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杀线虫黑曲霉 应变控制植物寄生线虫

合集下载

杀线虫植物以及植物源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杀线虫植物以及植物源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杀线虫植物以及植物源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研究与应用进展王佳;曾广智;汪哲;谭宁华【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年(卷),期】2018(034)003【摘要】植物寄生线虫现已成为危害农业生产的第二大类病害,其防治迫在眉睫。

线虫的生物防治是一种新型的线虫防治策略,主要是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对线虫进行防治。

植物源次级代谢产物即植物源化合物,源于自然,是植物源农药的核心。

相比于化学杀线虫剂,植物源杀线虫剂对环境影响较小、靶向性强且不易使线虫产生抗药性。

因此,从植物中获得结构新颖且杀线虫活性好的小分子化合物并将其开发成绿色农药,对于线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杀线虫植物、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植物源化合物及其杀虫机理、植物源杀线虫农药的应用情况展开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植物寄生线虫病的防治与植物源杀线虫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总页数】11页(P469-479)【作者】王佳;曾广智;汪哲;谭宁华【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南京211198;;[3]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传统天然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昆明650500;;[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南京211198;;[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南京2111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相关文献】1.委内瑞拉链霉菌Snea253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J], 谭卓;朱峰;朱晓峰;杨传旭;王媛媛;段玉玺;刘晓宇;陈立杰2."植物源线虫速杀剂"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田间试验 [J], 刘涛;赵世民;王延晓;陈彦春;蒋士君3.新型植物源杀线剂BB-1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及防效 [J], 赵卫星;高玉红;孙治强;张楠4.具杀线虫作用的植物源化合物研究 [J], 丁琦;徐守健;闫磊;于天丛;罗万春5.杀线虫植物以及植物源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J], 王佳;曾广智;汪哲;谭宁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低植物对内寄生性线虫敏感性的方法

降低植物对内寄生性线虫敏感性的方法

降低 植 物 对 内 寄生 性 线 虫 敏 感 性 的 方 法
有研 究者对 编码 拟南芥 MA 6 P 5家族微管相 关蛋 白的At MAP 53 因进行 了测序 和表征。 究人 员已经证 明 , 6—基 研 通过运用“ 基 因沉默” N 干扰技 术,At RA MAP 53基 因的下调降低 了转基 因拟 南芥植株对根 结线虫的敏 感性。这种新方法可成功应用 于蔬 6— 菜、谷 物、水果 、花 卉和木本植物育种 ,以能寻找 MA 6 — P 53同源基 因,并 与其他各种技 术 ( 变、耕作 、K— 诱 O、基 因沉默等 )
的增 强 ,农药 制 剂 一定会 朝 着 定 向 、定量 、定 时施
用 于作 物 保护 ,也用 于 卫 生杀 虫和 动 物体 外 杀虫 。 其 各种 制 剂及 混 剂 数量 已达 近 百种 。早 期二 嗪磷 只 用 于作 物保 护 ,商 品名 是B U NG,剂 型只有 乳 US DI
油 。 后 来 又研 制 出水 乳 剂 和 具有 缓释 功 能 的微 胶
K e w or : pe tc d y ds sii e: s sai d r las u t ne —e e e; c tol - ee s 簿多芳 # -i耱岛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后 ,成熟 虫瘿形成 ,于周 围细胞 而非成熟的 巨细胞 中观察到 GUS活性 。 ( 何秀玲 译)
囊 ,并将 其 登记 用在 卫 生杀 虫 和动 物保 健 上 ,商 品
名 为D A I I Z NO。最近 ,有 人将 二嗪磷 开 发 为塑料 挂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仍然是当前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仍然是当前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仍然是当前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防治植物线虫的药剂一般称之为杀线虫剂(Nematicides),大部分杀线虫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少部分用于种子、苗木处理。

