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分析——以湖北黄石为例

合集下载

浅谈黄石资源型城市转型

浅谈黄石资源型城市转型

进矿 山生态环境 的综合 整 治 , 做好 矿产 品精 深加工 , 推
进矿产综合利用 。
坚持 “ 以优并 差 , 以大并小 , 先关闭后整合 ” 的原则 , 采取 收购 、 兼并 、 重组 和联 合 等方 式 , 行矿 山 资源 整 进
合 。要引大联强 , 大靠强 , 倚 着力组 建一批 采 、 、 选 冶炼 、 加工 于一体 的企业集 团 , 真正 实现规模规 范开采和集 约 高效发展 。在黑色及有 色矿 加工方 面要有 新突破 , 现 对
15 90年 , 采掘业 占全市 工 业总 产值 的 2 . 9 , “ 3 1 % 从 一
五 ” 四五” 采 掘业 的 比重 上 升到 2 .9 。18 到“ , 99% 90年 以后 , 采掘业 的比重逐 年下 降 , 20 年不足 1% 。经 到 08 1 过多年的开采 , 石市 矿 产资 源面 临枯竭 , 黄 已经进 入衰 老期 , 黄石这座工 业城 市 而今 被 国家列 入全 国 4 个 资 4
究员张 以诚先生对资源枯 竭的定义是 : 当地 已经探 明 指
二是离 、 休职工人 数多。全市 现有离 、 退 退休 职工 1 3万 多人 , 古市区人数的 比重 达 2 %左 右 , 老保 险供养 系 0 养 数 为 2 1l对社会保障资金收不抵 支 , 05 以来 , . :, 自20 年 黄石每年 新增退休 人员 80 余 人 , 养老 保险基 金 00 企业 收支缺 口 累计高达 35 . 亿元 。三是城 镇职工 收入低 , 贫
为有 了黄石而诞生和发展 ; 石 , 因为 曾经 孕育 了“ 黄 也 汉
冶萍 ” 而有 了“ 中国钢铁工 业摇篮 ” 的美誉 】并成 为名 ,
其 中矿工达 86 . 万人 , 是说每 1 名下 岗职工 中就有 也就 0

湖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困境形成机理及转型分析

湖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困境形成机理及转型分析
和 钟 祥 市 四个 资 源 型 城 市 分 别 被 纳 入 国 家第 一 批 和 第 二
二 、 湖 北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产 业 困境
在 湖 北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产 业 发 展 中 ,突 出 的 问 题 之

