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
键因素。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发展成就,但与先进
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主要源于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局限性
和不足之处。
因此,必须深入认识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问题,并进行相关
思考和探索,以实现科技创新的全面提升。
在推动科技创新体制的同时,我国还应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体系的对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可以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研究、共同开发科技
创新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总之,我国科技创新体制迫在眉睫。
通过深入认识我国科技创新体制
的问题,并进行相关思考和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全面提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
02
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 容
优化科研组织架构
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
01
通过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和场地等,提
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质量。
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平台
02
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推动科研平台化建设,提高
科研的深度和广度。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03
加强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建立科研项目评估和考核机制,
原则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与经 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三是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与 稳定发展相结合。
科技体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要点一
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资源分散、科技成 果转化难、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改革将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科技 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将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 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未来的科技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科研人才队 伍建设。通过改革教育体制、优化人才评价机制等措施,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 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未来的科技体制改革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际科技 项目、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 革的思考
思想汇报我对科技发展的思考与看法
思想汇报我对科技发展的思考与看法思想汇报:我对科技发展的思考与看法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现代人,我对科技发展充满了兴趣,并且积极思考与反思其中的影响和意义。
在我看来,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带来了便利和进步,更需要我们保持审慎和关注其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一方面,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不论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是各种便捷的应用软件的出现,都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与高效。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与他人保持联系,快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完成任务。
此外,医疗科技的进步使得许多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科技成果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提高了生产力和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信息安全、人类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等问题。
科技的发展也加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容易导致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扩散。
此外,科技的飞速进步也造成了数字鸿沟的加剧,让那些无法适应新科技的个人和地区陷入了更加困境。
在我看来,科技的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和审视。
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念,将人类的尊严和个人权益置于首位。
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应当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科技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培养人们的科技素养和思辨能力,以应对科技带来的挑战。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通过科技解决社会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科技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对科技发展持积极和审慎的态度,希望科技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而不是滋生问题和隐患。
只有保持明智和审慎,才能在科技浪潮中把握机遇,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的思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的思考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至今已26年。
期间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产出不断提高。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科技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今天,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回顾和总结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探讨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利于使我国的科技发展及规划建立在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
毋庸置疑,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
但是,又有许多事实充分说明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象仍然困惑着我们。
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
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但主要是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宏观管理层面的改革动作相对较少。
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的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深化改革问题。
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
思考一,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中国改革的总取向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就需要管理思维和模式作相应的转变。
计划经济下的科技资源配置功能相对单纯,就是在大一统的社会发展计划下,实施具体的科技项目,实现计划规定的发展目标。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要基于市场经济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去更多地发挥对全社会科技发展的引导作用。
除少数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需要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组织实施外(即使这类项目也有运用市场机制问题,也不能完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大多数科技资源配置作为政策工具,其功能在于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方方面面的科技资源,聚焦国家一个时期的科技发展目标。
然而,目前科技资源配置基本上还是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虽然增加了“发指南”、“招投标”等一些看似市场经济的做法,但实际上还是围着具体科技项目内容转,很少去考虑资源配置的政策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发挥引导社会资源的功能。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建议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尤其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往往依然要依赖于国外的技术支持,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教育、企业和政府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而人才则是创新的根本。
目前,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1. 改善学科布局目前,国内高校的学科设置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比如,许多高校缺乏核心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严重制约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发展。
因此,应当加强与工业和企业合作,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选择并优先培养优势学科,建立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2.增加公共投入虽然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与国外高水平学府的投入水平相比,还远远不够。
