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一章答案
环境监测题1
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二、判断题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包括1998年后新建的所有工业区。
( )④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l4-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不包括1998年以后新建的任何工业区。
2.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 )3答案:正确3.监测环境空中气态污染物时,要获得1h的平均浓度,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30min。
( )①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5min。
4.环境空气采样中,使用气袋采样时可不用现场气样来洗涤气袋,直接采样即可。
(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使用气袋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应用现场气样重复洗涤三次。
5.环境空气采样时,只有当干燥器中的硅胶全部变色后才需要更换。
( )①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干燥器中的硅胶有1/2变色就应该更换。
6.环境空气监测中,采集有机成分的滤膜不宜进行称重。
( )①答案:正确7.空气样品的24h连续采集中,在采样总管上,二氧化硫进气口应先于二氧化氮进气口。
( )①答案:正确8.一般情况下,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在中午至下午3点钟左右达到最高,夜里最低。
( )③答案:正确9.用注射器采集的环境空气样品的存放时间不宜太长,一般要在2d内分析完。
( )③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在采集当天完成分析。
10.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环境空气监测点周围的建设情况应该相对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
( )③答案:正确11.环境空气采样时,某个化合物的浓缩效率(或采样效率)与采样体积有关,最大采样体积越小,浓缩效率越高。
( )③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最大采样体积越大,浓缩效率越高。
12.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填充柱的吸附效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般温度升高,最大采样体积减少。
( )③答案:正确13.进行24h环境空气采样时,进气口不要紧靠采气管管口,以免吸入部分从监测亭排出的气体,否则会使监测结果偏低。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汇总
第一章习题--绪论1什么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人类和环境质量的代表性环境要素进行测定(监视、监控、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环境检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3环境监测分为哪几类?(按监测目的)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①监视性监测;②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4一个国家的常规监测水平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监测水平,正确吗?答:正确,监视性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主体,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
第二章习题--大气1、空气污染监测中,何时应采用浓缩(富集)采样法采集样品?有哪几种浓缩采样法? 答:当大气中被测组分的浓度较小或用分析方法灵敏度不够高时,用浓缩采样法。
浓缩采样法分为: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综合采样法。
2、研究污染物对人体危害,采样口应距离地面 1.5--2m 高处。
3、飘尘的采样器中加入切割器(或分尘器)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分离出粒径大于10μm 的颗粒物。
4、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表示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应采用何种体积?答: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标准状况(0℃,101.KPa )时的体积(V 。
),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t )可用气态方程式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5、烟道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须用何种采样法?简述该采样法的要点。
答:①等速采样法:烟气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的烟气流速相等。
②要点:采样时,将烟尘采样管内采样孔插入烟道中的采样点上,对准气流,调节采样嘴的吸气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时,抽取气样。
6、武汉市某日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为0.15mg/m 3,二氧化氮的日均浓度为0.13mg/m 3,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为0.36mg/m 3,报告这天武汉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和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级别。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第一章:名词解释: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换趋势。
P2填空:1.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单独作用、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和相乘作用。
(抗拮、相乘)2.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和追踪性的特点。
(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3.监测工业废水的一类污染物,在车间车间处理设备排放口布设采样点;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排污单位总排放口)4.“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 14 种化学类别,共68 种有毒化学物质。
(14 68)简答:1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的对象不同可将环境监测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源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
2.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6类。
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3级。
3.什么是优先污染物,具有什么特点?优先污染物:对众多的污染物进行筛选并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所说的优先过程。
那么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illutants)。
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较大的污染物,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污染物。
第二章名词解释: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称为自净。
环境监测简答计算题
第一章环境空气和废气第一节环境空气采样四、问答题1.简述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③答案: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是:(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
(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
(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
(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
2.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
⑧答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是:(1)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3)各行政区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以反映其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环境空气样品的间断采样的含义是什么?①答案;指在某一时段或1 h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所采用的采样方法。
4.简述什么是环境空气的无动力采样。
①答案: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
5.环境空气24 h连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①答案: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6.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③答案: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
7.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③答案;将吸收管内装适量的水,接至水抽气瓶上,两个水瓶的水面差为1 m,密封进气口,抽气至吸收管内无气泡出现,待抽气瓶水面稳定后,静置10 min,抽气瓶水面应无明显降低。
环境监测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完整版)环境监测第一章答案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简而言之,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可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答: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扩散性,活性或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和自然性的特点,所以环境监测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对象和手段的多样性,组分和变化的复杂性,归纳起来如下:(1)样品组分的组成复杂,种类繁多。
所以要建立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一般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优先,有可靠分析方法,并保证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2)样品组分的稳定性较差、变异性较大。
