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合集下载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应用新闻结构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新闻结构图,快速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选用合适的新闻结构,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受中国航天人在科学探索之路上不畏艰险的崇高之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成为理性读者。

教学重点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难点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方法微课教学、任务驱动法、例文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创新亮点一、例文教学举一反三《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新闻在学生阅读之前,有如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片混沌,但混沌之中,必有以突破的途径。

本课我从新闻结构入手,让学生读懂新闻。

通过学习这“一文”的阅读技巧,实现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的阅读技巧的提升,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

二、角色代入不离新闻突破了实用文教学窠臼。

实用文实用的特征,决定了实用文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文章的信息,而非文学鉴赏。

常规课堂教学信息获取与分析枯燥无趣,学生始终是一个看客,游离与教学之外。

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新闻任务,设置了播音员、编辑、记者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主代入。

学生在新闻中完成新闻知识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以上为微课视频截图)2、发放导学案第一课时:1、我是播音员——我播新闻重温新闻这一刻:给定新华社新闻报道,以主持人身份播音朗读。

2、我是编辑(1)画图解惑本文刊发在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

第二天就收到个别读者来信,表示本文文不对题,且结构混乱不符合新闻要求。

如果你是编辑该如何解答?尝试用结构图的方式解决读者疑问。

(2)填补结构图请在已画出结构图的基础上,摘取本文航空大事件,填补结构图。

(3)撰写结语为纪念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报社想做一个中国载人航天历史回顾专题展。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

创新驱动在推动产业发展中重要性
创新驱动的内涵和意义
创新驱动是指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在太空科技应用与产业中,创新驱动是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创新驱动在太空科技应用与产业中的实践案例
例如,SpaceX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同时,一些创业公司也在探索新的商业 模式和应用场景,如太空广告、在轨制造等。
如小行星采矿等。
04
太空旅游与商业化
随着商业太空旅游的发展,未 来太空探索可能更加多元化和
商业化。
04
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技术探 讨
飞行器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法
确定任务需求和性能指标 根据飞行任务的不同,明确飞行器的 性能要求,如航程、载荷、速度等。
选择合适的构型和布局
根据任务需求和性能指标,选择适合 的飞行器构型和布局,如翼型、机翼 位置、尾翼布局等。
创新驱动对太空科技应用与产业的影响 创新驱动可以加速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创新驱动还可以促进跨界融 合和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链。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太空探索历程
从早期的火箭试验到现代的载人航天,了解人类 飞向太空的重要里程碑。
太空科技原理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 要素的状况,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 决策支持。
太空旅游和商业化运营前景分析
太空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目前,太空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未来太空旅游将逐渐普 及化,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商业化运营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
THANKS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通讯的特征,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课前“双导提纲”做好预习:通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理清结构。

②师生互动,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③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二、学法点拨①利用“双导提纲”做好预习:通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理清结构。

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启思维,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深入挖掘,解决问题。

三、背景介绍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征空,9年间的7次飞行如同7个台阶,它们所记录的,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

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神舟二号:正样飞船。

XX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

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神舟三号:百折不挠。

XX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发射升空。

不过,神舟三号在发射前却遇到了困难,飞船在进场的第4天,就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9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9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9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这两者都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反映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提出的要求。

这则通讯从“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目标解读:高考考点相应知识链接:四川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能,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鉴于新闻的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形式,本课学习目标主要从“新闻的文体特征”和“新闻信息的整理和筛选”两个方面来确立。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掌握分析、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难点:1、筛选文章语句,提取有价值信息,学会挖掘新闻语言的丰富含义。

2、本文的标题很有特点,学习如何拟好新闻标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解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阅读《金太阳学案》“背景知识推送”,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整理通讯的概念和特点,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引导”和“基础知识梳理”。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航天器的发射原理和基本构造。

