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合集下载

自然辨证法知识点整理

自然辨证法知识点整理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1、自然哲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探索“存在与演化”的问题,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如何演化发展。

2、科学哲学:一是静态地分析科学,把科学看作是由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它的性质和结构;二是动态地分析科学,把科学看作是一个依照一定方法进行的探索过程,考察知识如何获得、怎样检验与评价、如何被接受。

3、技术哲学:技术的定义与本体论;技术知识的程序论;技术知识结构论;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技术与文化;技术价值论与伦理学;4、科学技术与社会:一是从静态上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规律;二是从动态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共同演化发展的规律。

5、科学技术史:以科学技术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历史演进。

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教育功能1、性质(1)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科学和技术所做的哲学分析,揭示自然界及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和发展的一般规律;(2)交叉性、综合性:自然辩证法是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广泛交叉与结合,是“理科中的文科”又是“文科中的理科”。

2、教育功能(1)提高哲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正确的自然观能引导人们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去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可以提高人们按照世界本来的辩证面目去认识世界的辩证思维能力。

(2)拓宽视野,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培养学生从整体出发,用全局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客观实在性:自然界是由无限多样的、表现出各种属性和作用的物质实体所组成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物质世界。

2、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统一性:自然界无限多样的事物及其属性关系都有统一的物质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绪论0.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1.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体系结构: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基本特征: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基本特征: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特征:实践性(主张自然界不是思辨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在人类的实践基础上被人们所认识的自然界,这决定了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性(主张自然界的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史,时人类史和自然史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性(统一:唯物论/辩证法,天然/人工自然界,人类/自然史,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能动性和变动性),批判性(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论”,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意义):a.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c.为科学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理论前提。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这对正确评价科学的社会地位和无分发挥科学的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涵义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G。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整个古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的物质生产所决定了的。

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于是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发展起来了。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旦,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个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2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 .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 .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 .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主要重大成就。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Dialectics of Nature。

目的: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即其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观四大起源: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物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与演化4.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科学哲学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萨特尔《存在与虚无》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潜意识逻辑实证主义:爱因斯坦、海森堡科学哲学证伪主义:波普尔Popper历史主义:库恩Kuhn5.公认的观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科学观、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实践哲学本体论自然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维知识——辩证逻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五、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作用1.地位:独立层次——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o2.作用:(1)对哲学产生的作用:a.提供理论依据;b.提供丰富营养;c.强化哲学对科学的指导(2)对科学的作用:a.提供认识的原则;b.有利于人们善于利用和创建新的研究方法;c.根据已有科学理论和有限事实提出假说,保证还不成熟的学科持续前进;d.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科学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背景:1873年5月30 恩给马写了封信,以批判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新康德主义: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怀疑论,不可知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二) 科学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 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 点和价值取向。默顿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的四原则— —普遍主义、共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 义。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明确指 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 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 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 正直和尊严等。
(三)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应该遵 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 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 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 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 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 务。
二、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
(一) 科学技术运行的目的 科学技术运行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符合国家利益,服务于民生,为提高人民的福祉 做出贡献。 (二) 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 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 展、长治久安以及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 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 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变革
1. 生产力方面,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自 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2. 生产关系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 整。 3. 生活方式方面,从农业时代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生活方式,走向工业时代商品经济生活方式。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各要素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劳动手段的强化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实现 的。科学技术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导 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演化,成为经济增长 的内生变量。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41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直觉思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直觉思维在科研创新中是不可缺少的,
• 爱因斯坦对科研认识过程的阐述:“从特殊到一般 的道路是直觉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是逻辑性 的。”
• 例如:狭义相对论建立的关键:直觉地形成了时间 和空间概念,然后再用演绎方法
42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感性具体 (科学事实)
思维中的具体 (科学理论)
分析
综合
抽象的规定
(科学概念,符号、思想模型)
9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感性的具体是科学事实
抽象的规定是未经综合的概念、经验规律(如 开普勒三定律)、科学假说等
思维的具体是指经过辩证综合的、完整的科学 理论体系
10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由此及彼,由部分到整体:从基础出发,将各 种属性关系综合起来,从而将事物的本质整体 地体现出来。
12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抽象: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各种经验 材料的比较与分析,去其次要因素,抽取 本质因素,形成科学概念或科学符号,以 达到揭示研究对象的普遍规律和因果关系 的思维方法
22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模型和思想模型
一.模型:
利用实物或数学形式构造的对原型的相似物或本质 属性的相似物.
二.思想模型:
科研中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 想事物(如原子模型、DNA模型)。广义上,思想模 型也包括数学模型。
三.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是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既具有高度抽象 性,又具某种限制特征的理想客体或理想事物(如 数学点、线、面,质点、刚体,理想黑体、理论循 环等)。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自然辩证法、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对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辩证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的系统,各种事物都是在矛盾和斗争中不断发展演变的。

