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素材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标记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知识解读】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春,在香港建立起兴中会总部,规定革命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他鉴定地走上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道路。

标记中国同盟会【知识解读】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领会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解读】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

其基本内容为:(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革命推翻清王朝,改变其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现中国的独立。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主”,也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就是通过涨价归公和照原价收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实现土地的国有化,国家可以利用全国地产收入来发展经济。

领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知识解读】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

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给大家整理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简答题-2020年《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第三章辛亥革命,科学宅家,高效备考!第三章辛亥革命1、简述晚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背景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着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2、简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答:(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形式的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这些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3、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随后兴起,四川省尤为强烈,最初,各省立宪派倡导文明保路,但遭清政府镇压,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请愿群众开枪,打死30多人,造成成都血案。

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武装暴动。

4、简述《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意义答: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国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民主权利。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重点笔记(1)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重点笔记(1)

第三章⾟亥⾰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 年⾄ 1907 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命⼿段还是改良⽅式这个问题,⾰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场⼤论战。

⾰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命的必要性,正义性, 进步性。

⾸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因此,爱国必须⾰命。

只有通过⾰命,才能"免⽠分之祸",获得民族独⽴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命,⽽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命虽不免流⾎,但可"救世救⼈",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们在⾰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乃⾄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命本⾝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命的两个⽅⾯。

2,为什么说孙中⼭领导的⾟亥⾰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化? ⾟亥⾰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的的⾰命,是⼀次⽐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命。

在近代历,⾟亥⾰命是中国⼈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奋起⾰命的⼀个⾥程碑, 它使中国发⽣了历史性巨变。

第⼀,⾟亥⾰命*了封建势⼒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亥⾰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了中国历第⼀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亥⾰命给⼈们带来⼀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亥⾰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发⽣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亥⾰命不仅在⼀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涨。

3,⾟亥⾰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案是⾏不通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学本科复习资料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学本科复习资料 第三章 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破产
开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两年后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预备立宪”并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危机。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背景条件 革命活动宣传
内忧外患 清末“新政”破产
资产阶级发展
辛亥革命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外患:1904-1905,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背景条件
内忧: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内忧外患 清末“新政”破产
资产阶级发展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条件
内忧外患
外患:1904-1905, 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概括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内容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措施 •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创立民国 •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
缺陷 • 反对阻碍革命的满族人但并没有明确反帝 • 没有明确劳动人民的地位。
3.1.3.1三民主义学说
第一节 举起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简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内容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措施 •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缺陷 • 反对阻碍革命的满族人但并没有明确反帝
3.1.3.1三民主义学说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著书立说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考题详解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创立者:孙中山黄兴) P44 P40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P4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 P42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 P4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兴中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p431895年春,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总部设在香港p43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p43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p4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P4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p44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民族、民权、民生)p45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 p46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p47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四川 p47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p4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48《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P48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p4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p511913年3月,被袁世凯刺杀的是宋教仁 p51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p51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p53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 1916年1月1日 p51从1916年1月1日复辟到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袁世凯称帝83天,同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之评 价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 的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 以民族主义为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 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充,反映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合当时中国人 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对推 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孙中山开始认 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才能 够拯救中国。
李鸿章衙门大院(天津)
1、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 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 会。入会秘密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表明孙 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延安
毛泽东高度评价 辛亥革命。1939年5月 4日,他在延安举行的 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 会上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正规地说起来, 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 的。”
湖 北 军 政 府
人物介绍: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曾在天津北洋水师 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海军服役。甲午战后, 他帮助张之洞教练新军。 当时,孙中山远在美洲, 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 上海,孙武与蒋翊武失 去联络。革命党人错误 地自认为“资望”不够, 以手枪逼迫黎元洪担任 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散布各地
下,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 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在中国延续了 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到了尽头。

近代史复习纲要3-4章

近代史复习纲要3-4章

近代史复习纲要3-4章第三章:辛亥革命(创立三民、宣传辩论、武昌起义、果实被抢、军阀统治)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民族危机,社会矛盾激化(国际上《辛丑条约》+国内拒俄、拒法、抵制美货,收回利权及四川保路运动)2.导火线:新政破产→新政内容→1906废除科举→颁布商律→皇族内阁(13人,9满族,7皇族)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其骨干力量是资产姐姐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二、革命派的活动即革命前期准备1.组织:1894.孙中山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香港兴中会总部,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著书立说:1)章炳麟《驳》→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邹容《革命军》→阐述民主革命正义性和必要性,建立中华共和国3)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抨击瓜分阴谋,号召推翻清政府3.组织建党:1)兴中会成立后又成立:黄兴华兴会,蔡元培光复会,科学补习所,岳王会2)1905孙中山、黄兴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政党/标志民革新阶段,孙为总理,黄为执行部庶务,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机关报《民报》。

