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体裁特性、艺术气质与情感内涵

合集下载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1. 引言1.1 简介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钢琴曲目中的杰作之一。

这首钢琴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而我将主要关注其中的第一乐章。

这首奏鸣曲在整个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复杂的曲式结构和丰富的音乐内容。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将从曲式分析、主题与变奏、技术要求、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一乐章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音乐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这部美妙作品的精髓。

2. 正文2.1 曲式分析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的曲式为三部曲式,即快板-行板-快板。

整个曲子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性质和发展。

快板部分以急促的节奏和激烈的音乐表现力为特点,展现了肖邦天才的创作才华和音乐情感的深度。

行板部分则是在快板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柔和的音乐元素,使整个曲子更加丰富和深刻。

最后的快板部分则是整个曲子的高潮和结尾,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达到了顶峰,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整个曲子中,三部分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旋律的发展也十分有条理。

肖邦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音乐手法和音乐元素,使整个曲子既有音乐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又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情感。

通过对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钢琴奏鸣曲的结构和内涵,欣赏肖邦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魅力和音乐才华。

2.2 主题与变奏主题与变奏部分是对于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重要分析。

这部分主要探讨了乐曲中的主题以及其在变奏中的呈现和发展。

该乐曲的主题非常明快和优美,以降B小调为基调,展现出浓厚的浪漫特色。

主题部分通过旋律的变化和层次的叠加,呈现出肖邦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变奏部分,主题被反复呈现并进行了巧妙的变换,展示了肖邦对于音乐构思和表现手法的深厚功力。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是法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于1839年创作的一部作品。

这部钢琴奏鸣曲具有以下几个创作特点。

首先,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以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为基础。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
感表达和个人主义,肖邦在这部作品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浓郁的旋律、细腻的音乐变化和激情澎湃的演奏方式,他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其次,该奏鸣曲采用了自由的曲式形式。

肖邦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奏鸣曲结构,
而是大胆地运用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将三个乐章融为一体,使整个作品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他自由地发展主题,不拘泥于传统的奏鸣曲形式,展示了他在音乐创作中的独特想法。

此外,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也展示了肖邦对钢琴技巧的独特运用。

作品中有诸
多充满挑战性和华丽技巧的乐句,展示了肖邦作为一位钢琴家的卓越才华。

他巧妙地运用了琶音、和弦、三连音等手法,使得演奏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表演能力才能完美演绎。

最后,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肖邦以
波兰的民间音乐为灵感来源,创作出充满波兰风情的旋律。

这使得该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肖邦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总结而言,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自
由的曲式形式、巧妙运用钢琴技巧和充满民族色彩的旋律上。

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钢琴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们喜爱的经典之一。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
该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认为是继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对后来 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作品在肖邦的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他音乐创作的重要里程碑,对肖邦的音乐事业和 声誉产生了重要影响。
05
作品解析
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奏鸣 曲式,包括呈示 部、展开部和再 现部
主题特点:主题 旋律优美,和声 丰富,具有浓郁 的浪漫主义气息
主题发展手法
旋律走向:旋律线条清晰,具有歌唱性
和声运用:运用丰富的和声手法,展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节奏变化:节奏多变,富有动感,为音乐发展提供动力 曲式结构:采用奏鸣曲式,主题在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得到不同程 度的发展和变化
和声进行手法
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材料,展现了肖邦对于和声的创新与探索 在和声的进行中,运用了大量的离调和转调,增加了作品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通过和声的色彩变化,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 和声的进行与旋律、节奏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
激发了众多钢琴 家的创作灵感
演奏版本比较
不同演奏家对作品的演绎风格各 异
不同版本在音乐表现上存在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演奏技巧要求高,需要精湛的技 艺和表现力
演奏版本的选择对于理解作品意 义重大
04
作品为他音乐创作的重要推动力。 对肖邦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他的音乐创新。 对肖邦的钢琴演奏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对肖邦的职业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的音乐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和声运用
丰富的和声语 言:肖邦运用 丰富的和声手 法,展现了独 特的音乐色彩。
多层次的音响 结构:肖邦通 过多层次的音 响结构,营造 出宏大而细腻 的音乐氛围。

浅析肖邦钢琴作品“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

浅析肖邦钢琴作品“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
黄河之声 2 0 1 6 年第1 5 期
浅 析 肖邦 钢 琴 作 口 I : 口 1 ‘ ‘ 葬 礼进 行 曲’ ’
降b 小调 钢 琴 奏 鸣 曲 ( OP. 3 5 )第 三 乐章
和 凌 玉
( 四川音乐学 院,四川 成都 6 1 0 0 2 1 )
摘 要: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 曲降b 小调 、作品3 5 号是 肖邦于成熟 时期创作 的一首 占据 独特地位的杰作。这部规模宏大的 奏鸣 曲套曲体裁作 品,刻画 出作者在 焦虑 、愤 懑直到反抗后 , 自身渴望 以豪 迈的气势和力 量奋起 ,但在 他意识中却 仍 出现 了令他悲恸欲 绝的 民族葬礼 的画面 。本 文从 曲式结构 、音乐语言 、演 奏法方面对这 首奏鸣 曲的第 三乐章 “ 葬 礼进行 曲”进行 了浅要 的分析 。
远处 走来的画面 出现在人 们面前 ,是祖 国儿 女拖着艰辛 的步伐为英
雄死 难者送葬 。音乐非 常沉重 ,速 度缓慢 ,右 手有两个 声部 ,左手

