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合集下载

《道德经》也是对《易经》的理论阐述

《道德经》也是对《易经》的理论阐述

《道德经》也是对《易经》的理论阐述
老道昔日赠送道友心良先生《道德经》一书时,在扉页写了两句话:
先天八卦千古之谜谁能解
真言五千万经之王君细品
近日读易更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不仅孔子的《易传》是对《易经》的理论阐述,从特定意义上来说,比《易传》成文更早的老子《道德经》也是对《易经》的理论阐述。

这不仅因为《道德经》中有88句经文来自《易经》,如果细细品读《道德经》,就会发现老子的许多论述都是对易理的深刻阐释。

老子“天人合人”“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也正是源于《易经》。

老子《道德经》正是在吸取《易经》、《黄帝内经》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道家学派和以《道德经》为标志的道学体系。

老道以为:老子的理论,孔子的理论,庄子的理论,都吸取了古老易经的精华,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对《易经》进行了理论阐述。

所不同的是:孔子是对中人(士大夫)说易,老子是对上人(王候)说易,而庄子则是对人人说易。

读懂老庄后,读易不觉难,
人生不懂易,百岁也枉然。

《道德经》和《易经》是什么关系?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

《道德经》和《易经》是什么关系?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

《道德经》和《易经》是什么关系?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想要论证《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和老子是否受到了《易经》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从中国古代阴阳学说起论,古代先民最早没有神灵概念,其精神信仰标识只停留在对祖先的认知和崇拜层面上。

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文化知识,对种种神秘的自然现象产生敬畏,他们对例如风、云、雷、电、雨;日月东升西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世上为何有男女之分都无法理解,随着历史时间的漫长推进,经过观察自然界种种神秘现象,古人得出世间万物皆有灵的总结认知,世间万事万物皆受神的支配,为了和天地神灵沟通,求得神的'指引',需要一个通神的搭桥媒介,于是出现了'巫'这一神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员。

在先民的思想认知里,'巫'就是上天的代理天使,负责传达神对人生产生活的指导意见,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国家的产生,'巫'这一职位的作用更加突显,在当时享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

同时人们又根据诸多自然现象总结出阴阳二气自然'概念'现象,但初始的'阴阳'理念还不够完善,理论系统个别环节存在断点和对接不严紧等不足。

上古'阴阳'理论的产生,是人类思想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在那个没有任何严紧科学知识的时代,也属于重量级'科学'发现了。

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观念,大大启发激活了古人的头脑智慧,无形中使先民的思想发生了质的灵动升化,助推了中华民族思想建设领域的飞速建设发展。

阴阳概念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思想形态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做为优秀文化魅宝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时至今天应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古人每天在做任何事物之前都要祈祷神灵给予指示,结合阴阳进行占卜求卦问吉凶,当时有一种'蓍草'卜筮方法,具体是将49根蓍草一分为二,再各自去除四的倍数,以剩余单双数决定问卦吉凶结论。

《道德经》融合着的《易经》思想

《道德经》融合着的《易经》思想

《道德经》融合着的《易经》思想孔子习《易》“韦编三绝”,老子对《易》亦然是谙熟于胸;其《道德经》第一章就反映了出来,当为全书纲。

原文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人在另一文字中这样将之释为白话:道,可为之道,但不是通常之道;名,可为之名,但不是通常之名。

名无时,是天地形成的初始;名有时,是万物立足的母源。

所以,无常常可观察到道的微妙;有常常可发现到道的边界。

这二者,同出于道而命名有所不同,同样都很玄奧。

玄奥又玄奥,是万千玄奥的总入口之门。

老子在后文还有一影响深远的名句,应该说诠释了第一章的内涵。

此句就是第四十二章的起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来析之:道可道;何为“可”?表示可以或能够;其意即是说:道之所以可(能)为道;下句非常道,此句可读为“非-常道”,或“非常-道”;“常道”就是寻常普通的道;“非常”就是非比寻常、不一般;无论如何读,都可得到“道不寻常”的意思。

道是什么呢?就是天地之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这个先于天地之始母就是道!所谓“有物混成”之混物就是阴阳。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其恍惚无首尾之物象,就是阴阳;即是说,阴阳存在于道,道=阴阳;也可说道含有阳阳。

道生一;“一”是什么呢?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正是阴阳冲和合抱之一,和即一,一=阴阳;换言之,道即一即阴阳;《易传·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知和曰“常”,故阴阳和合一之道就是非比寻常的“非常道”;此非常道也就是所谓的阴阳太极;太极即为阴阳合一之道。

《说文》释“一”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即道以一而立,乃造天地生万物;这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诠释。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关于《周易》和《道德经》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应该先从两者的历史渊源开始讨论吧。

第一、《周易》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是:伏羲氏创造的八卦,而后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八其八,六十四。

是周文王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发挥成了《周易》六十四卦。

孔子晚年才注意到《周易》的意义和巨大价值。

所以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

”并且有“行止在囊,韦编三绝。

”的典故。

以上是《周易》从创造到定型的基本历史脉络。

太史公司马迁的这个说法,肯定是得有所据和考证过的。

尽管后人有争议,但是没有别的说法比这更可信了。

毕竟,司马迁接触的史料,古籍,拜访过的汉代宿儒(前身是大秦朝的博士)。

绝不是今天的史料和所谓的专家教授能够相与并论的。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如下几个问题有必要先行讨论。

