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食性分类:
金鱼主要的食性
![金鱼主要的食性](https://img.taocdn.com/s3/m/e6525ff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f.png)
金鱼主要的食性金鱼主要的食性会鱼喜欢吃鱼虫,也喜欢吃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如从饲喂鱼虫的习惯来说,也可以说它属于以食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金鱼常吃的饵料有动物性饵料水蚤、剑水蚤、轮虫、原虫、水蚯蚓、孑孓以及鱼虾的碎肉、动物的内脏、鱼粉、血粉、蛋黄、蚕蛹等,植物性饵料硅藻、金藻、黄藻、甲藻、裸藻、芜萍、水草、植物子实、麸皮、而包屑、米粒、菜叶等。
一、金鱼的食性与其消化器官形态的关系(一)口金鱼的口为端位(即在头部的最前端),适合摄取浮游生物,也适合从不同角度去摄取其他食物。
口的位置对它的广食习性很有利。
(二)鳃耙也是鱼类主要取食器官之一。
金鱼的鳃耙较发达,选与其喜食鱼虫等浮游生物有关,因为这类生物有的很小,甚至肉眼都看不见,当金色从水中吞食食物时,只好将水和食物一起吞进口腔,再经鳃耙过滤,将水分由鳃裂排出体外,将被鳃耙滤取下来的食物送入肠管。
(三)咽喉齿金鱼和其他的鲤科鱼类一样,均具有发达的咽喉齿,用它磨碎比较坚硬的食物,如植物子实、大型浮游生物的甲质外壳、较大颗粒的人工配合饵料等。
(四)肠管是金鱼的主要消化器官。
一般说来,肉食性鱼类因为吃的是动物性食物,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它的肠管较短。
草食性鱼类因所吃的是植物性食物富含纤维,需在肠管中停留较长时间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所以其肠管较长。
杂食性鱼类,因为食性杂,所吃食物在肠管被消化吸收的时间不一,肠管的长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金鱼肠管的长度为体长的2~3倍(表3-1),不同的金鱼品种肠管的长度也有差异,这也可能与所吃的食物有关,如紫珍珠鱼的肠管就比红水泡、鹤顶红的肠管为短。
可能因为紫珍珠鱼属于珍贵品种,多给它投喂鲜活的鱼虫等优质饵料,久而久之就使其肠管的形态特征有所变异,变得较接近肉食性鱼类。
优越的生活条件,吃惯了鱼虫等优质饵料,因而肠管较短,一日喂养不好,吃进粗质的饵料在较短的肠管中就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引起营养不良,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品种特征难于体现,而被认为此品种难于饲养。
鱼类的食性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
![鱼类的食性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https://img.taocdn.com/s3/m/04ef5b6a376baf1ffc4fad73.png)
鱼类的食性第一节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
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测定鱼类食性的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 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食性类型 - 按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① 浮游生物:鲢、鳙② 底栖生物:青鱼、鲤、鲫③ 游泳动物:鳡、鲌类④ 周丛生物和碎屑:鲴类⑤ 水生植物:草鱼、团头鲂、鳊食性类型 - 按所吃食物类群的广狭划分① 广食性:杂食性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不特化② 狭食性:多为只食植物性或只食动物性食物的种类→摄食和消化器官特化。
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一般较难适应。
③ 单食性:仅食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定类群青鱼→螺类草鱼→水草凶猛鱼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
摄食方式1. 掠食:凶猛鱼类的摄食方式2. 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
呼吸不停、水流不止、滤食不息3. 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4. 刮食:刨刮着生生物。
刨刮痕迹→ 种类和大小5. 翻掘:将可伸缩口和吻部伸入泥中,翻起泥和食物,再拣食6. 吮吸:水 + 食物。
摄食效能低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
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
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圆口铜鱼5、浮游动物食性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
