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图与和-积算法
图论课件图的因子分解
下标取为1, 2,…, 2n (mod2n) 生成圈Hi为v2n+1与Pi的两个端点连线。 例4 对K7作2因子分解。
vv vvvv v vvvvv 解: P 2 21 36 45 1 1 62534 P
P vvvv vv 3 3 2 41 56
v1 v1 v2 v7 v3 v6 v5 v6 v3 v4 v6 v4
m m s s s 5 m 1 0 3 s 4 m 6 2 s s s 1 s 1
(G) 3
17
m s s 2 m 1 1 s s 1
m s s 3 m 2 1 s s 1
脚标按模2n-1计算。然后把v2n和Pi的两个端点连接。 例5 把K6分解为一个1因子和2个2因子分解。
v2 v1
v3
v6 v5
v4
13
vvvvv 解: P 1 1 5 2 4 3
v2
v1 v3
P vvvvv 2 2 1 3 5 4
v2
v1 v3
v2
v1 v3
v6 v5
v4
v6
v5
v4
v6 v5
(三)、图的森林因子分解
把一个图分解为若干边不重的森林因子的和,称为图的 森林因子分解。
15
例如:K5的一种森林因子分解为:
主要讨论:图G分解为边不重的森林因子的最少数目问 题,称这个最少数目为G的荫度,记为σ (G)。 纳什---威廉斯得到了图的荫度计算公式。
16
m 定理8 图G的荫度为:(G) m ax s
定理4 K2n+1可2因子分解。
( K ) v , v ,, v 证明:设 V 2 n 1 12 2 n 1
概率图模型——精选推荐
概率图模型过去的⼀段时间⾥,忙于考试、忙于完成实验室、更忙于过年,很长时间没有以⼀种良好的⼼态来回忆、总结⾃⼰所学的东西了。
这⼏天总在想,我应该怎么做。
后来我才明⽩,应该想想我现在该做什么,所以我开始写这篇博客了。
这将是对概率图模型的⼀个很基础的总结,主要参考了《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因为中涉及到了相关的知识。
概率图模型本⾝是值得深究的,但我了解得不多,本⽂就纯当是介绍了,如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0. 这是什么?很多事情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们往往希望从不确定的东西⾥尽可能多的得到确定的知识、信息。
为了达到这⼀⽬的,⼈们创建了概率理论来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
在这⼀基础上,⼈们希望能够通过已经知道的知识来推测出未知的事情,⽆论是现在、过去、还是将来。
在这⼀过程中,模型往往是必须的,什么样的模型才是相对正确的?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出现在很多领域,包括模式识别、差错控制编码等。
概率图模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之⼀。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是⼀种或是⼀类模型,同时运⽤了概率和图这两种数学⼯具来建⽴的模型。
那么,很⾃然的有下⼀个问题1. 为什么要引⼊概率图模型?对于⼀般的统计推断问题,概率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那么引⼊概率图模型⼜能带来什么好处呢?LDPC码的译码算法中的置信传播算法的提出早于因⼦图,这在⼀定程度上说明概率图模型不是⼀个从不能解决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突破,⽽是采⽤概率图模型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这本书在图模型的开篇就阐明了在概率模型中运⽤图这⼀⼯具带来的⼀些好的性质,包括1. They provide a simple way to visualize the structure of a probabilistic model and can be used to design and motivate new models.2. Insights in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model, including 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properties, can be obtained by inspection of the graph.3. Complex computations, required to perform inference and learning in sophisticated models, can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graphical manipulations, in which underlying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are carried along implicitly.简⽽⾔之,就是图使得概率模型可视化了,这样就使得⼀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容易的从图中观测出来;同时有⼀些概率上的复杂的计算可以理解为图上的信息传递,这是我们就⽆需关注太多的复杂表达式了。