个 和弦为 一拍 ,象征着 队伍 的步 伐声 。主题 这些低沉 的和弦又 如
同丧 钟敲响 ,平缓 的行进 节奏为 之后的发展 定下基调 。它用庄严 的
论 ,主要 说 肖邦 无视奏鸣 曲的常规构造 ,在其他 奏鸣 曲中是 找不 出 如此 富于独创 的抒情诗 了。特别是这 部作 品的第 三乐章 “ 葬礼进行 曲”,庄严而 又富于哀伤 ,音乐很有 深度 ,饱含 了一个 民族 的哀怨
和诉说 。
奏 ,弹奏时要注 意贴键 、连 奏,声音非 常轻柔 。右手 旋律采用 咏叹
辑 发展而 言,意味着 在主人 公奋力抗争 后仍会 出现 不可避免 的悲惨
结 局 一一 牺 牲 和 死 亡 。
的低音行进 ,很好 的控 制力度 、速 度 以及把握 住乐 曲庄严 、肃穆 的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一、肖邦音乐风格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是浪漫主义时期颇负盛名的钢琴音乐大师之一,是19世纪上半叶被誉为最伟大的钢琴诗人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

在古今中外音乐史上,像肖邦这样将全部生命都献给钢琴创作的音乐大师是绝无仅有的,他将一生都倾注在钢琴音乐上,他一生共创作了247首作品,大部分为钢琴作品。

肖邦的钢琴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的作品的创作题材与祖国的生死存亡以及民族的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创作在继承古典音乐时期音乐风格特征的同时,结合本民族音乐风格特征,在诸如练习曲、叙事曲、奏鸣曲、前奏曲等音乐体裁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以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开辟了钢琴音乐的新大陆。

肖邦的音乐作品旋律线条优美而流畅,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在作品创作上,肖邦突破了钢琴音乐传统的表达方式,他把具有本民族特色风格的音乐元素,以歌唱的特点加以创作,让音乐语言更加生动化和人性化,从而使音乐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二、创作背景肖邦的这首第二钢琴奏鸣曲《葬礼进行曲》作于19世纪三十年代,此时他已在法国这个当时的欧洲文艺的中心有了立足之地,但是乏味的社交生活,对于祖国的思念以及精神上的孤单让他一直处于忧郁之中,这首作品写于1839年夏天,此时的肖邦远离了喧嚣的巴黎找到了心灵中的一片净土,者不宜降b小调进行创作的作品是与肖邦自身的脱离不去的感情基调相关的。

此时的肖邦无论是在创作的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开始趋于成熟。

三、作品结构分析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一起真挚的爱国热情,乐章间迥异的风格对比而闻名于世。

该奏鸣曲套曲共有四个乐章组成,第一和第二乐章的风格是比较的相像的,而第三和第四乐章的音乐性格变化比较大。

第一乐章为庄严的慢板,主题动机比之前快了一倍,快板、激动不安的,降b小调,2/2拍,奏鸣曲式,明显的传达出一种焦躁的情绪。

先由低沉缓慢的4小节序奏,刚劲沉重的八度拉开了全曲的序幕。

nocturne b minor钢琴曲介绍

nocturne b minor钢琴曲介绍

nocturne b minor钢琴曲介绍【一、Nocturne B minor背景简介】octurne B minor,作品编号Op.9 No.1,是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创作于1832年,这是肖邦年仅22岁时完成的处女作,也是他最早的一首夜曲。

该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旋律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钢琴曲目中不朽的经典。

【二、作品风格与特点】1.旋律优美:Nocturne B minor以其优美的旋律线条著称,展现了肖邦卓越的音乐才华。

旋律在不同的音区穿梭,犹如夜晚的微风轻拂,给人一种宁静而梦幻的感觉。

2.情感丰富:这首作品富有浪漫主义情感,表现出作曲家对夜晚的遐想。

在旋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悲伤、忧郁、激情等多种情感,展现了夜晚的丰富多彩。

3.技巧要求高:Nocturne B minor在演奏过程中,对钢琴家的技巧要求较高。

作品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的音符和节奏,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三、作曲家肖邦及其成就】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波兰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创作丰富了浪漫主义音乐,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Nocturne B minor演奏技巧与建议】1.掌握节奏:演奏Nocturne B minor时,应准确掌握节奏,注意音符的连贯与流畅。

2.注重音色:作品中有很多音色变化,演奏者需根据音符要求,运用不同的触键技巧,表现出丰富的音色。

3.情感投入:在演奏过程中,要充分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音乐更具感染力。

4.反复练习:对于技巧要求较高的片段,需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五、作品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octurne B minor在我国的传播历史悠久,深受钢琴爱好者和观众的喜爱。

许多国内外钢琴家都曾将其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作者:刘菁菁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3期摘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特色的钢琴音乐家之一,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无不带着自己对祖国波兰的牵挂,在国运跌宕之间、民族兴亡之时,他通过音乐的创作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与关怀。

本文所分析的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在浪漫主义鼎盛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精品,同时也是肖邦个人创作成熟的杰出作品之一。

关键词: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一、《降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降b小调奏鸣曲》作为肖邦个人创作过程中,成熟时期的优秀钢琴作品,是他众多钢琴作品中,研究价值较为丰富的曲目之一,该作品无论是在音乐艺术的展现方面,还是在钢琴演奏的技巧方面,甚至是在自我情感的释放上,都是令人称赞的精妙之处艺。

