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为了监测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一个观测方案,下面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观测方案,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监测区域划分:根据基坑周围建筑的布局和相关要求,确定监测区域的边界和重点监测区域。
2.建立测点网格:确定监测区域内合适的测点位置,按照规定的间距建立测点网格。
网格的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3.建立参考基准:确立监测的参考基准,可以选择周围没有重大建筑活动且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作为参考。
4.安装测点设备:在确定的测点位置上,安装测点设备。
测点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仪器、测量杆、标尺等。
5.测点设备校准:在安装设备前,对测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6.监测频率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每月进行观测,以及白天或夜间进行观测。
7.数据采集和记录:在每次观测时,对测点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仪器和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记录。
8.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或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沉降情况的具体数值和变化趋势。
9.报告和沟通:根据观测数据,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方进行沟通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0.监测措施:根据观测数据的结果,确定基坑周围建筑的沉降情况是否达到安全限值,如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
11.回顾和总结:在工程结束后,进行观测方案的回顾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以上是一个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方案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基坑回填沉降观测方案
广深港客运专线ZH-3 标段深圳北站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局广深港客运专线ZH-3 标项目部二○一○年一月站房范围内基坑回填沉降监测方案1.观测目的站房范围内地铁五号线、新区大道、平南铁路既有线、平南铁路新线、平南铁路便线基坑回填除保证施工质量外,回填完成后应进行沉降动态监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回填土的沉降对上部结构物的影响。
为保证后续施工的结构物的质量和安全,对站房范围内的基坑回填制定本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2.工程概况深圳北站位于深圳市龙华镇,是深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地铁五号线,平南铁路新线、平南铁路既有线、平南铁路便线东西向横穿站房,新区大道南北向穿过站房(如下图)。
留站房范围平面布置图观测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3. 1)组织机构(沉降观测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跨越时间较长,需要各方面组织协调、严格的测试制度和责任到人的人员配置才能完成。
为了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拟定整个项目由金罡总工任总体技术负责人,由廖泽元、刘洪权作为分项技术负责人,其中刘洪权担任专职测量对队长,共同完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
为本项目设个组,即一、二、三工区观测组,各负其责,在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3 置管理下分别开展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
(2)观测组分组情况及设备配置组号人员监测范围线路长( m)仪器设备1杨武、叶国昌、熊飞DK97+172~DK98+3351163天宝 DiNi0.3数字水准仪2杨勇、姜力川、李松DK98+335~DK100+6202285数天宝 DiNi0.3字水准仪3钟科峰、唐小宏、李冰DK100+620~DK104+5003880数天宝 DiNi0.3字水准仪(3)人员职责①第一组杨武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其他人员现场测试。
②第二组杨勇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③第三组钟科峰任组长,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上报;仪器的日常维护及检校。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而基坑边坡沉降是这些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于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观测工作。
1.观测方法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法、集中法和连续法。
其中,定点法是指选取特定位置的标志物进行测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基坑工程;集中法是指在基坑周边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基坑工程;连续法是指通过连续监测系统对基坑周边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适用于大型基坑工程。
在实际项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设备主要包括测距仪、水准仪、GPS等。
其中,测距仪用于测量标志物的位移变化;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变化;GPS用于实现定位和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在采购观测设备时,需要选择品质优良、准确可靠的产品,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频率4.观测内容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地面高程变化、标志物位移变化等。
具体来说,观测应包括基坑周边的固定点和控制点,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观测数据应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沉降情况。
5.数据处理基坑边坡沉降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校核、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基坑边坡沉降的具体情况,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6.报告编制三、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观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提供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观测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观测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达到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目的。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背景在基坑开挖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土壤会受到挖掘和施工荷载的作用,此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变形,对基坑和建筑物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基坑边坡沉降进行观测和评估,是保证基坑和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观测方案应该根据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建筑形式、荷载类型和工程周期等因素,设计适合的观测方案,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参数基坑边坡沉降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变形模态•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旋转位移观测参数应该根据工程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同时结合地质勘探数据和工程设计,分析和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固结沉降等因素对基坑边坡沉降的影响。
