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段,戏曲]浅谈戏曲表演身段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戏曲表演身段美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不难理解戏曲与舞蹈一脉相承。戏曲中的舞蹈(戏曲舞蹈)脱胎于中国古典舞蹈与民间舞蹈,风格自然都是内向、含蓄的,动作也都以圆、曲、拧、倾为主,构图也都以圆为其基本运动路线,追求由小见大,以简胜繁、均齐和谐,对称平衡、点面相合,主从有序。

戏曲注重的是表演的美,主要是以歌舞表演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在唱、念、做、打四功中,不论那一功都有由内而外、通过形体来表现情节、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极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些都称之为身段。

身段要讲协调,其说法有很多。尤其评价某位戏曲演员身段表演优美自如,也就是常说的身上好、漂亮,前人亦有三节六合之说。三节指以手臂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腿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以整个人的身体来说,头是梢节,腰是中节,脚是根节。六合,依盖叫天先生说:手腕与脚腕合,大腿与臂膀合,肘与膝合,上身与下身合,肩与胯合,脚与头合。按程砚秋先生所说:将外三合与内三合共为六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及心与意合,意与神合,神与貌合。

这许许多多的合,即是说明在做身段过程中,彼此间要合拍、相顾,统一于一个劲头,不可相悖。进而也可以看出,戏曲身段协调与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大有讲究的。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的指引要求下,更进一步把身段表演中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理清楚、搞明白。

身段优美自如的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在于看动作的各部位之间能否配合得协调有序、妥帖顺畅。这种内外兼修、协调畅达的境界,归根结蒂就是所谓劲与劲之间和劲与形之间彼此配合的关系问题,若配合得体,身段就会顺畅和谐,如若配合得不相一致,那么身段不是僵拙,就是懈散,从而就会造成节奏脱节,相合之象也就无从谈起了。

身段中应当相合的方面较多,但从大的根源方向探究,可应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腰、肘、肩、臂、手之间的协调;其次是腰、胯、腿、脚之间的协调;再次是手、臂、肩、肘、腰与胯、腿、脚之间的协调。

在谈这三大方面的协调之前,应把完成身段周身劲力的中坚,腰的作用来简略谈谈是大有裨益的。腰之所以主要,是因为它处在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它的位置又决定了它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主要作用就在于它操纵和控制着周身运转的劲力。如在身段技法方面,造诣极深的钱宝森先生就曾论说过:一切动作都要有腰来做主,四肢的活动是要服从腰的指挥。这样,也就确定了腰在全身中居于统帅的地位。所以,各部位的协调首先应以腰为中心起始,它为劲力之源,予以发劲、引领、控制、调节,只有如此,方有助于身段之协调的形成,因而它是各部位协调的基础。

一、腰、肘、肩、臂、手的协调

腰、肘、肩、臂、手即代表了上身动作的主要部位。上身动态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即是手臂和腰身在身段过程中或手快臂缓,或臂快肩迟,或手臂动而肩与身却全然不动,这种不

协调和不自如,致使手臂发僵,身腰死板,或是身腰软弱、松懈,其关键的原因,恰恰是在用劲的意识上反了,是错误的以手和臂做为劲的起点与重点,忽视了运用腰、肋、肩的基础作用,动作需它们的支撑与配合。如此,必然造成腰身不动,手臂僵动的不合现象。钱宝森先生的身段口诀,其中就有解决和解释上身协调问题的最合适最贴切的方法与步骤,具体口诀是:心一想,归于腰,奔与肋,行与肩,跟与臂。并且他对口诀还详细的解析:心比腰快,在心里想的时候,腰还没见劲呢,腰见了劲呢,才能奔到肋那儿去,肋比腰又慢一步。由肋再传到肩,由肩才达到臂。总之,腰是身体动作的轴,全身动作,都要用腰来发号施令,舞蹈动作为什么要有这些层次呢?主要是为了避免发冷劲和单纯的耍胳膊。

这就非常单纯地讲清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若单纯地耍胳膊、发冷劲,不以腰劲为基础,那么腰身与手臂必然也就无法协调了,因此,上身的协调当以腰劲为主动,为起点来发号施令,以手臂为被动,为劲的终点,如此有脉络,有路数,有步骤的劲动过程,无论手臂动作有多大的幅度,多快的速度,多强的劲势,都必将是以一动促连动的,有根基,有掌握并且舒展自如协调的身段过程。

二、腰、胯、腿、脚的协调

腰以下的胯、腿、脚是下身动作的主要部位,其相互得协调,将先由腰与胯之间的协调为始,倘胯不以腰为依势,自作主动,成胯不动而腰自转动,都必将造成掀胯或折腰拉胯的不相合的腰胯分家状态,这主要体现在转身动作上最明显。胯应严格地与腰劲动势相一致,应紧跟随腰的转动而动,做到节奏连贯,不相脱节才为有度,继而是腰胯与腿脚之间的协调。

倘腿脚不以腰胯为基力,为支撑而自行其势,那必是动力僵或飘,由于失控也就自然缺乏了擎劲,从而造成收腿,落步的动拙与砸夯或是脚步轻飘无力挪转无度,致使腰胯脱节,落后于腿脚(亦或是正相反),成为两截子现象。

这些不协调状态,其成因与上身的不协调状态基本是一样的。要讲协调,是否也可以套用成:心一想,动发与腰、控制于胯、舞动与腿、灵活而扎实与脚,作为此动势顺序的规律,即是以腰动为贯穿力的引领掌握下,使一动带连动,从而才可以达到下身各部位的既灵活有力,又稳健有控制,不僵拙的上下相合的理想状态。

三、手、臂、肩、肘、腰与胯、腿、脚的协调

也就是上下身之间的协调。如手与脚的协调,腿与膀的协调,肩与胯的协调等均属于上下身之间的协调,这也是身段协调中较主要的方面,上下身的协调,其道理与上面所讨论的两个方面,在动势规律上,在以腰劲为内劲贯穿的中心这一原理上,都是一脉相承,共同一致的。

像手与脚,膀与腿,肩与胯这上下身部位之间,要做到协调有序,仍然首先应以腰的支撑、掌握为首要,然后才是其他,不论做什么样的繁难度身段,一般都必先讲立腰,只有腰里有了劲,才有了控制的力量与把握的中心,手、膀、足、腿才有了依傍之势,当然,不是说(包括上面所谈的两个方面在内)只要腰里有劲,身段各部位之间就会和谐了,而是说,这是做到协调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方面。双手、双臂若动作完全相同一致即成了一顺手的毛病,伸一侧的手臂与腿若也动作完全一致,即成了一顺腿的毛病,这些都是身段表演中之大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