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07,09音教(2)班冯媛媛《梁山伯与祝英台》
【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什么原因? 由一个动
人的传说到一首动听的乐曲,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本
文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
的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从作品反映的故事到作品的创作
由来与作品的主要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赏析协奏曲结构
1、作品产生的年代与作者简介
我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创作于1959年。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何占豪熟悉小提琴和越剧音乐,陈刚则较全面
地掌握各种作曲技法。在创作《梁祝》时,他们都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陈
刚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为了探索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两位作者遵循“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的方针,破除迷信,勇于实践,选用了我国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故事为题材,以越剧唱腔为音乐素材,采用了协奏
曲这种外来体裁,吸取了我国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迷人的旋律、生动的
音乐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使这部作品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被广大群众深情地称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
出了可喜的一步!三十年来,它飘洋过海,飞往世界各地,先后在苏、美、英、
法等国演出,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香港,它连续
四次荣获金唱片奖与白金唱片奖;在国外,这首乐曲被称作“蝴蝶的爱情”而广
泛传颂,受到不同肤色人民的欢迎。
2、作品内容及结构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标题音乐。《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
曲调因素,它是一部单乐章的协奏曲,其结构为奏鸣曲式。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
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
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
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
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
故事。
乐曲表现了梁祝这对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他们坚贞
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分段解说
呈示部:相爱
引子:
轻柔的弦乐泛音引出长笛带华彩的引子,上下跃动的八度大跳轻盈、活泼,双簧管的优美旋律,描绘风和日丽、乌语花香的明媚春光。
05 32│1- 02 76│5- 07 67│56 43 2343 53│2352 3432 1 5│72 63 5 61│5-‖
简短的引子音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草桥亭畔,好一派秀丽的江南春色!
主部:
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3 56 12 615│51 6535 2 -│223 76 56 12│31 6561 5 -
│35 72 6155│353 5672 656│12 53 232 165│3 1 6165 3561│5-│
这个旋律取材于越剧唱腔,它先由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呈示出来,然后又低八度重复一遍,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甜美的爱情。接着,大提琴奏出的旋律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这里运用了复调写法。这段音乐感情深挚婉转,为我们展现了梁祝草桥亭畔深情结拜的动人情景。对答以后,乐队的合奏再现了爱情主题,充分展示了梁祝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主部到这里结束。
接下来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技巧高超、节奏自由的华彩乐段。它是主部到副部的过渡段音乐。华彩乐段的末尾引出了活泼、明快的小快板,这是副部。
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情意融融,比拟主人公漫步于草桥亭畔,结拜手足的情景。
主题再现――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进一步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友谊和深厚情歌。
连接部:
这是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爱慕之情。
副部:副部主题是根据越剧中的过场音乐变化而来的:
43 23│56│13216│56│1612│3235│232165│16│1612│3235│61 56 76│5-│
副部是活泼的小快板,回旋曲结构。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回旋曲主部主题来自于越剧音乐,欢悦、嬉戏的音调与舞蹈性节奏的伴奏。第一插部采用独奏小提琴先后与木管、弦乐相互模仿的竞奏形式。第二插部情绪更为活跃,尤其是独奏小提琴模仿中国乐器古筝的演奏,富有弹性的节奏、灵活跳动的音符和起伏波荡的旋律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相互追逐嬉戏的动态和神情。
结束部
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由主部爱情主题变化而来的似断似续的音乐,它表现了祝英台羞怯、有口难言的内心感情。接着,由小提琴、大提琴奏出缠绵而深情的对答旋律,它将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难舍难分的情景惟妙惟肖、细腻亲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情画意,引人遐想。结束部:慢板,由爱情主题的音乐材料引申而成。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的二重奏,表现梁、祝“十八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
展开部:抗婚
抗婚: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象征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以中低音铜管齐奏为主体的低音线条,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严、冷峻而凶狠。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鉴中国乐器琵琶的扫弦技巧,用强烈的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将音乐推向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描述祝英台激烈的抗婚场面。
楼台会:由小提琴及长笛奏出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哀伤的慢板主题。接着是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动情的复调旋律表现一对深爱的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伤感,如泣如诉、感人挚深。
哭灵投坟:音乐转为急板,情绪急骤变化,悲愤的音调、紧张的节奏,形成了展开部的第二个音乐高潮。在这里,作者借用我国京剧中紧拉慢唱的形式,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