鳙、鲥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主动捕食。
认识鱼的知识点总结
![认识鱼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d8bb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a.png)
认识鱼的知识点总结一、鱼的分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拥有丰富的多样性。
根据形态、生活习性和遗传学特征,鱼类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根据鱼类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可以将鱼类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
根据遗传学特征,可以将鱼类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
硬骨鱼是现生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了鲑形目、鲈形目、鲢形目等多个目。
软骨鱼包括了鲨鱼、魟鱼等多类。
二、鱼的生活习性1. 鱼的呼吸大多数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即将水通过嘴巴,通过鳃盖进入鳃腔,然后通过鳃腔内的鳃耙呼吸,最后将呼出的水排出体外。
一些鱼类例如鳝类可以在水陆环境中通过皮肤呼吸,又如电鳗可以在水中通过肺呼吸。
2. 鱼的营养鱼类根据生活习性和食性可以分为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
大多数鱼类是肉食性,它们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例如鱼、虾、甲壳类等。
其他一些鱼类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例如鲤鱼、鲫鱼等。
部分鱼类则以植物和动物性食物为主食。
3. 鱼的生殖鱼类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存在。
大多数鱼类都是性生殖,雄性鱼和雌性鱼在繁殖季节内进行产卵、受精和孵化过程。
少数鱼类能够进行无性繁殖,例如鲤鱼、鳟鱼等。
4. 鱼的生长鱼类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期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鱼类出生后需要经过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三个生长阶段才能达到性成熟状态。
大多数鱼类在成年期能够繁殖后代,但也有少数鱼类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状态,例如鲟鱼、鲷鱼等。
三、常见鱼类1. 鲑鱼鲑鱼是一种知名的海鱼,主要栖息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沿海水域中。
鲑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们喜爱的食材。
鲑鱼是一种迁徙鱼类,成年鲑鱼会返回到其诞生地进行繁殖,鲑鱼幼鱼则通过下游水道到达海洋中进行生长。
作为保护资源,世界各地的鲑鱼种群都受到了严格保护。
2. 鳟鱼鳟鱼是分布广泛的淡水鱼类,主要生活在北半球的淡水水域中。
鳟鱼的肉质鲜美,口感细腻,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受欢迎的食材。
鱼类的四大主要食性: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
![鱼类的四大主要食性: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https://img.taocdn.com/s3/m/f88ffa2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65.png)
鱼类的四大主要食性: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
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
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随着鱼体的生长,鱼的食性开始分化。
当鱼类度过了幼年期后,便会开始出现明显的食性分化。
成年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
不同鱼类会具备不同的食性,同时也因此而改变其生活的水层。
根据鱼类采食食物对象的不同,固有的食性主要分为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四大主要食性鱼类。
1.滤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代表鱼种:鲢鱼(白鲢)、鳙鱼(花鲢)、䱗条等。
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大多是以滤食方式摄取(比如鲢鱼鳙鱼),以咬食方式来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较少(比如小杂鱼)。
