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fb9e6cb26fff705cc170ab0.png)
9、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 耻辱,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标志着我国在统一大业上又 迈开了重要的一步,为台湾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0、香港、澳门回归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了解) 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我国应坚 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发展经济、增强实力,我们青 少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11、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前提)是“一个中 国”,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目前台湾问题主要障碍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 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四、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 响时代的主旋律.回味下面熟悉的歌曲,回答相关的历史: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 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天的故 事》请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 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 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歌曲中提到的“旗帜”是指 什么?(4分) 2、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根据所学 知识,用具体事例说出这个春天里有哪些变化?(至少3项)(4 分)3、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指什么?请你用事 实说明这个春天带来了哪些新气象?(至少举出2项)(3分)
四、(本题11分) 7、(4分)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邓小平理论” 8、(4分)春天是指改革开放 1980年,开放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起,相继开放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 区、环渤海地区。 1988年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开放的每项中至少要举一个实际例子) 9、(3分)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股份制, 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先进典型; ②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③我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 ;)
中国现代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78b411e16fc700abb68fccb.png)
三、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三次历史巨变(从百年巨 变中得出哪些结论)
七、我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文家市决策(秋收起义中):从城市转向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乡村转回城市。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
八、中国近代史上,中共对革命和建设有 两次成功的探索(谈谈认识?)
• 1、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 在文家市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进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 后夺取城市(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使中国 革命走向胜利。 •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制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形 成邓小平理论,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认识:革命或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 是; · • 3、补充:毛泽东的“创 新”: · • 邓小平的“创 新”: ·
五、中共历史上重要会议(分析其影响)
1、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的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八七会议, ·
。
六、中共历史上三次严重的“左”的错误, 如何纠正的,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20世纪30年代初 ,王明的左倾错误;通过遵义会议纠 正的。 2、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通过党 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纠正。 3、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通过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教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739ec61a98271fe910ef938.png)
中国现代史(分三个时期)⒈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1956年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到现在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⒉中国现代史分期:⑴迈向社会主义之路(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⑵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底—1976年10月)、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现在)第一分期:迈向社会主义之路(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国内: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②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巩固新中国(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意义: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4、新中国的内政外交内政: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意义: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到1998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5个。
外交: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4月,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11课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7d3eb205b4daa58da0114a4d.png)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于1949年9月召开于北平;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新中国的筹备:①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筹备做了思想上的准备;②1949年9月第一节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筹备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6.西藏的和平解放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950-1953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争:五战五捷将敌人赶到三八线;上甘岭战役(1952)的胜利。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1953年7月,美国上将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4.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抢眼——黄继光;火中潜伏者——邱少云。
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
![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f3924cada38376baf1fae65.png)
中国现代史分期专题复习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三)“文革”时期(1966~1976)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五)现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它是中国一 项 基本政治制度;1982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区域自治法》, 进一步完善
特别需要注意: 4、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108~111)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一以贯之,今天依旧)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 表现,如初期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 请客”“一边倒”(与苏联结盟就是一边倒的表现); 新时期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等
特别需要注意: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何时?这是一个怎样的国际组织? 其成立有何意义?
特别需要注意: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有何意义? 2、“一国两制”何时提出?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首先在 解决什么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香港、澳门何时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何时?这是一个怎样的国际组织? 其成立有何意义?
特别需要注意: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有何异同? 7、国企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8、“南方谈话”是在何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意义?
