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复句类型
复句及其类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义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义——复句及其类型1、什么是复句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分句。
一个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复句仍然是一个句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具有一个统一全句的句调,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一般用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来表示。
2. 复句的特点一个复句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结构。
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句子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句,而不能成为复句。
(2)复句里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
即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
(3)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
(4)各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一个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
(5)复句中的分句意思上是有联系的,分句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
3、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区分单复句的主要标准是,不仅看句子的长短,而且还要看该句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的结构。
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有逻辑关系,但是没有句子成分的那种关系,不能互相作句子的成分。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的结构,彼此间虽有联系,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对方的句子成分的,就是复句。
即只有一套主干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主干(有时共用一个主语)的就是复句。
区分某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还可以利用上述“复句的特点”来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下表进行区别:4、复句与单句的辨析在区分单句和复句时,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或条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要把单句误认为分句。
单句句子成分之间常有较小的停顿,因此被停顿隔开的句子成分经常被误认为是独立的分句。
初中语文语法复句类型-关联词语

(并列) (假设)谢 谢! Nhomakorabea不仅......也......、
请说出七种常见的
复句类型: 选择复句
与其... ...不如... ... 、
关联词语:宁可... ...也不... ... 、
或者... ...或者... ... 、 要么... ...要么... ... 、 不是... ...就是... ...
请说出七种常见的
复句类型: 转折复句 关联词语:虽尽然管......但也是... ...、
然而、不过、 可是、却、
请说出七种常见的
复句类型: 因果复句
关联词语:因为... ...所以... ...
既然... ...就... ... 由于、因此、
请说出七种常见的
复句类型: 假设复句 关联词语: 如即果使............就也............、、
尽管......也......
例句:
①
②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 ┃如果不凭借
(条件)
③
空气, 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
(假设)
单句十复句
例句:
如2果.不① 认识这一点,
‖
②
学术的进步、
(假设) ③
提高就会受到损害,┃因此, 学术研
(因果)
究工作者也必须抱谦虚、谨慎、严
肃、认真的态度。
复句十单句
例句:
①
介宾短语
3.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 有不少
岛之城。
()
并列
4.这个比喻不但贴切,而且很美。 (
)
5. 他既然这样想,就把事情弄大了。( 递)进
因果
分析下边几个句子:
1. “①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②但不
初中语文复句课件

关联词“或者”、“要么”等连接。
总结词
02
选择关系、提供多个选项
详细描述
03
选择复句中,分句之间表示选择关系,通常给出多个选项供选择。例如,“要你去看电影,要么我们去逛街。”
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前一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一分 句意思发生了转折。
总结词
转折关系、意思发生转折
详细描述
复句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和情感。
复句不同于单句,单句是由一个完整 的句子组成的,通常只有一个主语和 一个谓语。
复句的分类
并列复句
承接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各分句之 间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之分。例如:“ 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各分句之 间有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例如:“他先 吃饭,然后去上学。”
复句改错练习
总结词
通过修改病句的形式,让学生纠正复 句中的错误,提高复句运用能力。
详细描述
选取一些包含复句错误的句子,让学 生进行修改,纠正语法错误和逻辑错 误,提高对复句结构的敏感度。
写作中运用复句的练习
总结词
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类型的复句进行表达,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合理运用复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 逻辑性。
详细描述
并列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通常用于表 达并列的事物或概念。例如,“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承接复句
承接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前一分句 的结尾是后一分句的开头。
总结词
初中语文 复句 课件

2.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承接
3.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递进
4.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选择
5.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转折
6.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选择
7.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因果
8.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一重复句 类型
5.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 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 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 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 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 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 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10.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 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 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 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 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 许……也许……。。
练习题
1.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并列
8.目的复句 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 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 免,免得,省得。
一重复句 类型
9.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 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 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 还)……,况且。
初中语文语法复句类型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一)复句的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 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必背内容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复句知识课件初中语文课件PPT课件教学课件