是 资 源 的保 有 储 量 下 降 所 带 来 的 资 源 型 主 导 产 业 发 展

湖I 源 竭 城 产 困 形 机 及 型 析 = 枯 型 市 业 境 要 :2 0 年 3月 和 2 0 08 0 9年 3月 湖 北 大 冶 、 黄 石 等 四 个 资 源 型城 市 分别 被 纳 入 国 家 第 一 批 和 第 二 批 资 源
关 键 词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资 源 诅 咒 ;产 业 转 型 中 图 分 类 号 :F 9 2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5 X( 0 0) 8 0 9 0 0 3 8 4 2 1 0 — 01 — 5 困 境 ,分 析 产 业 困境 形 成 的 内在 机 理 ,才 能 探 寻有 效 的 产 业 转 型 之 路 ,才 能 促 进 湖 北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经 济 、社 会 、生 态 转 型 和 长期 持续 性 发 展 。
储 量 占探 明 储 量 比重 仅 为 1 . % : 而钟 祥 磷 矿 资 源 这 一 69 8
比重 为 1 .6 99 %。按 目前 年 开 采 量 推 算 ,这 些 城 市 现 有 资 源 开 采 年 限大 部 分 不 足 l 0年 .同 时 在 所 剩 资 源 中尾 矿 和
批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转 型 试 点 名 单 ,资 源 桔 竭 型 城 市 的 转 型 和 发 展 问题 成 为 湖 北 经 济 发 展 中 亟 待 解 决 的难 题 。 湖 北 省政府 现 已成立 资源枯 竭城 市可 持续 发展 领导 小组 。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型 中起着核心作用 。文章从黄石这个资源枯竭 型城市 的发展现状人手 , 分析 了金融支 持资源枯竭型 城市经济转型存在 的若干问题 , 并从制定具体 的金融政策 、 拓宽融资渠道、 构建金融服务体系 、 有效发 挥资源配置功能等方面 , 提出了相应 的建议。
[ 关键 词 ] 黄石 ; 资源枯竭型城市 ; 经济转型 ; 融支持 金 [ 图分类 号 ] 292/ 82 [ 中 F 9.3 F3 文献 标识 码 ] [ A 文章 编号 ]6 1— 42 2 1 ) — 0 5— 17 72 (0 1 0 0 0 0 4 4
i ee o o rn f r ain o e o re—e h u td ct s n t c n myta som to frs u c h x a se ii .An o u g sin r rs ne n tr so e d s mes g e t sae p e e td i e f o m
i n ils p o f a ca u p r 一 一fr u ai gs e i cf a ca oiis r a e igfn n il o re ,e tbih n n — n t o m lt p cf n n i i n ilp l e ,bo d nn a ca u c s sa l i gf a c i s s i n ca e vc y tm ,bi gn e o re alc t n fn t n it ulpa i s r ie s se l rn ig rs u c l ai u c o nof l ly,ec o o i t.
poet f a ca s p ot s i lntersuc l ct na ds utr a s r a o .T i p p r icse rjc , n i u p r i vt eoreal a o n t c et fm t n hs a e suss in l a i h o i r u r o i n d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城市体育营销——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城市体育营销——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Abs t r a c t :Re s o u r c e e x h a us t i o n i s i n e v i t a b l e i n t h e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r e s o u r c e —b a s e d c i t i e s ,a n d t r a n s i t i o n i s a mu s t f o r s u c h c i t i e s t o b e r e v i v e d. Wi t h t h e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o f c i t y s p o r t s ma r k e t i n g b o t h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c i t y t r a n s i — t i o n a n d s p o r t s ma r k e t i n g h a v e a t t r a c t e d t h e p e o p l e ’ S a t t e n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t o o k Hu a n g s h i a s a n e x a mp l e i n a n a l y z — i n g t h e t i m e,s t r a t e g i c me a s u r e s ,e x p e r i e n c e s a n d p r o b l e ms i n s p o r t s ma r k e t i n g,a n d p r o p o s e d t h a t r e s o n r c e — b a s e d c i t i e s s h o u l d c h o o s e s p o r t s ma r k e t i n g r e a s o n a b l y wi t h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o f i t s l o c a t i o n,a l l — r o u n d p l a n n i n g,b r a n d ma k — i n g a n d ma r k e t i n g a b i l i t y . Ke y wo r d s:c i t y s p o ts r ma r k e t i n g;r e s o u r c e -b a s e d c i t y;Hu a n g s h i Ci t y;t r a n s i t i o n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发展中转型、转型中跨越的生动实践——黄石、潜江、大冶、钟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中转型、转型中跨越的生动实践——黄石、潜江、大冶、钟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现 了在发展 中转型 、 在转型 中跨越 。借鉴 四个试点城 市的转型经验 . 促进全 省其他地 区突破 资源瓶 颈, 及早预见谋 划, 在发展 中促 转变 , 在转 变 中谋发展 , 力实现 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 努 是湖北发展 的又一次“ 弯道 超越” 是 湖 ,
北经济社会跨越 式发展 的重要 内涵和根本要求 。 关键词 : 湖北; 跨越式发展 ; 源瓶颈 ; 资 转型 中图分类号 : 172 3 F 2f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7 (0 10 — 0 5 0 10 — 4 7 2 1) 7 0 6 — 4
随着 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 高。资源瓶颈约束越来越 突出。 如何突破 资源瓶颈 。 实现可持续 又好又快发展 , 推进湖北 是 “ 十二五 ” 跨越式发展的重大 现实 问题 。 带着这个 问题 , 近 , 最 我们对黄石 、 潜江 、 大冶、 钟祥等 四个 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发展情况进行 了调研 。 我们认 为: 黄石 、 潜江 、 大冶 、 钟祥 四市抢抓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 型城市转 型试点 的机遇 , 积 极推进经济 、 社会 、 生态全 方位转 型 , 实现 了在 发展 中转 型 、 在转型 中跨越。 这对 于推 动“ 十二五” 时期全省经济发展方式 突破 性转变 , 以及在资源约束突出的情 况下实现 经济社会 跨 越式发展 , 具有很强的启示 和借鉴 意义 。
( 大冶市) 含
地 区生 产 总值( 元) 亿 60 9


20 7 9. 1- 62
158 9. 1. 69
1 861 50 . 1. 48
增幅( ) %
工业 增 加 值
l. 57
33 5

黄石市: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黄石市: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黄石市: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时间:2012年7月19日∙嘉宾:湖北省黄石市市长∙访谈摘要:黄石市是全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黄石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三大战略,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7月19日,黄石市市长杨晓波作客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敬冉。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黄石市市长杨晓波。

