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方法分析(共23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 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
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
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
梅嗅。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阑珊处
——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方法
昭通市一中
李白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方法分析(共23张PPT)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陶渊明 王昌龄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幽静 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 无依、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 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
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
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
梅嗅。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阑珊处
——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方法
昭通市一中
李白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方法分析(共23张PPT) 杜甫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陶渊明 王昌龄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幽静 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 无依、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全国百强校】广西陆川县中学高三 语文专 题复习 课件: 诗歌鉴 赏之人 物形象 方法分 析(共23 张PPT)
高三诗歌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张PPT课件
)的诗人形象。
• 步骤二:诗人居住在有“柴门”“狭径”的“竹轩”, 可见诗人生活简朴;“倦卧”“闲吟”的行为和“茶 碗”“篆香”等用具表现出诗人闲适;“倦卧” “闲吟” 和认为冬天会更好而 “莫移墙下一株梅” 还表现出诗人洒对脱这种;闲“适、竹高”雅生“活的雪喜”爱 “梅”等意象表
赏现方出法诗三人:高注雅意的环人境生(志时趣间。、地点、天气、周围景 •物景步)物骤对的三刻 含:画义表人,现物理了所解作起典者的型(作意用象。所分承析载诗的中思出想现感的情具。体)
例题引路2:(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第15页/共33页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第11页/共33页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
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 个词) + 身份 。
(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
步骤二:析例句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 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第21页/共33页
• 步骤二:诗人居住在有“柴门”“狭径”的“竹轩”, 可见诗人生活简朴;“倦卧”“闲吟”的行为和“茶 碗”“篆香”等用具表现出诗人闲适;“倦卧” “闲吟” 和认为冬天会更好而 “莫移墙下一株梅” 还表现出诗人洒对脱这种;闲“适、竹高”雅生“活的雪喜”爱 “梅”等意象表
赏现方出法诗三人:高注雅意的环人境生(志时趣间。、地点、天气、周围景 •物景步)物骤对的三刻 含:画义表人,现物理了所解作起典者的型(作意用象。所分承析载诗的中思出想现感的情具。体)
例题引路2:(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第15页/共33页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第11页/共33页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
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 个词) + 身份 。
(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
步骤二:析例句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 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第21页/共33页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20张
回归课本 领悟方法
足下蹑丝缕,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 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 世无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环境的烘托:时间 地点 特定景物
课后练习 巩固提升
胡无人(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胡无人:古乐府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碛:沙石堆积之地;降款:投降的文书。 诗歌三四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小组合作 成果呈现
阅读下面诗词,准确概括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
点绛唇
出塞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李清照
马戴
陈与义
蹴罢秋千, 金带连环束战袍, 今年二月冻初融,
) ,塑造了一个 )的词人形象。
小结:
1 找准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 2 分析诗句,抓准特征,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3 反复比对,找准描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
风流俊逸 闲适淡泊 情趣高雅 逍遥洒脱 文采/技艺高超 品行高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诗歌鉴赏专题 之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能准确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二课时:了解该考点高考考法,熟悉答题步 骤,巩固练习。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
• 问: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 进行分析。(6分)
后不见来者。
报因此国登无上门蓟而北特楼殊(孤即独幽州苦台闷、的黄诗金 念天地之悠悠, 人台,形遗象址。在前今两北句京俯市仰),古写今下,了不 遇《登明幽君州,台第歌三》句写出空间的广 独怆然而涕下。
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
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
了怀才不遇的法
• 赠蜀府将 • 唐•温庭筠 •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 雕边认箭寒云重,立刻听笳塞草愁。 •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 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 问: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渭上秋夕闲望
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7、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亲友送别、迷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高考设题方式: ①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② 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 要分析。
点绛唇 李清照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ǎn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方法三: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陈试子分昂析在武人攸物宜形幕象府担负参谋, 登幽州台歌
