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人格特质的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2fc05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b.png)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不仅影响活动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摘要:通过分析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心理缺陷及其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一、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心理缺陷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不仅影响活动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阴暗的色彩。
它主要有以下特征:1.悲观的心理缺陷。
心理学认为,悲观是一种由于自我感觉失调而产生的不安情绪,表现为心理上的自我指责、安全感缺失和对预期的负性思维方式。
悲观就是对人生失去信心,对任何事情都不积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的一种心理状态。
引起悲观的既有人生态度、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也有认知错误、人格不成熟的因素。
有些大学生一遇到不如意或失败时便会怨天尤人,就自认为无能为力,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懒等等,这些都是悲观的表现。
这种悲观心理的发展,会使我们的大学生浑浑噩噩、毫无生气,甚至厌世轻生。
悲观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是成功的障碍。
悲观心理是一种严重的不健康心理,对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极大。
2.羞怯的心理缺陷。
社会心理学家泰姆马社教授认为,羞怯的根本原因是对于安全感的过分追求,只求太平,不想冒风险。
所谓羞怯心理,就是害怕与人打交道,羞怯总是表现为从社会情境中退缩,囿于自成。
它包括生理和心理不适,退缩,过度关注自我,过度注意自己和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躯体反应。
一些大学生不敢在公共和大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路上见到异性同学就会心跳加速、手足无措,见到老师也觉得难为情,说话感到紧张等。
重度羞怯者则会表现为两腿发软,呼吸困难,浑身哆嗦,说话变调。
其特点表现为:一是过于胆小怕事、谨小慎微,而且往往为说过错话、做过的错事时常后悔、沮丧和自责;二是过于关注自己。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5fd6040a45177232f60a2fa.png)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它以人性及其差异作为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浅谈人格心理学对于设计团队合作的影响摘要: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
同时在设计行业,团队合作更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意以及不同理念相碰撞所产生出的火花往往是让整个设计升华的过程,然而设计行业的团队又有别于其他团队,因为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着相对比常人更加突出突出的人格特征,那么所产生的差异化也会更加明显,但如果一旦能够达到完美合作并且让每个人的思维都保持相对独立,团队将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 团队; 合作人格心理学与团队合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
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
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
而在1994年,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在随后的十年里,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
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属于某种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一定符合这个集群所在的所有特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道的的具有双重人格,因此本文将借由海伦;帕尔默的《九型人格》来将人格进行大致分类,对于人格的分类不是画地为牢将自己禁锢在某种或多重人格当中无法自拔,相对来说每一种人格都包含着缺陷,所以不断的去根据不同人格的缺陷完善自己是团队合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我的人格特质剖析
![我的人格特质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4d7d2d5901020207409c9b.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养》课程论文——我的人格特质剖析经过这学期心理课程的学习,我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下面我就根据被许多学者所采纳并沿用至今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气质理论来分析一下我自己的人格特质。
这一理论是从医学的角度探索的结果。
康德认为,从心理学上看,气质首先可分为感情气质和行动气质,每一种气质又可以与生命力的兴奋和松弛相连接而进一步分为四种单纯的气质: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胆汁质。
而我是黏液质和抑郁质的混合型,兼具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双重特点。
黏液质的人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深思远虑;思维语言动作迟缓;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自制力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内倾性较高并且明显。
而抑郁质的人大都感受性很强,善于觉察细节,见微知著,细心谨慎,敏感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动作迟缓,不活泼;易于疲劳,疲劳后也易于恢复;办事犹豫和缺乏信心;内倾性明显。
因为我是一般混合性,所以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外显表现都不是特别典型,只具有一定的相关。
我在日常生活中很理性,但遇事比较消极,首先看到的都是事情的困难,往往最后都由于这种心理而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我对情绪的体验很深,往往久久郁结于心中,无法排解,很容易钻牛角尖,走偏激,有时候会突然爆发不良情绪,这算是我性格中的缺陷吧。
但是我稳重、自制,办事认真,行为并不刻板也不保守,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决定前,我会深思熟虑,考虑全面,这算是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吧。
结合其他心理类型理论,按照“梅尔—布莱格类型指标”(MBTI),我属于16种类型中的内向感觉思考觉察型(ISTP),性格特点是冷眼旁观者,沉静、保守,以好奇心远远地来观察和分析生活,具有幽默感;关心事件的因果,应用逻辑原则来组织事实;擅长直接切入实际问题的核心,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是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心理健康,人格发展良好。
人格特质理论作文
![人格特质理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e4b38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8.png)
人格特质理论作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乐观开朗,像个小太阳一样,而有的人却总是愁眉苦脸,仿佛全世界都欠他钱?这就和人格特质理论有关啦。
人格特质理论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试图打开人类行为和性格的秘密大门。
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小星球,而人格特质就是这个小星球上不同的地貌特征。
先来说说外向性这个特质吧。
那些外向的人啊,就像是社交场上的小蝴蝶,穿梭在人群之中。
他们在派对上能迅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就像自带社交雷达似的。
和他们在一起,永远不会冷场,他们能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的趣事,也对别人的故事充满好奇。
我有个朋友就是典型的外向型人格,有一次我们去参加一个活动,我还在角落里默默观察的时候,他已经和一群人聊得热火朝天了,不一会儿就像多年老友一样勾肩搭背了。
而内向性的人呢,则像是静谧森林里的小鹿。
