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三篇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载《正蒙·乾称》
5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3、选择中和、神妙、气韵和意境作为中国古 代最基本的审美形态,不是说他们能涵盖所有 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及其历史演变的全貌,而是 因为: ①人生实践的范畴、理想境界,普适性原则 ②贯通性、源远流长性 ③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
6
第一节 中和
一、“中和”的基本内涵
1、《礼记·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立焉,万物育焉。
中: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天人合一;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
和:感情发作必须有节制,从而达到和谐、顺遂而不是矛
盾斗争的境界。
7
一、“中和”的基本内涵
03 04
作品的内在精神本质
高境界
05
这些含义虽然复杂,但不外乎艺术创作与欣赏中主体的 内在品质、客体的内在品质和主客体结合,即审美中体现的 对于“道”的体悟的三个方面,并引出许多近义概念。 21
一、神妙的内涵
2、妙 (1)哲学层面上:《老子》 ❀支配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 精微奥妙而又无从究诘的规律。 ❀无规定性、无限性 ❀与整个宇宙造化的本体与生命相 通,又与神那种不可捉摸的超自然 性天然地沟通
10
(二)中和的思想基础
1、阴阳、五行观念 阴阳: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 由相互对立、消长的因素构成的。 五行:金、木、水、火、土
2、天人合一 ❀儒、道等各家共有 ❀造就了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境 界,支配着效法天地、崇尚自然、 追求和谐的审美形态的生成。
11
三、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中和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强调 适度 1、情感的适中 ❀对于情感的节制,是人类文明进 步的表现。
中和矛盾统一的和谐思想贯彻于儒家思想、 沟通道家辩证思想,具有很强的涵盖性。
对中国悲剧形态产生了影响:大团圆结局
9
二、中和的文化渊源和思想基础
(一)中和的文化渊源
❀中国文化是多种区域性文化汇聚、融 合的结果
❀融合的过程中发生过大量的战争,战 争的作用是辩证的
❀春秋时代,中国古代贵族文化精神发 展成熟,孔子对其作出总结,把它视为 政治、礼教、艺术和人格修养的思想。 这种文化精神呈现于审美文化,就是中 和的审美形态。
3、中和是一种整体效果,一种整体上均衡、和谐的状态。
18
四、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
中和这一审美形态也有自身的缺陷: 强调个人情感的和谐、平和,要求个人顺应
伦理规范,注重整体效果,这些方面都偏向于消 泯个人的个性和情感的多样性表达;一旦偏离中 和自身规定而走向极端化,就会造成对个人情感 的严重束缚,甚至扼杀个性。
中和之美在中国人的人生和美学上都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17
四、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
1、中和之美本身就具有生活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它既是 中国古代审美活动中的理想和基本标准,也是伦理实践中 的理想和审美标准。中和之“美”,也是中和之“善”。
2、中和之美在人生和美学意义上,都善于容纳、吸收新 出现的、外来的对立因素和有差异的因素,不断调整,达 到新的中和状态。
❀情感是推动人们进行创作和审美 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
节制情感要求我们,在通过艺 术创作和审美活动表达宣泄情感的 同时,又不为情感所驱使,而造成 情感失控泛滥,从而达到一种宁静、 舒畅的愉悦。
12
(一)中和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强调适度
2、人格精神的和谐 ❀中和作为中国古代的审美 形态,具有综合性。
❀孔子 教育的使命:培养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谐的人” 理想人格精神:中和
2、后儒在解释中和时,直接将中和与天地 之道并举。 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孔颖达《礼记正义》
从后儒对中和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两点 美学思想: ①保持天地本然状态的境界思想:《乐记》 ②矛盾统一的和谐思想:《论语·八佾》
8
一、“中和”的基本内涵
3、作为审美形态,中和具有明显的哲学思想的 贯通性和影响力的持久性和广泛性。
19
第二节 神妙
一、神妙的内涵
1、神 (1)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神”一般是与“形”相对的 审美形态。 形:外在的形貌、体态 神:内在的精神、心灵
20
一、神妙的内涵
1、神
(2)在美学史上,“神”具有多种复杂的含义,文论界一般
认为:
神明、神灵 作者之精神、心灵以及