杀线虫剂的应用开始于19世纪末,1881年德国首先CS2防治甜菜孢囊线虫,1919年Mattews发现氯化苦(chloropicrin)具有杀线虫作用,随后Johnson(1932)氯化苦防治菠萝根结线虫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1945年,Richardson 发现溴甲烷能有效的防治植物线虫。

1943年美国夏威夷菠萝研究所的昆虫专家W.Carter偶尔发现滴滴混剂(D-D)有很好的杀线虫效果。

1944~1945年,Kagy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Christie在佛罗里达应用EDB(1,2-二溴化乙烯)熏蒸土壤防治根结线虫取得很好的效果,D-D和EDB的防治线虫效果的发现是植物线虫化学防治时代的开始。

1955年C.W.Mcbeth等报道了二溴氯丙烷的杀线虫活性,在防治线虫病害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5年曼泽里(M.A.Manzelli)报道了第一个有机磷杀线虫剂除线磷(Dichlorofenthion)。

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出了涕灭威,1969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草肟威,同期美国FMC公司开发出呋喃丹等氨基甲酸酯类杀线虫剂。

20世纪70~80年代许多有机磷杀线虫剂被开发出来,如拜尔公司的克线磷、华中师范大学的甲基异柳磷等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线虫病害的防治,有机磷杀线虫剂的开发,将杀线虫剂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强熏蒸性作用的杀线虫剂发展到内吸。

胃毒和触杀等多种作用方式的杀线虫剂,因而用药方法多样化,施药时间更为灵活。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类新的化合物avermectin,制剂名称爱福丁。

它们是培养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ectilis得到的大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对家畜体内的多种动物线虫均有效,杀线虫谱极广。

2021植物内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关问题及发展趋势范文1

2021植物内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关问题及发展趋势范文1

2021植物内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关问题及发展趋势范文 植物寄生线虫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之一,分布广,种类多,主要包括根结线虫、松材线虫、大豆孢囊线虫、茎线虫及香蕉穿孔线虫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寄生线虫造成的农作物经济损失约在1 000 亿美元以上。

长期以来,广泛使用化学药剂对线虫病害进行防治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存在高毒、高残留的弊端。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并且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防治手段。

为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植物寄生线虫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出的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生防菌有阿维链霉菌、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等,且由阿维链霉菌开发的高效、低毒、广谱的阿维菌素已进行商业化生产,被广泛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但近年来从土壤微生物中获得对植物寄生线虫有生防作用菌株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从另一类较新的微生物类群——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出对植物寄生线虫有生防作用菌株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分离获得植物寄生线虫生防菌的重要来源。

因此,本研究是从植物内生菌的分布和种类、分离培养、活性筛选、活性物质成分以及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机理几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植物内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关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分布和种类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指那些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或者全部阶段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或器官内的真菌、细菌或放线菌,被感染的宿主植物不表现外在症状。

在目前研究过的所有植物中均发现内生菌,它们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各个部位。

目前已报道的内生细菌超过129种(隶属于 54 个属),内生真菌达到 171 个属,内生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Streptomyces)、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um)、游动放线菌(Antinoplanes)、诺卡氏菌(Nocardia)、小单胞菌(Micromonospora)。