随军出征。武攸宜兵败,情况紧急, 陈子昂要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陈子昂
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前不见古人,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
受到挫塑折造,了眼一看位报胸国怀宏大愿成志为却泡因影,
后不见来者。
报因此国登无上门蓟而北特楼殊(孤即独幽州苦台闷、的黄诗金 念天地之悠悠, 人台,形遗象址。在前今两北句京俯市仰),古写今下,了不 遇《登明幽君州,台第歌三》句写出空间的广 独怆然而涕下。
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
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
了怀才不遇的法
• 赠蜀府将 • 唐•温庭筠 •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 雕边认箭寒云重,立刻听笳塞草愁。 •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 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 问: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渭上秋夕闲望
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7、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亲友送别、迷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高考设题方式: ①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② 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 要分析。
点绛唇 李清照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ǎn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方法三: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陈试子分昂析在武人攸物宜形幕象府担负参谋, 登幽州台歌
随军出征。武攸宜兵败,情况紧急, 陈子昂要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陈子昂
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前不见古人,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
受到挫塑折造,了眼一看位报胸国怀宏大愿成志为却泡因影,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课件(22张PPT)
11
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 答题模式
12
答题模式
(1)什么形象——特征、身份(总括) 塑造了一个(特征1+特征2+身份)的形象。
(2)人物具体有哪些特征(分析) 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简析,有时点出表达技巧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感情
13
例题
14
答: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总括) “楚酒困人三日醉”和“爱把山瓢莫笑侬”
两句看出陈居士爱喝酒,因此应是个洒脱 不羁之人。 而“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 刻画了一个热爱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居 士形象。(分析)
15
实战演练: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5
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4个方法)
6
方法一: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2015湖北)劳停驿 欧阳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 驿,驿站名。
被贬蛮荒、漂泊在外
7
方法二:抓住 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特别是细节描写。
心在天山,身老总沧括洲。
分析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
边的三山。
结合全词,分析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
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
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 答题模式
12
答题模式
(1)什么形象——特征、身份(总括) 塑造了一个(特征1+特征2+身份)的形象。
(2)人物具体有哪些特征(分析) 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简析,有时点出表达技巧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感情
13
例题
14
答: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总括) “楚酒困人三日醉”和“爱把山瓢莫笑侬”
两句看出陈居士爱喝酒,因此应是个洒脱 不羁之人。 而“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 刻画了一个热爱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居 士形象。(分析)
15
实战演练: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5
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4个方法)
6
方法一: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2015湖北)劳停驿 欧阳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 驿,驿站名。
被贬蛮荒、漂泊在外
7
方法二:抓住 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 特别是细节描写。
心在天山,身老总沧括洲。
分析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
边的三山。
结合全词,分析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
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
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鉴赏人物形象》教学课件(28张PPT)
诗歌鉴赏
鉴赏人物形象
重温经典课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①城里少有人知; 找依据
②家住深山; ③与渔樵为伍; ④居室简陋。(4点3分)
(仿真高考语文试题)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 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注释】1、溶漾:水波微微动荡。2、桃叶: 《桃叶歌》,相传为晋代王献之所作赞美其爱妾桃 叶的诗歌。
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 人物形象?
以诗解诗:画堂春 一湖莲叶,参参差差; 一滩鸥鸟,高高低低; 夏雨初歇,勾勒出青山湿润的水墨线。 一池湖水,溶溶漾漾; 一只画船,缓缓悠悠; 船中倩影,飘移成镜湖中的风景画卷。 轻歌妙发,天际飘来柔婉的旋律, 那是谁在浅唱《桃叶歌》? 凝眸处,一袭杏红深色轻衣。 噢!隐藏在荷叶下面的, 是你娇羞的容颜。 点点余晖,洒落在湖面; 片片翠阴,分享在心间。
【参考答案】
(概括):这首词用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 结合的手法,刻画了几位青春美丽、活泼可 爱、充满活力的歌女形象。
(分析)
1、侧面衬托:以莲子参差、青山白鸟、水天 溶漾的清新、明丽、澄澈的江南夏日湖山美 景,衬托歌者的清纯美丽。
2、正面描写:“浅声双唱”写其轻柔婉转、 清歌妙发;“杏红轻衣”,青山绿水中的一 点红艳,显其青春与活力;“小荷障面”、 “分得翠阴”而归的动作,见其娇羞妩媚、 天真纯净、活泼可爱。
鉴赏人物形象
重温经典课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①城里少有人知; 找依据
②家住深山; ③与渔樵为伍; ④居室简陋。(4点3分)
(仿真高考语文试题)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 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注释】1、溶漾:水波微微动荡。2、桃叶: 《桃叶歌》,相传为晋代王献之所作赞美其爱妾桃 叶的诗歌。
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刻画了怎样的 人物形象?