观测设备基坑边坡沉降观测设备包括自动水准仪、测斜仪、水准面仪、位移监测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变形趋势,为基坑边坡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
观测方案数据采集基坑边坡沉降观测应该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操作。
观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观测点的位置,根据地质特征、工程设计和观测参数需求,选择合适的观测点位。
2.安装观测设备,确保设备安全、牢固、稳定,同时保证与地面和周边环境的隔离。
3.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建立数据记录表格,进行观测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基于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判断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预测边坡沉降的变形趋势和规律,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基坑和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3.确定基坑边坡沉降区域和范围,以便采取监测和加固措施。
总结基坑边坡沉降观测方案,是确保基坑和建筑物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从观测参数、观测设备、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提出一些基本的观测方案建议。
但是,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详细设计和方案优化。
基坑监测中沉降观测方法简析
基坑监测中沉降观测方法简析摘要: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诸多环节,其中,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基坑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是监测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变化的主要手段。
沉降观测是一项周期性的工作,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为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也为基坑周边环境及工程本身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对保证基坑工程安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坑监测;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是基坑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沉降观测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周围的土层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保证基坑工程安全可靠地进行,沉降观测必须按规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并严格执行观测记录制度。
一、工程案例某大型建筑工程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在对其进行基坑开挖时,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需对该建筑工程基坑进行实时监测。
该基坑总面积为13500㎡,基础采用桩基础,设计桩径为600 mm,桩间距为2m,桩长约26m。
在施工过程中,其基坑深度约为8m。
为了确保基坑安全,需对其进行实时监测。
在对其进行沉降监测时,需要确保监测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及工作责任心,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
对该工程进行监测时,需按照相关要求及技术标准完成相关工作。
首先需要对监测所用仪器进行检测。
测量仪器是进行沉降观测的基础,因此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须经过严格检验,并对其性能、精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在确定其满足要求后才可使用。
其次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对沉降观测工作进行之前,需确定该工程所用的观测点位及测量仪器的安装位置。
同时还应明确观测点的埋设深度及精度要求。
最后还应做好沉降观测记录及整理工作。
二、基坑监测中沉降观测的基本原则(一)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地质条件、建筑物类型、施工特点等因素确定。
对于建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沉降观测点应布置在基坑边坡较低的部位。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施工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
3.施工现场设置警告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施工区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和降低噪音。
五、质量控制1.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一)、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二)、固定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三)、固定水准点;(四)、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五)、《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的要求二、地基回弹观测基础开挖前,在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设置观测点,测定其原始标高;在基坑挖至底面时,找出其测量标志,再测出其标高;在浇筑砼基础前,再测一次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三、建筑物自身沉降观测以主楼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二级观测。
按照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轴线共设置12个观测点,测设点的设置应符合规程的要求,保证人员、仪器、附合观测路线等路线。
结构施工阶段,每加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施工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截止到沉降量小于1mm/100d。
观测前将仪器放在室外30min,使其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天气恶劣时严禁观测。
当建筑物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如有不均匀沉降出现,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全部竣工后的观察次数: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每次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出下沉曲线图,找出变形规律,做出今后的变形观测趋势预报,提出今后的观测建议。