杨市长,欢迎您!杨市长:各位网友大家好!“3451”总体发展规划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主持人:黄石市是全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黄石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也就是说,黄石要从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变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您认为这样的转变怎么进行?杨市长:省第十次党代会上,鸿忠书记在会上作报告时明确指出,支持黄石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同时,在省党代会之前,省委、省政府黄石现场办公会和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鸿忠书记指示:黄石要成为“全国示范、区域领先、跨越率先”。

国生省长提出:黄石要打造全省“双加快”的试验田,“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中三角”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这些重要战略部署,既明确了黄石未来发展的方向、转型跨越的目标和路径、提振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也标志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推进黄石转型跨越,是“国家战略、省级工程、黄石实施”,必将为黄石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

落实好省党代会和黄石现场会精神:总的要求是:努力做到“全国示范、区域领先、跨越率先”。

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超六十、跨双百、过双千、达一万”。

“超六十”,就是城镇化率超过60%;“跨双百”,就是城镇建成区面积跨200平方公里、人口跨200万,形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过双千”,就是打造有色和黑色金属两个千亿元产业、培育10家百亿元大企业、发展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市;“达一万”,就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doc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doc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党的xx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xx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

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

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

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

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

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

XX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国家运输主动脉沪蓉高速穿城而过,106、315国道在黄石交汇,武九铁路贯穿黄石,把华中、华东路网连成一体。

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与其它泊位一起,货运年吞吐量仅次于武汉。

未来5年将形成一条长江、两条铁路大动脉(武九线连接京广、京九铁路)、三座大桥、三条高速公路(沪蓉、大广、杭瑞)、三大物流园区(花湖、罗桥、棋盘洲)的交通和物流格局。

12月地理(1)

12月地理(1)

沈阳二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高三(23届)地理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每题2分,共25题,50分)“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2020年1月某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锋前增温”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该日8:00的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①湖北南部②江西中部③云南西部④浙江西北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2.导致此次“锋前增温”幅度较大的原因是()A.冷气团影响范围广 B.暖气团影响范围广C.冷气团势力较强 D.暖气团势力较强3.此次锋面过境后当地人发现()A.气温年较差变大 B.暴雪强度加大C.苹果树落叶纷飞 D.体感温度很低泥沙还原即在水库附近建沉淀前池,再将池中淤积的部分泥沙通过人工机械方式,搬运到水库下游归还于河流中。

读日本三春水库泥沙还原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泥沙还原能够改变水库以下河段的()A.水位季节变化 B.水系特征C.河床沉积物结构 D.通航里程5.修建前池的主要目的是()A.节省建设费用 B.缓解下游洪涝灾害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水库运行效率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大理岩的地点是()A.甲 B.乙C.丙 D.丁7.图示区域()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C.N岩浆冷凝速度慢于P岩浆 D.共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8.Q岩石形成前,可能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过程至少有()A.1次 B.2次C.3次 D.4次城市用地是城市常住人口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承载空间,承载合理的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是衡量城市扩张合理性的重要测度指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进行分析Sunday 湖师大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公共行政活动开展实施所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和公共行政的开展二者相互影响,辩证统一。

生态环境是开展公共行政的物质基础,公共行政的开展又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我国南北纵越三个温度带,横跨多种地形地势,广阔的疆域使得我国的境内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不同的区域各具特色;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性,华夏儿女在我国的不同地域开展生活生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大相径庭,因此,哪怕是同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在今天都形成了现存的独特之处;生态环境的发展性,生态环境自身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因此人类在对其进行开发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本身存在的发展性,关注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

公共行政是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社会事务和政府内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作为一项人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造利用的方式、程度、时间都对其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十八大会议上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因此,在开展公共行政活动时,要求公共行政的主体充分落实着眼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重视生态环境的现实性并关注生态环境的发展性。

(一)着眼生态环境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是由我国的多种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各具特色。

公共行政活动的开展应当着眼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在认识区域环境的特殊之处的基础之上开展改造活动。

我们看到,目前存在一些政府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就没有充分认识到本区域独特的生态环境,而是盲目跟风,什么工程收益快、成效好就做什么,什么是上级组织倡导的就去做,忽视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研究

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研究
尽 之 前 培 育 出 新 的可 以持 续 发 展 的新 优 势 是 需 要 重 点 关 注 和 扩建 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 使黄石成 为我 国重要 的原材 料工业
解 决 的 问题 。
基 地。经过建市近 6 0年 的建设和发展 , 黄石 已形成包括冶金 、
其 二, 黄石的城市历 史虽然悠久 , 但其 快速发பைடு நூலகம் 的阶段处 建材 、 能源 、 服装 、 机械 、 化工 、 医药等 l 4种主 导产业在 内的工

