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详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如何应用中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如何应用中医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
患者多会出现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表现。
发病率中60岁老年人较为常见。
本病临床发病率居高不下,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根据临床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在大多数中老年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有一定程度的骨性关节炎。
目前,西医对该病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主要药物只能短期缓解疼痛。
而使用中药不但可以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畸形、减低疾病恶化的风险,而且有助于修复受损的关节。
一、辨证论治:以病证相结合,灵活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病”是反映在疾病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中医中的“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症状。
因此,对“病”的鉴定是从全过程出发,具有特殊性的了解疾病的本质。
辨“证”是在疾病的某一个阶段,“证”的病理性质和发病部位。
在疾病诊断中,辨证和辨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疾病诊断诊治的作用。
在辨病论治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既能把握当前疾病的主要矛盾,又能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做到精准立法、灵活治疗。
我们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以经络梗阻为标,以风、寒、湿侵入为诱导因素。
治疗从虚入手,以补肝强肾、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
结合外感病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性质,采用相应的祛风、祛寒、祛湿、清热、祛痰、活血等方法。
“病”与“证”相结合,诊断准确,立法合理,处方有效,治疗灵活,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二、临证用药:要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内外结合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虚到实的特点,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主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淫羊藿、枸杞、寄生、牛膝、狗脊、干芍、地黄等,并结合具体症状,分别具有相应的功能,除湿、清寒、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轻叩补,要补一段时间,即可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辨证内治的基础上,外用风寒阻络、痰瘀温寒、活血通络中药热敷散,疗效倍增。
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不 仁 ,固定 不 移 ,行 走 则剧 ;舌淡苔 白边有 瘀点或瘀 斑 .咏细
涩。
甘 草 、麻 黄 各 5 g 。药 渣 可 水 煎 熏 洗 患
处 ,或局部湿热敷 ,每 日2 次。
当 以 活 血 化 瘀 ,通 络 止 痛 为 冶 ,
中成 药可选 用追 风透骨 丸 ,每 次 1 0
熏洗 患处 ,或局部湿热敷 ,每 曰2 次。 当以 除 湿通 络 ,祛 风
血 瘀 型
寒为 治 ,方用 薏 苡仁 汤 加 味 ,药 取 苡 仁 、苍 术 、J f 芎 、桂 枝 、羌 活 、独 活 、
风 、海 桐皮 、桂 枝 、木 瓜 各1 0 g ,
主要 表现 为膝 关 节
疼 痛 ,肌 肤 疼 痛 ,麻 木
敷 ,每 日2 次。
口服 液 ,每 次 1 支 ,每 日2 次 口服 ;复方 次 口服 ;腰 腿痛丸 ,每次 1 o 粒 ,每 曰2 次
雪莲皎囊 ,每次3 粒 ,每 日3 次 口服 。
痛痹 型
口服 ;寒湿痹 颗粒 ( 片 ),每次 1 袋 ,每
日2 次 口服 ;风湿马 钱片 ,每 次2 片 ( 极 量 ,每 次4 片 ),每 日1 次 口服 ;木瓜通 痹胶囊 ,每次4 粒 ,每 日3 次 口服 。
苔薄 自 .脉弦 。实验室 检查 示 :骨关节
三诊 :患 者 用药 后 局部 肿胀 、疼
痛 消 失 ,行 走 自如 。 原 方 5 刺 ,研 细
水 丸 ,每 次 1 ( ) g,每 日2 次 ,温 开 水送
服 ,以 巩 固 疗效 。随 访 至 今 ,患 者末 诉疼 痛 。
本病的诊断标准为 : ①一个 月来 大多数 日子膝痛 ; ②x线或C T 示关节边缘骨赘 ; ③滑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 ;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会以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表现,该病是骨关节软骨面退行性病变,或是继发骨质增生所致。
中医对该病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中医药也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下来就总结常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医药内治及调护在中医里将该病归入“痿证”“痹证”范畴,骨是病位所在,肾是该病的根本,主要是肾精亏虚、骨髓不受所养,导致病发。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益精、补肾、固本、扶正、填髓。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分型,可以分成瘀血闭阻型、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具体的表现及治疗方法如下:1、肝肾不足型反复的膝部酸痛、酸软,筋肉萎缩,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还可伴随腰酸、耳鸣、头晕、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等症状,在劳累后症状会加重。
脉沉数或沉弱,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在临床治疗中可选择六味地黄汤,能够强筋壮骨、补益肝肾的效果。
在生活中还可以按揉委中、阳陵泉、血海、膝眼等穴位,都可以缓解疼痛,并注意劳逸结合,多休息,在疼痛严重时严格卧床休息,并将患肢垫高,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进食具有强筋壮骨作用的食物,比如:骨头汤、黑芝麻、枸杞、大枣、羊肉、猪肝、牛奶等。
2、寒湿痹型膝部酸楚疼痛,疼痛部位有明显的肿胀感、重着感或如刀割感,疼痛缠绵,形寒肢冷,关节活动度降低,遇寒冷症状加重,遇热则舒。
脉濡缓、苔薄白腻、舌质淡红。
在治疗中可以选择独活寄生汤,能够达到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效果。
在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膝盖保暖,减少关节活动;以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还可多进食桂枝、羊肉、狗肉等温阳补气的食物。