五、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一)、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二)、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规定不超过50m,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三)、前后视距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一、基准网的建立为了科学地预测基坑支护的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因此建立基坑支护施工变形与沉降观测网,定期进行变形沉降观测。
二、基坑支护变形观测(1)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边坡顶上布置基线(每基坑边一条),每条基线上设4个变形观测点,同时又作为沉降观测点。
(2)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利用远离场区的城市高程系水准控制点或独立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与以上点联测,构成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网。
四面围墙周边附近各布置四个沉降观测点,与基坑周边浅埋基础建(构)筑物、重要管线监测点一起构成监测周边环境的沉降观测网。
三、观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分别在基线点四个角上设站,用J2型经纬仪观测四边网的水平角度(四边形内角),并与城市的大地控制网三角点联测水平夹角,检查基线点是否发生位移,在基线点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同时在四角测端上分别以对应的相邻角点定向,并观测定向基线上各预埋点的水平位移量初始读数。
(2)沉降观测对基坑边上的各点及周边点建立的沉降观测网的测量方法为:首先自远离基坑的城市水准控制点开始观测,引测至基坑周围后,按编定的各点观测次序依次观测,最后测至另一水准控制点符合,观测仪器采用S3型精密水准仪。
四、基坑周围建(构)筑物等的监测措施工程对基坑周边50米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并特别对临近坑边1.5H~2.0H范围内建(构)筑物,包括道路、市政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管网等加强监测力度。
具体监测措施是:(1)对建(构)筑物,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2)施工前,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对整个场地的地下管线进行摸底,并在地面投影其轴线走向,布置变形观测点进行监测;对某些变形要求较高及紧邻基坑开挖边缘的重要管线,预先做好加固处理措施。
五、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不仅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程序,保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强化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杜绝不合格和返工。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本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2)1.3 施工流程概述 (3)二、沉降观测点布设 (4)2.1 基础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 (6)2.2 沉降观测点的类型及选择 (7)2.3 布设位置的确定方法 (8)2.4 观测点的固定与保护 (9)三、沉降观测周期与频率 (10)3.1 初期观测周期与频率 (11)3.2 定期观测周期与频率 (12)3.3 特殊情况下的观测安排 (13)四、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4)4.1 数据采集与记录要求 (15)4.2 数据处理方法 (16)4.3 沉降量分析与评估 (17)4.4 变形趋势预测与预警 (17)五、沉降观测设备与工具 (18)5.1 观测仪器选型原则 (20)5.2 设备安装与调试 (20)5.3 设备维护与保养 (21)六、沉降观测施工组织与管理 (23)6.1 施工团队组建 (24)6.2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 (25)6.3 施工质量监控体系建立 (26)6.4 安全防护措施 (27)七、沉降观测施工安全与环保 (28)7.1 施工现场安全规定 (29)7.2 环保要求与措施 (30)7.3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31)八、沉降观测施工总结与评估 (32)8.1 施工成果总结 (33)8.2 成效评估方法 (35)8.3 改进措施与建议 (35)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确保建筑安全、预防工程事故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价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沉降观测,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建筑物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科学决策、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特制定本次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以指导本次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方案遵循安全第质量至上的原则,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力求实现沉降观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常见项目,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基坑四周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异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观测目标1.监测基坑施工前后地面的沉降情况。
2.发现并记录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
3.提供数据参考,评估和优化基坑工程设计。
三、观测内容1.建立观测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区域设置稳定的观测控制点,定期进行高程、平面测量,并记录与基准点的变化。
2.监测沉降井:沉降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沉降的设备,沉降井设置在基坑地面周围固定位置,通过观察沉降井插入的测量管与地面之间的高差变化,得出沉降情况。
3.监测测量管:在基坑边缘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立管,通过测量管内的测点位置变化,监测周围土体的沉降情况。
4.观测地下水位:设置地下水位观测点,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有一定的关联,能够辅助评估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1.建立起点:在基坑周边选择适宜的点位,进行高程测量,建立起点控制标志物,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定期测量:根据工期安排,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不同阶段,定期进行测量观测。
观测频率视基坑施工情况而定,通常为每两周至一个月测量一次。
3.测量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与平面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4.数据记录: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位、测量数值等信息。
5.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图。
五、观测异常处理1.对于出现异常的观测点,及时停止施工并进行检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排除施工因素导致的异常。
3.如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变化,应及时对水源进行调查,是否与近期的污水排放、地下管道施工等有关。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
