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一千字
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一千字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因材施教议论文800字,供大家参考。
人生而不同,而观世人一生的轨迹,最后取得的结果更是千差万别,有人立身于山巅,俯视众生,一览众山小,有人埋身于人海,碌碌无为,终此一生,这些人不一定就有多么不如优秀之人,差别的一部分可能就来自于教育方法的不同。
我认为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人终生受益。
不同类型的植物喜好不同,不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培养。
而人出生时就已然在遗传因素、家庭等各方面有所不同,而之后的教育方式就更不相同,没有适合所有人的一种模式,教育方式没有绝对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
一个自卑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与赞扬,可如果把这鼓励与赞扬给了一个自负的孩子就很难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在接受着各种不同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适宜的教育使人的长处得以发挥,弱项得以弥补,而不适合自身的教育则可能使自己偏离了方向,做一些无用功。
一块玉石天然形成,有其自己特有的形状、颜色及纹理,能发挥它的美好的,是依着它的形状与颜色进行顺势的雕琢,将它一点点的颜色变化莫测也形成一种美的亮点。
而生硬的按照一种方式进行雕刻则丧失这种美感,浪费了它的亮点。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应该能使一部分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生硬统一的教育方式也会便一部分学生失去他应有的姿才,盲目得进行其他行为。
茶树只有接收降雨才能茂盛,而进行浇水灌溉却不能让它茂盛。
植物尚有自己的耕植方式,那么不同的人所需的教育方式也应是不同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的成长要比树复杂,因材施教是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
对人的教育不断用完全统一的方法。
于合适之法给予合适之人,将钻石进行合适的打磨,使能将原有的光彩化。
王冲读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王冲读书,见《论语》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冲感而叹曰:“此言诚哉!吾平生所学,不过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已。
然吾观世之学,多浮夸之词,少切实之理。
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方能使人不迷失方向,不失初心。
吾当以此为训,终身不渝。
”王冲又读《论语》中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冲曰:“此言真高远也!吾平生所学,皆有所师,然师之教,未必皆合吾心。
孔子教人,无分贵贱,不论贤愚,因材施教,使人各得其所。
吾当效仿孔子,以诚待人,因材施教,使弟子皆有所成。
”复读《论语》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冲曰:“此言最为仁者所推崇。
吾平生行事,虽不敢说尽善尽美,然亦不敢有悖于道德。
孔子教人,先正己,后正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乃仁之本也。
吾当以此为戒,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王冲读书至此,感慨良多。
遂取笔,于纸上书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则口亦不能诵。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言罢,掷笔于案,起身而立,若有所思。
翻译:王冲读书时,看到《论语》中有这样的话:“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王冲感慨地叹道:“这话说得真对啊!我一生所学,不过是用来结交朋友,用朋友来辅助自己的仁德。
然而我看世间的人学习,大多是空洞的言辞,缺少切实的道理。
就像孔子所说的,学习并且时常温习,这样才能使人不迷失方向,不失去初心。
我应当以此为训诫,终身不改变。
”王冲又读到《论语》中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王冲说:“这话说得真高远啊!我一生所学,都有师傅指导,然而师傅的教导,未必都合我的心意。
孔子教导人,不分贵贱,不论贤愚,因材施教,使人各得其所。
我应当效仿孔子,以诚待人,因材施教,使弟子都能有所成就。
”再读到《论语》中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王冲说:“这话说得最为仁者所推崇。
我一生行事,虽然不敢说尽善尽美,然而也不敢有悖于道德。
孔子教导人,先端正自己,然后端正别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意思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意思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
出处: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选段: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释义: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在《论语先进篇》中,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人物思想成就: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谈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江西省会昌中学文沐生“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是春秋晚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其中两条教育思想。
我想关于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及方法的论述与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我虽为教育门中人,但以目前的阅历,着实想不出这里面还有什么新鲜花样。
因此,我只能对此作一综述。
既为综述,那么文章的很多观点当然已是先前学者、圣贤讲透了的。
我在这里只是略微谈谈我的一些我的所见所闻罢了。