面向5G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面向5G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董园园;张钰婕;李华;王春雷;刘晓菲;戴晓明【摘要】在频谱资源受限的情况下,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由于其良好的过载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首先,提出了基于复杂度受限的NOMA理论设计模型;接着,对目前主流的NOMA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每种方案给出了其设计原理;进一步,设计了基于期望值传播(expectation propagation,EP)的低复杂度接收机;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NOMA 与传统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技术的性能.结果表明,NOMA较传统的OMA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系统容量和误码率(block error rate,BLER)性能.【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9(035)007【总页数】10页(P27-36)【关键词】资源受限;非正交多址接入;复杂度受限;低复杂度接收机【作者】董园园;张钰婕;李华;王春雷;刘晓菲;戴晓明【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多址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升级的核心问题,决定了网络的容量和基本性能,并从根本上影响系统的复杂度和部署成本[1]。
从1G到4G无线通信系统,大都采用了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方式来避免多址干扰,其接收机复杂度相对较低,但限制了无线通信资源的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DoF)[2]。
编码理论
汉明码和Golay码的基本原理相同。它们都是将q元符 号按每k个分为一组.然后通过编码得到n-k个q元符号 作为冗余校验符号,最后由校验符号和信息符号组成有 n个q元符号的码字符号。得到的码字可以纠正t个错误, 编码码率为为k/n。这种类型的码字称为分组码,一般 记为(q,n,k,t)码,二元分组码可以简记为(n,k,t)码或者 (n,k)码。汉明码和Golay码都是线性的,任何两个码字 经过模q的加操作之后,得到的码字仍旧是码集合中的 一个码字。
在Golay码提出之后最主要的一类分组码就是ReedMuller码。它是Muller在1954年提出的,此后Reed在 Muller提出的分组码的基础上得到了一种新的分组码, 称为Reed-Muller码,简记为RM码。在1969年到1977 年之间,RM码在火星探测方面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即使在今天,RM码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其快速的 译码算法非常适合于光纤通信系统。
我们主要讨论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是适应数字通信抗 噪声干扰的需要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于1948年、著名的信息论创始人 C. E. Shannon(香农)在贝尔系统技 术 杂 志 发 表 的 “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一文,开 创了一门新兴学科和理论:信息论和 编码理论。
编码理论
周武旸 wyzho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助教
– 刘磊:liul@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信道编码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1.2 简单编码方式回顾 • 1.2.1 线性分组码 • 1.2.2 循环码
第二章 基础理论
2.1 信道编码定理 2.2 硬判决与软判决 2.3 基本信道模型及其信道容量 2.4 MAP与ML算法 2.5 因子图与和积算法
2对比态原理及应用
2.3 对比态原理及应用一、 对比态原理在相同的温度、压力下、,不同气体的压缩因子是不相等的。
因此,在真实气体状态方程中,都包含有与气体性质有关的常数项。
对比态原理:在相同的对比温度、对比压力下,即在相同的对比状态下,不同气体的压缩因子可看成相等。
凡是组成、结构、分子大小相近似的物质都能比较严格地遵守这一原理。
因此,已知一种物质的某种性质时,就可以用该原理来确定另一结构与之相近的物质的性质。
1. 热力学相似物质:共同遵守对应态原理的物质,即在相同的对比态下,表现出相同性质的所有的物质。
数学上有:()0=r r r T ,V ,p f ()r r r T ,p f V 1=2. 普遍化压缩因子图对比体积有r c R c c r p Z ZT pV ZRT V V V ===(∵ cc c c RT V p Z =) 对于热力学相似物质,有:()r r r T ,p f V =∴()c r r Z ,p ,T f Z 2=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除高分子和高极性物质以外,Z c =0.27~0.29之间,因此认定,Z c =常数误差不大。