1、八卦是伏羲氏创造的,这点古来很少有异议的。

伏羲氏在炎黄之前,那个时候有无文字无从考证。

但是,画八个卦的符号。

完全是有可能的。

总比什么河出图,洛出书可信,毕竟八卦总是人画的,不像河图,洛书说什么神龟负图,麒麟载书之类的。

至少前人说八卦是人创造的,这个说法已经很科学,很难得了。

我们的阴历历法,百姓称为农历现在还与西历并行而用。

在夏代那个时候,人的认知局限性和自然条件下,先民就能测度天上的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算定日月岁差,以从事农时的种收。

由此来看,在远古伏羲氏能画八个卦的符号,应该不难。

2、关于周文王羑里演《易》的说法。

文王在羑里,被囚禁七年之久,把人皇伏羲的《易》之八卦发挥集成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五千多字,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商末周初,已经有简书的存在了。

所以,司马迁说文王演《易》为六十四卦,我觉得不应该有问题。

3、关于三《易》之说。

得何古人所授,出谁人之口,我不知道。

但是根据《易经》的内容,演变史和各家的《易经》著作来看。

我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连山易》,《归藏易》。

最大的可能就是《易经》在不同朝代的不同称呼。

“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易经老子文言文翻译

易经老子文言文翻译

《易经》者,易也,变易也。

易之门户,老子是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春秋时,孔子闻道于老子,遂著《易经》以明道。

老子《道德经》亦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故《易经》与《道德经》同源异流,相辅相成。

《易经》之文言,深奥难懂,然老子能以浅显之辞,诠释其义。

今译其文言如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曰:道创造了一,一创造了二,二创造了三,三创造了万物。

万物都背阴而向阳,阴阳相冲,形成了和谐。

老子又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曰:最高的善如同水。

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它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因此接近于道。

老子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故善生者,生之徒多;不善生者,死之徒多。

”译曰:天地间最大的德行是生命。

生命的徒众有十分之三,死亡的徒众也有十分之三。

所以善于使生命存续的人,生命的徒众就多;不善于使生命存续的人,死亡的徒众就多。

老子曰:“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译曰:道是万物的源泉,是善良人的宝藏,是不善良人的庇护。

美好的言语可以赢得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提升自己。

对于那些不善良的人,又有什么理由抛弃他们呢?所以即使有珍贵的宝物在先,也不如遵循这条道路。

老子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

”译曰:民众之所以饥饿,是因为他们的上级征收的税太多,所以饥饿。

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的上级过度干预。

因此,民众轻视生命,是因为他们的上级追求过度的生存享受。

《易经》与《道德经》的世界同源性,“虽万变,而不离其宗”

《易经》与《道德经》的世界同源性,“虽万变,而不离其宗”

《易经》与《道德经》的世界同源性,“虽万变,而不离其宗”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易经》的易就是变化的意思,分为简易、不易、变易三个层次,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多次强调我们看到的固定的东西,不变的东西,全是现象,变,才是真相。

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里面时时刻刻都体现了“不变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所谓实体是暂时的,变才是永恒的,才是世界的真相,一切都在变的宇宙运行法则。

儒家也是认同世界的本质是变化的,孔子就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和赫拉克里特认为“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道理殊途同归。

易经每卦有六爻,六十四卦共384爻,即代表世间384种情况,每爻的爻变就是其中一种情况向相反情况变化的情况,就是变卦,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次变卦都符合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规律。

因此易经都是在讲述当时的一种阴阳转换的时态变化及后续的发展趋势,阳的方向是哪种趋势,阴的方向又是另一种趋势,即《易经》的每一个爻辞所说的结论都有一个或隐或显的条件在里面,比如讼卦九五爻辞为:“讼,元吉”,其中“元”就是“吉”的条件,讼的最高境界是有“元”才能“吉”,讼卦一旦没有九五的“元”,那就成了变卦未济了,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意思。

老子作《道德经》,以诗歌化的语言仅用了五千字就阐明了道家思想,极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简易的最典型案例,简易不等同于简单,就像王阳明说过,“此道至简易,也至精至微。

”不易是恒常,是规律是道,易与道在本质上是一个概念。

《易经》早在老子之间就已经提出了“复其道,何其咎”的概念,从这一句就可以看出,《易经》已经在要求人们按照规律做事,从而趋吉避凶。

老子在此基础上将道的含义扩大到了宇宙万物的本源。

世界万物的“永恒发展性”变易是《易经》最根本重要的含义,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静止,只有永恒的运动。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的关系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的关系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的关系展开全文2017-08-24 李强小强的学习分享交流平台我来大家讲一下,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的关系。

易经,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易经用来算卦的,算是计算什么人,善于计算呢?外向主动型求真性格(三焦经)人物和外向被动型求真性格(胆经)人物三焦经人物非常善于花钱,花钱让非常有技巧,也就是出账,计算的减法上有技巧。

胆经人物相反,善于进账。

财务里面有两个人管账的。

一个人会计,一个是出纳。

那么善于算卦的,人呢,是什么人物呢,胆经的人。

这个算,这不是数字的计算,是数字符号的排列组合。

也就是说,他用一种工具的做排列组合,与这个自然的一些规律进行一些呼应性的研究。

那么这个算卦,到底准不准呢。

其实准不准没关系。

他向你讲这个道理的时候,采用的一种工具。

因为无论你是抽签好,还是那个三个铜钱也好,还是什么工具也好。

只是让你先表一个姿态。

是让你你主动的去做一个行为艺术。

完成行为艺术之后,就是你抽了签之后,你就会耐心等待听他讲,算卦先生就有一种被动的角色,变为一个主动的角色。

否则的话这个,算卦这个过程开展不了。

易经里有64卦,是六十四种可能性。

把自然界一些规律与算卦进行的结合。

这周文王的名字很有意思。

文,这个字,是胆经最喜欢起的名字。

孙中山是胆经,他叫孙文。

窦文涛也是胆经。

文,意思是一种符号。

西方的这种字母符号的文字。

字母发明人就是胆经人物发明的。

最初的,拉丁文,单词都是,字母的排列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就是算卦的排列组合是基本上一致的。