黑曲霉Y-61代谢活性物质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

黑曲霉Y-61代谢活性物质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
江 苏 农业 科 学
文才 艺 , 雷
2 1 第 6期 0 0年
震, 霆, 刘 等.黑 曲霉 Y一6 1代 谢 活性 物 质 对 南 方 根 结 线 虫 的 作用 [ .江 苏 农 业科 学 ,0 0 6) 17—19 J 2 1 ( :5 5
黑 曲霉 Y一 1 6 代谢 活性物质对南方根结 线虫 的作用
0 2 L 微 孔 滤 膜 过 滤 , 备 无 菌 滤 液 , 冰 箱 保 存 备 用 。 .5L m 制 4℃
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药 剂 .
越 受 到人 们 重 视 , 发 环 境 友 好 型 的 控 制 植 物 线 虫 病 害 的 微 开
18 阿维 菌素 乳 油 ( 京 中农 大 生 物 技 术 股 份 有 限 公 .% 北
关键词 : 曲霉 ; 黑 南方 根结线虫 ; 相对抑制率 ; 校正死亡率 ;防治效果
中 图分 类 号 : 46 ¥7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10 (0 0 0 0 5 0 10 32 2 1 )6— 17— 2
l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菌株 Y一 l 酵 滤 液 的 制备 . 6 发
生物农药 已成为植物线虫病害生物防治的热点领域 。 黑 曲霉( se iu ngr 是重 要 的工业 菌种 之一 , 产 Apr ls i ) g l e 可
生多种小 分子有机 酸 、 环化合物 以及生 物酶类活 性物质 。 杂 近年 来 , 曲霉 由于 其 发 酵 滤 液 对 南 方 根 结 线 虫 具 有 很 强 的 黑 抑制作 用 而 备 受 植 物线 虫病 害 生物 防 治 工 作 者 的 关 注 。
根结 线 虫 的防 治 , 来 以化 学 药 剂为 主 , 化 学杀 线 虫 剂 历 但 对 环 境 污染 严 重 , 用 过 程 中对 人 畜 不安 全 , 使 多数 高毒 的化 学 杀 线 虫 剂 已被 禁 用 。生 物 农药 具 有 对 人 畜 安 全 , 污 染 环 境 , 不 不 易 产生 抗 药 性 等 优 点 , 此 , 因 以生 物 农 药 应 用 为 主 的植 物 线

黑线光——开创生物菌剂杀线虫新时代!

黑线光——开创生物菌剂杀线虫新时代!

根结线虫是一类植物寄生性线虫,会引起植物根系形成根结,严重影响了养分的吸收和运输,并更容易感染其他真菌和细菌性病害。

根结线虫的生活习性1 在土温达10℃以上时,卵可孵化,幼虫多在土层1~20厘米处活动。

土温高于40℃或低于10℃很少活动,温度55℃,10分钟致死。

2 适宜土壤相对湿度40%~70%。

在干燥或过湿土壤中,其活动受到抑制。

适宜土壤pH4~8。

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条件适宜线虫活动,有利发病,一般砂土较粘土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

3 根结线虫在棚室一年发生10代左右,每个雌虫产卵300粒左右。

幼虫为移动性内寄生,雌虫固定内寄生。

2龄幼虫穿刺侵入寄主植物根部,在维管束附近形成取食位点,其头区周围细胞融合形成巨型细胞。

4 棚室土壤中线虫分布普遍随着大棚前边缘向内的距离加大呈现先明显增加而后逐渐减少的趋势。

换句话说,就是棚室的边缘和中心分布较少。

5 根结线虫寄生于许多种不同的农作物上(超过2,000种植物)并可快速繁殖,根结线虫常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及萝卜、胡萝卜、莴苣、白菜等30多种蔬菜。

对葡萄、柑橘、香蕉、火龙果等为害也不容小觑。

苦瓜根结线虫苦瓜和黄瓜:侧根或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或根肿大,多个根结相连,呈不规则形,表面有龟裂,晚期粗糙易腐烂。

对于根结线虫的防治药剂一般为阿维菌素和噻唑磷,由于长年的使用出现严重抗性,给环保带来了很大压力,那么有没有一种不产生抗性、持效期更长、杀卵又杀虫而且环保的产品呢?六夫丁公司最近推出一种专杀线虫的产品——黑线光,开创微生物菌剂杀菌新时代!现在我们来听一下它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黑线光!主要成分是淡紫紫孢菌,又名线虫清,属于内寄生性真菌。

我广泛分布与世界各地,具有寄主广、易培养等优点,特别在控制植物病原线虫方面功效卓著。

能有效防治孢囊线虫、根结线虫等多种寄生线虫,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保驾护航。

我萌发后产生的菌丝可穿透线虫的卵壳,幼虫及雌性成虫体壁,菌丝在其体内吸取营养,进行繁殖,破坏卵、幼虫及雌性成虫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导致植物寄生虫死亡,防治效果更加优于化学线虫剂。

