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言: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

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一、鼓励学生选择研究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示范性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或根据示范自行扩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二、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并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时间和资源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研究计划,以适应实际情况。

三、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指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寻找和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指导学生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效的数据和信息。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与专家进行交流,以获取更深入的指导和建议。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以强化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索精神。

五、培养学生的报告与表达能力在学生完成研究项目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结果总结和报告。

在报告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提炼和梳理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指导学生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发现。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例如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沟通能力。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研究问题的过程,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生需要一个积极、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小组研究等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交流和分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研究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长,提供一些研究主题的选择,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展开研究。

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的目标和意义,让他们能够意识到研究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收集信息。

再次,教师要教授学生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比如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实践、指导等方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包括图书馆的资料、实验室的设备等。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等给学生讲座或指导,开展一些实地调研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研究领域。

最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和完善。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别指导、评审汇报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研究主题,教授学生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及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积极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班主任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

1. 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学科活动,如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班主任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展览、研究项目等,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2. 提供积极的学习支持班主任应提供积极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辅导、集体备课等方式提供学术指导,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他们保持学习动力和目标导向。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

例如,可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学习、在线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思维导图、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进行推理、辨析,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

同时,班主任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计划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计划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计划一、引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有幸遇到了一位富有经验、充满激情的教师,他指导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计划,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二、学习计划简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研究课题:教师引导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研究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步骤和预期成果。

3.收集和分析资料: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

4.开展实验和研究: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展示和交流:将研究成果以报告、论文等形式展示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实施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确定研究课题: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只有对课题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有自驱力,即使没有报酬,也会愿意去做。

因此,在选择课题时,我们注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时考虑课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2.制定研究方案:在制定研究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个解决。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3.收集和分析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筛选和鉴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

在分析资料时,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4.开展实验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设备,还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意外情况和不可控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学指导师教学方法

研学指导师教学方法

研学指导师教学方法
研学指导师的教学方法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策略。

研学指导师通常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

以下是一些研学指导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研学指导师会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
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研究。

2. 项目驱动学习,研学指导师会设计项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
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合作学习,研学指导师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小
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案例分析,研学指导师会引入真实案例或情境,让学生通过
分析案例来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5. 实地考察,研学指导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6. 反思性学习,研学指导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启示和提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研学指导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提出“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中流行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让学生像研究员一样开展学习,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社会职场的需求。

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1. 确定学习目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包含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确立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

2.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同时进行正确的问题提出。

然后,教师需要与学生合作,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3. 找到和整理资料在解决问题之前,学生需要找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找到可靠的学习资源,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类。

4. 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团队中探究问题,并进行合作性学习。

在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输入和支持,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阻力,同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浪费时间和方向。

5. 结果和成果呈现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成功的解决了问题或探究了课程中感兴趣的问题,那么他们应该将学以致用,将结果和成果呈现给大家。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呈现自己的发现和成果,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和信心,同时鼓励他们分享、交流和合作。

总结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许多教育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努力,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实践和自由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有强烈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

2. 鼓励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 多样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图书、录像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信息。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主思考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1. 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科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2. 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

3. 提出问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研究性学习离不开科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示范实验: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明白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总结结果。

3. 实验报告:学生在进行实验后,需要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和结论等。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观察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来收集数据,通过总结来得出结论。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2000字引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协作合作等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和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既有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有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的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篇论文将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它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而具有开发潜力、探索未知的意义。

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选择正确的研究主题是研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

首先,主题要与学科教学目标相符,能够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操作。

其次,主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的投入与研究。

三、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一)问题的提出和初始调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初始调查。

在问题的提出和初始调查阶段,教师可以从教材、学生生活、社会问题等方面选择相应的调查题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分析思维。

(二)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目标和范围在问题的提出和初始调查后,切实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确定,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研究问题的具体目标和范围。

学生应该精确定位参考范围,选择更加具体的研究方向,确保研究效果能够得到实现。

(三)信息搜索和收集学生在确定研究问题的目标和范围后,要积极进行信息搜索和收集,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合理可靠的信息来源,如专业书籍、报刊杂志、学术论文,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信息搜索。

(四)资料整理和分析在信息搜索和收集阶段,学生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信息整理和分析,例如让学生归类、提炼出重点信息,帮助学生对所得资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总结,以确保研究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案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2.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3.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评价;4. 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5. 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方法和步骤;2. 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3. 案例分析:分析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总结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习惯,包括小组讨论、分享、协作的情况;3. 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实践操作、实验设计、创新思维的表现;4. 评价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包括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总结、对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反思。

七、教学资源:1.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资料;2. 研究性学习的案例集;3.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工具和材料;4.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5. 网络资源,如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网站、论坛、文章等。

八、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课时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第三课时分析研究性学习案例,第四课时进行小组讨论,第五课时进行实践操作,第六课时进行总结评价;3. 教学周期:共计1周,每天一课时。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实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如何实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案。