胆经人物,特别喜欢记英语单词。

英语也特别的好。

这是我在观察我们公司的人物发现的。

老子《道德经》跟《周易》是什么关系呢,老子道德经,继承了周易里面的一些方法。

老子的性格呢,内向型性格,对外部的观察不够。

外向型性格呢,善于观察感受外部环境一些规律。

内向型性格的对环境不够敏感,更善于做内部规律的研究。

《周易》这本书,最崇拜的人呢,不是老子,是孔子。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乾第一坤第二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

《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

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

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

“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为“母”。

“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

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易》教育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获得光明前途。

老子解释说等待是为了蓄藏精力,是保养身心、治理国家的最重要原则。

师第七比第八师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比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九章师,是群众之意。

师卦的卦象是水在地下,寓意君子要用爱心保护人民、养活大众。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够汇聚一切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于溪谷之下游。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上经:乾第一坤第二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

《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

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

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

“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母”。

“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

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易》说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礼、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认为这样一来“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并列为四大。

老子“反者”——返本复初来解释“乾”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动;以“弱者”——处于柔弱地位来解释“坤”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用。

他明确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屯第三蒙第四屯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章蒙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八、十九章屯卦尝试去解释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产生于压抑者“雷”的水中。

道德经和易经的关系,原来如同父子!

道德经和易经的关系,原来如同父子!

道德经和易经的关系,原来如同⽗⼦!道德经传播者吴建峰 2018-12-06 10:05:18易经以阴阳为体,道德经以⽆有为体,易经为体,道德经为⽤,体⽤⼀如,是⼀不是⼆!⼤家可以关注⼀下我的头条号,或者搜索下爱奇艺的视频:道法静,可以整体了解⼀下,从⽽理解更通透。

尤其道德经在第⼀章,直接就奠定了阴阳学说,为道德经铺路:⽆,名天地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于有,有⽣于⽆,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有在道德经的核⼼地位万物负阴以抱阳,冲⽓以为和,可见,阴阳在万事万物中处于核⼼地位,和易经⼀脉相承的关系,阴阳相冲,化为世间万物,给⼈类带来的结果就是⽆和有,⽽热胀冷缩就是⽆和有,阴和阳中间的⼀个中介,这也就是趋势所在,⼀切⾃然现象都尊崇于热胀冷缩和阴阳之道的根本规律。

阴阳在易经中的核⼼地位可能⼤家会说,道德经中并没有提及“热胀冷缩”,细⼼的⼈都会发现,⽼⼦对道德经就是基于这⼀规律和原理⽽阐述的:万物负阴以抱阳,躁胜寒,静胜热,寒热交替,阴阳相胜,不就是通过热胀冷缩来实现的吗?只不过我在这⾥⽤现代词来说明了⽽已。

因为那个时候,科学技术⾮常落后,⽆法说的太清楚,现在应该以现代的思维和眼光来说明,则就明了!反者道之动:天下万物⽣于有,有⽣于⽆,这是⼈类观察⾃然现象得出的规律,如果觉悟再⾼⼀点的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切都是阴阳相冲带来的结果。

所以说,易经和道德经是⼀脉相承的。

变则易,易则通,学以致⽤,⽅为实⽤,我们学习道德经,应该多思考,多联系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此以来,我们就会变得不需要向⼼外求更多的知识,我们直接运⽤阴阳之道和⽆有之妙⽤,就能把握⼀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运⽤⾃如,才是真的学会了道德经!爱奇艺搜:道法静,提⾼⼼智悟性,是我们⼈⽣第⼀⼤事!因为不聪明的⼈,⽆法把握⾃⼰的⼈⽣!。

《道德经》是《易经》的本体论

《道德经》是《易经》的本体论

《道德经》是《易经》的本体论问:有人说,《道德经》是得道经,也有人说,《道德经》是帝王学,也有人说,《道德经》是谋略的集大成,是否能从本质方面,来探讨《道德经》的真面目?答:宋朝邵康节认为,《道德经》是《易经》的本体论,这是最完整的答案。

以上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深入思考《道德经》的本质,就会发现,《道德经》不但是崇尚黄老的帝王学,或经营全球的天下学,同时也是策略和谋略的集大成者,甚至修仙炼丹的口诀也都能包括在里面,只是一般人未深入其境而已。

说明:《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文化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道。

史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就采用这种说法。

诸子百家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求道、修道、证道,只有《道德经》掌握了道的核心思想。

也许有人会问,道的核心思想在哪里?那就要从《易经》说起。

扬雄说:圣以易为主,易以道为核心。

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也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只是要从表象世界进入本体世界,没有《道德经》的帮助是十分困难的,老子的帮助是得道的捷径。

打个比喻,修道的过程好比这样:天是电脑的主机,地是电脑的显示器,气数是电脑的CPU,道行是电脑的软件。

每个人道行不一样,就像软件不一样,发挥的功能不一样。

《道德经》谈到天地的部分,都是在探讨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及其运作规律,谈到人的部分就离不开虚静为本的包容力和智慧力。

