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

经济地理复习资料(DOC)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总复习题填空题1.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古希腊,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则是长安。

3.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4.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5.人文地理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6.经济地理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

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

10.发展中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种类型。

11.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2.世界上主要的多边国际关系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和东西关系。

13.世界贸易中心分布主要在欧洲和美国14.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15.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6.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汇和黄金市场、证券市场。

17.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其特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易受天气影响和速度慢,适合于大运量的运输。

18.铁路大陆桥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新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南美南部大陆桥和非洲南部大陆桥。

19.日本吞吐量1亿以上的港口有神户、千叶和横滨。

20.国际三大航空线是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和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21.中国亿吨大港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22.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舟山、鹿特丹、青岛23.按照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东亚和东南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24.亚洲地区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

世界经济地理考试重点

世界经济地理考试重点

世界经济地理1、世界上有多少工业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四分之三2、粮食产量前三名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3、谁是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沿岸地区4、日本四岛最大的岛屿是哪个?本州岛5、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哪个?大洋洲6、绿色英格兰是哪?南英格兰区7、苏格兰最大的城市是哪?格拉斯哥8、三洲五海之地是哪?西亚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印度10、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不包括北海道)等。

11、西亚的石油输出国是那些?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12、南亚的范围?喜马拉雅山南侧到印度洋的广大地区,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千米。

13、英格兰南部的两个“硅谷”是什么?一个是“伦敦西走廊”硅谷,另一个是“伦敦北走廊”硅谷。

14、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15、加拿大人口高度集中在南部与美国接壤处自苏必利尔湖口的苏圣玛丽至魁北克狭长地带。

16、农业原是加拿大最大的产业部门,随着工、矿、交通、建筑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17、加拿大是世界主要矿国之一,矿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18、德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占消费结构的60%。

19、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农业产值增大,地位下降2、农业结构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3、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同4、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5、农业地带性明显,地域差异大20、英国农业概述?英国的耕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多,集中在英格兰东部、东南部的东安格利亚、东米德兰和东南区等地区。

目前农畜产品的自给率仅达2/3,仍是世界主要农产品进口国。

21、北海油田对英国经济的促进作用?1、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增加了财政收入。

2、带动了一些工业部门的发展。

3、推动了英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22、形成经济地带因素?各大经济地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产业机构与层次的不同,已经大的地域专门化的差异等,是形成经济地带的重要因素。

世界经济地理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地理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地理:是研究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学科,具体说,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条件、结构、体系类型及其他地域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理科学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又是一门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结合十分密切的基础应用学科。

2.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在地域分工不断深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形态、结构复杂、网络发达的空间地域体系,它是由经济地带系统、经济区系统、城市地域系统、经济地缘系统和类型区系统等所组成的庞大的复合地域系统。

世界经济地域系统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这样一个庞大的复合地域系统。

3.经济全球化: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文化交流,各国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商品种类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资本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4.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前,除英国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农业占优势,工业中则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1873年经济危机后,加剧了资本主义各企业间、部门间和国家间的激烈竞争,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系列新的工业发明创造,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科技革命,以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炼钢技术的改进等为主要标志。

5.第三次科技革命:由于帝国主义国内生产集中垄断和社会化过程的不断加强,国际市场的不断缩小和国际间竞争的日益剧烈,以及国民经济军事化的不断发展,自5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人们通常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革命目前还在继续发展,它是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的,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全版)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全版)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5分)第一章绪论(5分)一、名词解释1.商业地理:2.史志描述3.货殖列传4.结构主义地理学5.经济地理的制度与文化转向二、简答题1.简述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答:文献描述,知识积累。

2.简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答:(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从企业到区域到全球化。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20世纪以前)、实证主义分析(60年代)、行为伦分析(60年代末)、结构主义分析3.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10分)一、名词解释1.连接度2.供应商园: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3.R&D经费: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4.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通过技术交流等知识共享方式,可以使相关企业从新信息的生产价值中获得相当的利润,这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知识的溢出效应。

5.知识与技术的“黏性”: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公共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的关系,私人净投资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私有资本的增加,间接原因是生产活动的学习效应。

6.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7.外部经济效果8、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9、交通网分散度: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10、机场产业区:包括机场关联产业和与空运相关产业,空运相关产业包括空运型产业和信息关联产业。

二、填空1.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

2.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1.世界经济体系-发达国家:主要包括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区,具有高度工业化、发达的经济体系,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

-发展中国家:主要包括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具有较快的经济增长潜力。

-重要地区:包括亚太地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对全球贸易和投资有重要影响。

2.资源分布与经济活动-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土壤条件等影响。

发达国家主要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发展中国家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效益较低。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

发达国家一般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也依赖进口;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匮乏,多依赖进口。

-工业资源:工业资源包括劳动力、技术、资金等。

发达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技术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3.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模式:发达国家实行的工业化模式,基础设施完善,高度依赖技术和自主创新。

-出口导向模式:发展中国家常采用的模式,依靠出口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吸引外资进行产业升级。

-农产品出口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依靠出口农产品获得外汇,促进经济发展。

4.跨国公司与全球化-跨国公司:具有在两个或多个国家开展经济活动的能力的公司。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5.区域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合作:为了加强经济合作,一些国家组成了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盟等,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制定共同规则来促进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互相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场等。

