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传统文化拓展训练教学课件-PPT四部分聊斋志异 4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四 部分聊 斋志异 4
3.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A.非人膏涂之不能愈 B.醒而异之 C.妻诘之 D.青州东香山之前
【解析】D.结构助词,的;A、B、C都为代词。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四 部分聊 斋志异 4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四 部分聊 斋志异 4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乃起/以利刃割胁肉/肉脱落/觉不甚苦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四 部分聊 斋志异 4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四 部分聊 斋志异 4
(八)周顺亭至孝
侍奉
(jū)一种毒疮
青州东香山之前,有周顺亭者,事母至孝。母股生巨疽,痛
皱眉呻吟。嚬,
到了……
通“颦”,皱眉
的地步
不可忍,昼夜嚬呻。周抚肌进药,至忘寝食。数月不痊,周
忧愁
人肉;人的
煎迫
办法
依靠
脂膏
忧煎无以为计。梦父告曰:“母疾赖汝孝。然此疮非人膏涂
焦愁, 忧伤
之不能愈,徒劳焦恻也。”醒而异之。
【注释】①疽(jū):一种毒疮。②嚬(pín)呻:皱眉呻吟。嚬,通 “颦”,皱眉。③忧煎:忧愁煎迫。④人膏:人肉;人的脂膏。⑤焦恻: 焦愁,忧伤。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四 部分聊 斋志异 4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四 部分聊 斋志异 4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27篇:1-9篇(共40张PPT)人教部编版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喝)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及,比得上) (3)逝者如斯夫(像) (4)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全面版

• 生平经历:25岁中进士,登甲科——被任 命当官——升官——因遭小人排挤降职— —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军处劝降— —不幸被叛军所害享年76岁。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在中国书法史上 占有特殊地位, 唯一能和大书法 家王羲之互相抗 衡,先后辉映的, 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 书为多而兼有行 草。用楷书所写 之碑,端正劲美, 气势雄厚。他生 于楷书流行之际, 与王羲之之典型 相对,导开书法 新风气。
欧阳询作品欣赏
颜体
•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 颜真卿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 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 《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 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等。
• (5)无足:不值得
• 2、 翻译:
• (1)或径行平原大野。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问
(2) 询:
打开 (4)发:
各种(6) 诸:
•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 《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赵孟頫书法作品欣赏
一、顾炎武手不释卷
•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
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
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
[kān]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
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在中国书法史上 占有特殊地位, 唯一能和大书法 家王羲之互相抗 衡,先后辉映的, 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 书为多而兼有行 草。用楷书所写 之碑,端正劲美, 气势雄厚。他生 于楷书流行之际, 与王羲之之典型 相对,导开书法 新风气。
欧阳询作品欣赏
颜体
•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 颜真卿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 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 《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 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等。
• (5)无足:不值得
• 2、 翻译:
• (1)或径行平原大野。
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问
(2) 询:
打开 (4)发:
各种(6) 诸:
•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 《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赵孟頫书法作品欣赏
一、顾炎武手不释卷
•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
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
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
[kān]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
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共40张PPT)

