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 : 从 晶体 形 貌 、 晶体 结 构 、 外 力 的 耗 散 方 式 及 非 晶 区结 构 这 四个 方 面归 纳 近 年 来 新 型 的聚 丙 烯 增 韧 改 性 的研 究 进 展 , 并 结 合 经 典 的增 韧 机 理 , 对 不 同 增 韧 方 式 的 内 在 机 理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探 讨 与 分 析 。 提 出 了 聚 丙 烯 增 韧 的 核 心 要 点 在 于 提 高 外 力 在 基 体 内 的耗 散 效 果 , 并基于此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啊_
,^^^^^ ^^^^^ ^^^^^ ^^ ^^^^^ ^^^^^ ^^^^^ ^^^^^^ ^^^^^ t
竺
聚 丙 烯 增 韧 改 性 研 究进 展
周满 杜海 南 张 杰
( 四川 大 学 高 分 子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 6 1 0 0 6 5 )
的增韧改 陛方面做 了很深入 的研 究, 从材料结构 的角度
Zho u M a n Du Ha i na n Zh a ng J i e
( Co l l e g e o f Po l y me t Sc i e nc e a nd Eng m e er l ng ’
Si c hua n U ni ve r s i t y , C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6 1 0 0 6 5 ) Abs t r a c t : The n ov e l a nd e f f e c t i v e t o ug he n i ng m o d i f i c a t i ons of po l y pr o py l e ne i n r e c e n t ye a r s a r e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r e v i e we d . Di f f e r e nt t ou gh e ni ng s y s t e ms ha v e b e e n s u mma r i z e d f r om f o ur a s p e c t s s uc h a s t he c r y s t a l m o r ph ol o gy, t h e c r y s t a l s t r uc t ur e,t he wa y o f e x t e r — na l f o r c e d i s s i p a t i o n a nd t he a mor ph ou s s t r u c t ur e . Ba s e d o n t he c l a s s i c a l t o u ghe ni n g me c ha ni s m s,t he i n t e r na l me c ha n i s ms o f t he s e f o ur t o ug he n i n g m e t ho ds ha v e b e e n de e pl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nd a na l y z e d. I t i s e mp ha s i z e d t ha t t he e nh a nc e me nt o f t he di s s i pa t i o n o f e x — t e r n a l f o r c e i n t h e m a t r i x i s t he ke y p oi nt o f t ou gh e ni n g po l yp r o p yl e ne, o n wh i c h f ur t he r r e s e a r c h pr o s p e c t s a r e a l s o p r op os e d . Ke y wo r d s: i s o t a c t i c po l yp r op y 1 e ne; i mp a c t t ou g hne s s; c r y s t a l s t r uc t u r e; e l a s t o me r
高分子聚丙烯(PP)增韧改性技术
高分子聚丙烯(PP)增韧改性技术摘要:聚丙烯(PP)作为一种成熟的热塑性塑料,在机械性能好、无毒、相对密度低、耐热性好、耐化学性强、电绝缘性高、易于加工成型等诸多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此外,原料易得,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家电、建筑、汽车、包装等轻工业领域和化工领域。
关键词:聚丙烯;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增韧改性;一、化学改性1.接枝改性。
PP接枝改性就是在其分子链上引入适当基团,利用二者极性和反应性,即可改善PP性能上的不足,同时赋予其某些特殊功能,又能很好地保持其优异特性。
因此接枝改性是扩大PP应用范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马来酸酐(MAH)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PP)的过程中加入合适比例的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作为共聚单体,可以大大提高MAH在PP上的接枝率,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在普通固相接枝过程中PP的严重降解,得到了性能较好的高极性PP与普通固相接枝法与熔体接枝法对比,双单体固相共聚接枝改性PP是一种得到高极性PP的有效方法。
2.交联改性。
PP交联的方法可采用有机过氧化物、氮化物(化学交联)和辐射交联等。
其主要区别在于引起交联反应活性源的生成机理不同。
交联过程是用带有烯类双键的三官能团的有机硅烷在少量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与PP在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完成接枝反应(或者与丙烯单体共聚),然后在水的作用下,硅烷水解成硅醇,经缩合脱水而交联。
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接枝反应时必须严格监控,防止PP降解。
PP经交联后赋予其热可塑性、高硬度、良好的耐溶剂性、高弹性和优良的耐低温性能等。
研究了在聚丙烯(PP)隔膜表面接枝二乙烯基苯(DVB)/丙烯酸甲酯(MA)交联聚合物网络,提高隔膜高温条件下尺寸稳定性的改性方法。
在PP中加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提高PP交联度,从而大大提高PP 的熔融黏度。
研究了共混聚合物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对PP交联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共混过程中,部分PP和LDPE分子在热作用下相互促进,产生了接枝交联;共混物比纯PP的泡孔结构优且发泡效果佳,当LDPE为70%,发泡剂为5%,DCP为O.36%时,PP的发泡效果最好。