黑曲霉Y-61代谢活性物质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

黑曲霉Y-61代谢活性物质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

黑曲霉Y-61代谢活性物质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文才艺;雷震;刘霆;刘伟成;裘季燕;刘德文【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6【摘要】研究了黑曲霉菌株Y-61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孵化、分散卵孵化和2龄幼虫的活性及其温室盆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Y-61发酵滤液对番茄根结线虫卵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8.47%,对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7.92%,均与10 μL/mL的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 μg/mL的10%噻唑磷颗粒剂无显著差异;对分散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67.38%,与10 μL/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μg/mL的10%噻唑磷颗粒剂差异显著,其浓缩10倍的发酵液与药剂对照无显著差异;在番茄盆栽试验中,Y-61发酵原液、浓缩10倍的发酵滤液和10 μL/mL 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分别为68.57%、97.14%和95.1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总页数】3页(P157-159)【作者】文才艺;雷震;刘霆;刘伟成;裘季燕;刘德文【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相关文献】1.植物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控制作用 [J], 翁群芳;钟国华;王文祥;罗建军;胡美英2.3种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J], 韩冰洁;焦俊;段玉玺;朱晓峰;陈立杰;王媛媛3.无机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作用方式的研究 [J], 白春明;段玉玺;陈立杰;刘轶飞;于晓飞4.黑曲霉超临界萃取物抑制链格孢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J], 张素;袁洪威;李祝;肖洋;吉玉玉;唐婧红5.不同的磷浓度通过黑曲霉的作用对柠檬酸发酵物的影响(澳大利亚)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利用杀线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

国外利用杀线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

国外利用杀线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
杨秀娟;何玉仙
【期刊名称】《世界农业》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国外利用杀线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杨秀娟何玉仙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印度、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埃塞俄比亚等国已开始使用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杀线植物的种类现已研究发现,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有:瓜叶...
【总页数】2页(P37,50)
【作者】杨秀娟;何玉仙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45
【相关文献】
1.利用杀线植物资源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进展 [J], 李继平;漆永红;陈书龙;吕和平;杜蕙;李敏权
2.利用食线虫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进展 [J], 莫明和;牟贵平
3.国外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 [J], 杨秀娟
4.植物内生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预防与防治进展 [J], 陈军
5.利用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J], 杨秀娟;何玉仙;翁启勇;陈福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曲霉发酵产物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

黑曲霉发酵产物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

黑曲霉发酵产物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
钱雨可;于金英;汪冶
【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4)5
【摘要】为研究黑曲霉对松材线虫的毒杀作用,经摇瓶培养、乙酸乙酯萃取制备黑曲霉次生代谢产物,采用浸渍法开展室内毒力实验,发现黑曲霉发酵液杀虫活性显著,经48 h处理后线虫平均死亡率达99.24%。

经乙酸乙酯萃取后,24 h和48 h的LC_(50)值分别为0.0755 mg·m L^(-1)和0.0712 mg·m L^(-1)。

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的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钱雨可;于金英;汪冶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3
【相关文献】
1.黑曲霉发酵滤液杀食用菌线虫活性初探
2.36种中草药提取物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
3.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的杀线活性及其发酵培养特性
4.36种中草药提取物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
5.杀线虫真菌Sr18发酵液对松材线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内生真菌防治线虫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真菌防治线虫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真菌防治线虫机制研究进展
姚玉荣;霍建飞;高苇;刘春艳;郝永娟;王万立
【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24)009
【摘要】植物内生真菌应用于线虫生物防治具有安全、高效、低毒等优点.文章从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线虫防治中应用概况、防线虫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防治线虫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植物内生真菌在线虫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总页数】5页(P65-69)
【作者】姚玉荣;霍建飞;高苇;刘春艳;郝永娟;王万立
【作者单位】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
【相关文献】
1.利用食线虫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进展 [J], 莫明和;牟贵平
2.我国线虫防治现状及非熏蒸性杀线虫剂研究进展 [J], 王猛
3.食线虫真菌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研究进展 [J], 徐春兰;白振京;杨静;吴佳炎;黎晓珊;魏栓;李清;刘伟;秦鸽鸽;王康英;房少新;蔡葵蒸;孙龙杰;陈明月;赵明旺
4.用嗜线虫真菌防治家畜胃肠道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J], 王琳
5.食线虫真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研究进展 [J], 郝昕;王博文;陈洁;李洋;马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杀线虫抗生素的筛选体系及应用