他们更喜欢自己的小世界,不那么热衷于社交喧嚣。
他们在独处的时候能获得能量,可能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读书、画画,就觉得特别满足。
我曾经试图拉我那个内向的同学去参加一个大型聚会,他就像被绑架了一样,满脸的不情愿,后来他跟我说,那种场合让他感觉自己像个暴露在聚光灯下的小动物,浑身不自在。
再说说尽责性。
尽责的人就像精密的时钟,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他们做事情认真负责,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尽力做到。
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人,家里的账目被她整理得清清楚楚,每一笔开销都有记录。
而那些尽责性低的人呢,可能就比较随性,有时候做事会丢三落四的。
我自己有时候就是这样,经常找不着钥匙或者手机,被我妈念叨说一点都不尽责。
情绪稳定性也是个很有趣的特质。
情绪稳定的人就像平静的湖水,不管风吹雨打,都能保持平和。
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会大惊小怪,而是冷静地想办法解决。
我有个同事,工作中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总是一副淡定的样子,让我特别佩服。
相反,情绪不稳定的人就像暴风雨中的小船,一点点风浪就能让他们情绪大起大落。
我曾经有个室友,考试没考好就能哭上一整天,和男朋友吵架更是能把宿舍的屋顶都掀翻。
自我人格分析报告论文1500字
![自我人格分析报告论文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bdf528af5335a8103d220d9.png)
自我人格分析报告论文1500字人格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人格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幸福。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自我人格分析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自我人格分析报告1#人格包括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性格。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我的气质。
气质具有天赋性,是一种典型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不要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在目的,内容不同的活动中,人的气质特征都会以同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对气质的研究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四种不同的人。
约520__年后,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根据上次老师给我们做的测试,得分结果如下:胆汁质2分;多血质6分;粘液质-2分;抑郁质-5分。
我较符合多血质这一类,从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我很多符合多血质的很多特征,例如:易受外界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灵敏;外倾性明显。
情绪丰富而外露,表情多变;活泼、乐观、好动。
对各种环境适应力强,但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
虽然抑郁质得分很低,可我发现我同时具有抑郁质的一些特征,如;情绪体验深刻细腻,多愁善感,注重内心世界。
还有,胆汁质中的朴实真诚和思维活动中不求甚解及感情用事我也具备。
其次,再来分析我的性格。
卡特尔十六人格因素测验结果如下:回顾我这二十年,我的性格受家庭因素,学校环境的影响较大。
首先,从家庭因素来说,我生来长得比较矮小,也是家里最小的,很多事情父母都帮我做好,帮我谋划好,以致现在我依赖心理比较强,在自主拿主意这方面,能力不够。
从小,父母给我很多自由,也很信任我,而且由于学习成绩好,总是受到父母及邻里的夸奖,现在长大了,我就很喜欢自由,不喜欢被束缚,而且为人很诚实也很容易相信他人,不自卑。
我的性格受父母的性格影响也很大,善良谦虚像我妈,乐观开朗,粗心没有耐心像我爸。
人格心理学论文
![人格心理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56b5523c1ec5da50e27064.png)
自我分析一直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对其有所了解,这学期的通选课实现了自己一个小小的愿望,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包括人格心理学的定义、人格结构理论、用用特质流派分析人的性格等。
下次就用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进行分析。
特质流派分析自己的气质:首先用物质流派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
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做出类似的反应。
课上讲到,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和胆汁质。
根据对这几种特质类型的了解,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倾向于粘液质类型的,因为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主要表现是: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感情丰富,稳重含蓄,能够镇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有时候显得被动,但大多数时候是主动的,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做事谨慎,不允许让自己犯多少错误,比较有思想,看待事物以辩证思想,能够比较成熟地处理各种事情。
喜欢和平宁静的生活,不太喜欢竞争,虽然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处于与他人竞争状况长时间坚持不懈。
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因此,我觉得自己的气质更多的是来源于先天即遗传基础。
环境对自己人格的影响:分析了自己的气质之后再来说明自己的人格特征,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制等先天禀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想用性格最容易来说明一个人的人格,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后天环境对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下面就来说明我的成长环境对我人格的影响: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闻到的是农民那纯朴的气息,这也决定了我“老实、善良”的性格;乡下的生活比较艰苦,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能力和坚强的毅力。
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
![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276b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e.png)
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人的进步不但包括社会关系、政治制度的进步,也包括人类内在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个具有内在道德体验的人才会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个体才会表现出和谐的行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范文一:语文教学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思考摘要: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就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还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
初中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中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健康人格;中学生;塑造人格培养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自我完善和继续发展,而中学生正好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开展健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过去,人们有一种片面的认识,以为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主要依靠政治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关系不大。
事实上,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操和性格都会得到陶冶。
