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0

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0
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0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1.数据的集中趋势

学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据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

一. 学前准备

1. 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12,,

,n x x x 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

2. 如果12,,

,k f f f 分别表示数据12,,

,k x x x 出现的次数,则有x -

=______________.其中

12,,

,k f f f 叫做对应数据的_______,x -

叫做这几个数据的__________。

3. 在一次英语口语考试中,某小组6名同学的得分如下:12,13,8,10,11,15,则其平均分为

________.

4. 数据341,326,331,328的平均数为________.

5. 一名射手连续射靶20次,其中2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8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

则平均每次射中的环数为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6. 在一组数据中,30出现了5次,60出现了8次,56出现了11次,则数字30,60,56的权分别是

_____________。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90,90

99,80,87,86,99,95,92,92

你们认为该如何求出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呢?

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注:1.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要突出某个数据,只需要给它较大的“权”,权的差异对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数据的权经常以其他的面目出现,如数据占得百分比,数据出现的次数(频数)等等。

课堂练习:

1.已知某5个数的和是a ,另6个数的和是b ,则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2a b + B. 11a b + C. 6511a b + D. 5611

a b

+

2.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分,除学生甲外,其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学生甲的得分是( )

A. 84分

B. 86分

C. 88分

D. 90分

3.如果一组数据6,a,2,4的平均数为5,则a=______。

4.已知7,4,3和m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5;18,9,7,m,n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10,则m,n的值为_______.

三.自我测试

1.2,4,6,8,10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2.如果a,b,c,d的平均数是7,则a-1.b-3,c-4,d-8的平均数是________;

3.初二年级两个班,一班有52个人,二班有48人,已知一次考试,一班的平均分是89分,二班

的平均分是91分,则该年级平均分是________;

4.若4,x,5的平均数是7,则3,4,5,x,6的平均数是_______;

5.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11人到校外采集植物标本,其中2人每人采集到6件,4人每人采集到3

件,5人每人采集到4件,则这个兴趣小组平均每人采集标本是()

A. 3件

B. 4件

C. 5件

D. 6件

6.诗歌比赛,7名评委给各组演出的节目评分,在7个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平均分,作为该节目的实际得分。对于某组演出的评分如下:9.64, 9.73, 9.70, 9.69, 9.72,

9.69, 9.70,则该节目的实际得分是()

A. 9.704

B. 9.713

C. 9.700

D. 9.697

7.某鱼塘放养鱼苗10万条,根据这几年经验知道,鱼苗成活率为95%,一段时间后准备打捞出售,第一次网出10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5kg,第二次网出2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2kg,第三次网出3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8kg,请估计鱼塘中鱼的总质量约是多少?

7. 某农户承包荒山种了44棵苹果树,现已进入第三年收获期。收获时,先随意采摘了5棵树上的

苹果,称得每棵树摘得的苹果质量如下(单位:千克)35, 35, 34, 39, 37. 若市场上苹果售价为每千克5元,试计算这年该农户卖苹果收入将达多少元?

四. 应用与拓展

观察下列各组数据并填空:

A 1 2 3 4 5 A x -

=_______ B 11 12 13 14 15 B x -

=________ C 10 20 30 40 50 C x -=_______ D 3 5 7 9 11 D x -=_______ 分别比较A 与B,C,D 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若一组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x -

,则12345,45,45,

45n x x x x ++++的平均数为______。

2.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习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学习重点:掌握方差求法

学习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一. 学前准备 1.设x

是n 个数据12,,

,n x x x 的平均数,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n 个数据

的_______,用______表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

2.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_______。

3.数据1,6,3,9,8的极差是_______。

4.甲,乙两机器分别罐装每瓶质量为500克的矿泉水,从甲,乙罐装的矿泉水中分别抽取了30瓶,

测算它们实际质量的方差是:2 4.8s =甲,2

3.6s =乙,那么____罐装的矿泉水质量比较稳定。

5.小明准备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下面是他近六期六次跳远的成绩(单位:米):3.6, 3.8, 4.2, 4.0, 3.8, 4.0,那么这组数据的( )