它崇尚不争就像现代企业所强调的蓝海战略,到处充满智慧的光芒。

用在股市上也有相当大的作用,如想进一步了解《道德经》在金融操作上的应用,可参阅拙作《股市艺术与财富》第217—242页和《选股攻略》第171—223页。

《道德经》如何应用在金融市场上?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道是虚静为本,虚就是虚拟,静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金融市场也是虚拟的,称为虚拟经济。

在虚拟经济中,真正赚大钱者,是放长线钓大鱼者,例如巴菲特就是最佳的说明。

他说了一句话很传神,那就是运动愈多,收获愈少。

只有运动少的长线者,才能赚到大钱。

《易经》与《道德经》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易经》与《道德经》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易经》与《道德经》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仅谈这两本书,还是缺少整体性。

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虽然很灿烂,但有三本书对后世与西方影响很大。

那就是《易经》,《道德经》,还有《黄帝内经》西方人誉为此三本书,属于对世界有影响的三本奇书。

为什么要谈此三书?
《道德经》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三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石。

缺了哪一块都不稳。

《易经》可以看成是符号书,或者是五笔输入法,它通过看似简单的排列组合,却揭示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让人们充分感觉到了有常之中的无常。

《道德经》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大自然才是人类的父母,不仅仅是提供衣食住行,更提供了自然法则,遵守者,一生顺顺利利;违反者,会头破血流。

《黄帝内经》提示我们:人来到世上,如何才能活的滋润?健康长寿最重要,而若想健康长寿,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四季之变去调整自己。

据考证,这三本书都属于同时代的书,它们奠定了东方人认识事物的观点。

即人与自然相应。

《道德经》与《易经》一脉相承遥相呼应,其玄机就藏此文中

《道德经》与《易经》一脉相承遥相呼应,其玄机就藏此文中

《道德经》与《易经》一脉相承遥相呼应,其玄机就藏此文中研究易经的人一般都喜欢乾卦、坤卦,紧接着被研究最多的应该是谦卦。

谦卦卦象是地下有山,意味着你即使有山一样大的本领,也不能够显山露水,要沉得住气,这样才能够让别人接受你,相处之中获得别人尊重,才能够得到更多知识。

谦卦,可以说是易经阴阳之“阴”发展到极致的一个卦,催生了中国传统文化另外一个学派——老子《道德经》一派。

谦卦爻辞与《道德经》相关内容,遥相感应,从中能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传承性。

谦卦第一爻〖原文〗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译文〗谦虚的人,可以受用于像涉越大江大河这样的重要事务,吉利。

此爻可以与《道德经》第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遥相呼应。

这里的谦虚不是指对既有知识否定,而是指要我们放低身段,万丈大楼平地起,有生于无,事业在起步时候,要有谦虚谨慎心态,才能够风生水起,做得有声有色。

韩非子与《道德经》也是一脉相承。

《韩非子》中的“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得事理,则必成功”,观点也是异曲同工。

谦卦第二爻〖原文〗鸣谦,贞吉。

〖译文〗言谈谦虚,坚持下去吉利。

此爻可以与《道德经》中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相互验证。

《论语》中也有“巧言令色鲜仁矣”的感叹。

儒家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的核心观点是“知行合一”,而无论是“知”还是“行”,虽然不能说对立,但是二者之间缺一个媒介,如果能够加上一个“言”就更加完美无缺。

因为再完美“知”,离开恰当表达——也就是“言”,就绝对“行”不了。

只有谦虚表达,让对方接受自己之后,才能够让你的“行”畅通无阻。

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与辽澶州战争中,主张真宗皇帝亲赴前线以鼓励士气,取得澶渊大捷,奠定宋辽边境百年和平。

就是这位寇老西,恃才傲物,谁都不放在眼里,逮住谁数落谁,连皇帝不听他的,曾扯着皇帝衣服不让离开。

道德经中易经的解释

道德经中易经的解释

道德经中易经的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而易经则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两者在内容和思想上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道德经》中,易经的理念经常被引用和解释。

本文将探讨《道德经》中易经的解释,并展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易经在《道德经》中的解释通常涉及“阴阳”、“易”、“道”等概念。

在易经中,阴阳是宇宙万物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生生不息。

而《道德经》中也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其中隐含着易经的阴阳思想。

易经强调平衡,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保持阴阳的平衡,避免偏颇,以实现心灵和谐。

在《道德经》中,易经还经常被解释为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和生活态度。

易经的“变换”、“卜筮”和“象数”等术语在《道德经》中被用来引申道德观念。

易经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遵循大道,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这与《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顺势而为”等思想相符。

易经的“变换”也可理解为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善于应对挑战,始终保持灵活变通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道德经》中还常常引用易经的符号和八卦卦象来解释道德观念。

易经中的八卦象征各种事物的属性和变化趋势,也代表一种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道德经》中,也常用八卦卦象来阐释人生、社会和天地间的关系。

易经的“乾坤”、“坎离”、“震巽”等卦象寓意深刻,蕴含着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生哲理的精髓。

《道德经》通过易经的八卦解释,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生观念的理解,启发我们探索道德之源和人生之道。

在《道德经》中,易经还被解释为一种“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

易经主张践行“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天命人事合,不可强也”的境界。

《道德经》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应道义,与自然界、社会和谐共存。

易经则提出“顺天则保,逆天则损”,意味着要顺应自然规律和命运,才能获取幸福和成功。

两者都主张遵循正道、遵循天命,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道德经》中易经的解释是多样而丰富的,从阴阳哲学到八卦卦象,从变通方法到顺天合道的智慧,易经为《道德经》的道德思想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实践指导。