聚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29绝缘材料2009,42(1)聚丙烯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王海平,王标兵,杨云峰,胡国胜(中北大学高分子与生物研究所,太原030051)摘要:从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聚丙烯进行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在PP增韧改性的众多方法中,物理改性其成本低、见效快,成为应用广泛的增韧方法;PP的增韧改性研究仍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发掘;增韧改性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聚丙烯;增韧改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M215.1;TQ325.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9239(2009)01-0029-04 Research Pro g ress on Tou g henin g Modif icationof Pol yp ro py leneWAN G Hai-p i n g,WAN G Biao-bi n g,Y AN G Yun-f e n g,HU Guo-s he n g(I nstit ute o f M acrom olecules&B ioen g i neeri n g,N ort h U ni versit y o f Chi na,T ai y uan030051,Chi na)Abstract:Pol yp r o p y le ne is e xt e nsi vel y us ed p las tics.The r es earch on t ou g he ni n g modification of p ol yp r o p y le ne was f ocus ed i n t his ar ticle.The r es earch p r o g r ess of t ou g he ni n g modification of t he mat e rial i n t he worldwide was s t at ed t hat i ncl udes che mical modification and p h y sical modification.K e y words:p ol yp r o p y le ne;t ou g he ni n g modification;r es earch p r o g r ess1前言聚丙烯(PP)作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质轻、性价比高等特点,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也愈加广泛。
纳米SiO2增强增韧聚丙烯界面模型的研究
高 模 量 的复 合 材 料 , 个 关 键 因 素 是 使 无 机 粒 子 均 匀 一 地 分 散 于基 体 中 ; 一 个 关 键 因 素 是 分 散 于 基 体 中 的 另
刚性 粒 子 表 面 形 成 的 弹性 界 面 相 的结 构 。 的 厚 度 , 它 它
与基 体的相 容程度可 以调 节和控制复合材料 的力学性 能 。 据 以上 分 析 他 提 出刚 性 粒 子 增 强 、 韧 硬 质 聚合 根 增
她 的推 断是 以表 面 处 理 剂 完 全 包 覆 纳 米 无 机 粒 子
止裂纹 的扩散 , 在一 定 形态 结构 下还 可 引发基 体剪 切 屈服 , 从而消耗 大量 冲击 能并 能较 好地 传递 所 承受 的
外 应 力 , 而 达 到 既 增 强 又 增 韧 的 目的 。 从 以此 界 面模 型 结 构 为 基 础 , 合 成 了 两 种 界 面 处 理 剂 来 分 别 增 韧 P 他 P
后 , 想 一种 新 的模 型来 解 释 聚丙烯 / 设 纳米 so 复合 材料 可 能 的微 观界 面结 构 。 i2
关 键 词 : 纳米 S 2 i ;聚 丙 烯 ;熔 融 共 混 ;分 散 ;新 的 界 面 模 型 o 中 图分 类 号 : Q Z .4 T 3 5 1 文献 标识 码 : A
理 普 通 无 机 粒 子 的机 理 是 一 致 的 , 实 际 上 使 用 普 通 但
和尼 龙 6 取 得 了很 好 的效 果 。 , 但是 有 人 对 此 模 型 提 出 了 质 疑 , 鲁 石 化 公 司 许 齐
丽 【 认 为 : 果 是 纳 米 级 微 粉 粒 仍 必 须 要 进 行 包 覆 处 4 】 如
中的分 散效 果 , 果 表 明纳 米 S 2 聚少 , 散好 。 结 i 团 0 分 测试 结果 表 明 , 当使 用 2份纳 米 S 2 , 丙 烯/ 米 S 2 合 i 时 聚 0 纳 i 复 0
非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1 有机刚性粒子增韧
有机刚性粒子的增韧理论是1984年Kuranchi和Ohta首次提出的[6]。他们在研究 PC/ABS和PC/A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在研究共混物的能量吸收时发现的。 尽管AS、ABS本体的力学性能差别很大,AS硬而脆,ABS软而韧,但两者皆能增韧 PC。共混物的拉伸应力2应变曲线都呈高韧性行为。电镜形态表明,ABS和AS皆 以微粒分散于PC基体中,粒径分别为2μm和1μm,拉伸后分散相的球状结构发生了 伸长变形。这说明脆性的AS在共混物中也是很有韧性的。他们认为对于含有分 散粒子的复合物,在拉伸过程中,由于分散粒子的刚性球端和基体之间的杨氏模量 和泊松比存在差别,从而在分散相的赤道面上产生一种较高的静压强。当静压强 到一定数值时,刚性颗粒易屈服而产生冷拉,发生大的塑性转变,从而吸收大量的冲 击能量,使材料的韧性得以提高。对非弹性体共混物体系而言,在拉伸时粒子将发 生塑性形变而使材料增韧。临界静压力σe可用来判断分散相粒子是否屈服
非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PP)自1957年工业化以来发展极其迅速,是一种应 用很广泛的通用塑料。聚丙烯主要采用溶液聚合法,依靠 齐格勒2纳塔催化剂按阴离子配位聚合而得。聚丙烯的耐 热性好,其熔点达164℃,可在100~120℃下长期使用。此 外,聚丙烯还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和较小的介 电率,而且有很突出的刚性和耐折叠性。聚丙烯大部分用 于注射成型,除生活用品外还制造工业用制件如建筑、机 械部件、电工器件等;也可用挤出和吹塑等成型法生产薄 膜、板材、管材、单丝等。聚丙烯还用在纤维、涂料领 域
为什么用非弹性体增韧?
尽管聚丙烯有很多优点,但是用作结构材料仍有许多不 足之处:韧性差、耐磨性不足、低温时脆性更大等。这 些缺点使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 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聚丙烯的韧性、冲击强度,生产 出高性能的聚丙烯。聚丙烯改性方法很多,塑料增韧大 多以橡胶弹性体材料作为增韧剂,但是弹性体作为增 韧剂增韧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毛病,提高材料韧性 的时候确实材料的刚度和强度下降,因此引进了非弹 性体代替橡胶增韧的新方法。
我国聚丙烯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
4 ・ 2
现m l 塑 rcsi n 应 l用 s Mo e 代atsPoes gadA pi t n d P si 料 加 工 p c i c n ao
第 l 4卷第 3期
我 国 聚 丙 烯 增 韧 改 性 研 究 进 展
任 巨光 窦 强
规 P 1 %~3 %乙丙 共 聚物 和 5 P、0 0 %的无 规 P 。该 P 工艺 通 过调 节 均 聚物 的结 晶度 、 对分 子质 量 、 性 相 改
在 P P分 子 链 上 接 枝 弹性 链 段 有 助 于 提 高 P P
的冲击强度和低温性能 J 。由于 P P为非极性 高聚
物 , 以它 与 其他 极 性 聚合 物 和 无 机 填 料 等 的相 容 所 性很 差 , 共 混 改 性 效 果 不 好 。 因此 往 往 在 P 使 P分 子链 上接 枝 适 当 的 极 性 基 团 , 不 饱 和 羧 酸 或 酸 酐 如
作 者简介 :任巨光 , 1岁 , 3 工程 师 , 事高分 子 材料质 检工作 。 从 19 9 2年毕业于南京化工 学院高分子专业 , 在南京工 业 大学就读在 现
1 1 共聚 改性 .