应当增加对重点科研机构和学校的投资,设立科研平台和大型公共科研设施,增加公共科研预算,为科研人才提供稳定的经费。
3. 聚焦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应当加以重视,以鼓励更多的学生从小就投身于创新研究。
目前,我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创新教育仍然不太充分,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此外,公共科研教育基地应当得到加强,以此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为大学科研人员和企业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二、发挥企业的主要作用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手,也是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
在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企业创新也应当得到更多的扶持和培养:1. 建立优秀公司创新平台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建立创新平台,共同搭建创新生态系统,推进技术创新和转化。
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企业的引导,采用创新创业大赛等手段,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
2. 激励企业的创新热情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应当保障企业人员的创新环境和团队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对创新的投入,鼓励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的论述
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的论述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科技创新的体制是否完善并不仅仅是对科技创新本身的考验,更是对国家实力的一种检验。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通过发展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但我们也发现,在科技创新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科技创新的管理效率。
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过于庞大,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科技创新成果的流失。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市场化、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体现其价值。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评估,既要看到科技创新的成果,也要重视科技创新的过程。
其次,我们需要搭建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科技创新环境。
之前,我国很多科研机构都存在着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障碍,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国际上的科研机构进行信息和技术的交流。
这就造成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失和创新动力的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改革科研机构科研评价的机制,推行鼓励创新、市场竞争和激励奖励的政策,营造更加开放、自由的科技创新环境。
另外,我们还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和实用性。
我们国家的科研投入较高,但在科技创新成果和投入之间的转化率却不高。
这也就说明,我们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要在保证成果原创性的前提下,注重实用性,尽快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
最后,我们需要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领域之间都产生了交叉,只有不同行业之间进行深度的合作,才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也能够促进人才的交流和流动,扩大人才储备和培养。
在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细节着手,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够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一些思考
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一些思考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一些思考摘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发展早已成为各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共识。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
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和导致这样的现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为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的教育现状、产生的影响以及改变的途径;综述了我国知识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政策;教育投入;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企业扶持;路径选择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竞争的主要根源和最直接动力。
20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集中到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持久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国宣布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主席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
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科技体制改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重视。
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发展科技技术的手段,推进现代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首先,要加强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科技体制和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创新经济。
其次,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促进改革和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科技政策,营造支持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改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环境,加强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完善科学和技术决策机制,探索科学技术创新机制,建立科技政策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最后,要深化和完善相关改革。
深化科学技术管理体制改革,改进科技管理机制,开展创新财政、财政支出、人才管理、知识产权、科技服务等创新机制改革,以促进科技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体制改革不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在科技体制方面的投资,积极。
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认识与思考文章结合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说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析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发展的理论、战略和实施要点,把握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要素,介绍我国实施创新要素驱动的特点,并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建设的要点,进一步说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要点和难点。
标签:科技创新体制;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战略;方法亠匸—刖S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揭开了全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
当时科技体制改革是基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以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黑科学技术为指导思想,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逐步形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攻关计划T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和开发资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体系[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发展理论水平发展,我国科技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公报以及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明确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并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五大发展理念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为了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科技部组织实施具体科技体制改革的系列行动。
至此,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格局是按照“理论战略卞行动”格局,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指导思想;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为战略指引;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系列具体行动。