A. 众数是3.9米

B. 中位数是3.8米

C. 极差是0.6米

D. 平均数是4.0米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新课标第一网

情境: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 ,质检部门从A 、B 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

A 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 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A 厂:平均数____________ 极差__________

B 厂:平均数____________ 极差__________

2)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___________3)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_______

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试一试,做下列的数学活动:

1、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

2、1)把所有差相加,

2)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

3)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知识讲解:定义:设有n 个数据1x 、2x …n x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2212()()x x x x --,,…,2()n x x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2222121

[()()()]n x x x x x x x n

=-+-+

+-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2s .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 越不稳定.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 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 例题讲解:

例1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___________.

例2 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取了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mm )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请你经过计算后回答如下问题: (1)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高? (2)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整齐?

例3 已知123,,x x x 的平均数x =10,方差2

S =3,则1232,2,2x x x 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

方差为___________. 三. 自我测试

1.如果样本方差2222212341(2)(2)(2)(2)4

S x x x x ??=

-+-+-+-??,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样本容量为____________. 2.数据1,2,3,4,5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_.

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____。

S ________.

3.一组数据:-2,-1,0,x,1的平均数是0,则x=_______.方差2

4、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四.数学日记

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

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数据的离散程度【公开课教案】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g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 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 甲厂:75 74 74 76 73 76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 乙厂:75 78 72 77 74 75 73 79 72 75 80 71 76 77 73 78 71 76 73 75 把这些数据表示成下图: 质量/g 甲厂乙厂 (1)你能从图中估计出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是多少? (2)求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并在图中画出表示平均质量的直线。 (3)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又是多少?它们相差几克?从乙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又是多少?最小值呢?它们相差几克? (4)如果只考虑鸡腿的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哪家公司的鸡腿?说明你的理由。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实例给出极差的概念: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它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目的: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仅有平均水平是很难对所有事物进行分析,从而顺利引入研究数据的其它量度:极差。 注意事项:当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近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与遇到问题情境产生知识碰撞时,才能较好地理解概念。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 如果丙厂也参与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数据如下图: 78 质量/g (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多少? (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其相应平均数的差距。 (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的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 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 ()()()[] 222212...1x x x x x x n s n -++-+-= 注:x 是这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s 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般说来,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说明:标准差的单位与已知数据的单位相同,使用时应当标明单位;方差的单位是已知单位的平方,使用时可以不标明单位。 目的:通过对丙厂与甲、乙两厂的对比发现,仅有极差还不能准确刻画一组

甘肃省靖远县北湾乡北湾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习目标: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并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2. 了解并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方差与数据波动的关系;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学习重点:1.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2.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学习难点:对极差、方差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预习指导: 1. 先精读教材P.149~151的内容,用红色笔勾画知识点。再针对学案二次阅读教材,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查阅资料,解决有关问题。 2. 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记录在预习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 预习目标:独立,限时完成预习自测,并把自己的疑惑写出来. 学习环节: 一.自学导航 1.极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即:极差=.极差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 2. 方差:叫方差。 方差用符号表示,即: S2= 3. 标准差:叫标准差,用符号表示,即: S= 4.极差与方差(或标准差)的异同: 5. 尝试训练 1. 一组数据:47、86、36、77、53、47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13、-21、-17的极差是 . 2. 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3. 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极差 4. 完成课本P.149.引例中4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 1. 已知甲、乙两支仪仗队10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cm):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 1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

六年级数学(上)目录 第一章数的整除 第一周 1.1 整数与整除的意义-1.3 能被2,5整除的数 (1) 第二周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5) 第三周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9) 一月一考第一章数的整除 (13) 第二章分数 第四周 2.1 分数与除法(1)-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 (17) 第五周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3)-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21) 第六周 2.4 分数的加减法(1)-(3) (25) 第七周 2.4 分数的加减法(4)-(5) (29) 一月一考第二章分数(2.1 分数与除法-2.4 分数的加减法) (33) 第八周 2.5 分数的乘法-2.6 分数的除法 (37) 第九周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8 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2) (41) 第十周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3)-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45) 一月一考第二章分数(2.5分数的乘法-2.9分数运算的应用) (49) 第三章比和比例 第十一周 3.1 比的意义-3.2 比的基本性质 (53) 第十二周 3.3 比例-3.4 百分比的意义 (57) 第十三周 3.5 百分比的应用(1)-3.5 百分比的应用(3) (61) 第十四周 3.5 百分比的应用(4)-3.6 等可能事件 (65) 一月一考第三章比和比例 (69) 第四章圆和扇形 第十五周 4.1 圆的周长-4.3 圆的面积(1) (73) 第十六周 4.3 圆的面积(2)-4.4 扇形的面积 (77) 一月一考第四章圆和扇形 (81) 期中测试 (85) 期末测试 (89) 参考答案 (93)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案