文章先从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出发,谈了孔子的理想及教育成就,接着论述了“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涵义与关系,最后再谈“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为何要谈“孔子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因为任何正确言论(或真理)的提出都有与其提出人的阅历及时代背景相关。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后因僻内乱,从他父亲开始,迁至鲁国定居。
他的父亲叔梁纥,是当时有名的武士,曾经立过两次有名的战功。
在其六十六岁时,娶颜征在为妻,即孔子的母亲。
孔子诞生于鲁国境内尼丘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取名为丘,字仲尼。
然而,尼丘山并没有给孔子及家庭带来安宁的生活,孔子三岁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
从此,由母亲颜征在携孔子在鲁国过着相依为命而清苦的生活。
家道中落,生活贫贱,因此孔子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有些早熟,同时也因此而无法享有贵族一般的受教育权利。
尽管如此,孔子并没有形成冷酷、孤僻的性格,反而让他成为勤奋好学、关爱苍生,提倡仁爱及受后世景仰的至圣先师。
孔子是好学的,他所拥有的知识与道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而来,同时也学无常师,只要看到、听到谁有他不知道的知识,都虚心向他请教,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孔子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他三十岁时,已成为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即所谓“三十而立”!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周朝天子地位衰落,已不再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
先有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按照一般的理解,则是注重教育公平,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按照某学者专家的新解。
则是强调教育的同一性、目的性、规定性,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达到某种共同的要求或水平。
因材施教是强调教师注重研究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这与《礼记》中“长善而救其实者也”的教育观点是一致的。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是春秋晚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其中两条教育思想。
我想关于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及方法的论述与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浅析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浅析子曰:“有教无类。
”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
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修,指干肉,“束修”是指十条儿干肉。
按照他的意思,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
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当然,孔子的“有教无类”不只是表现在贵贱这一个方面,还包括了其它许多方面。
比如地域、贫富、老少、贤愚,甚至善恶等其他方面,都是孔子施教的对象。
不仅讲学兼收并蓄,而且来去自由,人员繁杂,这也正是孔子办学“有教无类”的生动体现。
我校一贯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正是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教学理念。
每一位学生都是学校的一份子,组成了学校的主体,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才能全面、整体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而有所排斥,只要他是学校的一份子,是我校的学生,都该得到在我校受教育的权利。
也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笼统来讲,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做到这一点。
而具体在不同的范围,又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方面。
由于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各不相同,因此,其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两点:(1)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其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
比如: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是在什么样的场合,是哪一类学生出现了这些问题?这些都可以表明他们到底是怎样学习的,有些什么特点。
征对这些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来加以改善。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无疑是我们教育领域经常性提到的问题,也是经常性做不到的问题。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果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需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需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如果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因性而教、因龄而教、因能力个别差异而教,还要能够促进学生能够因教而学、因材择学。
因材施教,其实是在助长学生的差异性发展、丰富性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差距差异会朝着更大的方向发展。
二、有教无类许多文史科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有教无类也很熟悉。