学 科 “ 四 结 合”小 组工作 总结计 划 我 们 认 为 ,为 了推进 我国教 育的深 化改革 ,以利于 具有创 新能力 人材的 成长,必 须明 确 认 清 教 学 过程的 本质,在 先进的 教育科 学理论 的指导 下,把改 变传统的以教师为心 的 教 学 结 构 ,创建既 能发挥 教师主 导作用 又能充 分体现 学生主 体作用 的新型 教学结 构 ,作 为 当 前 深化教 学改革 的主要 目标。 当前创 建新型 教学结 构的核 心(或 者说,当 前 深 化 教 学 改革的 关键)在 于,如 何充分 发挥学 生在学 习过程 的主动 性、积 极性与 创 造 性 ,使 学 生在学 习过程 真正成 为信息 加工的 主体和 知识意 义的主 动建构者,而不 是 外 部 刺 激 的被动 接受者 和知识 灌输的 对象;教 师则应 成为课 堂教学 的组织者、指 导 者 ,学 生 建 构意义 的帮助 者、促 进者,而 不是知 识的灌 输者和 课堂的主宰。在这种
欧阳询作品欣赏
颜体
•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字 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 颜真卿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 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 《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 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等。
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或/
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
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 /发书而熟[shú]复之。
•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三)理解
只要
用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
险要 就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 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 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 有《松雪斋集》。 康有为曾说“勿学赵董流靡之辈”,这是个人偏见 。因康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入元为官,故对其书法极 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 ,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
欧阳询作品欣赏
颜体
•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字 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 颜真卿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 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 《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 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等。
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或/
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
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 /发书而熟[shú]复之。
•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三)理解
只要
用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
险要 就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 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 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 有《松雪斋集》。 康有为曾说“勿学赵董流靡之辈”,这是个人偏见 。因康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入元为官,故对其书法极 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 ,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传统文化拓展训练教学课件-PPT六部分列子 6

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悟出来的?
看问题要看本质,而不能看表面就下结论。杨布的狗只见主人穿白衣出去,回来见穿黑衣 的人就不知是主人而大声吠叫,它只是看清了穿的衣服即表面,却未认清这穿黑衣的人的 本质也是自己的主人。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十)杨布打狗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下雨
(zī)黑色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代,的狗词他 不知,迎而表饰修吠之。杨布怒,将打扑,之敲 。杨朱曰:“同子“返返无回”扑,
假如,
意动用法,感
像这样
即使
到奇怪
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无怪哉
?”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注释】①缁(zī):黑色。②扑:打,敲。③犹是:像这样。
A.衣素衣而出 解素衣
B.向者使汝狗 眈眈相向
C.将扑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杨布怒
友人便怒曰
【解析】A.穿/衣服;B.刚才/朝着;C.代词,它/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D.生气。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纵使,即使)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看问题要看本质,而不能看表面就下结论。杨布的狗只见主人穿白衣出去,回来见穿黑衣 的人就不知是主人而大声吠叫,它只是看清了穿的衣服即表面,却未认清这穿黑衣的人的 本质也是自己的主人。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十)杨布打狗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下雨
(zī)黑色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代,的狗词他 不知,迎而表饰修吠之。杨布怒,将打扑,之敲 。杨朱曰:“同子“返返无回”扑,
假如,
意动用法,感
像这样
即使
到奇怪
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无怪哉
?”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注释】①缁(zī):黑色。②扑:打,敲。③犹是:像这样。
A.衣素衣而出 解素衣
B.向者使汝狗 眈眈相向
C.将扑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杨布怒
友人便怒曰
【解析】A.穿/衣服;B.刚才/朝着;C.代词,它/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D.生气。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纵使,即使)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6
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注意:最前、最后皆不断]
常见方法和技巧
• 1、找标志,明句读(dòu)。 (语义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诵读 时须停顿处为“读”。)
• 文言文对话中,常用 曰、云、言、劝、 赞等作为说话的标志。一般我们在这些词 后断句。
如:子 曰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自学检测(一)(2分钟)
用斜线( )给下列句子断句。
1、子 曰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2、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3、伯 牙 善 鼓 琴 钟 子 期 善 听 伯 牙鼓琴志在 高山
译文:
为人须学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 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 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 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 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是一句空话。(我)回 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选自《贞Biblioteka 政要》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意思相同的 是( ) A.为人大须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不暇读书/过中不至 C.却思少小时行事/学而不思则罔 D.却思少小时行事/与人期行 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教师巡视6分钟
自学检测(二)(5分钟) 阅读《为人须学》 ,回答问题。
常见方法和技巧
• 1、找标志,明句读(dòu)。 (语义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诵读 时须停顿处为“读”。)
• 文言文对话中,常用 曰、云、言、劝、 赞等作为说话的标志。一般我们在这些词 后断句。
如:子 曰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自学检测(一)(2分钟)
用斜线( )给下列句子断句。
1、子 曰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2、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3、伯 牙 善 鼓 琴 钟 子 期 善 听 伯 牙鼓琴志在 高山
译文:
为人须学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 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 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 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 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是一句空话。(我)回 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选自《贞Biblioteka 政要》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意思相同的 是( ) A.为人大须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不暇读书/过中不至 C.却思少小时行事/学而不思则罔 D.却思少小时行事/与人期行 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教师巡视6分钟
自学检测(二)(5分钟) 阅读《为人须学》 ,回答问题。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PPT课件