固有()r r T ,p f Z 3=根据此式,用一些气体的pVT 性质,可计算出Z ,结果表示成对比参数的函数,整理成一张带有普遍性的两参数压缩因子图,见图2-9~2-11(p10~20)。
值得注意的是:两参数对比态原理仅能应用于“简单”分子,即分子四周的力场是高度对称的,即分子间的作用力仅与距离有关,与方位无关。
严格地讲,仅球形非极性分子(如氩、氪、氙)属于这类简单分子。
甲烷、氧、氮和一氧化碳等,接近于简单分子。
二、普遍化关系式与偏心因子1.临界压缩因子Z c为了提高对比态原理的精确度,就是引入第三参数。
上述两参数对比态原理针对于多种流体,由于没有反映物种特性的量,因此会在计算中产生偏差。
低密度奇偶检验码
低密度奇偶检验码(LDPC code)LDPC码是麻省理工学院Robert Gallager于1962年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种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分组纠错码。
几乎适用于所有的信道,因此成为编码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它的性能逼近香农限,且描述和实现简单,易于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译码简单且可实行并行操作,适合硬件实现。
任何一个(n,k)分组码,如果其信息元与监督元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即能用一个线性方程来描述的,就称为线性分组码。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图(LDPC码)本质上是一种线形分组码,它通过一个生成矩阵G将信息序列映射成发送序列,也就是码字序列。
对于生成矩阵G,完全等效地存在一个奇偶校验矩阵H,所有的码字序列C构成了H的零空间 (null space),即HCT=0。
LDPC仿真系统图DLPC 码的奇偶校验矩阵H是一个稀疏矩阵,相对于行与列的长度,校验矩阵每行、列中非零元素的数目(我们习惯称作行重、列重)非常小,这也是LDPC码之所以称为低密度码的原因。
由于校验矩阵H的稀疏性以及构造时所使用的不同规则,使得不同LDPC码的编码二分图(Taner图)具有不同的闭合环路分布。
而二分图中闭合环路是影响LDPC码性能的重要因素,它使得LDPC码在类似可信度传播(Belief ProPagation)算法的一类迭代译码算法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译码性能。
当H的行重和列重保持不变或尽可能的保持均匀时,我们称这样的LDPC码为正则LDPC码,反之如果列、行重变化差异较大时,称为非正则的LDPc码。
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设计的非正则LDPC码的性能要优于正则LDPC。
根据校验矩阵H中的元素是属于GF(2)还是GF(q)(q=2p),我们还可以将LDPC码分为二元域或多元域的LDPC码。
研究表明多元域LDPC码的性能要比二元域的好。
LDPC码 - 发展现状LDPC码LDPC ( Low-density 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是由 Gallager 在1963 年提出的一类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 (linear block codes),然而在接下来的 30 年来由于计算能力的不足,它一直被人们忽视。
深度学习-概率图模型
无向图模型
量函数,Z 是配分函数。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22
Illustration: Image De-Noising (1)
Original Image
Noisy Image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23
Illustration: Image De-Noising (2)
18
无向图的马尔可夫性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19
团(Clique)
团:一个全连通子图,即团内的所有节点之间都连边。
共有7个团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20
Hammersley-Clifford定理
无向图的联合概率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定义在最大团上的非负函数的乘积形式。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21
引集合T
process)是一组随机变量 的集合,其中t属于一个索引
可以定义在时间域或者空间域。
在随机过程中,马尔可夫性质(Markov
property)是指一个随机过程在给定现在
状态及所有过去状态情况下,其未来状态的条件概率分布仅依赖于当前状态。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70
马尔可夫链
离散时间的马尔可夫过程也称为马尔可夫链(Markov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9