1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理论在哲学上,创新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这种实践为的是增加利益总量, 需要对事物和发现的利用和再创造,特别是对物质世界矛盾的利用和再创造。
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
关于科技体制创新及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关于科技体制创新及改革的建议与思考作者:于洪业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体制创新与改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本文从科技管理制度、科技金融体系、科技创新平台、科技评价机制等层面入手,提出几点科技体制创新及改革的措施建议,以期进一步明确科技体制改革方向,提高城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
关键词:城市;科技体制;创新;改革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一、深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首先,改革科技计划体制,强化科技计划经费管理。
市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工作程序,明确科技计划决策目标,落实科技计划执行责任,强化科技计划执行的效果评估论证,并对科技计划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尤其对于重大科技项目而言,要加强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的监控。
其次,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降低重大科技项目决策风险。
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技术专家、财务审计专家、创新管理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专业人士,定期召开科技研讨会议,让专业人士对本市科技创新与发展出谋划策。
同时,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负责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提出专业的咨询意见。
再次,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人才评价体制,促使人才资本参与收益分配,调动起科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积极搭建科技人才发展平台,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必须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投融资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促使社会资源向技术创新领域聚集,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
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一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建立起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活动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创立,主动学习国际先进的风险资本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市财政部门应针对科技研发与创新设立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流入到科技投资领域,为拓宽企业科研经费筹集渠道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对策。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问题一:国家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国家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一些领域中,我国的科研经费相对较低,甚至不足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这导致了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进步缓慢,影响了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对策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国家应该优先考虑提升科研经费,特别是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机制,吸引更多的科学家从事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问题二: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有待改进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这限制了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影响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对策二:改革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国家应该加强对科研机构的管理,更加注重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提供更多的自主研发权和灵活的管理方式,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创新活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问题三:科技人才培养不足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然而,我国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不够全面等。
这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潜力释放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策三: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需要国家、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奖学金、资助计划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科技创新研究。
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加强协作,提供培训、实习和就业机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
个人观点和理解科技创新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我国在科技创新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摘要:经过30年深化改革,我国科技体制在体系结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主体活力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科技体系结构得到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主体格局,本文对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科技体制改革要完善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思考Abstract: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 the system structur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vigor and other aspects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tructure gets optimizing, forming a plurality of innovation main body pattern, this article on Chi 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re the main problems and its reasons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current and future reform of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trategy undertook reflection.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reform一、科技体制改革助推我国科技发展1、我国科技体制基本知识概述科技体制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是指通过引入新的科学知识、技术方法和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以满足人类对生活质量、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科技创新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
无论是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生产效率,还是解决环境问题、推动社会变革,科技创新都能够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它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为社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它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试验,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科技创新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跨学科的合作,需要有敢于冒险和接受失败的勇气。
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科技创新的影响是全面的。
它不仅仅影响着技术领域,也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科技创新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科技创新的推动力来自于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每一个科技创新都是由人类的思维和实践所驱动的。
科技创新需要有敢于挑战和突破传统观念的勇气,需要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有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才能够产生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科技创新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为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企业应该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认可,培养良好的创新氛围和价值观念。
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不断地投入和坚持,需要有执着和耐心。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一种精神和品质的体现。
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才能够不断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与感悟