尤其是语文课,既是基础课,又是主课,所占学时最长,所学内容最广,而且其本身就具备很多人文因素。
因此,无论对哪一个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都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具体如下。
一、运用初中语文教材为学生塑造心中榜样众所周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非常生动,涵盖范围较广,不仅有专项的语言文字训练,还有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大理想,最终达到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论文: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关系
![心理学研究论文: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d5ca1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0.png)
心理学研究论文: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关系1. 引言1.1 概述心理学一直关注着人类行为和思维背后的心理过程,并且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研究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是人格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不同的人格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偏好。
另一个重要领域是职业选择和发展,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际案例来提供对职业咨询和发展的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关系、心理学研究方法及相关调查结果介绍、实际案例分析及讨论以及结论与展望。
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览性介绍,接下来将详细阐述人格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以及职业选择对人格特质的塑造和发展。
随后,我们将介绍相应的研究方法并列举一些实证研究结果,探讨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然后,我们将通过国内外著名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关系中的因果性或相互作用关系,并进一步讨论这些案例对职业咨询和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最后,我们将总结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关系的重要性,并展望心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可能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分析和探讨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并从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际案例两个角度提供对于职业咨询和发展的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人格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以及职业选择对人格特质的塑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人格类型和偏好如何决定一个人在就业市场上的适应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自己或他人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此外,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读者还能够从心理学研究中获得启示,应用于自身或他人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当中。
最后,本文也将展望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希望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2. 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关系2.1 人格特质的定义与分类人格特质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一个人在行为、情绪和思维方面的个体差异。
我的人格分析大学生作文1000
![我的人格分析大学生作文1000](https://img.taocdn.com/s3/m/e744d5b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3.png)
我的人格分析大学生作文1000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的人格分析大学生作文1000 篇1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人类这种生物真的是形形色色,拥拥攘攘。
有的人坚强,有的人脆弱,有的人冷酷,有的人热情。
一个人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因为一个人的性格不止一种。
外表乐观的人,内心也一丝难过隐藏脆弱,因为害怕痛苦所以乐观。
外表脆弱的人,内心也有一种刚毅,因为有时候的懦弱只是表象,只是不想参与纷争。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可以为了物质欲望而忘乎所以,变得彻底混蛋;有的人可以因为自己是领导干部而做事绝对的命令话,认为自己正确;也有的人因为生存,变得彻底懦弱。
性格还要分为两种:适合社会的,与社会不适应的。
适应社会的性格无外乎乐观、宠辱不惊、圆滑等。
我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貌似狡诈也在其中吧!不适合社会的性格也有很多,比如悲观、脆弱、懒惰等。
貌似善良也在里面吧!你看,面对生存才是王道的动物世界,包括人类,除了只有遵循达尔文定律之外,根本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当今世界,黑白可以颠倒。
只有全力、地位、金钱才是让人拥有尊严的至高途径。
人类真的是可悲。
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活法。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良心。
有的人了一位了心灵的救赎而抛弃荣华富贵而过的舒适。
也有人昧着良心过得高品质。
当然,也有人靠自己的实力将两者结合。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性格,不要把你认为好的强加在别人身上,因为你所以为的那些在别人眼里会是一文不值。
上天是不公平的,拥有较多的好性格算是上天的恩惠吧。
因为性格一般建立于小时候,这与你所生存的环境相挂钩的。
一个人有了一个弱点,便是致命的,如果你想要开心,就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扬长避短。
毕竟社会上不是人人都是白富美不是人人都是高富帅。
选择能让自己内心那杆称平衡的生活方式。
追名逐利不适合每一个人,追求清高也不适合每一个人。
说这些不是让大家不努力,而是希望大家在努力的途中好好想想,选择努力的方向,这真的适合我么,我这样会快乐么?有科学证明,一个人的生活品质、生活圈过高或过低地出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既是你再有钱,再有名也会烦恼。
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1)
![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d1d976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1.png)
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1)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人的个性、特质和行为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意识和情感健康。
因此,在人格心理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个性发展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有关人格心理学的论文内容。
一、人格特质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和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如领导能力、自尊等积极人格特质与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抑郁、神经质等消极人格特质则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关系。
此外,情境因素也会对人格特质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二、自我意识、自我调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和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自我调节和幸福感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
