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合集下载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中的“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下面我将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顺序来讲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有余数的除法概念;2.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3.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例如:如果我有5个苹果,我想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会有多余的苹果吗?2. 讲解概念:根据实践情景,我会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并进行相应的解释。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详细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以及相关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答案:有余数除法是指在除法运算中,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剩下的部分称为余数。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是:被除数 = 除数× 商+ 余数。

(1)7 ÷ 3 = 21(2)8 ÷ 2 = 4答案:(1)2 (2)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有余数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

同时,同学们也可以尝试将有余数除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分物品时,如何进行平均分配。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余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余数的概念与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9页上的内容,理解余数的概念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例如:相邻的数、连加、连续的整数等。

2.引入本节课的新知识——有余数除法。

3. 教学展示(10分钟)1.教师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

2.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 合作探究(15分钟)1.学生自行找到一道带余数的小学数学题目,由学生阅读题目并试着解题,互相交流探究。

2.教师巡视学生的合作讨论,给予指导和帮助。

5. 练习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例题。

2.将学生按照能力分组,让每个小组完成1-2道练习题。

6. 拓展延伸(10分钟)1.让学生自行寻找带余数的实际问题,并尝试使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经验。

四、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并得到解答。

3.教师总结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相应的作业题。

2.自行寻找带余数的小学数学题目,并解决出来。

二年级数学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 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 苏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P51—P52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在学生探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有余数的除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建立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能对有余数除法竖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2、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上节数学课上,有几位小朋友先搬了15盆花布置教室,我们一边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一边学习了用竖式来计算除法。

那如果有23盆花,结果会怎样呢,你会列式吗?二、新课:(一)动手操作,经历过程。

结果怎样呢?你可以用画图或摆圆片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

(二)交流探讨,建立概念。

1、说一说你分的结果是什么?2、这是什么意思呀?摆摆看。

追问: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剩下?3、你能把分的结果在算式中表示出来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三)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1、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法竖式,你能把今天分的情况用竖式表示出来吗?2、谁能把这个竖式中的这些数跟大家解释一下?3、对比:现在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今天分的情况和昨天的有什么不同?4、小结:看来,我们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不能正好分完,有剩余的情况,那剩下的数就叫做余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四)积累经验,明确关系。

1、那下面请你们继续思考:如果想摆16盆、17盆、18盆、19盆花,每组摆5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分21~25盆花?会怎样?3、发现关系: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这么多的题,请你们观察这些算式中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余数都比除数小呢?4、小结:所以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有一个规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2篇)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熟悉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依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育同学观看、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力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1]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资源小棒、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摆一摆。

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两个小正方形或一个大正方形。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8根小棒,每4根一摆,可以摆2个小正方形。

8根小棒,每8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正方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正方形:8÷4=2(个)8表示什么?4呢?2呢?摆一个大正方形:8÷8=1(个)二、探究新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一)提出问题。

1.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学问竞赛中,豆豆和小伴侣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

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悦。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2.同学自由发表看法,师引导统一熟悉:每人分得同样多。

3.想一想: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呢?……让我们来分一分!(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出示记录表)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 3456(1)指导操作。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小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剩余?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中的余数,以及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上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除法的计算法则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中的商和余数。

2.让学生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熟练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中的余数,以及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和操作。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学具:准备一些小棒、卡片等学具,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有11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还剩几个糖果?”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除法中的商和余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同时,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2-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2-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2苏教版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有余数的除法。

具体包括: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小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20根小棒,问学生:“如果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会是多少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每份是5根,剩下1根。

2. 讲解概念:我趁机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解释道:“当我们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是另一个数,而剩下的数量就是余数。

这种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例题12÷4=,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我将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根,剩下2根。

然后,我用符号“…”表示余数,写出算式12÷4=3…。

我解释道:“当我们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时,商是每份的数量,余数是剩下的数量。

”4. 随堂练习:我出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18÷6=,20÷5=。

5.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交流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班级有45个学生,如果每排坐5个学生,会剩下几个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答案:9个学生剩下。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3.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3.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有余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一些有余数除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们是怎样解决的?第二环节:新课导入1. 利用PPT展示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步骤。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吗?第三环节: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有余数除法的问题进行解决。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一板块: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第二板块:概念有余数除法的定义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第三板块:运算规则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作业设计必做题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选做题1. 收集一些有余数除法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2. 尝试编写一道有余数除法的问题,与同学讨论解决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动手操作、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12)-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12)-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12)苏教版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12)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况,如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问题。

2. 知识点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巩固知识点。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七、作业设计23 ÷ 4 =32 ÷ 5 =47 ÷ 7 =(1)小明有30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2)老师有54本书,她想把它们平均分给9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几本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除法的性质和规律,如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1、教学内容:第1、2页例1、例2,第3页的“想想做做”2、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正确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交流等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扩展过程,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正确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难点:感受除法意义的扩展过程,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3、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