混 改性 等 方法 共 同使 用 。 如 中科 院长 春 应化 所 以注 塑 级 P E R( P、 P 乙丙 橡 胶 ) E DM( 元 乙丙 橡 胶 ) 或 P 三 为 原料 , 用 过氧 化 物 将 橡 胶 进 行 部 分 交 联 以及 在 采
橡塑两相间进行轻度共交联 的方法 , 大幅度提 高了 材料 力 学性 能 。改性 后 的材 料 在 常 0倍 lJ . 7。在 P P的增 韧改 性 中 , 交联 法 往往 同共
对于 P P的化 学 增 韧 改性 , 简单 地 说 , 是 利 用 就 化学 反 应在 P P主链 中引 入 具 有 高 弹性 的 链 段 , 以 增加 P P的 韧 性 。改 性 方 法 一 般 包 括 共 聚 改 性 、 交 联改 性 、 枝 改 性 及 茂 金 属 催 化 剂 合 成 间 规 P 、 接 P 无 规P P或无 规 一等 规立 体 嵌段 弹性 P P4种 J 。
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PP 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黄兴(广西塑料研究所梧州 543003摘要综述了国内外 PP 增韧化共混改性的研究和应用 , 包括弹性体改性、聚合物改性和无机粒子改性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关键词聚丙烯共混改性增韧弹性体聚合物无机粒子1引言,, 1996年已达万吨 [1], 但其韧性差 , 低温下表现为脆性 , 限制其应用范围。
近年来 , 国内外普遍采用共聚、共混改性方法提高 PP 的冲击韧性。
但由于共聚技术难度较大 , 所生产的树脂牌号较少 , 满足不了汽车工业的高抗冲需求。
为此 , 国内外更热衷于研究以共混方法制备高韧 PP 材料。
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
2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弹性体的增韧机理 ,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有“多重银纹”理论和“银纹 -剪切带”理论。
研究表明 :弹性体增韧改性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混体系的形态、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界面特征、分散的粒径及其分布以及弹性体的含量等因素 [2]。
国外学者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
211体系形态的影响F 1C 1Steh ling 等人研究表明 :在弹性体增韧体系加入第三组分 , 弹性体与第三组分会组成复合粒子结构 , 该共混体系就是通过]PP HD PE SB S (苯乙烯 2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三元共混物研究中进一步认为 :这种复合粒子具有包藏结构 , 而这种包藏结构有利于增韧 [4]。
华北工学院阎瑞萍等人和 M asah iro Kokugo 等人也得出类似结论。
212弹性体品种的影响显然 , 不同弹性体对 PP 的增韧效果不一样。
从表 1可以看出 :三元乙丙橡胶 (EPDM 增韧效果最好 , 而 SB S 最差。
另外 , PP 的熔体流动速率大小也影响各种弹性体的增韧效果 [5、 6]。
表 1各种弹性体对 PP 的增韧情况 [7]弹性体种类 (PP ∶弹性体常温冲击强度(J mEPDM 80∶ 1019880∶ 20747BR (丁基橡胶 80∶ 101098020216SBR 80∶ 10122(合成丁二烯橡胶 80∶ 20177SBS 80∶ 108880∶ 20109213弹性体含量的影响根据 B ragan 的银纹动力学支化理论 , 增韧材料的冲击强度近似地与作为增韧组分的41进展与述评 R evie w &F ea ture 国外塑料 1999年第 17卷第 2期弹性体粒径的平方成正比。
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聚丙烯 (PP) 的特性及应用 (3)1.2 无机填料的种类及优势 (3)1.3 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发展背景 (4)2. 无机填料的种类及对其改性聚丙烯的影响 (5)3. 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技术 (7)3.1 填料添加方式 (8)3.2 改性聚丙烯的制备工艺 (9)4. 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性能提升 (11)4.1 力学性能 (12)4.2 热性能 (13)4.2.1 玻璃化转变温度 (15)4.2.2 熔融温度 (15)4.2.3 热稳定性 (16)4.3 其他性能 (17)4.3.1 耐化学腐蚀性 (18)4.3.2 导电性和导热性 (19)5. 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应用 (21)5.1 包装材料 (23)5.2 建筑材料 (24)5.3 汽车工业 (26)5.4 电子电气行业等 (27)6. 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28)1. 内容描述本报告旨在全面介绍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材料的科研动态和应用现状。
首先,将阐述无机填料的种类及其填充改性聚丙烯材料的重要性,接着详细探讨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合成过程、改性机理、性能改进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此外,还将分析无机填料在填充改性聚丙烯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增强效果和环境耐久性。
报告还将讨论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包括新的合成方法和改性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电绝缘性、热稳定性以及其他特殊性能。
同时,将评估无机填料的筛选标准和最佳添加量的研究,以便于在实际生产中实现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的材料设计。
此外,报告还将提供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的应用案例分析,如在汽车工业、建筑材料、电子电器、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应用案例的研究,可以揭示无机填料对改性聚丙烯性能的提升程度,以及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效益和挑战。
本报告将提出无机填料填充改性聚丙烯材料的发展趋势,包括对未来研究的指导方向、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21年整理)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摘要]系统论述近年国内外关于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橡胶或弹性体、热塑性塑料、β成核剂以及刚性粒子协同弹性体对PP增韧改性的研究。
[关键词]聚丙烯;增韧;弹性体;热塑性塑料;β成核剂;协同增韧中图分类号:TM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11—01前言聚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与其他的通用的热塑性塑料相比,聚丙烯塑料的密度小,力学性能优良,电绝缘性好,而且还易于加工,价格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电力和运输等领域。
增韧聚丙烯研究的进展
21 P/ . P 乙丙橡胶共混体系
由于 P 与 乙丙橡 胶都 含有丙 基, P 根据 相似相 容性 原理 , 它们之 间应 具有较好 的相 容性。又 由于 乙丙橡胶 属于橡胶 类 . 有高弹性和 良好 的低温性 具 能, 因此乙丙 橡胶是 P P较好 的增韧 改性 剂。用 乙 丙橡胶 与 P 共混可 以改善 P P P的冲击性能 、 低温脆
性。
李蕴 能_ 等研 究 了乙丙 橡胶/ P共 混 组分 对 2 P P 性 能的影 响, P 得出以下结论 : 在相同橡胶含量下 , 增韧共聚 P P的效果远优 于增韧均聚 P P的效果 : 增 韧 效果与橡胶种类有关 , 常情况下 , 中二元乙丙 通 其 橡胶 ( P ) E R 的增韧效果优 于三元 乙丙橡胶 ( P M ; ED ) 不 同结 晶态 的 E R中橡胶含量不 同对 P P P的增韧影 响是不 一样 的 , 通过 实验 他们 发现 当橡 胶 含量 为 3 % 右时 的增韧效果最好 , 0 左 不同结晶度的 E R对 P P 的增韧效 果也不一样 , 晶度越低 , P 结 其增韧效 果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1 期