杀线虫抗生素的筛选体系及应用

杀线虫抗生素的筛选体系及应用陈井生;孙连成;刘德福;齐国超;韩冰;于吉东;马兰【期刊名称】《上海蔬菜》【年(卷),期】2013(000)005【摘要】蔬菜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等植物寄生线虫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原物,由此造成的损失逐年加重。

目前只有极少数几种杀线剂可以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防治作用越来越小。

因此,人们将研究重点转向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植物线虫病害的主要途径,是线虫病害可持续治理的重要措施。

从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杀线虫抗生素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介绍了杀线虫抗生素筛选的几种模型以及在微生物源杀线剂筛选上的应用,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总页数】2页(P68-69)【作者】陈井生;孙连成;刘德福;齐国超;韩冰;于吉东;马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抗线虫大豆研究中心 16331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抗线虫大豆研究中心 16331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抗线虫大豆研究中心 16331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抗线虫大豆研究中心 16331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抗线虫大豆研究中心 16331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抗线虫大豆研究中心 16331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抗线虫大豆研究中心 16331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杀线虫植物以及植物源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J], 王佳;曾广智;汪哲;谭宁华2.具杀松材线虫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筛选及其毒力测定 [J], 李恩杰;李娜;王青华;张永安;王玉珠;曲良建3.具杀松材线虫活性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J], 曾丽琼;何学友;蔡守平;黄金水4.具杀松材线虫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筛选及其毒力测定 [J], 李恩杰;李娜;王青华;张永安;王玉珠;曲良建;;;;;;;;5.杀线虫植物以及植物源杀线虫活性化合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J], 王佳;曾广智;汪哲;谭宁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虫线虫抑制植物线虫的机理研究进展