4.4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和偏离平均数的差异程度。 2、在已有数学经验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什么是数据的离散程度 2、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课本交流发现中,两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何进行比较呢? (1)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比较——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分组计算并比较:经计算可以看出,对于甲、乙两名同学的成绩而言,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对应相等。 (3)思考:这是不是说,两名同学的成绩一样呢? 2、图4—1两名同学成绩的折线统计图,观察一下,它们有差别吗?把你观察到的结果写出来: 3、从图4—1我们可以发现:甲同学的成绩从秒到秒,波动的范围比较大,乙同学从12.2秒到12.9秒,折线波动范围则比较。从折线的波动范围我们能够看出些什么? 你得到:两名同学的成绩比较,哪一名的比较稳定?

4、从图4—2中的红色虚线所代表的统计量是什么?你能否发现在两幅图中描出的各点与所画出的虚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这条虚线上方的点与虚线下方的点所表示的训练成绩与他的平均成绩有什么关系? 5、观察图4—2,比较甲、乙两名运动员8次成绩偏离平均成绩的程度,你感觉就成绩而言,哪组数据相对他们的平均数波动程度较小,哪组数据的波动程度较大?从而,你认为平均数12.5对哪组数据的代表性较大?对哪组数据的代表性较小? 6、总结:数据的离散程度描述一组数据的和。 二、巩固训练 甲、乙两人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0次,投中次数如下: 甲:7 8 6 8 6 5 4 9 10 7 乙:7 7 6 8 6 7 8 5 9 7 有人说这两个人的投篮水平相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根据上述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说明你的结论。 三、自我反思 1、本节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举例说明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05练习题解答:第五章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第五章 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练习题: 1. 17名体重超重者参加了一项减肥计划,项目结束后,体重下降的重量分别为: (单位:千克) 12 10 15 8 2 6 14 12 10 12 10 10 11 10 5 10 16 (1)计算体重下降重量的中位数、众数和均值。 (2)计算体重下降重量的全距和四分位差。 (3)计算体重下降重量的方差和标准差。 解: (1)○1中位数: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M d 的位置= 2 =9,数列中从左到右第9个是10,即M d =10。 ○2众数: 绘制各个数的频数分布表: “10”的频数是6,大于其他数据的频数,因此众数M O =“10” ○3均值: 18.1016 521 =+?++= = ∑=n n x X n i i (2)○1全距:R =max(x i )-min(x i )=16-2=14 ○2四分位差: 根据题意,首先求出Q 1和Q 3的位置:

Q 1的位置=41+n =4 1 17+=,则Q 1=8+×(10-8)=9 Q 3的位置=4)1(3+n =4 ) 117(3+?=,则Q 3=12+×(12-12)=12 Q= Q 3- Q 1=12-9=3 (3)○1方差: 2 21 222 () 1 (210.18)(510.18)(1610.18) 171 =12.404 n i i x x S n =-= --+--=-∑+?+ ○2 标准差: 3.52S === 2.下表是武汉市一家公司60名员工的省(市)籍的频数分布: 省(市)籍 频数(个) 湖北 28 河南 12 湖南 6 四川 6 浙江 5 安徽 3 (1)根据上表找出众值。 (2)根据上表计算出异众比率。 解: (1)“湖北”的频数是28,大于其他省(市)籍的频数,因此众数M O =“湖北” (2)异众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mo r n f V n -= ( n 代表总频数,mo f 代表众数的频数) 其中n=60,mo f =28,则: 6028 0.5360 r V -==