自我调节能帮助个体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三、儿童人格形成及其对后续幸福感的影响儿童时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人格特质与成年时期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方式可以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在不同年龄段开发的速度不同。
儿童时期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基因、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等。
成年期则更受教育、职业和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关键期,个体所面临的情境和经历,不同的教育方式都会对人格发展产生关键的影响。
五、人格障碍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格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
人格障碍会使个人情感表达和理解变得困难,导致个体情感稳定性低下,压抑情绪等。
因此,治疗人格障碍是提高个体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人格心理学涉及到个体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等方面。
研究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身潜在问题并提高幸福感。
人格发展心理学论文(2)
![人格发展心理学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ce99f43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8.png)
人格发展心理学论文(2)人格发展心理学论文篇2论青少年人格健全与心理发展【摘要】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健全人格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我国现阶段,具有人格缺陷的青少年学生较为普遍。
培养青少年现代意识和现代人格,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面对挫折和走向成功,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贯穿于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对于适应社会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健全;心理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是有独创精神的人才,是不仅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有健康完美人格的人才。
青少年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和人生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有着独特的心理风貌和别具一格的人格特点,是由幼稚到成熟的过度时期。
其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性渐趋势定型和完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促使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易于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一、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
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
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
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可分类为人类天生的共同人性与个体在后天环境与学习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个性。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
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独特结合的整体,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这几方面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如果各成分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正常。
如果各成分间关系失调,则人的心理就会紊乱,产生心理障碍,最后形成人格缺陷。
人格心理学论文
![人格心理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f0833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4.png)
⼈格⼼理学论⽂⼈格⼼理学论⽂(精选11篇) 在学习、⼯作⽣活中,说到论⽂,⼤家肯定都不陌⽣吧,论⽂是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格⼼理学论⽂(精选11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格⼼理学论⽂篇1 摘要: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物学学派、⼈本主义学派、⾏为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构成了⼈格⼼理学的主要学派,它们对于我们理解⼈格的本质作出了贡献,且⾄今仍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格⼼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
本⽂在对⼈格⼼理学研究传统范式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些新的研究范式,并提出未来⼈格⼼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揭⽰⼈格研究的复杂性与⼴泛性。
关键词:⼈格;⼈格⼼理学;范式 1⼈格⼼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1精神分析范式精神分析的⼈格理论是所有⼈格理论中内容最复杂、影响最⼤的,但对它的理论和时间存在着很多争议。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指弗洛伊德及其直接门⼈(如阿德勒、荣格等)。
在早期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格中有两⼤系统:⼀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个是前意识系统。
但他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局限性,⼜提出将⼈格分为本我、⾃我和超我。
1.2特质论范式早在1937年,奥尔波特就指出,特质是⼈格的基本单元。
⼀种特质就是⼀个⼈格维度,是根据⼈们在某⼀特征上的表现程度⽽分类的。
该范式强调⼈的个别差异。
1.3⾏为主义范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主义开始了缓慢但稳步的转变,许多杰出的⾏为主义者开始转向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
由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发展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后来,⽶契尔⼜提出了“认知――情感的⼈格系统理论”,它正好弥补了特质论研究的不⾜。
这⼀范式最初产⽣于沃森和斯⾦纳的⾏为主义,它强调外部环境的作⽤⽽忽视个体内在⼒量,把⼈格看成是各种⾏为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1.4⼈本主义范式⼈本主义⼼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场⼼理学⾰新运动,因强调⼈的本性及其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得名。
大学生人格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
![大学生人格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96b3040975f46527d3e1e9.png)
大学生人格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大学生人格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在如今人才济济的社会当中,很多的大学生都面临的各种竞争压力,这就导致了大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是为了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它的学习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那么大学生人格心理学论文怎么写呢,下面就和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一起来欣赏大学生人格心理学论文的范例吧,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第1篇:从人格理论的不同流派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抑郁心理1引言1.1人格的定义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绝大多数人认同“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指的是古罗马演员在演希腊戏剧时所戴的面具。