关联词语类型及功能
选择关系
转折关系
表示在几种情况中选择一种。如:不是……就 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
表示前后意思的转折。如: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然而……
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表示假设某种情况出现,将会产生怎样的结 果。如:如果……就……;要是……那么……; 即使……也……
区别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单 句只有一个主谓结构。
联系
复句中各分句间互有联系,共同表达一 个完整的意思;单句结构简单,表达意 思相对单一。
02 常见复句类型及 用法
并列复句
1 2
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 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 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训练方法
通过选取典型例句、设计针对 性练习等方式进行训练。
训练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语境,然后 指导学生理解复句含义和用法,
最后进行实际运用训练。
训练效果评估
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 生训练效果,并针对问题进行
及时反馈和指导。
05 初中生常见复句 错误类型及纠正 方法
结构混乱错误及纠正
01
错误类型:分句之间缺乏必要 的连接词,或者连接词使用不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复句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复句的基本概念,理解并列复句、偏正复句等不同类型的复句。
02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学习并掌握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等。
03
复句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理解复句的层次结构,分析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条
件等。
初中语文语法系列之复句类型PPT课件

典型错误类型
在转折复句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包括 “滥用转折连词”、“转折连词使用 不当”、“前后分句缺乏逻辑联系” 等。
错误纠正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可以采取不同 的纠正方法,如“删除不必要的转折 连词”、“更换合适的转折连词”、 “调整前后分句的顺序或增加必要的 说明”等。
04
条件复句
条件关系及其表达
“由于...因此...”等。
因果关系的逻辑顺序
03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不能颠倒。
因果连词使用技巧
01
02
03
正确选择因果连词
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逻辑关 系选择适当的因果连词, 如“因此”、“因而”、 “所以”等。
连词的位置
因果连词一般放在后一分 句的开头,表示后一分句 是前一分句的结果。
避免滥用
不要滥用因果连词,以免 使句子变得啰嗦、重复。
复句的特点包括:分句间互不为结构成分,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复句的分句具有 相对独立性,分句之间互有联系,这是复句的关联特征。
复句分类方法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 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
大类。
联合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 ,无主从之分。偏正复句内各分 句间意义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
句有偏句。
注意连词位置
搭配使用
目的连词可以与其他关联词语搭配使 用,如“为了……而”、“为了……起 见”等,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目的连词一般放在后一分句的句首, 有时也可放在前一分句的句末。
典型错误分析与纠正
误用连词
将目的连词误用为其他类型的连词,如将“为了”误用为 “因为”。
缺失连词
在表达目的关系时,未使用目的连词,导致句子逻辑关系 不清。
初中语文语法--复句

• 4、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 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 化,否则,我们就不能完成项任务。
• 5、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
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例三
1、天才的学者并不停留在这一点上,他让自己的思想 远远走到前面去。
2、海水碧蓝碧蓝的,蓝得使人心醉,我真想变成一条 鱼,钻进波浪里去。
——以上为复句 3、就是脚扭伤的小李,也在大厅里苦练。 4、无论在哪里,他都用自己的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 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 7、应用这种罗盘,即使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
各种关系的复句举例
• 七、假设关系:
• 1、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 一阵烟雾。
• 2、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 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 八、条件关系:
• 1、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梯,才能一步步接近光辉 灿烂的理想之巅。
• 2、不管人家对你们评价多么高,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 我是个毫无知识的人。
答案一
道静这一夜再也不能睡着觉 。|她 的伤处使她痛苦:腿上被铁箸烙因伤果 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浑身的骨头 像捣碎了似的 。||而最叫她不能入
递进
睡的还是郑瑾对他们讲的那个故事, 那些话。
2、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国原
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
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以上为单句
复句及其类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义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义一一复句及其类型1、什么是复句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分句。
一个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复句仍然是一个句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具有一个统一全句的句调,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一般用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来表示。
2.复句的特点一个复句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结构。
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句子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句,而不能成为复句。
(2)复句里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
即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
(3)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
(4)各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一个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
(5)复句中的分句意思上是有联系的,分句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
3、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区分单复句的主要标准是,不仅看句子的长短,而且还要看该句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的结构。
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有逻辑关系,但是没有句子成分的那种关系,不能互相作句子的成分。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的结构,彼此间虽有联系,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对方的句子成分的,就是复句。
即只有一套主干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主干(有时共用一个主语)的就是复句。
区分某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还可以利用上述“复句的特点”来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下表进行区别:4、复句与单句的辨析在区分单句和复句时,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或条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要把单句误认为分句。
单句句子成分之间常有较小的停顿,因此被停顿隔开的句子成分经常被误认为是独立的分句。
初中语文复句优质课件

