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辩证唯物论框架
2021届政治一轮复习辩证唯物论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1.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唯物论部分”知识结构图
C
)
5、2006年1月我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将工薪 所得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上调为1600元。在个人所得税法修 改过程中,有专家建议,今后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应当充分
考虑不同纳税人的具体赋税能力。该专家的建议体现的唯物
论道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例题2 材料一:现在,随着疯牛病、禽流感、苏丹红、农药残 留、三聚氰氨等问题的不断报道,人们走进市场的时候, 越来越感到犹豫不决了。以至有的媒体提出:我们究竟能 吃什么? 材料二: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指出,滋养着 人类文明的河流在许多地方被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加上工 业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未来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 (1) 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出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 所述问题的原因。(6分)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如何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8分)
到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相比,虽然‚好‛字与‚快‛字只
是前后顺序调整,但却表明中央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更加 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好‛在‚快‛前,成为明年
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请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说明如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国
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发挥勇于吃
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胜 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这体现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辩证唯物论教材框架
1.自然界的 物质性 一框 世界的 物质性 第四课 探究世界 的本质 (物质) 2.人类社会
(1)自然界是
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的 。 】 和 ) 】
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概念:物质是 注意点:①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物质与意识:物质 意识能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 的,人类社会具有
。主要指两方面: 一是事物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的统一。反对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的
; “万有引力”是 。 【规律不能
,其运动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刺激剂感应、 感觉和心理) 是意识产生的 。
③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பைடு நூலகம்求我们必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 与 追求真理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意识物质器官、表达手段、内容的发展。 。 【人脑≠大脑;意识来源人脑( ,但意识的内容是 。 】 ) 。 】
。人脑复杂性和严密性决定了它是产生意识的 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 ,物质 。 (意识的 。 【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 和
。 【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固有属性: 的概括;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 ) ; 人的意识,意识 物质=世界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物质。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的。 【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产物,因此,世界是
②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物质概念是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
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意识指导作用要通过 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 和 。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唯物论的逻辑结构
唯物论的逻辑结构
唯物论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 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认为物质的存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
这意味着物质的存在和变化决定了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2.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尽管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并非完全被动地反映物质。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主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可能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同时也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
4.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同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物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和应用。
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同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发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综上所述,唯物论的逻辑结构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体系,它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它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同时,在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时,它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
哲学知识结构(一中)
1、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识 辩证关系原理 ⑵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具有 能动反作用。
⑴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方法论要 求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方法论要求
要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 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 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①要符合事物 发展的规律性
价 值 观
⑴评价事物 2、价值观 ⑵认识世界 导向作用 和改造世界 原 理 ⑶人生选择 和人生道路
⑴规律具有 方法论要求 客观性。
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以尊重客观规 律为前提和基础。)
⑵人具有主 方法论要求 观能动性
要充分发挥主 能动性,认 识和利用规律。
(按规律办事离不 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把尊重 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 有机地结 合起来。
认 识 论
⑴深度上: 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2、认识发展 的 原 理 ⑵广度上: 认识是不断扩展的。
哲学知识结构
辩证唯物论(辩证的唯物主义)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观 群众观
辩证唯物论主干知识结构
1、物质决定 意识原理
方法论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主观要符合客观。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 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 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 误的思想。
⑶二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 方面:贡献与索取。
⑴个人与社会 是辩证统一的
既不能否认个人对社会 3、贡献与索取 ⑵贡献与索取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 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 辩证关系原理 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基础和源泉 贡 索 和满足。 献 取 前提和条件
唯物论知识点框架
唯物论知识点框架一、引言1. 唯物论的定义2. 唯物论的历史背景3. 唯物论在哲学中的地位二、唯物论的基本原理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2.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2.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3. 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统一C.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 物质运动的形式3. 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三、唯物论的主要流派A. 古典唯物主义1.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2. 爱比克泰德的唯物观B. 机械唯物主义1. 霍布斯的机械唯物论2. 洛克的经验论C. 辩证唯物主义1.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2.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贡献四、唯物论的现代发展A. 唯物论与现代科学1. 物理学中的唯物论思想2. 生物学中的唯物论视角3. 社会科学中的唯物论方法B. 唯物论与现代哲学1. 分析唯物主义2. 批判性唯物主义C. 唯物论的批评与反思1. 唯物论的局限性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论3. 唯物论的当代挑战五、唯物论的应用A. 教育领域1. 唯物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B. 社会政策制定1. 唯物论对社会政策的影响2. 基于唯物论的社会发展策略C. 个人生活实践1. 唯物论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2. 唯物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六、结论1. 唯物论的持久价值2. 唯物论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系3. 唯物论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关于唯物论知识点的框架,旨在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概览。