鲢鱼(白鲢)鲢鱼和鳙鱼即属于滤食性鱼类的典型鱼类,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
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密集。
这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
鳙鱼(花鲢)浮游生物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浮游生物就是漂浮在水体中的细小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动物性质的(浮游动物),比如轮虫,桡足类虫,枝角类虫,小蚊虫等。
也有植物性质的(浮游植物),比如藻类物质,植物的碎屑,小颗粒状的种子等。
(䱗条)滤食性鱼类之中还有一种以腐泥沉渣碎屑为主食的鱼类,代表鱼类:鲴鱼、鲮鱼、梭鱼、鲻鱼等。
(鲴鱼)这类腐食性鱼类主要以水底和泥中的动物和植物尸体为食,同时也采食底栖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等,理论上又归划于同鲢鳙鱼的类似滤食性鱼类。
鲴鱼、梭鱼和鲻鱼即属于此类。
(鲮鱼)鲮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热带鱼类,种类很多,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
又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鲮鱼(《本草求原》)等。
鲮鱼大致分为麦鲮,泰鲮,土鲮三种。
(梭鱼)梭鱼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亦能进入淡水。
四类常见鱼的摄食习性
![四类常见鱼的摄食习性](https://img.taocdn.com/s3/m/02ff94d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2.png)
四类常见鱼的摄食习性在不同的水域,同样一种鱼类对于饵料的味型需求、饵料的状态乃至饵料的成分,都存在着些许差异,往往这些细节是钓鱼新手所不了解的。
今天笔者就简单地介绍一下,野钓中常见的几类淡水鱼的摄食习性特点,希望能够在野钓正确搭配饵料方面对钓友们起到帮助。
一、杂食性鱼类的摄食与习性通常在野钓中,我们常钓的鲫鱼、鲤鱼是杂食性鱼类的典型。
除此之外还包括罗非鱼、青鱼、鳊鱼、武昌鱼,甚至是小白鲦、翘嘴鲌鱼等上层水域鱼类。
这些鱼类的食谱真的是相当广泛,它们既吃荤饵,对于素饵、粮食型饵料也有很好的食欲。
对于热爱野钓的钓友来讲,它们往往是比较好“对付”的。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由于气候、水温、气压的变化,它们的食性也会变化,通常会在吃饵的动作、频率和积极性这三方面出现差异。
多数情况下,这些杂食性鱼类在吃饵时多是“啄食”和“吸食”。
野钓的杂食性鱼类中,以大鲤鱼的吃饵习性最为机警,通常在漂相上会表现出又拱又试,含含吐吐,反复品尝,轻易不肯咽下肚。
二、草食性鱼类的摄食与习性三、草食性鱼类,以草鱼为典型代表。
这类鱼主要摄食水草、陆生植物的茎叶,如嫩草尖、枯草、苇芯、浮萍、轮叶、黑藻、眼子菜、狗尾草、稗草、菜叶、桑葚、南瓜花、蒲公英等,也吃各种昆虫和人工合成的谷类和薯类饵料。
草鱼食量大,堪称“食草专家”,吃饵方式为“吞”,以咽喉齿切割压磨,而且消化能力极强。
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滤食性鱼类野钓时有很多钓友,在盛夏和初秋季节,非常喜欢钓水域中上层的鲢鱼鳙鱼,因为这种鱼有着令人着迷的冲击力。
鲢鳙鱼的食性特点是典型的滤食性,它们主要在水域的中上层摄食浮游生物。
其中鲢鱼的食性特点是以浮游植物和藻类这种富含植物蛋白的饵料为主;而鳙鱼的食性则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
鲢鳙鱼的吃饵习性可以拟人地比喻为“喝饵”,即依靠嘴部和口腔内的丝状鳃,把水中的浮游饵料吃到肚子里,鲢鱼鳙鱼基本上是不会吃体型较大的固体饵料的。
四、肉食性鱼类习性和摄食五、野钓中常见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鳜鱼、乌鳢、鲇鱼、鲈鱼为代表,同时还有一些特定水域中存在的鳡鱼、狗鱼等等。
鱼能吃什么
![鱼能吃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69e8f6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1.png)
鱼能吃什么
鱼是一种水生动物,生活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鱼的食性可能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多数鱼类都以其他水生动物、小型海洋生物和植物为食。
鱼能吃的东西包括:
1.其他水生动物,如虾、蟹、蚯蚓、蚌、蠕虫等。
2.小型海洋生物,如海虾、海蚯蚓、海绵体、海蜇、海星等。
3.植物,如海藻、水草、水生藤、水生花卉等。
4.人造饲料,如鱼粉、鱼糠等。
鱼的食性可能会因为个体、年龄、健康状况、季节、生活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一些鱼类在生活环境较差的地方可能会吃人造饲料,但大多数鱼类仍然会选择自然食物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鱼的概念分类