特别需要注意: 2、中国恢复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发生的先后顺序?(必修一:P112~114)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faa7901b4a7302768e993963.png)
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第二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56~1966年)
• 总体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基本特征是“探索性”。 •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求一条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 成就。 •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潮发展到“ 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 总之,这一时期成绩与挫折并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
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 • • • • 总体特征: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阶段。 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阶段。 ①巩固新政权: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 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1949 新政协召开和《 共同纲领》通过;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颁 布;三大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提出;民 族区域自治区的设立。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外交:外交开创新局面,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敌 视中国;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联苏反 美、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同17国建交;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提出——外交政策的成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讲 中国现代史 第三阶段、“文革”十年(1966年5月~1976年10 月) • 3、文化:极“左”思潮泛滥,百花凋零;但仍有 重大突破: • ①“双百”方针被废除,文化凋零——文化典籍 和文物遭烧毁和洗劫;文艺界人士和知识分子遭 批斗;样板戏——八亿人口八个戏; • ②教育革命——教育事业遭冲击、上山下乡运动 、学校学制、教学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改 革高校招生制度;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影 响国民素质提高和现代化事业发展; • ③科技——1967年氢弹爆炸、“东方红-Ⅰ”号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 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中国现代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2561bc208a1284ac8504382.png)
考点1 香港、 考点1:香港、澳门回归 考点2 考点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 考点3 考点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
考点1 考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考点2 考点3 考点3:中美建交 考点4 考点4: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考点1:“两弹一星” “籼型杂交水稻” 考点2:改革开放对人们生 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现代史可分成三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可分成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 1949年起至1956年 :第一 年起至1956 一阶段,从1949年起至1956年,是新 中国现代史可分成三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可分成三个阶段 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阶段,从1949年起至1956年,是新中; 阶段, 1949年起至1956年 年起至1956 第二阶段, 1956年起至1976年 是 年起至1976 第二阶段,从1956年起至1976年,; 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 第二阶段, 1956年起至1976年 年起至1976 第二阶段,从1956年起至1976年,是; 第三阶段,在经历了“文革” 第三阶段,在经历了“文革”结束后;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 的两年绯徊之后, 1978年起至今 年起至今, 的两年绯徊之后,从1978年起至今, 第三阶段,在经历了“文革” 第三阶段,在经历了“文革”结束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的两年绯徊之后,从1978年起至今 的两年绯徊之后, 1978年起至今, 年起至今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896ef542b160b4e767fcfe6.png)
总况: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中 前进(成就、严重挫折)
三、新时期
1978—(1992)—今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社会 生活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一国两制) 3、加强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建设(1982 年宪法)
总况:
政 治
经济
1、改革开放 (1)农村: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改社建乡 (2)城市: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3)对外开放格局 2、改革开放的深入 (1)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2)十四大: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十五大: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 )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外 交
社会生 活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的起步 (1)“双百方针” (2)教育: 向工农倾斜、培养工业化人才、 又红又专 (3)科技:向科学进军
总况: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 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确立
总况: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一五”计 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 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 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https://img.taocdn.com/s3/m/708e8244fe4733687e21aa98.png)
二、 经济 1. 中共八大的召开(有益探索): 时间:1956年 内容: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两对矛盾) 确定党的主要任务(建设工业国) 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时间:1958年 表现:大跃进运动(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方面)
[联系比较]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实现了政社合一;权力过分 集中,脱离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群 众觉悟程度;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 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
[联系比较] 大跃进运动
原因
人民公社化
片面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建设 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 高速度 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全民大炼钢铁、 虚报浮夸风盛行
特征:
“一大二公”(生产资料所有制);
5.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6.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 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7.总体情况:
探索、曲折、前进;两头较好,中间较差。
[知识整合] 一、 政治 1956年对民主党派的八字方针 (1)目的: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内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意义: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 展到新阶段
[阶段特征]
全面建设时期
1.历史阶段:1956-1966年 开始探索:1956-1957年 出现偏差:1957-1960年 实行调整:1960-1966年 2.社会性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阶段特点: 中共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而进行艰苦探索时期。 4.探索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主要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7ceec15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6.png)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1956—1966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十年)。
第三阶段:1966.5—1976.10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十年)。
第四阶段:1978—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
(①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②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中国现代史复习(第6册)
![中国现代史复习(第6册)](https://img.taocdn.com/s3/m/fac7c3ca08a1284ac8504318.png)
第16课 新中国的诞生
1.《共同纲领》: 1949,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开国大典 意 义: ①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结束军阀割据、内乱的历史,标志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新纪元②壮大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③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改革目标。 4.“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 创造性发展,在港、澳问题上得以实践。
*中国特色: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 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①俄国城市暴动/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②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中国现代史复习
(一)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
中国现代史即新中国史分期: 1.1949-1956过渡时期 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1956-1966 探索时期 3.1966-1976 文革时期 4.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进对外开放,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2.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24课 一国两制
1.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1997.7.1和1999.12.20,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 (董建华、何厚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意义:(C)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邓小平 “南方谈话”(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 3.经济体制改革 ①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 ②1980年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最新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最新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83cdf20bb68a98271fefaee.png)
中国现代史一轮复习提纲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完成(1949~1956年)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阶段:文革十年(1966~1976年)第四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至今)第一单元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商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土地;(3)取消列强在华经济特权。
2.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6年)1.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2.实施方略:一五计划(1)优先发展重工业①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强化国防的需要,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②成果:提前超额完成,建成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
