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

《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 面向全体学生。2.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 倡导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7班是我校的数学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知识面较广,上课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本学期的探究式学习则侧重测量,计算,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

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2.教材分析

《营养物质的吸收》这节课是在学习完小肠的结构及消化功能后的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吸收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吸收营养物质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那么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成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模拟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虽是一个建议活动,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环形皱襞增大了小肠表面积。所以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

3.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切片、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教法:

(1)观察实验法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能力目标指出: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的观察,及大量图片的使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突出生物实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

(2)模拟实验法

利用模拟实验法解决了真实实验(测量小肠环行皱襞增大了接触面积)的不可操作性,并对大纲中提供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在给人以直观的印象的同时,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和消化吸收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为今后用模拟实验解决科学问题打下基础。

利用数学的方法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进行量的测量、分析、描述和计算,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此模拟实验就体验了数学方法的意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图片的出示,为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4.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了整个课堂的观察、实验,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

(2)模拟实验法:通过该学法训练使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相应得到加强,学会用模拟实验解决科学问题。

三、课前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相关的实验准备。鸡小肠等

③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材料。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到消化和吸收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2.说出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

息的方法;

2.练习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学习内

容及设

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解读曲线图,复习相关旧知识充分利

用教材

资源,既

达到技

能训练

的目标

又复习

知识导

入新课。

问题推

进式符

合学生

的认知

出示课后技能训练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

的曲线图。

解读曲线图,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消化和吸收是同步进行的,推测营养物质吸收的

主要场所。(小肠)

出示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示意图。

了解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教师解释喝酒伤胃的原因。

提出问题: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营养物质能被充分吸收需具备哪些条件?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物质怎样进入细

胞?

营养物质与循环系统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图,

思考回答相关

内容。

复习:消化的

概念及场所。

观察总结:口

腔和食道几乎

无吸收养分的

能力,胃粘膜

仅可吸收酒

精、少量的

水。大肠则可

吸收少量的

,导入新课。

探究解决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规律。 出示营养物质吸收的事实图示,肯定学生的思维认知。 贴近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做铺垫 为观察小肠切片做铺垫。

引出探究问题

提供实物观察,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的观察,

出示小肠的结构: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直径2——3厘米。

小肠又细又长,盘曲在腹部会不会缠绕打结?出示鸡小肠,观察肠系膜位置。

小肠长约5~6米,直径2—3厘米,面积是多少? 提出问题:小肠具备哪些结构特点能增大营养物质与其的接触面积。 观察小肠的结构。 实验步骤:

1.肉眼观察小肠横切内侧面结构。

2.放大镜观察小肠的内表面结构。

用解剖剪将小肠纵向剖开,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轻轻摇动培养皿。 放大镜观察 褶皱分布特点?

3.显微镜观察小肠切片。 出示相关图片,分析讨论:

你能描述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特点吗?

这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什么关系? 模拟实验:制作小肠结构模型 1.将纸做成筒;

2.在棍上推出褶皱;

3.将“肠内壁”装入“肠外壁”(尽量装)。 测量并计算小肠内壁的表面积; 测量并计算小肠外壁的表面积; 计算小肠外壁与内壁表面积的比值。

探究:小肠绒毛、微绒毛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小结:

与圆柱表面积 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故食物养分几 乎全赖小肠吸收。

讨论分析,总结:

1.小分子,

2.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3.足够的接触面积。

思考回答:循环系统。

观察思考。 思考、倾听。 观察、回答。 计算

思考、观察

观察:壁上有褶皱,褶皱上有毛绒绒的结构。

波浪状,整体则成一圈即环形皱襞。

讨论分析。

根据教师提供材料用具,学生设计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