一、目标设定1.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二、实施步骤1.主题选择: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研究主题。

可以探索一些现实生活问题,或者从学科的深入,挑战学生的思维。

2.论题制定:确定一个明确的论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问题引导,让他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3.资料收集:提供给学生多种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如图书馆、互联网、实地考察等,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

4.信息整理: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出相关的信息,留下有效的资源,帮助他们建立整体的认识和概念。

5.计划和实施:学生需要制定研究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提醒。

根据研究计划实施研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展开实验和实地观察。

6.结果呈现:学生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呈现。

可以选择报告、展板、PPT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

7.反思总结:学生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三、教师的角色1.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材料和案例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提供指导:在学生进行研究之前,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

3.组织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如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资源等。

4.鼓励和引导: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

5.评价与提醒: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

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展开回答。

一、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可以通过讲授一些有趣的研究案例、分享一些有意义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科研竞赛或者组织校内科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选题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引导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前沿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选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三、教授科研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还需要教授他们科研方法和技巧。

这包括如何进行文献查阅、如何设计实验或调查、如何分析和解读数据等。

通过教授科研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研究的方法论,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辨讨论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开展科学辩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书、文献和实验设备等,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

同时,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或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知识。

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可以通过定期的学术研讨会或者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定期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改进研究的方法和方向。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创造性氛围的营造首先,创造性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等,让学生可以自由获取所需信息。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

二、问题导向的学习设计其次,教师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问题导向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提出相关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究。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三、团队合作与交流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汇集不同的思维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展示,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个人研究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指导书籍或资料,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和整理信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

五、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并鼓励他们通过实践去验证和实现自己的创意。

小学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探究

小学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探究

小学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探究一、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教案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将能够: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 发展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昆虫的生活习性”。

具体步骤如下: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昆虫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展示蚂蚁搬运食物的图片,或者播放关于蜜蜂采蜜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蚂蚁是如何找到食物的?”“蜜蜂为什么要采蜜?”等。

2. 学习与探究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昆虫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和调查。

例如,选择蜜蜂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可以观察蜜蜂的外形特征、活动习性、食物来源等。

3. 数据整理与分析学生根据观察和调查所得的数据,整理成图表或者报告的形式,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蜜蜂的活动有什么规律?”“蜜蜂采集的花粉种类有哪些?”等,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

4. 交流与分享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5. 结果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探究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昆虫的生活习性对它们为什么重要?”“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和成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并积极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提供一些建议与实践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讲解一些有趣的实例、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让学生发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

二、设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通过设定目标,学生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做出有效的学习计划,并且更容易取得进展。

三、提供必要的研究工具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研究工具和资源。

这包括书籍、期刊、互联网资源、实验室设备等。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并教授一些研究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筛选合适的参考文献、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等。

四、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还需要适当的组织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研究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的引导、实验的设计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并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鼓励学生合作与共享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经验。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自主地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然后问他们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问题。

二、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一旦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包括确定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协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

例如,如果学生想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研究,并安排适当的时间来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三、提供资源和指导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应的资源和指导。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书籍、互联网资源等,帮助他们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研究,例如如何阅读书籍、如何搜索互联网信息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四、鼓励学生实践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如果学生正在研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可以组织他们种植小花盆,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引导学生总结和分享成果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步是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分享。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制作展板等,让他们将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

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案引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

通过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本文章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在开始研究性学习之前,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确保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并通过自我评估来监测学习的进展。

二、选择适当的主题学生在选择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科内容和实际问题来确定。

同时,主题的选择也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三、制定研究计划在进入研究性学习过程之前,学生需要制定研究计划。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和任务分配,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会在时间不足时灵活调整计划,以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查找和整理信息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查找和整理大量的信息。

他们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采访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文献资料。

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支持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分析和归纳信息收集到的大量信息需要经过分析和归纳,才能形成有条理的研究结果。

学生可以使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如统计学方法和图表,帮助他们整理和展示研究数据。

同时,学生还需要能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提取重要的观点和结论,以支持自己的研究成果。

六、展示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后,学生应该将研究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

可以选择写一篇研究报告、制作幻灯片演示或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通过展示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获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七、合作与互助研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要独立进行研究。

相反,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互助来提高研究的效果。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I. 引言学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调查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本文将探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与评价的关键要素。

II. 设定学习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并确保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III. 提供学习资源学生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以帮助学生开展研究。

这可以包括书籍、参考资料、互联网资源、实验工具等。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他们查找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IV.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研究性学习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协助、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适当引导,确保学生的合作过程高效有序。

V.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学习计划。

这样的学习过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VI. 注重问题驱动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驱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VII. 评价学生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和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学习笔记、报告和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提升。

VIII.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思维方式。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的贯彻研究性学习,在这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本学年计划如下:一、课程设置目的: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两类: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

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主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

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质疑和创新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课程实施基本要求: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