以上是世界经济地理复习的一些要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根据具体题目要求展开对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论述。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资料共11页文档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资料共11页文档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新大陆发现”的是()。

A.美洲和澳洲的发现;B.亚洲和欧洲的发现;C.南极的发现;D.非洲的发现。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A.纺织机和蒸汽机B.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炼钢技术的改进C.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D.蒸汽机、内燃机、原子能、微电子和计算机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A.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B.以纺织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C.以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炼钢技术的改进等为标志D.以原子能、微电子和计算机工业、宇航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电子工业和激光工业等为标志4、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带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形成与发展B.原有的重工业部门发展受阻C.推动了农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5、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条件的新变化表现不包括()A.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地域系统的作用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B.位置、交通、信息条件和科技条件在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C.诸社会经济条件在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D.科技条件和人口劳动力素质是知识经济时期的核心竞争力5、第一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有()A. 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剧了B. 农业落后与手工业C. 老牌资本主义落后于后期的资本主义D.经济地域的形成6、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是在工业最发达的()开始。

A.德国B.日本C.英国D.美国7、世界经济区域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具有内向保护性B.具有外向竞争性C.经济全球化阶梯D.经济全球化表现8、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B.科技发展和信息交流C.资本过剩和物资短缺D.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界流动9、地理大发现是()A.16世纪初末—16世纪末B.15世纪末—16世纪初C.16世纪末—18世纪初D.15世纪末—16世纪末10、关于跨国公司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B.其功能主要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来实现C.对外直接投资住主要投向于直接吸引投资能力低的北非、西亚D.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1、近些年来世界产业变化的明显特点是()。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点1.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地理意义(P5)答: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世界产业分布和经济联系有着重大影响。

它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各自独立的局面,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为统一的整体,扩大了世界经济文化联系的范围。

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原始积累开辟了新的来源,使之后来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掠夺金银和把非洲黑人奴隶供给美洲市场成为可能。

使新大陆与旧大陆间农畜产品种类的相互交流、补充成为现实,并对世界产业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如原美洲的玉米、可可、番茄、马铃薯、向日葵、烟草、橡胶、木薯、火鸡等,逐渐被引入旧大陆;而旧大陆一些原生农畜品种,也在新大陆广为传播。

同时,它也使世界贸易航线及贸易中心发生很大变化,逐渐从南欧地中海地区移向大西洋及其沿岸地域。

2.世界第一产业的现状及主要特点(P35)答:现状:各洲、各国的农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农业人口比重低,而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比重高,各占世界农业人口比重差别更大。

特点:(1)农业产值增大,地位下降(2)农业结构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3)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同(4)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5)农业地带性明显,地域差异大3.试述世界五大工业地带(P60)答:(1)西欧工业地带:以重、化工业为中心,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钢铁、机床、船舶、电力等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2)北美工业地带: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也很发达,部门齐全多样,系统完整,尖端技术和高科技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3)东欧工业地带:以重工业为主(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重化工业为主,汽车、钢铁、炼油、造船(5)亚太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组装工业,基础资源型,技术密集型4.新加坡在东南亚的区域中心位置(P139)答: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杰出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水文条件也十分理想,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高居世界第五位;工业和技术服务中心:电子、炼油和造船三大核心部门;投资和金融中心:政局稳定,法规健全,居民文化素养高,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香港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并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来访以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此召开。

世界经济地理期末复习资料(1)

世界经济地理期末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FTA:是自由贸易协定的英文简称,指独立关税主体之间以自愿结合方式,旧就贸易自由化及相关问题达成的协定。

EU:欧洲联盟的英文简称,是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组织化程度最高、法规最健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

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英文简称,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个国家组成的典型的南北型区域一体化组织,是世界上地域范围最广、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简称。

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英文简称,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的10个国,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边境合作区:指若干国家和地区接壤地区之间的跨国界的自然人或法人,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生产领域内,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而开展的较长时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其实质就是生产要素在“次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趋向自由化的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主要表现为在这个地缘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因而,在经济范畴上,它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范畴。

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城市群:指在相关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农村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填空:1、太平洋带状工业区的三大工业带分别为:阪神工业带,中京工业带,京滨工业带。

2、波士华城市群五个主要的城市分别为: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

3、请说出你知道的国内外城市群:_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_、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波士华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提纲.