以诗解诗:画堂春 一湖莲叶,参参差差; 一滩鸥鸟,高高低低; 夏雨初歇,勾勒出青山湿润的水墨线。 一池湖水,溶溶漾漾; 一只画船,缓缓悠悠; 船中倩影,飘移成镜湖中的风景画卷。 轻歌妙发,天际飘来柔婉的旋律, 那是谁在浅唱《桃叶歌》? 凝眸处,一袭杏红深色轻衣。 噢!隐藏在荷叶下面的, 是你娇羞的容颜。 点点余晖,洒落在湖面; 片片翠阴,分享在心间。
【参考答案】
(概括):这首词用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 结合的手法,刻画了几位青春美丽、活泼可 爱、充满活力的歌女形象。
(分析)
1、侧面衬托:以莲子参差、青山白鸟、水天 溶漾的清新、明丽、澄澈的江南夏日湖山美 景,衬托歌者的清纯美丽。
2、正面描写:“浅声双唱”写其轻柔婉转、 清歌妙发;“杏红轻衣”,青山绿水中的一 点红艳,显其青春与活力;“小荷障面”、 “分得翠阴”而归的动作,见其娇羞妩媚、 天真纯净、活泼可爱。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 规范答题:
• 步骤一: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心(怀报国之志,却被 闲置不)用的( 爱)国形英象雄。
• 步骤二:词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 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 ”“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 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 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一、人物类诗歌鉴赏命题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 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
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 个词) + 身份 。
(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
• 步骤三:这首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 壮志未酬、报)国的无感门慨。
鉴赏方法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方法二: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学会 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比如 动词,形容词,透过这些词语尝试揣摩诗 人心理,概括人物的特点。
回到《念奴娇》,说说词中 “周瑜”的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示例】
概括特点
周瑜是一个年轻气盛,雄才大略,指挥
若定的儒将形象
分析依据
从“小乔出嫁了”可知周瑜年龄不大;
“雄姿英发”则说明其有雄才大略;“羽
扇纶巾”则点明其儒将的身份;“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则展现了其运筹帷幄,指 挥若定的神态
词人借周瑜这一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自 己人生易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课件31张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解题思路:角度一,看背景。由注释①可知,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 宫禁;苏轼时知杭州,兄弟相隔千里。从题目“送子由使契丹”,可知写 此诗是为弟弟壮行。 角度二,看描写。“云海相望”,“那因远适更沾巾”。虽天各一方,无 法送行,但不会“沾巾”,显得乐观。 角度三,看意图。苏轼是豪放派词人,首联中“那因远适更沾巾”表现了 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送(点明诗歌类型:送别诗)子由(苏轼弟弟)使契丹(点明事件)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对写、想象手法)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运用典故,结合注释)。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 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 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 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 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 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 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 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 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26张
2、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动作、语言、神情、细节 等)、侧面描写(环境)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 份特点; 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标题、注释、小序等)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 规范作答?
