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8版)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8版)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第六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相关制度。
第七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培训和考核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互联网餐饮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通过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以及为网络餐饮服务提供平台服务的互联网公司。
第三条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名登记,并对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第七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原料采购、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八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食品安全。
第三章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第十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明确食品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要求,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一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原料,禁止使用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料。
第十二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控制,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第十三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确保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章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第十四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网站、应用程序等平台上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等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信息。
第十五条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更新食品安全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立法目的与依据第一条为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行为,保障网络食品交易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食品经营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网络食品经营,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食品(含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适用范围与定义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网络食品经营者,是指通过网络销售食品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是指在网络食品交易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或者多方提供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信息发布等服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第三章监管主体与职责第五条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网络食品经营监督检查、信息通报、风险监测、应急处置等制度,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第四章经营原则与要求第七条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并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显著位置公开。
第八条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保证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第九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并对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第五章社会共治与诚信第十条鼓励网络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自查结果。
第十一条鼓励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纠纷调解机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网络食品经营诚信体系建设。
第六章监督检查与管理第十二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食品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权依法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网络食品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抽样检验,要求其提供有关资料。
内蒙古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

内蒙古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以下是对内蒙古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介绍。
一、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监管条例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查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不得使用。
4.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检验,并建立食品检验记录制度。
二、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1.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2.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
3.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4.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应当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查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不得使用。
三、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
2.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
3.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记录并保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来源、生产、加工、销售等信息。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发布。
通过以上规章制度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旨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培训

三、第三方平台的义务及监管重点
5. 按要求进行信息公示和更新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 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3.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培训和考核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 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检查要点:是否有对应的培训考核记录。
三、第三方平台的义务及监管重点
4.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登记 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联 系方式等信息,保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 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 与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明确食品安全责任。
入网餐饮户: 正常营业户:
美团团购
入网餐饮户:
(大众优选) 正常营业户:
三、第三方平台的义务及监管重点
1.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含设立分支机构)、自建网站餐饮 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市 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 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办法
中卫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科 杨辉
一、立法目的
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 保证餐饮食品安全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 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
(完整版)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法规,2017年9月5日,《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文名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发布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日期2017年11月6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日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文件发布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2017年9月5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1月6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签署第36号令并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1]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政策全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订餐行为,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10年第71号)、《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292号令)、《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第5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自治区范围内从事网络订餐服务以及提供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服务,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的规定.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订餐,是指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接受的送餐订单,制作并配送餐饮食品的经营活动.本办法所称的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以下简称网餐服务经营者),是指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餐饮服务类)的食品经营者,自行设立订餐网站、移动客户端或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开设网上店铺,制作并配送餐饮食品或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餐饮食品的餐饮服务经营者。
本办法所称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是指在网络订餐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提供网页空间、虚拟经营场所、交易规则、信息发布、配送等相关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提供者。