三、三民主义学学说,革命与改良辩论1.三民主义学说内容及评价:民族、民权、民生→P44-P55(多选、简答、论述)2.革命与改良辩论:“三个要不要”→P55(多选,简答,注意与P35页的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区分开来)1)内容:要不要革命手段翻清,这是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2)意义:划清革命改良界限,民主思想及三民思想广泛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3)局限:未能认清帝国主义本质,民主制度理解局限在形式上,未把土地改革和反封建联系起来,没能解决农土地问题。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1.四川保路运动:粤汉、川汉铁路,四川省为主,赵尔丰,成都血案2.武昌起义:1911.10.10,占领武昌,控制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都督3.中华民国成立1912.1.1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局限性→P48(识记,单选、多选)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局限性及经验教训→P49(简答、论述)1.意义:1)推翻清王朝2)宣告君主专制结束和民国建立3)思想解放4)社会经济、思想等变化5)反帝2.局限:1)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2)没充分发动依靠民众3)没建立坚强革命政党3.经验教训:1)只推翻清政府,没完成反帝反封任务2)资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需要新探索,谋新出路三、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和反对北洋军阀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一次护法→二次护法)1.北洋军阀统治的方式或表现1)政治上:A扩军、立特、立法、杀革命党, B毁弃民主制度、暗杀宋教仁、遣散国民党和议员、炮制《中华民国约法》2)经济上:维护帝、地、买办资的利益 3)文化上:尊孔复古,遏制思想解放2、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1913二次革命:李烈钧、黄兴,南京讨袁,战事集中于九江、南京2)1915护国运动:蔡锷,云南反袁称帝3)1917一次护法:孙中山,广州,依靠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饶打直系军阀4)1920二次护法:孙中山,广东,依靠陈jing明,孙登永丰舰指挥→二次护法失败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共诞生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前的世界形势:1.1914-1918一次世界大战2.1917俄国10月革命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4.凡-华体系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阵地、内容、意义、局限性1.代表人、著作、主阵地:陈独秀《新青年》、蔡元培北大校长,李大钊、鲁迅、胡适撰稿,北大和《新青年》成主阵地2.内容:1)民主和科学→P57(展开,简答,论述)2)提倡白话人、新文学3.意义:是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1)反封建2)宣传民主科学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4.局限性:了解便可.李大钊最早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P58三、五四运动→条件、导火线、过程、特点和意义→P59(多选、简答)1.特点:1)新时代即社义革命2)新力量增长即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3)新文化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德国一切权利转给日本3.过程:1919.5.4北京学生天安门示威,口号…,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至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转至工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41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 思想大解放。
42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 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 涨。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 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 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1、内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2、论战结果
瓦解

寻找代理人
袁 世 凯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企图武力干涉 辛亥革命失败
1912.9,任命赵秉钧(前为唐绍仪、陆征祥)为内阁总理, 控制政府。
1913.3.20,刺杀宋教仁。 4月“善后大借款”,7-9月镇 压“二次革命”,10月当上正式大总统,11月解散国民党。
1914.1,取消国会,5月废除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1915.5.9,签订《二十一条》,12月12日复辟帝制。
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
喻培伦
林觉民
2、保路运动和武昌首义及各地响应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 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 日,清廷在邮传大臣 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 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 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 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 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 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 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 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成为武昌起义的 导火线。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第二节讲义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1.保路风潮(识记1)(按选择题理解)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就这样兴起了,四川省尤其强烈(造成成都血案),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成为引发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2.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1)武昌起义(识记2):直接领导者: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孙中山、黄兴并未直接指挥)。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当夜占领武昌,三日之内,革命党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2)各地响应: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从武昌起义到11月9日,短短一个月,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13个省和上海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了。

(3)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中埋下的问题。

一是革命党人主动把权力让给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二是政权被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篡夺;三是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