【17年全国Ⅲ卷】36练 P21
规范答题——三步骤
答题思路:
第一步:说特点
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
第二步:析例句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 巧。
第三步:明作用 明确诗中所塑造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步骤一:说特点 (特征+身份) 步骤二:析例句 (描写手法+分析 步骤三:明作用 (借形象抒情)
特征)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 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 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 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 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 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 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 术形象。
• 课后作业:
•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寻陆 鸿渐不遇》中陆鸿渐的形象
核按钮 P13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 规范作答?
【17年全国Ⅲ卷】36练 P21
规范答题——三步骤
答题思路:
第一步:说特点
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
第二步:析例句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 巧。
第三步:明作用 明确诗中所塑造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步骤一:说特点 (特征+身份) 步骤二:析例句 (描写手法+分析 步骤三:明作用 (借形象抒情)
特征)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 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 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 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 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 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 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 术形象。
• 课后作业:
•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寻陆 鸿渐不遇》中陆鸿渐的形象
核按钮 P13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
示例二:颔联展现了一个英勇胆大、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2分)“千骑
虏” “百重围”写出
,以反衬少年的胆大艺高。
(2分)“收” “出”一字表现了少年收服上千敌骑、冲出百重包围的高超
武艺。(2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象
物形象的特征. (借助诗中意象。)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学会知人论世)
④借助重要词语或典故或虚写,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
形象: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 手法:①上片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 的庭院写其性情沉静。
②下片用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赏雨赏花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 泉写其活泼天真。
布置作业
野 歌(李贺)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 2、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3、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课件(共21张PPT)
诗 鉴歌
赏
鉴赏方法
策略1:从标题、作者、注释入手,琢磨人物形象
诗 鉴歌
赏
从标题、作者、注释入手,琢磨人物形象
➢ 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显著经过标题就能够大致 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诗人形象。
➢ 有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注 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据此能够琢磨,诗中所塑造人物形象大致是“被贬蛮荒、 漂泊在外”诗人形象。
提醒:一个(形象特征)(身份)形象。 答:一个(可爱灵巧、认真学钓鱼)(山野孩子)形象。
第19页
链接高考
·高考全国卷2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 杭州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 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 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 安肯来邪?”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策略2
正面塑造:动作、外貌(神态、姿态、风度、衣着)心理、语 言等,尤其是细节描写 例: ①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 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外貌、细节、动作)→漂亮曼妙从容女子形象 ②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恨歌》
(外貌、细节)→肤如凝脂、白净细嫩、丰肉微骨
第21页
鉴赏人物形象基本解题思绪
1. 明确题干鉴赏对象是抒情主人公形象 还是诗歌所刻画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息了,而我却没有丝毫睡意,我只能借着缝制衣服
来消磨我的时光.在这样月色明朗的夜晚,我思念我
心中的爱人已经到了极点。 扩写语段的好例子.
诗人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 通过对景物
或人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
这是对诗人的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合要求.
参考答案示例:
(1)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 (2)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 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 (对爱人的思念). (3)诗人借(思妇 )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 己内心的(苦闷 ).
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清冷的房间里,萤虫飞来又飞回去休息了,有人几乎
一整夜都在缝制衣服.“思君此何极”道出了心里的
感受。
整个文段都没有说怎样的形象.