3. 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2. 分析航天器的发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1. 人类对太空的早期探索2. 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3. 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第二课时:航天器的发射原理1. 火箭原理2. 航天器发射过程3. 发射场的建设与运营第三课时:航天器的构造与功能1. 航天器的基本构成2. 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3. 航天器的科研与应用第四课时: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1.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2. 我国航天器的发射与试验3. 我国航天科技的国际地位第五课时:航天事业的意义与展望1. 航天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贡献2. 航天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 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三、教学资源:1. 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2. 网络资源:有关航天事业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科普文章等。

3. 实物资源:模型火箭、航天器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航天器的发射原理和构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实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航天事业的认知水平。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太空探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太空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第一章:太空探索的历程1.1 太空探索的起源和发展讨论人类对太空的早期想象和探索介绍从伽利略、开普勒到牛顿的科学家对太空探索的贡献回顾苏联和美国太空竞赛的历史1.2 太空探索的重要时刻讨论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尤里·加加林)讨论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尼尔·阿姆斯特朗)讨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发展第二章:太空探索的技术和工具2.1 太空船和探测器的设计讨论太空船的不同类型和功能介绍主要太空探测器的任务和发现2.2 太空导航和通信技术讨论太空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太空通信的方式和挑战第三章: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3.1 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的推动讨论太空探索对物理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的贡献介绍太空探索带来的新技术和应用3.2 人类对宇宙观念的改变讨论太空探索对人类宇宙观念的影响探讨太空探索对人类自我认知的改变第四章:当前和未来的太空探索4.1 太空探索的现状讨论国际空间站的研究和应用介绍当前主要太空探测任务和目标4.2 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和挑战讨论火星探索和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探讨太空探索的未来挑战和机遇第五章:太空探索的伦理和法律问题5.1 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讨论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涉及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探讨太空垃圾和太空交通管理的问题5.2 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讨论国际太空合作的方式和挑战探讨太空探索中的竞争和战略利益第六章:地球观测与气候变化6.1 地球观测卫星的作用讨论地球观测卫星如何监测气候变迁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6.2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挑战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行动第七章:太空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太空生物学研究概述讨论太空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介绍太空实验如何帮助科学家理解生命起源和生命演化过程7.2 生命起源的理论探讨分析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探讨太空环境对生命起源的可能性影响第八章:太空旅游与商业太空探索8.1 太空旅游的现状与发展讨论太空旅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介绍商业太空旅行公司的计划和进展8.2 商业太空探索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分析商业太空探索所面临的法律和伦理挑战探讨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太空探索的公共利益第九章:太空安全与太空武器化9.1 太空安全的重要性讨论太空安全对全球安全的意义介绍太空态势感知和太空交通管理的重要性9.2 太空武器化的挑战分析太空武器化的潜在后果探讨太空军备控制和防止太空武器化的国际努力第十章:太空探索的教育与普及10.1 太空探索教育的意义讨论太空探索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作用介绍如何通过教育和公共活动普及太空探索知识10.2 太空探索教育的实践方法分析太空探索教育的有效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太空探索资源开展跨学科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太空探索的起源和发展补充和说明:可以详细讲述人类早期对太空的幻想和科幻作品,以及实际太空探索的历史事件,如苏联和美国太空竞赛中的关键时刻和成就。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教材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

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__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__的主要信息,完成__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

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写作背景介绍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三、知识链接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的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8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8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8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的】1.潜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2.知识目标:分析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潜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教学难点】1.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2.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教学准备】彩图系列《万户飞天》《嫦娥奔月》《太空风光》《“神六”双雄》【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然而,只有到了这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明白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这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

那么,就让我们立刻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盼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好处。

