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抗震设计方法对比
中日建筑抗震规范抗震设计比较
第 3 4卷 第 4期 21 0 2年 8月
- 7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造
V0. 4 . . 13 NO 4
Aug 2 2 . 01
Ea t q k ssa tEn i e i g a d Rer ft n rh ua e Re it n gne rn n toi i g t
Ke wo d :s i c d s n c d ;J p n s es c d sg o e es c d sg t o y r s es e i o e a a e e s imi e i n c d ;s imi e i n me h d;c mp rs n mi g o a io
第一 水准 设 计 , 算 容 许 应 力 。要 求 按 容 许 应 验 力 法 验算 结构 的弹性强 度 。第 一水 准地 震 地 面速度
0 2 m s 相应 地 面加 速度 0 0 g~ . 0 。 .5 / , . 8 0 1 g 第 二 水准 设 计 , 算 极 限承 载 能 力 。 除木 结 构 验
e e g a e t d i sg o n ry b s d meho n de in c de. Acc r i g t h o o d n o te c mpaio n a l ss n t i p r i ca a rf r n e f rc m plng o rs n a d nay i i hs pa e , t n be ee e c o o ii f Ch n s es c de in c d n es i e in. i e e s imi sg o e a d s im c d sg
中日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若干比较
W ENG n. Ya ZHU o o g Ba ln
( col f il n n e n n rht tr,o tw s U i r t o cec n ehooy Mi yn 6 1 1 , hn ) S ho o v g er gadA ci c eS u et n esy f ineadT cnlg , a ag 2 00 C a C iE i i eu h v i S n i
Ab t a t A t rte 5 ・1 at q a e, e e e i ic s in a o tt e c d o a tq a e rssa c e in S me c mp r o s ae sr c : f h e 2 e rh u k t r x t a d s u so b u h o e f re r u k —e itn e d sg . o o a i n r h s h s
e gn ei g T e e c mp r o s i cu e t e c t r n a d t e g a f e rh u e fri c t n,h r o h c ee ain r s o s n ie rn . h s o a i n n l d h r e o s i i n h o l o a t q a o t ai k i f o t e f m f t e a c l r t e p n e o o s e tu i h e i a tq a e a d t e c l u ai n o es i me . h i e e c sb t e n t e v u s o ea c lr t n r s o s p cr m n t e d sg e r u k n h ac l t f im c f n h o s o s T e d f r n e e w e h a e ft c ee a i e p n e l h o s e t m n ewe n t e c c l t n fs imi o c s a e e h s e n t e p p r b c u e t e e t o a e k y i u s t h aey o p cr u a d b t e h a u ai so es c f re r mp a i d i h a e , e a s h s r e s e o t e sf t f l o z w s b d e . o eaie p o ii n r rf i e . h n s me c mp r o sa o t h r e o n h o fe r q a e fr f ain, e i r g s S me rl t rv s sa efel l t d T e o o a i n b u e c tr n a d t e g a o at u k t i t v o i y s s t i i l h o ic o t h e rh u e r s t c e in,h a u ft e a c lr t n r s o s p cr m d t e c c ai n o e s c f re r d . r u h at q a —e i a e d sg t e v e o c ee a i e p n e s e t k sn l h o u a h a u t fs imi o c s a e ma e T o g n l l o h t e e c mp r o s i i f d t a e r i l r isa d df r n e n t ec eo e t o c u t e . h ac a o so imi oc s h s o a s n , n t h r a e sm a i e n i e e c si o f h o n r s T e c l u t n fs s cfr e i t si h t e i t h d t w i l i e