关于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与感悟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统一安排, 在*机关开展“讲党课, 比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借这个机会想谈谈关于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与感悟,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科技创新必须确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所谓科技价值观, 即人们对科技创新的一种价值判断, 是科技创新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技创新, 关键在人。
如何引导科技创新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是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个人认为, 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精神: (一)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 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 也是科技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 必须求科学规律之真, 务科学研究之实, 切实以求真务实这面镜子、这把标尺, 检验科技创新行为、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推动科技创新, 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源泉。
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都是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如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 他勇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并用试验证明自己的判断, 他敢于刨根问底, 向权威挑战, 并坚持真理, 尽管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再如哥白尼, 为坚持日心说, 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他们的身上闪耀着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思想。
(二)勇于探索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 没有坚强的决心, 没有坚定的恒心, 没有敢于牺牲的精神就无法攀登科技的顶峰。
比如, 大家熟悉的诺贝尔, 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发明, 在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这些成就与他个人勇于探索并敢于为科技献身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诺贝尔在青年时期发明制造了液体炸药硝化甘油。
在研制过程中几次发生爆炸, 差点葬送自己的性命。
炸药投产后不久, 工厂发生爆炸, 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
由于危险太大, 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
而诺贝尔并没有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屈服, 独自在湖面的一只船上进行实验, 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
关于科技体制创新及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一
文 献标 识码 :A
深化 改革科 技管 理制 度 网上及 时发 布最 新 的 国家 、省 、市技 术创 首 先 ,改 革 科 技 计 划 体 制 ,强 化 科 新 产业政 策 、技 术创 新动 态 、项 目动 态等
、
( 二) 完 善科技 成果评 价体 制
的资源 ,在 经济 开发 区 、高 新技 术产 业 开 是 ,不 得 对 没 有 取 得 社 会 效 益 和 经 济 效 人 士 ,定期 召 开科技 研 讨会 议 。让专 业 人 发 区 、专业 化产 业 基地 等 区域 内建设 公 共 益 ,没有得 到 市场认 可 的成 果进 行评 价 。 士 对 本 市 科 技 创新 与 发 展 出谋 划 策 。 同 实 验 、检测 评价 、生物 医药 中试 孵化 等 平 其 次 ,改革 现行 科技 成 果鉴 定方 式 ,转变 时 ,成 立专 家咨 询小 组 ,负 责对 重大 科技 台 ,构 建起 开放 共享 、功能 齐全 的技 术 服 以往 以会议 鉴定 为 主的 鉴定体 制 ,大力 推 计划 项 目进 行可 行性 论证 ,并 提 出专业 的 务体 系 ,为 企业 提供 多样 化 的技 术服 务项 行 检测 、函审与 应用 单位 评价 相结 合 的鉴 咨 询 意 见 。再 次 ,建 立 科 技 人 才 激 励 机 目。最 后 ,建设 企业 孵化 平 台 。进一 步优 定方 式 ,从 而确 保鉴 定程 序 和鉴定 结果 的 制 。政 府科 技管 理部 门要 建立 合理 的 薪酬 化大 学 生科 技 园 、生 产 力促 进 中心 、创 业 科学 性 、公 正性 。再 次 ,构建 多元 化 的科 制度 和人 才评 价 体制 ,促 使人 才 资本参 与 服务 中心 、科技 企业 孵 化器 的建 设 ,为 高 技 成果 评价 体 系 ,拓 宽科 技成 果登 记 和评 收益 分 配 ,调 动 起 科 技 人 才 工 作 的 积 极 成长 性 企业 提供 管理 咨询 、技 术 合作 、融 奖渠 道 ,转 变 以往 只将科 技成 果鉴 定作 为 性 。此外 ,积 极搭 建科 技 人才 发展 平 台 , 鼓 励校 企 合作 ,共 同 培养 满足 产业 发展 需 资投 资 等方 面 的专业 化服 务 ,不 断提 升企 唯一 评 定依 据 的做法 ,逐 步纳 入发 明专 利 业 自主创新 能力 。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思考
探讨我国关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考摘要: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科技创新文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和创新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科技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文化一、引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已经密不可分,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科技创新的内涵1.1、科技创新文化精神建设就是要为创新主体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尊重人们的自由探索,尊重人们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激励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科学想象力,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以个人成就展现自己,与此同时为国家、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倡导实验求证的务实作风,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并重视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弘扬学术民主,培养科学批判和学术批判意识,提倡服从真理、崇尚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提倡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弘扬取长补短,协作攻关的精神。
1.2 、制度构成了创新行为的最重要的环境保障机制。
涉及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评价、荣誉、奖励、竞争、成果共享等各项规则,也包括整个社会范围内关于不同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等。
制度体现着全社会的创新价值取向,调节着创新资源的配置,规定着创新活动相应的评估标准和激励方式,通过持续不断的作用,导引形成科技工作者的行为模式。
创新文化的这两个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所需的精神文化上的要素和相关的制度安排,成为科技创造力得以不断生成的土壤。
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源源不断地孕育优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温床。
三、坚持自主创新的目标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件事,不能说系统研发成功了就是创新成功了。
创新过程还有很多工艺化、商品化的过程,环节很多,其中一个环节不成立,创新就不会成功,创新的概念不仅局限于传统技术的创新,而更作为企业来说,看整个流程中全过程的创新。
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与感悟
未来科技创新的趋势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融合
区块链技术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实 现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
通过去中心化的账本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和透明性,应用于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领 域。
虚拟现界相结合,为人们提 供更加丰富的娱乐、教育和工作体验。
个人应保持对科技发展的关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积极参与
个人应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意,为团队或组 织的创新项目贡献力量。
跨界合作
个人应寻求与其他领域和专业人士的跨界合作,通过跨学科的知识 和资源整合,推动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发展。
06
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 析
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清洁能源、 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领域。
03
科技创新的思考与感悟
科技创新带来的思考
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如技术伦理、数据安全等问题。
科技创新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科技创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同 时也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科技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特斯拉电动汽车
01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改变了传统汽车产
业格局。
SpaceX火箭回收
02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火箭回收再利用,降低了太空探索成本
。
阿里巴巴电商生态系统
03
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了完善的电商生态系统,改变了传统零售
模式。
从案例中获得的启示与思考
01
科技创新需要持续投入 和探索,不断突破技术 瓶颈。
科技创新的道路与思考
