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度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度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4.27•【字号】筑府办函〔2020〕19号•【施行日期】2020.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度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管企业:《2020年度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3月27日(此件公开发布)2020年度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及省、市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和年度降水趋势预报,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9年贵阳市地质灾害防治现状2019年全市接报处置39起疑似地质灾害隐患。
经鉴定,其中确属地质灾害共12起,其余27起均属人为活动引发的安全隐患。
2019年全市因地质灾害组织避让撤离群众436人,全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致人伤亡事故,有效保护了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2020年贵阳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一)总体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共496处,涉及1.09万户,5.83万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20.67亿元。
全市在册隐患点以滑坡、崩塌类型为主,其中滑坡218处占比43.95%,崩塌169处占比34.07%,其他类型为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各隐患点均已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要求,落实“四级包保”“双监测员”“一点一预案”等防范措施。
对未发现隐患村寨,也明确专人开展巡(排)查,全市共有群测群防人员3400余人。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
贵州省赫章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2006-2020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6)第一节地质灾害现状 (6)第二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6)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8)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8)第二节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 (9)第三章地质灾害易发区 (10)第一节易发区划分原则 (10)第二节分区方法与要求 (11)第三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11)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21)第一节防治重要性划分原则 (21)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其特征 (22)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布署 (34)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35)第二节避让搬迁 (36)第三节工程治理 (36)第三节限制人为活动 (39)第四节监测预警 (40)第七章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第一节加强法制建设及行政管理工作 (41)第二节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 (43)第三节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43)第四节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与运行管理 (44)第五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管理职责 (54)第六节坚持群专结合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58)第八章经费概算 (59)第九章预期效果 (60)前言赫章县位于贵州西部乌江北源的六冲河和南源的三岔河上游,属毕节地区所辖。
县境属黔西高原中山峡谷区,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峡谷深切。
相对高差一般在500~700m,最高海拔2900.6m,位于珠市彝族乡小韭菜坪,为贵州省之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最低海拔1230m,位于古达苗族彝族乡的野鸭河与刹界河交汇口,最大高差达1670.6m。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因而造成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受灾范围、灾害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也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地质资料管理【发文字号】黔府办发[2012]12号【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3.27【实施日期】2012.03.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1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2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2012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切实做好我省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1年全省地质灾害情况2011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14起,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825万元。
与2010年相比,灾害发生总数增加7.54%,死亡人数减少49人,受伤人数减少11人,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7%;全省成功预报8起突发性地质灾害,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1年全省地质灾害有如下特点:一是诱发因素以自然因素引发为主,达198起,占灾害总数的93%;人为造成16起,占灾害总数的7%。
二是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泥石流,分别占灾害总数的79.97%、13.55%、3.74%、1.87%和0.93。
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
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第一章总则为全面推进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十二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机制,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分轻重缓急、分步骤地对全省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最大限度地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避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贵州省地质灾害现状及趋势,编制《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
第一节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型防灾减灾体系,切实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监测预警薄弱、治理技术落后、应急机制不健全,科研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
推进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明显减少人员伤亡、群众财产损失数,大幅提升服务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节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1年);《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7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目录前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规定 (2)5滑坡 (4)5.1一般规定 (4)5.2滑坡的力学计算 (4)5.3滑坡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7)5.3.3 支挡工程 (8)6崩塌 (8)6.1一般规定 (8)6.2崩塌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 (9)7泥石流 (10)7.1一般规定 (10)7.2泥石流形成区的主要防治工程 (10)7.3泥石流流通区的主要防护工程 (11)7.4泥石流堆积区的主要防治工程 (11)8地面塌陷 (11)8.1一般规定 (11)8.2地面塌陷的主要工程措施 (11)9潜在不稳定斜坡与地裂缝 (12)9.1潜在不稳定斜坡的防治 (12)9.2地裂缝的防治 (12)10抗滑桩 (12)10.1一般规定 (12)10.2设计荷载及计算 (13)10.3构造要求 (15)11重力式挡土墙 (15)11.1一般规定 (15)11.2设计荷载 (16)11.3挡土墙设计计算 (18)11.4地基与基础 (20)11.5构造要求 (20)12预应力锚杆(索) (21)12.1一般规定 (21)12.2设计荷载及计算 (21)12.3构造要求 (24)13滞洪拦渣工程 (24)13.1一般规定 (24)13.2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 (25)13.3计算 (27)I14排水工程 (27)14.1一般规定 (27)14.2地面排水工程 (27)14.3地下排水工程 (28)14.4排水工程计算 (29)14.5构造要求 (30)15 其它工程 (31)15.1一般规定 (31)15.2清方减载与回填反压 (31)15.3遮挡、拦截工程 (31)15.4注浆加固工程 (31)16监测设计 (32)16.1一般规定 (32)16.2监测网点布设 (32)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 (33)附录B(资料性附录)抗滑桩计算参数 (38)附录C(资料性附录)滑坡计算参数 (40)附录D(资料性附录)一般边坡设计高度及坡率控制参考表 (45)附录E(资料性附录)特殊边坡设计坡率参考表 (49)附录F(资料性附录)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稳定性系数与推力系数的关系 (51)附录G(资料性附录)滑坡推力零界面、推力临界厚度、推理特征分界面及滑坡推理计算 (53)附录H(资料性附录)各种荷载条件下的滑坡推力计算 (54)附录I(资料性附录)崩塌影响最大范围的确定 (56)II前言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
