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三棱针法
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放血法:放出适量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刺络或刺血法
三棱针有:点刺法、散刺法、挑刺法
三棱针刺法的理论指导:宁失其穴,勿失其络
一、针具
三棱针全长6.5cm,针柄呈圆柱体,针身呈三棱果椎体,三棱为韧,针尖锋利。
使用之前应在细磨石上磨至锐利,称为“开口”
使用前应采用高温消毒,或将针具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
二、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
(二)操作方法
1.点刺法
此法使用三棱针点刺腧穴或血络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点刺穴位
即点刺腧穴出血或挤出少量液体的方法
(2)点刺血络:有浅刺、深刺
浅刺:即点刺随病显现的浅表静脉出血的方法
深刺,又称泻血法:即点刺随病显现的较深、较大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的
方法。
2.散刺法
此法是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连续点刺
10~20针以上
3.挑刺法
此法是以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本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所致,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并常用于急症的治疗
(二)处方示例
1.偏头痛
选穴太阳穴
2.腰肌劳损
选取委中
3.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选穴局部阿是穴
4.咽喉肿痛
选穴双侧少商
5.目赤肿痛
选穴太阳、耳尖
6.中暑
选穴曲泽、太阳、委中
7.毒蛇咬伤
选取伤口及其周围
8.座疮
选穴阿是穴
点刺穴位及浅刺血络、散刺法可每日或隔日1次;挑刺、深刺血络法宜5~7日1
次
(三)注意事项
1.对于放血量较大者,术前做好解释工作
2.由于床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
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
5.点刺穴位不宜太浅,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针尖以刺中血管,让血液自然流出
为度
6.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血后可立即加用拔罐
7.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出现血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
8.大病体弱、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
9.重度下肢静脉曲张处禁用本法
第二节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又称毛刺、扬刺、半刺:使用皮肤针叩刺皮肤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操作方法: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为主
皮肤针法:就是采用皮肤针叩刺皮肤,通过孙络、络脉和经脉以调整脏腑功能,通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一、针具
梅花针(5支短针)、七星针(7支短针)、罗汉针(18支短针)
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又称小儿针
二、操作方法
(一)持针姿势
1.软柄皮肤针
2.硬柄皮肤针
(二)叩刺方法
叩刺时要运用灵活的腕力直刺、弹刺、速刺。不可斜刺、压刺、慢刺、拖刺,避免
使用臂力
(三)刺激强度
1.弱刺激
用较轻的腕力叩刺,冲力小,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短,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
者无疼痛感觉
2.强刺激
用较重的腕力叩刺,冲力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稍长,局部皮肤可见出血,患
者有明显疼痛感觉
3.中等刺激
叩击的腕力介于强、弱刺激之间,冲力中等,局部皮肤潮红,但无出血,患者
稍觉疼痛
(四)叩刺部位
1.循经叩刺
2.穴位叩刺
3.局部叩刺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本方主要用于头痛、失眠、痴呆、脑瘫、弱智、中风偏瘫、面瘫、高血压病、颈椎
病、肩周炎、胸胁病、腰腿痛、胃脘痛、腹痛、痹证、荨麻疹、斑秃、肌肤麻木、阳痿、痛经、斜视、远视、近视等
(二)处方示例
1.共同性斜视
以眼区、头部和脊柱两侧穴为主
2.斑秃
以脱发区为重点刺激部位,先从脱发区边缘向中心呈环形叩刺,然后在脱发皮
区向脱发区中心做向心性环形叩刺
3.高血压病
血压较高时:选取后项、腰骶、乳突部、器官两侧、臀部及阳性物(以胸椎
5~9两侧为多见)及内关、风池、三阴交、组山里等;血压稳定时:选取脊柱
两侧(重点为腰骶部)、阳性物及气管两侧、乳突部、小腿内侧等处
4.中风偏瘫
中等刺激量叩刺痉挛劣势侧,以局部肌肉产生收缩为度
(三)注意事项
1.施术前应检查针具,对于针尖有钩曲、缺损、参差不齐,针柄有松动的针具,
须及时修理或更换,方可使用
2.操作时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并立即弹起
3.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必须消毒
4.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瘢痕等不宜使用本法
5.皮肤针刺法可配合拔罐,应在治疗前做好准备
第三节皮内针法
皮内针法: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一、针具
1.图钉型,也称揿钉型
2.麦粒型,也称颗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