《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

《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

《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领悟——我已经在头条给出实锤近半年了,为啥子大家还在妄加揣测呢?看来只能再发一遍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对《革卦》解读对比革卦——别世富洛书图解周易《革卦》“上善若水”是老子对《兑卦》解读“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老子对《乾卦》的领悟。

“三生万物”是老子对《大有卦》的领悟对比大有卦——“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老子从道的角度对《需卦》感悟。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老子从德的角度对《需卦》感悟。

“圣人之治,不现可欲”是老子对比卦的解读“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是老子对《否卦》的领悟“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是老子对《明夷卦》的领悟:“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是老子对《小畜卦》的领悟。

“昔之得一者”是老子对节卦的解读,说的是国家利润增殖与财富分配的问题。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是老子对既济卦的解读对比既济卦——估计不得洛书解易之法,没人破译得了既济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是老子对《萃卦》的领悟!对比我破译的《萃卦》洛书图“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是老子对丰卦的领悟。

信言不美是现实境遇,天地不仁;辨者不善是尊道而求仁道,先天下之忧而忧;智者不博是贵德而不居德,后天下之乐而乐。

泽水困:是圣人为道而后人践行其道,“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泽火革:是圣人遗德而后人恩仇其德,“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恩者视为遗产,欲习之而弘扬;仇者视为包袱,欲除之而后快)“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是老子对泰卦的解读。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对比我破译的泰卦——“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是老子对大壮卦领悟。

《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

《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

《道德经》与《易经》是什么关系?《道德经》与《易经》是两个同源⽽异流的思想体系。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最主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五经之⾸。

魏晋时期⽞学⼤兴,《易经》,《道德经》,《庄⼦》合流,称为三⽞,成为⽞学基本经典。

《道德经》的作者是⽼⼦,《易经》⾃伏羲画卦,⽂王,周公系卦辞,⽘辞,⾄孔⼦作⼗翼,经历了漫长的创作过程。

《道德经》在本体论上提出了道的概念,以及道⽣⼀,⼀⽣⼆,⼆⽣三,三⽣万物的宇宙演化模式。

《易经》也有太极⽣两仪,两仪⽣四象,四象⽣⼋卦的说法及易象图⽰。

⼆经于此有异曲同⼯之妙。

《道德经》强调了⽭盾对⽴,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易经》以阴阳消长的哲理与《道德经》相呼应。

《道德经》尚柔守慈,倾向回归与收敛。

《易经》观照天下,如乾之刚健不息,坤之厚德载物,与时浮沉,⽆有偏颇。

《易经》源于上古⼘蓍,其对天道,地道,⼈道的思考,形⽽上之阴阳学说对⽼⼦《道德经》肯定有很⼤的影响。

孔⼦与⽼⼦同时代,师事⽼⼦,对⽼⼦神龙见⾸不见尾的⼈格魅⼒和学问深度⽆⽐佩服。

在政治理想的践⾏上,孔⼦显得更加积极,如乾之健,⾃强不息。

⽼⼦则表现出其返璞归真,超然物外的智慧。

《道德经》主张⼩国寡民,⽽孔⼦理想恢复⽂王周公的礼乐之制,渐⾄于⼤同。

《道德经》和《易经》两经有同有异,互相影响和补充。

都⽤诗⼀般的语⾔阐述深妙的天道,地道,⼈道。

《易经》因为包含卦⽘彖象,数理象占多⽅⾯的内容,⽂字形式上更是多彩多姿。

两部经典在中国⽂化史上如泰⼭之与北⽃,黄河之与长江,实难分其轩轾。

“道”是老子对《易经》的继承、超越和升华

“道”是老子对《易经》的继承、超越和升华

“道”是老子对《易经》的继承、超越和升华不通“易”无以解“老”,下面进一步分析老子对《易经》继承和超越,并进一步升华为“道”的可能性。

简单来说,《道德经》是对《易经》最高境界的解读,这个结论现在只能说是民间学者的“感性结论”,而不是“科学论证”,做个比喻:《易经》是智慧的海洋,而《道德经》则是在《易经》海洋里孕育出来的超级完美的“巨珠”。

老子不但对《易经》进行了继承,更对《易经》进行超越。

老子对《易经》的超越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万象归一,大道无极。

老子对《易经》进行了整体的、形而上的总结和升华,从阴阳太极的繁杂中归纳总结出了万物的终始点:混沌无极之道,道生万物、无中生有,有中化无。

众所周知,《易经》的基本原则是上天垂象,从天地抽象出基本八卦衍生万象。

就像一个无私的母亲,把天地万物的规律打开给老子看,老子汲取《易经》的营养,实现了一次伟大超越。

老子把天地万象合而为一,抽象出一个总象,叫作“道”,将道的性状表述为“混沌无极”。

《易经》里没有“道”这个字,目前甲骨文里也没有发现,虽然不能完全确定这个字是老子的发明,但至少从老子开始,“道”开始变得无比重要。

道法自然“道”这个字有多伟大?从太极八卦来看,《易经》和《道德经》的内容都契合太极阴阳的思想体系,一方面《道德经》是对《易经》太极八卦的深刻解读应用,而老子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从阴阳太极到混沌无极,把人的思维从阴阳太极的低维角度超脱出来,立于混沌无极的更高维度,重构了万物终始点的秩序体系:“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是对天地宇宙的一次伟大超越,天地宇宙不再是终极真实,而是道的彰显。