科技创新的道路与思考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
但如何走好科技创新这条道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科技创新的道路与思考。
第一,科技创新需要跨学科融合。
现今社会,各行各业正在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这就要求科技创新必须跨学科融合,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充分利用各行各业的优势。
例如,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机器学习和经济学的交叉则推动了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第二,科技创新要抓住重点领域。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需要明确、清晰地把握自己的重点领域,精力集中在这些领域上,做到深入研究和专注创新。
例如,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下足了功夫,推动了5G技术的全球领先,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排名第一的国家。
而美国则在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领域龙头公司众多,一直保持着技术与产业的领先。
第三,科技创新需要不断拓展边界。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需要不断拓展边界,扩大渗透面,在不同领域和各种产业中应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
例如,人工智能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大展身手,生物技术在食品、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也获得了广泛应用。
科技创新的不断拓展边界,为不同领域和行业带去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式。
第四,科技创新要坚持开放合作。
科技创新需要倡导开放合作的精神,建立开放共享、交流互鉴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每个国家、每个公司都要敞开心扉,尤其是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例如,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为各国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总之,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追求跨领域融合、抓住重点领域、拓展创新边界和开放合作的精神,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进步和发展,让科技创新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大的希望和可能。
关于科技创新体制的论述
关于科技创新体制的论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如何建立起真正能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首要就是建立起适合的组织架构,使得更多优秀人才能够集中到一起,进行创新性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国家级别制定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如增加科技研究经费,建立符合全球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以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将创新引向纵深。
其次,应该注重对原始创新的支持,即多引进高水平研究者,联合国内的方案,共同开展科研攻关。
这样可推动国内团队进一步接触到先进科技,并促进本土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
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更加专业化的研发环节。
可以说,科技创新的源头是研发环节,而研发环节的专业性与必要的实践经验就是科技创新重要环节之一。
同时,研发专业化还要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做好管理、清晰分工、正确定位,让全员明白前进方向,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职责,做好沟通和协作。
最后,创新型企业需要更有力的支撑。
将企业与国家密切结合、企业与产学研深入合作、企业与社会各界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引领的“大动脉”,让企业合理借力,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内可以建立完善创新投资体系,通过资本市场化、金融化,增强创新活力,培育更多新型产业,从而推动科
技创新走向更广泛领域。
综上所述,建立适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
应从积极创新的产业和企业角度入手,增加国家科技投入,加强政策的创新性以及多层次的产业配套等多重要素相互协作,从而促使科技创新真正发挥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一、背景介绍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科技创新的成果取决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为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环境的改善,有必要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改革。
二、现状分析1.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2. 现有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问题(1)科研评价机制不合理:目前科研评价主要以科研成果数量为导向,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2)科研资源分配不均衡: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地方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3)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力之间的衔接不紧密,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程度较低。
三、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途径1. 完善科研评价机制(1)改变评价导向:科研评价应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注重创新性、前沿性和原创性。
(2)引入多维度评价指标:科研评价指标应包括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影响力、转化效益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地评价科研工作的贡献。
2. 平衡科研资源分配(1)加大地方科研力量培养力度:通过建设科研平台、提供科研经费和奖励等方式,鼓励地方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提高地方科研力量的整体水平。
(2)促进跨地区科研资源共享:建立跨地区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创新。
3.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提供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便利。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力之间的衔接,加大科技成果的商业化程度。
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的路径1. 政府引导与支持(1)提供专项经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推进相关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认识与思考文章结合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说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析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发展的理论、战略和实施要点,把握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要素,介绍我国实施创新要素驱动的特点,并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建设的要点,进一步说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要点和难点。
标签:科技创新体制;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战略;方法前言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揭开了全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
当时科技体制改革是基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以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为指导思想,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逐步形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攻关计划”)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和开发资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体系[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发展理论水平发展,我国科技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公报以及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明确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并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五大发展理念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为了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科技部组织实施具体科技体制改革的系列行动。
至此,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格局是按照“理论”-“战略”-“行动”格局,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指导思想;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为战略指引;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系列具体行动。
1 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理论在哲学上,创新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这种实践为的是增加利益总量,需要对事物和发现的利用和再创造,特别是对物质世界矛盾的利用和再创造。
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