区域 经济
黄 石市作 为资源枯 竭型城 市 的
经 济 转型研 究
梁 明
( 湖北工业 大学经济与政 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 06 ) 3 0 8 【 摘 要】黄石 市作 为传统的资源性城 市, 随着资源的开采耗竭 而逐渐走 向相对衰退 。对黄石 资源枯竭 的成 因进行 了全面的
分析, 并结合黄石 的 自身资源禀赋特性, 针对黄石 如何 实现 经济转型 、 市转型提 出了有效的措施 与建议 。 城
于 一个特殊 的工业化背景之下,具有 明显 的被动性和 突发性。 业 门类 ,拥有 2家销售收入过 10亿元 的企业、 0 5家百年老厂、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 城市的发展受到国有资源开发企业 的 1 家上市公司 ( 中 5 O 其 家借壳上市) 拥有 工业产 品 50 , 0 0多种、 诸多垄断控制和影响 , 具体表现 为城市 的企业化或 企业的城市 中国名牌 5个、 中国驰名商标 5 、 件 湖北名牌 5 0个。 化 。这一过程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配套设施不完善 , 其二 , 黄石地理上的区位 优势明显。一般性的资源城市都 黄石也存在相近的情形, 造成 了资源 的浪 费和非合理 分配 。矿 是 因矿 设厂 , 因厂设市 , 在建 厂建市 的过程 中大都缺 乏地理上 业企业发展态势好的时候反哺城市少, 当矿业企业进入 衰退 区位优势的考虑 。黄石则不 同, 但 黄石是国家 1 4个公路运输主 3 期后却遗 留大量 的历史成本需要城市来消化 。 截至 2 0 年 , 0 8 黄 枢纽城 市之一 , 陆交通 四通八达 , 水 国家运 输主动脉 沪蓉高速 石下 岗职工人数累计达 到 1 0万多人 ,其 中采掘业及初 级产品 穿城而过 ,0 、 1 1 6 35国道 在黄石交汇, 武九铁路贯 穿黄石 , 把华 加工业下 岗职工人数 占 8% 0 左右 。 因为资源枯竭关 闭企业多 、 老 中、 华东路 网连成一体。黄石港是长江十大 良港之一, 国家一 为 企业多 、 中央省 属下放 困难企业 多等综合 因素影 响, 社会 保障 类开放 口岸 , 两个 50 0 0吨级的外贸码头与其它泊位一起 , 货运 压力较大 。黄石现有离 、 退休职工 1 万 多人 , 3 其中市区 1 . 万 年吞吐量仅次于武汉 。未来 5年将形成一条长江、 条铁路大 03 两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最近,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

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

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

这些城市现状如何,又该何去何从?一、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

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

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

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

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

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近年来,城市产业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

"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

2、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优质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高考地理三年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考地理三年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考地理三年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

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

据此完成下面题。

4.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5.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A.全天性减少B.时段性增加C.时段性减少D.不发生变化6.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A.火力发电技术B.光伏发电技术C.特高压输电技术D.电能储存技术【答案】4.B 5.C 6.D【分析】4.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当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9点到凌晨3点多,远小于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ACD错误。

故选B。

5.读图观察“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与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对比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在大约3点多到18点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夜间要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就要提高电能储存技术,B错误,D正确;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

故选D。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媒都”之称。

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

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城市开始进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

本文将对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源枯竭城市现状分析:在过去几十年间,许多城市大量依赖矿产资源和化石燃料等有限资源的开发,使得这些资源逐渐耗尽。

随着资源的减少,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临巨大压力。

许多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经济困境等问题。

2.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策略:为应对资源枯竭问题,许多城市制定了转型发展策略。

首先,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城市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另外,城市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3.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案例分析:以某资源枯竭城市为例,该城市在2024年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工作。

首先,该城市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建立了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对城市的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推动了环境治理工作的透明化和标准化。

其次,该城市注重科技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技术水平。

另外,该城市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4.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意味着经济结构的重组和产业的转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另外,一些传统产业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困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论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以黄石市为例