我放下珠帘,凝神四顾,萤火虫飞来却又飞回去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 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 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 了他的高洁不俗。
答 案 构 成:
(1)什么形象——特征、身份 塑造了一个××(性格、情感、心境、
身份)的形象 (2)简析形象
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简析,有时点 出表达技巧 (3)形象的意义——情感
(1)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案 (一)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 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 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二)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 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 的性格特点。
注:①襜chān :短衣。②娖chuò:整理。③银胡簶:银色 的箭袋,这里指箭。④金仆姑:箭。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 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 叫「金仆姑」的箭。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 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几万多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
登幽州台歌 古代那些能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
陈子昂
够礼贤下士 谋,随军出征。武攸宜兵败,情
的圣君
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
前不见古人,
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
后不见来者。Leabharlann 世那些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 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
念天地之悠悠,重视人才 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
独怆然而涕下。的 主贤。明君
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
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参考:
什么形象
1诗中描写了一个满怀爱国心而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
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
刻画了一个动作慵懒,容貌 美丽却无人欣赏的闺中思妇 形象
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 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
方法三:分析环境描写(景物烘托)。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形象的内涵和种类 2、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 法,规范答题步骤
1、诗歌形象鉴赏的类型
诗歌 形象
人物形象 124页
事物形象
刻画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
知识理解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__琵__琶__女__,其形 象特征是__年__老__色__衰___、_沦__落__江__湖_____。主观人物形象 是 _作__者__(_白__居__易__)_ , 其 形 象 特 征 是 __怀__才__不__遇__ 、 ___沦__落__江__湖___、__忧__愁__痛__苦_。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感情
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 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
诉衷情 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
陆成游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后文结合全诗中的文 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中形象”这个中心 来写。最后点明了诗人写作的用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这节课 我学到了什么?
鉴赏方法 ①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②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 物特征
③分析环境描写(景物烘托)
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特征、身份 (2)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1. 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 ,零乱 的落花 已经飘 飞过秋 千去。 2.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 住的春 寒,特 别在杜 鹃悲啼 不停夕 阳将暮 之时。 3. 辞官归隐田园后融入大自然怀抱里的悠 闲自得 ,忘却 了荣辱 得失, 尽享田 园生活 之恬淡 。 4.惜别之情不是很浓烈,更没有悲伤 ,竟被 眼前美 丽的景 观吸引 了,若 非急着 去赴任 ,诗人 定会继 续欣赏 下去, 与大自 然共享 闲暇。 5.文本解读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 行为的 文章。 作者选 取了独 特的视 角,将 一些群 居性生 物的行 为与人 类进行 比较, 描述了 它们在 集体行 动中所 表现出 的高度 组织性 、协调 性. 6.以及作为群体出现时所表现的巨大 力量和 智慧, 从而得 出这样 的结论 :人类 的社会 行为与 生物的 社会行 为有极 大的共 性,并 非水火 不容, 而是可 以互为 比照的 。 7.很显然,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 其他生 物比人 类更高 明,也 不只是 为我们 提供生 物交流 技术方 面的有 趣知识 ,更是 以一个 医学家 、生物 学家的 睿智和 敏锐的 洞察力. 8.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 动物本 能的观 点进行 了反思 ,也对 人类盲 目自大 、不能 充分认 识自身 生存危 机作出 了警示 。 9. 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 个世界 ,但人 类的行 为方式 还具有 和其他 社会性 生物相 类似的 特点, 还需要 联合, 需要团 结,才 能源源 不断地 产生智 慧,克 服自身 发展面 临的种 种困境 ,推动 社会进 步。
(2)该诗除了塑造诗人自身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塑造了一个与自己兄弟情深,不畏艰辛、富有才华、热 爱国家、堪当大任的使者形象。
村晚 雷 震
草满池塘①水满陂②,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塘:堤岸②陂:bēi,池塘。 ③浸:淹没。④漪:水波。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⑤信口:随口。⑥池塘:堤岸。试作简要分析。
1.刻画了一位无忧无虑、天真顽皮的牧童。 2. 前两句的写景,描写了静谧的傍晚乡村,运用了 环境烘托的方法,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 背”、“信口吹”等动作刻画了牧童的动作神态,表 现了牧童的天真无邪。 3.表现了作者对牧童的喜爱以及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向 往。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4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 胡簶③ ,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 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兴镜湖边的三山。
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 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
山时所写。 2 抓人物心理:“关河梦断”、“心在天山”。
抓人物神态:“鬓先秋”、“泪空流” 。 抓人物动作:“觅封侯”、“戍梁州”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20
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 胡簶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 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步骤一)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 人物形象。 (步骤二)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 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 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 的人物形象。 (步骤三)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 感慨。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 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鸪。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 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
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 址在今北京市),写下了《登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