昊
青等 I 增韧聚 丙蚌研 究曲 进展
和高流动性 。特别是对 P P的增韧 改性效果更 加明 显, 对传统 增韧剂 E D E R构成 了有 力竞争b 。 P M、 P j PE O 增韧 P 尤其引^ 注 目, 几年国 内李蕴能 、 P 近 张 金柱等陆续发表 了 P E O 增韧 P P的研 究论 文_ J他 4 , 们在研究中发现 ,O 具有较高 的剪切敏感性 , PE 加工 时与 P 相容性 好 , P 其表 观切变 粘度对 温度 的依 赖 性更接近 P , P 共混 时更容 易得 到较小 的弹性 P与 P
纳米级CaCO_3粒子增韧增强聚丙烯的研究_任显诚
纳米级CaCO3粒子增韧增强聚丙烯的研究任显诚 白兰英 王贵恒(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成都610065)张伯兰(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610041)摘 要通过对纳米级CaCO3粒子进行表面预处理和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PP/纳米Ca-CO3复合材料,并进行了力学测试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表面处理的纳米CaCO3粒子可以通过熔融共混法均匀分散在聚丙烯中,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纳米CaCO3粒子在低于10%用量时即可使聚丙烯缺口冲击强度提高3~4倍,同时基本保持其拉伸强度和刚度。
DSC熔融曲线分析表明,CaCO3对聚丙烯的β晶结晶过程有明显的诱导作用,提高了β晶的含量,增加了PP基材的韧性,通过对填充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观察证明,材料的增韧是由于基体发生了大面积屈服所致。
关键词:聚丙烯 纳米复合材料 增韧0 前言聚丙烯的增韧增强改性在过去多采用橡胶类弹性体共混和纤维、填料填充共混方式[1~3],近年来国内外开始了关于纳米级粒径无机填料填充各种聚合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用蒙脱土、SiO2、TiO2等纳米微粒填充聚丙烯的研究[4~7]。
由于无机纳米粒子同聚丙烯极性差异较大,表面能高,二者相容性很差,纳米粒子极易团聚,难于得到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本研究采用了适当的纳米粒子表面预处理法,通过熔融共混制备出了高性能的聚丙烯/纳米CaCO3复合材料。
1 实验部分1.1 主要原材料*本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资助。
收稿日期:1999-10-22PP-A共聚,扬子石油化学工业公司;PP-B均聚,扬子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纳米级Ca-CO3,粒径平均80nm,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提供;表面处理剂A,自制,相容剂B,自制。
1.2 工艺技术路线一步法:将表面预处理后的CaCO3同聚丙烯、相容剂B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直接共混。
二步法:先将表面预处理后的CaCO3同相容剂B和少量共聚聚丙烯在双螺杆挤出机上挤成高浓度母料,再将母料同聚丙烯共混。
纳米无机粒子与橡胶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山大学化(2021修订版)(2021整理)
纳米无机粒子与橡胶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周彤辉吴春蕾章明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摘要本研究利用纳米SiO2的外表活性,采用辐照引发单体聚合方法在粒子外表接枝上高分子链,并利用常规加工方法制备纳米SiO2/聚丙烯复合材料。
用多种测试手段对接枝改性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接枝反响的各种因素;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借助SEM对缺口冲击断面的观察和偏光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观察;初步探讨了纳米SiO2﹑EPDM增强增韧聚丙烯的机制。
结果说明,纳米SiO2和橡胶填充聚丙烯能够起到协同增韧增强的作用。
关键词纳米SiO2;辐照接枝;橡胶;填充;共混法;增强;增韧聚丙烯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热塑性塑料。
其密度较小,机械性能如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外表硬度及弹性模量均较优异;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可用注射﹑挤出和中空成型等多种方法高效率地成型各种制品。
但是,聚丙烯也存在一些缺乏之处,最大缺点是耐寒性差,低温易脆断;其次还存在收缩率大,制品尺寸稳定性差,容易产生翘曲变形;与传统工程塑料相比,聚丙烯还存在耐气候性差,耐光﹑热及抗老化性差,涂饰和粘合第二次加工性差等缺点。
为了改良聚丙烯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聚丙烯的改性技术,如共混﹑填充﹑增强﹑成核﹑阻燃或多种技术复合,使聚丙烯高性能化或功能化[1]。
填充改性是聚合物的主要改性手段之一,通过添加无机填料,使聚合物的刚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得到改善。
近年来,随着填料粒子的外表处理技术,特别是填料粒子的超微细化开发和应用,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已从最初简单的增量增强,上升到增强增韧的新高度;从单纯注重力学性能的提高,上升到开发功能性复合材料。
将纳米粒子作为一类新兴填料,应用到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开发高性能、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正是顺应了聚合物填充改性的开展潮流[2]。
无机粒子增强增韧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作 者 简 介 : 生 鹏 (9 7 ) 男 , 士 , 刘 16 一 , 博 副教 授 , 要 从 事 高 分子 基 主
基金 项 目 : 色 化 工 过 程 省 部 共 建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开 放 基 金 绿
( GCP2 0 0 0 9 8)
收 稿 日期 : 0 0 0 ~ 7 2 1 - 10
增韧剂使用 。C C 。的质量分 数小于 5 时 , 同 aO 能
时 增 强 和 增 韧 P 缺 口冲 击 强 度 随 纳 米 C C 的 P; a O。
复 合 材 料 的力 学 性 能 。 当 钛 酸 酯 偶 联 剂 的 用 量 为
C CO 质 量 的 2 时为 最 佳 。 a 。
பைடு நூலகம்
T i 等 对 C C 。 韧 P ho aO 增 P的研究 中, 选择
了 平均 粒 径分 别 为 O 0 m, . m 和 3 5 m 的 . 7f 0 7f . Ca CO。 在 用 量 相 同 的情 况 下 ,. m 的 C CO , 0 7t L a 对
P P具 有 最 佳 的 增 韧 效 果 。 ()纳 米 粒 子 2 纳 米 粒 子 填 充 聚 合 物 要 达 到 很 好 的增 强 、 韧 增
效果 , 必须使 纳米粒 子与聚合物在纳米尺度上 的均 匀分散 。常用 的无机 刚性纳米粒子主要有 C C 。 aO ,
SO , i 和碳 纳 米 管 等 。 iz TO 纳 米 C C 3 塑 料 工 业 中使 用 最 广 泛 的 纳 米 aO 是 填 料 之 一 。 由于 粒 子 的长 径 比小 , 期 以来 被作 为 长
无机 粒 子 增 强增 韧 阻燃 聚 丙 烯 的研 究进展
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几种不同的无机纳米粒子对聚丙烯的增韧介绍,简单叙述了无机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作用增韧机理和微裂纹化增韧机理,并对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无机粒子聚丙烯增韧机理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相对密度低、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化工、建筑、包装等行业。
由于pp存在低温脆性大、刚性低、成型收缩率大等缺点,限制了pp的进一步应用。