世界地理——经济地理部分复习提纲1、现代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特点2、人类种族的种类、标志、分布3、民族的定义,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4、世界主要宗教(重点是三大宗教)的起源、分布5、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体现是什么*?6、“丝绸之路”的意义,地理大发现的三大事件及其意义。

7、三次科技革命的学科基础、标志技术、主要经济成就(重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8、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新特征,世界产业布局有哪些新要素?9、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的历史轨迹和体现。

10、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有什么效应?11、什么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分类*(重点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金砖国家)12、世界经济的三极格局是哪三极?比较三极的经济结构、内部分工、地缘关系、一体化组织、整体性发展速度*。

13、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如何?并说明理由。

*14、国际贸易有何新特点?15、全球贸易网络(重点是三极区的贸易特点)16、跨国公司的分类(母公司、子公司;三分法、两分法)17、跨国公司总部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什么国家地区?什么城市?)18、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世界三大谷物的种植区域,经济作物生产分布特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

19、世界主要的煤炭资源分布地带、石油资源分布地带,石油储量大国和生产大国。

20、世界汽车生产分布特点,主要生产大国。

21、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产业的区位特征。

22、亚洲工业化战略演变: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新一轮混合型战略23、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的位置(三湾一海)、主要工业地带,其形成原因。

日本的三大城市圈(首都圈、名古屋圈、关西圈)24、欧盟的经济空间结构:一经济轴心和两条平行的经济增长轴所跨地区和主要城市。

25、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德国鲁尔区兴起的优越地理条件是什么?重振鲁尔区经济的措施有哪些?26、美国经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美国城市经济地域的发展过程: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巨大城市带(纽约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特区跨10州)——中西部即大湖区巨大城市带(芝加哥为中心,包括匹兹堡、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等)——“阳光带”城市(东南部、西南部三大州: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佛罗里达州)27、美国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三、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1、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的演变记述阶段:国外的经济活动现象世界各国的产业发展条件及分布分类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空间演变规律说明阶段:世界经济联系的空间动力机制(2)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现实界定世界范围内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及其系统;世界经济地理就是侧重研究各类经济地域的发展条件、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空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经济联系空间规律的科学;3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经济地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与具体的时空条件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是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地域单元;内容:三大板块:条件要素研究、结构功能研究、构造类型研究;2、世界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分析和研究世界不同层次的经济地域的经济发展条件和要素;第二,分析和研究世界及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与条件要素的组合关系;第三,分析和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地域、类型特征以及经济地域系统;第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区域问题研究和分析;四、掌握世界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和性质1、学科特点全球性、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2、学科地位地理科学体系中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结合十分密切的基础应用学科;3、学科性质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属于自然科学;有的学者认为:是一门“边缘学科”;我们认为:属于社会经济学科;第二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演变一、经济全球化1.定义: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至最终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2.经济全球化的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三、掌握经济全球化含义、动因和主要表现形式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2、动因:科技进步带动的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动力;运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有力的推动者;冷战结束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扫除了障碍;3、主要表现形式: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金融活动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4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四、掌握世界经济地域的基本格局基本格局: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二元对立构成了世界经济地域总体格局;2、美国、欧盟、东亚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中心;3、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迅速崛起;五、掌握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和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1、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人口居民、领土土地、政府组织2、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按民族构成划分国家划分法的国家类型: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共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双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①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②石油输出国③经济综合发展国家④农矿原料出口国⑤最不发达国家六、掌握综合国力概念、构成1、概念: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即国家的总体力量;2、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科技力;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八、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1、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区域(一)全球尺度的人口分布1.中低纬度指向2.近海岸指向3.平原指向4.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二)大洲尺度的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旧大陆”2.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三地区尺度的人口分布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几大人口密集分布区:1.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2.欧洲地区3. 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4.其他人口密集区四国家尺度的人口分布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尼日利亚、日本九、掌握民族定义、特征1、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民族的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第四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1、定义: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定义的解释: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一、掌握跨国公司的类型划分一三分法1.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以获得母国所短缺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为目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种植业、采矿业、石油业和铁路等领域;如着名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英荷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2.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制造和零配件中间产品的加工业务,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这类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诸如金属制品、钢材、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产品;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是当代一种重要的公司形式,为大多数东道国所欢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是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3.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管理、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以及营销技能等无形产品的公司;这类公司包括跨国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例如花旗银行、永道国际会计公司Coopers & Lybrand二两分法根据企业销售额最大的业务所归入的产业分类,可以把跨国公司分为两大类:工业跨国公司和服务业跨国公司二、掌握国际直接投资含义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FDI,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该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三、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一跨国投资的宏观区位选择1.自然资源寻求型2.市场寻求型3.效率寻求型4.战略资产寻求型5.贸易及分配型6.辅助服务型二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1.集中于东道国经济中心区2..集中于边界地区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第五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三、掌握比较利益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占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占比较成本劣势的商品,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可以使双方受益;比较成本: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对成本的比率;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政策主张;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贸易2、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要经历三个时期: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产品创新时期:技术密集型产品,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产品成熟时期:资本密集型产品,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标准化时期: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四、掌握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一)全球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二)跨国公司的地位更加突出(三)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四)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完善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一)世界贸易从三“极点”向三“极区”格局发展(二)东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一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崛起二中国作为周边经济体市场的壮大第六章世界农业生产与贸易格局五、掌握世界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共同规律一市场成为推动农业结构变迁的基本力量二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三现代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地位日渐上升四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工商呈一体化趋势五遵循“绿色农业”和“环境友好”原则六、掌握第一产业主要生产部门的生产分布状况1.