赤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4年-2020年)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2014年10月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4年-2020年)编写:穆刚冯啉审核:李军总工程师:张林院长:韩忠强技术顾问单位: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2014年10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规划的目的和依据 (1)第二节适用范围和期限 (2)第二章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预测与防治工作进展 (3)第一节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3)第二节地质环境基本条件 (5)第三节地质灾害现状 (7)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10)第五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第六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12)第三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和防治区划分 (15)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划分 (15)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 (15)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 (18)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估算、预期效果 (21)第七章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保障措施 (24)附图1、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1:1000002、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1:1000003、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图 1:100000附件1、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说明书附表1、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隐患一览表2、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规划一览表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规划的目的和依据一、规划的目的《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3〕67号)文件精神,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编制的。
《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解读
《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解读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span style="font-family:仿宋_GB2312"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4〕886号)有关精神,按照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大数据平台“1155工程”体系建设要求,结合贵州工作实际出台了《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现就该《办法》解读如下:一、出台《办法》的背景2018年9月,贵州省成功入围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目前中央资金已到位4亿元,省级安排2亿元。
未来5年,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将成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抓手,几乎涵盖全部项目及资金。
根据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有关文件要求,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需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确保项目组织和实施规范、资金使用安全和高效,并作为重点省份绩效目标管理内容。
同时,我省现行的《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为2006年8月制订,至今已超过12年,管理范围和措施要求无法适应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更满足不了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要求。
二、目标任务为规范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制订措施,统筹解决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工程进度缓慢、资金配套不到位、审计过程漫长等方面问题,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文件依据该《办法》出台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span style="font-family:仿宋_GB2312"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4〕886号)。
四、内容解读《办法》,包括总则、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验收与管护、监督检查、附则共6章,分28条。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在贵州省“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现实,深入实施“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国家政策,加强地质灾害管理体制
建设,根据贵州省党委、省政府的精神,制定的一项旨在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战略性规划。
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视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并重,既要从预防入手,重点完善地质灾害信息调研与科学研究,同时又要着力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机制,增强
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实现精准、及时的应急响应。
在资金投入方面,规划提出要实施统筹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国家补贴与市场化资金的
结合利用,优先支持山区危害程度高的地质灾害地段,积极做好因地制宜的地质灾害防治
资金配置。
在技术实施方面,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出,要落实新型地质灾害防
治工程技术指标,推广抗震减灾工程,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节点建设和资源示范,明确灾害
风险区,完善建立严格的灾害监管制度,千方百计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发展。
在应急响应体系方面,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应
急响应机制,完善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多措并举的应急响应,增强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在
应急管理重大任务中的作用,完善应急指挥与管理体系,主动预防全方位处理应急救援行动。
贵州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就是要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及时有效的控制地
质灾害,对发生地质灾害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灾害不再给贵州带来负面影响,实现绿色
生态发展。
贵州省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因素分析与防治规划
贵州省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因素分析与防治规划闵迪*1,胡天才2(1.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水源队,贵州贵阳550081;2.贵阳市国土资源局花溪区分局,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地质构造发育、地层岩性及组合多样、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原来采矿活动强烈,导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地质灾害具有“灾种全、隐患多、发生频繁”的特点,更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大”的特征。
根据花溪区地质灾害调查,总结出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地层分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采矿影响。
就花溪区地质灾害形成特点而言,地层分布、气象及采矿活动是关键的致灾因素。
最后根据花溪区地质灾害治理紧迫性程度提出相应的花溪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关键词: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形成因素;致灾因素;防治规划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21)04-0007-04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防灾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地质依据的基础。
对花溪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不仅具有现实的防灾减灾意义,而且对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科技水平,探索花溪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方法与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区域地质环境条件1.1地形地貌花溪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系的中段,是以低中丘陵为主的丘原地貌,地形相对高差在60~ 100m。
受南北向褶皱构造控制,山岭、谷地均呈南北向延伸,东西两侧山地,海拔1250m以上;中部槽谷盆地,地势低缓,海拔1100m左右;西南部地势较高,海拔1200m以上。
工作区的地面高度起伏不大,是贵州高原上原面保存完整的少数地区之一。
工作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强烈的溯源侵蚀作用未能到达,故原面保持较好。
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剥蚀侵蚀低中山、岩溶洼地(峰丛洼地、溶丘洼地、残丘洼地)、向斜背状丘陵、剥蚀侵蚀丘陵,断块溶蚀台丘。