3、瘀血闭阻型一般发病较突然,且存在外伤史,患侧膝关节刺痛、肿胀明显,疼痛点固定,同时患者还会有关节僵硬感,部分患者同时伴随腰背疼痛,活动后、遇寒冷时以及夜间都会症状加重;严重的患者下肢麻木、行走困难;且脉细涩、舌质淡、苔薄黄。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选择桃红四物汤,能够达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详细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楚向东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
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根据60岁以上的成人中总计有10%〜15%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
此病与心血管疾病、创伤并列前3位,每年需手术治疗者达几十万人。
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随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结合实际,在祖国医学中积极探讨、寻找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很有意义。
目前该病的中医药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针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我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并由此浅谈一点中医治疗本病的策略。
一、病因病机认识1.肝肾亏虚为本祖国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但是我们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痹症,严格意义上讲应跳出“痹症”的范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因“虚” 致病,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而并非风寒湿侵袭。
这和一般痹症有着本质的区别。
膝骨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非常高。
这是因为人进入中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退化。
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
”“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一方面,肝肾亏虚,气血不能化精生髓而充骨养骨,致使骨本身发生退变;另一方面,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易于侵入,留滞经络关节而致气血瘀滞,痰湿夹杂,经脉闭阻,闭阻不通,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或关节积液,久则骨质畸形。
所以我们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亏损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
2.瘀血痹阻为标我们认为瘀血痹阻是是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特征性病机。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
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23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 0期:正常;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中医诊疗方法: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
现分述如下:1、中药辨证内服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1)瘀血凝滞证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中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减少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单纯 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减少药物 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耐 受性。
缩短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病程 ,加快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的 痛苦和经济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 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策略制定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临床疗效
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 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 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安全性
中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相对安全,不良反 应较少,但仍需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剂量控制,避免出 现不良反应。
未来研究方向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进一步探讨中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 炎的作用机制,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 学等角度深入揭示其治疗原理。
患者情况:患者为年轻男性,因 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 者膝关节疼痛消失,活动度恢复 正常,可以正常运动和工作。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综合治疗
中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 敷、针灸、推拿等,这些方法可以综合应用,以达到更好 的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证候分型,选用不同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如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等 。
中成药
如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艾灸
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温通经络,散寒 止痛。
推拿按摩
手法按摩
通过按摩膝关节周围肌肉和穴位,缓解疼痛和僵硬。
拔罐
在膝关节周围进行拔罐,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机痹证是指关节肌肉等处疼痛、僵硬或不适,病程较长,常常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前因不慎,致使筋骨受损•寒湿内侵,导致气血瘀滞•肝肾阴虚,使气血失于调养•劳损过度,消耗气血精气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其主要是运动过度和老龄化导致的软骨损伤和磨损,使得关节间隙缩小,骨头碰撞,引起了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认为痹证和关节疾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见的痹症有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