自然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观是人们对于科学研究对象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方法。

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科学观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科学家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自然界,努力寻求真理。

科学观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有系统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来推进研究的发展。

同时,科学观也强调科学研究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

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观察、数据收集、理论建立、验证和应用等环节。

科学方法论强调全面系统地研究事物,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来获取可靠的实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

然后通过验证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模型,使之更好地解释自然界的规律。

科学本质论则是对于科学的本质和特点进行的理论探讨。

科学本质论认为,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能动性。

科学本质论认为,科学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规律性认识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

科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普遍性,科学知识是有条件地、具体地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在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自然界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第4章科学的性质


两种语言
观察语言:或O-语言(用LO表示),包含逻
辑语句与O-语句,无T-词。 理论语言:或T-语言(用LT表示),包含逻辑 语句、O-语句和T-语句。

理论的两种假设
理论假设(T-假设):理论的规律,它们是
纯粹的T语句。 对应假设(C-假设):即对应规则,包含T词和O-词的混合语句。

预言的功能
预言:从规律推出未来的可能的事实。 模型:同解释。 科学规律应当具有预言的功能。预言力强 的规律是好规律。

(3)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 规律组成的复杂的结构,其中表现出事实、 规律、理论的递进层次关系。 科学理论是一个由原理、逻辑演绎方法和 可检验的推论组成的逻辑系统。
而不是指称一类或一部分事物。 科学事实是经验性的认识成果,其内容具有 感性的成分,它的真实性通过实践直接验证。 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记录数据)和事实Ⅱ (数据概括的陈述)。
科学事实的特征
个别性:科学事实指称具体的单个的事物。 精确性:科学事实要求数量的精确性。定 性与定量的概念在科学事实中的作用。 可重复性:公共的经验与私人的经验。这 是科学事实的重要的特征。

(2)科学规律
实证主义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是尽可 能精确地表达某种重复性或规则性事件的 陈述。”——卡尔纳普。 本质主义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是对事物 运动变化的本质的反映。

必然规律
必然规律:在所有时间和地方都被观察到 的规则性。 逻辑形式: (x)(PxQx)(任何一个x ,

规律的功能
解释功能 解释:从规律推出已有的事实。 科学的解释用于说明事件为什么发生。 没有给出一个规律,就不能给出一种解释。 事实解释是伪装的规律解释。 演绎的解释模型: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是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的?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学科内容包括哪些?3.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工作者有何意义?第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什么是自然观,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2.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有何相似之处,与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对中西方医学的发展有何影响?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自然科学基础如何?4.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思想和特征。

5.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有哪些?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什么是自组织,系统实现自组织的条件有哪些?怎样理解涨落在自然界演化中的作用?7.耗散结构论是如何分析和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物进化论之间矛盾的?8.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9.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0.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11.传统发展观有哪些缺陷?12.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何重要意义?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1.什么是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2.16世纪以后,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哪两个有代表性的科学方法论派别,它们的观点如何?3.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哪些?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进行科研选题?4.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有哪些?与观察方法相比实验方法有何特点和优势?科学观察和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5.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如何?捕捉机遇应具备哪些条件?6.科学思维方法在科学假说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7.检验科学假说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假说实践检验的结果?8.系统方法的特点有哪些?它与古代整体方法及近代还原方法有何联系与区别?第三篇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2.简述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或科学的社会规范)。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一、科学的涵义 1.马克思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
系”。揭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关 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部分的 以个人协作为条件,部分地以对前人的劳动的利用 为条件。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作为生 产力的要素被资本利用可以成为致富的手段,本身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目前 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事业,是一个职业门类.
是一种文化.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制造方 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和人文文化相区别.
是一种方法。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用经验的方法 与理性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经过多次 检验,证明它的真理性的认识方法.
3.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科学和 非科学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有两派:库恩认为科 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在是否是在范式的指导 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费耶阿本德否认科学划界 的必要性,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承 认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划分。
4.多元划界标准.邦格提出了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 件,不能满足这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都是伪科学.
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 学的界限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核心是科 学划界的标准.有四种观点: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有意义的命题是科学 的,否则就是非科学.可证实性是基本的特征, 后来用”可检验性”或”可证实性”作为标 准. 2.批判理性主义波普主张;理论具有普遍性,不 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可证伪的命题 题和理论是科学的。
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有两条途径:
一是用归纳法从科学事实中概括出经验定律。 有描述性、直接实践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 关.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实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不承认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要经受科学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②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还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对科学来说,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必定有检验它的方法。

科学的真理性,正是由它所具备的可检验性加以保证的。

③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体系的。

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理法、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

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知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