中、美、欧、日抗震设计规范比较
【拓展知识1-6】中、美、欧、日抗震设计规范比较(1)抗震设防目标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是“三水准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分别对应于以50 年超越概率63% ,10% 和2% ~3% 的地震作用。
UBC 1997 抗震设防目标是“避免结构倒塌和人身伤亡”,采用单一的设防水准,即以50 年超越概率10% 的地震作用,地震设计重现期为475 年,作为基准设防地震作用。
IBC 2000 的抗震目标是“每个结构和结构部分,包括永远附在结构上的非结构组件、结构支撑物和附属结构都要设计并建为可抵抗ASCE 7 所指地震移动产生的效应”,而ASCE 7的抗震目标是“为设计、建造抗震建筑提供参考标准”。
其地震设计重现期是50 年内超越概率2% 的地震作用,重现期为2 500 年,作为基准设防地震作用。
(2)场地分类场地是决定地震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
按照场地土的剪切波速,GB50011—2010 将场地土分为Ⅰ~Ⅳ四类,UBC 将场地分为SA ~SF 五类,相应于IBC 的A ~ F 五类。
表1.1中是其对应关系。
IBC,ASCE 7 和UBC 均指出“如果场地的土壤特性具体信息不充分,不能确定场地的级别,则划分其为D 类场地”。
表1-1. IBC(ASCE 7),UBC和GB50011-2010的场地类别(3)地震反应谱曲线GB50011—2010 根据全国各地地震烈度的不同,把全国分为6,7,8,9度四个设防烈度区,并把地震分为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两个水平,给出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
并按近远震,分为三个地震设计组,和场地类别结合,给出特征周期T g。
根据αmax和T g给出反应谱曲线。
UBC 将全美国各地按照其烈度不同,分为5 个区,按烈度从小到大依次为0 度区、1 度区、2A 度区、2B 度区、3 度区和4度区。
对应不同的震区,有不同的震区影响系数Z,UBC 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见图1.*。
中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对比
2 0 0 8年汶川 8 . 0级特大 地震 的震 害调查 表 明 , 按我国 G B J 1 1 —8 9和 GB 5 0 0 1 1 —2 O 0 1 《 建 筑 抗震 设计 规 范 》 设计 的房屋建 筑 , 基 本能 实现预 期 的抗 震设 防 目标_ 】 ] , 但仍 有许 多砌 体结 构 和框 架结 构 的
1 0度 ) 的震 害 调查 表 明Ⅲ , 按 日本 1 9 8 1年 《 新 抗 震设 计 法 》 设 计 建 造 的房 屋 建 筑 , 严 重破 坏 率 仅 为
1 . 3 . 本文 以按 日本抗 震标 准设 计 的某 带 钢 筋混 凝 土 填充 墙 ( R C填 充墙 ) 框 架结 构 实 例 为参 照 , 与 按 我 国抗震 规范 设计 的框架 结构 算例对 比, 分析 R C填充 墙对框 架结 构抗震 性能 的影 响 , 探讨 提 升框 架结 构抗震 能力 的有 效方 法 .
8度 抗震设 防 区l g ) . 原结构 图参 照我 国平法 表示方 法重 新绘 制 , 如图 1 所 示.
1 . 2 按 中 国 标 准 设 计 的 框 架 结 构
根 据 日本框 架 的建筑 功能布 局和相 应 的设计 条 件 , 按 中 国 GB 5 0 0 1 1 —2 0 1 O 《 建 筑抗 震设 计 规 范 》 重新进 行 结 构设 计 ( 简称 “ 中 国框架 ” ) . 取 设 防烈 度 8度 , 场地 类 别 Ⅱ类 , 混 凝 土采 用 C 3 o , 钢 筋 采用 HR B 3 3 5 , 填充墙 采用 混凝 土轻 质砌块 . 为 了更好 地 反 映 中 国框架 的最低 抗 震 能 力 , “ 中 国框 架 ” 按 刚 好满 足规 范最低 要求 设计 . 设计 结果 见 图 2 .