如何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如何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我们通常使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但这些统计量无法完全反应数据的特征,即使均值相等的数据集也存在无限种分布的可能,所以需要结合数据的离散程度。常用的可以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如下: 极差(Range) 极差也叫全距,指数据集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极差计算比较简单,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数据集的离散情况,但因为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取的是极端,而没有考虑中间其他数据项,因此往往会受异常点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数据的离散情况。 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 我们通常使用箱形图来表现一个数据集的分布特征: 一般中间矩形箱的上下两边分别为数据集的上四分位数(75%,Q3)和下四分位数(25%,Q1),中间的横线代表数据集的中位数(50%,Media,Q2),四分位距是使用Q3减去Q1计算得到:

如果将数据集升序排列,即处于数据集3/4位置的数值减去1/4位置的数值。四分位距规避了数据集中存在异常大或者异常小的数值影响极差对离散程度的判断,但四分位距还是单纯的两个数值相减,并没有考虑其他数值的情况,所以也无法比较完整地表现数据集的整体离散情况。 方差(Variance) 方差使用均值作为参照系,考虑了数据集中所有数值相对均值的偏离情况,并使用平方的方式进行求和取平均,避免正负数的相互抵消: 方差是最常用的衡量数据离散情况的统计量。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方差得到的数值偏差均值取平方后的算术平均数,为了能够得到一个跟数据集中的数值同样数量级的统计量,于是就有了标准差,标准差就是对方差取开方后得到的: 基于均值和标准差就可以大致明确数据集的中心及数值在中心周围的波动情况,也可以计算正态总体的置信区间等统计量。 平均差(Mean Deviation) 方差用取平方的方式消除数值偏差的正负,平均差用绝对值的方式消除偏差的正负性。平均差可以用均值作为参考系,也可以用中位数,这里使用均值: 平均差相对标准差而言,更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因为标准差是通过方差的平方计算而来的,但是平均差用的是绝对值,其实是一个逻辑判断的过程而并非直接计算的过程,所以标准差的计算过程更加简单直接。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上面介绍的方差、标准差和平均差等都是数值的绝对量,无法规避数值度量单位的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陈齐辉)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八(二)班课题数据的离散程度 主备教师陈齐辉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 25 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的意义。 过程与 方法 经历刻化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培养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怎么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方差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讲授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观察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体现数据的 (2)众数是一组数据出现次数-----的数据。 (3)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处在最 ------------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 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认识 本节课重点 打好基础进 入主题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学生利用2分钟时间阅读课本42页上面的引例的内容,然 后分别计算: (1)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 (2) 结合计算的结果思考: 利用平均数还能看出哪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 误差更小吗? 结合上面的学习,学生再看43页的极差的概念,要求熟读 熟记。 认真阅读43页下面的例子,体会极差在生活中的实际实际 应用。并回答: 什么样的指标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课本42页下面 的两幅图,再思考: (1) 由图作出判断:那个厂 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 准的误差小? (2) 学生分别计算甲和乙两 个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 差,比较哪个差更大?和上 面你得到的结论有什么关 系? 掌握极差的 概念,理解其 统计的意义。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我们除了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还要了解这组数据 的----------程度。 2、为了体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我们可以用这组数据的 -----------程度来表示。 3、一组数据中------------和----------的差叫这组数据的极差。 4、一组数据极差大,离散程度就-----------,极差小,离散 程度就---------------------。 计算下面两组数据的极差: A组:0,10,5,5,5,5,,5,5,5,5 B组:4,6,3,7,2,8,1,9,5,5, 1据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 温是12度,最低气温是-7 度,那么今天的气温的极差 是多少? 2观察课本44页练习中的 图,回答:哪一组的极差比 较大? 3、例说明一些生活中的极 差的例子。 经历刻化数 据离散程度 的探索过程, 感受表示数 据离散程度 的必要性。

沪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复习 (绝对经典)