古罗马演员戴的面具(Persona)表明一种角色或者用来给别人看的一种装扮。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人差异;第二部分是内部过程。
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么样行为、怎么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1.2人格的六个流派共存和分歧的解释人格理论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认知和社会认知流派。
人格理论为什么如此之多,原因在于理论性质的本身容许理论创建人从某一特殊的观点进行思考。
理论家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但是理论家决定收集那些资料,以及如何解释这些资料,则是具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事。
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是建立在容许有个人解释的假定基础上。
所有的理论都反映了理论创建人的个人背景、童年经验、生活哲学、人际关系等,因为每个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参照系进行的观察是有个人色彩的,所以随之而来的五花八门的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有分歧的理论也不无用处,一种理论的效用取决于它是否能推动研究,解释研究资料和综合已知的观察资料,而不是它的常识价值和其他理论的一致性。
关于关于人格特质的心理学论文
![关于关于人格特质的心理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6851aabd64783e08122b48.png)
关于关于人格特质的心理学论文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产生于美国心理学界,创始者为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
Seligman在研究人类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的过程中,注意到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该对人的优秀品质进行研究。
1997年Seligmen就任APA主席,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名词,xx年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
此后,很多的心理学家逐步涉及到积极心理学领域,并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潮。
其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潮对现代心理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以及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具体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流,也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这些研究中有许多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有较强的相关性。
其中,关于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征(positivepersonality)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改善心理学的应用,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又积极的意义。
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
![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faefa3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f.png)
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人格心理学不仅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内部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关于人的所有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处于基础性的位置。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格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犯罪人格缺陷心理人格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格不同于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稳定的、多维的心理特征,它无好坏之分,无道德评价问题。
而人格却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倾向性、实践性,它链接着一个人对待他人、集体与社会的态度,反映一个人人品的好坏、善恶、美丑等。
人格的道德性是人格最重要的内涵。
人格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人格是由特质和倾向性构成的,它们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差异,每个人尽管在某些方面像其他人,却都有一个独特的人格。
心理学认为,正常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其心理多少都会残留一些不健康的特质和倾向性,本文将其称为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又叫人格障碍,它是相对于人格健全、精神健康者而言的。
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是说某种程度的人格障碍。
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多疑、焦虑或对人格敌视、暴躁冲动、破坏等等。
这些都是不健良的心理因素。
它们不仅影响活动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阻阴暗的色彩。
一、人格缺陷的表现特点1、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涵盖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而实现社会价值则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是自我价值的最终归宿。
因此自我价值应融合于、服务于社会价值的实现。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格的价值过于定位社会,重社会价值轻自我价值。
而如今则过于定位个人,在当代一些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读书更多是为了自己将来有个宽裕舒适、安静自在的生活,更多是为了出人头地,一路风光。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分析论文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ca9d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6.png)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分析论文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的学科,主要是以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格心理学的论文篇一:《我的人格特征分析》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重要的学科,虽然不是从心理学领域中分离出来,但它帮助我们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人格的发展规律,并对教育,医学多方领域有积极的影响。
我从气质类型学说,卡特尔特质因素论和罗特控制点理论三方面分析了自己的人格特征,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自己及日常行为,处事的方式。
这对自己日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有这积极的意义。
理论:所谓的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整合。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均指人的心理面貌,包括个性倾向性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狭义的人格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智力。