第四条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全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指导所属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本地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协调通信管理部门做好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从事网络订餐服务,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六条鼓励第三方平台采集和应用各级政府及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数据,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4.29•【字号】内政办发〔2016〕47号•【施行日期】2016.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内政办发〔2016〕47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切实解决学校(含托幼机构,下同)食堂、“小饭桌”、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场所和农村牧区集体聚餐场所等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结合自治区实际,现就加强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有关精神,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负监管责任、主管部门负主管责任、企业负主体责任”四方责任,落实“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原则,以全面落实各方责任为重点,特别是充分发挥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贴近一线、熟悉情况的优势,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健全从自治区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
针对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业态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监管不到位、主体责任不落实、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等问题,切实加强监管,真正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监管体系,有效提升全区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方责任(一)严格落实地方人民政府责任。
各地区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要求,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保障本地区餐饮食品安全。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正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06.03•【字号】内卫发[2010]45号•【施行日期】201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内卫发〔2010〕45号)各盟市卫生局,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为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自治区卫生厅组织有关人员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二〇一〇年六月三日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而又需要在自治区范围内统一的食品安全技术要求及相关检验方法,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三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第四条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批、发布、备案、实施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自治区卫生厅负责制定、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提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
第六条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第七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内容不一致或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自动失效。
第二章立项第八条自治区卫生厅每年11月底前,发布征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项目公告,公告发布20日内,任何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均可以向自治区卫生厅提出制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立项建议。
网络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网络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一、总则1.1 为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网络食品经营、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1.3 国家鼓励网络食品经营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网络食品经营2.1 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
2.2 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网络食品安全。
2.3 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对所销售的食品进行查验,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4 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追溯体系,记录并保存食品来源、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销售等信息。
三、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3.1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
3.2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资质审查。
3.3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所在地监督管理部门。
3.4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
四、监督管理4.1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4.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网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加强网络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报和风险预警。
4.3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食品经营者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4.4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打击网络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网上订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网上订餐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网上订餐服务的餐饮服务单位(以下简称“餐饮单位”)及其相关从业人员。
三、餐饮单位责任1. 餐饮单位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经营范围经营。
2. 餐饮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职责。
3. 餐饮单位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4. 餐饮单位应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餐饮单位应保证食材来源安全,严禁使用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
6. 餐饮单位应确保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 食材采购与验收制度(1)餐饮单位应从合法渠道采购食材,确保食材来源安全。
(2)采购的食材应具有合法检验检疫证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验收食材时,应检查食材的外观、气味、色泽等,确保食材新鲜、无异味。
2. 食品加工与制作制度(1)餐饮单位应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过程。
(2)从业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双手清洁,遵守卫生操作规程。
(3)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防止交叉污染,确保食品卫生。
3. 食品储存与运输制度(1)餐饮单位应配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储存设施,保持食品储存环境清洁、干燥、通风。
(2)食品储存时应按照温度、湿度等要求分类存放,防止食品变质。
(3)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4. 食品配送与包装制度(1)餐饮单位应选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配送工具,确保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2)食品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食品包装应密封、防潮、防尘,确保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保持卫生。
五、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1. 餐饮单位应定期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最新版】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备案信息。
第六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相关制度。
第七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法规,2017年9月5日,《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文名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发布机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日期2017年11月6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日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文件发布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2017年9月5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1月6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签署第36号令并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1]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政策全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国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平台和自建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订餐行为,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10年第71号)、《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292号令)、《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第5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自治区范围内从事网络订餐服务以及提供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服务,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订餐,是指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接受的送餐订单,制作并配送餐饮食品的经营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以下简称网餐服务经营者),是指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餐饮服务类)的食品经营者,自行设立订餐网站、移动客户端或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开设网上店铺,制作并配送餐饮食品或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餐饮食品的餐饮服务经营者。