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

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3、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太阳升起和落下?”然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并引导他们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促进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历史事件,并在一定时间内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推动研究性学习的进行。

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真实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自去实地考察一个地方的地形、气候和人文特点。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和反馈来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评估和反馈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提供具体的反馈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1. 引言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2. 设计合适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设计合适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任务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同时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可以通过让学生制定调查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资料、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学术文献、科研网站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何进行实验和观察、如何进行统计和分析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写作和口头报告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建立合作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建立合作学习氛围对于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6. 提供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反馈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要具体、明确、积极。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应当选立的课题
(1)不符合道德法规的。 如:对开启防盗门窗与保险柜的研究、摄影艺
术的偷拍技巧。 (2)缺乏研究价值的。
如:离婚的原因研究 (3)条件难以具备的。
如:非洲的人种演变研究、白宫的建筑艺术特 点、探究原子弹的内部构造等。 (4)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如:水变油的发明设计等。 (5)不符合现实的。
三年15个学分,270个学时,是所有模块中最多的,至少 完成3个课题的研究,高一、高二分别为1个与2个。分别 安排在2011年暑假和2011年寒假、2012年暑假进行。
课程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
和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提高发现和
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人生观与价值观
研究性学习的类型、步骤和方法
类型:论、展示——教师精讲提升——练 习巩固
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成立研 究性学习小组——教师指导学生选题——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 师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学生 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分享体验——教师 对学生的研究性学生进行评价,给学分。
电脑录入及成果制作员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一、课题的类型 二、选题的途径 三、选题方式 四、选题的原则 五、参考选题(见资料)
课题的类型:
1.知识探究型:是研究学习课题中的最低层次, 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在指导老师指定范围内 获得学习体验而形成学习报告。
2.学术研究型:在各学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 容感兴趣,从而确定课题,随后花上较长时间深 入进行探索研究,写出学术论文。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语文 外语
数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必修学分
10 10 10 8 6 6 6 6 6 4 4 6
11
15 2 6
选修I学分 选修II学分
国家为满足学 生的兴趣、爱 好和未来发展 的需要,在共 同必修的基础 上,各科课程 标准设置若干 选修模块,供 学生选择。
(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
2、文献法
3、实验法
4、比较法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建立
基本原则: 1、自愿性 2、同趣性 3、不分男女、不分成绩,不分班级, 人数控制: 6人左右为佳 分工明确: 小组长:组织、策划、协调、汇报 资料收集整理员 开题报告填写及报告员 结题报告填写及报告员 心得体会收集及汇总员
3.社会调查型:走向社会与生活,进行实际调查 研究,然后撰写出有一定现实价值的调查报告或 论文。
4.创造发明型:这是研究学习课题中的最高层次, 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常识, 并取得成果,然后运用于社会并产生效益。
学生研究课题的几种类型
一、调查研究(例:初中学生的休闲兴趣) 二、实验研究(例: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 三、文献研究(例: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四、案例研究(例:学校的草坪为什么不绿) 五、活动项目(例:学校操场的设计)
2、钱学森之问?
3、中国专利申请在世界的排位,微笑曲线。
中美学生的比较
中国 狭窄的专业
训练面窄 训练扎实 渐进式
沉静 腼腆 缺少自信 被动 恭顺
美国 广泛的兴趣
训练面宽 训练无规则
跳跃式 活跃 大胆 自信 主动 傲慢
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与问题
优势
问题
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勤奋与刻苦
实践能力 创造性
选题方式
1.师生共同确定课题 2.学生自定课题 3.师生从外界吸收引进课题 4、选题必须来自于学生周围的真实世界 5、选题必须让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选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独创性原则 4 .学生为主的原则 5、与学科学习结合的原则 6、校内能够解决的原则
如:对《中国经济情况的调查》的研究与实践 等。 (6)参考选题。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1、课题论证阶段 2、实践体验阶段 3、总结论证阶段 4、展示汇报阶段
课题论证
A、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范围和方法等 进行阐述和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分享、尊
重与合作。 4.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
服困难的意志品德等。 5.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6.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习领域
科目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学校根据当 地社会、经 济、科技、 文化以及自 身条件开设, 供学生选择。
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1、中国学生和欧美学生的比较: 三个机器——考试利益群体的机器,实现
家长心愿的机器,实现校长功利的机器. 四厉害四较差——记忆厉害,创新较差;
考试厉害,动手较差;个人厉害,合作较 差;功利心厉害,感恩心较差。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主讲:蔡德军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类型、步骤、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校的工作安排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 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 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 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 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 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 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 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 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基本步骤:
问题情境阶段
实施准备——选择课题——方案设计
实践体验阶段
实施研究——形成报告
交流评价阶段
展示交流——总结评价
基本方法:
1、调查法: ①、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②、实际 调查,搜集资料(资料包含两类:书面资料、口 述资料) ③、整理资料(叙述的材料,要用文字 加以整理;数量的材料,则要用数学统计法加以 整理)④、撰写调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