粮食作物生产分布的特点:第一,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较快,但不稳定;第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1各大洲间产量不平衡;2国家间产量不平衡;3按人均产量计算地区差异悬殊,粮食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4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悬殊;第三,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为主;2、小麦的生产与分布状况五大地带1小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2小麦的生产分布:主要分布在25°N~55°N和25°S~40°S的温带地区;集中在五个大地带:北半球有四个带二个东西带、二个南北带;南半球一个不连续带;东西带:第一个地带西起西欧平原,经中欧平原、东欧平原南部至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第二个地带西起地中海沿岸,向东经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恒河平原;南北带:第三个地带北起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第四个地带北美洲中部的大平原,自加拿大中南部至美国中部;(3)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7个国家;4世界主要商品小麦产区:全球小麦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4个国家;3、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玉米是一种喜温的作物,分布较为普遍,多数集中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玉米原产于墨西哥,享有“饲料之王”的美誉;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粮食作物的近1/5和1/42玉米的生产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亚洲、欧洲;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二是中国的平原和盆地;三是欧洲南部平原;3玉米主要生产国:美国、中国、巴西等;4主要玉米输出国:美国、法国、阿根廷等;4、咖啡和茶叶的生产分布状况咖啡的主要产区集中在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拉丁美洲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主要咖啡生产国:巴西产量最多世界“咖啡王国”、哥伦比亚优质软咖啡全球驰名,越南等国家;非洲的科特迪瓦等国较为重要;茶叶世界出产茶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生产国: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世界的茶叶的产量中,品种最多的是红茶;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第七章世界能源生产及消费格局掌握煤炭资源分布、生产的基本格局两大煤炭蕴藏带(一)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1.世界煤炭资源地区分布广泛,储量丰富;2.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布且具有不平衡性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世界着名的两大蕴藏带:一是亚欧大陆煤田带;二是北美洲的中部煤田带;3.煤炭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10国,约占世界储量的90%;(二)煤炭工业的生产布局1.煤炭工业是较古老的工业部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大发展时期1860~1913年稳定时期1914~1950年萧条时期1951~1974年缓慢增长时期1974~1990年2、世界煤炭生产分布特点:战后世界煤炭煤炭生产地域不断扩大;煤炭生产分布与储量分布基本一致,生产分布不均衡;生产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采煤业为中心进行工业成组布局,形成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3、世界煤炭生产分布格局:生产区域分布格局:集中在亚太%、北美地区%生产国家分布格局: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俄罗斯、波兰、印尼、德国、乌克兰;一、掌握石油资源分布、生产的基本格局一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格局1.世界石油资源分布集中性特征明显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世界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 2、世界石油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石油资源的区域分布格局:中东地区约2/3、中南美、非洲;石油资源的国家分布格局: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3.世界石油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世界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30°N至10°S之间的区域;现有40多个国家在海洋生产油或气,其探明储量已占全球总储量的42%;(二)世界石油工业生产格局1.石油生产的区域格局:中东1/3、北美、前苏联、亚太、非洲、中南美和欧洲;2.石油生产的国家格局: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伊朗、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3.基本结论: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分布与储量地域分布基本一致;世界石油生产高度集中,地域分布不均衡;二、掌握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一世界石油的消费格局1.消费区域格局:北美、亚太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区2.主要消费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韩国、加拿大等3.基本结论:世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格局严重错位;世界石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消费增长迅速;二世界主要石油运输线路1、2、3、第八章汽车工业及其全球生产网路一、掌握世界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一生产布局显着不均衡全球汽车生产的区域格局:集中在东亚、西欧、北美地区三大板块,并呈现“三大板块平分秋色”的格局;世界汽车生产的国家格局:中国、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等是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家;全球汽车厂商生产局:通用系、福特系、克莱斯勒系、丰田系、大众系、雷诺系6大汽车集团;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全球汽车生产“6+3”模式占世界总销量的92%;(二)世界汽车生产格局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工业80年代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量差不多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兴的亚洲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国;拉丁美洲地区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其中巴西产量最高,2004年为221万辆,居世界第9位;四、掌握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1.产品发展趋势:环保节能观念促使世界汽车小型化、节能化;汽车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引人注目;2.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日本丰田公司的“同时同步开发系统”;3.大力开发和采用通用底盘4.汽车零部件向标准化、模块化、共享化方向发展5.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产品竞争力:动力性和燃油效率性技术;行驶安全技术;乘坐舒适性技术;环保节能型技术;6.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方向发展第九章世界大工业地带一、掌握西欧工业地带1、位置范围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包括英国、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意大利的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的南部国;2、发展条件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丰富的铁、煤等资源;交通运输方便;经济基础雄厚3、主要产业部门世界工业化最早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目前居世界第二位;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其中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地域结构特征与趋势,从内陆指向型布局逐渐向沿海地区发展,战后法、意、荷等国利用进口资源在沿海发展工业;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直接带动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二、掌握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1、位置范围分布在表日本,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直达九州北部,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地带及其连结地带,共16个县;2、主要部门结构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地带;全地带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5,约占全国人口、工厂数的6%,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的75%和65%;汽车、钢铁、炼油、造船工业发达;近年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迅速;属依靠进口原、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多布局在海运发达的港口,是世界着名的临海工业地带;第十章世界金融业与全球金融网络一、掌握金融业的概念和特征金融业定义:金融业则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特点: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高负债经营性;二、掌握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1.经营模式的全能化2.服务方式的电子网络化3.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化4.后台管理功能的地理分散化三、掌握跨国银行的概念、界定指标、发展特点1、定义:跨国银行transnational bank,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在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投资及其他业务的国际银行,由设在母国的总行和设在东道国的诸多分支机构组成;2、界定指标:①资本实力:跨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必须在10亿美元以上;②境外业务情况:要求其境外业务在全部业务中应占较大比重,且必须在伦敦、东京、纽约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设有分支行,开展国际融资业务,并派出一定比例的境外工作人员;3、发展特点:拥有庞大的国际网络;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采取全球经营战略;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四、掌握金融中心概念、分类、离岸金融中心概念1、金融中心的定义:金融中心是指这样一些城市和地区,它们凭借优越的经济、政治、时区和地理条件,以及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地和金融清算地;2、分类:根据金融中心业务涉及的地理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四类: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球性金融中心和境外金融中心;除了第一类以外,其余三类都属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范畴;3、离岸金融中心概念: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标的,以非本国和地区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非本地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它不受市场所在国和货币发行国一般金融法规和法律的限制;五、掌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1.多元化的经济基础所在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是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依托条件;首先,金融中心都是在工业生产达到相当规模基础上产生的;其次,商业活动的频繁开展,达到相当规模;如伦敦,香港;2、优越的时区条件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多位于主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因商业贸易衍生出来的旺盛金融需求,如伦敦、纽约;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跨境、跨时区的交易量大幅度增加,客观上要求金融中心必需处于十一的时区内,以便成为全球联系交易的一环;如东京、新加坡;3、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金融机构的集聚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能使机构间的合作与人员交流成本降低;4、政策六、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各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第一,地方性金融中心:中心仅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州或省提供服务;第二,地方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心为超过自身地理范围的国内其他区域提供金融服务,但还不是全国性金融中心;第三,全国性金融中心:为本国境内客户提供服务第四,区域性金融中心:为本国或相邻国家客户提供服务第五,全球性金融中心:中心与世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联系,为全球各地区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第十一章世界交通运输网络一、掌握集装箱运输含义、特点1、含义:集装箱运输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2、特点:①高效益②高效率③高投资④高协作⑤多式联运二、掌握国际多式联运含义、组织形式1.含义:是指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货地点;2.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A海陆联运B海空联运C陆桥运输三、掌握大陆桥运输含义、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1、含义: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即海——陆——海的连续运输;2、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北美大陆桥运输路线;欧亚大陆桥运输路线;新欧亚大陆桥运输线;第十二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特征1、概念: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2、特征:主体是主权国家;目的是共同繁荣;发展有明确顺序;相似性和排他性;二、掌握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理论theory of customs union主要从关税同盟组建之后将产生的经济利益这个角度论述一体化对全球福利的影响;2、关税同盟的效应“贸易创造”指在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壁垒后,同盟建立前由国内生产转变为同盟建立后从成员国进口,这意味着新的贸易被创造出来了;“贸易转移”又称贸易转向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来自成员国的进口取代了原先来自同盟外的成本较低的进口,成员国的贸易发生了转向;三、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机制(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二战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往往是由于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受到其他国家或集团的威胁而导致的;这种情形下,发展中国家很难发挥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保护;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技术与经济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速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为打破国家边界对资源配置的地理限制提供了条件,逐步在地理上相互邻近、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一些国家间,实现对资源的跨国配置以及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运行规则的国际联合调控;。