未来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年 级 科 目 授课时间段 学科教师 课时数 2H 课 题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整除(数的整除、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1)分解质因数:(分解彻底) (2)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如何求约数,约数和 A 、求法:(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法) B 、A ×B=(A 、B )×[A 、B] C 、求约数个数:指数加1在相乘 求约数和:从每个因数的零次方开始加,一直加到这个因数本身,然后再把所有的这些和相乘。 例如:18=2×23 约数个数为:(1+1)×(2+1)=6个 约数和为:(1022+)×(210333++)=39 【备注】有时,整除出的题咋一看貌似有些小难,但是只要稍微经过分析,就会发现所谓的难题都是”纸老虎”。 专题二:分数(分数、繁分数计算化简;裂项,分数与小数互化) (1) 分数计算技巧: 加减法:能凑整则先凑整、分母相同的放在一起先算(死算时通分) 乘除法: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小数化为分数、能约分则尽量约分 (2) 繁分数化简计算 【备注】繁分数更多的是一个工具,通常它会出现在分数的混合计算当中来考查学生的化简能力、细心程度。 解题技巧:在计算中碰到小数,尽快转化成分数、做到步步为营,细心决定成败。 (3)分数的裂项:(分母为乘积、分子为和差) )1(1+n n =n 1-)1(1+n ) 1(+n n a )k (1+n n =k 1 [n 1-)(1k n +] ) k (+n n a )2)(1(1++n n n = 21 [)1(1+n n -)2)(1(1++n n ] ) 2)(1(++n n n a

4.1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 总体说明: 本节课共有两课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渐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领悟极差、方差、标准差都是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理解一组数据的稳定性与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数值的大小相关.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数、中位数等几个刻画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统计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初步的统计思想,但学生对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并不了解,它们是否稳定,稳定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缺乏直观和理性的认识.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统计课程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统计活动,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在有了初步的统计意识,并能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类的基础上,又安排学生怎样对数据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在统计意识和方法上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外贸公司对几个不同的厂家鸡腿的质量进行分析,引出极差、方差、标准差等相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2. 过程与方法:经历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几个量度的探索过程,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g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 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 甲厂:75 74 74 76 73 76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 乙厂:75 78 72 77 74 75 73 79 72 75 80 71 76 77 73 78 71 76 73 75 把这些数据表示成下图: 质量/g 甲厂乙厂 (1)你能从图中估计出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是多少? (2)求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并在图中画出表示平均质量的直线。 (3)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又是多少?它们相差几克?从乙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又是多少?最小值呢?它们相差几克? (4)如果只考虑鸡腿的规格,你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哪家公司的鸡腿?说明你的理由。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实例给出极差的概念: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它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6.4数据的离散程度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数据的离散程度 教师寄语: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一、学习目标——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1、经历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 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 课标要求: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 二、温馨提示——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学习重点:会计算某些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 学习难点:理解数据离散程度与三个“差”之间的关系. 预习提示:阅读教材149-151页. 三、课前热身——激发兴趣、温故知新 1.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______的特征数. 2. 条形统计图表示每个项目的________,折线统计图反映事物的_________,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在总体所占的_______. 四、课堂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极差的概念 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公 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g 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 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单位:g )如下: 甲厂:75 74 74 76 73 76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 乙厂:75 78 72 77 74 75 73 79 72 75 80 71 76 77 73 78 71 76 73 75 把这些数据表示成下图: ⑴ 请你求出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 数据的离散程度

的平均质量______,______. ⑵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它们相差几克?乙厂呢? 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平均水平”外,人们往往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极差的概念:一组数据中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的差. 例题:在体育达标测试中,某校初二、五班第一小组六名同学一分钟跳绳成绩如下:93,138,98,152,138,183;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A.138 B.183 C.90 D.93 练习:某市5月上旬的最高气温如下(单位:℃):28、29、31、29、33,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30 B. 众数是29 C. 中位数是31 D. 极差是5 探究点2: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如果丙厂也参加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数据如图所示. ⑴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是多少? ⑵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 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对应平均数的差距. ⑶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 为什么? 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和标准差刻画. 方差公式:有一组数据:x1, x2, x3,……,x n,其平均数为则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差公式: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计算从甲厂抽取的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为__________. 75 74 74 76 73 76 75 77 77 74 74 75 75 76 73 76 73 78 77 72 练习:已知一组数据:1,3,5,5,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6 B.5 C.4 D.3.2 探究点3: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变动 ⑴数据1,2,3,4,5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