中华文明拥有了无限和永恒。

这次超越之伟大,无论怎样赞叹都不为过。

奇妙的是,老子重构的体系秩序仍然符合《易经》,符合太极八卦。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说:“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老子和孔子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很熟悉的那句话:“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经+道德经+论语 三个字 道破成功3要诀

易经+道德经+论语 三个字 道破成功3要诀

《易经》《道德经》相通的3条定律,助你打开觉悟,人生少走弯路《易经》和《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大智慧,皆源自大道,本是同根,故能相通。

现实生活中,运用这3条定律,能助你打开觉悟,人生少走弯路。

第1定律:过犹不及,贵在守中。

《易经》的乾卦,最能表达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一开始是潜龙勿用,到利见大人,终日乾乾,到达巅峰飞龙在天,最后发展过头,则演变成亢龙有悔。

《易经》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需要把握一个度,过犹不及,贵在守中。

为什么要守中?因为“中”才是最佳状态,我们当然要守住。

《道德经》第五章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也是一样的道理。

生活中,一个人勤奋是好的,但劳累过度,就会损伤身体,过犹不及。

为人处世,话说过头了,则给自己招惹是非;事情做过头了,则好事变成坏事。

贵在守中,谨记老祖宗教诲,才少走弯路。

第2定律:福祸相倚,燕处超然。

按照《易经》的发展规律,泰卦之后,紧接着就是否卦,这意味着,一个人处在顺境中,就已经暗藏危机,接下来就会否,开始走下坡路,感到不顺。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为什么老子会说,人迷失很久了呢?因为人心,总是追求美好,向往富贵,而厌恶不好的,抗拒不顺的。

所以终其一生,会感到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其实,只要转变观念,人就能得到解脱,燕处超然。

福气来了,好好享受;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冷静面对,不抱怨,不自弃,反正福祸相倚,风水轮流转,看开了,心中自然豁达。

反之,固执一念,本来是善的东西也会变成妖。

第3定律:损余补足,谦者亨通。

《易经》的损卦后面,就紧跟着益卦。

《道德经》对此给出了最好的解释,第七十七章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盈满者得祸,谦损者得福。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

周文王的《周易》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有意思,看到提问的居然是悟空官方账号,那我也要谨慎回答了。

之前说过周易是方法论,道德经是世界观。

再细说,道德经也是“易”的一个解析。

道德经解释的是先天“易”,周易解释的是后天“易”。

我们知道伏羲八卦和周公八卦是不同的:伏羲八卦是先天八卦,南乾北坤,东离西坎,表示的是天象,天上地下,东面太阳西面月亮;文王八卦是后天八卦,南离北坎,东震西兑,表示的是地脉,春雷夏火,秋收冬冰。

这里还要解释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先天是时间,后天是能量。

未发之事,观象可预测;已现之物,望形可知势。

所以,预测用的占卜术,如梅花易数用的是先天八卦;而观形望气的相术,如风水用后天八卦。

切莫混淆!而且关于能量变化,前面提到过,五行是阴阳能量互变的五种状态,所以五技术可以用到后天预测中,同理占卜术不可使用五行术。

那么现在我们就清楚了,易经是八卦的后天预测术。

再说说这两部经典的来源。

人类存在200万年,一直茹毛饮血,直到12000年前,外星高灵龙马氏引灵气于昆仑,地球开始有了灵气。

开启灵性的人虽然有了七情六欲,但是离文明还差得远,龙马氏大弟子伏羲奉命来到地球引导人开启灵智,画八卦,因为那时没有文字,八卦也是最早的符号文字。

伏羲八卦就是先天八卦图。

后来经过千年的教导,人类慢慢开启了智慧,但是欲望也越发高涨,分封的联邦民主制度不能满足人类对权力的渴望。

炎帝黄帝蚩尤等众神各自辅助的族群开始了战争。

龙马氏大弟子伏羲,二弟子法藏,三弟子文真。

伏羲教会轩辕黄帝八卦,法藏教神农炎帝四时之变,文真教过九黎蚩尤八风八法。

后炎帝,蚩尤战死,九天玄女重伤,天下归了轩辕神族。

轩辕经历了夏商,愈发残暴,人民事事问鬼神,鬼神亦时时显灵,处处优越。

终于,文真即东皇太一号令鬼神离世,让人独立发展文明。

一场场旷日持久的人神大战后,轩辕商朝被灭,文真附身周公统一天下,这场战争表现突出的人也上了封神榜。

从此神就是人,世界再没了鬼神,但是人还是智慧不够,对天道的掌握不足。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

《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来自:杂货店伙计 >《老子》 综述 《道德经》为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

老子,作为周朝的“柱下史”和“守藏吏”对当时的“三易”一定颇有研究,而且综观洋洋五千余言的《道德经》,无不暗合易学的阴阳思想,而且立于阴阳之内又不为阴阳所拘,可以看出老子是一位洞晓阴阳之道,善于运用“易道”的大宗师,是一位“易道”的实践家,伦理家和学术家。

从三千余年的道学史来看,“易学”与“道学”息息相关,并互为依存。

易学的发展与延续也与道家人物关系密切。

陈抟作为一位有名的道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易学家。

著名的易学大师邵康节便是其第四代传人。

从易学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出现过几个断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宋朝以前的大断代。

当时,一代儒学巨子朱熹为了篆写《周易本义》,曾托其好友蔡元定远赴四川,从四川一位姓刘的道人手中得到了“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等十四幅图,从而奠定了“周易”完善的“先后天学体系”。