地理科学学院世界经济地理考试必考

地理科学学院世界经济地理考试必考

地理科学学院世界经济地理考试必考一、填空1.世界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全球性、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内容):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金融活动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3.国家的基本组成要素:人口(居民)、领土(土地)、政府(组织)4.国家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5.国家类型国家国家政体水平划分:君主立宪制国家、共和制国家6.民族国家:共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非民族国家:双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

7.综合国力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

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科技力8.跨国公司的类型:三分法:1.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2.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3.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两分法:工业跨国公司和服务业跨国公司。

9.世界玉米主要生产三大地带: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中国的平原和盆地;欧洲南部平原;10.饮料作物中茶叶、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主要饮料作物11.世界著名的两大蕴藏带:一是亚欧大陆煤田带;二是北美洲的中部煤田带;12.世界四大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前苏联、非洲、拉美地区13.世界三大石油进口国家与地区:西欧、美国和东亚;14.金融业的特点:特点: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高负债经营性15.根据金融中心业务涉及的地理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四类: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球性金融中心和境外金融中心。

16.国际多式联运组织形式:海陆联运、海空联运、陆桥运输17.世界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北美大陆桥运输路线、欧亚大陆桥运输路线、新欧亚大陆桥运输线18.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主体是主权国家,目的是共同繁荣,发展有明确顺序,相似性和排他性19.日本汽车以外形美、性能高、耗油少、价格低著称。

布局在中京和京滨工业区,丰田是日本的汽车城。

20.三条主要的石油外运线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航线。

(推荐)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思考题

(推荐)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思考题

(推荐)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思考题《世界经济地理》复习思考题“前言”部分1、关于世界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有几种表述?你认为应如何表述?答:目前流行的有四种表述,第一种认定是研究地域人地关系的学科(等同于区域人文地理);第二种认为是研究一定地域的产业分分布(布局或配置)的学科;第三种认为是研究一定地域产业发展条件、特点的学科;第四种认为是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学科。