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
在选择观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
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一、测区概略1、地理地点待建的秦皇岛恒大城位于秦皇岛市火车站北侧,本次波及沉降观察及基坑变形监测建筑物为:5#、6#地块(6#地块1、2标;5#地块、6#地块3、4标)拟建的住所及商业建筑,该标段位于规划北港大街南侧,迎宾北路由标段中间穿过。
项目工程为剪力墙构造,桩筏、筏板基础,一般为地下2层,地上5—49 层。
该项目由荆州市晴川建筑设计院有限企业设计,恒大地产企业秦皇岛恒大城房地产开发有限企业投资建设,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依照设计要求,本工程按国家规范,在施工及使用时期均进行沉降观察。
本次沉降观察工程范围主要包含住所及配套工程。
基坑监测部分指依据设计图纸要求需要进行基坑监测部分。
二、工作任务恒大城5#、6#地块3、4标段建筑沉降观察详细状况以下表所示:楼号布点个建筑层数观察层数总监测次数数1#±0、3、6、9、12、15、18、21、24、≥1 3次63327、29、31、33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 6 33 ±0、3、6、9、12、15、18、21、24、≥13次27、29、31、334#±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6#±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7#±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8#±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9#±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0#±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1#±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2#±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13#±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14# 6 33 ±0、3、6、9、12、15、18、21、24、≥13次27、29、31、331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16#±0、3、6、9、12、14、16、18、20620≥9次17#±0、3、6、9、12、14、16、18、20620≥9次18#±0、3、6、9、12、14、16、18、20620≥9次19#±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20#±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21#±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3#±0、4、8、12、16、20、24、27、30、647≥15次33、36、39、41、45、4724#±0、4、8、12、16、20、24、27、30、647≥15次33、36、39、41、45、4725# 6 49 ±0、4、8、12、16、20、24、27、30、≥16次33、36、39、41、45、47、4926#±0、4、8、12、16、20、24、27、30、649≥16次33、36、39、41、45、47、4927#±0、4、8、12、16、20、24、27、30、649≥16次33、36、39、41、45、47、4928#±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9#±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0#±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31#±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3#±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34#±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6# 6 31 ±0、3、6、9、12、15、18、21、24、≥12次27、29、3112#南185±0、2、4、5≥4次商业19#南185±0、2、4、5≥4次商业23#南215±0、2、4、5≥4次商业30#北135±0、2、4、5≥4次商业36#南205±0、2、4、5≥4次商业少儿园73±0、2、3≥3次综合楼74±0、2、4≥3次共计32042 7按《规范》要求建筑物沉降观察点建点后,从±0开始进行两次丈量,并取各点两次高程中数作为该点的初始高程,构造封顶前按上表设计的次数监测;完工前按封顶后间隔1个月、2个月、完工前;完工后第一年监测 3次数;第二年监测2次。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
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和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施工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安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施工周边沉降观测的方案,以供相关工程参考。
二、观测目的1. 确保工程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防止因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过大导致建筑物损坏。
2. 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3. 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采取措施提供预警。
4. 积累沉降观测数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三、观测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 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4. 工程施工周边环境调查资料四、观测内容1. 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2. 周边地下管线的沉降观测3. 周边道路的沉降观测4. 施工现场本身的沉降观测五、观测方法1.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确保观测精度。
2. 采用铟合金尺作为水准尺,提高观测的稳定性。
3. 采用自动化观测系统,提高观测效率。
4. 采用连续观测方法,掌握实时沉降情况。
六、观测步骤1. 在施工前,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初始观测,获取基准数据。
2.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数据。
3. 当发现异常沉降情况时,及时进行加密观测,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 施工结束后,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最终观测,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观测人员及设备1. 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培训,熟悉观测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2. 配备精密水准仪、铟合金尺、自动化观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确保观测精度。
八、数据处理与分析1. 观测数据应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一、目的与意义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是对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沉降、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点布设为全面掌握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情况,需要在支护结构的代表性位置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支护结构的形状、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1. 观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和侧壁;2.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边,并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3. 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环境的关键部位,如建筑物、道路等。