在社会学上,创新是指基于人类发展的目的,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改造、突破,创造某种具有新颖性、特殊性和价值性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在经济学上,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改造或创造新的事物(如方法、途径、物质、模式等),并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的行为。
科技创新属于某种类型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
涉及到政府机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技术组织、个人等主体,包括制度建设、科技基础、知识产权、人才、资金、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我国科技创新按照科技发展规律,聚焦国家目标,建立由多主体参与,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统筹科技资源,提供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3]。
以前,我国科技创新强调要素驱动。
要素驱动是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
这是一种原始的和初级的驱动方式,适合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创新匮乏的时期。
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为代表的今天,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更多地牺牲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
因此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加快创新理论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是以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组织,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创新驱动可以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它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
2 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战略的实施不仅是系统工程,更要有的放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首先,细化分解战略目标。
以建立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构建组织结构和任务,各级主体根据确立的任务目标稳步推进。
同时,可以比对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标准,到2020年,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
其次,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强化以企业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选择技术需求;打造企业和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链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最后,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形成创新资源动态调节的机制,集约创新资源,按市场需求实现高效配置;构建需求引导下的政府调节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引导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行政化配置科技资源、科研成果产业化效率低以及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低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3 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了构建新时期科技创新体系,国务院先后印发《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
根据文件要求,新时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目标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改革管理体制,统筹科技资源,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形成职责规范、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组织管理机制,更加聚焦国家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充分发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整体来看,系统性和协同性是这次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的最大的两个特点。
系统性和协同性是指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建设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系统规划、协同改革,科技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系统完善、协同匹配,科技与经济发展系统布局、协同跟进,政府与市场系统界定、协同促进,科技计划公开透明与社会监督系统整合、协同监督。
系统性和协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1 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科技、财政、发展改革等数十个部委共同参与讨论、相互协调,共同决策。
联席会议具有一般事项的决定权,可直接议定实施;重大事项由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提出方案,报请国务院审定;特别重大事项须经党中央批准,党中央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决定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实施。
同时,还组建由科技界、产业界和经济界的高层次专家广泛参与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为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确立与实施提供智库意见,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提供支撑。
3.2 实现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一体化部署整合原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攻关计划”)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和开发资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将原有的“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行业公益型专项、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等项目进行整合。
布局前沿探索、聚焦重大战略、定位国计民生、创新财政引导、支持能力建设,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重大关键技术和重大科学问题。
同时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部门、行业和区域限制,实现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协同创新发展。
3.3 围绕重点任务一体化配置资源随着我国科研设施、科研设备和数据资源的持续增长,服务领域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科研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也显著提升。
但是我国科研基础设施利用率和共享率较低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设施设备重复建设、购置,设备闲置浪费比较突出,设施设备服务的专业化能力不足[4]。
鉴于此,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鼓励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科研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科技资源实现制度推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奖惩结合、分类管理。
同时,科技部也开展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科研仪器、共享数据的调查统计,进一步落实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3.4 建立统一的专业机构项目管理机制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的申请,组织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交由第三方机构统一管理。
按照国家科技管理平台要求,专业机构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专家,通过项目预申报的盲评,和申报评审,确立立项项目。
同时,专业机构还依托专家资源做好过程管理,分阶段性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项目结题验收,确保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4 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建设重点按照全面深化中央财政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体制,新时期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因此,科技创新体制建设的实施重点包括:(1)以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国计民生需求为着眼点,紧紧围绕综合国力提升,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链条设计、实施和评价效果。
如紧扣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大飞机、水专项、特新药创制等重大专项,解决解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集中科技资源,全面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加快军民融合,促进国防技术与民用技术转化,实现规模、创新、资源、组织等优势的创新系统。
(2)建立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理顺科技创新活动的利益关系,明晰各方在科技创新系统中职责界限。
中央以科技计划体制改革为牵引,重构国家科技体制,打破部门利益分割,从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入手,系统整合科技资源,使国家各个科技创新系统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因此,整個科技体制改革贯穿着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但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结题、后评价等各阶段,都要落实在具体的机构和部门。
(3)统一部署国家创新体系按照整体设计、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统一部署“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