(2)三大改造①原因: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②措施: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变个体经济为集体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变私企为国企。
③实质:生产关系的变革,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④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一转两确立)二、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背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京召开。
2.纲领: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确立: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2)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确立:1954年宪法做出规定2.五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注意先后顺序)三、建国初期的外交(一)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一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一](https://img.taocdn.com/s3/m/d2881924b4daa58da0114ab3.png)
3、确立意义:奠定了政治建设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 关系; 昭示了权力属于人民. 4、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主权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提; 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的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 键; 5)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 原则. 四、民族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我国的国情决定;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 亲密关系。
儿女的支持; C、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逐渐 形成了团结合作的亲密关系。 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体系: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 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特色:人民当 家作主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①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本的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 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3、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工农和 工农子女“开门”,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 质。 4、科技:中国科学院成立,编制《十二年科 技发展远景规划》
[知识整合] 一、 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政协会议和《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一届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 (3)《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对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规定
内容: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意义: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中国现代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d4b8fef90f76c661371a0b.png)
4.新中国的成立说明: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3课 土地改革
7.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 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 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时间:1978年底 3.内容:
(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 (3)组织路线: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领导集体。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 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20世纪以来三次历史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
第三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 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个转变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 间 重 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胜利 事 件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b7c1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f.png)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过渡时期(1949—1956 年)总特征: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 政治:巩固新生政权,逐步确立了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3. 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确立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年)总特征:在曲折中发展。
1. 政治:“左”的错误的产生和发展,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民主政治受挫。
2. 经济: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1959—1961 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
3. 外交:中苏交恶使我国外交环境恶化,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4. 文化:提出“双百”方针,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一度出现繁荣景象,但发展曲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总特征:“左”的错误严重,民主法制和经济建设遭到破坏。
1. 政治:中央领导人错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2. 经济: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3. 外交: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日建交,1979 年中美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4. 科技文化:“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青蒿素被发现;“双百”方针受到冲击和破坏。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2012 年)总特征: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快速发展。
中现史复习提纲2
![中现史复习提纲2](https://img.taocdn.com/s3/m/1f367df0f705cc17552709f3.png)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课标要求〗(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考点〗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过渡时期:1949.10 -1956.12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1956.12 - 1966.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 - 976.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12-今二、过度时期(1949.10 -1956.12)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一)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3.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有什么含义?54门礼炮,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54个民族(或纪念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奋斗,取得革命的胜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大陆的统一: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达成,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它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三).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开展三大运动,即(1)土地改革运动、(2)抗美援朝战争、(3)镇压反革命运动1、抗美援朝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需要注意: 1、《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的区别(必修一:P94~96); 五四宪法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体现_____原则。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 _____和_____原则。 五四宪法:1954年颁布;三大改造:1953~1956年
特别需要注意: 5、洋务运动与“一五”计划 洋务运动:中国近(现)代化的起点 “一五”计划: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1、《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的区别;五四宪法与三大改造 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最高权力机构 3、三大民主制度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发展 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5、洋务运动与“一五”计划 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著和主张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初步建立 1954年,统一战线组织 1956年,发展到新阶段 1982年,进一步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它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82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需要注意: 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著和主张(必修三P84) 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 政》,规定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 政国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 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提出三大改造理论,通过和平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特别需要注意: 4、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108~111)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一以贯之,今天依旧)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 表现,如初期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 请客”“一边倒”;新时期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等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特别需要注意:
3、三大民主制度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发展(必修一:P94~100)
特别需要注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最高权力机构(必修一:P94~9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___政治制度,确立于 ___年,确立的标志是______
最高权力机构:新中国刚成立时是_______,一届 人大召开后,_______是最高权力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 重要论著及其主张;“两弹一星”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分历史时期复习)
了解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的 大致分期情况
中国现代史分期复习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三)“文革”时期(1966~1976)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五)现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迁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 大外交活动;“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论著和主张;“两弹一星” 特别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