复句与单句区别
01
02
03
结构差异
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 而复句有两套或更多的句 子成分。
关联词语
复句的分句之间常用关联 词语来连接,而单句则不 用。
表达效果
复句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 逻辑关系,使语言更加严 密、准确。
复句类型及判断方法
并列复句
分句之间并列关系,常用 关联词语有“又、既…又…” 等。
条件复句结构
条件复句通常由“如果/要是/除非…就/否则…”等关联词语连接条件从句和主句,构成完整的条件关系。
条件复句关联词语使用
关联词语使用注意 事项
关联词语的位置要 正确,通常放在条 件从句的开头。
常见条件关联词语: 如果、要是、除非、 只要、无论、不管 等。
关联词语要搭配使 用,不能随意组合。
就…”等。
判断方法
根据分句之间的关联词 语和逻辑关系来判断复
句类型。
02
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定义及结构
定义
并列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 并列组合而成,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 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结构
并列复句的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两个 或多个独立的子句构成,这些子句在语 法上地位平等,没有从属关系。
递进复句关联词语使用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表示意思的递进,强调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或 程度更深。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 德高尚。”
与“不仅……而且……”意思相近,但语气更 强烈。例如:“他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反而 怪罪别人。”
“不但不……反而……”
“尚且……何况……”
表示意思的转折和递进,强调后者与前者相 反或出乎意料。例如:“他不但不生气,反 而笑了。”
初中语文 复句的类型及常用关联词