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习重点】 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学习难点】 应用方差对数据的波动情况进行比较、判断. 学习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教材第149页的内容,找到极差的概念,并完成书中设置的问题. 【说明】 应用实例并提问启发思考,导入极差的概念,自然而又有探索性. 【归纳结论】 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往往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 先阅读教材第150页“做一做”的内容,并完成书中设置的前两个问题. 【说明】 通过问题的分析以及阅读指导的再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 【归纳结论】 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方差(v ariance )是各个数 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 其中,x -是x 1,x 2,…,x n 的平均数,s 2是方差.而标准差(standard de v iation )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知识模块二 用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意识,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并进行了简单的应用,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很单一,认为方差越小越好.在以往的统计课程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统计活动,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课堂主要采用实验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有一定的活动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第四节第2课时.在学生对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学生对这些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统计量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越好.因此,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辨析,从而使学生对这三个统计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会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做出判断. 2.经历对统计图中数据的读取与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根据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统计的素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概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学生对这些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统计量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个误区. 教学难点: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辨析,从而使学生对这三个统计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法建议

总体思路是:具体的情境→理解领悟→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阅读课本p152-153,完成议一议中的问题. 任务2: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那么,是不是方差越小就表示这组数据越好呢?举例说明. 2.预习自测 一、选择题 1.关于2、6、1、10、6的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 B.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 D.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0 答案:A 解析: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为1,2,6,6,10, 它的平均数为(1+2+6+6+10)=5,数据的中位数为6,众数为6,

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名师总结)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知识点1】正确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一、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 据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例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86, 92, 100, 106,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 例2: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人. 例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 . 例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 例5: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 23, 26, 30, 33 A、B、C、D 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例6:有5个抽屉,分别有图书33本、42本、20本、53本和32本,平均每个抽屉里有图书多少本? 例7:小明参加了四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88分,他想再通过一次数学测验将五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最少90分,那么在下次测验中,至少要得多少分? 例8:四个数的平均值是30,若把其中一个改为50,平均值就变为40,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例9:有甲、乙、丙三个数,甲数和乙数的平均数是42,甲数和丙数的平均数是46,乙数和丙数的平均数是47,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例10:某人沿一条长为12千M的路上山,又从原路返回,上山的速度是2千M/小时,下山的速度是6千M/小时。那么,他在上山和下山的全过程当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M每小时? 例11: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唯一.众数着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 学案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4.数据的离散水准(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结合实际,使用相对应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学习准备】 课前,从事下列活动: (1)两人一组,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人估计1min 的时间,另一人记下实际时间,将结果记录下来。 (2)在吵闹的环境中,再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学习过程】 活动1:根据图表感受数据的稳定性 1.射箭时,通常新手成绩会比老手差一些,而且成绩通常不太稳定。小明和小华练习射箭,第一局12支箭射完后,两人的成绩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估计小明和小华 谁是新手,并说明你这样估计的理由。 使用?巩固 2.(1)从下面两幅图中,你能分别读出甲、乙两队员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吗? (2)通过估计比较甲、乙两队员射击成绩的方差的大小?说说你的估计过程。 (3)分别计算甲、乙两队员射击成绩的方差,看看刚才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4)丙队员的射击成绩如右图,判断三人射击成绩的方差的大小。 反思?小结 3.从图形中比较两组数据的稳定性,你有哪些经验,与同伴交流。 02 4 6810 0123456789101112箭序 成绩