从中日抗震设计方法的不同
蘩
结 构 自振周 期 r ( ) s
12 年 日本 制定 出世 界上 第一本 抗震 规 范后 , 经 多次 94 历 大震 , 断修 改完善 ,9 1 日本 的建筑基 准法 ( S 导 入一 不 18 年 B L) 次设计和二次设计概念 ( 两 阶段设计 法 ” , 即“ ) 与我 国的《 建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比 , 者 在 抗 震 设 计 方 法 上 均 采 用 “ 阶 段 设 相 二 两
图 1 第二 阶段设计基底剪力系数比较
日本工程界普遍认 为地震对结构的破坏取决 于地震输 入 的能量 , 延性好 、 性系数 大的结构 , 延 其耗 能能力也 相对较强 , 结 构 延 性 大小 与耗 能 能 力 的 关 系 如 下 图所 示 :
建 &
K e wo ds As imai De in S r cu a cit Co sr cin M e s rs y r : es t sg tu tr l c Du tly i n tu t a u e o
¨加 雌 们
叭∞
筑 眦 是世界上发生大地震最频繁 的地 区之一 , 日本 在地震工程
∞ 研究方 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比我国和 日本在抗震设计方法 对
上 的异 同可为我们的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
所示
1 中 日抗 震设 计 方法异 同处
我 国从 8 规范开 始 , 9 明确规定 了“ 小震不坏 , 中震 可修 , 大 震不倒 ” 的抗震设 防 目标 , 小震 、 中震 、 大震 的重现期分 别为 5 O 年 、7 4 5年和 2 0 00多年 ; 在抗 震设 计方 法 上 2 1 0 0版规 范继续 采用 二阶段设计方法实 现上述设 防 目标 : 一 阶段弹性 设计 , 第
主要国家抗震规范比较及我国中震表达
现期 50 年。 中震(基本烈度地震)
为基准设防地震作
“ 最 大 考 虑 地 震 ” 的 2/3 作 为 “ 设
期475 年。
10% , 重 现 期 475
50 年超越概率10%, 用 , 重 现 期 为 475 计地震”来实现其抗震目标,“设
年。
重现期 475 年。
年。
计地震”对 应的50年 超越概率为
—
日本规范 BSL
中震 大震
—
位移验算
—
抗力验算(构件设计) 和位移验算 极限层剪力验算
刚度率验算
偏心率验算
美国规范 UBC
中震
—
—
抗力验算(构件设计)
和弹塑性层 间位移验算
—
—
第一部分 抗震规范基本情况简介
各国抗震规范对比
➢ 中美对比: 1. 美国UBC规范采用单一水准设防思想,重现期与中国规范
全美国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美国的东北部
国际建筑公务员 委员会和法规管 理机构(BOCA)
UBC-1997
美国的东南部
国际南方建筑 法规委员会
美国的西部
国际建筑公 务员委员会
IBC
《 Internation al Building Code》 IBC-2009 统一了NBC, SBC,UBC
IBC-2000 IBC-2003 IBC-2006 IBC-2009
基本烈度地震一样,根据其设防目标是为了防止倒塌, 则相当于中国规范中的“中震” ;
2. 美国ASCE7,IBC采用两水准设防思想,其对应的“设计 地震”和“最大考虑地震”重现期与中国规范的基本烈 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一样,即相当于中国规范中的“中震” 和“大震”。
城市桥梁抗震的中日设计规范比较
城市桥梁抗震的中日设计规范比较
林康;王德钧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22()4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聚集,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桥梁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环节,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城
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日本规范发展变迁的历程,针对我国城市桥
梁抗震方面的特点,寻找提升抗震性能的具体方法。
同时,对提高支座的水平承载力、减少滑动支座的使用、构建多道防线的抗震措施、改进墩柱配筋、防止地震时桥梁侧向倾覆等问题进行探讨。
【总页数】6页(P68-70)
【作者】林康;王德钧
【作者单位】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22.5
【相关文献】
1.中日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若干比较
2.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
3.公路与城市桥梁设计规范的抗震计算比较
4.中日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群桩基
础设计的比较研究5.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分析与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中日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异同
坏 的严 重性 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因此 , 在不断 总结经验 和教训 的