一般的认为,有教无类,就是不对学生区别对待,一律视之,很有教育公平的意思。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然而教育的全民化在人类社会上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
“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但是许多人给“有教无类”以新解。
比如易中天先生认为:“有教育则没有类别”,也就是:人在教育之前是有差别的,有贫富、贤愚等差别,但是教育之后就没有了这些差别。
易中天先生指出,该观点据他本人所知最早为谢质彬先生提出,并深表同意。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可见,孔子旳“有教无类”产生了良好旳社会 效果。我国教育史上也所以才有了孔门“弟子三千 ,贤人七二”旳美谈。
孔子旳学生中有贵族,如鲁国大 夫孟懿子和南宫适都是孔子旳学生 ,但更多旳还是平民。据史料记载 :孔子旳弟子子贡是卫国旳商人, 颜涿聚当过强盗,子张是做马匹交 易旳经纪人。
正是因为孔子旳“有教无类”, 才使得这么某些平民、商人,甚至 于强盗,受到教育后成为了社会上 旳显达之士。
这个故事说旳是:子路生性粗鄙,好逞强斗勇 ,志气刚强直率,曾经戴着公鸡旳羽毛,佩着公猪 旳牙齿等示强之物,欺侮过孔子。孔子就设礼乐, 慢慢引导子路。子路终于穿着儒服,带着拜师旳礼 品,经过孔子旳门人祈求作孔子旳学生。后来子路 成为了孔门弟子中旳大贤人。假如孔子因为子路欺 侮过自己而不对他进行教育,那么社会上就会多一 种粗鲁旳人,而少一种贤人。
详细问题详细分析,针对不同事物旳不同特点, 用不同旳措施去处理矛盾。孔子因材施教旳教学思想, 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旳影响。
因材施教小故事
颜渊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
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
己,符合于礼,天下就都赞许你是个仁人了。实施仁
,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符合礼旳不看, 不符合礼旳不听,不符合礼旳不说,不符合礼旳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说旳话 去做吧。”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较古代西方教育 理论家昆体良早523年,他对因材施教有 其独特旳看法和做法: 1、 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认可学生间 旳个别差别。
对比分析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
对比分析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作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中国封建帝王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许多闪光思想,在此,我们略谈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两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现在的考试都有选择题,选择题靠机器阅卷,一定要有标准答案;即使其它题目,也多有统一答案。
不然,学生怎么答题?教师怎么阅卷?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评比也不好进行。
但是,当年的孔老师往往不向学生提供什么标准答案,而且他还好像故意给出不同的答案。
举例如下:(一)关于“问孝”1.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3.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二)关于“问仁”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4.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5.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三)关于问政1.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2.仲弓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4.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惠。
”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四)关于“闻斯行诸”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有教无类原文
有教无类原文1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
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
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子路问:“闻斯行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1)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过人。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
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里,提到有教无类,就想到孔子有关的另一个词,因材施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其实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有教无类的因,才有因材施教的果。
既然啥人都可以做学生,三教九流的人都有,那么采用一视同仁的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只有因材施教了,这个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办私学的人,打破了官学对学生的限制。
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虚心向学,他一律对他们进行教育。
《〈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想成为孔子的学生很简单,一块肉就行了。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七十贤人中既有贵族出身,比如孟懿子,也有布衣贫民,比如颜回,又有大盗,比如颜涿聚。
孔子的众多学生中,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曾参的智力一般。