纳米无机粒子的填充改性可较大幅度地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同时增强、增韧、功能化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无机刚性粒子主要有滑石粉、高岭土、caco3、硫酸钡、蒙脱土、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微一纳米无机刚性粒子对pp材料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增韧机理的简单介绍。
1.聚丙烯/微米无机颗粒复合材料1.1pp/caco3复合材料Chan等人将纳米CaCO 3与聚丙烯熔融混合。
当填充量小于9.2%时,纳米caco3在聚丙烯中均匀分散,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约85%;扫描电镜(SEM)显示,聚丙烯中存在球形孔洞,这是由于纳米碳酸钙在聚丙烯基体中的应力集中所致。
这些孔洞会引起聚丙烯的塑性变形,提高聚丙烯的力学性能。
guo等先在纳米caco3粒子表面包裹上可溶性的斓系化合物,再与pp进行熔融共混制得pp/纳米caco3一la复合材料。
Ma等人在光照下用硅烷偶联剂γ预处理纳米CaCO 3颗粒,将聚丙烯酸丁娘(PBA)接枝到大米颗粒表面,形成纳米复合材料(接枝聚合物PBA、均聚物和分离的纳米颗粒),最后与聚丙烯熔融共混。
研究发现,纳米颗粒与PBA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1.1.1碳酸钙用量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随着碳酸钙用量的增加,无机颗粒间的团聚增加了分子链之间的摩擦,阻碍了分子链的滑移,在PP中形成了多相体系。
碳酸钙和PP的润滑性和相容性变差,界面附着力变弱,并以固体颗粒的粘性流动状态流动,使整个系统破裂伸长率降低,如图1所示。
聚丙烯-无机抗菌粒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聚丙烯/无机抗菌粒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Ξ何继辉1,谭绍早2,马文石1,赵建青1(1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1广州擎天新材料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将经表面处理的无机抗菌粒子制成抗菌母粒,与聚丙烯(PP )熔融共混制备了抗菌PP 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菌粒子在PP 中的分散状况并测试复合材料的性能。
结果表明:抗菌粒子用量为1%时,抗菌粒子在PP 中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与基体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性能,抑菌率都能达到92%以上,加入无机抗菌粒子对PP 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无机抗菌粒子;聚丙烯;熔融共混;抗菌性能;银中图分类号:T Q325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770(2003)11-0042-04 无机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重点。
人们对无机粒子基体树脂的增强增韧作用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1~4];而且随着人们对材料功能性要求的提高,功能化无机粒子填充复合材料渐渐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
无机抗菌剂是新型抗菌制剂[5,6],具有广谱抗菌性(不产生耐药性)、长效和速效性、耐高温性等优点;克服了有机抗菌剂耐热性差、易水解、使用寿命短且安全性差等缺点[7]。
将无机抗菌剂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是制备抗菌材料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2]。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无机抗菌剂,其中含银、锌、铜等金属离子的抗菌剂和T iO 2、ZnO 等抗菌纳米粒子是现今研究较多的种类[8~11]。
本文采用具有抗菌功能的超微细含银无机粒子经表面处理后制成抗菌母料,与PP 熔融共混,制备了PP 抗菌复合材料;研究了超微细无机抗菌粒子在PP 中的分散情况及对材料的抗菌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111 原料聚丙烯(PP ):AW564,MFR =9g/10min ,新加坡聚烯烃公司;超微细无机抗菌粒子:平均粒子≤2μm ,广州擎天新材料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使用前于110℃烘4h ;表面处理剂:自制;其它助剂:市售。
219402617_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的性能与增韧机理
研究与开发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 2023, 40(2): 1DOI:10.19825/j.issn.1002-1396.2023.02.01*聚丙烯(PP )是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全球PP 产能约1 亿t/a。
PP具有很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电子、包装及建材家具等领域[1];但是PP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如韧性差、易老化、耐候性差、冲击强度低等),限制了其在部分领域的使用[2]。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需要对PP进行改性,提高PP的抗冲击性能,进而生产高性能的PP。
最常用的PP改性方法是熔融共混改性,通常是在PP基体中加入其他无机或有机填料、其他品种的聚合物和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剂,通过熔融共混改性PP,以提高PP性能[3]。
滑石粉、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钙、玻璃纤维、高岭土、木粉、纤维素等是常见的PP改性填料,选择合适的填料及用量,能够使改性PP的热性能、力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的性能与增韧机理张翼清1,初立秋2,金 剑1,吴景深3,黄逸伦2*(1.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2.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3.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 999077)摘 要: 为了应对聚丙烯(PP)普遍存在的韧性不足的缺点,研究了纳米碳酸钙(nano-CaCO 3)对PP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nano-CaCO 3对PP的增韧机理。
结果表明:nano-CaCO 3对PP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当w (nano-CaCO 3)为35%时,复合材料的室温(23 ℃)冲击强度最大,为2.43 kJ/m 2,较纯PP提高了26.4%,但nano-CaCO 3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急剧下降。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高填充的纳米颗粒在PP基体中发生团聚,在应力作用下刚性填料与基体界面出现应力集中和剥离,破坏了原有纳米颗粒的增韧效果。
纳米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丙烯研究进展
纳 米 无 机 刚 性 粒 子 改 性 聚 丙 烯 研 究 进 展
一文 / 婉 霞 段 小 平 郭 刚 涂 铭 旌 四 川 大 学 金 属 材 料 系 ,成 都 61 0 5 黄 I 06 摘 要 :综 述 了 纳 米 Ca Co3、 纳 米 T02、 纳 米 S o2对 聚 丙 烯 ( P 的 改 性 研 究 进 展 。 i i P ) 重点讨 论 了纳米无 机粒子 对 P P改 性 的 机 理 和 影 响 因 素 。 结 果 表 明 ,纳 米 粒 子可 改善 P 的力学性 能 ( 强 、增韧 ) P 增 、抗 老 化 性 能 及 抗 菌 性 能 等 。 关键词 :纳 米 Ca C03 纳 米 T02 纳 米 S02 增 强 增 韧 抗 老 化 抗 菌 性 能 i i
了达 到特定 的表 面 光泽度 ,可 使用 超