活动2:感受生活中的稳定性 1.将全班课前收集的数据汇总起来,分别计算安静状态和吵闹环境下估计结果的平均值和方差。 2.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是否一致,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3:利用数据的稳定性做出抉择 1.某校拟派一名跳高运动员参加一项校际比赛,对甲、乙两名跳高运动员实行了8次选拔比赛,他们的成绩(单位:米)分别如下: 甲:1.70,1.65,1.68,1.69,1.72,1.73,1.68,1.67。 乙:1.60,1.73,1.72,1.61,1.62,1.71,1.70,1.75。 (1)甲、乙两名运动员的跳高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 (2)他们哪个的成绩更为稳定? (3)经预测,跳高1.65米就很可能获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取跳高比赛冠军,可能选哪位运动员参赛?若预测1.70方可夺得冠军呢? 活动4:自主反馈 1.为选派一名学生参加全市实践活动技能竞赛,A 、B 两位同学在校实习基地现场实行加工直径为20mm 的零件测试,他俩各加工的10个零件的相关数据依次如下图表所示(单位:mm )。 根据测试得到的相关数据,试解答下列问题: (1)考虑平均数与完全符合要求的个数,你认为__________的成绩好些。 (2)计算出S 2 B 的大小,考虑平均数与方差,说明谁的成绩好些。 *2.姚明在2005-2006赛季NBA 常规赛中表现优异。下面是他在这个赛季中,分别与“超音速”和“快船”队各四场比赛中的技术统计。 场次 对阵超音速 对阵快船 得分 篮板 失误 得分 篮板 失误 第一场 22 10 2 25 17 2 第二场 29 10 2 29 15 0 第三场 24 14 2 17 12 4 第四场 26 10 5 22 7 2 (1)请分别计算姚明在对阵“超音速”和“快船”两队各四场比赛中,平均每场得分是多少? 平均数 方差 完全符合要求个数 A 20 0.026 2 B 20 S 2 B 5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复习教学案教案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复习教学案 【知识回顾】 1.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波动大小)的量: 等。 2.极差: (1)极差计算公式:。 注意:极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波动大小)就越,这组数据就越。 (2)用极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波动大小)的优缺点:(回忆) 3.方差(或标准差): (1)方差计算公 式:; 标准差计算公 式:。 注意:①方差的单位是;而标准差的单位 是。 ②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波动大小)就 越,这组数据就越。 ③两组数据比较时,一组数据的极差大,这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 差)不一定 ...就大! (2)填表:

(3)区分“二选一”和“对二者做出评价”这两类题型的回答的不同:(回忆) 【达标测试】 1.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为: 13=甲x ,13=乙x ,6.3S 2=甲,8.15S 2=乙,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 。 2.一组数据1-,0,3,5,x 的极差是7,那么x 的值可能是__________ 3. 已知一组数据1,2,0,-1,x ,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 4. 在统计中,样本的标准差可以反映这组数据的 A .平均状态 B .分布规律 C .离散程度 D .数值大小 7.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80x =甲,90x =乙,方差分别是210S =甲 ,25S =乙,比较这两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组数据较好 B .乙组数据较好 C .甲组数据的极差较大 D .乙组数据的波动较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组数据的极差相等,则方差也相等 B .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 C .数据的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越稳定 D .数据的平均数越大,则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数据的分析小复习

【学习目标】通过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大小,对实 际问题做出解释,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标 我的任务 【任务1】知识点归纳 1.极差的计算: (1)计算一组数据的极差,首先要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2) 数据有单位,极差也要带上单位 (3)数据以图表或表格形式出现时,也要遵循上面的方法 2.方差的计算:求方差的一般步骤 (1)求出平均数; (2)求出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x i 与平均数x -的偏差i x x - -; (3)求各偏差的平方; (4)求各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3.方差的单位是原始数据单位的平方 方差的计算公式可变形为22222121[()]n s x x x n x n -=++- 当且仅当每个数据相等时,方差为0,反过来,若2s =0,则12n x x x == 王老汉为了与客户签定购销合同,对自己鱼塘中鱼的总重量进行估计,第一次捞出100条,称得重量为184kg ,并将没条鱼作上记号放入水中;当它们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又捞出200条,称得重量为416kg ,且带有记号的鱼有20条。 问题(1).王老汉的鱼塘中估计有多少条鱼?(2).王老汉的鱼塘中估计鱼总重多少千克? 第三标 反馈目标( 20 分钟) 赋分 学成情况: ;家长签名: 行为强化 (导语)