交流:可以分给几人?把结果填在表格里,并说明没有剩余情况的填写方法。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结果又是怎样?动手分一分,试着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反馈:你是怎样分的?(指名演示操作),提问:分给2个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剩下的4支还够分吗?分给3人后,分掉3人后,分掉了几支,还剩几支?还能继续分吗?指名说说: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1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10支铅笔每人分4支、5支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学生动手操作、填一填。

谁来展示你分铅笔的过程?继续指名演示“每人分4支,每人分5支”的情况,并填写表格并核对。

(4)请小朋友观察每次平均分的结果,可能出现哪两种情况?(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有余数的概念。

2.能够完成余数的求法及判断。

3.能够将一些实际问题转换为求余数的算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除法有余数的概念。

2.余数的计算方法与判断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求余数的算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学习余数的求法。

3.培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进行转换的能力。

2.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法。

2.手拿物品和画图法进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思维导入教师拿一袋糖果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一排站成N个小组,将糖果平均分成N份,找到多出来的部分。

同时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再增加一个小组会怎么样?2. 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余数”,让学生理解余数即为除不尽后留下的那些物品的数量。

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解释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出余数。

3. 余数求法1.教师为学生讲解如何求出一般算式中的余数,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长除法求解一般算式中的余数,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4. 实际问题求余数1.教师讲解如何用除数、被除数和余数表达实际问题,并进行示范。

2.教师为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尝试将问题转换为求余数的算式进行计算。

5. 小结讲解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六、课堂练习将以下两个问题转换成求余数的算式。

1.一个小组有12个学生,现在要平均分到3个组中,每组是多少人?多出来的是几个学生?2.在一个春节晚会上,主持人用5条彩带分别把来宾分成5个小组,并且每组的人数是25人。

这样一来,来宾刚好如数分组,剩下了5根彩带。

这时来了5个新人,如果要再把他们分成5个小组,并且每组人数相同,则每组还能有多少个人?多出来几个人?七、课后作业1.仔细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课堂上的问题。

2.认真完成课后给出的习题,并及时批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1、出示10根小棒(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3、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4、交流:(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

这个数叫余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课方案(4)班内交流,生共同完成表格格式。

⑵ :看着表格格式,能把刚才分笔的情况行分?⑶ 并述:把均匀分笔的情况分成两:一是没有节余的;一是有节余的。

二、提示今天我要学一种新的除法。

(板:有余数的除法)三、研究新知⑴写均匀分后没有节余的除法算式。

板: 10÷2=5(人)10÷5=2(人)⑵指名 10÷2=5(人)中各局部的名称,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⑶学写均匀分后有节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着写,老指写法:如:依照表格格式,10 枝笔,每人分 3 枝,能够分 3 人(写 10÷3=3 (人)),剩1 枝,就接着写 6 个小点,尔后再写 1(枝)10÷3=3(人)⋯⋯1(枝)⑷学均匀分后有节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局部名称。

:依照 1(枝)的意思,能它起个名字?(板:余数)⑸学均匀分后有节余的除法算式的法。

学生,指法: 10 除以 3 等于 3 余 1。

⑹学生着写出表格格式中其他均匀分后有节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算式。

(3)指名各局部的名称及意。

四、固深入⑴“想想做做”第 1 :学生独立,按要求先手,再把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满。

集体交流,出算式,指名各局部的名称及意。

⑵“想想做做”第 2 ::“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比两的异同。

⑶“想想做做”第 3 :先把要求,尔后同座位,再指名。

五、全通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大家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篇三一、激趣入,置念:同学喜做游吧!我一起来做一个“猜手指”的游,好不好?游是的: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 是大拇指、2 是食指、3 是中指、4 是无名指、5 是小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⑹⑺8⋯⋯就依次往下数,当你出数到的XXXX 一个数,我就能猜出你数的是哪一个手指。

听理解了?想不想一?1 / 3你可否得教的反特快?想知道它的巧妙?学了的内容,你就知道秘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理解余数和商的含义。

2.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理解余数和商的含义。

难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如“小明分苹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最后还剩下2个”,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算式表示这种情况。

(二)新课讲解
1. 概念讲解:介绍有余数的除法,强调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不能整除,就会出现余数。

例如:17÷5=3...2,其中3是商,2是余数。

2. 举例说明: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四)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以巩固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1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生:………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二、新授: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生:可以摆3盘。

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

)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

你发现了什么?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用老师的草莓摆(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有余数的概念;2.掌握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带余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有余数的概念;2.掌握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带余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引入通过白板演示板书图和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的意思和表示法【举例】通过老师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来了解有余数的概念。