四是有的地方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

3.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领会1)(按简答题理解)(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底,孙中山回国并被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正式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自考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资料

自考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资料
孙文,幼名帝象,学名 文,学医时取名日新,谐音 字逸仙,秘密革命期间,一 度化名用日语“中山樵”, 所以晚辈同志尊称他为中山 先生,世称孙中山。
•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工商业: 棉纺织业:1905—1910,新增9家。 采矿业: 1895—1913,22073000元。
1906—1909,13381000元,60%。 商办银行: 1897,上海中国通商银行; 1903,天津志成银行 ; 1905,北京大清户部银行(后改为中国银行)。
5/20/2020
5/20/2020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 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 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 住。
5/20/20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俄战争
5/20/2020
“ 清政府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
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 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掩饰国民的耳目,讨 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 黑暗反倒是加了几倍。

——陈天华《警世钟》
5/20/2020
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掀揭屋顶而打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 观上却成为时势假手不愿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历史常会使动 机与效果大相异趣。 清政府原想借此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但新政没有延长它的寿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加速了他的灭亡。他推行教育改革,是想造就 “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新式学堂中还是留学生 中,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通于传统 的知识分子群体,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清政府在全国各省扩编新 军原本是想借此来弹压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变乱,却又给革命党人在 各省以发展革命势力的机会。新军绝大多数成了王朝的“叛兵”。 奖励实业,原想借此以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却导致了资产阶级利 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所有这一切,都走向了预想的反面, 何以会如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刊名 中国旬报 开智报 国民报 政艺通报
游学译报 大陆 女报 湖北学生 报 直说 浙江潮 江苏
刊物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东京
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 誓的地方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 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团 体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宣传 (2)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出版报刊:
报名 中国日报 苏报 国民日日报 俄事警闻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界公益报 警钟日报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起因
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 三民主义思想,扩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阵地, 迅速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领导地位。以康有 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阻 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护其在思想界的 权威地位,极力驳斥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 对此,革命派予以了坚决回击。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同盟会建立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国内支部
同盟会国外支部
《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改良派的机关报——《新民 丛报》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阵地:1905—1907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
《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展开论战。
主战场:日本、加拿大、新加坡。
范围: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

3《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以棉纺织、面粉 加工等行业最为显著 1901至1911年间设立的纺织厂共85家, 资本额400多万元; 食品厂共95家,资本额1300多万元。 卷烟、造纸、火柴、玻璃等轻工业, 都有一些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 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905年华兴会部分成员在日本合影。前排左边1黄兴, 左3胡瑛,左5柳阳谷;后排左1章士钊,左4刘揆一
(2)同盟会成立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 1905年 东京 《民报》 机关报: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2)国家统一完成,对外获得了民族独立;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建立,人民当家作主; 中共成为执政党。这些为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 来,中共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 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穷落 后的中国变成了初步繁荣,充满活力的 社会主义国家。
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的阶级基础。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及其早期革命活 动 (视频) (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 广东省香山县一农民家 庭。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 学名文,字德明,号日 新,后改号逸仙,旅居 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 “中山”因而得名。
(3)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纲要三章辛亥革命

纲要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五、辛亥革命的失败
1.帝国主义的破坏和袁世凯东山再起
朱尔典:“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严守中立”, “非袁 莫属” 袁世凯:湖广总督 ;节制大陆海军 ;内阁总理大臣


2.南北议和,革命派的妥协
三项“议和”条件:(1)双方即日停战;(2)清帝退位;(3)举袁世凯为大总 统
蔡 锷
李 烈 钧
护法运动
“ 南 北 军 阀 如 一 丘 之 貉”
辛亥革命及其后来的斗争最后都归于失败, 但它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和启示,要彻底改变中 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思想、 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 新的革命前途。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壮大和工人 运动的发展,成为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成 立后,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核心,从此以后, 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 义革命。
七、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一般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算 起,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政府为止,共计十六 年。大致分以下四个阶段:1912-1916年,是袁世凯统治时期;1916-1920年, 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1920-1924年,是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1924-1928年,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2、“革命是万不得已的事情,而且不能一直走下去”