中医诊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物质,其能够运行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护机体正常功能的秩序,而关节疾病多与气血不畅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常常以调理气血为首要任务。
针灸调理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法,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阳陵泉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全身气血,以达到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强关节活动度和抗炎等作用。
温通经络中医认为经络贯通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如果经络不通畅,则会导致病邪内停,引起各种疼痛等症状。
温通经络可以增强膝关节的抗病能力,使得它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
此外,中医还推崇一些外治法来温通经络,如艾灸、火罐等,通过刺激皮肤与经络,令人体组织得以舒展、淋巴得以活跃,从而帮助提高膝关节对病疾的抵御能力。
肝肾调养中医认为肝肾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器官,肝为藏血之内脏,肾为先天之本脏。
中医治疗关节疾病时,例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常常还会从调养肝肾入手。
调节肝肾,可以激发人体内部的正能量,从而使气血得以充沛,代谢功能正常,形成强健的体质,以抵御疾病的侵袭。
在中医诊疗方案中,常见的针灸穴位有肝3、肾3、太冲等来调养肝肾,有助于促进膝关节的治疗。
以上就是中医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案,需要提醒的是,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是长效性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看到效果后任由状态失控,那么极有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复发。
膝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膝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案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在年老体弱者中更为常见。
我们都知道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
如果膝关节出现炎症,就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正常行走造成不便。
本文对于患膝关节炎后中医如何治疗,都有哪些治疗方法、膝关节炎疼痛的原因、造成患膝关节炎的原因等进行分析。
膝关节疼痛原因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关节都开始衰老,关节腔内粘液的分泌也会减少,关节软骨变干,在关节活动中会不断磨损变薄。
另外,关节周围的肌肉在生理上出现萎缩,韧带的弹性减弱,膝关节的活动度也会相应下降。
在膝关节出现不适症状后,如果不立即就医检查和对症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感到膝关节疼痛。
在跑步、负重体力劳作过程中或天气变化也会加重这种疼痛。
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畸形、出现关节积液和关节肿胀,同时伴有关节运动障碍,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
所以在膝关节出现不适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接下来讲讲导致人们患上膝关节炎症都有什么因素。
患膝关节炎的因素1)环境因素长时间生活或工作在温度过低的寒冷地区、常年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就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在膝关节部位时,会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从而导致患膝关节炎。
2)体重因素膝关节炎在肥胖的人群中更常见。
因为超重势必增加关节负荷,促成疾病的发生。
3)年龄因素从中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常发生退行性变,关节多年积累性劳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退化磨损明显但不严重,相反,有些人退行性软骨变化不重,症状很明显。
4)饮食因素营养不良也是一个风险因素:软骨中没有血管,其营养依赖于关节液。
软骨的修复是通过外部软骨细胞的分裂和繁殖以及软骨细胞分泌基质来完成的。
当软骨细胞的增殖因营养和供氧不足而受到影响时,软骨基质会减少,软骨因再生不足而变得脆弱,在承重部位容易出现磨损。
中药治疗膝关节炎4种方法中医在治疗膝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膝关节关节炎的不同类型,可以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拔罐、推拿和药疗调理等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药方

中医骨伤科学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药方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中医在治疗膝关节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合适的药方,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膝关节炎的发生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劳损等因素有关。
肝肾亏虚是导致膝关节炎的重要内因。
肝主筋,肾主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于濡养,就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表现。
气血不足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气血是濡养关节的重要物质,若气血亏虚,关节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会功能失调,产生疼痛和活动受限。
此类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风寒湿邪侵袭是外因之一。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邪容易乘虚而入,留滞于关节,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从而引发膝关节炎。
患者常在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关节疼痛、沉重,遇寒加重,得热则舒。
劳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长期过度劳累、运动损伤或姿势不当,会损伤关节,导致筋骨受损,进而引发膝关节炎。
中医对膝关节炎的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肝肾亏虚型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药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该方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组成。
其中,独活、秦艽、防风等祛风除湿;桑寄生、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川芎、芍药、干地黄等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等益气健脾。