(描述式+评论式)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航天大事记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1980年,回到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1986年,“863”计划出台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资料——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群众力量的可贵。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本文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它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案范文一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年级高一学期上期学段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稿的基本特征 ;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史实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树立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新闻特点:时效性和目的性章法结构:历史结合现实的写法和“饺子式”结构教学难点标题的含义;作者的情感分析教学思路从课文结构入手分析新闻特点,在文本细读中把握作者的感情。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国外媒体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报道;“神舟”五号发射视屏;图片:“嫦娥奔月”、“飞天壁画”、“万户” 教学过程预设课时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 1.(ppt展示相应图片和视屏)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再次回顾这段历史!2.(ppt展示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解放报》一篇报道写道:“神舟”五号的成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伟大,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在未来空间站的探索中独自行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中国记者又是怎样报道这一伟大事件的。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一章:太空探索的历程1.1 太空探索的起源与发展1.2 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时刻1.3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与作用1.4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成就第二章:航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1 航天器的种类与功能2.2 航天器的主要组成部分2.3 航天器的工作原理与技术2.4 航天器的发射与回收第三章:太空探索的重要发现3.1 地球外的生命是否存在?3.2 太空中的神秘现象解析3.3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3.4 太空探测器的重要发现第四章:太空探索对人类的影响4.1 太空探索与科技发展的关系4.2 太空探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3 太空探索的道德与法律问题4.4 太空探索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五章:太空探索的合作与挑战5.1 国际合作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5.2 太空探索中的竞争与冲突5.3 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挑战5.4 太空探索中的风险与应对措施第六章:太空旅行与太空船6.1 太空旅行的可能性与现状6.2 太空船的设计与分类6.3 太空旅行的体验与挑战6.4 太空旅行的发展前景第七章:太空殖民与太空站7.1 太空殖民的概念与目的7.2 太空站的设计与功能7.3 太空殖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7.4 太空殖民的未来展望第八章:太空探索的科技与应用8.1 太空探索的关键技术8.2 太空探索的应用领域8.3 太空探索的科技创新8.4 太空探索的潜力与挑战第九章:太空探索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太空探索的伦理争议9.2 太空法律与国际协议9.3 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分配9.4 太空探索的监管与责任第十章: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10.1 太空探索的长期目标10.2 太空探索的挑战与机遇10.3 太空探索对人类的启示10.4 太空探索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太空探索的历程1.1 太空探索的起源与发展:重点关注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如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等。

1.2 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时刻:重点关注阿波罗11号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类的一大步”等。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五、教具准备: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

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

(描述式+评论式)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1986年,“863”计划出台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和发展。

掌握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资源来研究太空探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太空探索的起源1.1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1.2 太空探索的历史背景1.3 太空探索的重要人物第二章: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2.1 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2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2.3 航天飞机的诞生和发展第三章:中国的太空探索3.1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3.2 中国航天器的发射和成就3.3 中国航天科技的特点和优势第四章:太空探索的挑战与机遇4.1 太空探索的技术难题4.2 太空探索的经济投入4.3 太空探索的社会影响和机遇第五章: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5.1 太空探索的发展趋势5.2 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5.3 学生对太空探索的思考和建议三、教学资源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视频、图片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新闻报道等四、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学生作业和小组合作: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太空探索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太空探索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国际太空合作6.1 太空探索的国际竞争6.2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6.3 主要的国际太空合作项目第七章:太空探索的科学研究7.1 太空物理和天文观测7.2 生命起源和火星探索7.3 太空环境和对地球的影响第八章:太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8.1 火箭技术和航天器设计8.2 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8.3 太空旅游和商业太空探索第九章:太空伦理与法律问题9.1 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9.2 太空垃圾和环境保护9.3 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问题第十章: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的启示10.1 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10.2 太空探索与教育10.3 太空探索与可持续发展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和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4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4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飞向太空的航程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总结并复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2. 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3. 能够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复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难点: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篇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复习。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

Step 2 理解课文1. 学生阅读课文《飞向太空的航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b. 人类为什么有飞向太空的梦想?c. 为什么航天事业是一项困难而又充满挑战的事业?d. 飞船发射和进入太空需要哪些条件和技术支持?e. 为什么人类要探索太空?Step 3 分析观点和论证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b. 作者通过哪些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c. 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Step 4 总结归纳1. 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将其写成一篇小结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小结文章。

Step 5 表达思想和观点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

Step 6 课堂展示1.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让他们在全班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学生共同评价和讨论。

Step 7 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学生在阅读和表达方面的提升。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困惑。