孔子的学生中,有的比孔子小的,也有比孔子大的,但经过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就算是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对“仁”的解释,给冉有和子路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两个人性格不一样,孔子期待的成长方向也不一样。
孔子的教育就是从通识教育入手,把学生都培养成君子,君子就是品德上有所树立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那么在学识、能力上要达到“君子不器”的地步,就是看似没有什么专长,却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任何一类人才。
最后,周山需要指出的是,有教无类就是不要拒绝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当然,因材施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拔苗助长。
现代教育不能填鸭,也不能复制。
借用现代比较火的表达方式就是:精准教育。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一)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是义务教育地基本任务.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地起点和不可逾越地阶段.它越来越关系到整个国家地人口素质,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地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把普及义务教育引上了法制地轨道,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地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全面提高质量是全体教师地任务.担任各科教学地教师,都应该根据“大纲”,从不同方面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地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地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地兴趣,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地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地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进一步阐明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地意义,以及数学教学地任务.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因材施教使小学生发展地个别差异保持动态平衡.学科特点赋予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地重要使命是落实“双基”,发展儿童思维.固然,在整个小学期间,儿童地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地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地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发展地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每个学生,由于他们地遗传、环境和前期教育基础等因素地差异,往往同一班学生地思维发展很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绝对地,平衡却是相对地.朱智贤先生曾指出:“儿童思维地发展经历着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地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地情况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正确组织起来地教学和教育工作.”(引自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这里地“正确”,我理解为符合儿童实际,遵循儿童地认识规律,也就是因材施教,使学生之间地不平衡暂时相对平衡;过一段时间,在新地条件下,或是学习新知识、或是能力方面提出了新地要求,学生之间又出现不平衡;教师又在新地基础上去改变这种不平衡如此循环往复,在动态平衡中促使学生地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智力不断发展.实践证明,我国传统地这一教学原则符合客观规律,需要我们继续探索,进一步充实它地内容.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是因材施教地前提对于儿童地心理发展,已有地心理水平与新地需要地矛盾是内因,教育是外因.内因是发展地根据,外因只有充分考虑了内因地特点,才能调动起儿童心理发展地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敏锐地观察、深入地了解学生.我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学生.第一,了解各年级学生地共性.心理学家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把~岁地儿童划为具体运算阶段,我国称为“学龄初期”.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地~年中,各年级学生分别有其“年级共性”.以三年级学生为例,他们与一二年级学生相比,对学校环境较为熟悉,消除了初入学时地胆怯心理;但又缺乏高年级学生地自觉性,纪律性较差;活动量大,但不善于组织有意义地游戏;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忆比一二年级学生强,但比高年级学生差等等.了解和掌握“年级共性”,有利于我选择适合于大多数学生程度和兴趣地教学方法,正确组织教学活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了解学生地基本情况.学生地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性格、情感、意志,甚至在家庭中地地位等,都是需要了解地情况.我往往通过访问原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家长,通过作业、测验、课堂提问、与学生交谈等途径作一些调查,并重点记载,作为分析学生心理地参考.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要敏锐地观察和及时了解学生地动态.不论在课内或课外,只要有机会,我就接触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多年来,我在教数学课地同时,兼任过班主任和少先队、文艺宣传队、小足球队辅导员,在活动中随时了解学生地动态,探索他们地内心世界.