所以要求尽量对环境样品实现快速测定,尽量现场检测,要求有较好的仪器设备或在线监测设备。
(3)样品组分的含量通常较低。
这给仪器分析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所以要求环境分析检测满足连续性、追踪性的要求,这样就体现在分析检测的工作量很大。
3,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答: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取样经化学分析后的结果,判断企业的废物排放是否达标,出具的报告是<环境监测报告>环境分析是有资质的机构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查看地理位置,结合生产经营情况作出的综合性评价,出具的报告是<环境评估报告>4,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答:分光光度法是比色法的发展。
比色法只限于在可见光区,分光光度法则可以扩展到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满足目前环境监测的要求,设备价廉轻便,操作简易,所以成为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
智慧树答案环境监测(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环境监测是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确定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答案:对2.环境监测按照学科性质分为答案: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化学监测3.优先控制污染物是指毒性大()监测方法成熟的污染物答案:频率高;残留多4.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答案:对5.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依据来制定答案:错第二章1.河流监测断面主要有背景断面(对照)、控制断面(若干)和设削减断面答案:对2.工业废水平均比例混合水样是指在不同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答案:错3.水样富集与分离的方法包括过滤、挥发、顶空、气提、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沉淀与共沉淀等答案:对4.目视比色法测定水样色度时所用的比色管只要体积相同即可。
答案:错5.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气,吸收253.7nm的紫外光后被激发,激发时辐射出相同波长的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和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这种方法为冷原子吸收法。
答案:错6.测定水样中简单氰化物的预处理方法是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可与大部分金属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使CN- 呈游离态),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答案:错7.测定水样碱度时若采用酚酞为指示剂测得碱度为0,以甲级橙为指示剂测得碱度为100说明答案:水样中只含有碳酸氢盐8.水中凯氏氮指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答案:对9.CODcr测定时加入硫酸汞的目的是答案:消除干扰剂10.测定氰化物或挥发性酚的水样保存时加入NaOH 调至pH为12,主要可以防止微生物的氧化。
答案:错11.取某水样5 mL,稀释到200mL时刚好闻不到嗅味,则该水样的嗅阈值为答案:40第三章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答案:对2.掌握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对大气环境影响监测应该采用布点法答案:扇形布点法3.大气监测直接采样法适合哪些污染物答案:被测组分浓度高;分析方法灵敏的污染物4.总氧化剂是指大气中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的物质答案:对5.大气采样器组成包括答案:采样动力;流量计;收集器第四章1.固体废物是浓缩态最高的废弃物答案:对2.在20℃,101.3KPa状态下,在与空气的混合物中体积分数≤13%时可点燃的气体,或者在该状态下,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易燃范围的易燃上限与易燃下限之差≥12%的气体。
(新)环境监测第一章答案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简而言之,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可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答: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扩散性,活性或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和自然性的特点,所以环境监测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对象和手段的多样性,组分和变化的复杂性,归纳起来如下:(1)样品组分的组成复杂,种类繁多。
所以要建立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一般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优先,有可靠分析方法,并保证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2)样品组分的稳定性较差、变异性较大。
所以要求尽量对环境样品实现快速测定,尽量现场检测,要求有较好的仪器设备或在线监测设备。
(3)样品组分的含量通常较低。
这给仪器分析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所以要求环境分析检测满足连续性、追踪性的要求,这样就体现在分析检测的工作量很大。
3,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答: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取样经化学分析后的结果,判断企业的废物排放是否达标,出具的报告是<环境监测报告>环境分析是有资质的机构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查看地理位置,结合生产经营情况作出的综合性评价,出具的报告是<环境评估报告>4,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答:分光光度法是比色法的发展。
比色法只限于在可见光区,分光光度法则可以扩展到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满足目前环境监测的要求,设备价廉轻便,操作简易,所以成为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
环境监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环境监测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齐鲁工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环境监测的实质是用环境质量指标对环境介质进行表征。
()参考答案:对2.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为()。
参考答案:研究性监测;特定目的性监测;监视性监测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划分的水的功能类别数和最低功能类别分别为()。
参考答案:五类,V类4.所谓的污染物“三致”是指致____、致____和致____。
( )参考答案:畸;癌;突变5.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要严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参考答案:错6.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
()参考答案:对7.六价铬属于我国优先污染物。
()参考答案:对8.环境监测经历了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和自动监测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对9.济南市冬季取暖的时候雾霾较重,这反映了环境污染的()。
参考答案:时间分布性第二章测试1.由下列废水的BOD和COD的分析结果可知,更宜生化处理的是()。
参考答案:BOD 220mg/L,COD 450mg/L2.关于离子色谱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离子色谱法不能测定土壤或者空气中的离子3.下列污染物中()不能用原子吸收法测定。
参考答案:硝基苯4.在一条河流取样垂线上,在水深大于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距河底也不应小于()。
参考答案:0.3m,0.5m5.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现场加入()溶液固定水中的氧。
参考答案: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6.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在显色前加入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消除金属离子的干扰7.高猛酸盐指数的氧化率约为()。
参考答案:50%8.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时,在沸水浴加热完毕后,溶液仍应保持微红色,若变浅或全部褪去,接下来的操作是()。
参考答案:将水样稀释或增加稀释倍数后重测9.稀释水的BOD5不应超过()mg/L。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10章)】【圣才出品】
2.环境优先污染物 答: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 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 一类物质。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4 / 13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⑤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5.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了 13 种第一类污染物,请列 举其中的 6 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1.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八步。 【答案】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 处理;综合评价 【解析】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一监测方案制订一优化布点一样品采集一运
四、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答: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 度)及其变化趋势的方法。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样品采集一运送保存一分析测试一数据处理一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汇总
9、空气污染监测采样布点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①功能区布点法;②网格布点法;③同心圆布点法;④扇形布点法。
10、总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分别是指粒径小于多少μm的颗粒物?