一
些 。然而在大震作用下 , 中 日两 国规 范均要求保 证结构 在大震
基础之上 , 各 国建立 了符合本 国经济 条件和抗 震技术 的建 筑抗震 作用 下不 倒塌 或发 生危 及生命 安全 的破 坏 , 其抗 震效 果基 本一 设计规 范 , 并 以此 为依据 进行 工程结 构 的抗 震设 防 , 从而 更有 效 致 。抗震设防水准 体现 了一个 国家 的经 济和 科技 发展水 平 。在 由于各 国地 震背景 不 同, 其设 防 目标 也 不 地 减轻 了震 害。中 日两 国均处于地震 多发 区域 , 但通 过历次 的震 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 中, 害对 比发现 : 即使 两 国发 生相 似震级 的地 震 , 其房 屋建筑 的损 坏 尽相 同。 程度和人员的伤亡 数量 却相 差很 大—— 日本 的震 害都远 远小 于 2 抗震 设计 方法 我国。这在很大程度 上归 功 于 日本 的抗震 设计规 范 。由于 日本 抗震设计 方法 是抗震 设 防 目标实现 的途 径 。由于 中 日两 国 建 筑抗 震研究起步较早 , 且有 丰富的震害 经验 , 到 目前 为止 , 已经 的抗震 设 防水准 和设 防 目标不 同 , 导致抗 震设 计 方法也 不尽 相 形成较全面的抗震设计理论 和抗震 规范体 系 , 并经过 了地震 的检 同。我国为实 现“ 三水准” 的抗震设防 目标 , 建筑 抗震设计 规范规 验… 。现行建 筑抗 震设 计规范 , 体现 了一个 国家的抗震科研 水平 定采用“ 两阶段” 设计方法 。可简要概括为 : 第一 阶段设计 是多遇 和实践经验 。因此 , 本 文对 我 国新 修订 的 G B 5 0 0 1 1 - 2 0 1 0建 筑抗 地震作用下承载力验算 ( 可保证小震不坏 ) 和弹性变形验算 ( 可保 震设计规范和 日本 2 0 0 5年修订 的《 建筑基准法》 ( 简称 B S L ) 进行 证 中震可修 ) , 第二阶段设计 是罕遇 地震 作用下 的弹 塑性变形 验 比较 , 主要从抗震设防水准与设 防 目标 、 抗 震设计方 法 、 建 筑结构 算 ( 可保证大震不倒 ) , 并通过抗震构计规范 的异 同 , 为今后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 了参考。
日本建筑抗震免震技术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建筑抗震免震技术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地震等自然灾害是无法防止、无法回避的,但可以通过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执行力度,对高层建筑限制层高及加大地震预测系统等措施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本文主要就日本建筑抗震免震技术方面与我国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我国需加强抗震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材料;抗震通过对中日抗震结构形式设计、抗震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材料选用方面的探讨,我国应该对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结构形式有所突破,可以借鉴日本采用钢木结构,学习日本的免震技术,发展“阻震建筑”,“免震建筑”以及“抑震建筑”等,对我国的抗震结构设计方法进行深入探索。
一、中日抗震建筑设计理念差异1.抗震设防标准及设防目标差异从抗震设计中考虑地震大小的绝对值上看,与日本相比,我国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低。
从抗震设防目标差异上看,我国的抗震设计采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而日本抗震设计则是要求“中震不坏,大震不倒”。
中国规范GB50011-2001规定三水准:多遇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罕遇地震;而日本的建筑标准法规规定了两水准:第一水准的中等强度地震和第二水准的强烈地震。
在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日本规范要求建筑物几乎不发生破坏,而我国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做了此规定即小震不坏而在中等强度地震允许建筑物发生局部破坏,但不影响整体承载力,这点和日本相比有很大差异。
日本规定在第一水准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要求结构几乎不遭受破坏;第二水准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或不产生导致人员伤亡的破坏,由此可见在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日本要求相比中国更加严格。
2.抗震设计方法差异日本对于中小型地震采用容许应力、弹性变形;对于大地震确保其水平强度或者极限强度和利用地震反应分析结果来验算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我国采用两阶段设计法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来评价建筑物的安全性,从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来看,在长周期段即周期大于3s时,我国长周期段的谱值较大由此我国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较大,对抗震设计偏于保守。