![鱼的概念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b2b45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9.png)
鱼的概念分类
鱼是脊椎动物门腔背动物亚门鳃支亚门的动物群体,它们生活在水中,并以鳃呼吸,具有鳞、鳍、侧线系和肌肉良好等特点。
在动物界中,鱼类的种类种类繁多,有时被分为超过25,000种。
对于鱼类的概念分类,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以下是其中一些方法:
1.按鱼类的物种分类:按鱼类的物种分类方法,可以将鱼类分为两类,即骨鱼和软骨鱼。
骨鱼是指所有具有骨骼的鱼类,而软骨鱼是指具有软骨鳞的鱼类。
骨鱼又可以分为辐鳍鱼和非辐鳍鱼。
辐鳍鱼的鳍由硬骨支撑,而非辐鳍鱼的鳍则没有硬骨。
在骨鱼中,还有肉鳍鱼和骨鳍鱼之分,前者的鳍由肉质支撑,后者的鳍由骨质支撑。
2.按鱼类的生境分类:按鱼类的生境分类,可以将鱼类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
淡水鱼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例如河流、湖泊等,而海水鱼则生活在海洋环境中。
3.按鱼类的食性分类:按鱼类的食性分类,可以将鱼类分为草食鱼、肉食鱼和杂食鱼。
草食鱼主要以水草和藻类为食,肉食鱼主要以其他鱼类为食,而杂食鱼则既吃草叶,也吃其他鱼类。
4.按鱼类的特殊类型分类:按鱼类的特殊类型分类,可以将鱼类分为无颌鱼和有颌鱼。
无颌鱼没有颚骨,而有颌鱼则具有颚骨,这种分类方法通常只用于描述古
代鱼类。
总之,鱼类是非常广泛的动物群体,它们的分类方法也是非常多样化的。
以上介绍的几种分类方法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
关于鱼类的知识
![关于鱼类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21f9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0.png)
关于鱼类的知识
鱼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们具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习性和生态角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的基本知识:
鱼类的特征:
脊椎动物:鱼类属于脊椎动物门,拥有脊椎骨。
冷血动物:大多数鱼类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鳞片:鱼类通常覆盖着鳞片,这有助于减少水流的阻力。
鱼类的分类:
硬骨鱼类(辐鳍鱼):如鲑鱼、鲤鱼、鲈鱼等,拥有硬骨骼。
软骨鱼类(软鳍鱼):如鲨鱼、鳐鱼等,其骨架主要是软骨而非硬骨。
无颌鱼类:如七鳃鳗,没有真正的颌。
生活习性:
淡水鱼和海水鱼:有些鱼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河流和湖泊,而另一些则生活在海洋中。
底栖鱼和洄游鱼:一些鱼类生活在水底,而另一些会进行季节性的洄游。
鱼类的营养:
食性:鱼类的食性各异,有食草、食虫、食藻等不同类型。
食物链:鱼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鱼类的重要性:
食物来源:很多人依赖于鱼类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提供高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经济价值:鱼类在经济上也有重要价值,是渔业的重要资源。
生态平衡:鱼类在水域中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
总体而言,鱼类在地球上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鱼类的食性-2
![鱼类的食性-2](https://img.taocdn.com/s3/m/08b21305ee06eff9aef807a3.png)
精品课程-鱼类学教学课件鱼类的食性第一节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
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测定鱼类食性的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食性类型-按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① 浮游生物:鲢、鳙② 底栖生物:青鱼、鲤、鲫③ 游泳动物:鳡、鲌类④ 周丛生物和碎屑:鲴类⑤ 水生植物:草鱼、团头鲂、鳊食性类型- 按所吃食物类群的广狭划分① 广食性:杂食性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不特化② 狭食性:多为只食植物性或只食动物性食物的种类→摄食和消化器官特化。
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一般较难适应。
③ 单食性:仅食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定类群青鱼→螺类草鱼→水草凶猛鱼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