答:吸收液中含有硝酸、硝酸银、聚乙烯醇、乙醇,直接反应的是硝酸银,砷化氢将银离子还原成单质胶态银。硝酸为稳定剂,有利于胶态银的稳定;聚乙烯醇为分散剂,使产生的胶态银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乙醇为消泡剂。
5、测定金属元素时,水样消解的目的?
答:将有机物氧化消解,将各种形态的金属转化为金属离子。
6、理解COD、BOD、TOC、TOD指标的含义:
⑥方法的灵敏度要满足准确定量的要求。
6.双硫腙在不同条件下可与20多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铜、铅、铬、锌等金属离子时,为避免其他共有的金属离子的相互干扰,应严格控制哪些因素?
答:①pH;在pH不同时,干扰离子也不同,加入干扰抑制剂时应严格控制pH。测Cd2+时溶液应处于强碱状态,测Pb2+时PH(8.5~9.5),测Zn2+时PH(4.0~4.5)
3、飘尘的采样器中加入切割器(或分尘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分离出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
4、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表示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应采用何种体积?
答: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标准状况(0℃,101.KPa)时的体积(V。),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t)可用气态方程式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14、现欲对某大型商场的污水排放实施污染物总量的监测,商场内污水主要来源于餐饮和盥洗,营业时间为10:00~22:00,请确定监测方案,包括总量检测项目,采样时间与频率,水样类型,样品容器和保存方法等。
环境监测 习题--答案--提交版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二、简答题1、答:环境监测的作用有:(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答: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毒性大的污染物。
我国也进行了环境优先污染物的研究,并提出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58种,如苯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卤代烃、苯系物等。
3、答:环境监测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表现在环境监测手段的多样性、监测对象的多样性和综合考虑处理监测数据;其次是连续性,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需要长期、大量的监测才能正确掌握;最后,环境监测还具有追踪性,环境监测的每一步都需认真按照规程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和真实。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正是一种追踪监督体系。
4、答: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体现在:(1)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2)环境标准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3)环境标准是执法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两级六类(三级六类)。
两级是指国家和地方两级,三级是指前述的两级和环保行业标准。
六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5、答: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1)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2)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3)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4)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6、答:环境质量标准主要用于评定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现状。
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用于判断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是否达到法定的要求。
环境监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大学
第一章测试1.按照目的分类的环境监测包括A:污染事故监测B:科研监测C:水质监测D:常规监测答案:ABD2.环境监测的手段包括A:化学手段B:物理手段C:生物手段答案:ABC3.监测污染源排放的废水中一类污染物时需要在工厂排放口采样A:对B:错答案:B4.地方环境标准比国家环境标准更严格。
A:错B:对答案:B5.环境监测技术包括()A:质量保证B:数据处理技术C:采样技术D:测试技术答案:BCD6.环境监测是在环境分析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手段和对象更复杂。
A:错B:对答案:B7.优先监测是指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以下不属于我国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层次的是A:DB:CC:BD:A答案:A2.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实验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黄色到红褐色到蓝绿色。
A:错B:对答案:A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污染源调查和监测的主要内容。
A:对B:错答案:A4.采集细菌监测用水样时,采样前要用水样清洗采样瓶。
A:错B:对答案:A5.测定某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A:取样方便的地方B:车间排污口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D:工厂总排污口答案:B6.水样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A:蒸馏、消解、萃取B:消解、蒸馏、挥发C:消解、萃取、蒸馏D:消解、蒸馏、萃取答案:D7.地面水样的类型包括()。
A:综合水样B:平均水样C:瞬时水样D:混合水样答案:ACD8.水体的颜色可以分为真色和假色。
A:对B:错答案:B9.评价某一河段的水质情况,只需设置()。
A:背景断面B:削减断面C:控制断面D:对照断面答案:BCD10.有机污染物的生化、氧化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碳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A:对B:错答案:A11.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氨气分子和铵根离子形式存在的氮。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空气中粒径大于5um的颗粒物是降尘。
A:对B:错答案:B2.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时,为减少臭氧对分析的干扰,将样品中加氨基磺酸铵进行消除。
东华大学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1.简述环境优先污染物及其特点。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已有检出方法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图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课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源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手机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第二章1、简述BOD5测定的原理,当水样中无微生物或有有毒物质时应如何处理?原理:经稀释后的水样,在20℃条件下培养5天,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二者差值为BOD5 。
不包括硝化阶段。
当废水中存在着那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中进行接种。
2、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制定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