中日抗震规范_板式公寓_设计对比_张林振
地震剪 力 / kN 2 265 5 090 7 926 10 300 12 140 13 360 13 890 1 829 4 290 6 810 8 815 10 320 11 320 11 800
累计重 力 / kN 6 291 15 710 26 670 37 700 48 800 59 890 71 240 6 291 15 710 26 670 37 700 48 800 59 890 71 240
钢筋强度对比
表2
日本 短期强度 / N / mm2
295 345 390 585
长期强度 / N / mm2
195 215 195 195
中国
钢筋等级
钢筋强度 / N / mm2
HRB400
360
HRB400
360
HRB400
360
HRB400
360
地震作用参数对比
表3
参数
中国 日本
地震设 防烈度
8 8
配 筋 设 计 中 ,模 型 分 析 按 照 小 震 弹 性 进 行 设 计 , 控制的指标主要 为 层 间 位 移 角、轴 压 比。 横 向 框 架 在小震作用下,层间位移 角 限 值 为 1 /550,轴 压 比 限 值为 0. 75。 模 型 分 析 采 用 的 有 限 元 软 件 如 下: SAP2000( v14. 2. 0) 和 ETABS( v9. 7. 1) ,主要用于对 日本案例 的 验 证 和 推 覆 分 析; SATWE ( 2010 ) ,主 要 用于依据中国规范进行框架配筋设计。
61
层剪力和剪重比对比
表5
楼层
7 6 5 X 4 向 3 2 1 7 6 5 Y 4 向 3 2 1
中国和其他国家 抗震设防水准有何不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和其他国家 抗震设防水准有何不同?
在中、美、日和欧洲抗震规范中,只有中国和日本的抗震规范明确 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水准。中国规范GBJ11-89和GB50011-2001 均 规定三水准(多遇地震、基本烈度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三水准的地震 作用水平按三个不同的超越概率(或重现期)来区分:多遇地震:50年超 越概率63.2%,重现期50年;设防烈度地震(基本地震):50年超越概率 10 %,重现期4 7 5 年;罕遇地震:5 0 年超越概率2%-3%,重现期 平均约2000年((GBJ11-89中,大震重现期约为2475-1641年)。而日本 的建筑标准法规BSL 规定了两个水准,即第1水准(Service level)的中等 强度地震和第2水准(Ultimate level)的强烈地震。日本第1水准的地震 重现期为475年,相当于中国的设防烈度地震(中震);第2水准的地震重 现期为2500年,相当或高于中国的罕遇地震(大震)。中、日两国规范均 按地震危险(烈度)分区,分别给出烈度或区域系数值。美国UBC—94、 欧洲Eurocodes8 均采用单一的设防水准(475年重现期),并按地震分区 分别给出区域系数、基本地震系数或有效峰值加速度值。
中国与日本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比较分析
tfl i t n h k ”W hl nJp nte e dtesrcue d nt i nme im h k.d n al nsrn h k ” An tssmi r ln s o gso . a r c i i a a yn e t trs“ o ni du s o e h h u u r c o tfl i t gs o . o c di i i l a
形 ; 震设计过程 中, 抗 日本始终 围绕“ 屈服 结构” 的概念 , 将塑性铰部位 与非 塑性铰部 位分 别设计 , 而我 国对 于 同一构 件是 一次设 计 的。结合 一个 十 四层 , 总高 4 m 的混凝 土框 架结构 , 5 在构件尺 寸 、 材料 强度 、 防烈度 等前提 条件尽 量相 同的基 础上 , 设 比较 了按 中日规范分别设计 的结果 , 发现在塑性铰部位 日本 配筋量和我国配筋量相近 , 在非塑性铰部位 日本配筋量 则明显大干我国的设 计 结果。给 出了我 国在设计 中可借 鉴的方面 , 以求进 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 的安全度 。 关键词 :中国和 日本 的抗震设计 混凝 土框 架结构 安全水准
h twea k h s d e r u k ta l a e t o p a e a t q a e—r ssa t e i .t esr s n itr o f h tu tr s ae c e k d o t h e mo tdf r n e i l t w h e it s n d g n h te sa d dso t n o e s cu e h c e u .T s i e e c i t r r n
s s u e i es me me e n e h e u e n—so e o c ee f me t cu e i e i e y e c rtr n,o e b s f e ,b t we d sg t a mb ro c .T n af r e n h ot tr yc n r t r a d sr tr d sg d b a h c e o u s n i i nt aeo h h a l i n in o mb r t e s ue dme so fme e ,t e co e mae a ne st n e c o e e r q a e i t n i n te o d t n n t es me ti d s s h ls tr li tn i a d t ls at u k n e st a d o rc n i o s i h a .I s i— i y h h y h i