复句的类型及常用关联词复句的类型及常用关联词(一)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联合复句——分句间的意义平等,无主从之分。
名称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举例并列复句各分句平等地排列在一起,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又……又……也……也……既……又(也)……一方面……一方面……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她又聪明又漂亮。
他钢琴也喜欢,吉他也喜欢。
他既聪明又能干。
他在北京一方面打工,一方面寻找走失多年的妹妹。
他一面开车,一面聊天。
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你来得不是太早了,而是太晚了。
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要在这几件事情中选择一件。
是……还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要)……宁愿……也不你是去上海还是去广州?我们要么早上八点出发,要么晚上八点出发,别的时间都不合适。
或者班长去,或者你去,或者我们都去。
到了周末,他不是去打球就是去游泳。
与其坐着等,不如出去找一找。
很多顾客宁可直接换一台新的数码产品,也不去修理。
我宁愿受罪,也要和她结婚。
(要)……递进复句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
不但……而且……不仅……而且……不但……还……不但……反而……不但……而且……甚至……我哥哥不但聪明而且善良。
他不仅聪明而且能吃苦。
班长不但帮助我们班的学生,还经常帮助别的班的同学。
爷爷住院后,病情不但没好,反而更重了。
张秘书不但会唱歌,而且会弹琴,甚至会作曲。
转折复句在语义上,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
虽然……但是……虽然……可是……尽管……但是……尽管……还是……不过…………就是…………只不过……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是晚上还很冷。
她虽然很漂亮,可是我不喜欢她。
尽管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但是我不能同意你的看法。
尽管下雨了,我还是要去。
她确实很聪明,不过有点儿懒。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法知识复句专项练习(有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复句语法知识及其练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复句类型】1.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也、又、还、同时。
2.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3.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尽管……还、却、不过、然而、只是。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4.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5.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8.承接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就、便、才、于是、然后、接着、首先……然后、刚……就……、一……就……【顺口溜】“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就”是因果,“即使”“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中考真题】1.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踏着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拾起一瓣落花,仍然可以嗅到春的希望。
朝花夕拾,失败伴随着成功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失败时,我仍然可以携一份坚定,用坚定感悟失败、体会失败、接受失败……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初中语文复句类型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复句类型总结归纳复句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句子构成,通过连接词、标点符号或其他手段相互关联起来的句子。
在中文语法中,复句是一种重要的句子结构,广泛应用于写作和表达中。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复句类型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复句。
一、并列复句并列复句是由两个或更多个相对独立的主句通过并列连词连接而成。
并列连词常见的有“和”、“或”、“但”等。
并列复句可通过逗号、分号或者顿号将各个并列分句分隔开来。
例如:1. 他喜欢吃苹果,她却喜欢吃香蕉。
2. 你可以去看电影,也可以去爬山。
二、转折复句转折复句是通过转折连词连接的两个句子,表示相对立的两种情况。
在转折复句中,第一个句子常表示某种情况或者观点,而第二个句子则提出与之相反或不同的情况或观点。
例如:1. 尽管下雨了,但他还是出去运动了。
2. 她虽然努力学习,但成绩依然不理想。
三、条件复句条件复句是通过条件连词连接的两个句子,表示某种条件和由此引发的结果。
条件连词常见的有“如果”、“只要”、“假如”等。
例如:1. 如果你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 只要天气好,我们就去郊游。
四、目的复句目的复句是通过目的连词连接的两个句子,表示某种行为或目的。
目的连词常见的有“为了”、“以便”、“为了使”等。
例如:1. 为了准备考试,他每天都刻苦学习。
2. 我们要努力学习,以便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五、让步复句让步复句是通过让步连词连接的两个句子,表示尽管存在某种情况,但仍然进行或接受另一种情况。
让步连词常见的有“虽然”、“尽管”、“即使”等。
例如:1. 即使天气很热,他也坚持每天锻炼。
2. 虽然她很累,但她仍然坚持完成了任务。
六、因果复句因果复句是通过因果连词连接的两个句子,表示某种因果关系。
因果连词常见的有“因为”、“所以”、“由于”等。
例如:1. 由于她努力学习,所以考取了大学。
2. 因为下雨,所以我们打算取消郊游计划。
以上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复句类型总结归纳。
2024版年度初中语文语法复句关系

04
因果关系
2024/2/2
15
因果复句特点
分句之间存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原因分句在前,结果分句在后。
因果复句可以分为说明因果句和 推论因果句两类。
因果复句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 句间的因果关系,如“因为…… 所以……”、“由于……因此……”
等。
2024/2/2
16
因果连词及其用法
01
02
初中语文语法复句关 系
2024/2/2
1
目录
2024/2/2
• 复句关系概述 • 并列关系 • 转折关系 • 因果关系 • 条件关系 • 递进关系
2
01
复句关系概述
2024/2/2
3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 子。这些分句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个句子中,“之所以……是因为……”是一个常用的因果关联词语,表示成功的原因 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18
05
条件关系
2024/2/2
19
条件复句特点
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 假设的条件,正句说 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 生的结果。
条件复句通常通过关 联词语来表达条件关 系。
2024/2/2
条件复句分为一般条 件句和特定条件句两 类。
例句3
他和我都是学生。
分析
这是一个使用了并列连词“和”的并列复句,表示“他” 和“我”都是学生,两者之间为并列关系。
10
03
转折关系
2024/2/2
11
转折复句特点
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 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 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 反的意思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复句

