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
1、1969年维他凯尔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2、适应辐射: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产生许多新物种。
3、趋同:指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构造向同一个方向改变。
4、平行演化:是指不同类型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它与趋同有时不易区分,但平行演化常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类或几类生物。)
5、寒武纪海洋生物大爆发:在寒武纪早期,几乎所有的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许多后来已灭绝的生物“突然”从寒武纪地层底部几乎同时出现,这一现象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6、小壳化石:是指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附近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初大量繁盛和分异、个体微小、具硬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软舌螺、似牙形石、软体动物以及大量分类位置不明的管状、帽状、片状等型的化石。小壳化石的出现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的第一幕。
7、化石群落原地埋藏的判别
原地埋藏是识别化石群落存在的只要标志之一,原地埋藏的化石具有以下特点:(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位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壳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数量比例大致为1 :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时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8、实体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不完整实体、完整实体)
9、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
10、印模化石:主要指生物硬体在围岩上印压的模,有外模和内模两种。
11、铸型化石: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之后,壳质完全溶解,被另一种矿物质充填,填入物保存了贝壳的原形大小,这就是铸型化石。
12、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
13、相:相是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化石特征的总和。
14、蕨类植物:原蕨植物门、石松植物门、节蕨植物门、真蕨植物门、前裸子植物门。
15、裸子植物:种子蕨植物门、苏铁植物门、银杏植物门、松柏植物门
16、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化石最多的一类。身体扁平,左右对称,背面为一坚固的背甲,腹面为一柔软的腹膜和成对分布的附肢。背甲上有两条呈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沟,称为背沟,背沟把背甲纵分成中间的轴部和两侧的两个肋部,故名三叶虫。最早出现在寒武纪,寒武纪和奥陶纪最繁盛。
22、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23、遗迹化石:古代生物在底层内或底层层面上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留下的遗迹被沉积物充填、埋藏后,再经后期成岩的化石作用而形成的。
24、遗迹化石的特性及其研究意义:
特点:(1)遗迹化石一般都属原地保存,很少被水流搬运,无论是保存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都会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而固结在原地,水流波浪的作用只能导致其被侵蚀和破坏,因此它不但能反应原来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是生物活动的证据。(2)无论具硬体或不具硬体的生物都可形成遗迹化石,可以作为缺乏实体化石的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3)根据很多资料研究表明,同类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表现出不同的习性,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遗迹化石,而不同门类的生物由于共同适应相似的环境条,可以形成相似的活动痕迹。(4)遗迹化石往往出现在那些很少有或完全没有实体化石的地层中,特别是前寒武纪晚期的浅变质岩中,保存了较多的遗迹化石,它不仅有划分对比底层的意义,还为研究生物的进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5)遗迹化石的地史分布一般比实体化石的时间长,因此它不像实体化是那样经常可以作为生物地层学的标准化石,但却有指相意义,用作相分析和古生态比较。
遗迹化石一般不受岩性条件限制,即使在高能的岩石岸线或深水浊流沉积中,也常有各种遗迹化石保存。
由于生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遗迹化石,这对沉积环境的分析和地层的划分,对比具有重要价值。
25、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化石来定义和说明地层特征的地层体,其识别与划分的依据是岩层中可见的、能鉴定的生物化石。(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富集带)
26、延限带:在地层序列的化石组合中,经过筛选的任一个或几个化石分子的已知延限(地层和地理上)所代表的那段地层。
27、组合带:一个组合带是三个以上分类单位整体上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地层体。
28、富集带:富集带是代表某一类或一群特定分类单位的总存在范围中相对富集的那段地层体。
29、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形成年代地层单位的地质时间间隔称为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30、层型:是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
31、海侵:指海洋向陆地推进,海水面积扩大,海岸线延伸到原来的陆地内的现象。
32、超覆:海侵序列上层的展布范围大于下层的展布范围,而有一部分直接覆在更老的岩层之上这称为超覆。超过的那一部分地区称超覆区。
33、海退:海平面下降,海水从大陆后撤,海岸线向外迁移,称为海退。
34、退覆:在海退序列中愈新的地层分布范围越小,这称为退覆,较新的地层未覆盖的地区称退覆区。
35、沉积旋回: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进序列时,便形成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等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沉积旋回。
36、叠层石:是指由菌藻类生物集合体与沉积物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其形态变化与菌、藻类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出现最早的底层是:古元古代晚期的滹沱群。(是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周期性的矿物沉积和胶结作用所形成的综合产物)
37、迪卡拉动物群:新元古代末南华纪全球性冰期之后,距今5.8至5.6亿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