细 CC a 03粉 末 。 采 用 1 0n a 03 5 mC C 填 充 P ,其 冲 击 强 度 由 1 J / m2 P 8k 提 高 到 7 k / m2, 而 填 充 粒 径 为 4J 62um 的 C C . a 03则 未 发 现 有 该 现 象
收 大量 冲击 能 ,使 材 料 由脆性 断裂 转 变 为韧 性断裂 ,从而 实现增韧 P 。张 P
玲 等 [ 研 究 认 为 ,C C ] a 03的 粒 径 对
1 纳米 CC3 a0 改性 P P
C C03是 塑 料 工 业 中 应 用 最 广 a
距 ,减 少 了 P P分 子链 的缠 绕 ,并 使 链 间 的作 用力减 小 ,导 致纳米 。 同时 ,P P
米CC a 03含 量 的 增 加 而 增 大 , 且 以
a O3复 合 材 料 的 硬 度 随 纳 其 含 量 为 2 % 时 冲 击 强 度 提 高 1 0 , /纳 米 C C 0 % 1
纳米SiO2增强增韧PP的研究
纳米SiO2增强增韧聚丙烯的研究石 璞,晋 刚,吴宏武,瞿金平,何和智(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摘 要: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SiO2分散很好的聚丙烯/纳米SiO2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使用2份纳米SiO2时,聚丙烯/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与纯PP相比,V形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90%,弯曲强度提高了23%,拉伸强度提高了5%;成型收缩率增大,这是由于大量分散于PP中的超细SiO2使PP晶体变小引起的。
关 键 词: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改性;增强增韧;熔融共混中图分类号:TQ32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Ο9278(2002)01Ο0037Ο04 聚丙烯(PP)是一类应用范围很广的通用塑料,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表面硬度及弹性模量均较优异,并有突出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但是聚丙烯也存在成型收缩率高,缺口冲击强度低,韧性差,易老化等缺点。
因此在应用范围上,尤其是作为结构材料和工程塑料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近年来,PP的改性已成为使其工程化、功能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
但是单纯的共混、接枝、相容剂等改性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同时增强增韧PP。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了关于纳米级粒径无机填料填充聚合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用蒙脱土、TiO2、CaCO3等纳米微粒填充PP 的研究[1~5]。
不过由于无机纳米粒子同PP极性差异较大,二者相容性很差;而且纳米粒子由于表面能高而极易团聚,所以很难得到分散好、团聚少、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本文根据纳米SiO2的表面特征采用了适当的纳米粒子表面预处理法,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性能较好的PP/纳米SiO2复合材料。
1 实验1.1 主要原材料聚丙烯(PP):挤出级,广州石化公司;纳米SiO2:工业品,浙江舟山明日纳米材料公司;表面处理剂B(复合偶联剂),实验室合成制品;其它试剂:市售。
1.2 主要设备双螺杆挤出机,江苏科亚公司TE系列;通用注塑机,顺德震德公司;收稿日期:2001Ο11Ο24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透射电镜,日本日立J EOL-100CXⅡ型;傅立叶红外仪,美国Nicolet670型;万能拉力机,美国Instron5566型;扫描电镜,日本日立HITACHI S-550型。
聚丙烯_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丙烯/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林志丹 黄珍珍 麦堪成(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研究所、教育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重点研究室,广州510275)摘 要:本文综述了聚丙烯/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面处理、动态力学性能、结晶性能、阻燃性能、导电性能、分散性等物理与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PP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传统的方法成型加工,除用传统的偶联剂外,可用大分子相容剂或官能团化聚丙烯作为偶联剂或基体,改善PP纳米材料的分散性、界面粘结和力学性能。
少量无机物纳米粒子可使PP获得增强增韧,具有快的结晶速率、高的结晶温度和阻燃性能,归结于高表面积的纳米粒子存在强的异相成核作用,阻燃性能的提高归结于热稳定性提高和在少量填料时就可形成绝缘不燃炭层。
关键词:聚丙烯(PP)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结晶行为 阻燃性能R ecent R esearch Development of Polypropylene/I norganic N anocompositesLIN Zhidan HUANG Zhenzhen MAI K ancheng(Materials Science I nstitute,K ey Laboratory of Polymeric Composites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 ngineering,Zhongshan U niversity,G uangzhou510275)Abstract: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 f the method o f prepar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 f polypropylene/ inorganic layer and polypropylene/inorganic particle nanocomposites was reviewed.Polypropylene nanocompos2 ites can be prepared by extrusion method and processed by injection method.Disper sion o f nano2filler in polypropylene matrix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polypropylene nanocomposites can be improv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 o f sur f ace treatment by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coupling agent,compatibilized by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ic compatibilized agent or f unctionazed polypropylene as polymeric matrix.Reinforcement and toughening can be observed in polypropylene nanocomposites at very low loading o f pared to the pure polymer or conventional particulate composites,polypropylene nanocomposites exhibit markedly high modulus and rigidity,f aster crystallization rate,higher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nd 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The increase in crystallization rate an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o