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
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
驯谨:顺从而谨慎。
者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
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
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C遂就书。一冬之间,诵
《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2C.. 二翻你则译若羡。有其童得子这学苟样:有的代志词,志,吾向自徒,己相教我,愿不D意.求师资只恻也教然。你曰:,悲不伤收或同钱情。的样子。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 的看法。
七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 日 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 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第二年再停止
四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 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 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 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56张PPT)

D.文章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 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
课内文言文 阅读
(二)卖油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陈康肃公善.( 擅长。)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自夸。 )。尝.( 曾经。 ) 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 放下。 )担而立, 睨.(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只。 ) 微颔.( 点头。 )之。
期末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课件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孙权劝学1
期末复习课件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期末复习课件
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 阅读
(一)孙权劝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初,权谓.( 对……说。 )吕蒙曰:“卿
今当.涂.( 当道,当权。 )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 推托。 ) 以 军 中 多 务 。 权 曰 : “ 孤 岂. ( 难道。)欲卿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为博. 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邪 ! (2) 但. ( 只是。 ) 当 涉.猎.( 粗略地阅读。 ) , 见. ( 了解。 )往.事.( 历史。 )耳.( 罢了。 )。
(五)河中石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 靠近。 )河干,山门圮. ( 倒塌。 ) 于 河 , 二 石 兽 并 沉 焉 。 阅. ( 经过,经历。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 ( 寻找。 ) 二 石 兽 于 水 中 , 竟. ( 终了,最后。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 划(船)。 )数小舟,曳.( 拖。 )铁 钯,寻十余里无迹。
课内文言文 阅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课内文言文 阅读
(二)卖油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陈康肃公善.( 擅长。)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自夸。 )。尝.( 曾经。 ) 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 放下。 )担而立, 睨.(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只。 ) 微颔.( 点头。 )之。
期末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课件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孙权劝学1
期末复习课件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
期末复习课件
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 阅读
(一)孙权劝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初,权谓.( 对……说。 )吕蒙曰:“卿
今当.涂.( 当道,当权。 )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 推托。 ) 以 军 中 多 务 。 权 曰 : “ 孤 岂. ( 难道。)欲卿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为博. 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邪 ! (2) 但. ( 只是。 ) 当 涉.猎.( 粗略地阅读。 ) , 见. ( 了解。 )往.事.( 历史。 )耳.( 罢了。 )。
(五)河中石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 靠近。 )河干,山门圮. ( 倒塌。 ) 于 河 , 二 石 兽 并 沉 焉 。 阅. ( 经过,经历。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 ( 寻找。 ) 二 石 兽 于 水 中 , 竟. ( 终了,最后。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 划(船)。 )数小舟,曳.( 拖。 )铁 钯,寻十余里无迹。
课内文言文 阅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传统文化拓展训练教学课件-PPT六部分列子 4

【注释】①狙公:养猕猴的人。狙(jū),猕猴。②家口:家中口粮。③ 充:满足。④匮:缺乏。⑤驯:顺服。⑥诳(kuáng):欺骗。⑦芧(xù): 橡果。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4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2)饭疏食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4)若屈伸呼吸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4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4
7.猕猴为什么“朝三暮四”即怒,“朝四暮三”即喜?
猕猴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以为“朝四暮三”比“朝三暮四”吃得多,所以先怒后喜。
(代词,代猕猴) (结构助词,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4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众狙/皆/伏而喜 【解析】主谓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4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 传统文 化拓展 训练优 秀课件P PT第六 部分列 子 4
【译文】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 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因此减少了他 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就缺乏食物了,他将 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说: “我给你们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猕猴一听很 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橡树果实,早上四 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并对那个人 服服帖帖了。
部编版语文七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传统文化拓展训练优秀课件PPT第一部分世说新语 6