条件独立性
在贝叶斯网络中,如果两个节点是直接连接的,它们肯定是非条件独立的,是
直接因果关系。
父节点是“因”,子节点是“果”。
如果两个节点不是直接连接的,但是它们之间有一条经过其他节点的路径连接
互连接,它们之间的条件独立性就比较复杂。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10
常见的有向图模型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环的直积的中心图
环的直积的中心图黄逸飞;郭述锋【摘要】记环R的中心图为Γ(R),其顶点集为R/Z(R),Γ(R)中两个不同的顶点x,y相连当且仅当x,y Z(R)且xy∈Z(R)或者yx∈Z(R),Z(R)是R的中心。
研究了环的直积R1×R2的中心图,讨论了中心图Γ(R1×R2)的连通性和直径。
【期刊名称】《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2)004【总页数】4页(P451-454)【关键词】直积;中心图;连通性;直径【作者】黄逸飞;郭述锋【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理学部,广西桂林541004;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理学部,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153.3利用图论的方法来研究代数系统的结构,已成为近20年来代数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自1988年,I.Beck在文献[1]中首次引入了交换环的零因子图的概念,拉开了关于交换环零因子图研究的序幕,由于当时定义中包含了零元,有很大的制约性。
直到1999年Anderson和Livingston在文献[2]中重新定义了交换环的零因子图,规定零元不再是图的顶点,此后关于交换环的零因子图的研究非常活跃[3-6],推广到了非交换环的零因子图[7],产生了环的映射图、交换图、中心图等概念。
其中中心图是2011年P.Balakrishnan、M.Sattanathan以及R.Kala在文献[8]中首次定义了群的中心图,在文献[9-11]中,作者研究了一些群和环的中心图的性质。
记环R的中心图为Γ(R),其顶点集为R\Z(R),Γ(R)中两个不同的顶点x,y相连当且仅当x,y∉Z(R)且xy∈Z(R)或者yx∈Z(R),Z(R)是R的中心。
环R1和R2的直积R1×R2={(x,y)|x∈R1,y∈R2},讨论环的直积的中心图,环R1和R2中至少有一个非交换环,本文中所研究的图都是简单无向图,图G中顶点的个数记为|G|。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第4讲 概率图模型基础
p (c )
第四讲 概率图模型基础
有向图模型
汇总结构:节点 连接了两个箭头的头部。
汇总结构不具有条件独立性:在给定 的条件下, 和 条件不独立。
概率图模型的联合分布为
p (a, b, c) p (a ) p (b) p (c | a, b).
关于 求积分或者求和后得到 和 的联合分布可以表示为各自边缘分布
k
j
p ( x |Pa( x ))
Desc(xk ) xi Desc(xk )
p( x |Pa ( x ).
j
j
因此 p ( x | NonDesc(x ), Pa(x )) p( x | Pa( x ))
k
p( x |Pa( x ))
k
i
有向图模型
通过联合分布的紧凑表示或者通过局部条件独立性的形式化语义,都可
1
2
图4-12 无向图模型中的团和最大团示例
(实线中的节点和边构成一个团,虚线中的节点和边构成一个最大团)
在所有团中,如果一个团不能被其它的团包含,这个团就称作一个最
大团(maximal clique)。
第四讲 概率图模型基础
无向图模型
无向图中的联合概率分布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定义在最大团上的非负函
数的乘积形式
1
p( X ) X ,
Z
c
c
c
其中为中的最大团集合, ≥ 0是定义在团 上的势能函数
(potential function),是配分函数(partition function),用于将乘积
归一化为概率分布形式
Z X ,
图论课件-图的因子分解
因子分解的应用场景
虽然图的因子分解在理论计算机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 用中,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寻找高效算法
01
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寻找更高效的算法来解决图的因子
分解问题。
04
图的因子分解的应用
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
图的因子分解可以用于优化路由算法,通过将网络分解为 若干个连通子图,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
并行计算
在并行计算中,图的因子分解可以用于任务分配,将一个 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执行 ,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
一个图,其中任意两个不 同的顶点之间都恰有一条 边相连。
空图