肖邦的整部《降b 小调奏鸣曲》作品创作于1839年,其中,葬礼进行曲创作时间较早,创作于1837年。

在此创作期间,肖邦不仅身体状态良好,精神状态上也受到了极大地抚慰,因此,此时的肖邦作品产量极高,作品质量也极好。

《降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被大家认为是肖邦毕生创作中最另类的一首作品,以至于许多熟知肖邦及其作品的友人都倍感惊奇。

肖邦曾向好友提及过本作品,并有将葬礼进行曲纳入其中的意图。

由此可以看出,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早期所创作的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表达的是肖邦在他乡的爱国情怀。

因此,我们在探究中也可以视这首奏鸣曲为葬礼进行曲的扩大。

尽管肖邦及其作品在法国名声大噪,但是他的心还是深深扎根在沦陷中的祖国波兰。

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有带有诗意、甜蜜的夜曲,也有技法娴熟的练习曲,但是《降b小调奏鸣曲》却像是绵绵阴雨中的压抑情绪,像灰暗天空吹过的冷空气,人们表情冷漠地游荡在灰色天空下,远方的丧钟久久回荡绵延深远,他们缓缓地移向墓碑,这是身为钢琴作曲家对国土沦陷的哀痛、是对民族兴亡的担忧、更是失去家园的哀嚎,让听众身临其境,倍感伤怀。

二、乐章与演奏分析《降b小调奏鸣曲》这一作品分别由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的谐谑曲、葬礼进行曲和急板的短小乐章组成。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 音乐探索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3期 总第514期
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刘菁菁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21)
摘 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特色的钢琴音乐家之一,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无不带着自己对祖国波兰的牵挂,在国 运跌宕之间、民族兴亡之时,他通过音乐的创作来抒发自身的情感与关怀。本文所分析的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 曲》,是他在浪漫主义鼎盛的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精品,同时也是肖邦个人创作成熟的杰出作品之一。 关键词: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演奏分析
一、《降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降b小调奏鸣曲》作为肖邦个人创作过程中,成熟时期的优 秀钢琴作品,是他众多钢琴作品中,研究价值较为丰富的曲目之 一,该作品无论是在音乐艺术的展现方面,还是在钢琴演奏的技巧 方面,甚至是在自我情感的释放上,都是令人称赞的精妙之处艺。 肖邦的整部《降b小调奏鸣曲》作品创作于1839年,其中,葬礼进行 曲创作时间较早,创作于1837年。在此创作期间,肖邦不仅身体状 态良好,精神状态上也受到了极大地抚慰,因此,此时的肖邦作品 产量极高,作品质量也极好。《降b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被大家认 为是肖邦毕生创作中最另类的一首作品,以至于许多熟知肖邦及其 作品的友人都倍感惊奇。肖邦曾向好友提及过本作品,并有将葬礼 进行曲纳入其中的意图。由此可以看出,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早期 所创作的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表达的是肖邦在他乡的爱国 情怀。因此,我们在探究中也可以视这首奏鸣曲为葬礼进行曲的扩 大。尽管肖邦及其作品在法国名声大噪,但是他的心还是深深扎根 在沦陷中的祖国波兰。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有带有诗意、甜蜜的 夜曲,也有技法娴熟的练习曲,但是《降b小调奏鸣曲》却像是绵绵 阴雨中的压抑情绪,像灰暗天空吹过的冷空气,人们表情冷漠地游 荡在灰色天空下,远方的丧钟久久回荡绵延深远,他们缓缓地移向 墓碑,这是身为钢琴作曲家对国土沦陷的哀痛、是对民族兴亡的担 忧、更是失去家园的哀嚎,让听众身临其境,倍感伤怀。 二、乐章与演奏分析 《降b小调奏鸣曲》这一作品分别由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的谐 谑曲、葬礼进行曲和急板的短小乐章组成。这种由四章乐曲组成的 结构与古典奏鸣曲的早期结构相似,但本奏鸣曲不同于古典奏鸣曲 的乐章性质,这便是肖邦钢琴作品创作的特色。 (一)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是降b小调,2/2拍,在本作品的四个乐章 中最为庞大。本章全程被不着痕迹的悲壮填充塞满,开始缓慢而带 有庄重感,所以在弹奏时要留意弹奏力量的使用,小臂应含有力量 的快速传至中指来弹奏第一个音,让声音尽量沉下去,用来表示战 争的即将开始。在第三小节时,右手的分解和弦音要与左手同步拉 伸。前四个小节以庄重的序奏形式,来提醒听众后续故事的感情色 彩。 在第一主题的弹奏技巧上,要注意将左手的音型铺宽、前两个 四小节运用古典演奏方式弹奏,其他部分的力度可以根据肖邦作曲 中的标注来演奏。其中力度之间的对比以及踏板的使用十分关键。 本首奏鸣曲的特别之处在于,演奏的初期动机是以不和谐的音程来 推开的,从而可以尽全力的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奏鸣曲开端部分的 几个小节,大多是以即兴创作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内容,但因自身缓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钢琴奏鸣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共有四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是最为知名的,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来对这部乐曲进行浅析。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部奏鸣曲的整体结构。

Op.35号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采用降B小调,整个乐曲延续时间大约是9分钟左右。

第一乐章按照奏鸣曲的传统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快板-慢板-快板,整个乐曲以其情感深邃,音乐性强而著称。

第一乐章的快板部分开头就以重复的和弦音引出了主题,接着出现了一段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旋律。

这部分的音乐结构呈现出了明显的对位曲风,充满了激烈的变奏和鲜明的对比。

整个乐曲的旋律非常丰富,旋律线十分清晰、富有变化,给人以狂放不羁、奔放激昂的感觉。

而在慢板部分,乐曲的情感变得更加柔和和深沉,这一部分情感上的变化非常丰富,音乐的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这一部分也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乐曲的情感变化非常丰富。