Step 8 课后作业1. 学生要求阅读下一篇课文《宇宙漫游者》,并做好阅读笔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力量训练目标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同学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

教学设想一、本文字里行间布满了这种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

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长到课外,引导同学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育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洁,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晰,要求同学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相互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英勇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胜利,但他的探究精神令人鄙视。

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日我们的航天人最终实现了飞天梦。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引导同学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3.引导同学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进展进步的骄傲感。

二、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介绍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日,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幻想的实现。

当举国庆祝"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骄傲,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及【学习目标】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学习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方法。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习重点】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学习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信息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堂导入】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虽然不久前“神舟”六号也已经发射成功,但还是让我们重温一下2003年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设计意图:概括文意。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1.给加点字注音翌年(yì)横亘(gèng)橘红(jú)九霄(xiāo)....酝酿(yùn)(niàng)嫦娥(cháng)(é)揽星摘月(lán).....设计意图:积累重要的字音。

2.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读了课文后,你能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吗?明确:①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过程。

②我国航天人为实现航天梦奋斗的历程。

设计意图:了解标题的作用,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合作交流】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学生朗读相关段落,以把握读新闻的语气)明确:1―3段①交代了神州五号发射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场面和意义。

2.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明确:①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一一、整体把握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这篇**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壹五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

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

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__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⑵了解中国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⑶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__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CAI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提问,神州六号的情况(学生自己介绍)。

二、字词闯关(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三、自读课文,分析课文1、结构分析:导语:(1~3)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主体:(4~26)飞天航程。

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

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自豪、赞美。

4、__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描述,也是评论。

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

生动感人,有情感。

5、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6、中国人飞天航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7、“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天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主要有哪些困难?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安全返回技术。

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四、理__线索__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一章:太空探索的起源1.1 太空探索的历史背景1.2 人类对太空的早期想象与探索1.3 太空探索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4 太空探索的科技基础与发展第二章:太空探索的重要任务2.1 太空探测器的发射与任务目标2.2 人类登陆月球的任务与影响2.3 太空站的建设与运作2.4 太空探索的未来任务与挑战第三章:太空探索的技术与工具3.1 火箭技术与原理3.2 太空船的设计与构造3.3 太空探测器的种类与功能3.4 太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第四章:太空探索的生物学影响4.1 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4.2 太空生活中的生理与心理挑战4.3 太空返回地球的适应问题4.4 人类长期太空居住的可能性第五章:太空探索的社会与经济影响5.1 太空探索的巨额投资与回报5.2 太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5.3 太空探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5.4 太空探索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第六章:太空探索的科学研究6.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6.2 恒星、行星与天体物理学6.3 生命的起源与地外生命的搜寻6.4 宇宙射线与暗物质的研究第七章:太空技术在地球的应用7.1 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7.2 地球观测与气候变化监测7.3 太空技术与农业发展7.4 太空技术在灾难预警与救援中的应用第八章:太空探索与文化影响8.1 太空探索在文学、艺术与电影中的表现8.2 太空探索对儿童与青少年教育的影响8.3 太空探索与宗教、哲学观念的冲突与融合8.4 太空探索激发的科学教育与普及第九章:太空探索的可持续发展9.1 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2 太空探索的环保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9.3 太空探索中的风险与安全管理9.4 太空探索的长期规划与战略第十章: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10.1 人类火星探索的任务与计划10.2 太空旅行与太空旅游的发展10.3 太空殖民与人类在太空的长期生存10.4 太空探索的科技革新与未来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太空探索的起源与发展详细补充和说明: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太空探索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包括人类早期的太空想象、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以及科技进步对太空探索的影响。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共7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共7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共7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 河北省高一课本语文目录表请告诉我09届的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课文目录有哪些我的书不在了,感激不尽……人教版的.必修一:1 沁园春长沙2 诗两首3 大堰河—我的保姆4 烛之武退秦师5 荆轲刺秦王6 鸿门宴7 纪念刘和珍君8 小狗包弟9 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讲解10 短新闻两篇11 包身工12 飞向太空的航程必修二1 荷塘月色2 故都的秋3 囚绿记4 诗经两首5 离骚6 孔雀东南飞7 诗三首8 兰亭集序9 赤壁赋10 游褒禅山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2 我有一个梦想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知道满意不纯手打,好累)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二): 飞向太空的航程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分别是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三): 阅读《飞向太空的航程》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段话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理解“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这两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身体条件:身高在165-185厘米之间,体重在50公斤以上;按空军招飞标准C型视力表双眼裸视力在0.8以上(相当于E型视力表5.0),未进行近视屈光手术,无色盲、色弱;平静血压不超过138/88毫米汞柱;无纹身、刺字。