论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以黄石市为例

竭, 加之部分针纺企业 压缩 减 员 , 职工 就业 及再 就业 等 社会问题 凸现 出来 , 会 矛盾 日益 复杂 , 大影 响 了和 社 极
谐社会的建设 。这些矛盾主要有 :
1经济发展 中的 矛盾 。首 先 是 经 济 结 构 不合 理 。 、 第一产业基础薄 弱 , 二 产业 结构 不优 , 三 产业 总量 第 第 不足 , 传统产业不强 , 高新技术产 业滞 后 , 构性矛盾 突 结 出。如黄石市仅 铜铁 的开 采和 冶炼 、 金 属矿开 采 、 非 水 泥制 品、 建材制品这 三种传统产业 的产值 就 占全 市规模 以上企业 的 5 % 。近 几 年 , 重 工业 比重 分 别 为 1 . 9 轻 3 2 、6 8 % 8 . % 其 比例 逐 步 由 3 7滑 向 2 8 形成 了大工 : :, 业、 小农业 , 大采矿工业 、 小轻工业 , 大二产 业 、 小三产业


产 品结构趋 同 、 业递 进 缓慢 的局 面。结果 社会 资 产
本启动能力弱 、 非公 有制经济 比重较低 。其 次是经济 发
展与资源、 环境不协调。如黄石的矿业资源经过 5 0年
的开 采 , 以煤 炭 、 铁铜 为 主体 的矿 产 资源 面 临萎缩 、 枯 竭, 现有矿 山开采难度大 、 品位 下降 , 开采成本 上升。铁

座老工业城市 , 冶炼钢铁煤炭 等重工 业资 源 已接近 枯
矿山在矿产品开发中重经济效益 、 轻生态环境保护, 污
染物利用 状况 差 , 地质 灾 害频繁 。 自上世 纪 8 代 以 0年 来, 我市因矿产资源 过度 开采 引发 的地质 灾害 多达 32 0 处, 直接经济 损失 l 0亿多 元 , 亡 16人 。全 市现有地 死 1 质灾害隐患点 2 5个 , 9 工矿废弃地 8 50亩 , 45 受威胁人 口 6万 多人 , 潜在经 济损失 1 3亿元 。不仅 如此 , 而且造成 周 围河流水系污 染 , 导致 人类 生 产 和生 活环境 的恶化。 再次是生态失衡与资源滥 用严重 。随着工业 化 、 城镇化 加快 , 黄石 的资源消 耗 和环境 污 染也 步入 高峰 期 。 态 生 环境和资源保护 仍滞 后 于经 济 的发展 。一是 水资 源环 境质量 日益 恶化 。近几 年 。 于工 业 废水 排 放基 数 较 由 大, 治理投入有 限 , 再加上新 的生 活污染未能得到有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卷 江苏卷 (含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卷 江苏卷 (含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江苏卷地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

图1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2.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B.C.D.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图3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A.①B.②C.③D.④6.此时①地最可能()A.暴雨倾盆水难排B.细雨蒙蒙衣难干C.烈日炎炎似火烧D.黄沙满天车难行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图4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A.航程最短B.风阻最小C.逆水最短D.岛礁最少8.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A.避开南极冰山B.减少西风带影响C.远离热带风暴D.便于沿途补给《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入对接,为中巴合作带来新机遇。

图5为“我国企业在中巴经济走廊重大投资项目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我国企业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于()A.采矿和制造业B.金融和零售业C.交通和能源D.教育和医疗10.影响我国企业投资项目地域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数量B.区位和资源禀赋C.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D.政策和文化传统图6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研究摘要: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黄石市经济进展遭遇资源瓶颈,面临产业转型问题;黄石市经济实力排名在全国和中部六省副中心城市中靠后;结合黄石市自身特色进行产业转型,构建适合本地可持续进展的循环经济体系,对黄石市和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源枯竭 ipat模型产业转型黄石市黄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2000年以后,黄石的发展开始放缓,2008年被列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一、黄石市经济现状分析(一)内部条件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产业结构不甚合理。

2005年到2009年,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从亿元增长到亿元,但是,产业结构在五年中没有明显改善。

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是%、 %、 %,农业比重依然偏大。

二是支柱产业地位突出,但总体仍依赖资源。

2009年,黄石市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为亿元,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以及机械制造总产值就占黄石工业产值的%。

三是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工业园区建设长足进步。

黄石目前已拥有一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五个省级开发区。

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承载力的考察尤为必要,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根据黄石市2005—2020年gdp和能耗的相关数据,通过ipat模型对以后能耗进行预测可知:若是2020—2021年黄石市gdp增加速度为12%,2016—2020年增加速度为10%,2021—2030年增速为8%,单位gdp能耗维持在2020年的吨标准煤/万元不变,那么2030年耗能将为2020年的6倍多,能源需求超级旺盛;若是2020—2021年黄石市gdp增加速度为12%,2016—2020年为10%,2021—2030年为8%,单位gdp能耗减少维持在2005—2020年间的平均水平,年均降低%。

那么到2020年黄石市的能源消耗总量为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耗矛盾将取得有效减缓。