本办法所称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是指在网络订餐活动中为交易双方提供网页空间、虚拟经营场所、交易规则、信息发布、配送等相关服务的信息网络系统提供者。
第四条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全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指导所属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本地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协调通信管理部门做好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工作。
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从事网络订餐服务,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鼓励第三方平台采集和应用各级政府及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数据,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逐步开放食品经营企业行政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数据接口,为第三方平台按照上款规定采集和应用政府食品安全数据提供便利。
第七条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和督促从事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依法从事网络订餐活动,保障公众网络订餐消费安全。
第二章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第八条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食品经营许可有关规定,取得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类)许可以及网络经营许可项目,并严格按照许可的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网餐服务经营者的实际经营地址、经营项目等应当与其取得许可时所核准的经营地址、经营项目等一致。
第九条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自入网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自行设立网站或者所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网址、IP地址,书面告知颁发许可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类)许可证。
公示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
画面清晰,容易辨识。
上款规定公示的信息发生变化的,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及时更新。
第十条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加工制作餐饮食品,网餐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履行记录义务,如实记录网络订餐的有关信息,包括所加工餐饮食品的名称、下单时间、送餐方式、食品流向等。
接受批量订餐的,应取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许可。
网餐服务提供者每单供餐同类餐饮食品数量超过30份的,应自行留样(每个样品100g)并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同时做好留样记录。
第十一条网餐服务经营者制作餐饮食品应当在本经营场所食品加工操作区内完成,不得委托他人加工制作。
第十二条网餐服务经营者自行送餐的,应符合以下要求:(一)送餐人员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上岗工作。
送餐人员出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鼻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相关送餐活动。
(二)经营需保鲜、保温、冷藏、冷冻等特殊要求餐饮食品的,应当采取保证食品安全的贮存、运输措施,或委托有经营资质,具备相应贮存、运输能力的第三方物流配送。
无相应贮存、运输措施的不得配送冷食类、生食类食品、冷加工糕点(含奶油糕点、提拉米苏、芝士蛋糕、寿司等)、预拌色拉等高风险餐饮食品。
(三)选择距离较近并可短时送达的消费者送餐。
网餐服务经营者应当在送餐容器的外包装上标示食品制作烹饪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保存条件为10℃以下或60℃以上,烹饪至食用时间应当在2小时以内),并提醒消费者收到后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四)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应当为无毒无害的食品级材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并能提供购进票据。
对重复使用的食品储存容器等送餐设备应及时清洗消毒,确保食品在送餐过程中不受污染。
(五)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销售凭证;征得消费者同意的,可以出具电子化形式的销售凭证,以此作为处理消费者投诉的依据。
第三方平台或者第三方物流等接受网餐服务经营者委托从事送餐的,应当具备上款一至四条规定的条件,网餐服务经营者不得委托不具备上款条件的第三方平台或者第三方物流送餐。
从事送餐活动的第三方平台和第三方物流应制定送餐管理制度,加强对送餐人员规范操作的培训和检查,确保送餐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鼓励网餐服务经营者在其网站或第三方平台公布量化等级公示牌、厨房照片或者实时视频,使消费者直观了解经营管理水平和食品加工操作的情况。
第三章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第十四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主体资质审查及其经营活动检查、交易管理规则、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赔偿等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在平台上公开上述制度。
第十五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申请加入平台的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及时更新《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类)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材料。
应当申请加入平台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实体店进行现场核实。
鼓励第三方平台将平台中网餐服务经营者的许可信息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许可数据进行比对,提高资质审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网餐服务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记录其社会信用代码、食品经营许可证号、许可证有效期、核准名称、地址、经营项目等信息。
第十七条第三方平台应当以通过签订入网合同等方式,向网餐服务经营者明确其应遵守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制订入网合同示范文本。
第十八条第三方平台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网餐服务经营者在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进行检查核实。
第三方平台发现网餐服务经营者存在超范围经营、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网餐服务经营者存在无许可证经营、许可期限到期未进行延续、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并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违法行为。
第三方平台对于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网餐服务经营者还可采取调整搜索排名、暂时或永久停止提供平台服务等措施。
第三方平台应定期向盟市或企业所在地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平台内网餐服务经营者的有关信息。
必要时,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
鼓励第三方平台通过对网餐服务经营者的上传信息、消费者点评等大数据分析,获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线索,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接到报告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第三方平台报告的线索开展重点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第三方平台应当建立平台内网餐服务经营者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入网餐服务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情况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条鼓励第三方平台在平台上公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网餐服务经营者实施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监督抽检、违法行为记分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鼓励第三方平台开展网餐服务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餐饮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二条网餐服务经营者由实施食品经营许可的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
未经许可从事网络订餐的经营者,由其所在地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其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自治区内第三方平台由其营业执照所在地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外埠第三方平台由其在自治区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办事处所在地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其在辖区内从事的订餐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配备监管人员,开展网络订餐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负责管辖第三方平台的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第三方平台执行食品安全法律、规范、规章和本办法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网餐服务经营者的许可资质和与网络订餐相关的经营行为,以及第三方平台和第三方物流的送餐服务开展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发现网餐服务经营者在网络订餐活动中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及时通报负责该经营者加入的第三方平台日常监督管理的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方平台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关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责令平台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外埠第三方平台在本市的网络订餐活动中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发现重大违法行为应及时向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发现第三方物流的送餐服务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由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对委托送餐的委托方进行责任约谈。
第二十八条自治区食品药品举报投诉受理中心接到举报第三方平台或者其网餐服务经营者的投诉后,应分别转交负责第三方平台以及网餐服务经营者监督管理的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
第二十九条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通信管理部门可以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第三方平台是否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中的规定从事网络订餐活动进行监测。
监测中发现存在涉嫌违法行为的,盟市、旗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通报第三方平台,责令其限期核实,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第三方平台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核实,并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对网餐服务经营者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自治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网络经营餐饮食品纳入年度抽检计划,按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