f polypropylene in nanocomposites is attributed to a strong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interaction o f nanoparticles due to a very high active sur f ace area.The im2 provement in 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 is attributed to their increas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ir unique ability topromote flame retardancy at quite low filling level through the formation o f insulating and incombustible char.K ey w ords:polypropylene(PP),nanocomposites,method o f preparation,mechanical property,dynamic me2 chanical behavior,crystallization behavior,flame retardancy前言高分子作为材料从均聚物、共混物、到填充和增强复合材料,每一步新技术引入都使高分子材料的物理与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和应用扩大。
无机纳米材料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能好而广 泛应 用于 各个领 域 。 但是 ,P也存 在诸 P
如成型 收缩率 大 、 性 高 、 口冲击 强 度低 、 脆 缺 韧性
差、 易老 化等缺 点 , 从而 限制 了 P P的进 一 步推广
与应 刚 。 因此 , 内外对 P 国 P的改性 进行 了广 泛而
纳米 粒 子 的表 面 改性 根 据表 面改 性 剂 与 粒 子 表 面之 间有无化 学反 应 ,可分 为表 面物理 吸 附 、 包 覆改性 、 机械 化学 改性 和表 面化 改性 。 11 表面物 理吸 附 、 覆改性 . 包
Z 0 0aa电位与 粒度 分布 仪分 别进 行分析[ 实 30Z t 2 1 。
验结 果表 明 ,包 覆后 的 TO 表 面 状态 发 生 了变 i:
化 , i: 水 溶 液 中 的 。
3 高能量 法表 面改 性『 ) 3 I
无 机纳米 粒子 表面 有许 多 官能 团 。 用 电晕 利
收 稿 日期 :0 7 0 — O 2 0 — 2 2
放电 、 紫外 线 、 等离 子 体 放 射线 对 粒 子进 行 表 面
一
2 — 7
维普资讯
无机 纳米材 料改 性 聚丙烯 的研 究进 展
改性。 这一 方法 的技 术复杂 、 成本高 , 此应用 比 因
较少。
1 机 械化 学改 性 . 2
冲击强 度降 低 ,从 而不 能起到 增韧增 强 的作用 。 为 了增 加纳 米粒 子与 聚合 物的界 面结 合力 . 高 提
深 入的研 究 , 且取 得 了很 大的成 就 。 并
埋 、 没等后 续处理 , 工艺 不 同 , 吞 按 主要 有 以下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几种不同的无机纳米粒子对聚丙烯的增韧介绍,简单叙述了无机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作用增韧机理和微裂纹化增韧机理,并对无机粒子增韧聚丙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无机粒子聚丙烯增韧机理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相对密度低、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化工、建筑、包装等行业。
由于PP 存在低温脆性大、刚性低、成型收缩率大等缺点, 限制了PP 的进一步应用。
纳米无机粒子的填充改性可较大幅度地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综合性能, 达到同时增强、增韧、功能化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无机刚性粒子主要有滑石粉、高岭土、C aCO3、硫酸钡、蒙脱土、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微一纳米无机刚性粒子对PP 材料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增韧机理的简单介绍。
1. PP/微米级无机粒子复合材料1.1 PP/ CaCO3复合材料Chan等将纳米CaCO3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当填充量在9.2%以下时,纳米CaCO3在聚丙烯中的分散均匀,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了85%左右;扫描电镜显示聚丙烯中存在着球形空穴结构,这是纳米CaCO3在聚丙烯基体中的应力集中导致的,这些空穴能够引起聚丙烯的塑性变形, 进而提高聚丙烯的机械性能。
Guo等先在纳米CaCO3粒子表面包裹上可溶性的斓系化合物,再与PP进行熔融共混制得pp/纳米CaCO3一La复合材料。
Ma等先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CaCO3粒子进行预处理, 在γ光的照射下于米粒子表面接枝上聚丙烯酸丁酿(PBA)形成纳米复合物(既有接枝的聚合物PBA,又含有均聚物, 还有孤立的纳米粒子) , 最后与聚丙烯熔融共混。
研究发现, 纳米粒子与PBA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1.1.1 碳酸钙用量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随着碳酸钙用量的不断增加,无机颗粒之间的团聚增大了分子链之间的摩擦力,阻碍了分子链的滑移,在PP中形成了多相体系,碳酸钙与PP的润滑性、相容性变差,界面结合力变弱,在粘流态下呈固体粒子流动,因此使整个体系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如图1所示。
1.1.2 碳酸钙用量对拉伸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随着碳酸钙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先提高然后呈递减趋势;而硬度开始则快速上升然后趋于缓慢提高。
碳酸钙含量较少时,碳酸钙与PP分子通过偶联剂的作用结合良好,拉伸强度有所提高。
随着碳酸钙用量的增加,碳酸钙粒子制约了PP高分子链的运动和基材变形,碳酸钙含量高时不容易分散,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缺陷,导致裂纹从该处引发断裂,从而使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
从图2可以看出,当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达2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8.5MPa。
1.1.3 碳酸钙用量对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随着碳酸钙用量的增加,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逐渐增加,表现为递增趋势。
这是因为碳酸钙刚性填料粒子起到了增强剂作用,提高了PP 的刚性和耐蠕变性;另外,微细的碳酸钙粒子可作为结晶晶核,使PP球晶细化,提高了PP结晶度,增强了PP弯曲性能。
1.2 pp/黏土复合材料黏土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是聚合物材料的常用填料。
典型的黏土填料有滑石粉、蒙脱土(MMT)等。
片状结构的滑石粉可以提高塑料的刚性和高温下的抗蠕变性, 可用作增强性填料。
在汽车用PP 材料中, 滑石粉的片状结构有利于协调刚性和冲击韧性的最佳平衡。
Premalal等发现滑石粉填充可提高PP 材料的弯曲模量、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 增加刚性、减少收缩性。
田春香用滑石粉填充PP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由127℃升高到142℃ , 热失重率降低了41.2.%。
改性填料填充PP的力学性能比未改性填料填充PP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简支梁、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由25.2kJ/㎡、50.69 kJ/㎡提高到28.18 kJ/㎡、52.56 kJ/㎡,拉伸强度由3.93 M Pa提高到36.43 MPa。