2、气血不足型治法:益气养血,濡养关节。
药方:八珍汤加减。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入鸡血藤、牛膝等通络强筋之品。
3、风寒湿痹型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药方:蠲痹汤加减。
药物包括羌活、独活、桂心、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等。
羌活、独活、秦艽等祛风除湿;桂心温经散寒;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络;乳香、木香行气止痛。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膝痹病,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初起症状为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气候变化加重,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等。
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___1995年制定的KOA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和放射学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治疗方面,需要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风寒湿痹证,表现为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治疗方法为散寒除湿,祛风通络,可使用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等方药。
对于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治疗方法为清热疏风,除湿止痛,可使用大秦艽汤加减等方药。
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可供选择,如风湿骨痛胶囊、追风透骨丸、蠲痹口服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保持适当的休息和营养,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关节的温暖,避免受凉。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瘀血闭阻证:如果曾经有外伤或扭伤的经历,或者是痹病反复发作,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络脉,导致关节刺痛、掣痛、疼痛剧烈等症状。
疼痛可能会定位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或者是痛并伴有麻木感,甚至会导致关节僵硬变形。
此时,关节及周围皮肤会呈现暗紫色,舌体也可能会有暗紫色或瘀点、瘀斑,苔白而干涩,脉细涩。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活15g、独活15g、乳香6g、没药6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全蝎6g、蜈蚣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6g。
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0g、土鳖虫10g;痛在肩颈者,加片姜黄15g、葛根15g。
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舒筋活血片、九味通痹散等。
4.肝肾亏虚证:如果骨关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致骨节变形,筋脉拘急,肌肉萎缩,难以屈伸,腰酸肢冷,尿少便溏,或心悸气短,或头晕耳鸣等症状,就可能是肝肾亏虚所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养 ,不 荣则 痛 ;加之 风寒湿邪乘 虚侵袭 皮、防风、地龙、秦艽、杜仲、当归各 15g, 药煎 汁制成 药液 ,每 天给药 1次 ,每次
留驻关节 ,或跌仆 扭伤或长 期劳损 ,导 伸筋草、透骨 草 、威 灵仙 各 20 g,薰洗 30min,1周为 1个疗程 。根据观察 患者
致 经络痹 阻 ,骨 脉瘀滞 ,不通则痛 。其 治疗 ,关节积液者加虎杖 20 g。
要包 括薰洗 法 、敷贴法 、热 熨法 、中药 位及 电流物理作 用 的一 种独特疗 法 ,是 过 度 牵 拉 ,减 轻 髌 骨 作 用 于股 骨 的压
离 子 导 入 法 及 其 他 疗 法 。
应用浸 有 中草 药液 的电极板 ,放 置在人 力 ,上 下推 拉髌 骨 以调整 髌骨的 位 置 ,
蚣 2条 ,威 灵仙 15 g,木 瓜 15 g,独 活 推 广 应 用 。
藤 、伸筋草),水 煎薰洗热敷 ,治疗 4个
15 g 。
另有民间关节炎方 ,伸筋草 15 g,透 疗 程后 ,多数患者 症状 明显 好转 ,针 药
通痹 丸 、筋 骨痛 消丸治疗 ,尤其 在 骨草 15 g,威灵仙 15 g,当归 15 g,红花 配合相得益彰 ,明显提高疗效 。
杜仲 10 g,淫羊藿 15 g,骨 ̄41,2og,补 疗 膝关节 骨性关节 炎 ,四子 散热熨疗 法 方 :川I乌 、草 乌 、细辛 、木 瓜 、威 灵
骨脂20g,鸡内金 30g,JIIZ#膝 15 g,蜈 简 便 、独特 ,患者 容易接受 ,值得 临床 仙 、透骨 草 、艾 叶 、乳香 、没药 、鸡血
针 灸 疗 法 为 中 医最 常 用 的理 疗 方
补 肾活 血温 经 通络 汤 ,药 物组 成 : 换 1次 ,7 10 d为 1个疗程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
人到中年,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加之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痰瘀内停、脉络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生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需要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处方组成】川牛膝30克独活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海桐皮3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土鳖虫15克制川乌10克威灵仙30克红花15克舒筋草30克。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20分钟,趁热熏洗并热敷患膝关节20分钟,早晚各熏洗、热敷1次,1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
【方解】方中川牛膝能强筋壮骨、逐瘀通经、通利关节、祛风利湿;独活功善祛风湿、止痹通,为治风湿痹要药;红花散瘀血;土鳖虫搜风活络;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海桐皮、舒筋草、威灵仙能祛风湿、通经络;乳香可消瘀血、通心窍、通经络、舒筋骨;没药可通可散、能散瘀血、消宿血、通经脉、散血热、止疼痛;制川乌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全方共秦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
【加减】风寒偏重,加防风20克、细辛15克;偏气血虚,加黄芪30克、当归20克;肝肾不足偏肾阳虚加杜仲20克、淫羊藿20克、肉苁蓉20克;偏阴虚加女贞子20克、菟丝子20克;偏血瘀加桃仁20克、红花加重为20克;痰湿偏重者加法半夏20克、地龙20克;湿热偏重加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蜂房30克。
【注意事项】患处皮肤溃烂者禁用,体质不同,用药不同,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适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