④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2.科学理论有哪些基本构成及其特征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有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是在观察与时间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溯因与类比等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从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科学的性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科学的性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 本质主义的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的反映。
必然规律
• 必然规律:在所有时间和地方都被观察到的规则性。
• 逻辑形式: (x)(PxQx)(任何一个x ,如果有P性质, 那么就有Q性质)
• 全称陈述作为规律的条件:
• 如果全称陈述蕴涵于某个已被接受的理论,或者猜想出的全称陈述其推论与已 知的背景知识相符合,则该陈述可以称为规律。
对应规则:将理论词与可观察词联结起来的规则。
例: “如果有一种特别频率的电磁振荡,则有一种特定色彩的可见的青蓝色”。 “气体的温度与它们的分子的平均动能成正比”。
• 对应规则的不同名称:
• 布里奇曼:操作规则。 • 概念或命题的意义在于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科学实验操作和经验行为过程。
• 坎贝尔:字典。 • 因为这些规则将一种术语与另一种术语联结起来,类似于英汉词典的用途那样。
• 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本身应当具备原则上能够被事实验证的属性。
• 系统性:科学知识理论的功能具有非加和性。 • 主体间性:科学知识是超越个体的,科学共同体内普遍接受的知识。
(2)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A 逻辑主义:
• 逻辑经验主义接受了经验确定标准 ,以逻辑语言分 析改造传统思辩性哲学为己任 ,拒斥形而上学 ,提出 经验证实标准 ,即凡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 (知 识 )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 学的。
• B 相对主义学派
• 操作主义者布里奇曼提出了操作意义标准 :每 一个词语、每一个科学问题和每一个科学命题 对应于一组,凡可操作的 ,包括仪器的和智力 的操作 ,就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是无 意义的、非科学的。
• 逻辑实用主义者奎因将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化 , 认为科学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 和工具 ,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 的 ,否则是非科学的 ;科学理论只有有用无 用之分 ,没有真假好坏之别。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观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观
(1)学科分化 (2)学科渗透 (3)学科综合
4、学科的继承与创新
(1)科学继承 (2)科学创新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1、技术目的 在技术上为实现社会需求而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 技术系统的功能所作的设定,规定了人们技术活 动的方向。
2、技术手段 为实现技术目的而采取的技术工艺、技术措施、 技术方法,是通向技术现实性的桥梁。
(3)教育的质量水平,规模和发展速度如何, 影响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进程。
4、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1、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 (2)为社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3)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4)为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
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及其界限
一、科学与伪科学的特征 1、科学: 2、伪科学:
二、伪科学的表现形式 1、常以最新发现、最新发明、最新创造 的面貌出现 2、到科学活动之外寻求支持 3、以表演代替严密的科学实验 4、随心所欲地套用现代最新的科学名词 5、你信则灵,心诚则灵,不信则不灵。
三、伪科学的类别
1、按制造伪科学的手段可分为: (1)魔术型 (2)假冒型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结构
一、科学的基本含义
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2、科学是创造新知的社会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5、自然科学具有“一般社会生产力”的属性。
二、技术概念的内涵
1、技术概念的发展 2、技术的特点 (1)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技术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 (3)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4)技术的商品属性
(4)让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在企业生 根。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含义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也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它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哲学问题,另一方面又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哲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2、我国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的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关于技术的哲学;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哲学。

3、还有一些学者把自然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4、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哲学大学科的重要分支;自然辩证法居于中介地位,在哲学和科技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特点,涉及到科技史、科学学、科技伦理、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等。

5、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叫作“科学技术哲学”;在美国叫作“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在日本叫作“科学技术论”;在前苏联叫作“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1、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①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背景;②创立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背景;③创立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背景。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内容:①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自然观;②假设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③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科技观。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1、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自然观;2、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与方法论抽象----方法论;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 科学技术观;五、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作用1、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提高科学研究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克服科学研究中的盲目性、机械性、摇摆性和曲折性。