昆虫线虫抑制植物线虫的机理研究进展

昆虫线虫抑制植物线虫的机理研究进展刘奇志;曹海锋;王玉柱;孙浩元;K. B. Nguyen【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06(32)6【摘要】斯氏科(Steinernematidae)、异小杆科(Heterorhabditidae)、索科(Mermithidae)和小杆科(Rhabditidae)线虫为几类较有生物防治前景的昆虫线虫.一些昆虫线虫除了能够有效地防治有害昆虫,还具有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小杆科、小杆属Rhabditis(Oscheius)的某些昆虫线虫品系也有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国内在这方面报道很少,国外许多线虫研究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过一些研究.本文着重报道昆虫线虫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植物线虫的生物防治途径和昆虫线虫的应用范围.【总页数】5页(P13-17)【作者】刘奇志;曹海锋;王玉柱;孙浩元;K. B. Nguyen【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果树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果树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3;Entomology and Nematology Department,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Florida,Gainesville,FL 32611-0620,USA【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相关文献】1.昆虫线虫对植物线虫的抑制作用 [J], 刘奇志;曹海锋;王玉柱;孙浩元2.昆虫线虫对植物线虫的抑制作用 [J], 刘奇志;曹海锋;王玉柱;孙浩元3.10种白僵菌菌株发酵液对植物线虫和昆虫病原线虫的生物活性 [J], 路文雅;张丽;关美娟;董建臻4.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J], 王立霞;杨怀文;黄大晻5.植物线虫寄生策略及致病机理 [J], 董娜;张路平;康云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eived June 18, 1993; accepted August 27, 1993) Abstract--An isolate of Aspergillus niger (designated PD42) was evaluated in laboratory, greenhouse, and held trials for efficacy in controlling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In greenhouse experiments, PD-42 drenches containing spores of PD-42 on oatmeal significantly reduced galling on tomato due to root-knot nematode as compared to untreated controls. In a one-half acre held experiment, PD-42 incorporated in seed coats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hcantly increased yield and decreased root-knot galling on pepper. In a second one-half acre field experiment, PD-42 drench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mato and pepper root galling due to Meloidogyne incognita, and nonsignificant yield increases occurred. In each field experiment, treatment with PD-42 reduced Rotylenchulus reniJbrmis populations. The nematicidal components of the A. niger culture filtrates include citric acid, oxalic acid, and undetermined molecules larger than 8000 MW. Key Words--Aspergiflus niger, biological control,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Meloidogyne incognita, nematicidal activity, Caenorhabditis elegans, Roty-
METHODS AND MATERIALS
Organisms. The A. niger strain in these experiments produces black spores and is referred to by its coded designation PD-42. PD-42 was the most abundant fungus encountered from the chinampa agricultural soils (Zuckerman et al., 1989). Nematicidal Aspergillus with green, brown, or yellow spores were also frequently isolated, but PD-42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against plant nematodes in greenhouse tests and 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study. PD-42 was maintained in cryopreservation buffer at - 8 0 ° C and under liquid nitrogen. When required for experiments, it was grown on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or in potato dextrose broth (PDB). 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and White) race 3 was obtained from Dr. M. McClure,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and was maintained on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 cv. Rutgers in the greenhouse. Inoculum for greenhouse experiments consisted of eggs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Hussey and Barker (1973). The free-living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Dougherty and Calhoun for in vitro studies of nematicidal activity were cultured axenically at 22°C on heme medium (McClure and Zuckerman, 1982). Tomato cv. Floradade and pepper (Capsicumfrutescens L.) cv. Cubanelle were used in the field trials. Laboratory Assays for Nematicidal Activity. The nematicidal activity of PD-42 was first observed in an assay in which C. elegans was placed in proximate contact with the fungus in an agar plate (Zuckerman et al., 1989). This procedure was followed by a similar in vitro assays of the effect on second stage larvae of M. incognita. The criterion for high nematicidal activity was death of the worms within 24 hr. Culture filtrates of A. niger, or the acid component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VoL 20, No. 1, 1994
CONTROL OF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BY A NEMATICIDAL STRAIN OF Aspergillus niger
B.M.
ZUCKERMAN,
I'* M. MATHENY, I and N. ACOSTA 2
lenchulus reniformis.
INTRODUCTION A n early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toxicity o f Aspergillus to n e m a t o d e s w a s m a d e b y H a v e n M e t c a l f (1903). In this p a p e r , w h i c h , to o u r k n o w l e d g e , also r e c o r d s t h e first s u c c e s s f u l a t t e m p t to p r o d u c e a n a x e n i c c u l t u r e o f n e m a t o d e s , M e t c a l f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lethal effect o f a b l a c k - s p o r e d Aspergillus o n Rhabditis brevispina (Claus) Butschli. H e w r o t e " N o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w a s m a d e o f t h e b y - p r o d u c t s o f this
suggested be fruitful if followed out with reference to certain pathogenic nematodes?" Later, other references to the nematicidal affects of Aspergillus and its filtrates appeared, among them reports by Murad (1966), Mankau (1969), Alam et al. (1973), and Khan et al. (1981). The chinampa agricultural soils of Mexico contained organisms that exert a suppressive effect on plant-pathogenic fungi (Lumsden et al., 1987) and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Zuckerman et al., 1989). The predominant nematicidal fungi from these soils were species of Aspergiltus which, in agar culture, produced green, yellow, black, or brown spores. Of these, the most toxic isolate was identified by M. Bigelow,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s a strain of 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 (coded PD-42). The current paper reports on laboratory, greenhouse, and field studies to examine the nematicidal properties of this A. niger isolate on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