摄食方式1. 掠食:凶猛鱼类的摄食方式2. 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
呼吸不停、水流不止、滤食不息3. 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4. 刮食:刨刮着生生物。
刨刮痕迹→ 种类和大小5. 翻掘:将可伸缩口和吻部伸入泥中,翻起泥和食物,再拣食6. 吮吸:水+ 食物。
摄食效能低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
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
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圆口铜鱼5、浮游动物食性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
鱼类的摄食类型
![鱼类的摄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f980556cf84b9d528ea7a9b.png)
– ri-消化道食物中某一成分的百 分比 – pi-饵料基础中同一成分的百分 比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二、食物组成变化原因
1、发育阶段不同,仔稚鱼→幼鱼的食性转化 • 草鱼体长7-10mm,轮虫、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12-19mm,桡足类、 大型枝角类、摇纹幼虫、小型底栖;20mm左右,开始吃嫩草。 • 白鲢 27mm前以浮游动物为主 后以浮游植物为主。 • 乌鳢(梁子湖)30mm以下,桡足类100、枝角类73.1、摇蚊幼虫11.5;30 -80mm,水生昆虫48.1、虾51.9、鰕虎11.1; 80mm以上,鲫26.5、虾19.3、 鮈10.8、鰟鲏10.8、黄颡3.6、乌鳢2.4、其它鱼类26.5(食物出现频率)。 • 斑点鳠(西江)128-169mm,水生昆虫80、环节动物70、甲壳类、鱼类 为次;170-239mm水生昆虫66.7、虾蟹66.7、环节、鱼类为次;240- 399mm虾蟹71.7、水生昆虫28.3;400-1070mm虾蟹55.2、鱼类48.3。 • ①随着年龄增加,摄食和消化器官日趋完善,食物组成、特别是主要食物 亦起变化。 ②在幼鱼发育过程中存在食性转变阶段,掌握食性转变时间,及时提供适 口饵料,是人工繁殖、育苗成败的关键之一。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物组成的变化
• 鱼类对食饵的选择能力是根据: – ①鱼类对饵料生物的一定要求,即所谓喜好性,这是鱼 类长期适应摄取某种食饵生物所形成的固有属性,它既 取决鱼类本身的形态、生态和生理特点,也取决于饵料 生物的形态和生化特点。 – ②环境中这种饵料生物易于获得的程度,即所谓易得性, 这是饵料生物与鱼类在生境中相互形成的一种时空关系 特性,是饵料生物逃避被鱼类吃食的适应结果。易得性 是决定水体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常见淡水鱼类的食性以及用饵注意事项
![常见淡水鱼类的食性以及用饵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76d966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8.png)
常见淡水鱼类的食性以及用饵注意事项鱼的食性是可塑的吗:鱼的食性是配制和选用钓饵的直接依据。
钓鱼,首先要知晓鱼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要根据不同的食性下饵。
饵料不对路,好似种豆以求瓜。
鱼类是食性广但摄食量不大低等变温动物。
他们一方面消化功能不强,另一方面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需消耗能量以维持一定的体温,淡水鱼类肠道细短,有的甚至无胃(鲤鱼、鲢鱼等),所以虽总需饵量不大但新陈代谢较快,少吃勤食。
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温度适宜就特别能摄食,当水温下降到8℃以下或升至30℃以上时,鱼类一般不爱吃食,因此摄食季节性强。
北方冬季,与处于半休眠状态,到了春季,鱼体内脂肪消耗殆尽,因此一到明水期便食欲大振,随着气温的上升,食欲越来越强。
在25℃~28℃左右的水中食量最大,入秋时,鱼类便抓紧时间摄食,以备过冬。
因此,这又是钓鱼的黄金季节,之后,随着天气转凉。
食量逐渐减少,各类鱼的食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浮游生物食性: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典型代表。
草食性:以摄食水草、水藻、蔬菜及陆生某些草木茎叶为主。
草鱼即属于此类。
肉食性:以其他鱼类或栖生于水体中及水边的小动物为食,用青蛙钓黑鱼,用泥鳅、小活虾钓鳜鱼,都是大家根据肉食性鱼类特点所采用的钓法。
底栖生物食性:以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沙蚕、贝类、虾蟹等为食,青鱼即属于此类。
杂食性:这类鱼食性广,荤饵、素饵皆宜,鲤鱼即属于此类。
虽然在某一季节,鲤鱼喜食的饵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兵不排斥其他的饵料,鳊鱼、鲂鱼的食性也比较杂,鳊鱼爱吃水草,浮游生物,昆虫。
小鱼,小虾,蚯蚓等。
鲂鱼以水草。
植物碎屑为主,也吃小鱼,小虾等水生小动物。