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的中医院或诊所进行治疗:并遵医嘱进行治
1疗
2
遵守医生的个人化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治疗
切勿盲目追求效果:过度进行针灸和按摩治疗,以免
3
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5
结语
结语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症,中医治疗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 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 及中医体操和功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 效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和改善关节功能
然而,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仍需根 据医嘱注意个体化治疗和合理使用中药, 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Hale Waihona Puke THE END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方面有着 较好的疗效。常用的 中药有桂附地黄丸、 活血止痛胶囊等。这 些中药可以通过调理 气血、活血化瘀、减 轻炎症等途径,改善 膝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和疼痛感
中医治疗方法
2. 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 疗法,对于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 较好的效果。通过针 灸刺激穴位,可以促 进气血的流通,缓解 疼痛和肿胀。常用的 穴位包括阳陵泉、委 中等
3
中医治疗的优势
中医治疗的优势
与西医治疗相比,中 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具有以下优势
中医治疗的优势
1. 效果持久
中医治疗的优势
中医治疗通过调理全 身的气血和经络,改 善机体的整体状态, 从而达到长久的疗效 。相较于西医常用的 止痛药物,中医治疗 的效果更为持久
中医治疗的优势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以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悲伤、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直、肿大、变行等病症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疗依照1.中医诊疗标准:参照 1995 年 1 月 1 日推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疗,其诊疗依照为 :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润,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悲伤,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常有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天气的寒冷润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样年龄的发病于根本的种类有必然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悲伤,屈伸不利,或悲伤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疗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 年版) ?中的诊疗标准 :〔1〕近 1 个月内屡次膝关节悲伤;〔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 ) 示关节缝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 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最少 2 次) 清明、勃稠, 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 多 40 岁);〔5〕晨僵感 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线检查,可诊疗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悲伤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悲伤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悲伤,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那么痛甚,得热那么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悲伤,肿胀松散,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软骨退行性病变和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
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
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
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
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
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针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D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近一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站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中老年患者(240岁)。
4、活动时有骨擦音。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放射检查,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I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Π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明显畸形。
6、疾病分期根据临床及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五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骰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治方案

拔罐疗法(阿是穴):14元/次
穴位注射:38元/2穴
TDP:11元/次
穴位注射每周一次,1-2次一疗程
拔罐、TDP,每日一次,7天一疗程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急性期可选择使用醋酸曲安奈德5mg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5mg,2%利多卡因0.5~1ml在阿是穴或膝关节关节腔内注射。
3
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治则:活血化淤、舒筋止痛。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方药: 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0g 五灵脂9g地龙9g 川芎9g 没药6g 香附12g 羌活12g 秦艽20g 牛膝9g 甘草3g.