在慢板部分的结尾处,乐曲的音乐性和情感性达到了一种极致的高潮。

乐曲又回到了快板部分,整个乐曲以高昂的音乐情感和强烈的音乐冲击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整个乐曲构思大胆,充满了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情感的深刻挖掘。

在技术上,这部乐曲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在手指的技巧上,这部乐曲对于乐手的手指灵活度和技巧要求都非常高,尤其是在音乐的结构变化部分,需要乐手手指的快速转换和灵活应变。

乐曲的演奏速度非常快,需要乐手具有极高的演奏技巧和手指速度。

在音乐性上,这部乐曲要求乐手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挖掘能力非常高。

乐曲要求乐手要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情感变化,准确地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内涵。

乐曲还要求乐手对音乐结构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演奏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将音乐性和技巧结合起来。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是一部要求极高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音乐性上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浪漫情感的钢琴作品。

作曲家在这首乐曲中展现了他丰富的音乐才华和对钢琴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奏鸣曲成为了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我们来看看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采用了自由奏鸣曲形式,包括了自由的形式结构和丰富的音乐内容。

这种曲式可以展现作曲家对音乐的个人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给演奏家更多的发挥空间,使得演奏更加自由和富有表现力。

在乐曲的开头,我们就能感受到作曲家浓厚的浪漫情感。

悠扬的旋律在低音部渐次层叠出来,如同远处传来的悠扬的歌声。

随后,音乐渐入高潮,钢琴的旋律变得愈发激昂,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整个乐曲开头就充满了变化和情感上的起伏,给听众带来了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这首乐曲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变化形式和技巧。

作曲家在乐曲中穿插了大量的琶音、颤音、音阶等技巧,使得乐曲充满了变化和活力。

尤其是在高潮部分,这些技巧更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使得整个乐曲显得更加富有激情和力量。

这种技巧的运用既能丰富乐曲的表现手法,又能增加乐曲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得这首乐曲成为了演奏家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在乐曲的中段部分,作曲家突然使得音乐变得温柔而悠扬。

在这里,旋律变得柔和,如同轻轻的风吹拂在耳边,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突然的变化不仅使得整个乐曲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听众在聆听时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作曲家在这里巧妙地通过音乐来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给乐曲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和吸引力。

这首乐曲在节奏和速度上也有着丰富的变化。

在高潮部分,乐曲的节奏飞扬跌宕,速度快而猛烈,给人一种无法阻挡的冲击力;而在柔和部分,乐曲的节奏轻灵缓慢,速度柔和舒缓,仿佛是一阵轻风拂过。

这种丰富的节奏和速度变化不仅增加了乐曲的动感和变化,也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使得演奏更加丰富多彩。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体裁特性与情感内涵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体裁特性与情感内涵

知识文库 第13期295肖邦《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体裁特性与情感内涵郭晓娜肖邦的音乐作品中具有优美的气质和严密的逻辑性。

尤其是肖邦的《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对音乐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对肖邦音乐的体裁特性、艺术气质与情感内涵进行探讨,以期可以揭示出作品带来的启示,进而可以促进现代音乐的发展。

肖邦是波兰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家,其创作涉及奏鸣曲、协奏曲和圆舞曲等。

其音乐风格随着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肖邦的音乐风格由华丽抒情逐渐转变成为华丽与深沉的二元并置特点。

最为经典的作品为《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该作品是肖邦音乐风格转变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加强对其体裁特性、艺术气质和情感内涵的研究,可以使听众通过作品了解肖邦的人生转变,同时可以从作品中体会到肖邦浓浓的哀伤和爱国的情怀。

一、肖邦《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赏析肖邦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并且十分具有独特的个性,其钢琴织体细腻而富有色彩。

肖邦的《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又叫做“葬礼”,全曲的四个乐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记录着波兰民族沦陷的历史。

同时在肖邦的作品中,每一个乐章都具有自身不同的意境,《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段落为4/4拍的慢板。

利用钢琴模仿送葬时敲打吊钟的声音,其层次感较为分明,可以体现出送葬队伍的表情呆滞、哀伤和坚毅的特点。

肖邦的作品不仅体现其忧伤的情感,还体现着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每当听众在欣赏《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人类的悲痛,因此可以体会到肖邦那种浓浓的悲伤和爱国的情感。

二、肖邦《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自律性肖邦在其一生中,共创作了三首钢琴奏鸣曲,成为其一生之中的代表作品。

肖邦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29年,在10年后,肖邦才创作其第二首钢琴奏鸣曲,即《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肖邦的《降b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在题材上明显继承了第一部钢琴奏鸣曲中的音乐气质,在与其同时期的音乐家舒曼和门德尔松的比较中,肖邦的作品更加具有自身独特的特色。

肖邦的三首钢琴奏鸣曲探析

肖邦的三首钢琴奏鸣曲探析

2019-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肖邦的三首钢琴奏鸣曲探析李金玉(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肖邦共作有钢琴奏鸣曲三首,其中第1首写于18岁,属于练习曲性质,c小调,作品第4号,曲中没有显示出肖邦的个性,到现在尚无演奏家演奏过它。

其它两首为肖邦成熟期的作品,可以说是肖邦作品中的杰作。

这就是著名的降b小调,作品35,附有进行曲的奏鸣曲,脍炙人口;另一首是b小调,作品58,这两首作品的作曲时间相隔了5年,是他在女作家乔志·桑的住宅里得到她许多安慰的恋爱生活中的作品。

