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记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专题13:与朱元思书(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
专题13:与朱元思书一、(2020·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从:跟、随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许:许可C.互相轩.邈轩:往高处伸展D.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猛浪若.奔若.士必怒C.蝉则.千转不穷入则.无法家拂士D.鸢飞戾天者.宜多应者.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第②段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意在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
D.本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
二、(2021·四川乐山·中考真题)【甲】与朱元思书(节选)吴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与朱元思书》《宜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注释] ①形容:形体和状态。
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③冬春:冬春之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互相轩邈(高)B.鸢飞庚天者(代词,……的人)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平时要注意积累,善于比较,融会贯通。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本题A中的“邈”在这里是“向远处伸展”的意思。
故选A。
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 [甲] [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套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写法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
2024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中学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8分)神州启明处,龙脉连天际,这里是960万平方公里的点睛之笔;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是东北大地上的至高点。
白山傲日,,;天池映月,宛若神龙凝目,一眼望三国。
四季对吉林都毫无保留极尽繁华,而“冬”偏又把它宠得不像话,将最美的状发都赋予(①)了它。
当片片雪花在空中绽放,仿佛揉碎了无数星光。
百里雾凇在枝头乍现,好似镶(qiàn②)了整个春天。
这片黑色大地此刻正身披盛装,化作一片无垠的海洋。
一座座山峰翻滚着白色的浪花,沿着松花江顺流而下,一路万缕银丝,两岸琼树银花。
人们在雪中踏马,肆意潇洒,直到把日落跌进星河,泛起长夜繁星的涟漪,□恍然感叹,世间真的有童话。
凛冽巍峨的长白山下,流水处,万树含烟,抬头望,冰瀑挂川。
水在云之上,云在峰之巅。
时而化成雾,时而羽成仙。
当天地也无尘,山河亦有影,用松花酿酒,看半溪明月;以春水烹雨,听一枕清风。
答案在路上,自由在风里。
这次让我们一起相约吉林,□□□□□□□,□□□□□□□。
1.请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2分)①赋予.()②镶qiàn()2.请仿照下句,填写上句。
(2分)白山做日,,;天池映月,宛若神龙凝目,一眼望三国。
3.“直到把日落跌进星河,泛起长夜繁星的涟漪,口恍然感叹,世间真的有童话”方框中应填入的关联词是()(2分)A.就B.也C.才D.又4.请按照正确顺序将语段结尾处的对联工整地抄写下来(2分)A.一睹瑶池盛世颜B.远赴长白惊鸿宴5.从古诗文中品词析字,感悟诗意人生可以开阔视野,陶冶心灵。
请你回顾所学的古诗文,完成填空。
(7分)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新时代青年应有徜徉于天地之间的觉悟,展现出不惧路远的志向:那是李白在行路时①“□□□□□□□,□□□□□□□”的豪迈与信心;那是杜甫在登泰山后②“□□□□□,□□□□□”的胸怀与气魄;那是李清照在与天帝对话中③“□□□□□□□,□□□,□□□□□□□”的志向与抱负。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与朱元思书》(原卷版)
专题08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与朱元思书》(原卷版)景见长。
⑵“与”,给予;“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书信,点明体裁。
标题点明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⑵[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⑶[从]跟、随。
⑷[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⑸[东西]向东或向西。
⑹[许]表示约数。
⑺[缥(碧〕浅青色。
⑻[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⑼[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⑽[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⑾[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⑿[轩]高。
⒀[邈]远。
⒁[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⒂[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⒃[激]冲击,撞击。
⒄[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⒅[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⒆[嘤嘤]鸟鸣声。
⒇[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21)[千],表示多。
(22)[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3)[鸢飞戾天]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24)[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25)[戾]至、到达。
(26)[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27)[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28)[经纶]筹划、治理。
(29)[反]同“返”,返回。
(30)[横柯]横斜的树枝。
(31)[柯]树木的枝干。
(32)[交映]互相掩映。
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答案】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
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答案】(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向东向西。
⑶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答案】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⑷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答案】江水都是清白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见到水底。
⑸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到底,毫无障碍。
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案】湍急的江水比箭还要快,那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10.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D.虔诚(qián)皲裂(jūn)熟稔(rěn)虎视眈眈(d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冗长荡漾苦心孤诣络译不绝
B.蹒跚狡黠弄巧成拙妄自菲薄
C.班斓婆娑任重道远拈轻怕重
D.真挚摇曳顽固不化才蔬学浅
3.下列选项画线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句意思的一项是()
A.行走在小桥流水之间,蓦然回首,你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突然)
C.只要每天食用不超过三两,烤肠其实还是很好的营养来源。
D.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8.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
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上海恳求入党。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中国革命的强烈愿望。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
②熟透的烤肠色泽红润、通体饱满有弹性,让你感觉不吃下它就会对不起你的胃。烤肠的外表为什么这般诱人?除了色素以外,主要还是亚硝酸钠的功劳。
③亚硝酸钠的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肉制品中允许限量使用,主要起两个作用:防腐和护色。亚硝酸纳可以延长肉制品的保存期,亚硝酸钠和肉中的血红素结合形成粉红色的亚硝红素,烹熟后的肉便呈粉红色。
云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试卷
云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25小题;考试用时150分钟)姓名学号班级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场号、座位号用碳素笔或钢笔填写清楚。