一个图,其中任意两个不 同的顶点之间都无边相连 。
图的因子分解的重要性
理论意义
图的因子分解是图论中的重要概 念,它有助于深入理解图的性质 和结构。
应用价值
图的因子分解在计算机科学、运 筹学、电子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 应用,如网络设计、电路优化等 。
资源配置和调度。
金融风险管理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图的因子分 解可以用于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 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更好地进
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在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01
社交网络分析
在构和群体关系,
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交行为的模式和规律。
02 03
推荐系统
在推荐系统中,图的因子分解可以用于用户兴趣分析和物品关联推荐, 通过将用户和物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解和分析,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个性 化推荐。
因子图与和-积算法 PPT
3)FFG的定义规则 一般而言,FFG由结点,边缘,半边缘(只与一个结点连接)组成; FFG的定义规则如下: a) 每个因子对应唯一的结点; b) 每个变量对应唯一的边缘或者半边缘; c) 代表因子g的结点与代表变量x的边缘(或半边缘)相连,当且仅当g是关于x的函数。
例:在左图中, 3个结点对应3个因子 2个边缘对应2个变量 x, z; 3个半边缘对应3个变量 u, w, y;
割集独立原理(Cut-Set Independence Theorem):
假设一个FFG代表关于若干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或联合概率密度),进一步假设对应
于其中一些变量
的边缘组成了一个割集(换言之,移除这些边缘将图表分割成了不相连
的两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以
(即Hale Waihona Puke 何确定值)为条件,一部分图
表中的每个随机变量(或这些随机变量组成的任意集合)与另一部分图表中的每个随机变量(或
10
求解边缘函数的思路:
对内部变量分别进行汇总计算,“关闭”盒子(closing the box),即分块消除内部变量。
因子
:对左图中左边虚线所围盒子的内部变量的信息汇总;
因子
:对左图中右边虚线所围小盒子的内部变量的信息汇总;
因子
:对左图中右边虚线所围大盒子的内部变量的信息汇总;
最终,“关闭”所有盒子(即消掉了除 以外的其他所有内部变量)之后,
这里重点讲述 和-积 算法; 和-积 算法的推导:由求解边缘函数推导出和-积 算法
前面的例子说明引入辅助变量(状态变量)可以得到结构更优的模型, 现在我们考虑消除某些变量。 实际上,求解边缘函数就是通过汇总运算(”summary operator”)实现对变量的消除。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4
kmol
1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热力学 第二章 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第三节
将a、b及V、T代入R-K方程得到:
8314 323.15
1.7924 105
P
19.03MPa
0.1247 0.02985 0.1247 (0.1247 0.02985)
(c) 三参数普遍化压缩因子关系式:ω=0.008 因为Pr是未知,所以应进行迭代计算: 以Z0=1为初值
化工热力学 第二章 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第三节
2、三参数压缩因子图: Z f Pr、Tr、
(1) 偏心因子ω
Pitzer发现:
∴ a b
log
prs
a Tr
b
又临界点处: Tr pr 1
log
prs
1
a
Tr
1
其中:
prs
PS PC
球形分子(非极性,量子)Ar, Kr, Xe做logPrs~1/Tr图,
第三节
0.033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热力学 第二章 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Homework: P58 习题 2-1 加(5)三参数普遍化关联法
第三节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V
124.7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热力学 第二章 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线性内插法
1、若M是独立变量x的函数,
第三节
X1 X X2
T1=140℃ T=140.8℃
M1 ?
M
(
X2 X2
X X1
)M1
(
X1 X2