4
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电针:81元/6穴/次,每日一次,7天一疗程
针刺治疗:穴取:取内外溪眼、鹤顶、足三里、溪阳关、阴陵泉、阳陵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针,根据辩证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其他推拿治疗:(超过20分钟)53元/次,每日一次,7天一疗程
(1)治疗者以拿法或滚法施于大腿后侧(腘绳肌)、小腿后侧约2分钟。 (2)推、揉或一指禅推腘窝部2分钟。 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膝关节下垫低枕。 (3)先以滚法施于患肢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约3分钟。 (4)然后摩、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内外膝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约40秒。 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移去垫枕。 (5)推髌骨。向上下内外各方向推动髌骨,先轻柔の推动数次,再将髌骨推至极限位,维持2-3秒,反复3次。 (6)膝关节拔伸牵引: 治疗者双手握持小腿远端拔伸并持续2秒,力量以有膝关节牵开感为度,反复5次;然后,以同法作持续牵引约30秒(如有助手,可由助手固定大腿远端,再行上述操作)。 (7)被动屈伸,收展髋关节,至极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被动屈伸膝关节,至极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3次。 手法:滚法、点、揉、一指禅推法、拔伸、牵引等手法。 实施方案:其中(1)(2)(3)(4)(5)(6)为基本手法;关节活动受限者加手法(7);有明显关节肿胀疼痛者去手法(5),并降低手法强度。 实施手法前可用按摩油剂或膏(如青鹏软膏)涂抹患处,增加消肿止痛の作用。 手法剂量:手法力量要求均匀柔和,患者舒适耐受为度。 每次治疗约20分钟,每周2次,三周为一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楚向东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
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根据60岁以上的成人中总计有10%~15%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
此病与心血管疾病、创伤并列前3位,每年需手术治疗者达几十万人。
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随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结合实际,在祖国医学中积极探讨、寻找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很有意义。
目前该病的中医药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针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我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并由此浅谈一点中医治疗本病的策略。
一、病因病机认识1.肝肾亏虚为本祖国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但是我们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痹症,严格意义上讲应跳出“痹症”的范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因“虚”致病,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而并非风寒湿侵袭。
这和一般痹症有着本质的区别。
膝骨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非常高。
这是因为人进入中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退化。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
”“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一方面,肝肾亏虚,气血不能化精生髓而充骨养骨,致使骨本身发生退变;另一方面,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易于侵入,留滞经络关节而致气血瘀滞,痰湿夹杂,经脉闭阻,闭阻不通,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或关节积液,久则骨质畸形。
所以我们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亏损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
2.瘀血痹阻为标我们认为瘀血痹阻是是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特征性病机。
那么瘀血是怎么来的呢,瘀血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肝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精亏血少,筋脉空虚,同时肾阳虚衰失去温煦推动作用,经脉滞涩,血气运行不畅形成瘀血。
2、风寒湿侵袭,寒性凝滞,主收引,寒邪入经,则经脉滞涩,气血不通。