三、观测周期与频次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观测周期和频次。
一般情况下,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初始观测,开挖过程中应每2-3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后应每周观测一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频次。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是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应将观测数据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如发现异常沉降、位移等参数,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为后续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五、异常处理与预警在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监测频次、增设临时支撑、回填土方等。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撤离人员,并及时报警。
同时,应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定预警值,一旦达到或超过预警值,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通过现场警示、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六、监测报告编制为便于记录和追溯,每次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后都应编制相应的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观测点布设图、观测数据表、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异常处理措施、预警信息等。
监测报告的编制应遵循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实施,观测等级为二级。
仪器采用索佳自动安平水准仪,型号为SDL30o该仪器有优越的水平稳定性、耐寒、耐热性,是一种高精度水准测量仪器,每公里往返中误差为:±0.4mm0与水准仪配合使用的是高精度锢瓦水准尺。
它是施测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专用标尺,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完全适用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1.基准点及测点设置:远离工程区域以外稳定地段设置三个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时利用其中一点作为基准点,另两点作为校核。
在近测点处均匀布设若干工作基点,以方便观测和保证精度。
测点应布设在对沉降反应敏感部位;2、测标埋设:沉降监测的标志,根据不同监测对象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地基)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
对于建(构)筑物,沉降点设置在房脚、角点等;对于道路(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其正上方;对于基坑坡顶、地表,采用普通地面沉降标。
3、观测实施:1)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每次均由工作基点出发,尽可能一站直接观测,以减少转站误差。
在第一次观测时,应对仪器架站处、水准尺立尺处做以标记,在以后观测时严格做到一致,以减少水准仪i角等引起的固定误差;2)工作基点的校测:每次沉降观测前,应对工作基点进行校测,校测工作基点由基准点出发作往返测,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得大于0.4∖Rι三,n为测站数。
同样要在每次观测中做到架站处立尺处一致。
如果发现某个工作基点高程异常,则需对该工作基点进行高程改正;4、观测精度: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执行,采用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限差为0.30、R刖(门为测站数)。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观测目的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13.7m,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期间应对支护体系位移以及周围路面及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及时掌握位移及沉降情况,以便确保周围蒋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安全,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二、观测项目
1.支护系统变形位移观测;
2.支护系统周围建筑物及地面沉降观测;
三、观测法
1.支护系统变形位移观测方法
支护体系位移观测方法为视准线法,即在基坑边沿翻边的延长线上布置两个基准点,将观测点布置在两基准点确定的直线上,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位移测量。
观测点在土钉墙翻边施工时,将标志钢筋浇筑在钉墙翻边内,观测点距离≤20m,在实际布设时的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基准点是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点,必须做到牢固可靠,应埋设于车辆少、行人少、通视方便、宜保存、且在变形区之外。
根据基坑形状,本基坑应布设10个位移基准点,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制成。
2.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使用水准仪,采用闭合路线或往返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沉降观测首先选好基准点,根据本工程特点基准点选择在师范学院门口及永久围墙上的两个点,观测点布设在基坑周围路面和建筑物上。
假定基准点标高为±0.000,在观测点和基准点布设完毕后确定出观测点原始标高,在以后观测中通过标高变化确定沉降情况。
四、技术要求
1.支护体系位移观测技术要求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位移变形等级定为一级,位移点测量误差为3mm,预计最大位移为42mm,报警位移量为35mm。
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位移点的变化过程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一般情况,开挖至-6.000米以前为一周观测一次,开挖至-6.000米以后为三天观测一次,在实际观测中可根据位移情况调节观测周期,以便及时分析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2.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进行沉降观测时,首先要对基准点进行检测,观测点要与基准点形成闭合路线,不能闭合时必须进行往返测量。
周围建筑物沉降报警值为30mm。
观测周期与位移观测周期相同。
五、最终成果和技术报告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后,认真检查全部观测成果和计算成果,并通过观测日记,对照降水、开挖、地质、气象等外界相关因素,反析成果,按要求编写正式观测报告,报告格式见附表。
六、基准点及观测点布设
1.支护体系位移观测
布设基准点10个,观测点18个,观测点距离不大于20m,具体布置见支护体系位移观测示意图。
2.沉降观测
布设基准点2个,假定标高±0.000,观测点7个,具体布置见周围路面及建筑沉降观测示意图。
唐山市龙脉国际公寓工程基坑变形及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华钻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06/5
审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