(重点介绍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注意事项)(一)基础资料的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P.42-43)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环境监测第一章_绪论_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第一章_绪论_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环境科学由技术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其组成可分为______学科、_______学科和_______学科。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________因素的代表值的_______,确定环境质量及其_____。
3.环境监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_______、_______和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监测进行分类,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可以简称为_______级_______类或_______级________类,其中地方可以制定的标准只有_______和_______两类。
而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标准。
6.根据地表水的_______和_______,我国的地表水分为五类。
其中______不可作为饮用水源水。
7.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_______或_______所做的控制规定。
8.环境监测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______是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污染物的监测称为____________。
10.所谓的污染物“三致”是指致_______、致_______和致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1.下述中属于特定环境监测的是( )。
A 污染事故监测B 仲裁监测C 考核监测D 新建企业周围环境现状监测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 )。
A 综合性B 连续性C 追踪性D 代表性3.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 )。
A 单独作用 D 拮抗作用 C 相加作用 D 相乘作用4.环境标准的目的是( )。
环境监测习题答案汇总
第一章习题--绪论1什么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人类和环境质量的代表性环境要素进行测定(监视、监控、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2环境检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3环境监测分为哪几类?(按监测目的)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①监视性监测;②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4一个国家的常规监测水平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监测水平,正确吗?答:正确,监视性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主体,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
第二章习题--大气1、空气污染监测中,何时应采用浓缩(富集)采样法采集样品?有哪几种浓缩采样法? 答:当大气中被测组分的浓度较小或用分析方法灵敏度不够高时,用浓缩采样法。
浓缩采样法分为: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综合采样法。
2、研究污染物对人体危害,采样口应距离地面 1.5--2m 高处。
3、飘尘的采样器中加入切割器(或分尘器)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分离出粒径大于10μm 的颗粒物。
4、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表示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应采用何种体积?答:我国空气质量标准采用标准状况(0℃,101.KPa )时的体积(V 。
),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t )可用气态方程式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5、烟道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须用何种采样法?简述该采样法的要点。
答:①等速采样法:烟气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的烟气流速相等。
②要点:采样时,将烟尘采样管内采样孔插入烟道中的采样点上,对准气流,调节采样嘴的吸气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时,抽取气样。
6、武汉市某日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为0.15mg/m 3,二氧化氮的日均浓度为0.13mg/m 3,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为0.36mg/m 3,报告这天武汉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和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级别。
环境监测-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即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可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答:环境污染是各种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环境污染还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具有社会性。
它的特点可归纳为: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监测的要求:测定数据准确可靠,快速灵敏,选择性好。
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答:环境分析以化学分析为主,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不包含物理分析和生物分析,环境分析阶段是被动监测阶段;环境监测不仅包括化学分析,还采用了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的手段,是主动监测阶段和连续自动监测阶段。
4.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答:分光光度法是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特点:仪器成熟、价格低廉、操作容易、测定成分广,国内外标准方法用得很普遍,灵敏度较高,原则上可测 ppm级较勉强。
发展方向是提高灵敏度,其主要方法是高效的富集方法、高灵敏度的显色剂、试剂纯化、改进光源、选用长光路的比色皿、与计算机联用。
5.简述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并说明每步的工作内容。
答:现场调查(收集与监测对象、污染源等有关的资料),监测计划设计(制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根据监测对象和污染物的分布合理布设监测点),样品采集(在各监测点上采集样品),运送保存(根据要求将所采样品运送到实验室并采取适当的方法保存)分析测试(对个项目进行测试),数据处理(按要求整理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对所测结果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简而言之,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答: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扩散性,活性或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和自然性的特点,所以环境监测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对象和手段的多样性,组分和变化的复杂性,归纳起来如下:
(1)样品组分的组成复杂,种类繁多。
所以要建立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一般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优先,有可靠分析方法,并保证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2)样品组分的稳定性较差、变异性较大。