人的人格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以先天为基础,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来的。
故人格理论就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应用:人格心理学的两大主要来源是心理测量运动和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
所以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重要的学科,它有利于我们充实和完备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在教育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因材施教,健全他们的人格。
在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个合理使用人才的依据,优化了群体人格特征的合理配置。
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并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
同时人格心理学也推动着医学的发展。
下面我就根据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些人格理论去分析我自己的人格特征:分析一:按照气质类型的体液说分析,我属于多血质类型。
人格特质理论作文
![人格特质理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3f0a0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3.png)
人格特质理论作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乐观开朗,像个小太阳一样,而有些人却整天愁眉苦脸,好像全世界都欠他钱似的?这就得聊聊人格特质理论啦。
人格特质理论就像是一个超级放大镜,试图把咱们这些复杂的人类简单化(只是在理论上啦,毕竟咱人类可是超级复杂的生物)。
它觉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比较稳定的特质,这些特质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拼起来,就组成了独特的我们。
就拿外向和内向这对最常见的人格特质来说吧。
外向的人啊,那简直就是社交小达人。
他们在人群里就像鱼到了水里一样自在,聚会的时候总是能成为焦点。
他们热爱结识新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就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在社交的花丛中飞来飞去。
你看那些在派对上拿着麦克风大声唱歌,还能和陌生人迅速打成一片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外向型人格。
而内向的人呢,他们就像是躲在自己小壳子里的蜗牛。
不是说他们不喜欢人,只是他们更享受自己一个人的时光。
人多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累,就像手机电量迅速下降一样。
他们喜欢静静地看书、思考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手工。
要是硬把他们拉到一个特别吵闹的社交场合,那他们可能就会像个小鹌鹑一样,有点不知所措。
还有责任心这一特质。
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就像是超级英雄,只要是他们答应的事情,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会努力完成。
他们的生活就像一本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日程本,每一项任务都按时打勾完成。
比如说那些总是提前到公司,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还主动揽活的同事,那责任心肯定是满满的。
相反,缺乏责任心的人就有点像没头的苍蝇,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答应的事情也不当回事儿,常常让人忍不住想揪着他的耳朵大喊:“你能不能靠谱点啊!”开放性也是个很有趣的特质呢。
开放性高的人就像探险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无论是新出的古怪口味的冰淇淋,还是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艺术展览。
他们的脑袋里就像装了一个永远不会停止运转的创意小马达,总能想出一些新奇的点子。
而开放性低的人则比较保守,他们更倾向于熟悉的事物,觉得老一套的东西才是最靠谱的。
人格与特质研究论文素材
![人格与特质研究论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5189a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f.png)
人格与特质研究论文素材人格与特质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探讨了人类个体的不同特点和行为表现。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人格与特质的研究素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人格与特质的定义和重要性人格是个体独特的心理构造,包括了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特质是人格的组成部分,是相对稳定和一致的个体特征。
人格和特质对个体的行为、情绪和社交互动起着重要作用。
二、人格与特质的测量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给被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了解其对自身和他人的评价来了解其人格和特质。
2. 项目测验:通过给被试者一系列任务或情境,观察其反应和行为,进而了解其人格和特质。
3. 自述法:被试者直接描述自己的人格特点和特质,提供研究所需素材。
三、人格与特质的分类模型1. 五因素模型: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该模型被广泛认可,并成为人格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2. 马克斯·韦伯的人格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三个维度,即情感、认知和行为。
四、人格与特质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人格和特质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研究表明某些特质具有较高的遗传性。
2. 环境因素:家庭、社交环境等对个体的人格和特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培养因素:教育、培训和社会经验可以对人格和特质进行塑造和改变。
五、人格与特质的应用领域1. 临床心理学:人格与特质的研究帮助临床心理学家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2.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了解员工的人格和特质,可以更好地匹配岗位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3. 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和特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
六、人格与特质的研究挑战与展望1. 多因素影响:人格和特质的形成涉及多个因素,研究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2. 测量工具的改进:需要开发更有效、可靠的测量工具,以准确捕捉和评估人格与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关于人格特质的心理学论文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产生于美国心理学界,创始者为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
Seligman在研究人类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的过程中,注意到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该对人的优秀品质进行研究。
1997年Seligmen就任APA主席,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名词,xx年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
此后,很多的心理学家逐步涉及到积极心理学领域,并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潮。
其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潮对现代心理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以及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具体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流,也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