2.客观题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区域用碳素笔或钢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客观题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答题区域修改禁用涂改液和不干胶条。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滞.(zhì)留猝.(chù)然诘.(jí)责杳.(yǎo)无音信B.屏.(bǐn)息悄.(qiāo)然镌.(juān)刻殚.(dān)精竭虑C.妯.(zhóu)娌锃.(zèng)亮翘.(qiáo)首深恶.(wù)痛疾D.窒.(zhì)息炽.(zhì)热禁锢.(gù)生机盎.(àng)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教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眼花瞭乱B.由衷抑扬顿挫油光可见为富不仁C.燥热器宇轩昂藏圬纳垢鹤立鸡群D.愚钝正襟危坐筋疲力尽和颜悦色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大约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B.郑板桥之所以达到胸有成竹的境界,是因为他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C.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不能找到幸福吗?D.大溪地位于南太平洋,这里的夏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一派绮丽的热带风光,被誉为“太平洋上的明珠”和“世界乐园”。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最重要——重要——次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
宜都山川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宜都山川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多做像宜都山川记这样的阅读题目才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为语文期末考试奠定一个基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宜都山川记》阅读题目,以供大家阅读。
《宜都山川记》阅读原文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叁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选自《宜都山川记》)《宜都山川记》阅读题目1.根据文中划线句写出郦道元的《三峡》中与其意思相同的诗句来。
2.由“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你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请默写下来。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常闻峡中水疾②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③未尝有也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②其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宜都山川记》阅读答案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①快②资料上(书上)记载③曾经4.①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十丈,壁上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②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
《宜都山川记》阅读译文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
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
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文言文阅读:写景抒怀类专项阅读(含答案)
⽂⾔⽂阅读:写景抒怀类专项阅读(含答案)⽂⾔⽂阅读 : 写景抒怀类【甲】环滁皆⼭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六七⾥,渐闻⽔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年⼜最⾼,故⾃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
⼭⽔之乐,得之⼼⽽寓之酒也。
——(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事简,⼜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之间,乃⽇与滁⼈仰⽽望⼭,俯⽽听泉。
掇幽芳⽽荫乔⽊,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不可爱。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事之时也1. 请⽤“ / ”为【⼄】⽂中画线句⼦断句。
(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1) 峰回路转3. 将下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之乐,得之⼼⽽寓之酒也。
(2)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事简,⼜爱其俗之安闲4. 【⼄】⽂中和 ( ⽤原⽂语句回答 ) 交代了作者为亭⼦取名“丰乐亭”的原因。
【甲】⽂所在⽂章和【⼄】⽂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中四字短语回答 ) 的⾼尚情怀。
5. “记”是古代的⼀种⽂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
【甲】【⼄】两篇选⽂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
衔远⼭,吞长江,浩浩汤汤,横⽆际涯,朝晖⼣阴,⽓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观也,前⼈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异乎?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欧阳修《丰乐亭记》 )回: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3) 既得斯泉于⼭⾕之间斯: (4) 掇幽芳⽽荫乔⽊荫:若夫淫⾬霏霏,连⽉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星隐曜,⼭岳潜形,商旅不⾏,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年11月素质教育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炽热zhì 锃亮cèng 不逊xùn 深恶痛绝wùB.踱步duó 屏息bǐng佃农diàn 振聋发聩kuìC.禁锢gù 吹嘘xū盎然àng 惨绝人寰huánD.涟涟lián 喝彩hè 滞留zhì 杳无音信yǎo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蒙昧不辍杀戮任劳任怨B.燥热畸形由衷和颜悦色C.宽厚沥青仲裁油光可鉴D.僵绳教诲娴熟筋疲力尽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们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耗费数年光阴,终于研制出我国最新的飞机发动机。
D.阿凡提经常戏弄那些为富不仁的人,让他们哭笑不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这家企业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生产中式服装,虽然经历了许多风雨,而且百年的传承从未间断。
B.连日来,经各大媒体集中报道,遵义籍扫雷英雄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C.国家建立健全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使用、分析、收集工作。
D.科学家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成功拍摄到了第一张黑洞。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B.演讲的核心是“讲”,是口头表达。
C.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以证明和平是何等珍贵。
D.经过这次疫情防控,你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哪些新的理解心中应该很清楚了?6.春节贴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达了古代人民一种迎福辟邪的美好愿望。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
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有删改)注:①壬寅岁: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的样子。
④挡:阻挡推击。
⑤拗怒:抑制怒火。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3.甲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夏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宜都记阅读理解
宜都记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宜都记》阅读理解这事。
你们晓得不,《宜都记》就像一扇神秘的门,打开它就能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当我第一次读它的时候,哇,那感觉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激动!比如说,里面描绘的山水景色,哎呀呀,那简直像真的展现在眼前似的。
咱就说,那文字描述得太生动了,就好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脑海里播放!“常闻峡中水疾”,这一句话就让我仿佛能听到那湍急的水流声,感受到那种汹涌澎湃的气势。
这难道不厉害吗?这要是换做你,是不是也会被深深吸引呢?