关键词:肖邦;钢琴;奏鸣曲中图分类号:J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79-01肖邦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尽管由于作品里那毫无目的的愤怒而使之无法成为一部催人向上、激励人的思想情操的作品,然而,这部创作里却的确蕴涵着一股巨人般的,强烈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降b小调第2钢琴奏鸣曲Op.35降b小调第2钢琴奏鸣曲是肖邦较为大型的创作里最为强而有力的一部作品。

第一乐章:极缓板,快一倍,降b小调,2/2拍,奏鸣曲式。

最先由四个低沉的音节引入了一声饱含哀痛的呻吟;接着,带着一种令人难以喘息的急促和不安,作曲家将自己的情绪不断地推进,推进,一直到了宁静而又迷人的降D大调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不断成长并逐渐充满了热情,终于在第一部分的最后完全超越了适度的限制,变成了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不谐和音。

从第一部分结尾的重复过渡到第二部分所使用的降A和降D延留六度的属七和弦,显得非常引人注目。

而风格奇特的第二片段—在此处,第一主题已经耗尽—给人的感觉则更象是一种即兴创作,而不是经由深思熟虑之后写成的作品。

此后,一些6/4拍的音节从最初的狂野切入到逐渐消失,将乐曲引向第二主题的降B大调的复奏部分—在原作里,第一主题在这里已经不再出现。

和第一部分(6/4)相应的片段一样,结束之处增加了一个介绍第一主题的典型的结尾(2/2)。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演奏版本的分析研究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演奏版本的分析研究
段。
2 1 年是 伟大 的波 兰 音 乐家 肖邦 诞 辰二 百 周年 ,世 界 各 国轰 00 轰 烈 烈地 掀 起 了对 这 位 “ 琴 诗 人 ” 的纪 念 活 动 。5 5 钢 月2 日晚 , 在 众多 国 外媒 体 以及 中波 两 国政 要面 前 , 中国钢 琴 家李 云迪 接 受 了 由波 兰 共 和 国文 化 与 民族 遗 产 部部 长 博 格 丹 ・ 德 罗 耶夫 斯 基 兹 亲 自授 予 的一 枚代 表波 兰 至高 荣誉 的 “ 文化 勋章 ” 。该 勋章 仅 授 予 那些 为波 兰 文化 作 出突 出贡 献 、 弘扬 波兰 文化 艺 术 的外 国个 人 或 团体 ,在 波 兰 国 内代 表 着莫 大 的荣 誉 。李 云迪 也 因此 成 为有 史 以来 第一 个获 此殊 荣 的中 国人 。


肖邦 音 乐风格 简述
肖邦 之所 以伟大 是 因为 他创 造 性 的艺 术成 就在 不 断 地为 更 多 的世 界 听众 所接 受 和传 播 。他 是一 位 非凡 的 作 曲家 ,他 用非 凡 的 艺术 天赋 创 造 了非 凡的 艺术 成 就 。他 也是 一位 专 注 于钢 琴创 作 的 作 曲家 。在 浪漫 主义 时 期 , 肖邦作 为一 个 杰 出 的波兰 民族 音 乐 风 格 作 曲家 而拥 有 非常 独特 的历 史地 位 。他 的音 乐 如此 美妙 、如此 激 动 人心 。他 的旋 律 有 高度 的音 乐表 现 力 ,极 富 于个 性 ,他 的和 声语 言新 颖大 胆 ,钢 琴织 体 细腻 而 富于 色 彩 。这一 切 因素 融 合在 起 ,形 成 了一种 新 颖 的独特 的 “ 肖邦 风 格 ” ,为欧 洲音 乐 的历 史 发 展做 出 了贡献 。 肖邦 的一生 非 常短 暂 ,但 他 的音 乐成 就和 音 乐 思想 却 为后 世 留下 了深 远 的影 响 他 的音 乐 一直 《 小调第二钢 琴奏 鸣曲 》 降b 作 品3 演奏版本 的分析研究 5

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分析

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分析

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分析作者:朱然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期摘要:谐谑曲是产生于17世纪的一种音乐体裁,历经了约两个世纪的历史沿革,后在肖邦的钢琴音乐中达到了自身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本文通过对《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音乐本体和艺术价值的分析,探询出肖邦在谐谑曲的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肖邦;谐谑曲;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99-02一、音乐本体分析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创作于1837年,处于向创作成熟期(1839—1846)过渡的一个时期。

作品不仅在曲式、和声、调性、复调的运用及器乐音响的编配等创作技法方面,还是在音乐风格方面,都表现出作曲家成熟的创作水平,且体现了肖邦钢琴音乐的主要风格特征,具有极高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第二谐谑曲》采用了具有奏鸣曲式特征的较为自由的复三部曲式结构?譹?訛。

首先在A部中,由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乐段A和A1组成,材料和调性一致,仅在A1中出现了三处与A不同的地方(旋律的装饰加花)。

在A段中,乐思的陈述相当于奏鸣曲式中的呈示部,具有主部陈述、连接部发展、副部对比以及结束部的收束等音乐特性。

之后的A1段是对A段的重复再现。

在调性方面,肖邦坚持了降b小调(第一主题)与降D大调(第二主题)两个基本调性的交替进行,使乐曲风格清晰明朗,主、副部主题对比明显。

在和声编配上,主部为主属和弦的交替进行,副部则在功能序进的基础上,加入了若干附属变和弦,营造出音响上的色彩性,加强了离调倾向,使旋律更加富有流动性和变化感。

A段鲜明地表现出主、副部主题的性格对比,运用强弱力度的对比及乐句呼吸的控制,使乐曲呈现出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音乐形象。