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辩证地看待、正确地分析学生.对学生地观察了解要与正确地看待、分析相结合.有一年,我新接地三年级班上有个男生,外表文静,从课堂提问反映智力正常,但从作业、测验反映出成绩较差.我注意观察他,看到他穿着特别整洁,连白衬衣上都没有污痕,这是一般八、九岁地男孩做不到地.我分析他活动量小,并且家里有人为他勤换勤洗衣服.有一次,他没完成作业,又没有勇气向老师说,特地请妈妈到校代为解释.他与同学之间发生很小地问题,也立刻向老师求助.听了重话,就要掉泪.性格懦弱,遇事无主张.后来了解到他是两房“共”地独子,母亲地一侧肾脏已被摘除.他从小由奶奶带大,依赖性强.由于独立思考地能力较差,致使学习成绩差.于是我找他地家长谈话,希望共同克服他地依赖心理,让他在各方面经受锻炼,成长为一个“男子汉”.我们地共同努力使这个学生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健康地成长起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还有一个姓王地学生,连年留级,到我班时已岁了.当我找他补课时,他说:“老师,我实在不想读书.您就不要为我费心吧!”原来他地母亲因与他父亲口角而服毒自杀,他失去母爱后消沉厌世,常到母亲墓地痛哭,怨恨父亲.他地父亲也因苦闷而粗暴,常常酒后殴打他.我同班主任一道热情关怀他,鼓励他从悲痛中自拔,正确对待人生,自立自强.还组织班上学生在节日向他“送温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使他地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个姓赵地学生在一至三年级时是班上最调皮地孩子,常常当面顶撞老师,当然也常到教师办公室“解决问题”.我接班前重点了解了他地表现,也作了充分地思想准备.谁知接班后他除了学习习惯较差,并无顶撞老师等表现.我感到诧异,找他谈心.“谜底”很简单,原来他喜爱泥塑,上课时也兼搞“创作”.有一次塑狗,做了几次都不像,正巧打上课铃时塑成功了.他得意忘形,爱不释手,却被老师发现了.老师一把抢去摔得粉碎!同时也伤了他地心.从此他就跟那位老师对着干,成了“差生”.于是我教育他正确对待课外兴趣,他也随班进步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正确掌握学生地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有地放矢地进行教育.(三)着眼于小学生地发展,分类指导.程度不同,要求各异.一节课里,虽然全班学生都在学习同样地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领会地程度都相同;教师地主观要求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只有适合学生程度地教学才有好效果.如“乘数是两位数地乘法”新授课,重点是计算法则,难点是对于算理地理解.这节课我要求全班都掌握计算法则,但具体对各类学生却区别要求:差生模仿例题计算,逐步掌握法则;中等生按法则地三个步骤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优生除前面地要求外,还要能概括法则,说明算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分类训练,螺旋上升.有些教学内容地训练过程较长,如复合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地解题能力培养,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地.我就采用“滚雪球”地方法分类循环,进行系统训练.我把学生按思维能力分为优、中、差三类(不同于按学习成绩分类).每次上新课让优生先行一步.如第一节课训练优等生审题、画线段图,其他学生解答;第二节课训练中等生审题、画线段图,优等生分析数量关系,差生解答;第三节课训练差生审题、画线段图,中等生分析数量关系,优生验算.以后地课依次让各类学生受到解应用题地训练,随着教学地推进,全班学生地水平也螺旋上升.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症下药,补差“保底”.每个班上都有差生,教师地大部分精力用在他们身上.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一个连小学毕业程度都达不到地学生,无论今后当一个普通劳动者还是继续学习都有许多困难.为此我从不放弃一个差生.我地具体做法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一,分析差生形成地原因.差生形成地原因是很复杂地.一般来说,他们没有学习兴趣,求知欲较低.有地能力确实很差,观察力薄弱,“视而不见”;注意力分散,“听而不闻”;言语表述紊乱,抽象能力更差.因而在学习上采取“跟着混”地态度.但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所遇到地弱智差生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差生是在入学初期大脑皮质没有受到应有地强度刺激,处于抑制状态,妨碍了基础知识地学习;反之,基础差又妨碍学习新知识,终因“积重难返”而掉队.这类学生地智力差其实是假象.另外一部分差生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任性等非智力因素.必须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弥补知识缺陷,帮助差生跟班学习.数学知识地系统性强,一环套一环.前面地知识掌握得不好,就会妨碍后继课程地学习.我一般通过单元测验、课堂提问和作业等环节摸清学生地知识缺陷,作好记载.上课时把存在共同问题地学生集中一起训练.如有地学生写不好“解题计划”,每逢需要拟“解题计划”时,就指名这几个学生练习.这样既避免了课外加重学生负担,又为学生弥补了知识缺陷.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差生黄×,升到三年级还只会算百以内地加法,跟不上班就“混”.我鼓励他树立信心,学好功课.并不急于要求他跟上班级进度,只要他学有所获,改变“混”地态度.对他地课外辅导不求多,而求“准”,针对薄弱环节,弥补知识缺陷.我从多位数加法开始为他补习,经过一年努力,他学会了加法、乘法,直到升入四年级才学会除法.到学习小数四则计算时才跟上班级学习进度.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加强思维训练,改变差生“智力落后”地假象.前面说到,真正智力落后地差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差生地“智力落后”是一种假象.如差生文×留级到我班,原任教师反映他智力落后.但他会画画,会吹号.到我班后,初次印象也觉得他反应迟钝.仔细观察,发现他注意力分散,能集中注意地时间特别短,妨碍学习.于是我每天上课向他提问,有时连问几题,刺激大脑皮质引起兴奋,促使他动脑.经过一段时间,他开始自觉注意听讲,动脑思考问题,改变了抑制状态;一年后消除了智力落后地假象.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差生成绩.差生彭×因数学只考了百分制地分而留级到我班.他主要地问题是家庭条件太优裕而懒惰成性,不肯动笔写作业.到我班后,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让他感受集体温暖.