我认为陈才教授的观点较为全面,他认为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分布条件和经济地域系统的学科。

2、名词解释经济地域:人类经济活动与具体时空条件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它是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的经济有机体(实体),它是由工、农、交等及城镇组合成的地域单元。

经济地域系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在地域分工不断深化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形态、结构复杂、网络发达的空间地域体系。

它是由经济地带系统、经济区系统、城市地域系统和各种规划区系统等所组成的庞大的复合地域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紧密联系、互为制约、相互交错,统一于世界经济地域巨系统之内。

3、经济地域有几方面的属性?你认为还有哪些属性?答:经济地域具有: 一社会经济属性;二整体性;三系统性;四层次性;五开放性;六类型多样性。

第一章1、名词解释世界经济地图:是指反映经济现象分布、规模、演变和相互关系的地图。

地理大发现:14C和15C西欧商人(主要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为了寻求更多的黄金而逐步探索新航路,他们在15C末和16C初绕非洲到印度航行成功(即“新航线的发现”),横渡大西洋抵达南美大陆的一些海岸(即“新大陆的发现”)和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等几大事件,人们称为“地理大发现”。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简写)即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或月)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之和,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最能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生产规模和水平,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和活动的最概括、最的指标,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GNP=GDP+国外劳动者报酬净额+国外财产。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 史志描述1.时期:17世纪以前。

2.主要特点(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3) 对经济地理知识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 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商业地理研究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了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1.区位研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位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1)区域科学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他区域研究代表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同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额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3.全球化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

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2. 经济全球化的支撑a.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b.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c.载体—跨国公司d.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e.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f.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3.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4. 当今科技革命的特点:a.技术群落成为主导b.生产要素发生质变c.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融合d.可持续发展5. 创新地理学:不是指地理学的创新,是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构建的一门新的地理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a.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b.创新活动对区域产业的影响c.创新活动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d.创新体系空间格局及创新的空间扩散与转移e.创新活动与创新环境6.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反映一个国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7. 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循序渐进规律、演变加速规律、优化升级规律8. 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是导致产业结构更替的源泉。

9.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1)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就开始从一产向二产转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向三产转移。

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一产劳动力减少,二三产劳动力增加。

因为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2)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具体表现: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10.(1)世界经济重心:一定时期内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的地区,资源、资金、技术、产业和文化等高度密集,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动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最大的区域,也是最终需求和外贸出口增长最快、引进技术与吸纳国际资本最多的地区。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它们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环境对资源分布和利用的影响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地理环境会对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寒带地区气候寒冷,适合发展林业和渔业;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港口和海洋资源利用;山地地区适合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旅游业等。

2.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从而影响种植业的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规模化、现代化等方面也有影响。

3. 地理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工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重工业;海拔高度较高的地区适合通过水力发电等方式发展轻工业;而交通、通讯和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地理环境限制。

4. 地理环境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城市化进程也有着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条件对城市的规模、布局、行政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世界经济地理区划世界经济地理区划是根据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将世界划分为若干区域。

目前世界经济地理区划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1.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根据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同,可以将世界划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三大经济发展水平区域。

发达国家主要是指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工业化程度较低,但有一定工业基础并在发展中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不发达国家主要是指经济非常贫困、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

2. 根据地理环境划分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可以将世界划分为寒带、温带、热带三大地理区域。

寒带主要是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适宜发展林业、渔业等;温带主要是指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等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热带主要是指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适宜发展热带农业等。

世界经济地理(考试版)

世界经济地理(考试版)

世界经济地理资料整理整理者:任雨婷1世界经济的三级格局P22~P25。

三个差异P23~P25。

怎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P23~P25和P322~P3242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P32~P40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P32~P33 动因P33~P34 特征P34~P36 变化趋势P36~P38 演变模式P383科技革命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工业布局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由于蒸汽动力代替了水力,使工厂能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发展起一批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煤铁复合型”的工业布局方式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大都分布在英国,主要有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和电力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煤铁资源开发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一些大规模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形成世界性的工业地带,工业向大型化、联合化方向发展,多数工业企业仍然属于“煤铁复合型”布局方式,原料缺乏的日本等国出现在沿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的“临海型”布局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有: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由于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的出现,以及能耗少的电子工业的兴起,进一步使工业布局摆脱了能源和地域的限制。

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自然资源被发现、被有效地开采和进行综合利用。

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通讯)能源和物质资料的消耗都很少,决定这些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技术、清洁的环境和高速交通运输条件,出现“临空型”的工业布局。

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有:美国西南部的斯坦福工业区(硅谷),日本的九州岛(硅岛),英国苏格兰电子工业基地,德国南部慕尼黑工业中心。

4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P50~P51 世界产业布局的新动向P52~P54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P72~P755分析题:我国外资结构转变的必要性我国外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1).外资的产业分布不合理: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

最新电大《 世界经济地理》期末考试答案精品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电大《 世界经济地理》期末考试答案精品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储量丰富,其中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产量占世界的10%●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