•
5.春 天 的 江 潮 水势 浩荡, 与大海 连成一 片,一 轮明月 从海上 升起, 好像与 潮水一 起涌出 来。
•
6.月 光 照 耀 着 春江 ,随着 波浪闪 耀千万 里,所 有地方 的春江 都有明 亮的月 光。江 水曲曲 折折地 绕着花 草丛生 的原野 流淌, 月光照 射着开 遍鲜花 的树林 好像细 密的雪 珠在闪 烁。
庾亮具有不迷信、不害人、通达事理的高尚品德。(结合内容分析略)
【译文】庾亮所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让他把这匹马卖出去。 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它的人,那就又会伤害到它的主人了,难道能 够把危害自己安全的东西转嫁给别人吗?从前孙叔敖杀死两头蛇,是为了 不让后面走来的人看见,这在古时候被传为美谈,我效仿他,不也是通达 事理吗?”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于我如浮云 (2)即公大兄无奕女 (3)乡书何处达
(云彩) (是,就是)
(到)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或语令卖去 (2)或语令卖去 (3)庾云 (4)昔孙叔敖杀两头蛇 (5)古之美谈,效之 (6)不亦达乎
(有人) (告诉) (说) (从前) (仿效、学习) (通达)
(八)庾公留马
庾亮,荆
州刺史
有人
说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
额上有白
告诉
斑点的马
从前
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
仿效,学习
通达
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选自《世说新语
》
【注释】①庾公:庾亮,荆州刺史。②的卢:额上有白斑点的马。按迷信 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PPT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二)
·第6篇 穿井得一人 ·第7篇 杞人忧天
第5首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1.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①及其家穿井
•
古义:_________开__凿__,__挖__掘_________ 今义:把衣服鞋帽等物件套在身体上
②国人道之
•
古义:____________国__都____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
广:_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意为_______增__长_______
(3)重点虚词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__________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__就______
•
③静以修身___连__词__,__表__示__后__者__是__前__者__的__目__的___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第4篇
1.重点字词
诫子书 三国蜀汉 诸葛亮
(1)古今异义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
古义:_____轻__薄_____ 今义:危险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
古义:____修__养______ 今义:治理,治疗
(2)词类活用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
远: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意为____远__大__目__标______
第7首
杞人忧天
《列子·天瑞》
1.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舍然大喜__“_舍__”__同__“__释__”__,__解__除__、__消__除___
•
(2)一词多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26张PPT)

(八)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 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 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 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 交疏②,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③。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 子之朋也。
期末复习课件
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①:“得螳螂伺蝉自鄣② 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 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 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 “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 缚诣③县。县官受辞④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 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 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节选自《养晦堂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 一日/吾日三省吾身 B. 语之/寥寥数语 C. 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 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明知故问
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屠人货肉归( 卖。) (2)及走,又从之( 跟随。) (3)思狼所欲者肉( 想要。)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_屠__夫__害_怕__了__,__就__拿_出__刀__子__来__(_比__画__着__)__给_狼__看__,____ _狼__稍__稍_退__了__几__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人教版语文七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篇优秀课件PPT篇46页文档