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局限性
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其一,主张民族主义,却不敢明确提出反对
帝国主义的口号;
其二,主张民权主义,却又不敢依靠广大的
工农群众;
其三,主张民生主义,却又缺乏使农民获得
土地的办法。
结论
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资 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革命与改良的论战及其意义
时间:1905—1907年。 阵地:《民报》与《新民丛报》
革命派:《民报》
改良派:《新民丛报》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辩论双方: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
结果:革命派取胜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三民主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在 日本东京创办的 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 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这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
前提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核定全国地价,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由国家收买地主
共和国。
土地,避免社会
贫富分化。
核心
补充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对三民主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 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 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 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 提出,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 命运动的发展。

3、第三章 辛亥革命(提纲)

3、第三章 辛亥革命(提纲)
实行军阀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权利;镇压“二次革命”;无限扩大总统权力)。
投靠帝国主义(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
复辟帝制。
(2)经济上
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利益。
征收苛捐杂税,剥削压榨农民。
军阀、官僚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交通运输业。
(3)文化思想尊孔复古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49)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P41)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贷款、投资、掠夺),日俄战争、英国入侵西藏,使民族危机加深。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P49—50)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教训:(P50)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自考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自考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要考点讲解二、论述题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时间:20世纪初叶开始事件:辛亥革命导读: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

他们组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纲领,同改良派展开了论战,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

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为这场革命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在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又屡遭失败。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努力,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多选、简答、论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主要内容: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单选、多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单选、多选]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主要包括: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三、三民主义学说[多选、简答]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辛亥革命
10/14/2018
10/14/2018
10/14/2018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 3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0/14/2018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或时代背景)
•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 府已经彻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愿沦为“洋人的朝廷”,列强加强了对清政 府的政治控制,竭力扩展在华经济势力。清政府既要对外赔款,又要对内搞“新政”, 财政开支激增,负担沉重,激起民众普遍反抗。在1902年至1911年,各地民变多达 1300余起。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 动。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0/14/2018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的 阶 级
10/14/2018
基 础 和 骨 干 力 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据统计,1895年至1911年间,新 设立的民族资本厂矿达800家,资 本额超过1.6亿元。
(1)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10/14/2018
1905年赴欧考察各国宪政的五大臣及其随员在罗马合影
10/14/2018
• 日俄战争证明日本立宪政体成功。梁启超与革命 派的辩论 • 五大臣出洋考察。载泽的报告。 • 各方认同立宪,但目的不一 • 1906年9月机构改革,重整之后,汉人在政府高层 中占据了不足三分之一的职位,地方上设财政局 和新军,削弱汉人督抚的权力。 •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九年后生效。 《大纲》实质是加强皇帝的权力 • 太后死,皇族内阁成立,证明是一场骗局 • 《宣告全国书》:“没有希望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工商业: 棉纺织业:1905—1910,新增9家。 采矿业: 1895—1913,22073000元。 1906—1909,13381000元,60%。 商办银行: 1897,上海中国通商银行; 1903,天津志成银行 ; 1905,北京大清户部银行(后改为中国银行)。
章太炎像
黄兴像
10/14/2018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日俄战争
时间: 1904、2--1905、9(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 ) 地点: 中国东北 交战双方: 日本、俄国 交战原因: 双方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 性质: 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 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 权的战争。 • 结果: 日本获胜,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之后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东三 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 • • •


10丑条约》主要内容
•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 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 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 住。
10/14/2018
10/14/2018
清政府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 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 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掩饰国民的耳目,讨 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 黑暗反倒是加了几倍。 ”
——陈天华《警世钟》

10/14/2018
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掀揭屋顶而打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 观上却成为时势假手不愿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历史常会使动 机与效果大相异趣。 清政府原想借此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但新政没有延长它的寿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加速了他的灭亡。他推行教育改革,是想造就 “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新式学堂中还是留学生 中,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通于传统 的知识分子群体,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清政府在全国各省扩编新 军原本是想借此来弹压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变乱,却又给革命党人在 各省以发展革命势力的机会。新军绝大多数成了王朝的“叛兵”。 奖励实业,原想借此以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却导致了资产阶级利 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所有这一切,都走向了预想的反面, 何以会如此?
10/14/2018
(2)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形成: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 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这些青年学生接 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 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 的新道路。 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时达 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他们在国外更 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 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 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10/14/2018
清末“新政"
• • • • • • • • • 原因: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 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 时间: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内容: 1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2 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 3 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废除科举考试1906 4 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5 1906年预备仿形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成立,宣告清末“新政”的失败与破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