再看看描述那些山峰的句子,哇,真的是形态各异啊!有的像巨人挺立,有的像怪兽潜伏,这不就跟咱平时看的奇幻电影似的嘛!你能想象自己置身其中的感觉吗?
我和朋友一起讨论这《宜都记》的时候,那可热闹了!“嘿,你看这段写得太绝了吧!”“可不是嘛,感觉自己都要钻进去了!”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惊叹。
读《宜都记》的阅读理解,就像是一次奇妙的冒险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真的,不骗你们,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感受。
所以啊,我觉得《宜都记》阅读理解超有意思,它能让我们沉浸其中,去探索那个奇妙的世界,去领略文字背后的精彩。
你们难道不想去试试吗?。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1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而又有所发展。
第11课《短文二篇》(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第11课短文二篇分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猿.鸟(yuán)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相与.(yǔ)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竹柏.(bǎi)解.衣欲睡(jiè)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 ,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③④②4.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理解课文内容,用原文语句填空。
(1)《答谢中书书》①写山之高,水之净,山水相衬之美的语句是:“,。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②陶弘景借表现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来描写山川之美,其中“,”,绘傍晚之景,传自得之意。
《与朱元思书》《宜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宜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注释] ①形容:形体和状态。
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③冬春:冬春之交。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互相轩邈(高)B.鸢飞庚天者(代词,……的人)C.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D.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平时要注意积累,善于比较,融会贯通。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本题A中的“邈”在这里是“向远处伸展”的意思。
故选A。
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
C. [甲] [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套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写法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出行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
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②也。
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歿④吾亲,失之一也。
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
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立搞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①驱;快步走。
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
③辟车:下车。
④歿:死亡(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往而不可追者年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教学相长也(________)④学学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文章以比喻开篇,形象地论证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下面的论证做铺垫。
C.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排比,一气呵成,文气充沛。
(4)试结合现实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16校联盟(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荣成市16校联盟(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禁. jìn 锢粗糙.zāo 仲.裁zhòng 颔. hàn首低眉B.炽. chì热畸.jī形悄.qiǎo然屏.bǐng息敛声C.锃. zèng亮绯.fēi红诘. jié责正襟.jīn威坐D.溺. nì死翘. qiáo首黝.yǒu黑不缀. chuò劳作2. 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B.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C.当年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如今也已经垂垂老矣,真是岁月不饶人!D.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导语是用简要地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的进一步阅读文字。
B.《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简洁、幽默,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
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生动形象。
D.《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4. 古诗词填空①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
(《野望》)②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③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经过)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D.归舍已三鼓矣(动词,击鼓)14.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16.【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所见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样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晚,遂集南楼。
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
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①。
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
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
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
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
然余以病丐骸骨②,傥③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注】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高低不一。
②丐骸骨:官员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词。
③傥:同“倘”,如果。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
(1)蝉则千转不穷(2)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负势竞上(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2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4.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外拓展阅读参考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飞奔的马2.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於子论治国(明)宋濂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
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wū):虚构的人名;后面的“商君",商国的国君。
②豕(shǐ):猪。
③淖(nào):烂泥。
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①子过矣( )②尔辈以此究物理( )③商於子不说(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今子以之代耕丈夫之冠也B.过而责之曰面山而居C.虽不得田虽我之死D.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以天下之所顺3.翻译下列句子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4.文中商於子是怎样巧妙谈论治国之道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尹张全义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
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
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出见田畴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
有田荒秽⑥者,则集众杖之。
或诉以“乏⑦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都记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宜都记》阅读原文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①。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②,书记及口传悉③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秀峰⑤,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
①绝: 停止②疾:快③悉:都④跻:临⑤叠秀峰:即层叠的山崖⑥作者袁崧,又名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
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著《后汉书》百篇曾被公认为不朽之作。
《宜都记》阅读题目
1.解释加点的字
(1).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东:__________
(2).悉以临惧相戒悉: __________
(3).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始:__________
(4).弥习弥佳弥:__________
2.上文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
这种思想感情可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画线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都记》阅读答案
1.(1).东:向东 (2)悉: (全,都) (3)始:(才)(4)弥:(越,更加)
2.欣然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宜都记》阅读译文
宜都记写道:“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
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
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
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
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
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
(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
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