黄石矿业文化

黄石矿业文化

黄石矿业文化的抉择从石器时代到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是人类从愚昧逐渐走向文明、社会不断走向进步的历史过程。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言,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矿冶发展史。

黄石的矿冶文化史,就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黄石矿冶历史悠久,矿冶遗址众多,享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美誉,在中国矿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黄石因矿立市,以冶兴市,矿冶文化上承殷商春秋战国,下启两汉唐宋元明清。

源远流长的矿冶历史文化,铸就了黄石成为中国具有工业文明特殊职能的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矿冶文化则是黄石地区人类围绕矿冶业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事实上,由于时空转换的原因,矿冶文化在黄石矿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不同时期,包含不同的内容和各自的特点。

黄石地区古代矿冶文化还包括汉代至明代铁矿采冶业最典型文化遗存有大冶陈贵冶铁遗址、唐代至宋代铜矿采冶业最典型文化遗存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宋代至明代炼银业最典型文化遗存有阳新银山、黄姑山银矿遗址等等。

黄石铜矿的开采、冶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晚期,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阶段。

我们无法猜测、也无法知道在遥远苍茫的二三千年前,黄石地区矿冶业生产实际场景的具体情况,但遗存的余处遗址所透出的信息明白无误告诉我们:在公元前的一千左右的时间里,这个地方的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铜矿的开采和冶炼生产而展开的,至少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测:高层管理者居于高墙深宅的城内、而众多的生产者他们根据分工的不同,分别从事伐木、运输、烧炭、手工加工及制作业、采矿、冶炼等。

这是一个人声鼎沸,尘土飞扬的热闹场景,这里也是那个时代劳动力集结的一个中心,粗铜生产的重要基地。

这种采冶兼备的生产方式在黄石地区连续不断的持续了一千余年,这对于青铜文化的发展、青铜时代的不断延续进步都是十分重要的。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2009-9-18 任世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

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

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

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

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

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

2007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国家运输主动脉沪蓉高速穿城而过,106、315国道在黄石交汇,武九铁路贯穿黄石,把华中、华东路网连成一体。

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与其它泊位一起,货运年吞吐量仅次于武汉。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以黄石市为例——以黄石市为例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以黄石市为例——以黄石市为例

() 2 产业 延 伸 模 式 。 于那 些 资 源 储 量 对
种 . 有 品 种 全 、 产 配 套 程 度 高 、 要 矿 问题 .全 市 技 术 装 备 老 化 的 工 业 企 业 固定 及 开 发 成 本 尚 有 一 定 优 势 .但 由 于 产业 附 具 矿 主
产 相 对 集 中 , 采 易 选 、 ( ) 矿 产 可 综 资 产净 值 率 不 足 6 %: 是 缺乏 大企 业 、 易 共 伴 生 0 三 大 加 值 低 , 射 影 响 力 不 大 , 而 影 响 城 市 产 辐 从
() 1 产业 更 新 模 式 。 择 合 适 的新 型 产 选
为资源型城市 4 %以 上 的 劳 动力 以直 接 或 间接 方 0
实 科学 发展 观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的必 由之路
式 从 事 同 种 资 源 开 发 、生 产 和 经 营 活 动 的 城 市 : i种 观 点 认 为 , 源 型 城 市 是 指 采 第 资
源 型 城 市 产 生 的 初 始 动 因 。 黄 石 矿 产 资 源 消 费类 产 品更 少 ; 分散 经 营 的产 品 多 . 素 场 等 多 方 面 因 素 的 支 持 ,需 要 国 家 政 府 的 要
丰富 . 有“ 南聚宝盆 ” 素 江 之称 。已发现金 集 约度 高 的名 牌 产 品 少 :二 是 重 点 骨 干 企 政 策 倾 斜 和 资 金 支 持 。 属 、 金 属 、 源 和 水 气 资 源 有 4大 类 6 业技 术 装 备 落 后 。 企 业 普 遍 存 在 装 备 老 化 非 能 4
说 .矿 产 资 源 采 掘 业 及 初 加 工 业 产 值 总 和 超 过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5% .则 该 城 市 可 定 义 O

黄石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研究

黄石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研究
分 别 为 3 .3 、35 % 、17 % , 逐 年 下 4 7 % 3 .2 3 .1 呈
失败 ( 日本 夕 张 ) , 个 国家 、 座城 市 要 根 如 J每 每 据 自身 社 会 经 济情 况 选 择 适 合 自身 发 展 的转 型 之路 。 由于经 济社会 条 件 的差异 , 界 各 国资 源 世 型城 市转 型 的具 体做 法 不 完 全 相 同 。美 国 、 日本 及 欧 洲 许 多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转 型 的 案 例 给 黄石
城市 转 型提 供 了宝 贵 的实 践经 验 。

