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二)
管理会计中涉及到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是重要性仅次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概念。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是相对于“成本对象”而言。可以容易地追溯给“成本对象”的成本称为直接成本,反之,则称为间接成本。比较常用的“成本对象”是产品、部门和顾客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对概念对企业制定价格和衡量产品和部门的盈利能力就有重要意义。
笔者先用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有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这样就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每人各点各的菜,还是大家一起点菜一起吃。西方人比较习惯第一种情况,而我们东方人当然比较习惯第二种情况。第二个问题是吃完后各付各的账(也就是所谓的AA制),还是由一个人付账。同样,西方人比较习惯第一种情况,而我们东方人则比较习惯第二种情况。
如果将每个人作为“成本对象”,那么每人各自点的菜的价格就是直接成本,而大家一起点的菜的价格就是间接成本。很显然,如果是吃完后各付各的账,那么,之前各点各的菜就更容易算账,这是因为菜的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成本对象。但是如果是一起点菜一起吃的话,那么菜的成本就要分摊给每个人。分摊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平均分摊,二是谁吃得多,谁就摊得多。第一种方法更简单,但是明显不合理,除非大家吃得一样多。第二种方法更合理,但这样做非常麻烦。现实生活中几乎没人会这样做。如果非要追求成本分摊的合理性,还不如当初各点各的菜了。
那么企业中的一个成本对象(如产品或部门)一般既有单独耗用的,可以追溯的直接成本,也有与其他成本对象一起耗用的,只能进行分摊的间接成本。变动成本一般都是直接成本,而固定成本既可能是直接成本(称为直接固定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也可称为公共成本)。
企业可以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平均地分摊间接成本。这样做的优点自然是简单,但缺点是容易造成成本扭曲。企业也可以尽量根据因果关系将间接成本分摊给各个成本对象。所谓因果关系就是为每种间接成本找到恰当的成本动因,然后根据各个成本对象所消耗的成本动因来分摊间接成本。例如,将设备折旧成本分摊给产品的成本动因是机器小时;将办公室租金成本分摊给各个部门的成本动因是员工人数。这样做固然复杂,但它可以使管理者得到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制定更合理的产品价格或更好地衡量一个产品或部门的盈利水平。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概念主要运用于绩效管理。所谓(不)可控成本就是某个责任单位或管理者(不)可以在短期内施加影响的成本。例如,对于一个零售门店经理来说,门店里
的员工成本和水电成本等属于可控成本,而门店租金成本和设施成本等则属于不可控成本。企业不应该让一个责任单位或管理者对不能控制的成本承担责任,否则就会造成反激励问题。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这三对成本概念组成了管理会计报表(又称为贡献报告或内部报告)的基本结构,这是它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的本质区别。管理会计报表的主要逻辑如下描述:
(1)产品或部门的销售收入减去所有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销售提成等)得到边际贡献。
(2)然后边际贡献减去产品或部门的直接固定成本得到分部贡献。如果要强调管理者的责任,那么直接固定成本还可以继续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边际贡献减去可控的直接固定成本得到可控的部门贡献。
(3)最后分部贡献再减去间接固定成本或公共成本得到营业收益。管理会计报表的这种成本结构使它具有支持经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功能,因而成为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具体地说,它可以实现以下的功能:一是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模拟器,可以帮助管理者模拟和分析不同经营活动的潜在风险和盈利能力。二是它既可以做成模拟财务报表(也就是预算),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设定目标或标准;也可以做成实际的财务报表,然后与当初的预算进行比较,帮助管理者发现差异、找到原因,并采取纠正和改善行动。三是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各种经营决策,例如某个业务是否应该外包,或者一个产品或部门是否应该停止经营。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三)
接下来的两对成本概念———承诺成本与酌量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是颇具思想性的成本概念,它们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全面和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成本的本质。
承诺成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已经发生的或已决定的成本;二是指与短期业务相关的成本。典型的承诺成本包括材料、人工、租金和设备折旧等。
酌量成本也有两个对应的含义:一是指还没有最终决定或可以酌情改变的成本;二是指不影响短期业务,但会影响长期业务的成本。典型的酌量成本包括研发、营销、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正因为酌量成本的这个特性,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削减甚至不发生酌量成本来增加短期利润,例如砍掉尚未发生的培训预算(如果有培训预算的话),或者将设备维护时间推迟到下一个财务年度。通过砍掉酌量成本来确保利润目标是一种典型的短期行为,这样做会损害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都要对这种行为保持警惕。我国很多企业从
来就没有发生过酌量成本,这是导致这些企业产品没有附加值、品牌知名度低、员工素质差、利润十分微薄的根本原因。
其实,承诺成本和酌量成本的概念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个人。一个人在衣、食、住、行上的成本就是承诺成本。如果不发生这些成本,那么自然就会影响生存。而健身、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成本就是一个人的酌量成本,如果一个人不发生这些成本,那么短期生活可能并没有受什么影响,但是长期的职业前景和生活品质一定会受到影响。
从本质上讲,承诺成本是眼前不得不花的钱,而酌量成本则是针对未来的投资。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现状往往不是由当前的决策所造成的,而是由过去的决策所造成的。而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当前决策可能并不影响其现状,但必定会影响其未来的状况。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承诺成本和酌量成本概念对帮助企业管理者树立长远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不仅是管理会计中的概念,也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显性成本又称为会计成本,它是企业实际发生的开支。企业购买原材料、支付员工工资和水电气的成本都属于显性成本,而隐性成本可以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被放弃的收益,也称为机会成本,例如一个人正在考虑辞职去读MBA,那么这个决策所要考虑的成本不仅包括MBA的学费(显性成本),还包括他/她因辞职而损失的薪酬(机会成本);二是对投资者所承担风险的补偿,也称为投资回报。
隐性成本是区分财务会计(或向后看思维)和管理会计(或向前看思维)的重要概念。投资者或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才会“看到”隐性成本,而做账时只会“看到”实际发生的成本。
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显性成本(或会计成本)得到会计利润,而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性成本(或投资回报)则得到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才是真正的利润,这是因为它是销售收入减去所有资源的成本后所得到的利润。经济学认为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也是一种资源,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统称为经济成本。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以及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地使用资源,因为它迫使企业管理者不仅考虑显性成本,还要考虑隐性成本。我国政府在中央企业中推行E?鄄V A(经济增加值)考核就体现了这个思想。从财务技术上讲,EV A就是在会计利润上扣除资本成本后得到的经济利润。
最后一对成本概念是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也称为期间费用)。传统会计学将成本可以两类:一类是可以资本化(或存货化)的成本,也就是产品成本;另一类是不可以资本化,必须在发生期间进行确认的成本,也就是期间成本。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期间成本则是销售和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