中日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鉴定比较
中日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鉴定比较摘要:简要对比了中日既有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鉴定方法,分别从抗震鉴定的等同性原则、楼层极限抗侧承载力、楼层需求抗震承载力三方面进行论述,对于多层RC结构的抗震鉴定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多层RC结构,抗震鉴定,楼层极限抗侧承载力,楼层需求抗侧承载力1.前言我国建筑抗震研究在08汶川地震后,不仅地震灾区开展了房屋建筑抗震能力普查与评定工作,全国范围对既有建筑的抗震评估研究亦十分重视。
日本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其建筑抗震研究起步较早,长期以来日本的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在与地震灾害的斗争中总结建筑结构的震后灾害经验教训,并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结构抗震理论和抗震评估体系[1]。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日两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评估方法上的差异,旨在提高对抗震规范与理论体系的理解,并为今后的建筑抗震鉴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指导。
2.后续使用年限及抗震鉴定的等同性原则我国现行国标《建筑抗震鉴定标准》[2](GB 50023-2009)规定,抗震鉴定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这是既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功能。
“后续使用年限”是《09鉴定标准》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它直接涉及到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与抗震鉴定目标。
《09鉴定标准》依据房屋建造年代及原设计规范依据,将现有建筑根据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A、B、C三类建筑。
表1为基于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鉴定方法及等同性原则。
表1 基于后续使用年限的鉴定方法由此可见,我国根据建筑的不同后续使用年限,鉴定标准的等同性原则有所差别,A类建筑略低于《89抗震设计规范》。
日本建筑防灾协会于1977年颁布了第一本有关抗震鉴定评估和加固改造的标准《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抗震诊断基准和解说》(以下简称为《基准》),并于1990年进行首次修订;1995年阪神地震后,又对其进行了再次修订[3]。
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探讨与比较
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探讨与比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设防目标,地震作用以及结构抗震验算的介绍及其与日本及印尼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各条目的对比,比较了三者在设计规范中的异同点,提出了我国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优势及劣势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及方案。
标签:抗震;设计;比较1、概述抗震设计一直以来均为现代建筑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向。
特别是我国在经历过数次破坏性极强的震灾后,多次更新抗震设计规范并对抗震设计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地震在对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的同时,也为我国抗震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比于我国抗震设计,其他各国的抗震设计及抗震设计规范均有其独到及可借鉴的领域。
以下从各国抗震规范出发,比较各国抗震设计的异同点并对中国抗震设计规范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及方案。
2、我国抗震设计2.1设防目标中国政府在GB5001-2010国家规范中向各设计单位明确提出了具有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其中小震定义为在五十年内超越概率为63.2%的多遇地震,中震在五十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设防地震,大震的定义为在五十年内超越概率为2%的罕见地震。