人工饵料食性:除了黑鱼,鲶鱼之外,各类与都比较爱吃人工饵料。
鲢鱼和鳙鱼,也吃一些人工饵料。
但不是吞取咀嚼,而是吸吮其浆汁和碎屑。
鱼类的食性,除去具有相对稳定性,还因所在水域自然饵料资源的变化,人工长期投放饵料的品种,季候的变更,环境的更换,以及鱼类自身年龄的变化而不同,因此鱼类的食性是可塑的。
鱼的分类第三篇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
![鱼的分类第三篇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81e0823aaea998fcc220ec6.png)
13
2.肠胃充塞度测定
进行了生物学测定之后就要进行肠胃充塞度的测定。就是 用目测的方法,观察肠胃内食物的饱满程度,估计其摄食 强度。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饱满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区分的标准如下: “00级”:胃和肠内无食物; “0级” : 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 : 胃内有少量食物; “2级” : 胃内食物适量; “3级” : 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 : 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
4
三、摄食的形态学适应
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各自食性类 型和摄食方式的形态学特征。一般来说,每一种鱼对喜 好的食饵生物都有特定的形态学适应。鱼的体形、感觉 器官适应于搜索、感知,口、牙齿、鳃耙适应于摄取, 而胃、肠构造也适应于消化这种食物。
5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性的转换
一、食物的选择性
更厉害,已无法鉴定。
21
4.饵料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就是确定食物中包括那些种类,定量就是统计各种 饵料生物的数量。饵料成分鉴定到属或种,并测定个体 的大小和它的发育阶段,这对于查明仔鱼和幼鱼的发育 阶段和揭露鱼类食饵相互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22
5.重量更正
根据整个食物团的实际重量和各个饵料成分的实际重量可 以得出有关鱼类被捕获时索饵程度的概念,这对研究鱼类 的营养节律性和索饵洄游都是必要的。为了解决鱼类营养 的其他许多问题,如测定日摄食量、饵料消化率等等,还 必须知道被吃下的真正重量,为此,就要应用更正重量法 或还原重量法。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759d74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1.png)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众所周知,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食性,目前主要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三种: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
肉食性鱼类包括许多在浅水区域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的鱼类,还有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鱼类,其通常处于水域的食物链上层,所以数量较少,体型一般也较其他鱼类更大,如丽鱼科鱼类以及旗鱼科鱼类;草食性鱼类会以底栖植物如一些大型藻类和被子植物为主要食物,它们大多栖息在浅而温暖的水域,因食性位置处于食物链的底层,草食性鱼类在生物群落中都是个体数量最为丰富的鱼类,如鳊鱼、草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其中可能既有动物性的也有植物性的,有的还会摄取水底的腐殖质,如鲤鱼、鲫鱼等。
1.鱼类消化道与食性鱼类的食性与其消化道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由于其消化道的结构功能决定了其主要的食性。
鱼的消化道主要分为口腔、咽、食道、胃部、肠,肛门等,相关学者已经证实,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其消化道各部分都具有这适应其食性的特点。
1.1 口咽腔鱼类由于咽部较短,与口腔没有明显分界线,形态学上一般将口腔与咽部合称为口咽腔,口咽腔内主要有齿、舌和鳃耙等构造,这些构造与食物的摄取紧密联系,所以又被成为摄食器官,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因鱼的食性而产生差异。
比如,口咽腔的口裂大小决定了鱼类嘴巴的咬合能力,肉食性鱼类的口裂一般较大,如狗鱼、鲑鱼以及鲈鱼等;而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口裂一般较小。