二、能力训练目标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盘教学环境下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利用随机出现的音、视频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建筑学、电力、桥梁构造、环境设计、水利学、钢结构、景观设计、城市企划学、城市设计、环境工学、城市工学、造船学、交通工学、地震工学、土木工程学、可持续能源开发、空间设计、再生资源、景观生态学、环境咨询、力学、机械学等。

教学步骤教育学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学生要学习基础领域(教育哲学、日本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实践领域(学校教育学、终身教育学) 、国际领域(国际教育学,异文化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习相关教育的关联科目。

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学校名称: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所在位置:英国,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创建时间:1965年学历:专科本科研究生网络课程学校性质:公立学生人数:16734人院校地址: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Team, Student Admissions and Recruitment Office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Cov二、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介绍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20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

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

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基本格式和结构,了解新闻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

3、学习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本课主要学习从报刊、电视、网络这些渠道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2、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掌握新闻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习写作新闻。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应学会同时在多个项目中工作。

你偶尔也会遇到由于某些团队成员负责多个项目,你很难有约他而影响到你的工作。

一些媒体策划和研究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做定量分析,因此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能力。

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泉州,有一座让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建筑,它伫立在市区的圆盘上,上面有许多的飞天。

这就是咱们泉州的城雕。

城雕上的飞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飞天,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飞上九重天的向往。

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什么与飞上蓝天有关的人和事呢?讨论:时间为5分钟左右。

总结归纳:最早的当属嫦娥奔月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作品;敦煌有“飞天壁画”、“唐明皇游月宫”。

二、主体教师:我国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这个梦想终于在2020年10月17日得到了实现。

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

这一天,让我们用一些定语来给它下定义。

同学们看书,自己找词语,或者自己形容(时间为3分钟)。

教师归纳、概括、点评:中国第一位宇航员、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几百年的梦想……(这些词语可以由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说,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对这一天的意义有所了解)。

教师:在课文的开始,开头的三段,给我们介绍了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叫作新闻的导语。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的精辟议论组成。

一篇新闻除了导语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部分。

同学们,回忆一下,新闻还由什么部分组成?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明确: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

教师: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以本文为例来看这些部分的作用。

标题,告诉我们新闻的内容;电头,告诉我们时间和发布新闻的报社等情况;导语,刚才说过了,是介绍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主体,围绕导语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结语,就是结束。

86留学网专家表示,香港教育学院是香港唯一专注师资培训及专业发展的院校,于一九九六年成为香港八大高等院校之一,并于二零零四年获得自我评审资格。

在本港高等教育学府中,香港教育学院担当着独特的角色,向有志投身教育事业及任职教师人士提供达大学水平的培训课程。

本校亦参与研究及发展工作,藉以支持教育界。

新闻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次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叫作倒金字塔结构。

教师:同学们,再从整体上看看课文,课文结构的安排很有特色。

前面和后面都是记述“神五”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这个回顾是简要的),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这是一种首尾四合型结构。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归纳出来的文章的结构,看看文中交代的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的事件?(提示:按照时间顺序。

)参考答案: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热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它们升到天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无数这样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云。

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变大。

当水滴重到空气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时,它们便会从云中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教师: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宇航与送入太空,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怎么克服的?(提示,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概括。

)教师:困难是巨大的,但是我们总算走过来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力会更强,未来蓝天上将会有很多中国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飞机上都写着“MADE IN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