Polar码并行级联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Polar码并行级联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潘小飞;张青双;蔡彪;成风毅【摘要】提出一种基于Polar 系统码的并行级联结构,通过引入迭代译码过程,以提升有限码长Polar码性能.首先利用分组码的联合界技术,在均匀交织的条件下分析了所提级联码的码重分布特性,并给出了在中高信噪比下的渐近性能界.然后,利用分量译码器外信息转移图分析了不同码长Polar码并行级联的迭代收敛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AWGN信道条件下,所提并行级联码性能优于相同码长、码率的系统Polar码,并且与理论分析结果匹配,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期刊名称】《通信技术》【年(卷),期】2016(049)002【总页数】5页(P130-134)【关键词】Polar 系统码;并行级联;渐近性能;迭代收敛性能【作者】潘小飞;张青双;蔡彪;成风毅【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3Polar码是2009年,土耳其专家Arikan基于信道极化提出的一种新的信道编码方案,也是第一种在理论上证明能够达到Shannon极限的码字,近年来引起了信道编码、物理层安全等领域学者的极大关注[1-2]。
虽然具有编译码复杂度低,Shannon极限可达等特点,但在有限码长条件下,Polar码与LDPC以及Turbo 码相比,在性能上依然有一定差距。
主要原因是信道极化速度较慢,在有限码长条件下,为保证较高码率传输,一部分信道条件较差的极化后的子信道也被选来传输信息,这样必然会导致误码性能恶化。
为解决此问题,许多基于Polar码的级联编码方案被提出,以辅助提高有限码长条件下Polar码性能。
文献[3]将RS码与Polar以Turbo乘积码的方式级联以提高信道条件较差子信道的可靠度。
MIMO系统中基于因子图的联合迭代检测和LDPC译码
关 键 词 : 多 输 入 多 输 出 ; 因 子 图 ; 和 积 算 法 ;迭 代 检 测 与 L DP C译码
中 圈分类 号 。T N9 1 1 . 2 3
文献标 识码 t A
1
引言
多输 入 多输 出 ( Mu l t i p l e I n p u t Mu l t i p l e Ou t p u t ,MI MO)系 统 通 过 在 发 送 端 和 接 收端 使 用 多个 天线
同的数据子 流通 过不同 的传输天线到达接收端 ,接收到 的 n R × 1 个信号表达 式为 : = ∑L , - 1 { ) X k 一 , + ,
其 中,k 表示 时刻 ,
r
-
表示发送 的 F I T × 1 个信 号, , z 表示 x 1 个加性高斯 白噪声, f 表示 k时刻第 ,
条径 的大小为 n x n 信 道 增 益 矩 阵 ,信 道 增 益 为 零 均 值 的 复 高斯 随 机 变 量 。信 道 增 益 需进 行 归 一 化 ,
1
即 …L L I E l l( I ( f , J ) l l = 1 ,其中,1 i n T , 1 J n R ,使得每个子信道具有单位能量,假设信道状态对于
摘要 t本 文提 出了多输 入 多输 出系 统 中频率 选择 性衰 落信 道 下的 一种联 合迭 代检 测和 L DP C译码 的算 法 ,采 用 因
子 图的模 型将 检 测器 和译 码器 融合 到 了一个 框架 中,通过 检测 器 与译 码器两 个处 理 器 内部及 全局 的信 息混合 调度 改 善 系 统性 能 。与 MAP检 测 比 ,该算法 以较 低 的复 杂度 获得 良好 的性 能 , 因子 图检 测特 有 的并 行调度 在硬 件快 速实 现上
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1、压缩因子∵p Vm=ZRT 或p V=ZnRTpVpVZ m==∴定义压缩因子:引入压缩因子来修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实际气体的pVT性质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临界压缩因子Z c c m ,c c p V Z =实测多数物质的Z : 0.26 ~ 0.29临界点时的Z c1、压缩因子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对应状态原理[1] 对应状态原理cr p pp =对比压力对比参数反映了气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普遍化范德华方程将对比参数r m r r TTT V V V p p p ===,,2、对应状态原理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c r c m m r cr TT T V V V p p p ===,,,将对比参数3.普遍化压缩因子图pV 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说明低压高温的气体更接近理想气体◆任何T r 下,p r →0,Z →1p r 相同时,T r 越大,Z →1◆p r 逐渐增大,等T r 线从Z 值小于1经最低点后又上升到大于相当于实际气体升压时从较易压缩转化为较难压缩的情况。