REPORTING
• 复句基本概念与特点 • 并列复句 • 转折复句 • 条件复句 • 递进复句 • 总结与拓展
目录
PART 01
复句基本概念与特点
REPORTING
复句定义及作用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பைடு நூலகம்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 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何况、乃至”等。
02
用法
03
04
连接词或短语:如“老师和学 生”、“唱歌和跳舞”等。
连接分句:如“他不仅会唱歌, 而且还会跳舞。”、“这个苹 果不仅大,而且还红。”等。
并列复句语气和语调
语气
并列复句的语气一般比较平缓,各分句之间语气一致,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语调
并列复句的语调一般比较平稳,各分句之间语调相同或相似,没有明显的升降 变化。在朗读时,应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停顿和连接,保持语气的连贯和流畅。
用法
在转折复句中,连词一般放在前一分句 的句尾,表示轻微的转折语气;重在后 一分句,指出与前面分句意思上的相对、 相反或部分相反。
转折复句中前后分句关系
前后分句意思相对或相反
前一分句表达一个意思,后一分句则
前后分句意思上的递进
前一分句表达一个意思,后一分句则
表达与前一分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意
在前一分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或强
思。例如,“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没
调。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
有取得好成绩。”
德也高尚。”
前后分句意思部分相反
前一分句表达一个意思,后一分句则
初中语文复句课件

02 并列复句
CHAPTER
定义及特点
01
定义:并列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成,各分句之间没 有主从之分,分别说明或描写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02
特点
03
分句间互不为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各自独立。
04
常用关联词连接,如“既……又……”、“一边……一边……”、“一 方面……另一方面……”等。
示例
不是我不愿意帮你,而是我实在 没有时间。
写作中注意事项
关联词语的使用
在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非常重要。要根据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 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分句的排列顺序
在复句中,分句的排列顺序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按照时间 顺序、逻辑顺序或重要程度来排列分句,可以使句子更加清晰易懂 。
3
复句中关联词的作用
连接分句,标明关系,使语言表达更严密。
常见误区提示与纠正
01
02
03
误区一
关联词位置不当。纠正: 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 谓语之前。
误区二
关联词搭配不当。纠正: 根据分句间的关系选择合 适的关联词。
误区三
分句间缺乏逻辑关系。纠 正:分析分句间的逻辑关 系,确保复句表达清晰、 准确。
07 多重复句与紧缩复句
CHAPTER
多重复句定义、结构及示例
01
02
03
定义:多重复句是指包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 的复句,每个层次之间 由关联词语连接。
结构:多重复句的结构 比较复杂,通常由主句 和从句构成。主句是句 子的主干,表达主要意 思;从句是句子的分支 ,对主句进行修饰、补 充或说明。从句可以是 一个或多个,根据表达 的需要而定。
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多重复句

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复句的扩充):
1、一般复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表示一种关系。
如果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以上的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两个以上的层次,这种结构上有多个层次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
例如: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表示转折关系。
)
班长张林不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还热情地帮助别人,因为他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
(因果复句,但前两个分句又是递进关系,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层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是二重复句。
)
2、多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的,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句加复句: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后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
例如: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2)复句加单句: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后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
例如: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3)复句加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分句又扩展成复句。
例如: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
初中复句归纳总结

初中复句归纳总结复句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句子构成,通过连接词或者连接词组来关联起来的句子。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复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知识点。
掌握复句的使用能够丰富写作表达,提高语文水平。
本文将对初中复句进行归纳总结,从句式结构分类、连接词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从句的句式结构分类从句是复句的组成部分,根据从句在整个句子中的作用和句式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1. 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名词的成分,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等。
常见的名词性从句包括:(1)主语从句:从句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Whether we can win the game is still uncertain.(我们是否能赢得比赛仍然不确定。
)(2)宾语从句:从句作为及物动词或介词后的宾语。
例如:I don't know what he wants.(我不知道他想要什么。
)2.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在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限定或说明的作用。
常见的引导词有:关系代词(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和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
例如:The book that you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is very interesting.(你从图书馆借的那本书非常有趣。
)3.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表达时间、条件、原因、目的、结果等关系。
常见的引导词有:时间(when, while, before, after)、条件(if, unless, in case)、原因(because, since, as)、目的(so that, in order that)等。
例如:I will go to bed after I finish my homework.(我完成作业后我会去睡觉。
初中语文八种复句类型