极具戏剧性变化的曲调体现出肖邦音乐中所特有的器乐——声乐化风格。

在B部中,表现出与A部完全不同的音乐形象,戏剧性变化更加强烈,由插部和展开插部组成。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

浅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1. 引言1.1 简介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是一首富有激情和内在深度的作品,是肖邦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乐曲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展现了肖邦作为钢琴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第一乐章作为整部奏鸣曲的开篇,展示了肖邦独特的旋律构思和对和声、节奏的精准掌控。

通过对这首乐曲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肖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进行浅析,探讨其背景、结构、主题发展以及和声、节奏特点,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经典之作。

2. 正文2.1 乐曲背景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是一首广受欢迎的钢琴作品,被誉为肖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之一。

这首钢琴奏鸣曲被创作于1839年,是由肖邦在巴黎的一个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呈现出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感与技巧。

肖邦在这首曲子里融合了自己的情感与创意,展现出对于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激情。

肖邦在创作这首钢琴奏鸣曲时,正处于他音乐生涯的巅峰时期。

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于浪漫主义的探索与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这首乐曲的背景充满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展现出了肖邦对音乐的热情与执着。

通过这首乐曲,肖邦不仅展示了自己的钢琴演奏技巧,更是呈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2.2 结构分析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的结构非常丰富多变,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这首乐曲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子、主题1、主题2和展开部。

引子部分开始于一个悲伤而神秘的序奏,建立起一种忧郁的氛围。

接着是主题1的出现,以其轻快的旋律和柔和的和弦赢得了听众的情感共鸣。

主题2则在弦乐器的伴奏下,呈现出一种庄严而优美的氛围。

在展开部中,肖邦巧妙地对主题进行了变奏和发展,使整个乐曲呈现出一种紧密而有机的结构。

肖邦谐谑曲第二首背景故事

肖邦谐谑曲第二首背景故事

肖邦谐谑曲第二首背景故事
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创作于1835年,发表于1837年,是肖邦四首谐谑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近年来演奏次数最多的一首。

《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由呈示部、中间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四部分组成,节奏上为三拍子,基本速度为急板和小快板,音乐情绪既热情奔放、富于激情,又优雅浪漫、宽广如诗。

该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戏剧冲突性,也不乏优美、抒情的部分,舒曼曾将其称为是"一首有高度感染力的乐曲"。

《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是肖邦献给费斯登西斯丁伯爵之女的,它没有第一首的悲剧性冲突,而具有一定的幻想性和戏剧性,其中也不乏抒情、歌唱性的优美段落,因此成为经常被演奏、最受欢迎的一首。

此外,肖邦自幼受到波兰民族民间文化的影响,而波兰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艺术灵感的民族,他们有着很多动人优美、活泼诙谐的民歌,这些民歌常常带有三拍子舞蹈节奏的特点,因此《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中的一些旋律、节奏、和声和调式与波兰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浅析肖邦钢琴作品“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

浅析肖邦钢琴作品“葬礼进行曲”——《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

这首 乐 曲的结构 为三部 曲式,4 / 4 拍 ,速度 为l e n t o 慢板 。再现
部的材料 为首部材 料原样 再现 ,且 二者 材料多为 主题发展而 来 。中 部材料及 织体发 生变化 ,与首部和 再现部形成对 比 ,但材料 基本相
同,像是起 承转 合 的结构形 式 。主 题调性 始终 是降b d x 调 ,中部调 性在 降D 大 调上 。乐曲开头 l  ̄ J l l O d x 节就呈现 了一幅送葬 队伍 缓缓从
的旋律之 一。在这 一段 中作者仿 佛温柔 的诉 说着他身 处异 国对祖 国 的怀念 、沉思 、幻 想和憧憬希 望,使人 听了无限遐想 ,会产生 一种
美妙 的感 觉 。若 有若 无 、如梦 如幻 的旋律就 像 来 自天堂 的声 音 , 把人带入 深深 的遥远 的 回忆之 中。整个 中部 的核心音调就 是3 1  ̄ J 1 3 3 小节 。这 里 肖邦用 连贯 、大 跨度、协和 的八音分解和 弦作为左 手伴
辑 发展而 言,意味着 在主人 公奋力抗争 后仍会 出现 不可避免 的悲惨
结 局 一一 牺 牲 和 死 亡 。
的低音行进 ,很好 的控 制力度 、速 度 以及把握 住乐 曲庄严 、肃穆 的
风格 特征 ,从而向听众充分展示充满悲恸之情的葬礼行进画面 。■
【 参 考 文献 ]
[ 1 ]于润洋. 悲情 肖邦. 上海 音乐学院出版 社. [ 2 ]论 曲式 与音乐作 品分析 . 女拖着艰辛 的步伐为英
雄死 难者送葬 。音乐非 常沉重 ,速 度缓慢 ,右 手有两个 声部 ,左手

个 和弦为 一拍 ,象征着 队伍 的步 伐声 。主题 这些低沉 的和弦又 如
同丧 钟敲响 ,平缓 的行进 节奏为 之后的发展 定下基调 。它用庄严 的

钢琴音乐中的“诗情肖邦”——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文本分析

钢琴音乐中的“诗情肖邦”——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文本分析

作者简介 : 孙璐璐( 9 9 ) 女 , 士, 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 系讲 师。 17 一 , 硕 西
收 稿 日期 :0 0一O 21 6—2 O
l3 O
音乐探索2 1 . 1 X t A I S N M S 0 11 EP OR T ON U I I C
f央插 部
《 b小调 第二 谐谑 曲》 降 是带 中央 插部 的 自由奏 鸣曲 式
结构 , 作品遵循着 古典 奏 鸣 曲的形 式 结构规 范 , 进 了非 常 加


j部 :

