为助滑区、 起跳台、着陆坡和终点四个部分,运动员从一百多米的助滑跑道滑下, 腾空高度平均可达7 m,落地前的速度与着陆坡之间有一定的夹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曲线运动考试大纲要求考纲解读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Ⅱ1.本专题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具体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基本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2.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研究思想在前几年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在近两年的考题中考查得较少,但仍要引起注意.3.匀速圆周运动及其重要公式,特别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天体运动的考查都离不开匀速圆周运动4. 本专题的一些考题常是本章内容与电场、磁场、机械能等知识的综合题和与实际生活、新科技、新能源等结合的应用题,这种题难度较大,学习过程中应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2. 抛体运动Ⅱ3.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Ⅰ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Ⅱ5.离心现象Ⅰ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预测2020年物理高考试题还会考:1.单独命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电磁学知识相综合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2.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研究方法、近年考试的热点,且多数与电场、磁场、机械能等知识结合制成综合类试题。
3.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及加速度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且多数与电场、磁场、机械能等知识结合制成综合类试题,这样的题目往往难度较大。
考向01 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讲高考(1)考纲要求①掌握曲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条件;②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2)命题规律单独命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电磁学知识相综合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案例1.【2020·广东·14】如图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答案】D【考点定位】对参考系的理解、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名师点睛】此题也可假设经过时间t,画出两者的二维坐标位置示意图,求出相对位移,再除以时间t 即可。
案例2.【2020·安徽·14】图示是α粒子(氦原子核)被重金属原子核散射的运动轨迹,M、N、P、Q 是轨迹上的四点,在散射过程中可以认为重金属原子核静止不动。
图中所标出的α粒子在各点处的加速度方向正确的是:()A.M点 B.N点 C.P点 D.Q点【答案】C【解析】由库仑定律,可得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方向在两者的两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考查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名师点睛】库仑定律内容里有“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容易忘记;牛顿第二定律内容里有“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外力的方向”,不注意方向问题,容易出错案例3.【2020·全国新课标Ⅱ·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答案】B【考点定位】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理解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本题用余弦定理来求解是最简洁的。
2.讲基础(1)曲线运动①速度的方向:②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③曲线运动的条件:(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①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②遵循的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③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3.讲典例案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河岸边A、B两处,两船船头方向与河岸均成θ角,且恰好对准对岸边C 点。
若两船同时开始渡河,经过一段时间t,同时到达对岸,乙船恰好到达正对岸的D 点。
若河宽d 、河水流速均恒定,两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恒定,且不影响各自的航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不同B. 甲船渡河的路程有可能比乙船渡河的路程小C. 两船同时到达D 点D. 河水流速为tan d t【答案】C小船过河的速度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故要求过河时间需要将船速分解为沿河岸的速度和垂直河岸的速度;要求两船相遇的地点,需要求出两船之间的相对速度,即它们各自沿河岸的速度的和.【趁热打铁】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
则该质点A. 不可能做匀变速运动B. 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C. 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D. 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总相同【答案】D案例2.如图所示.曲线是某质点只在一恒力作用下的部分运动轨迹.质点从M点出发经P点到达N点,已知质点从M点到P点的路程大于从P点到N点的路程,质点由M点运动到P点与由P点运动到N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从M到N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B. 质点在M、N间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C.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因为质点在恒力作用下运动,所以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故AB错误;根据∆=∆,两段过程所用时间相同,所以动量变化量大小和方向都相同,C正确D错误.动量定理可得F t p【趁热打铁】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3m/s,它在一条河宽 150m,流速为 4m/s 的河流中渡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船可以到达正对岸B. 小船渡河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C. 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的位移大小为 200 mD. 小船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 200 m【答案】D4.讲方法(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分析①合外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一定夹在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曲线的轨迹不会出现急折,只能平滑变化,速度方向与轨迹相切,合外力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
②速率变化情况判断: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增大;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减小;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也可采用正交分解。
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常利用分运动的等时性,通过求解分运动的时间来求合运动的时间。
(3)“关联”速度问题绳、杆等有长度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两端点的速度通常是不一样的,但两端点的速度是有联系的,称之为“关联”速度。
“关联”速度的关系: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
所以,绳端速度可分解为沿绳方向的速度和垂直于绳方向的速度.5.讲易错【题目】如图所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内的水中匀加速上升,若红蜡块在从A点匀加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 )A. 直线PB. 曲线QC. 曲线RD. 无法确定【答案】【正解】C【解析】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与合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合运动为曲线运动,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加速度)大致指向轨迹凹点的一向,知该轨迹为曲线Q.故B正确,A、C、D 错误.【错因】:蜡块参与了竖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判断合运动是直线运动看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曲线运动的合力(加速度)大致指向轨迹凹点的一向考向02 平抛运动1.讲高考(1)考纲要求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性质;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并能应用解题(2)命题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研究方法、近年考试的热点,且多数与电场、磁场、机械能等知识结合制成综合类试题。
案例1.【2020·新课标Ⅰ卷】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
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答案】C【考点定位】平抛运动【名师点睛】重点要理解题意,本题考查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理论知识简单,难在由题意分析出水平方向运动的特点。
案例2.【2020·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到小环的距离为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 (B)小环碰到钉子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 2v g(D)速度v不能超过(2)F Mg LM【答案】D【考点定位】物体的平衡圆周运动【名师点睛】在分析问题时,要细心.题中给的力F是夹子与物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而在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没有信息表明夹子与物块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另小环碰到钉子后,物块绕钉子做圆周运动,夹子与物块间的静摩擦力会突然增大.案例3.【2020·江苏卷】有A、B两小球,B的质量为A的两倍.现将它们以相同速率沿同一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图中①为A的运动轨迹,则B的运动轨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A、B两小球抛出的初速度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知,两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所以运动的轨迹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考点定位】考查抛体运动【方法技巧】两球的质量不同是本题的一个干扰因素,重在考查学生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抛体运动轨迹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只要初始条件相同,则轨迹相同。
2.讲基础(1)平抛运动①条件: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②运动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③基本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2)斜抛运动①条件:初速度不为0,方向不水平;只受重力作用②运动性质: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为抛物线.③基本规律(以斜向上抛为例说明):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3)类平抛运动初速度不为0;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1)解决平抛运动问题一般方法解答平抛运动问题时,一般的方法是将平抛运动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这样分解的优点是不用分解初速度,也不用分解加速度,即先求分速度、分位移,再求合速度、合位移;特别提醒:分解平抛运动的末速度往往成为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