贵州省自然灾害防治条例
贵州省自然灾害防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4第12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4第12号《贵州省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已于2024年9月25日经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5日贵州省自然灾害防治条例(2024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防治规划第三章风险防控第四章应急准备第五章监测预警第六章救援救灾第七章恢复重建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减轻灾害风险和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防治规划、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预警、救援救灾、恢复重建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大风、冰雹、暴雨(雪)、低温冷冻、雷电和大雾等气象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草原火灾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等。
第三条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以属地管理为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军地联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
第四条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依法科学应对,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推动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贵州云贵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云贵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切实做好2020年度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XX府发〔2012〕1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XX 府办函〔2015〕12号)有关规定,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安排部署,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年度防治方案。
一、2019年全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我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河谷深切,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加剧,脆弱的地质环境和强降雨极易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截止2019年末,全州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580处,全年排查新增隐患87处,退库销号54处。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等。
(二)2019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19年全年共报接地质灾害1起,由于避让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地质灾害较同期减少50%。
2019年地质灾害灾害主要特点:一是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共1起,占灾害总数100%;二是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期间,共发生1起,占灾害总数100%;三是发生地质灾害为数据库隐患点。
二、2020年全州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根据我州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发育特征、形成机理,气象部门预测,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灾害成因和特点综合分析,具体趋势预测如下:(一)总体趋势。
一是我州地形地貌组合特征复杂,即使在自然状态下也容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
二是季节性气候特征,降雨相对集中,加剧了隐患点的不稳定性。
三是人类工程活动容易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公路、铁路、建房建设以及矿山开采等活动,如不能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极易突发地质灾害。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3.05.24•【字号】黔府办函〔2013〕67号•【施行日期】2013.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3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5月24日2013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精神,切实做好2013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的有关规定和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2年全省地质灾害情况2012年,全省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85起,造成12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564万元。
成功预测并避让了18起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避免了785人伤亡和1847万元经济损失。
2012年全省地质灾害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诱发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达160起,占灾害总数的86.49%;人为造成25起,占灾害总数的13.51%。
二是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分别占灾害总数的63.78%、25.41%、5.95%、3.24%、1.62%。
三是发生时间集中在5月至7月,期间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52起,其中以7月最为集中,该月共发生66起各类地质灾害,占全年的35.68%。
四是从空间分布上,铜仁市发生地质灾害相对较多,占灾害总数的20.54%,其次是黔南州,占灾害总数的17.84%,其他市州相对较少。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息烽县人民政府二零零五年十二月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赵永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徐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彭启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成员单位:息烽县国土资源局息烽县水利局息烽县建设局息烽县交通局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息烽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委员会主编:彭启平罗湘赣副主编:杨义林李连友责任编辑:曹玉志徐斌李元林编委成员:石潭孟凡涛刘长市杜黔枫李小青邓斌目录第一节地质灾害现状.第二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第一节易发分区原则及方法.第二节易发区分区特征.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第一节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节防治规划的目标.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区.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第二节防治分区特征.第七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规划工作安排.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确定.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点的确定.第八章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方案. 第九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第一节组织领导措施.第二节防治管理措施.第三节预防措施.第四节资金筹措办法.第五节法律法规.第六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措施.第一章前言一、防治规划的意义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宏观性、政策性的文件,以本规划为指导,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本规划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息烽县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年限2006~2020年,分为近、中、远三个防治期,近期、中期、远期防治规划时间各为5年。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4.03•【字号】黔府办函〔2019〕39号•【施行日期】2019.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3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9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4月3日2019年度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2019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按照自然资源部有关安排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8年全省地质灾害概况2018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22起,死亡(失踪)0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612万元。
同比灾害发生数减少120起,死亡(失踪)人数减少54人。
具有四个方面特点:诱因以自然因素为主,达19起,人为因素引发3起;规模以小型为主,达17起,有中型5起;类型以滑坡为主,共17起,有崩塌3起、地面塌陷2起;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频发时段,在6月、7月,共发生12起。
二、2019年全省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2231处,遍及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145万人,潜在经济损失约410亿元。
全省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