连接
49 —
剐 部
6 5
求 . 部
1 8— l 1 3 3一
连 接
l 8l
剐 郯
l 7— 9
的作 曲家。他 的音 乐充满 了含蓄的古典精神和浪 漫情 怀, 1 为 9世 纪上 半 叶的钢琴 音乐发展 做 出 了卓越 贡献。 本 文对 肖邦《降 b小调 第二谐 谑 曲》 进行 分析 与研 究 , 对其音 乐表现 、 曲式结构、 声调 性、 乐语 言做详 细阐 和 音
述 。
关键词 : 肖邦 ; 降 b小调钢琴谐谑 曲》; 《 曲式 ; 乐形态 音 中 图分类号 :64 1 J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12 2 1 )1-0 0 10 27 (01O 1 3一o 4
扣人心弦的旋律 , 一首柔和甜 美的 歌 曲在 左手伴奏 滔滔 波浪 的衬托下显得更加 优美 迷人 。呈示部从 第 13小节开始进行 3 了一次稍有变化的反复 之后 进入 第 2 5小节 的 中央 插部 , 6 中 央插部与呈示部 、 再现部都 由休止 符明 显地隔 开 , 内容庞大 , 像是作品 中的一个独 立的段 落 , 具有 独立乐 章的意 义。这 一 段落有 3个主 题 , 音乐 形 象对 比更 加鲜 明 。第一 主 题 ( 使 第

从《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看肖邦

从《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看肖邦

从《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看肖邦[摘要]降b小调奏鸣曲属于肖邦成熟时期的作品,体现了肖邦灵活的驾驭奏鸣曲形式的能力。

这首奏鸣曲并没有完全遵守古典奏鸣曲形式的规则,而且在音乐表达上相当激进。

[关键词]肖邦奏鸣曲调性织体肖邦一生创作了许多大型钢琴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包括四首叙事曲,四首谐谑曲,以及三首钢琴奏鸣曲及两首钢琴协奏曲等。

在肖邦一生的创作中,奏鸣曲套曲体裁的作品不多,只有三首。

第一奏鸣曲由于是肖邦的早期作品,因此更多的具有古典音乐特征,缺少肖邦钢琴作品独有的艺术感染力。

而另外两首则更多的体现了肖邦的个性,充满了肖邦标志性的音乐思想和音乐语言。

谐谑曲这种音乐体裁,在肖邦的单章大型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作曲家驾驭这类体裁创作的高超能力和才华,这类体裁的作品通常采用相对复杂和自由的曲式结构,篇幅宏大,主题材料之间有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常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推动着音乐的发展,以此来适应和容纳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内涵。

肖邦的谐谑曲已完全超越了这种体裁原有的诙谐,轻盈的性质,而成为内涵严肃,极富戏剧性的音乐诗篇。

一、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分析降b小调奏鸣曲属于肖邦成熟时期的作品,体现了肖邦灵活的驾驭奏鸣曲形式的能力。

这首奏鸣曲并没有完全遵守古典奏鸣曲形式的规则,而且在音乐表达上相当激进。

听完第一乐章,给人的感觉是作曲家的激情已经燃尽,尤其是展开部的中间部分,那样的音符,节奏和力度,完全是一种竭力的发泄与挣扎,笔者甚至于认为,这首作品不需要多乐章来表现,因为在第一乐章结束后,作曲家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已经衰竭死亡。

(一)引子和主部主题引子以低声部八度和声的大音程跳进形式出现,带来一种严峻的气氛。

随之后面4小节成为主部主题的铺垫,调性上转入主调降b小调,节奏上也开始向主部主题过度,变得更加动感。

主部主题一气呵成,具有动力的节奏原型,充满激动和焦虑的情绪,没有明显的停顿。

(二)连接部在25小节,主部主题又一次出现,不过由于后面部分的调性由降b转向副部的降d大调,使得这个部分形成了呈示部的连接部,音乐仍然急速向前,但在37小节时打破了原有节奏,引入工整的4分音符及附点音符,将之前不断向前运动的节奏稳定下来,且逐渐过渡到副部的二分音符为主的舒缓节奏,完成了调性和节奏上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 守 着 原 有 的 自律 特 性 。我 们 依 然 会 看 到 , 贝 多 芬 、 像 舒 伯 特 的奏 呜 曲 已 逐 渐 展 现 出 强 烈 的抒 情 性 ,音 响 意 境 中
而不是淘 汰已有 的风格 , 因为在 一些作品 中 , 有 的音乐 前 风格依然 存在 ,有些作 品则 将前 后两种审美取 向整合 为
K2 2第 一 乐 章 让 人 产 生 情 感 联 想 的话 , 么 这 种 情 感 因 .8 那 素 是基 于 作 曲 家 一 种 不 自觉 的 流 露 , 不 是 刻 意 表 达 . 而 或 对 之进 行一 种 外 在 的动 态 模 拟 。而 到 了 1 纪 浪 漫 主 义 9世
3 0年代表 现得较 为突 出 ,降 b小调第 二钢琴 奏鸣 曲》 《 就
同时期 的舒 曼 、门德尔松等 人的作品相 比更 表现 出鲜 明
的 个 性 。这 主 要 呈 现 于音 乐 素 材 的高 度 凝 炼 和 驾 驭 这 些
音乐素材所展 现出来 的严密逻辑性 。与此同时 , 作为一种 音响象征 ,其所营构 的音响意境 以及 由这些外在音 乐意
境 所 蕴 蓄 的 内在 情 感 与 审 美 趣 味 ,无 不 展 现 出堪 与 贝 多
广东技 术 师范学 院学 报 ( 社会 科学 )
21 0 2年第 4期
Ju a fGu n d n oye h i r lUnv ri o r l o a g o g P lt c n cNoma ie st n y N. 2 2 o4, 01
肖邦《 b 降 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的体裁 特性 、 艺术气质 与情感 内涵