技大学 技大学 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普遍化压缩因子图应用举例[1]已知p、T,求Z 和V m直接使用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先找出所需的Tr 等温线,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1331m 30.728.314366.5m mol 1.0610m mol 206710ZRT V p −−−××⎛⎞==⋅=×⋅⎜⎟×⎝⎠计算值和文献值的相对误差为(1.06 -1.109)/1.109 = -4.41%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普遍化压缩因子图应用举例[1]已知p、T,求Z和V m直接使用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先找出所需的Tr 等温线,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大学 技大学 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0.4989rZ p =技大学 技大学 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直线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ctor graph and sum-product algorithm
孙伟
概述:
图模型( graphical model )、因子图(factor graph) 、和-积 算法(sum-product algorithm):
1)常见的电路图、信号流程图、格子图以及各种框图都属于图模型的范畴; 2)因子图(factor graph)是图模型的一种; 3)因子图的典型代表是Forney-style factor graph,简称FFG。 4)和-积算法 又称“概率传播(probability propagation )算法”或“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算法”, 意味着图模型(graphical model)中的信息传递; 5)编码领域、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方面的大量算法实际上都可看作和-积算法的实例; 检测、估计方面的一些新算法也可看作和-积算法的衍生实例。
pXYZ ( x, y, z) pX ( x) pY | X ( y | x) pZ |Y ( z | y)
若将边缘Y移除,则图表被分割成不相连的两部分,运用割集独立原理,则有
p( x, z | y) p( x | y) p( z | y)
FFG应用举例:线性状态空间模型(linear state-space model)
4)give evident:通过setup_init_msg()函数给予结点(evident_node)相应的已观测事件的信息
(这种信息称为“evident”,承载这种信息的结点称为“evident_node”); 5)get marginal values:通过marginal()函数或者Is_marginal()函数计算得到边缘概率。
1. 因子图(factor graph):
1)典型代表FFG(Forney-style factor graph)
FFG优点:支持分层建模,兼容标准框图; 以后都用FFG来描述; 2)FFG:代表对一个函数的因子分解(一个全局函数分解为若干个局部函数) 例:函数f(u, w, x, y, z) 可以分解成下面三个因子式,其FFG如下图所示。
3. 因子图MATLAB程序
3.1 因子图MATLAB程序设计流程
非循环因子图: 1)instantiate nodes:即用唯一的整数标注每一个结点,让每一个结点拥有唯一的ID;
2)define connections:用setup_link()函数和connect()函数定义连接;
3)initialize parameters:例如对cpt_node的参数cpt进行初始化,对Is_gain2_node的参数gain 进行初始化;
u f3 x4 :对左图中左边虚线所围盒子的内部变量的信息汇总;
因子 u f6 x6 :对左图中右边虚线所围小盒子的内部变量的信息汇总;
u f4 x4 :对左图中右边虚线所围大盒子的内部变量的信息汇总; 最终,“关闭”所有盒子(即消掉了除 x4 以外的其他所有内部变量)之后,
因子 得到
p( x4 ) u f3 x4 ( x4 ) u f4 x4 ( x4 )
X [k ] AX [k 1] BU [k ] Y [k ] CX [k ] W [k ]
注1:若假定U[.]和W[.]是高斯白噪声过程,则图表中的相应结点就代表高斯概率分布函数
2 2 (例:如果U[.]是个标量,则左图中最左上方的结点就代表函数 f (1/ 2 )exp(-u[k ] / 2 ) )
编码领域、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大量算法实际上都可看作和-积算法的实例: 具体的应用实例: 1)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especially in the form of the RLS algorithm); 2)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前向-后向算法(forward-backward algorithm for hidden Markov models); 3)贝叶斯网络中的概率传播(probability propagation in Bayesian networks); 4)解码算法:例如针对纠错码的Viterbi 算法,BCJR算法等解码算法; 例如针对turbo codes,LDPC codes等的循环解码算法。
考虑边缘函数(边缘概率)p( x4 ) ,即