尤其是易学发展到今天,“易”与“道”更是不可分,太极、八卦仿佛已成为道家的专用品,而“易学”的儒家部分反而只在学术界延续、生长,世人则知之甚少。

一、《道德经》中的阴阳思想 1、阴阳浑然原理: “道,可道,非常道”,此说便是阴阳浑然之象。

因为“道”可以说出来,那么就有不可以说出来的与之对立,前者为有,后者为无,这是二,非一,所以“非常道”。

而其浑然之态则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阴阳不二原理: “无名”与“有名”两者同出而异名。

可见其体同而其用异,但作为其本体则是不二的。

3、阴阳互根原理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

阴阳互根原理,本为太极的重要法则,“有”与“无”可以互生,“祸”与“福”可以互生,而成为一种“活体太极”,导致阴阳双方共同壮大。

4、用阴而阳原理 “曲则全,枉则直,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学则惑”,通过阴柔的方法,反而能达到阳刚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与《易经》关系破译《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破译乾第一坤第二乾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一章坤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二十五章《道德经》总结两卦的章节为第四十章“天”、“地”在《易》和《道德经》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释为“乾”、“坤”和“无”、“有”,但不能等同。

《易》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原,“元气”又分为“乾阳元气”和“坤阴元气”,前者是万物产生的原因,后者是万物发展的条件。

《道德经》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又分为“无”和“有”,前者是世界的开端,后者是万物之根本。

可见,“无”和“乾阳元气”、“有”和“坤阴元气”是相对应的,“乾道变化”是无形的,“坤厚载物”是有形的。

乾卦说“潜龙,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和“有”的运动又是可以认识的,正如《易》所说的“见龙在田”,规律(龙)显露于事物(田)。

乾卦的“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比喻了万物的循环不息和复杂多变,老子把它们看“道”的“无”“有”两面相互作用,从而归纳为“玄之又玄,并说这是认识万物奥妙的门径。

“有物混成”,这就表明是把有形的“道”作为万物根本,所以称为“母”。

“坤”的特点是柔顺,它承接了“乾”的功能,所以坤卦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这也正是老子把“有物混成”勉强取名为“道”的原因。

对“坤”对“乾”的遵循,老子详细解释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么是正道呢?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易》教育人应该效法坤德成为心胸开阔、温顺有礼、品德方正的君子,老子更认为这样一来“王”(君子)可以和“天”、“地”、“道”并列为四大。

老子用“反者”——返本复初来解释“乾”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动;以“弱者”——处于柔弱地位来解释“坤”的作用,并说这是“道”的运用。

他明确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屯第三蒙第四屯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章蒙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八、十九章屯卦尝试去解释生命的起源——雷雨交加,生命产生于压抑者“雷”的水中。

生命是阴阳二气交结的作用,老子把这种作用称为“谷神”,作为玄妙的母体,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个人或人类社会本初都是蒙昧的,老师或圣人的职责就是启发蒙昧,这是蒙卦的寓意。

启发是对蒙昧的否定,老子更进一步作否定之否定,认为人应该“绝圣弃智”,在更高的阶段回归到本初的质朴。

需第五讼笫六需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九章讼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十一章讼,是战争之意。

讼卦是《易》的第一个凶卦,同样,老子也厌恶战争。

讼卦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才能中途吉利,老子解释说胜利是不得已的,胜利就可以了,不要武力逞强。

讼卦告诫人们发动战争要慎重考虑,老子补充指出,战争是“不得已而用之”。

需,是等待之意,等待是为了居于“飞龙在天”这个“九五”的最高位置,从而获得光明前途。

老子解释说等待是为了蓄藏精力,是保养身心、治理国家的最重要原则。

师第七比第八师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比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九章师,是群众之意。

师卦的卦象是水在地下,寓意君子要用爱心保护人民、养活大众。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够汇聚一切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于溪谷之下游。

使大众归于正道,就可以在天下称王,正是由于君子“善下”的品德。

比,下坤上坎,坤为地,坎为水。

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

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

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

得君位者为比,得臣位者为师,其理明矣。

小畜第九履第十小畜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三章履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章小畜即小有收获,小畜卦告诫人们还要继续努力。

善于知道别人、善于战胜别人、知道满足,这些在老子都只是小畜,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勉力勤行才是目的。

因为要长久必不可丧失基础,正如死而不忘道才是长寿。

履即鞋,卦说的是人踩在老虎尾巴上而没有危险。

怎样才能做到呢?老子认为顺其自然可以避开死亡,因而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大山中行走不避犀牛、老虎,进入敌阵中不不带铠甲和兵器。

泰第十一否第十二泰卦与否卦,《道德经》主要有关章节为第二、十五、十六、二十六、二十九、三十七、四十、四十二章“乾”“坤”不可分割,由两者构成的泰卦与否卦亦不可分开来理解。

泰即通泰,否即否塞,但两者又可相互转化,此两卦充分体现了《易》的辩证智慧。

《道德经》中有多章的句子和它们的解释十分相近。

泰卦有“小往大来”,老子说“重为轻根”;泰卦有“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老子说“二生三,三生万物”;泰卦告诫君主帮助自然演化,老子认为君主能守住“道”的无为,万物就会自然教化;泰卦说“无往不复,天地之际也”,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复命曰常”。

否卦告诫人在吉利时应该有警惕之心,老子也认为善道者小心谨慎如冒着严寒趟水过河。

否卦认为顺应天命没有害处,“顺其自然”正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同人十三大有十四同人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章大有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四章同人,是众人的意思。