2、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特别是以辩证法为核心的创造性科学思维修养。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2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 .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 .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 .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科学语言分析
三种词
逻辑词,逻辑常项,如联结词,包括所有纯数学 词。
观察词,或称之为O-词,是可观察量。 理论词,或称之为T-词,是不可观察量。
三种命题
逻辑语句,它不包含描述词。 观察语句,或O-语句,它包含O-词,但无T-词。 理论语句,或T-语句,
○ 混合语句,包含T-词和O-词两者; ○ 纯理论语句,包含T-词,但没有O-词。
•第四章 科学的性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的性质 –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的价值
4.1 科学的本质
1、认识科学的多重视角
不同的属概念,就会给予我们一个不同的认 识科学概念的视角。
科学学的创始人B.J.贝尔纳认为,科学在它的
历史发展中表现为方法、知识、信仰、文化、 生产力和社会建制等多种形象,认识科学需
依宗教。”(桑塔亚那在《理性生活》中引用了培根的一段话)
科学与宗教的区别
○ 方法上:宗教坚持神学教条原则,科学坚持批判性思维
○ 对象上:宗教述诸无限的超自然,科学研究有限的自然
B 科学与艺术
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 艺术述诸于情感,而科学述诸于理性实 在
○ 艺术热衷于个性刻划,科学驱于共性的 表达。
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本身应当具备原则上能够被事 实验证的属性。
系统性:科学知识理论的功能具有非加和性。 主体间性:科学知识是超越个体的,科学共同体内
普遍接受的知识。
(2)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A 逻辑主义:
○ 逻辑经验主义接受了经验确定标准 ,以逻辑语言 分析改造传统思辩性哲学为己任 ,拒斥形而上 学 ,提出经验证实标准 ,即凡用经验和逻辑可证 实的命题 (知识 )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否则便 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两种语言
观察语言:或O-语言(用LO表示),包含逻 辑语句与O-语句,无T-词。
理论语言:或T-语言(用LT表示),包含逻辑 语句、O-语句和T-语句。
理论的两种假设
理论假设(T-假设):理论的规律,它们是 纯粹的T语句。
对应假设(C-假设):即对应规则,包含T词和O-词的混合语句。
第三,科学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是指科学是 一种潜在的或间接的生产力,而不是直接的生 产力。科学从潜在的生产力到现实的生产力是 有条件的,必须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通过从 科学──技术──生产的转化过程。
4.2 科学知识的结构
语言分析
观察与理论 分析与综合
科学知识结构
事实 规律 理论
○ 逻辑实用主义者奎因将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化 , 认为科学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 统和工具 ,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 的 ,否则是非科学的 ;科学理论只有有用无用 之分 ,没有真假好坏之别。
○库恩的标准(相对主义):
库恩认为分界标准是相对的,随着历 史的演变、科学共同体的不同,有不 同的标准。
○ 艺术是永恒的,科学是发展的。
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 艺术中的科学技术:观念的、知识的和 技术的科学大量进入艺术之中,成为艺 术的对象或艺术创造的工具。
○ 科学中的艺术:科学研究本身也是一种 艺术,虽然在内容上与艺术区别甚大, 但是在创造性这一点上与艺术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创造性的劳动。
3、生产力形态的科学
标准只是科学共同体具有的“意见一 致。
标准更主要地由社会、心理等因素决 定,而不逻辑。
(3)科学知识与宗教和艺配力、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存在, 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 原始宗教精神生活是科学精神产生的基础。 ○ 宗教在与科学的交流与斗争中同时改变自己。 ○ “粗知哲学,每使人倾向于无神论,然而精研哲学,则使人皈
人们通过科学研究来了解自然、掌握自然 界的发展规律,而随着人们对自然规律的 认识的增长,就能不断地创造出改造自然 手段,从而不断增强人们同自然斗争的能 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 科学是生产力。
第二,科学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是指科学是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精神生产力。
当科学还仅仅作为知识的形态存在的时候,由 于它尚未进入生产过程,尚未取得具体的有用 的劳动生产力的形式,因而它是一般社会生产 力,而不是物质生产力。但科学可以通过劳动 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科学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 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社会生 产力。
首先,科学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广义上 的生产力,既包括物质生产力,也包括知 识形态的生产力;既包括现实的生产力, 也包括潜在的生产力;既包括直接的生产 力,也包括间接的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而科学作为 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作为脑力劳动的 产,它参与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 活动。
○ 证伪主义者波普尔 提出:任何理论或命题 ,凡 在逻辑上可证伪的 (可反驳的 ) , 便是有意义的、 科学的 ,否则便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B 相对主义学派
○ 操作主义者布里奇曼提出了操作意义标准 :每 一个词语、每一个科学问题和每一个科学命 题对应于一组操作 ,凡可操作的 ,包括仪器的 和智力的操作 ,就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 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科学中的三种真理
逻辑真理(L-真理):当一个语句凭借于它的形式 以及出现在其中的逻辑词的意义是真的时候,这个 语句是L-真的。
○ 例:“如果没有一个单身汉是幸福的,则没有一个幸 福的人是单身汉”
○ 狭义的分析真(A-真):除了L-真,还要求对描述词 的意义也要搞明白。真假不依赖于事实。
例:“没有一个单身汉是已婚的”。
○ 综合语句真是由相关的物理世界的事实信息来决定的。
要多方面的分析和综合。
2、科学知识的特点
所谓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人们在实 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存储于各种媒 体之上,交往于人与人之间,活动于人的 思维之中。
科学知识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成果,它与其 它知识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1)科学知识的特点
客观真理性: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的科学知识总是在一定范 围内与客观事实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