规范既要求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也要求建筑在多遇地震或设防地震中达到正常使用或可修复的基本要求。
【1】2.2地震作用2.2.1特征周期地震周期是地震设计反应谱中的重要参数,在设计及计算中以字母TG表示。
我国规范中特征周期与设计地震的分组以及场地的分类有关。
我国规范中特征周期的取值如表一所示。
2.2.2地震影响系数地震影响系数作为地震作用计算的直接依据,为地震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
我国抗震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如图一所示。
我国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由直线上升段,水平段,曲线下降段以及直线下降段组成。
其中各阶段对应计算公式如图所示,各阶段间节点对应周期分别为0.1(s),TG (s),5TG(s),6s。
2.3结构抗震验算根据GB5001-2010国家规范,我国抗震结构承载力验算应按下式进行。
从中日抗震设计方法的不同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设计
3 . 3 强墙 肢 弱连 梁
在 建 筑 结构 中 .剪 力 墙 在 抵 抗 水 平 力 方 面发 挥 着 十 分 重 要 的作 用 . 在进行抗震设计 时, 必须 保 证 其 延 性 。 采 用“ 强 墙 肢
弱连 梁 ” 的设计 方法, 通 过 耗散 能 量 实现 毁坏 的有 效控 制 。
5 从钢筋 混凝土框 架和构 件破坏实验 结果看 延性设 计的重要
图 3是 各 种 结 构 形 式 下 ( 跨 度及 层 高 均 相 同 ) 的 强度 和韧
性( 延性) 实验 结 果 示 意 图。
通常情 况下 . 剪 力墙 破 坏 可 以 分 为 两 种 基 本 形 式 : ① 弯曲
破坏; ② 剪 切 破 坏 。 为 了避 免 过 早 产 生剪 切 破 坏 , 需将 其 设 计
茎
容 易导 致 梁 端 、 柱 端 形 成 塑 性铰 。
3 . 5 强节 点
对 于建 筑 框 架 结 构 而 言 . 梁柱 节 点 是 确 保 其 整体 性 的 重
l
要部分 。 对此 , 必 须 做 好 梁柱 节 点 强 度 、 刚度 的有 效提 高 , 使 其
能 够 在 地 震 作 用 下保 持 弹性 工作 。 遭 遇 水 平地 震 作 时 . 梁柱节 点 核 心 区主 要 受 到 剪 压荷 栽 组 合 作 用 ,这 也 就 使 得 梁 柱破 坏 顺 序 直 接 影 响 到 节点 破 坏 程 度 。 对 此 , 在进行 抗震设计 时, 必 须 重 点 做 好 不 同抗 震 等 级 下 的 剪 力 设 计 .保 证 节 点破 坏 迟 于
在 进 行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时 . 为 了 实现 结 构 、构 件 的 协 同 工
简述中日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⑤注重 建筑 结构的细 部设 计,保证结构设计 的独特性 。⑥在 结构抗震设 计方 面 , 我 国应 该 提 高 抗 震 设 计 的标 准 ,优 化 抗 震
启示
构设计方法 、步骤 以及 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 了简要的
分析。
成方式不同 。⑤建筑结构 设计 的切入点在构 图和形
式 关联 的 关注 度 不 同等 。
【 关键 词】国内外建筑 结构设计 差异性
2 .抗震设防 目标和 设计步骤不同 ( 1 )抗震设防 目标 不同 中 日两 国抗震设计 的 目标均 是在一定 的经济条 件下,实现最大程度地 降低地 震对于建筑和人 民生 命财产带来 的损害 。为 了实现这一 目标,我 国和 日 本均依照本 国的实 际情况 制定了适应本 国的抗震 设 防要求 。我 国抗震设 防 目标在抗 震规范明确地标 出 要采用三水准 的抗震设 防要求,所谓的三水准实 际
一
通 常而 言,一个国家 的建筑文化与 其本 国的经 济 、政 治、宗教以及文化等都具有紧密 的联 系。因
此 ,对 于一 个国家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和技术 的评价
不可一 篇而 论,即不能够单纯地 以不好或好 来进 行 评价 。通过 上述对我国和 日本两 国建筑结构 设计差 异的分 析,我们需要积极吸收 日本建筑结构 设计中
【 摘
要】本文以中 日建筑结构设计为例 ,就两 国在 建筑结
析 的 目的,进 而得到各个楼层所 能够承受 的承 载力 曲线 ,建立 建筑整体的质点体系 ,采用等效 弯曲模 型来进 行动 力分析,从而实现结构 的抗震设 计,而 对于构件 自身承 载力的判断则主要是通过依据 抗震 规范 中的有 关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构件层 面承载 力 的验 算通 常需要先对截面 内力进行分析 ,这样 就 可 以为抗震设防 目标 的实现提供有效 的保障 二 、 日本建筑结构设计对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发展的
浅谈中日桥梁抗震规范及比较