p( x4 )
x1 , x2 , x3 , x5 , x6 , x7 , x8
f ( x1 ,..., x8 )
则 p( x4 ) 可用如下右图所示公式表示。
求解边缘函数的思路: 对内部变量分别进行汇总计算,“关闭”盒子(closing the box),即分块消除内部变量。 因子
由求解边缘函数推导出 和-积 算法: 例:假设函数 f 可用如下左图所示的FFG表示,即
f ( x1 ,..., x8 ) ( f1 ( x1 ) f 2 ( x2 ) f3 ( x1 , x2 , x3 , x4 )) ( f 4 ( x4 , x5 , x6 ) f5 ( x5 ) ( f 6 ( x6 , x7 , x8 ) f 7 ( x7 )))
由上面的分析可推得 和-积 算法
和-积 算法(sum-product rule):
沿着边缘x从结点(因子)g传递出的信息是g和沿着除x以外其余所有边缘传入的 信息的乘积,然后对除x以外其余所有相关变量进行求和的结果。 即:
ug x ( x) g ( x, y1 ,..., yn ) u y1 g ( y1 ) u yn g ( yn )
循环因子图:
1)初始化全局变量loopy,将其置为1; 2)对于线性标量因子图,初始化linear_scalar,将其置为1;
3)instantiate nodes:即用唯一的整数标注每一个结点,让每一个结点拥有唯一的ID;
4)define connections:用setup_link()函数和connect()函数定义连接; 5)initialize parameters:例如对cpt_node的参数cpt进行初始化,对Is_gain2_node的参数gain 进行初始化; 6)give evident:通过setup_init_msg()函数给予结点(evident_node)相应的已观测事件的信息 (这种信息称为“evident”,承载这种信息的结点称为“evident_node”); 7)通过update_node()函数对每一个结点进行更新; 8)通过设置迭代终止条件或者完成预设的迭代次数之后,终止更新。
注: 1)和-积 算法 适用于任何非循环因子图; 2)半边缘(open half-edges)不携带任何的传入信息,或者说携带 的信息为常数因子1;
3)已知变量(例如前面提到的 YK yK ,可理解为常数)只是简
单地融入相应的因子,并不作为相关变量参与到算法中; 4)一般而言,得到正比于一个比例因子(up to a scale factor)的边
1) 和-积 算法(sum-product algorithm);
2) 最大值-积 算法(max-product algorithm)(or min-sum algorithm) 这里重点讲述 和-积 算法; 和-积 算法的推导:由求解边缘函数推导出和-积 算法 前面的例子说明引入辅助变量(状态变量)可以得到结构更优的模型, 现在我们考虑消除某些变量。 实际上,求解边缘函数就是通过汇总运算(”summary operator”)实现对变量的消除。
注2:由此例可看出,在一个FFG中, “可见的”外部变量由半边缘表示, “隐藏的”内部变量由(全)边 缘表示。 显然,一个子系统的外部变量可能是整个大系统的内部变量。
2. 和-积 算法(sum-product algorithm)
汇总传播算法(summary propagation algorithm):
缘函数
比例因子。
就可以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只取决于一个
补充:
最大值-积 算法(max-product rule):
沿着边缘x从结点(因子)传递出的信息是g和沿着除x以外其余所有边缘 传入的信息的乘积,然后对除x以外其余所有相关变量进行最大化的结果。 即:
ug x ( x) max y1 max yn g ( x, y1 ,..., yn ) u y1 g ( y1 ) u yn g ( yn )
的两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以 Y1 y1 ,..., Yn yn (即任何确定值 y1 ,..., yn )为条件,一部分图 表中的每个随机变量(或这些随机变量组成的任意集合)与另一部分图表中的每个随机变量(或 这些随机变量组成的任意集合)都是相互独立的。
例:下图是一个表示一个马尔可夫链的FFG。 变量x, y, z的联合概率密度
3.2 具体实例应用分析 1)因子图测试程序(factor graph test); 2)隐马尔可夫链(hidden markov chain); 3)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
程序运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从边缘概率来看,
1)在p, q, r, s=0,0,1,0时,link mn:0.5000,0.5000, 即上面两个叶子结点的偶校 验结果和下面两个叶子结点的偶校验结果为1,0(或0,1)的概率相等,即上下 两部分偶校验的结果必然为:一个是偶数个1,另一个是奇数个1。 2)在p, q, r, s=0,1,1,0时,link mn:0.0460,0.9540 ,即上面和下面的偶检验的结
局部消除性质(Local Elimination Property):
一个全局的信息汇总(通过求和或者积分)可以由连续的子系统的局部信息汇总得到。
现在考虑信息的传递,如上图所示,有三种情况: 从“关闭”盒子流出的信息:是盒子内部的信息汇总; 从结点(例 f1 )流出的信息:是结点对应的函数本身; 半边缘(例 x3)携带的信息:不携带任何信息,或者可认为代表常数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