同人卦认为集体行为(离)顺应天道(乾)所以大家都吉利。

老子认为,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运行,圣人与世无争反而在众人中领先。

大有即大吉利,它的卦像是火在天上烧,告诫人们做时要顺应天道。

老子认为应该以“道”、“德”两个原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谦第十五豫第十六谦卦,《道德经》相关章节为第八、十、三十四、四十二、五十一、六十一、六十三、六十六章豫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四章谦即谦虚,老子认为谦虚应该如“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和处于百谷之下又成其王的“江海”。

老子还把“道”的谦称为“玄德”。

谦卦认为对天、地、鬼神、人来说,都是减少盈补充谦的。

老子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来批判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情况。

他更深刻地提出,“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豫即顺时,豫卦由雷(运动)和坤(柔顺)构成,是顺时而动的意思。

老子认为处理事情要从细小出着手而且必须有恒心,顺着事物的发展而不以个人欲望妄为。

随卦第十七蛊卦第十八随卦和蛊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七、六十五章随即跟随,寓意臣民像万物随时运行一样拥戴君王。

蛊,是教化的意思,蛊卦提醒君子教化万民。

两卦是相关的,因为君子受跟随自然有教化的责任。

老子认为圣人应该用“道”来启发人民的纯朴,使人类社会与万物一起返归淳朴然后顺应自然。

老子还把君主分为三种,最后的君主建功立业了百姓却是我们顺乎自然。

临卦第十九观卦第二十临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六十六章观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七章临,是治理的意思。

临卦的卦象是泽在地下,寓意君主治理人民却自居下位,老子把这种君主比喻为“江海”。

(参考师卦)老子认为圣人要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才能在百姓之前作领导。

观即观察,观卦提醒人注意观察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

对于观的最高境界,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圣人能“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噬嗑卦第二十一贲卦第二十二噬嗑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三章贲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二章噬嗑,是口里有东西在嚼的意思。

噬嗑讲的是治狱,它由火与雷构成,象征赏罚严明。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贲,是指用五颜六色进行文饰。

贲卦由在上的山和在下的火构成,寓意文饰不离根本。

老子认为圣人治理的主张是为解决温饱而不是追求声色悦目。

剥卦第二十三复卦第二十四剥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七十五章复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六、二十五、四十章剥,是剥落的意思。

剥卦告诫君子应该尊重自然消长盈虚的规律,要厚待人民。

剥卦还举例说,君子乘坐华丽的车子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老子指出,统治者赋税过重老百姓会挨饿,并认为统治者清淡无欲才能消除社会上的贫困和动乱。

复既反复,复卦寓意自然规律循环不息。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周行而不殆”,“远曰反”都是复的意思。

老子认为,万物最终都要各自返回本原,称为“静、“归根”,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无妄卦第二十五大畜卦第二十六无妄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七章大畜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十章无妄即无故意,无妄卦告诫人们要抚育万物、做事要合乎正道才能大吉大利。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会自然教化。

他指出,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欲望会萌动起来背离正道,这时候就需要用“朴”来镇定它,那么天地万物将会自然安定。

大畜,是大有收获的意思。

大畜的卦象(下乾上艮)是太阳(乾)照耀于山中(艮),寓意人应该像万物吸取太阳光一样了解前人的品德善行来培养和完善自己。

老子以寓问于答的形式提出个人自我表现修养的指导思想。

自身精气能不与形体分离吗?运气周身能如婴儿一样平和吗?心无杂念能像明镜一样一尘不染吗?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够不用才智吗?面对纷纭的万物能够安静柔弱吗?明理通达能够不依靠知识吗?颐卦第二十七大过卦第二十八颐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四、五十、五十一章大过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九章颐,是养生的意思。

颐卦的养生之道不单是个人的养生,还包括天地养育万物和圣人养育万民。

颐卦告诫君子要谨慎言行和节制饮食,还认为人服从养生常理,即使危险也将吉利。

老子关于养生的观点可参考履卦,他还更进一步认为养生过度会损害生命。

天地运行和圣人养育万物都是无私的,这种广阔的胸怀老子认为正是生命的长久之道。

大过,是大得过了头的意思。

老子认为,积累达到满盈不如趁早停止,锤锻的很锐利不能长久守住,金玉满堂没有谁能保藏得住,富贵而骄就给自身种下灾祸。

坎卦第二十九离卦第三十坎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四十三、七十八章离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五十二章坎,是水坑的意思。

坎卦的卦象是一个又一个的水坑,寓意险阻重重。

水是柔弱的,它却造成重重险阻,坎卦饱含辩证法。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离,是依附的意思。

离卦的卦象是太阳天天升起,象征光明普照四方。

老子认为能看见的常道叫做明,运用常道包含着的光返照内在的明,就能认识自我,并以智慧之光览照万物。

咸卦第三十一恒卦三十二咸卦和恒卦,《道德经》的对应章节为第二章老子认为交感是对立统一这个永恒规律的体现,“无”和“有”的交感更是万物的源泉。

老子更提出世界的六大对立统一: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

人看到了对立统一这个规律,天地万物自然都是可以认识的。

老子认为前后相互衔接是永恒的,因对立面不断在相互转化。

遁卦第三十三大壮卦第三十四遁卦,《道德经》的对应章节为第九章大壮卦,《道德经》对应章节为第三十四章遁即隐遁,指的是君子隐退。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

大壮即大者强壮,大壮卦告诫君子行事要光明正大。

大壮卦认为大者强壮也不能莽撞,不然就会被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