1. 数据4, 5,6,7,8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 2.五个数1,2,3,4,a的平均数是3,则a =________,这五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 3.若已知一组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S2,那么 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 n-2的平均数为______,方差为______.4.已知,一组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 ①数据x1+3,x2+3,……,x n+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 ②数据2x1,2x2,……,2x n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 ③数据2x1+3,2x2+3,……,2x n+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 5.选择题: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 B、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 C、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 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6.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76 90 84 86 81 87 86 82 85 83 乙组:82 84 85 89 79 80 91 89 79 74 哪个小组学生的成绩比较稳定?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教案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第三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第01课时 课题:3.1平均数(1) 目标: 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用频数计算平均数和选取适当基数计算平均数。 2、在求实际问题的平均数的过程中,体会简化平均数算法的必要性,能灵活地用3种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这一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养成用数学的良好意识。 重点: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数据17,19,16,21,19,22的平均数是_____; 2、数据2、 3、x 、4的平均数是3,则x=________; 3、5个数的平均数是14,3个数的平均数是6,则这8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 4、若两组数x 1,x 2,…,x n 和y 1,y 2,…,y n 的平均数分别为x 和y ,则x 1+y 1,x 2+y 2,…,x n +y n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 5、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给玉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某校 则全班平均捐款为________元; 6、强烈某食品厂为加强质量管理,对某天生产的罐头抽查了10个,样本,净重如下(单位:克) 342,348,346,340,344,341,343,350,340,342 求样本的平均数。 7、某班有50名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成绩90分有9人,84分的有12人,73分的有10人,65分有13人,56分有2人,45分有4人,计算这个班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161cm ,B 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约为163cm ,小明一定比小丽矮吗? (二)引入新课,梳理知识 题1、2、3、4引入平均数的定义及直接算法,题5、6引入平均数的简便运算,题7是平均数的简单运用,体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板演,教师适时点评、质疑、讨论、归纳,穿插引入新课: 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常,我们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即:这组数据都“接近”这个数。对于n 个数x 1、 x 2……,x n ,我们把 n 1(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记为x ,即x = n 1(x 1+x 2+…+x n )(公式一)x 读作:“x 拔” 剖析:⑴公式x =n 1(x 1+x 2+…+x n ),是平均数的 “直接算法”;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专项练习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 度》word单元测试题 课题: 数据的离散程度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数据-5,6,4,0,1,7,5的极差为___________ 2、某校初三年级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两个班能参加比赛的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的个数,经统计和计算后结果如下表: 班级参加人数平均字数中位数方差 甲 55 135 149 191 乙 55 135 151 110 有一位同学根据上面表格得出如下结论:?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水平相同;?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每分钟输入汉字达150个以上为优秀);?甲班同学比赛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大。 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已知数据a,a,a,的方差是2,那么2a,2a,2a的标准差(精确到0.1)是_________ 。 123123 4、一组数据库,1,3,2,5,x的平均差为3,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______。 5、已知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______ ,标准差为_______ 。 ,,,,xx6、数据x,x,x,x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5,那么各个数据与之差的平方和为1234 __________。

7、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为7环,10次 22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是:S=3,S=1.2,成绩较稳定的是 __________(填“甲”或“乙”)。甲乙 8、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后,甲、乙两班的数学成绩(单位:分)的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班级考试人数平均分中位数众数方差甲 55 88 76 81 108 乙 55 85 72 80 112 从成绩的波动情况来看,________班学生的成绩的波动更大 19、已知一组数据x,x,x,x,x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 3x-2,3x-2,1234 5123 3x-2,3x-2,3x-2的平均数是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 34 5 10、一组数据中若最小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11、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的上下波动数据 为:0.2, 0.3, 0.1, 0.1, 0, 0.2, 0.1, 0.1, 0.1, 0,则对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 波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为0.12 B、众数为0.1 C、中位数为0.1 D、方差为0.02 2,,,,xx12、对甲、乙两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甲=乙,S甲 2=0.025,S=0.0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乙 A、甲短跑成绩比乙好 B、乙短跑成绩比甲好 C、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 D、乙比甲短跑成绩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