•小明有20元,他想买5本书,每本4元。

问他能不能买到5本书,每本都付得出钱?学生回答:不能,因为20÷5=4,每本书必须付4元,剩下的钱不够买第5本书。

•学生自编问题。

二、探究通过竖式除法来探究如何计算带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板书】竖式除法的意义和方法1.让学生自主推进竖式除法的方法;2.让学生解决竖式除法的例题。

【例题】•8÷3=?•23÷4=?•46÷5=?三、拓展通过列竖式法看怎样计算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列竖式法的意义和方法1.让学生体验列竖式法除法的方法;2.让学生解决列竖式法除法的例题。

【例题】•5÷3=?•14÷4=?•39÷5=?四、应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运用上所学知识。

【例题】•一箱汽水有24瓶,如果今天有93名同学要喝,请问每位同学最多能喝几瓶?过程自行解释。

•小明花20元买的糖果共30颗,他要分给他的4位小伙伴,请问每人能获得几颗糖果?过程自行解释。

•学生自编问题。

五、总结1.回顾学习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的知识;2.总结成果。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到竖式除法、列竖式法除法,自己编写一个题目并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大纲设计合理,学生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自主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在数字范围内,带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带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带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小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带余数除法概念的理解;2.小学生的计算精力和注意力容易疲劳,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板书、图片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并对比加法和减法,引出除法的运算规律。

2. 分类讨论教师将除法分为整除和有余数两类,通过讲解现实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整除和有余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3. 讲解计算方法教师讲解带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了解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自主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练习,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方法完成一些带余数的除法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带余数除法的理解,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5.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以及小数和带余数除法的联系。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数的计算和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理解了带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查。

并要求学生查看课本相关知识点,增强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深入浅出,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的教学氛围十分活跃。

但是,练习环节的时间需要把握好,要避免学生在疲劳状态下进行计算,影响练习效果。

同时,课后作业的要求也要详细明确,让学生正确复习相关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1)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1)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进行数学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法则,以及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余数的除法。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引导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规律,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3.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 、旧知铺垫(一) 平均分1. 将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1) 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12—4=?(2) 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2.3 个为一份,可以把24 平均分成几份?(1) 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24+ 3二?(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八二十四24-3=8(二) 揭示课题师:平均分的情况我们都已经掌握,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种特殊情况: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一)分苹果1. 提问:把12 个苹果,每4 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1) 学生用纸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发现:正好分了3盘。

(2) 用除法算式表示:12—4=3(盘)。

(3) 师总结:像这种刚好分完的情况叫做平均分2. 提问:如果每5个苹果放一盘,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发现:放了2盘还剩了2个3.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不能平均分的情况比如说:2个人分5块糖,3个人分10个苹果……(二)分纸鹤1. 出示题目:将30 只纸鹤,用线串起来,你会串吗?2. 学生用纸片代替纸鹤,串一串。

3.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串的?4. 教师出示教材36 页的第一种方法。

(1) 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穿的?每6 只穿一串,穿了5 串。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有一些语言表达可以进行小幅度改写。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P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

设计说明: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够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准备了10支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支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支、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新知探讨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人还剩几支2 5 03 3 14 2 25 2 0指导操作。

谈话: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

谈话:如果每人分3支、每人分4支,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③小结:10支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出示表格:表(1)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人还剩几支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人还剩几支2 5 03 3 14 2 25 2 0表(2)④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2)汇报交流,余数是几?商是几?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2)独立依次完成题目,集体评讲
(3)比较,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得出:同一种平均分,分的过程不同,但余数应该是相同的。
2、了解、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
2、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
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一、口算
48÷6=54÷9=24÷4=18÷3=20÷5=72÷8=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4支、5支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预案
教学
内容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_
页码:_第1-3页__
主备人
主备
学校
教学
时间
教材
简析
此内容是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平均分之后还剩下一些的有余数的除法,要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能根据图正确列出对应的算式,会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余数是多少;
4、介绍除法算式的写法: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就是10÷3,可以分给3人,所以等于3人,还剩1支怎么办呢?就在后面添上6个点,表示还剩,还剩1支,就在后面写上1支。(10÷3=3人……1支)
5、介绍读法: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尝试写出每人分4支的除法算式,汇报交流
(二)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用小棒代替,分一分,说一说。
(2)学生将分的结果填在数学书上的表格中,老师介绍“还剩几支”中“—”的意思。
(3)汇报结果,反馈
2、观察表格,你能把这些分法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第一类:有余数的;第二类:没有余数的)
3、第二类的是平均分可以写成除法算式,第一类也是平均分,能不能写成除法算式呢?怎么写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说说题意:同桌互说,指名说。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弄懂题意。
(2)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
资料链接:
教后记:
1、学生拿小棒摆一摆
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
2、合作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说一说摆的结果
3、根据摆的结果,完成书上第2页的除法算式和表格,集体汇报交流
4、观察表格和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1)余数是1、2、3,不可能是4
(2)余数比除数小
5、指出: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