每个部分都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以形成一篇完整的、详细的学术文章。
在撰写具体内容时,应确保每个部分都有充分的论据支持,并且逻辑清晰、连贯。
此外,文章应遵循学术写作的规范,包括正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
(完整word版)辩证唯物论框架
一、第一单元世界观与方法论及关系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什么产生: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与世界观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与方法论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与具体科学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放肆。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与不可知的标准)在生活与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成为基本问题的根据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物质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气土哲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历史观上的唯心基本派别及其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二者的根本分歧:世界的本原到底是什么?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及其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先意识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哲学在社会对生活:哲学能够p5 P17 18发展中的作用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一般功能:p25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马哲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特征:(三个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历史观科学性革命性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唯物论世界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图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自然观)辩证唯物认识论马哲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辩证唯物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二者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意识和物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这一问题,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这一问题,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相信自我意念决定物质世界,我心主宰世界。
②客观唯心主义-----相信神灵上帝决定物质实际,他心主宰世界。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这一问题,把社会历史观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有两种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决定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没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的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的发展。
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承认运动,否认物质是唯心主义承认物质,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1.物质生产劳动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联系: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一、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原理3)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3、唯物辩证法(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观A.联系的普遍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E.系统优化方法原理2)发展观A.发展的普遍性B.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3)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A.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E.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F.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4)创新观(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要求)A.辩证否定观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2、价值观、人生观(时间人生价值)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a)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i.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ii.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情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iii.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iv.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v.要辩证地把握客观实际,注重客观实际的整体性、全面性、变动性;vi.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vii.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viii.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唯物主义辩证法框架及内容
(三)辨证法Ⅰ普遍联系的观点6、联系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7、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8、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一种情形:题中既有注重整体的内容,也有注重部分的内容,则应写全整体和部分的全部世界观原理及方法论。
第二种情形:题中只有注重整体的内容,则写原理中的(1)、(2)中的第②点,以及方法论中的第①点。
第三种情形:题中只有注重部分的内容,则写原理中的(1)、(2)中的第①点,以及方法论中的第②点。
10、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结构图
意 识 具 有 能 动 作 用
意识能够 反映物质
意识能够反 作用于物质
返回、第六页
错误的意识能 阻碍事物发展
表 现 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内部诸要素 事物之间 整个世界 构成事物 事物存在的条 看问题
含义:事物本身固有的
原因:事物客观性决定
表现:既不能凭空“创 造” 也不能凭空“消 灭” 含义:联系是有条件的 现象与本质 主观与客观 直接与间接 主要与次要 原因与结果 整体与部分 内部与外部 必然与偶然 具体分 析事物 的联系
发 展
状态
质变
前进性
趋势
曲折性
普遍性 永恒性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返回、第六页
联系
物 质 运动
矛盾
内因、外因 静止 量变
意 识
发展
质变
规律
主观能动性
系
联系的具体性 联系的多样性 返回、第六页
……
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客观性 事物自身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普遍性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
坚持两分 法,防止 片面性
矛 盾
关系
相互联结 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真理与具 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问 题具体 分析 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
辩证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联系的观点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物 质 与 意 识 的 辩 证 关 系 原 理
物 质 决 定 意 识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这个物质器官的机能
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物论知识框架_唯物论包括哪些内容
唯物论知识框架_唯物论包括哪些内容唯物论是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唯物论知识框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唯物论知识框架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其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①第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②同一性问题,这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联系、发展、承认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内部矛盾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变革的关键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理论意义:①②③④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产生的三个阶段:①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③人类意识劳动实践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必要性 + 可能性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不是物质本身,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包括空间位置不变和根本性质未变两种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证明了时空的客观性。
时间的一维性,即不可逆性。
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时空的相对性表明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哲知识框架总结
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基本问题
物质与精神何为
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无
同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产生条件(3 个)
基本特征(3 个)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哲简要框架工大太洋整理发布
2
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补充:
坚持矛盾分析法
(一)坚持两分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彻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
有)。同时,矛盾又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
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根据2005 年文综高考考试大纲,这部分内容增加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知识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