01 02
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
创作中的艺术思维活动 艺术创作所达到的最
(2)审美概念
《神女赋》《文心雕龙》
4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2、如何归纳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我们认为 从道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似乎会产生一个较为 统一的逻辑框架。
我们应该从哲学的高度追本溯源,再从美 学史中加以归纳和厘定。其原则是,某一形态 理论的最具有概括性和影响力的说法,在后来 的文化传播和实际影响中是否具有一贯性和传 承性。
13
(一)中和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强调适度
3、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然状态
14
(二)中和作为审美价值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多 样性的统一
1、中和的“多样性的统一”,是 平和的、宁静的、渐进的
2、音乐与中国古代礼教 ❀《左传·昭公二十年》《礼 记·乐记》《国语·郑语》 ❀中国古代伦理和礼仪规范,是 “寓教于乐”的,具有审美的性质。 以中和为标准,具有多样性的统一。
美学
朱 立 元 主高 编等
教 育 出 版 社
1
第三篇 审美形态论
第一章 审美形态概说 第二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2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第一节 中和 第二节 神妙 第三节 气韵 第四节 意境
3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1、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大致具有两方面 特征: ❀它们都具有综合性。 ❀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渗透性。
15
(三)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 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
1、“天人合一”中的“天”,在 具体的语境中有多重含义: 物质之天 主宰之天 运命之天 自然之天 义理之天
2、天人合一是一种中和的生命观 念、思想意识和审美理想。
16
四、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
中国文化是十分早熟的文化,形成了早熟的、 较为完善的意识形态和艺术理论。中国文化的特 点是生活、生产实践和艺术、审美活动紧密相连、 彼此不分的特点。
5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3、选择中和、神妙、气韵和意境作为中国古 代最基本的审美形态,不是说他们能涵盖所有 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及其历史演变的全貌,而是 因为: ①人生实践的范畴、理想境界,普适性原则 ②贯通性、源远流长性 ③代表性、概括性和兼容性
6
第一节 中和
一、“中和”的基本内涵
1、《礼记·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立焉,万物育焉。
中: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天人合一;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
和:感情发作必须有节制,从而达到和谐、顺遂而不是矛
盾斗争的境界。
7
一、“中和”的基本内涵
03 04
作品的内在精神本质
高境界
05
这些含义虽然复杂,但不外乎艺术创作与欣赏中主体的 内在品质、客体的内在品质和主客体结合,即审美中体现的 对于“道”的体悟的三个方面,并引出许多近义概念。 21
一、神妙的内涵
2、妙 (1)哲学层面上:《老子》 ❀支配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 精微奥妙而又无从究诘的规律。 ❀无规定性、无限性 ❀与整个宇宙造化的本体与生命相 通,又与神那种不可捉摸的超自然 性天然地沟通
10
(二)中和的思想基础
1、阴阳、五行观念 阴阳: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 由相互对立、消长的因素构成的。 五行:金、木、水、火、土
2、天人合一 ❀儒、道等各家共有 ❀造就了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境 界,支配着效法天地、崇尚自然、 追求和谐的审美形态的生成。
11
三、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中和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强调 适度 1、情感的适中 ❀对于情感的节制,是人类文明进 步的表现。
中和矛盾统一的和谐思想贯彻于儒家思想、 沟通道家辩证思想,具有很强的涵盖性。
对中国悲剧形态产生了影响:大团圆结局
9
二、中和的文化渊源和思想基础
(一)中和的文化渊源
❀中国文化是多种区域性文化汇聚、融 合的结果
❀融合的过程中发生过大量的战争,战 争的作用是辩证的
❀春秋时代,中国古代贵族文化精神发 展成熟,孔子对其作出总结,把它视为 政治、礼教、艺术和人格修养的思想。 这种文化精神呈现于审美文化,就是中 和的审美形态。