降趋 势 。黄石市经过 多年的探索 , 总结 出不少 城市 转 型基本 经验 , 其是 近 几年 来 , 石加 尤 黄
快 城市转 型步伐 , 勇敢 承 担 起 全 国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转 型试 点 的 重 任 , 取 得 了初 步 成 效 , 并 实 现 了 经 济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 如 表 l所 示 , 3年 近
数 据来 源 : 石市 20 、 0 、09年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发 展 统计 公 报 。 黄 0 7 2 82 0 0
( ) 一 国家 资 源型 城 市 转 型 的优 惠 政 段 , 业 结 构 还 不 尽 合 理 。具 体 体 现 在 : 产 传 策 为 城 市 转 型创 造 了良好 的 外部 条 件
地 位 … 。 由 于 自然 矿 产 资 源 的 有 限 性 , 着 矿 随 产 资 源 的枯 竭 和 开 采 成 本 的 增 加 , 多 资 源 型 许 城 市 逐 步 陷 入 举 步 维 艰 的 困 境 。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结 局 一 般 有 两 种 : 是 矿 竭 城 衰 , 城 市 一 即
来 , 石 经济保 持较 快 发 展 , D 黄 G P增 速 平 均 超 过 1% 。经 济 总量 保 持 增 长 , 三产 业 所 占 0 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分析——以湖北黄石为例一、引言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 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

其中, 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的40座, 已占到全部资源型城市的1 /3。

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严重威胁; 即便那些资源产业尚处于稳产、成熟阶段的资源型城市, 也面临着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就业再就业压力巨大、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矛盾积聚等等一系列越来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2008年3月17日, 国家正式确定甘肃白银、河南焦作、江西萍乡、湖北大冶、吉林白山、云南个旧、辽宁阜新、黑龙江伊春、吉林辽源、辽宁盘锦、宁夏石嘴山和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等12个城市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这些城市在现实压力和国家政策支持下先后进行了经济转型的有益尝试,不仅对新增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有着借鉴作用,对其他的矿产城市经济转型也起来很好的示范作用。

作为湖北黄冈人,我经常去的邻市黄石市就是国家第二批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并且其在经济转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因此这里以黄石市为例,分析我国资源性城市的经济转型模式。

二、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1.城市产业结构层次低下,属于资源型、粗放型的传统初级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与效益低下。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巨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和谐社会建设。

3.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

4.机制体制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

5.三、黄石市资源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转型1.问题黄石因矿而生、因矿而兴,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探明的矿产资源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3大类78种,品种占全国的28%、湖北的55%,是全国第六大铜矿基地和十大铁矿基地之一,硅灰石储量世界第一。

上世纪50年代,黄石依靠丰富的资源宝藏,布局了一批大型冶钢、冶铁、水泥、有色金属企业,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资源型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一度高达62%。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黄石城市规模和工农业产值一直稳居湖北省第二位,一路书写着“黄老二”的辉煌。

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黄石逐渐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各种伴生问题陆续涌现,加上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城市发展陷入困境。

困境之一:矿产资源告急。

资源储量大幅下降。

到2007年,黄石煤、铁、铜的保有储量分别只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4.3%、23%、39.7%。

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不低于30%的矿山,仅有大冶铁矿等14座。

主体矿山进入衰退期,可开采资源严重不足,服务年限都在逐年缩短。

困境之二:产业结构告急。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黄石产业结构以生产原材料和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为主,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关联度低的单体企业多,产业集群配套企业少。

三次产业比重失衡,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

每当宏观经济“转冷”时,经济发展随之陷入“低谷”,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困境之三:发展空间告急。

黄石同全国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先有工厂,后有城市,形成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整个城市以工矿和企业为中心来布局,城市形态和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

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均无空间。

困境之四:民生问题告急。

矿产资源枯竭,带来相关企业关停,导致黄石涉及民生问题的“四个压力”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全市隐性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

截止2008年,黄石市下岗职工人数累计达到10万多人。

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2005年以来该市每年新增退休人员8000余人,市内本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累计高达3.5亿元。

职工脱贫压力加大。

2008年,黄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3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47元;市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36174人,低保金月平均标准仅为230元。

城市建设压力加大。

据统计,全市实施城市道路改造和基本的配套设施改造所需资金高达300亿元以上,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困境之五:生态环境告急。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给黄石生态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矿山、灰尘弥漫的山道、伤痕累累的土地、长满荒草的坑口。