如《素问·举痛论》谓:“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湿性重浊、黏滞,入侵经脉易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同时难以消散,迁延日久,缠绵难愈。
我们在临床上常可见到许多病人长期关节肿痛,遇寒受凉则加重,遇热得温则减轻,就充分证明了风寒湿可导致膝部气血受阻而发病;3、关节周围的急慢性损伤,导致经脉受损,气血失其约束,不循经而行,溢于脉外,形成瘀血。
临床许多KOA 病人,追问病史既往均有膝部受伤史或过度劳损病史,查体时可见局部瘀斑、周围韧带陈旧性损伤、甚至有陈旧性骨折块在关节内形成游离体,关节内有陈旧性半月板损伤或交叉韧带损伤等等。
二、治疗方法1.辨证内治肝肾亏虚是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是根本原因。
“治病必求于本”,所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本”就是补益肝肾。
而瘀血痹阻是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疼痛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特征性病机。
所以在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治本的基础上,活血逐瘀、通络止痛以治标,方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基本治则。
再根据外邪性质不同,应用相应的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等方法。
1.1内治法肝肾亏虚型- 症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反复发作,关节变形,腰膝酸软,活动不利,伴少气懒言、头晕耳鸣目眩。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弱。
治宜滋补肝肾,补益气血。
方用壮骨蠲痹汤加减。
具体方药:淫羊藿15g、肉苁蓉12g、骨碎补15g、熟地黄12g、牛膝10g、当归12g、黄芪15g、白芍12g、枸杞子12g、甘草6g。
此型常见于膝骨性关节炎中后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
方中淫羊藿温肾壮阳、强筋骨,温补而不滋腻;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两者共为君药,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当归、熟地滋阴补血、益精添髓;牛膝、骨碎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枸杞子滋补肝肾,滋阴明目;生黄芪补气固表,五者共为臣药,以助补肝肾、强筋骨,并发挥益气血之功;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常配甘草缓急止痛,治疗阴血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因其性微寒,能制君药温燥,防止温补太过而伤阴,故为佐药。
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法:偏肾阴虚加龟板15g,偏肾阳虚加巴戟天15g,偏气虚加党参15g,偏血虚加阿胶15g,寒湿胜加桂枝10g,泽泻30g,湿热偏盛加黄柏15g,薏苡仁30g。
寒湿痹阻型-症见膝部肿胀,沉重酸困,活动不便,疼痛缠绵,阴雨寒湿天气加重。
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濡缓。
治宜滋补肝肾,散寒除湿。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具体方药:淫羊藿15g,狗脊20g,桑寄生21g,独活12g,牛膝18g,当归12g,熟地黄24g,白芍15g,乌梢蛇30g,熟附子15g(先煎),细辛3g、茯苓10g泽泻10g。
风寒湿侵袭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常见外部因素,风寒湿之邪趁虚入侵机体,痹阻经脉,经脉滞涩,血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关节肿痛。
方中桑寄生、独活除湿祛风、通络行痹,桑寄生还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细辛、乌梢蛇发散阴经风寒、搜利筋骨风湿, 淫羊藿、牛膝、狗脊补肝肾、兼祛风湿、强筋骨;当归、地黄、白芍养血和血、荣筋濡骨;熟附子温经散寒止痛;茯苓、泽泻利湿消肿。
诸药合用,使风湿得祛、寒邪得除、气血得充、肝肾得补。
加减法:风邪偏盛者(行痹),膝痛游走不定,加防风10g、威灵仙10g;(寒邪偏盛者(痛痹),膝痛较剧烈,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加制川乌10g、肉桂0.5g(焗);湿邪偏盛者(着痹),膝痛酸沉重着,以肿胀为主,加防己10g、川萆薢18g,秦艽6g。
正虚不盛者,可减狗脊、仙茅、淫羊藿。
痰瘀互结型- 症见膝关节肿胀刺痛,痛处不移。
关节畸形,活动不利,面色晦暗,舌体胖,舌质紫暗,舌苔腻,脉濡细或涩。
治宜滋补肝肾,化痰祛瘀。
方用自拟方。
具体方药:鸡血藤10g、仙灵脾10g、牛膝12g、杜仲12g、制南星12g、地龙10g、羌活10g、炒白术10g、当归10g、丹参10g、薏苡仁15g、白茯苓12g、生甘草10g、三七10g。