南非加入后●世界性宗教:佛教(最古老)、基督教(最广泛)、伊斯兰教。

民族性:犹太教、印度教、神道教。

●丝绸之路-陆。

香料之路-海●最早世界贸易中心,地中海沿岸→北大西洋沿岸。

威尼斯→里斯本→安特卫普(荷)→伦敦●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伦敦、纽约、新加坡。

谷物交易中心:芝加哥、温尼伯、伦敦、利物浦、鹿特丹、安特卫普、米兰●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的的需求一直在不断的增长。

20世界50年代之后,世界能源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由于石油、天然气比煤炭在开采、运输、应用上更为方便,因为被广泛地使用。

●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但所占比例缓慢↓;煤炭第二,比例↓;天然气第三,比例↑。

●世界各国能源结构一般要取决于该国自愿、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煤、油、气能源缺乏的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核电及水电,核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法国75%,日本为17%,韩国14%,乌克兰14%。

水电:巴西20%,加拿大13%●煤炭是工业的“粮食”。

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它的分布比较广泛,北半球8%+,世界上最丰富的含煤带:北纬30°~70°。

储量最多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中国。

世界煤炭消费多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和人口众多的国家,如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南非、波兰、澳大利亚、韩国、英国。

●煤炭的消费大多用于发电,其次是炼焦和工业用煤。

●煤炭大出口国:澳大利亚(最)、南非、印度尼西亚、美国、俄罗斯。

储量前三:美国、俄罗斯、中国。

优质煤最多:南非。

产量前五: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世界上石油、天然气的蕴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里海、西伯利亚、北非、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等地区。