一是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需要治理的矿山植被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开山塘口400多处,工业尾砂库153座,占全省三分之二。

二是地质灾害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2003—2008年,黄石塌陷面积59.1万平方米,地面沉降1.4万平方米,滑坡335.7万平方米,发生采空区塌陷的矿井有34处,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三是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沿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大气、水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黄石由此戴上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2008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为2.31吨标准煤,居全省第一位,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此外,随着资源型产业衰退,城市发展、民生改善、产业接续、生态补偿、环境修复等方面公共支出加大,黄石财政支付常常“捉襟见肘”。

以2008年为例,黄石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为7.98亿元,根本无力承担资源枯竭带来的环境治理、企业搬迁、职工安置等巨大的资金需求。

2.转型措施1推进城市功能创新,从单一生产性功能向综合配套的多功能城市转变针对黄石市城市功能较为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等突出问题,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功能的创新,对城市功能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

1.1以调整城市规划布局为重点,着力完善城市功能黄石先有工矿,后建城市,城市生活区与生产区混杂,不合理的规划布局结构是制约城市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必须抓住每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对城市的布局和功能进行优化,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基础作用。

要按照“再造一个新黄石”的要求,着手规划建设黄石新市区,并在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完成城市旅游、园林绿化、公交客运、燃气等专业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市功能过去黄石市城区道路主要是连接工矿企业的道路,等次较低,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因此,必须以建设区域性大城市为目标,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多渠道投入资金,重点建设城市二环线、城市道路连接线、城区间快速干道等多项城建重点工程,从而拉开大城市建设的框架,形成城市组团间的快速道路交通网络,实现老市区与新城区对接,市区与郊区的对接。

与此同时,加快电网、通信、排渍、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扩大绿地面积,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

1.3以老区改造为重点,着力整合城市功能过去黄石市工矿企业兴办了大量自我服务系统,随着企业改革和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对这些功能进行整合和调整。

要逐步将企业办的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和生活服务系统进行剥离和整合,统一纳入到城市功能配置体系之中,一方面减轻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

对老城区改造不能搞简单的就地“复制”,而要着眼于整个区域的布局进行功能再造,始终坚持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的新路子。

具体讲,一是要以兴建一批设计先进、配套良好、充满现代人文气息的新型住宅小区为载体。

二是对位于市中心城区一些噪音大、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的工矿企业,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行“退二进三”,发展第三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使原有土地资源得到盘活,而且可以使企业重现生机,同时,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改变城市布局混杂的局面,促进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2推进城市产业创新,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变产业是城市发展的依托和基础。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黄石的产业大多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兴起,为了避免“矿竭城衰”的危险,保持城市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产业转型促进城市转型。

2.1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主要是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针对传统产业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冶金、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加大资金投入对一些大中型企业实施重点技改项目,使黄石市大中型企业主体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2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资源型城市要保持经济长盛不衰,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替代产业,必须坚持把发展替代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使黄石市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一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向经济强市跨越的不竭动力。

因此,必须要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

2.3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特色化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关键。

根据黄石实际,必须围绕把优势做大,着重发展四大系列的特色产业。

一是纺织服装系列。

二是食品饮料系列。

三是医药系列。

四是能源系列。

2.3推进城市环境创新,从生产型向生态型城市转变有效解决环保问题是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黄石自然环境优美,城区襟江带湖,水绕山环,拥有西塞山、东方山、磁湖等众多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但这些鲜明的特点在过去的产业开发中一直未能得以彰显。

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城市环境创新的力度,使黄石市展现青山、碧水、蓝天、绿地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形象。

3推进城市功能创新,从单一生产性功能向综合配套的多功能城市转变针对黄石市城市功能较为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等突出问题,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功能的创新,对城市功能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

3.1以调整城市规划布局为重点,着力完善城市功能黄石先有工矿,后建城市,城市生活区与生产区混杂,不合理的规划布局结构是制约城市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必须抓住每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对城市的布局和功能进行优化,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基础作用。

要按照“再造一个新黄石”的要求,着手规划建设黄石新市区,并在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完成城市旅游、园林绿化、公交客运、燃气等专业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一是坚持防治污染与保护生态并重。

依法强化小矿山的采掘管理,果断炸封小矿山,取缔“十五小”污染企业,关停小选矿池、小洗矿点。

对一些能耗大、污染重的大企业逐步实行高新技术嫁接或无污染产业置换。

二是坚持新污染与老污染源治理并重。

一方面,对新开工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另-方面,加大老污染的治理力度,对大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次扬尘等“三尘”以及市中心区火车噪音污染进行治理,创建市中心区50余平方公里的无黑烟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