(2020年7月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doc
看好了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1、辩证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又名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分三点:1、辩证唯物论2、唯物辩证法3、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分四点:1、人名群众2、价值观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文化就是意识,所有虚的,比如政策,理念都是意识。
做选择题时刻记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不重要)②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指导人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不重要)3、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
4、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点可以归在2的③里,但是经常需要把这句话拉出来说,独立成一点。
)5、(套话。
看材料意识是对谁起了作用)意识对+对象+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有时候你得看那个意识是坏的还是好的。
不过一般是好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反对在规律面前的经验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唯物辩证法⑴联系观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可加上客观性、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没有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
没有部分,也就没有完整的整体。
④系统优化。
⑵发展观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成,即否定了旧事物中的腐朽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东西,并添加了旧事物不可容纳的新内容。
)③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④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完整word版)高考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推荐文档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归纳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唯物论部分”知识结构图
方法论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普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
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前提和基础 基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 条 础 件 的必要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 来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该市根 据自己的优势制定 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坚持了 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 实践活动。该市正确 的经济发展策略,推动了该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体现了意识的巨 大的能动作用。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能源利用率,重视城乡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
科技教育卫生事业,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等,政府对工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着力点和财政投入方向做出了必要的调整,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 发展。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该地在建设和谐社会 过程中,是怎样调整发展思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过去发展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思路,采取相应措施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该地区坚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发展思路, 促进经济社会
转移,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
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和前提。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社 会发展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规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 律、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 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动的认识现实,进一步深刻把握
1、台湾作家林清玄写了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 人看鹭,聪人见雪,智者观白。‛这首诗蕴涵的哲 理是(
唯物辩证法知识框架、归纳
精品课件矛盾 识别的关键词:• (5)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方向\ 大局\事物性质\主流与支流\反义词:如顶天与立地)
• ①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识大局╱ 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问题╱以…为主体╱以 …为主导╱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党的状况总体是 好的、主流是好的╱因小失大╱防微杜渐
精品课件
创新 识别的关键词:
• (1)辩证否定观(创新) • ①继承、(联系环节):吸取、保留和改造╱对待
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②发展、创新(发展环节):突破传统、陈规旧俗
╱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新产品,新思路 ,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 ③“扬弃”,反对:摒弃一切传统╱全盘否定、完 全彻底否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肯定一切。。 。)
• ① 创新、更新、刷新、新产品、新事物、新局面 、新形势、新思路╱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 ② 科学发展观╱提高╱促进╱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不断完善
• ③ 着眼长远╱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从…到…的 发展过程╱前瞻性,科学预测
精品课件
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
• (2)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精品课件
★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第8课)
1.发展的普遍性
2. 发展的实质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 )
4.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
5.(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精品课件
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
•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单元
世界观与方法论及关系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什么产生: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
与世界观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与方法论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与具体科学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放肆。
具体科
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
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划分可知与不可知的标准)
在生活与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
成为基本问题的根据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
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物质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气土
哲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历史观上的唯心基本派别及其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二者的根本分歧:世界的本原到底是什么?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及其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先意识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哲学在社会对生活:哲学能够p5 P17 18
发展中的作用对社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一般功能:p25
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马哲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特征:(三个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历史观科学性革命性
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唯物论
世界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
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是运动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运动的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根本属性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含义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相对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
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运动是有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可违抗。
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从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交往人脑语言
从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
意识实现的
从内容看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
正确和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四个特点)
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不仅反映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特别注意两重性)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同时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具体分析: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