所以要求尽量对环境样品实现快速测定,尽量现场检测,要求有较好的仪器设备或在线监测设备。
(3)样品组分的含量通常较低。
这给仪器分析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所以要求环境分析检测满足连续性、追踪性的要求,这样就体现在分析检测的工作量很大。
3,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答: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取样经化学分析后的结果,判断企业的废物排放是否达标,出具的报告是<环境监测报告>
环境分析是有资质的机构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查看地理位置,结合生产经营情况作出的综合性评价,出具的报告是<环境评估报告>
4,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分光光度法是比色法的发展。
比色法只限于在可见光区,分光光度法则可以扩展到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满足目前环境监测的要求,设备价廉轻便,操作简易,所以成为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
5.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是由政府推动的,依靠制定法规、法令来强制企业执行。
ISO14000标准强调的是非行政手段,用市场、用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共同认识来达到促进生产者改进其环境行为的目的。
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使消费已超过法律成为环境保护的第一动因;
☆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申请认证完全是自愿的。
出于商业竞争、企业形象、市场份额的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ISO14000标准,并以此向外界展示其实力和对保护环境的态度;
☆这一系列标准与我国制定的364个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不同,是一个将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一个管理性标准,它具有如下特点:☆没有绝对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基准:整个标准没有对环境因素提出任何数据化要求,强调了体系的运行以达到的目标、指标,并符合各国的法规要求;
☆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要求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尽可能把污染消除在产品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之中,并且要求企业注重进一步改进提高,环境行为持续改进;
☆标准强调的是环境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要求采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强调管理和环境问题的可追溯性,体现出整体优化的特色;
☆标准强调了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对产品进行从摇蓝到坟墓的分析,较全面地覆盖了当代的环境问题。
从产品设计入手,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人类不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ISO14000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它会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世界经济接轨带来极大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虽然ISO14000和ISO9000两个系列标准从两个不同角度对企业管理的两个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但是两个标准是可以互相衔接的,例如在标准的贯彻、实施与认证过程中可以同步进行。
这是因为两个标准的中心是一致的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以提高企业形象,企业进行文明施工,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扬尘、固体废弃物、有害气体、污水等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
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为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不仅仅会关心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并且随着他们的环境保护能力。
价格、质量与环境保护能力将成为产品适销对路的基本条件。
☆为企业提供了加强基础管理、环境管理的首要任务。
根据ISO14000的要求,企业需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进料到销售,甚至到产品回收与废物利用)
加以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预防污染的能力与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信誉。
ISO14000为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拥有良好的生产、销售循环系统,就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可信度。
☆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
供世界各国共同使用的ISO14000系列标准,可以消除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壁垒,发展对外贸易,对所有贸易伙伴都是有利的。
6,国际上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区别是什么?我国如何逐步和国际接轨?
答:标准(standard):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
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技术法规(technical regulation):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
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由上述定义可见,标准属于非强制性的,不归属于国家立法体系,只规定有关产品特性,或工艺和生产方法必须遵守的技术要求,但不规定行政管理要求,是各方(生产、销售、消费、使用、研究检测、政府等)利益协商一致的结果。
而环境技术法规的目标是: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
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中国代表承诺,中国将按照《TBT协定》的含义使用“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表述。
相关工作组注意到了这些承诺。
7,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留有一定安全余量,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采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一般也称污染物控制标准。
8,在污染物排放中,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答:那是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相对技术高一点,排污就会少一点,所以地方政府为了让本地的经济走向世界,就尽量向ISO14000系列靠近,就制定了相对而言比较严的的标准,而地方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向指定也没有那个能力喽。
9,为什么要制定更多的行业排放标准?
答:行业排放标准是针对特定行业生产工艺,产污、排污状况和污染控制技术评估、污染控制成本分析,并参考国外排放法规和典型污染源达标案例等综合情况后制定的污染排放控制标准。
显然行业排放标准是根据行业的污染情况所制定的,它更具有操作性,根据技术、人力、经济可能性,就制定更多行业排放标准。
10,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答:浓度控制指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指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控制在某某值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