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这些研究中有许多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有较强的相关性。
其中,关于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征(positivepersonality)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
于改善心理学的应用,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又积极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质”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对于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的较多,对于改善人的精
神状态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所以,积极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
Sheldon等人xx年把“因果关系感觉轨迹”应用到自生个人目标的研究中,通过测定“因果关系感觉轨迹”提供一条量化的途径去揭示积极动机和一些较难理解的积极心理学
概念。
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乐观、爱、
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自决等,这些特质许多早期都被研究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关研究又蓬勃发展起来。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积极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
的积极情绪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就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的人
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成熟的防御机制、智慧等,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论(自决)和乐观。
Ryand和Deci对自决这一特质进行了研究,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自决人格特质的形成:先天学习、创造和好奇的本性是其形成的基础,这些先天的本性还必须与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外在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是其形成的前提,他们从人的本质出发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以个体的内在动机为出发点,探讨了三种相关的人类需要:胜任(petence)的需要、归属(related2ness)的需要和自主(auto2no2my)的需要。
他们认为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
在此条件下的个体受内在激励,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能够积极地寻求更大地挑战。
Ryan和Deci认为阻碍需要的满足,会引起消极的心理结果。
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有时会产生“乐观偏差”(optimisticbias),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盲目乐观而不够现实。
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我们有比较好的主观感受。
如何在现实与乐观之间达到某种平衡?Schneider(xx)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不现实的对于环境或事件的评价,能够作到乐观而又不自欺。
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在对成熟的防御机制的研究方面,心理学家Vailliant提
出要描述积极的心理过程必须在生命全程中研究。
因为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心理适应机制应在一生中得以展开。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他对三个大的成人样本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Vailliant总结了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成熟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快乐的生活的作用。
关于智慧的研究,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主席Hall曾努力试图研究出一个智慧随年龄变化的模型,但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
然而,近年来,对智慧的研究又有所回升。
Baltes和Stawdinger报告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已经建立一个复杂的模型,将智慧视为在追求个体和集体的优秀过程中用来组织知识的一种认知和动机的启发性运用。
他们对智慧的定义为一种有关生存的基础实用的精妙的知识系统。
Hillson和Marie(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
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
对压力的应对策略可简单划分为趋近策略(例如解决问题或者寻求社会支持)和回避策略(例如逃避或者否认)两类,趋近策略比回避策略在应对压力中更为有效。
有研究者利用“大五”人格来研
究人格因素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尽责性、宜人性和开放性维度与趋近应对策略之间有显著的关系,而神经质的维度与回避策略相联系,而神经质的反面,情绪的稳定性,则与趋近的应对策略有关。
三、关于研究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KennonM.Sheldon和LauraKing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
中指出:“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发展知之甚少。
一方面是对此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妨
碍了对这个问题的价值的认识。
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
深刻理解人性。
”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等等,许多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分支如临床心理、咨询心理、社会心理、人格心理和健康心理学等等,都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的范式中将注意力转向对于人性积极面的研究,强调人性的积极面可以使心理学研究的各个分支都更加注重于培养和调动人性中固有
的力量,从而使得治疗、咨询、培训、教育、人际交往更为有效和顺畅。
当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还不成熟,缺少完整的理论框架,不成体系。
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大量的实践研究。
尽管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至今仍存在缺陷,但并不阻碍“积极”这个理念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
Seligman和
Csik2szentmihalyi在“答对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评论”中坦承积极心理学命题存在不足,但他们以更乐观的态度预言了积极心理学的光明前景。
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工作者继续探索。
例如,积极心理学强调快乐、满意等积极的情感,认为应该重视、强调人性种这些积极的情感和积极因素,然而中国古人曾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一些常识似乎也表明,很多成功的人在其成功的过程中经常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些很烦琐、艰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很痛苦,而快乐的人似乎容易“玩物丧志”,成为事业上的失败者,人们的这种常识有其科学依据吗?如何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成功者?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是否可以转换?如何转换?完善、健全的人格如何塑造?等等,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解决,必将促进积极心理学、乃至心理学本身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