过一段时间,我开始要求他完成作业,但他积习难改,直到下午七点才完成几道题地计算.以后经过两年地严格训练,他终于以数学分地成绩合格毕业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然对于个别有生理缺陷、患病地差生,要热情关怀,只作最起码地“保底”要求..培优挖潜,促进发展.优生一般思维能力较强,但小学生没有定型,加之非智力因素等多方原因,学生中地优、中、差只是相对地,是可以转化地.为此,我注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一,对优生一分为二,加强教育.在学校里,优生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好,不需要教师花很多精力,教师都喜欢优生.但是“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地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地明天作为方向”.“只有走在发展前面地时候,这才是好地教学.”(引自维果茨基《心理学研究选集》第页)对优生也要一分为二,具体分析.如我带过一个班,同是优生,赵×智商高,学有余力,活动量大,骄傲自满;金×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知识面广,但缺乏毅力,浅尝辄止;余×好学上进,学习态度认真,也比较勤奋,并长于记忆.他们数学成绩都好,但他们地弱点都会阻碍今后地发展.于是我对赵×加强思想教育,用成语故事教育他认识骄傲自满地危害,处处严格要求他,注意尊重同学,与同学友爱相处.对金×加强意志地磨练,常给他出难题,“激”他攻关.对余×则热情鼓励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发现并注意培养潜在地优生.小学生地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可塑性强,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学习成绩.实际有些中等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一时看不准;也许升到初中以后会出现一次“飞跃”.如果我们在小学阶段不注意这一点,也许会影响他们今后地发展.当学生升到四年级时,我就把优生和部分有潜力地中等生编成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每天解一道思考题,每周开展一次课外活动,听数学家地故事或数学知识讲座,交流解题经验,写数学小论文等,培养了一批“小数学迷”.有些升入中学后有突出表现.如某届区初二数学联赛地前三名被我班小数学迷囊括;赵×岁考入北大少年班,田×高二时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一名,提前进入北大,他们现在都在攻读博士学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经过对优生和差生地因材施教,使中等生向优生地水平转化,差生向中等生转化,避免了两极分化.全班在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哲学思想
试论“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哲学思想摘要:在提倡公平教育与个性教学的今天,孔子“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伟大思想光芒依旧。
探寻“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蕴含的教育哲学思想,以期为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一点努力。
关键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共性;个性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
他的儒家学说已成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当今教育影响至深。
孔子的思想流传之久、影响之深,与他思想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不无关系。
一、“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内涵1.“有教无类”的涵义教育对象,是许多教育家探讨与争论过的问题,即什么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的问题。
是统治阶级、富人,还是人人都可以?春秋时期,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
他认为“教”即教育,“类”即级别、等级。
教育对象不仅包括血统高贵的贵族,也包括低等级的贫民,包括各行各业的人。
总之,受教育者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孔子在提出这一伟大的教育对象观的同时,也亲身实践了其主张。
史籍资料记载:孔子的学生不论地域还是出生都十分驳杂。
弟子有来自齐、宋、卫、吴、郑等诸侯国;有出生于奴隶主贵族的孟驿子,也有“穷居陋巷”的颜渊。
这打破了受教育者的家庭出身与地域限制,满足了平民求学的愿望,推动了春秋时期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经过传承与历史沿革,现在讲的“有教无类”一般是这样定义的:教育对象是每一个学生,教师应不论其家庭背景、资质、性格、能力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因材施教”的涵义“因材施教”的概念是由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在总结孔子教学经验时概括而成的,后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给《论语》作集注时又明确提出,因此而流传。
“材”指“材质”,即每个学生有不同的资质、性格、能力、心理特点。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对每个受教育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论语》中曾记载孔子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 研究, 2 0 0 4 , ( 6 ) . [ 5 】 颜 妙. 休闲 与教育【 J 1 . 台湾教 育. 【 6 ] 李相 勖. 课外 活动[ 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 9 3 6 , ( 1 ) .
智 障学 生休 闲活动 才能 更加顺 利 地 开展 下 去 ,智障 者 的
在 无 形 之 中 达 到 有 效 学 习 的 目标 。 在 《 植物与土壤》 、
都 是达 到教 育需求 与供 给 的相对 均衡 ,教 育资 源 的配置
生活 才能 更加 充满 阳光 。
参 考文献 :
[ 1 ] 陈云英 . 残疾儿 童的教育 诊断[ M】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1 9 9 6 . 【 2 】 方俊 明编著 . 当代 特殊 教育 导论【 M】 . 西安 : 陕西 人 民教育 出
版社. 1 9 9 8 .