方中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仙灵脾又名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牛膝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并能引血下行,寓补于通;杜仲性味甘温,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为治疗骨痹之上选;炒白术补气健脾;制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地龙性寒清热,又有通利经络的功效;羌活祛风除湿;薏苡仁、白茯苓利水除湿化痰;当归、丹参活血通络;三七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利湿化痰,祛瘀通络止痛之功。
临证加减:肿胀较重,则加泽泻10g、防己g;疼痛较重加乳香10g、没药10g、白芍24g。
湿热流注型-症见膝关节疼痛,肿胀,皮温较高,关节内有积液,活动不便。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宜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
具体方药:黄柏12g、苍术12g、金银花15g、当归10g、薏苡仁12g、牛膝10g、骨碎补15g、续断10g、狗脊10g、熟地12g、甘草9g。
此型常见于急性发作期,肝肾亏虚,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日久化热,湿热流注关节,痹阻经脉。
急则治其标,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重用清热利湿之品以治其标。
方中黄柏、苍术清热除湿,以利下焦湿热;金银花清热解毒;薏苡仁除湿消肿;当归、熟地滋阴补血;牛膝、骨碎补、续断、狗脊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甘草调和诸药。
临证加减:肿胀较甚者加威灵仙10g;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0后下;小便短赤加萹蓄10g。
1.2热敷散外用热敷散是我院前辈们研制的治疗颈肩腰腿痛非常有效的外用方剂,已使用多年。
现已成我院骨科使用最多的外用制剂。
用法:每剂药加入葱白小段30g,用食用醋250ml拌匀,用2个纱布袋包好(要求宽松,便于包裹膝关节),放锅内蒸热20min,然后放于膝关节表面热敷(为了防止烫伤局部,开始时,可于膝关节表面垫一条毛巾,直至药物温热时,可去掉;为防止药物散热过快,敷药后,局部可裹一小棉被),2个药袋可交替使用,每次1小时,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2~3d。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方中川芎、红花、伸筋草活血通络止痛;刘寄奴、独活、秦艽散风除湿,蠲痹止痛;川乌、草乌、白附子、干姜温阳祛寒、通络止痛,且川乌与樟脑还有麻醉止痛作用,对风湿痹证损伤疼痛尤良;樟脑、冰片、黄丹多能消肿止痛杀菌祛腐,且能透药深入[3],适于治疗劳损和风湿痹证。
加入葱白具有散寒解表、温通阳气之功,可助药效。
加之中药局部热敷,利于局部治疗,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到病变部位而发挥作用,收效也快。
需要注意的是,热敷散对于寒已化热,湿热流注造成的关节积液,关节皮温较高的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1.3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中医针灸学一部分,因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效,对疼痛、肿胀具有较好的效果。
导师本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穴原则多是“以痛为俞”,痛点定位,痛点又称“阿是穴”,位于髌周边内侧关节间隙、胫骨结节、窝等部位,这些穴位实际都是软组织炎症聚集部位。
针法主要以切刺和纵剥为主,深至骨面但尽量不进入关节腔,避免引起局部出血,以切刺剥离炎症增生的滑膜翳和肌腱附着部位的炎症包块,可以打破炎症的恶性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血液代谢,缓解或消除局部炎症。
从严格意义上说,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并非属于病因治疗,但具有一定的缓解膝部软组织炎症的作用。
因此,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1.4手法按摩推拿按摩疗法具有改善局部组织供血,促进局部炎症物质吸收,促进软骨新陈代谢,解除肌肉、关节囊等组织痉挛,矫正膝关节不正常的解剖结构等功效,是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
手法的疗效有时超过药物的疗效。
归纳起来,主要以痛点穴位按压、膝周围软组织松解、提拿揉骸、拉伸关节等手法为主。
单纯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痛苦小、副作用少、费用低、易于普及推广、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三、治疗策略1.辨证施治:要病证结合,灵活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病”是疾病整个过程所反映的主要矛盾。
“证”是“病”某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与体征,所以,辨“病”是从全过程、特征性上认识疾病的本质。
辨“证”是认识疾病当前阶段证候的病位与性质。
只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构成疾病完整的诊断体系。
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既抓住了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又把握住了疾病的基本矛盾,这样在治疗时,才能准确立法、灵活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