●十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伊朗、墨西哥、中国、挪威、委内瑞拉、加拿大、阿联酋●中国石油进口保持强劲增长,进口:中东45%,非洲29%,东南亚12%,俄罗斯近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全球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 全球性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 跨国公司的发展(总部集中)
– 金融中心、管理中心是世界城市最重
–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信
要的经济功能;
网)
– 是全球通讯网络的主要结点,发挥全
– 生产性服务业的兴起(遵循
球信息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四个国家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竞
相争夺的投资地,从而带动了汽车生产的迅速增长。2000 年这四个国家占世界汽车产量的份额
不到 10%,2004 年就大道了 15.9%,增加了近 6 各百分点。
汽车业(半导体、金融)频繁并购的原因
1、市场的剧烈变化和竞争格局演进
世界经济地理
金 砖 四 国 : 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七大工业国组织成为世界 最大经济体的国家。这个简称来自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所组成的词 BRIC(Brazil、 Russia、 India、China),其发音类似英文的“砖块”(BRICK)一词。 石油输出国组织:即 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其宗旨是协调 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现有 12 个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 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 瓜多尔和委内瑞拉。 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
汽车消费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变化。传统的发达国家对汽车的需求趋于饱和,需求主要来源于产
品的更新换代,增长相对较慢。随着市场开放和经济发展,新兴目标市场(特别是除日本以外的
亚洲、东欧和南美市场)活跃起来,需求旺盛。为了争夺市场并充分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跨国
投资和生产转移加快,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格局提升到国际舞台。
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形式 – 最简单的跨国公司空间组织形式是所有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国家,然后通过跨 国公司的营销网络出口到世界各国 (A) – 当面对与国内相似的国际市场,或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或必须接近市场以生产迎合消 费者需求等,跨国公司可能采取东道国分散生产的方式来组织其空间生产(B)。 – 基于区位比较优势,建立大型的生产设施,服务于区域性市场,并在跨国公司内部各子 公司之间进行最终产 品贸易(C) – 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寻低生产成本区位,将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布置在相 应区位,这样形成一种全球的垂直生产一体化(D)。
• 在跨国公司的母国内,公司总部也是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 •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总部尤其集中在首都或经济中心。 地区总部 • 区位要求:人才、服务、文化娱乐设施;代表了公司下一阶段全球化运作的趋势,设
在可以提升公司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战略形象的城市
• 集聚于世界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以及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重要城市,如斯德 哥尔摩、哥本哈根、布鲁塞尔、法兰克福、日内瓦、米兰、多伦多、芝加哥、洛杉矶、 休斯顿、汉城、香港以及新加坡等。
汽车生产模式的转变:从福特制到丰田制 单件生产:全能技工+制定化订单 =》福特制: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大幅降低了汽车成本。缺点: 刻板性(无法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产品种类的局限) =》 丰田制:精益生产(不断消除浪费为出发点,以拉动式需求为生产导向。快速应对市场内 雪球,根据变化调整生产) 汽车地域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 1、生产布局---西欧、北美、东亚三大板块平分秋色,但东亚产量的迅速提高,与另外两个地区 将日益拉开差距,平衡可能被打破 2、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 英国——大西洋两岸——东亚太平洋 – 18 世纪 60 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经济增长重心 – 19 世纪,德国、美国成为世界增长中心 –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太平洋板块移动 • 美国国内经济增长中心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海岸转移 • 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 •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兴起 • 中国崛起
其次,从郊区的发展模式来看,西欧的郊区化是在国土规划指导下进行的,郊区的发展有 统一的规范,综合性集约化的郊区城镇是西欧郊区发展的主要模式。而美国的郊区化没有严格的 总体规划。另外虽然美国的每个郊区都有自己的规划,郊区居民区和商业、工业用地是分开的, 但这种规划规模太小,被称为“零零碎碎”的规划,不能有力地控制郊区的蔓延。不仅如此,战 后美国还大力修筑高速公路,加速了市郊之间的通勤,还实行了鼓励居民到郊区定居的住宅抵押 保险制度和补贴制度,因此,美国的郊区化在战后呈爆炸式或蔓延式的膨胀,住宅和人口密度很 低。这种郊区化模式被称为“美国模式”。(形成多中心结构,加拿大的也出现郊区化,但紧凑 度远高于美国)
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特点: 全球总部:
• 集聚在少数发达国家。如世界上最大的 100 个跨国公司,占所有跨国公司国外资产的三 分之一,集中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瑞士。
经济主体集聚的规律)
– 政治和文化教育中心
美国的郊区化与其他国家郊区化的异同
同 : 都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
量的下降。
异 :首先,从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来看,美国郊区的发展起点低,速度快。美国郊区的发展 之所以起点低,是因为美国的许多郊区社区或城镇是在人口郊区化的过程中创建起来的,人口基 数很小,而西欧的许多郊区城镇古已有之,。
外包( Outsourcing):跨国公司将可以生产功能的不同阶段转移给其他独立的公司,跨国公司 起总体协调控制作用。
• 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 • 主要区位因素
n 市场规模
n 政治稳定性
n 交通成本
n 其他:基础设施、税收、汇率因素
n 贸易壁垒
– 苏格兰城市和区域规划学家格迪斯(P.Geddes)
– 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霍尔(Peter Hall)《世界城市》
– 1982 年,约翰·弗里德曼(J.Friedmann)
– 1981 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恩(R.B.Cohen)发表的《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跨国公
司和城市等级体系》一文中,使用了“全球性城市”一词。
当 今 产 业 转 移 特 点 :产业链的功能转移 • 生产流程专业化,促使产业片段化,同一产业链功能模块化,低技术模块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 • 生产流程标准化可以使用大量低技术劳动力,特别是对于成熟产业 • 柔性生产方式改变了生产规模和成本的关系,增加产品多样性,改变生产组织方式 • 服装、制鞋、汽车、航空、研发服务
再次,美国和西欧国家中心城的命运不同。美国城市在郊区化的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就业 机会和中上阶层,税收基础受到严重削弱,而穷人和少数民族却不断向中心城汇集,福利负担加 重,财政开支捉襟见肘,城市设施不断老化,因此中心城日益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战后欧洲城市 虽然也出现了郊区化现象,但由于郊区化速度缓慢,而且城郊没有出现穷人和富人在市郊布局上 的分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所以中心城并未表现出衰败的迹象。这与欧美不同的文化传统、政 策和地方政府的体制有关。
汽车工业发端于欧美,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80 年代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汽车产业的竞
争也仅限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但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
以后,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80 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量差不多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 30%,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弗农,1966) • 产品生产经历创造、成长、成熟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产品在美国生产,通过出口满足外部需求; • 第二阶段,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或者开拓市场,首先在欧洲或 加拿大这类高收入市场建立基地; • 第三阶段,新建立的生产基地供应以往的出口市场,最终更新的海外基地出口到其他的 第三国市场,甚至美国; • 第四阶段,当产品完全标准化以后,生产转移到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
研究与开发(R&D) n 区位要求:靠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宜居性 n 美国主要集中在加州的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科罗拉多的丹佛,北卡的研究三 角,英国的研发大部分集聚在英格兰东南部,大约 60%在东南部。
生产与销售功能 n 生产功能在空间上较其他功能分散。影响生产功能的区位因素很多,如市场规模与潜 力、自然资源与劳动力成本等。 n 劳动力技能、基础设施水平、交通通讯设施、供应网络以及支持性的制度因素等是生 产功能重要的区位因素 n 跨国公司的市场营销功能在空间上是最为分散的,这些功能必须接近现实与潜在的消 费者。
强实力、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什么出现纺织服装业生产中心的全球转移?
的长波周期
• 目前,世界经济重心以每年 140km 的速度东移 贸易壁垒 – 管理壁垒
– 缺少扩张野心,没有意识到机会,缺乏相关知识经验等 – 政府的贸易壁垒:
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配额,补贴,许可,其他的限制 – 关税 – 配额 eg:1970 年代纺织品配额限制 – 出口限制 eg:高技术产品出口 – 歧视性政策 eg:许可标准、包装,原产地认证规定,健康安全规定
洲两大地区。非洲个别经济状况较好的经济体的汽车生产也不容小觑,例如南非。除日本外,亚
洲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韩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等国。进入 21 世纪
后,亚洲发展中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尤为迅速。拉丁美洲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哥和
阿根廷三个国家。
从世界范围来看,四个发展中大国的产量增长最为引人注目。他们是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巴
当 代 人 口 迁 移 形 式 :永久性移民、客籍劳工和国际难民
戈 特 曼 ,世 界 六 大 都 市 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都市带、日本太平
洋沿岸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都市带、长三角都市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