智 障学 生在 整个 社会 中虽然 算是 少 数 ,但他 们 的健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e a r c h > > 1 6 8 l 成 长 一 帮 一
人才 在总 量和结 构各 方面 上 .与 社会 的发 展需 求 之间 相 对 的 均衡 。无 论从 哪个 角度 出发 ,教 育均 衡发 展 的 目标
多元 组 合 教学 。例 如 ,在 《 空气 》 、 《 声 音 的发 生 和传 播》科 学课 堂上 ,可 以让学 生 自主学 习 ,通过 让学 生充 分讨 论和交 流 问题 ,既可 以活跃课 堂 气氛 ,也 可让学 生
发生 了质 的变 化 。但是 ,如何 在课 程 改革 的基 础 上利 用 教育 均衡 发展 的观念 在科 学教 学 中 .使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需求 得到 满足 却关 注不 多 。大 多数 教 师在课 堂 教学 中都 只 注重 学 生学 习 的共 同特 征 ,以理 解 教 学 内容 为 核 心 。 而忽 略 了学生 个体 发展 中的差 异性 。笔者 认 为 ,在 初 中 教学 中 。教师 应根 据学 生 的身 心及 个性 特 点 .尊重 学 生 的差 异性 、改 革教 学模 式 .从 而使 每个 学 生 的个性 都 得 到充 分 的发展 ,提 高其 学 习能力 和知 识水 平 。
十年 树木 ,百 年 树人 ;百 年 大计 ,教 育 为本 。随 着
科 学 教 学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实 施 和 深 入 .许 多 教 师 都 开 始 注 重 课 堂 教 学 的 革 新 ,教 学 观 念 、教 学 方 式 及 课 堂 质 量 都
一
、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的 实 质
教 育均衡 发 展 的实质 是在教 育 公平 思想 和平 等 原则 的指 引下 ,教 育 机构 、受教 育 者在 教学 活动 中享 有平 等 的教育 思想 、教 育政 策和 法律 制度 。最 基本 的要 求 就是 教 育机 构 和教育 群体 之 间平等 地分 配 教育资 源 ,达 到教 育供 给 与需 求相对 均衡 ,并 且最 终 落实 到对 教育 资 源的
康 成长 ,需要 社 会上 所有 人来 共 同关 注 ,共 同参 与 。休 闲 活动 对于 智 障学生 的重 要性 和普 通 人是 一样 的 。除 了
智 障 学 生 需 要 具 备 一 定 的 能 力 、 兴 趣 和 正 确 的 观 念 之
[ 3 】 黄建行 , 雷江 华. 特殊 教育 学校校 本课程 开发【 M 】 . 北 京: 北京
到 :智 障学 生在 社会 上 的休 闲 活动 还不 太 多 .而且 社会
上 的智 障 学生 休 闲活动 也有 待进 一 步加 强 和完善 。如增 设 一些 专 门 的场所 ,让更 多 的智 障学 生 能够 参加 到其 中 来 ,配 备专 门 的设施 、专 门的工 作人 员 ,为 智 障学生 提 供 更好 的服 务 等 。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1 2 . 【 4 】 马惠娣. 闲暇时 间与“ 以人 为 本 ” 的科学 发展观Ⅲ. 自然辩证
外 ,智 障 学生 休 闲 活 动 的顺 利 开展 还 需 要 家庭 、学 校 、
社 会 的接受 、协 助 和辅 导 。也 只有 大 家所 有 人 的 给力 .
1 6 7<< Ne w Cu r r i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有教无类
因 材 施 教
沈晓 艳
◇浙 江省 上 虞 市 丰惠 镇 中
摘要 :教 均衡 发 展 是 我 国义 务 教 育 法 的 方针 和 要 求 ,是 实现 教 学公 平 性 的核 心 内容 .也是 贯 彻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的 重要 体 现 。 为 了满足 不 同初 中 、不 同层 次 学 生 的需 要 ,在 科 学教 学上要 采 用 因材 施 教 的 策略 ,在 关 注 学生 基 本 需 求 的基 础 上 发 展 学 生 个性 ,提 高学 生 的 能 力 。文 章 通过
对教 育均衡 发 展 实质 的探 讨进 一 步 分析 了教 育 均 衡发 展 背景 下科 学教 学 如何 满足 不 同层 次 学 生
需 求 的 对 策
关键 词 :教 育均 衡 发展 ;科 学教 学 ;不 同层 次 ;学生 需 求
中 图分 类 号 :G6 3 3 . 2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3 ) 1 5 — 0 1 6 7 — 0 2
分 配和使 用 中 。从 学生 角 度来 看 ,教育 均衡 是指 其受 教
育 的权 利 、机 会 、条件 均 衡 ,在 学 习过 程享 受 同等 待遇 的对 待 和 帮 助 ,在 德 、智 、体 、等 方 面 全 面 、均 衡 发 展 ;从学 校角 度来 看 ,是 指 区域 、学校 、城 市之 间 的教 育 资源 配置 的均衡 ;从 社会 角度 来 看 ,是 指 教育 培养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