另外,鱼类的牙齿也会因食性而产生差异,以其他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牙齿一般比较尖利,以方便其对其他动物进行捕食和撕咬;而草食性鱼类的牙齿较为钝直,利于其对植物纤维进行咀嚼;杂食性鱼类牙齿处于两者之间;某些特殊食性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由于主要以鳃耙过滤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碎屑等,牙齿的利用度并不大,所以其牙齿一般很小;鳃耙对于滤食性鱼类的影响是及其重大的,其鳃耙十分发达,形状上长而细密,数量多且功能复杂,而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鳃耙一般短而稀疏,所以鳃耙对于非滤食性鱼类的作用并不是获取食物,可能更多是保护鳃丝以及起着味觉作用。
《鱼》说课稿
![《鱼》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ddac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c.png)
《鱼》说课稿引言概述:鱼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
它们是水中的主要食物链的一部分,也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来源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鱼类的生态特点、分类、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和保护措施。
一、生态特点1.1 鱼类是水生动物,主要栖息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域中。
1.2 鱼类通过鳃呼吸,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
1.3 鱼类的身体结构通常呈流线型,适合在水中迅速移动。
二、分类2.1 鱼类按照鳞片的类型可以分为有鳞鱼和无鳞鱼。
2.2 鱼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
2.3 鱼类按照生活习性可以分为底栖鱼、洄游鱼和游泳鱼等。
三、生活习性3.1 鱼类的食性多样,有肉食性、植物食性和杂食性。
3.2 鱼类的行为复杂,有些鱼类会结群生活,有些鱼类会独自生活。
3.3 鱼类的生活习性受到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繁殖方式4.1 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方式。
4.2 鱼类的繁殖季节通常与水温、光照等因素有关。
4.3 鱼类的繁殖成功率受到环境因素和捕捞压力的影响。
五、保护措施5.1 鱼类资源逐渐减少,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如设立禁渔区、控制捕捞量等。
5.2 鱼类栖息地的破坏也是导致鱼类数量减少的原因,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5.3 鱼类的保护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致力于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结语:鱼类作为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鱼类的保护,共同努力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0173鱼类的食性
![0173鱼类的食性](https://img.taocdn.com/s3/m/7566d951a26925c52dc5bf00.png)
6
第一种方法:
E ri pi
如果选择指数大于1,那就表明该饵料对象被鱼 所选择,如果小于1,就是被鱼所放弃。
研究胃肠道内含物的主要任务是鉴定食物团的 组成和各种饵料成分的比重。
已固定的鱼(幼鱼、小型鱼)或胃肠,在分析 的前一天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洗去福尔马林,最 好更换几次水。固定的鱼用剪刀或解剖刀把鱼剖开, 并用镊子小心地把肠道取出。
胃肠内含物的基本处理方法如下:
20
(1)胃肠道长度测量
胃肠道在解剖之前洗掉内脏的残碎物及油腻, 然后测量肠道的长度。测量肠道的长度时,应避 免把肠道拉长,因为肠壁有弹性。
直接法:又称饵料减量法,即在已知容积的水体 加入已知数量的鱼和饵料,经24小时,计算该水 体内饵料减少量即该水体内鱼类的日摄食量。
间接法:
日摄食量
一次饱食量
24小时实际摄食时间 饱食时间 消化时间
12
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因素
食性。 水域中饵料生物量的多少。 外界水文条件:温度、溶解氧等。 鱼类生理状态:幼鱼>成鱼;产卵前后>产卵期
16
胃肠饱满度划分标准(目测法)
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饱满程度分为六个等 级,区分的标准如下:
“00级”:胃和肠内无食物; “0级” : 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 : 胃内食物不超过胃容积的1/2; “2级” :胃内食物超过胃容积的1/2 ,但未 充满; “3级” : 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 : 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变薄。
鱼类的生活习性,写的太详细了!