初中语文八种复句类型一、主从复句主从复句是指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的句子。
主从复句是复句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句1:当我听到好友取得优异成绩的消息时,我感到非常高兴。
分析:主句是“我感到非常高兴”,从句是“当我听到好友取得优异成绩的消息时”。
例句2: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分析:主句是“老师告诉我们”,从句是“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二、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是指在句子中充当名词成分的从句,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
例句3:他说他会来参加我们的聚会。
分析:名词性从句“他会来参加我们的聚会”作宾语,表示“他说什么”。
例句4:你知道谁是比赛冠军吗?分析:名词性从句“谁是比赛冠军”作宾语,表示“你知道什么”。
三、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指在句子中充当定语的从句,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
例句5:我喜欢那个帮助我度过困难时期的老师。
分析:定语从句“帮助我度过困难时期的”修饰名词“老师”。
例句6:我住的那个城市很美丽。
分析:定语从句“我住的”修饰名词“城市”。
四、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指在句子中充当状语的从句,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目的、结果、让步等关系。
例句7:当你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分析:状语从句“当你遇到困难时”表示时间关系。
例句8:如果你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分析:状语从句“如果你努力学习”表示条件关系。
五、比较从句比较从句是指在句子中进行比较的从句,常用的引导词有“比、像、如同、好像”等。
例句9:他比我高一些。
分析:比较从句“比我高一些”进行了身高的比较。
例句10:她的声音像小鸟一样动听。
分析:比较从句“像小鸟一样动听”进行了声音的比较。
六、条件从句条件从句是指表示条件关系的从句,常用的引导词有“如果、要是、只要”等。
例句11: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分析:条件从句“只要你努力学习”表示条件。
例句12: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游乐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句类型
(一)知识概述
1、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关的简单句子构成的句子。
构成复句的简单句子叫分句。
2、复句类型
⑴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样的复句叫并列关系复句。
常用关联词:
也……,也……
又……,又……
既……,又(也)……
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
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不是……,而是……
⑵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是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
常用关联词:
首先(起先)……,然后(后来)……
就
便
才
于是
然后
后来
接着
跟着
⑶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样的复句叫选择关系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
不是……,就是……
是……,还是……
要么……,要么……或者……,或者……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毋宁)……
⑷递进关系:后面的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有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复句叫做选择关系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
尚且……,何况……
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⑸转折关系:后一句表述的事实,与前一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复句叫转折关系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而)……
但是但可可是然而
却不过
只是不过倒
⑹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说出一种假设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假设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就(那么、那、便)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也(还)……
⑺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有的关联词语:
只要……,就(都、便、总)……
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也、还)……
⑻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
因为(由于)……,所以(就、因而、以致)……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就、又、便)……
因而因此由于所以以致
(二)反馈练习
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他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还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
2、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3、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
4、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5、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
6、与其说它是城市,还不如说它是渔村更合适。
7、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8、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9、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
10、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11、记者参加了这个会,并且听了著名演员梅兰芳演出的京剧。
12、我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1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
14、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5、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
16、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17、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8、只要有水源,单新疆自治区尚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19、不论天气是好是坏,运动会都照常举行。
20、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
2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22、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地去死。
23、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24、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复句类型
答案:1、因果2、并列3、承接。
4、递进5、选择6、选择7、假设8、条件9、并列10、并列11、递进12、选择13、选择14、选择15、转折16、因果17、假设18、条件19、条件20、并列21、递进22、选择23、因果24、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