根据贵州地质环境现状,结合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育规律以及极端气候等因素,2019年全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如下:(一)总体趋势地质灾害发生率仍然较高,其发生总数可能在多年平均值上下变动,西部地区可能偏重。
织金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织金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资料织金县地灾办二O一O年六月前言织金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属毕节地区,地处贵州高原中部,长江水系乌江流域上游鸭池河的南源三岔河与北源六冲河交汇地带。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
加之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受灾范围、灾害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也给国家财产造成一定损失。
鉴于境内地质灾害的严重现状,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规划已迫在眉睫。
为此,我县在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旨在为进一步抓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落实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是:完成全县次防治重点的搬迁、治理工作,使人为诱发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主要任务是消除64处地质灾害隐患,减少1207.9万元财产损失,使853户4053人免于地质灾害威胁。
目标执行情况、主要任务执行情况及效果、保障措施落实情况、重点工程落实情况如下:全县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县共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11处,其中滑坡隐患81 处,崩塌隐患43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4处,地裂缝80处。
共涉及32个乡(镇),18 4个村,293个村民组,5644户24000多人和15所农村中小学校受到威胁,潜在经济损失达2亿元以上。
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172处,其中因采煤及建设施工等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94处,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78处。
共涉及32个乡镇,24 1个村,257个村民组,2870多户,11480多人,造成房屋毁损3000余间,耕地毁损4000多亩,影响公路交通50余公里,造成经济损失9800余万元。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年)内容提要贵州省国土面积176128万km2,全省总人口3798.51万,省内山高、坡陡、降雨频繁,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易发区,也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自1993年以来,全省发生较严重的地质灾害2406处,造成成866人死亡,2449人受伤,毁房68000余间,毁坏耕地12000公顷,经济损失达21.5亿元。
严重地影响并制约了贵州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年-2015年)、《贵州省国经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特编制《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目录前言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一)地质环境条件(二)地质灾害现状(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原则(三)防治目标三、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一)分区原则及方法(二)易发区的划分四、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与工作重点(一)分区原则(二)分区标准(三)防治分区(四)防治分期及工作重点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布署(一)基础调查、规划和研究(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三)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四)应急反应系统建设(五)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二)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三)实行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职责(四)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七)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完善管理方法七、附则前言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规定,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地质灾害三年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地质灾害三年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正>黔府办函[2015]13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地质灾害三年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5—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8月21日(此件公开发布)贵州省地质灾害三年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5—2017年)
【总页数】5页(P62-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两区”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 [J], ;
2.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委《贵州省薏仁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 [J], ;
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 [J], ;
4.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 [J], ;
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批发零售业上规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三个行动计划的通知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6~2015年)
目录
前言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一)地质环境条件
(二)地质灾害现状
(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原则
(三)防治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分区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二)易发区的划分
四、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与工作重点
(一)分区原则
(二)分区标准
(三)防治分区
(四)防治分期及工作重点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布署
(一)基础调查、规划和研究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三)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四)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五)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
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二)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三)实行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职责
(四)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七)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完善管理方法
七、附则
前言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二)地质灾害现状
(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原则
(三)防治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分区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二)易发区的划分
四、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与工作重点(一)分区原则
(二)分区标准
(三)防治分区
(四)防治分期及工作重点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布署
(一)基础调查、规划和研究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三)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四)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五)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
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二)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并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任务艰巨而责任重大,必须严格按有关的法规、规章办事,坚持依法行政。
制订相关的配套实施办法,出台《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地质灾害防治坚持实行会同制度、经费分级预算制度、调查与规划制度、险情巡查与汛期值班制度、预报制度、应急预案制
度、险性撤销制度、危险性评估制度、治理责任制度、速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三)实行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职责(四)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积极推广使用地质灾害防治特别是开发性治理地质灾害的新技术、新方法。
(七)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完善管理方法
七、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