) 的轨 迹 。


《 b小调 第二钢琴奏鸣 曲》降 体裁特性
的情感外化 已十分明显 。 者表现在贵族 文化层 面 , 者 前 后
则 是 表 现 在 平 民化 这 一 层 面 上 。 这 一倾 向来 看 , 们 都 从 他
肖邦 一生共创作 了三首钢琴奏 鸣曲。第一首创作 于 12 8 9年 。1 0年之后 , 他才创作 了第二首 。在第二 首套 曲
芬 同一体裁相媲美的深刻性 。 作为一种传 统体裁 ,奏呜 曲的开端是属 于 自律性 的 音乐体裁 。直到海顿 、 莫扎特时期也依然如故。可到 了贝 多芬手 中 , 这种本具 自律特性 的音乐体裁 , 却悄 悄地驮载
起 一 些 非音 乐 的 因 素 , 人 的 情 感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典 如 古
是 代 表 后 一 种 审 美 取 向 的 典 型 作 品 。因而 , 择 这 一 作 品 选
作 为研究视点 , 有助于我们把握 肖邦 音乐风格 异化 ( 将 这
里 用 “ 化 ” 词 , 要 是 表 明那 仅 仅 是 一 种 新 因 素 加 入 , 异 一 主
时期 ,尽管许多音乐 已展现 出明确描绘外部世界 和个体 内在情态 的审美取 向 , 但在奏鸣 曲体裁上 , 这种倾 向似乎 远没有其它音乐 体裁那样表 现得那么适 时的敏捷 ,它大
而 是 与沉 雄 激 越 的新 因 素 时 而 交 融 时 而 分 离 , 由 此形 成 了一 种 二 元并 置 的 态 势 的审 美 特 性 。这 种 状 况 在 1 纪 9世
主义时期 与浪漫主义时期 的奏鸣 曲还是存 在着某种本 质 差异。如果说古典主义奏鸣 曲中的某些作品 , 如莫扎特的
肖邦是浪 漫主义时代一 位兼及演奏 与创 作双重才 能 的音乐家 。他 的创作涉及 了奏鸣 曲、 协奏 曲、 叙事 曲、 圆舞 曲、 夜曲 、 音乐会练 习曲 、 独具 民族风格标识 的波 兰舞 曲 、 玛祖卡 等。从 肖邦 的一生创作 中, 其创作风格是随着他 的
人 生 阅 历 与 生 活 际 遇 的 变 更 而 变 化 的 。 而 这 一 变 化 过 程 似 乎 也 没 有 清 晰 划 一 的 截 然 分 界 ,早 期 作 品 中 所 备 有 的
中 , 体 裁 上 虽 展 现 出 明显 的 继 承 性 , 其 音 乐 气 质 , 其 但 与
有使 奏呜曲这一本具 自律特 性的体裁 日益赋予他律性 的 情 感内容 。而 到舒曼 、 门德尔松 , 乃至李斯特一代 , 这种倾 向越见明朗。
华丽抒情特质其 实也一直贯 穿其 中。但我们还 是可 以看 到, 1 自 9世纪 3 0年 代 以来 , 肖邦的音乐 中逐 渐增加 了 在 某种此前所 没有 的激越 、 深沉 的新因素 , 一直维 系到他 的 晚年 。 应该说 明的是 , 这种新因素的引入 并不 意味着他从 前那 种优美 华丽 而又 富于幻 想的音 乐风格便 从 此消失 ,
郑 苏丹
( 东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东 广 州 50 6 ) 广 广 16 5

要: 肖邦 的 钢 琴作 品 既具 备 飘 逸 优 美 的 高 贵 气 质 , 不 乏 集 中 缜 密 的逻 辑 性 。 尤其 是 1 又 9世 纪 3 0年 代 以后 的 音
乐 作 品 , 逐 渐 展 现 其 激 越 雄 强 的审 美 特 性 的 同时 , 蕴含 着 深 沉 的 思 想 内涵 与 情感 体 验 , 由此 使 他 成 为 1 在 还 也 9世 纪 西 方 音 乐 文 化 实 践 中将 个 性 与地 域 文 化特 性兼 熔 一 炉 的 杰 出代 表 。 本 文 分 别 从 肖邦 的《 b小 调 第 二 钢 琴 奏 鸣 曲》 降 的体 裁 特 性 、 曲 家在 作 品 中所 凸现 的新 的 艺 术 气质 和 作 品 的精 神 内涵 三 个 层 面 , 示作 品 与作 曲家 人 生 阅历 、 神 状 态 及 逐 渐 变 作 揭 精 化 的 审 美 情 趣 的 内在 关 联 。 关键 词 : 邦 ; 漫 主义 音乐 ; 琴奏 鸣 曲 肖 浪 钢 中 图 分 类 号 : 274 4 I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4 2 2 1 )4—0 3 17 0 X(02 0 14—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