在滑石粉填充量小于20%时,PP/滑石粉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有所提高,流动加工性变好。
这归因偶联剂的增塑、润滑作用。
樊泽东等研究了超微细滑石粉的表面改性对PP性能的影响,在基体材料具有一定韧性的条件下, 经钛酸醋偶联剂NDZ一311表面改性滑石粉填充的PP材料明显优于未改性滑石粉填充的PP材料(表2)。
这是因为NDZ一311在改性滑石粉过程中, 两者除发生物理吸附作用外,还发生了化学作用,在滑石粉表面形成了牢固的包覆层,改变了无机粒子的表面性能, 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王东庆等研究了MMT改性PP体系的流变行为, 发现PP/MMT复合材料的黏度对剪切速率较为敏感。
在低剪切速率下,PP/MMT复合材料的黏度均高于PP;在高剪切速率下,PP/MMT复合材料的黏度低于PP。
杨春蓉研究了经机械力改性处理的硅灰石(10μm) 与PP 的复合材料, 当硅灰石的填充量为30 %时,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比纯PP提高了8.1%、3.6%、86.4 % 、13.1%。
1.3 PP/SiO2复合材料材料试验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然后按照由以上所示流程图所制的PP/SiO2复合材料做冲击性能试验和拉伸性能试验得出结果。
1.3.1不同纳米粒子含量对PP韧性的影响不同SiO2纳米粒子含量(w)试样的冲击强度(A)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纳米粒子含量对性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当试样中纳米粒子含量较少时,试样的冲击强度没有显著变化,随着纳米粒子含量增加而快速增大,当纳米粒子含量为4%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冲击强度与纯的PP相比提高了约8倍,增韧效果相当显著.但当纳米粒子的加入量再增加时,试样的冲击强度开始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1.3.2不同改性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为了对比,进行了纳米SiO2聚合法改性PP的试验,结果见表2,变化曲线如图2中曲线b。
由图2中曲线b可见,在相似的工艺条件下,共混法较聚合法的增韧效果更为显著.这是因为一方面,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间的共价键结合的趋势很强,这势必排斥异类原子;另一方面,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其中的聚合热也驱赶SiO2粒子,使纳米SiO2粒子间更易于团聚。
1.3.3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相应变化图3给出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变化曲线.可见,用纳米粒子改性后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变化。
1.4 PP/BaSO4复合材料1992年起我国学者傅强、王贵恒等首次报道了采用CaCO3刚性粒子增韧HDPE 的研究结果 ,提出了无机刚性粒子周围应力场的叠加作用可增强基体的剪切屈服和塑性变形 ,从而吸收冲击能的理论 ,使该领域的研究在我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实验分析中 ,我们发现常用的无机刚性粒子都有着各自的形状,不同形状的无机粒子和PP共混时,会获得不同的刚性和强度。
通过实验发现 BaSO4具有近似于球状的结构 ,而且与上述诸填料相比具有其特殊的优点 ,更有利于理想化模型的建立,BaSO4的外观近似于不规则的球状,和滑石粉相比无明显的可引发应力集中的棱角 ,圆滑的表面均匀分布,当由外力作用到 BaSO4粒时,圆滑的表面能迅速将外力分散并有效地吸收冲击能。
在BaSO4增韧PP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
PP/BaSO4复合材料的试验流程图如下:试验测试的结果如下(表1):2.无机纳米粒子增韧机理2.1 物理化学作用增韧机理纳米复合材料的增韧与纳米粒子和聚合物两相间的物理化学作用有密切关系。
无机粒子能否增韧,与它在基体中的分散有关。
一方面,当无机粒子均匀而个别地分散在基体中时,无论无机粒子与基体树脂是否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化学作用),都会产生一定的增韧效果,这主要是两相间的物理作用引起的。
在研究聚丙烯/SiO2纳米复合材料时,通过表征纳米粒子的分布及其与基体的物理化学作用表明,纳米粒子分散均匀,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随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SiO2起到了增韧作用。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纳米粒子与基体间的结合(化学作用),有时需要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偶联剂就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
偶联剂的加入提高了两相间的增容等作用,使得无机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大减小,分散更加均匀。
此外对聚丙烯/纳米SiO2复合材料通过采用SEM和TEM对纳米SiO2粒子的分布进行表征发现,纳米SiO2处理与否,均可在树脂中分散,但纳米SiO2经表面处理后,由于两相间的作用增强,因而复合材料性能提高,纳米SiO2对聚丙烯具有增刚、增强、增韧作用。
因此,从分子间作用角度提出了纳米复合材料增强增韧的物理化学作用机理,认为两相间的作用越强,增强增韧效果越明显。
一般地,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既有物理作用也有化学作用。
物理作用是指它们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换言之,纳米粒子可以改变高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因为纳米粒子尺寸与大分子链的尺寸属同一数量级,甚至纳米粒子尺寸更小,粒子与大分子链之间呈分子水平分散。
化学作用是由于当粒子尺寸在1~100nm时,不但粒子表面原子数增多,而且通过量子隧道效应等在粒子表面形成活性很大的活性点(即粒子表面有的原子处于不饱和状态而有孤对电子存在)。
由于两者界面同时存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使界面结合良好,而且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其与聚合物的相界面面积也非常大,因此具有同时增强增韧效果。
与之相比,微米级粒子的粒径大,比表面积小,其表面的非配对原子少,表面活性低,与聚合物基体发生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可能性小,界面粘接性差,一旦基体产生缺陷,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增强增韧效果不明显甚至强度和韧性下降。
2.2徽裂坟化增韧机理刚性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当基体受到冲击时,由于刚性无机粒子的存在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易激发周围树脂产生微裂纹(银纹),同时粒子之间的基体也产生屈服,产生塑性变形,吸收冲击能,促进了基体的脆韧转变;而且刚性粒子的存在使基体树脂裂纹扩展受阻和钝化,最终阻止裂纹不致于发展为破坏性开裂。
随着粒子粒径变小,粒子的比表面积增大,粒子与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材料受到冲击时,会产生更多的微裂纹和塑性变形,从而吸收更多的冲击能,增韧效果提高。
但用量过大,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粒子间过于接近,材料受冲击时产生的微裂纹和塑性变形太大,易发展为宏观应力开裂,从而使冲击性能下降,体系性能变差。
此外,关于微裂纹化增韧机理还有其他解释,如贾巧英等提出的纳米粒子通过晶界区的快速扩散而产生相对滑移,使初发的微裂纹迅速弥合的增韧机理。
杨伏生等提出的纳米粒子产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纳米粒子与基体界面作用较强而不能脱粘,因此能够引发基体树脂产生更多的微裂纹,吸收更多的能量而增韧。
3.结语无机粒子增韧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将使我们更加致力于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