秋人教版语文七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篇 优秀课件PPT篇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6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6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篇教学课件 篇-PPT精美课件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就;总是 (2)广之将兵带领,率领 (3)士卒不尽饮全部 (4)广不近水接近,靠近 (5)广不尝食吃 (6)士以此爱乐为用乐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一项是B A.士卒不尽食 广不尝食 B.非在数十步之内 又数刀毙之 C.饮食与士共之 我寄愁心与明月 D.宽缓不苛 尊君在不 【解析】A.吃饭/食物;B.几;C.和/给;D.表一般否定/同“否”。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善射擅长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战马 (3)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善骑射擅长 (2)自诣军省大眼到 (3)大眼令妻潘戎装穿戎装 (4)或并驱林壑有时 (5)及至还营等到 (6)同坐幕下帐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善骑射 尔安敢轻吾射 B.自诣军省大眼 有朋自远方来 C.或并驱林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时指之谓人曰 学而时习之 【解析】A.射箭/射箭的本领;B.亲自/从;C.一起;D.时常/按时。
【译文】晋朝时,北汉国的王广是扬州刺史。那时蛮人的元帅梅芳领 兵攻占扬州,王广被(梅芳)杀死。王广的女儿年纪十五岁,梅芳就 娶了她。王广的女儿在暗室中击杀梅芳,没有击中,梅芳生气地说: “为什么反叛(我)呢?”王广的女儿说:“你这个蛮人畜牲,我要 杀我父亲的敌人。父亲的仇人,不同他在天下活;母亲的仇人,不同 他在地上生。我不让自己马上死的原因是想杀死你罢了。我所恨的就 是不能够杀了你,把你的头挂在十字街头,来雪洗我的大羞耻呀!” 说完就自杀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父仇不同天,母仇不同地。 父亲的仇人,不同他在天下活;母亲的仇人,不同他在地上生。
(2)所恨不得枭汝首于通衢,以塞大耻! 我所恨的就是不能够杀了你,把你的头挂在十字街头,来雪洗我的大 羞耻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 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
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
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
(《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
③返:同“反”,相反。
(一)Leabharlann 标准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
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
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书信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终于) ②平生于书 (对于) ③或答人 简札(有时)(书信)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 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 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 去( 离开 ) 方( 正 ) 欲 (想要) 还: (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 2)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知识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 示。 铁杵磨针
三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 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 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这 )( 做法 )以待来年然后 已( 停止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现在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家的鸡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
第二年再停止
四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 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 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 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C.. 二翻你则译若羡。有其童得子这学苟样:有的代志词,志,吾向自徒,己相教我,愿不D意.求师资只恻也教然。你曰:,悲不伤收或同钱情。的样子。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 的看法。
七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 日 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 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者易
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
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
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C遂就书。一冬之间,诵
《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 尚书。③神格:神情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 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1、①适正赶上②弈下棋 ③对对“对子④”夸吹牛 ⑤因 于是 2、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 ②遽诘之曰 立刻问他道 ③庄以实对 庄有恭用事实回答 ④何难之有! 有什么难的呢!
1.解释:揠( 拔) 归(回去) 趋(快步走)谓(对---说) 益(好处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 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 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八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 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 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 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 “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 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 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 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 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 不 )③响遏行云(遏止)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
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给
(2)缘有盐故 因为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 知半解。
幼年丧父
六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
九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
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让
五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
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
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
(《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
③返:同“反”,相反。
(一)Leabharlann 标准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
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
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书信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终于) ②平生于书 (对于) ③或答人 简札(有时)(书信)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 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 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 去( 离开 ) 方( 正 ) 欲 (想要) 还: (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 2)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知识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 示。 铁杵磨针
三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 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 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这 )( 做法 )以待来年然后 已( 停止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现在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家的鸡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
第二年再停止
四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 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 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 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C.. 二翻你则译若羡。有其童得子这学苟样:有的代志词,志,吾向自徒,己相教我,愿不D意.求师资只恻也教然。你曰:,悲不伤收或同钱情。的样子。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 的看法。
七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 日 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 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者易
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
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
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C遂就书。一冬之间,诵
《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 尚书。③神格:神情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 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1、①适正赶上②弈下棋 ③对对“对子④”夸吹牛 ⑤因 于是 2、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 ②遽诘之曰 立刻问他道 ③庄以实对 庄有恭用事实回答 ④何难之有! 有什么难的呢!
1.解释:揠( 拔) 归(回去) 趋(快步走)谓(对---说) 益(好处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 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 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八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 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 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 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 “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 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 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 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 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 不 )③响遏行云(遏止)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
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给
(2)缘有盐故 因为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 知半解。
幼年丧父
六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
九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
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