![鱼类的生活习性,写的太详细了!](https://img.taocdn.com/s3/m/fce0247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5.png)
鱼类的生活习性,写的太详细了!气温与水温地球上所有能源均来自太阳的辐射,而气温和水温的会随季节、每天的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相比之下、水温的变化幅度要小于气温的变化幅度,这是由于水的热惰性和热容决定的。
在夏季气温一般高于水温,在冬季水温可能高于气温、因而在水面会形成一层薄雾;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的辐射强度、大气环流及云层、空气的湿度、风速等;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太阳的辐射强度、空气温度、水的深度等,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可以认为是恒定的,故水的深度对水温影响较大;在夏季表面水温较高,水位越深、水温越低;在冬季底部水温较高,水位越浅、水温越低。
重庆地区取水计算温度:冬季ts=7℃、夏季ts=27℃。
描述空气的状态参数有: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对垂钓活动有影响的主要是温度、气压、风速及风向,相对湿度对水中生活的鱼影响不大、主要影响人类的舒适性;天气预报的温度与我们在钓鱼时感受的温度不同,其值是在避免太阳直射、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测定的。
大气压与低气压大气压力为地球周围大气层对单位地表面积的压力,其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 1 Pa=1N/m2;影响大气压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海拔高度;由于大气压力是变化的,故国际上规定1个标准状况大气压力值为101325 Pa、即P=760mm·Hg ;重庆地区大气压力:冬=743 mm·Hg 夏=730 mm·Hg 海拔高度对于垂钓活动基本上无影响,因为某地域生活的鱼早已适应当地的海拔;工程中,重庆地区的海拔高度为259.1m。
大气压力主要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垂钓活动影响较大。
低气压就是指大气压力比正常值偏低,其成因较复杂,气候的主要表现为空气闷热、潮湿、空气流速小,人体的感觉极度难受;由于低气压会导致近地空气上升而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形成水滴,故低气压常与下雨有关联、特别雷雨天气前;在夏季由于受太平洋东南风、印度洋的西南风影响,常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形成低气压天气,因而有谚语曰:不钓西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的食性分类:
按鱼的食性分类:
(1)草食性鱼类.这类鱼以摄食植物为主.如:水草.丝状藻类以及生长在水中的其他各种植物.草食性鱼类以草鱼.鳊鱼为代表.尤其是草鱼.是专食草类食物而的名的.
(2)肉食性鱼类.这类鱼一般生性雄猛.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甚至能捕杀比它自身体积更大的动物为食.这类鱼一般长有牙齿.常见的鱼有鲶鱼.乌鳢.马鲛鱼等.
(3)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这类鱼使用细长而密集的鳃耙去滤取食物.常见的食物有.枝角类.挠足类.轮虫以及无节动物的幼体.此外浮游生物还包括一些水生殖物中的藻类.如:绿藻.黄藻.平藻.硅藻.裸藻.黑藻等.常见鱼种类有鲢鱼.鳙鱼.鲋鱼
(4)杂食性鱼类.这类鱼食性很广.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能接受.如甲壳类小动物.昆虫的幼虫.蠕虫.贝类.植物性的如.米饭屑.面包屑.栗类.豆类食物的碎屑.常见鱼类有鲫鱼.鲤鱼等......还有很多鱼类.如:一些杂屑食性的鱼类.底栖生物性鱼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