3、中和是一种整体效果,一种整体上均衡、和谐的状态。
18
四、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
中和这一审美形态也有自身的缺陷: 强调个人情感的和谐、平和,要求个人顺应
伦理规范,注重整体效果,这些方面都偏向于消 泯个人的个性和情感的多样性表达;一旦偏离中 和自身规定而走向极端化,就会造成对个人情感 的严重束缚,甚至扼杀个性。
中和之美在中国人的人生和美学上都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17
四、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
1、中和之美本身就具有生活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它既是 中国古代审美活动中的理想和基本标准,也是伦理实践中 的理想和审美标准。中和之“美”,也是中和之“善”。
2、中和之美在人生和美学意义上,都善于容纳、吸收新 出现的、外来的对立因素和有差异的因素,不断调整,达 到新的中和状态。
❀情感是推动人们进行创作和审美 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
节制情感要求我们,在通过艺 术创作和审美活动表达宣泄情感的 同时,又不为情感所驱使,而造成 情感失控泛滥,从而达到一种宁静、 舒畅的愉悦。
12
(一)中和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强调适度
2、人格精神的和谐 ❀中和作为中国古代的审美 形态,具有综合性。
❀孔子 教育的使命:培养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谐的人” 理想人格精神:中和
2、后儒在解释中和时,直接将中和与天地 之道并举。 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孔颖达《礼记正义》
从后儒对中和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两点 美学思想: ①保持天地本然状态的境界思想:《乐记》 ②矛盾统一的和谐思想:《论语·八佾》
8
一、“中和”的基本内涵
3、作为审美形态,中和具有明显的哲学思想的 贯通性和影响力的持久性和广泛性。
19
第二节 神妙
一、神妙的内涵
1、神 (1)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神”一般是与“形”相对的 审美形态。 形:外在的形貌、体态 神:内在的精神、心灵
20
一、神妙的内涵
1、神
(2)在美学史上,“神”具有多种复杂的含义,文论界一般
认为:
神明、神灵 作者之精神、心灵以及
01 02
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
创作中的艺术思维活动 艺术创作所达到的最
(2)审美概念
《神女赋》《文心雕龙》
4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2、如何归纳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我们认为 从道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似乎会产生一个较为 统一的逻辑框架。
我们应该从哲学的高度追本溯源,再从美 学史中加以归纳和厘定。其原则是,某一形态 理论的最具有概括性和影响力的说法,在后来 的文化传播和实际影响中是否具有一贯性和传 承性。
13
(一)中和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强调适度
3、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然状态
14
(二)中和作为审美价值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多 样性的统一
1、中和的“多样性的统一”,是 平和的、宁静的、渐进的
2、音乐与中国古代礼教 ❀《左传·昭公二十年》《礼 记·乐记》《国语·郑语》 ❀中国古代伦理和礼仪规范,是 “寓教于乐”的,具有审美的性质。 以中和为标准,具有多样性的统一。
美学
朱 立 元 主高 编等
教 育 出 版 社
1
第三篇 审美形态论
第一章 审美形态概说 第二章 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2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第一节 中和 第二节 神妙 第三节 气韵 第四节 意境
3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
1、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大致具有两方面 特征: ❀它们都具有综合性。 ❀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渗透性。
15
(三)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 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
1、“天人合一”中的“天”,在 具体的语境中有多重含义: 物质之天 主宰之天 运命之天 自然之天 义理之天
2、天人合一是一种中和的生命观 念、思想意识和审美理想。
16
四、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
中国文化是十分早熟的文化,形成了早熟的、 较为完善的意识形态和艺术理论。中国文化的特 点是生活、生产实践和艺术、审美活动紧密相连、 彼此不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