浅谈中日桥梁抗震规范及比较摘要:本文对中国和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分别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抗震规范的编制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桥梁抗震;抗震规范;比较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达,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对桥梁的抗震研究工作不断重视,桥梁抗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而日本相对中国来说更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其在桥梁抗震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并在世界上领先的抗震理论和方法。
二、中国相关桥梁抗震规范及细则(一)、中国桥梁抗震规范的发展我国在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年1977年颁布了第一个《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之后在1989年颁布了第二代《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但颁布已有十多年,桥梁抗震设计只是其中一章内容,许多方面已显得落后,存在适用范围偏小、设计方法严重落后的问题,已不能适应我国桥梁建设发展的需要,所以2008年颁布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了非规则桥梁的抗震设计内容;对斜拉桥、悬索桥、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跨径梁桥和拱桥,给出了抗震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
充分考虑了和原89规范的延续性,同时充分考虑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弥补原89规范的不足。
2、修订了相应的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采用了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抗震设计思想,由单一的强度抗震设计修改为强度和变形双重指标控制的抗震设计。
3、补充、细化了场地和地基部分的有关规定。
4、修订了地震作用部分,增加了场地系数、阻尼调整系数、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等内容、地震作用分量组合等有关规定,取消了综合影响系数,补充修订了地震土压力计算公式。
5、增加了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和能力保护原则和延性构造细节设计的有关规定,增加了抗震分析建模原则和抗震分析方法等有关规定。
中日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比较——设计思路、方法及反应谱
中日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比较——设计思路、方法及反应谱孙凤利;许金凤
【期刊名称】《华南地震》
【年(卷),期】2010(30)4
【摘要】采用对比方法介绍了中日建筑抗震规范设计标准在抗震设计思路、设防目标、设计方法及地震反应谱等方面的异同,由此阐述中日建筑抗震规范的各自特点以及对建筑物设计的影响,从而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孙凤利;许金凤
【作者单位】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珠海,519000;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珠海,5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62
【相关文献】
1.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欧洲规范Eurocode8关于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比较 [J], 张翔
2.地震动反应谱向功率谱转换的不同方法比较 [J], 李江帆;葛若东;王艳富;吕海波
3.关于天津地区桥梁抗震规范的反应谱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J], 马琳;赵兴中
4.三本桥梁抗震规范的反应谱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J], 赵兴中;马琳
5.新旧建筑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的比较 [J], 翟永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恢复重建对策:
是在震后晚期恢复灾区正常经济社会生活、完善城市生命 线工程,进而根据基本烈度评定和地震小区划确定重建家 园规划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2011-6-21
8
地震对策(五)
• 平息恐慌对策:
是在没有发生地震的迹象,而由地震谣言或地震误传引起 社会恐慌的情况下,由政府和地震部门进行紧急平息以及 平时预防的方针、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讲,及时平息这类事件实际上也就是一次成 功的地震预报。
2011-6-21 23
日本的震度(一)
日本的震度表
2011-6-21Biblioteka 24日本的震度(二)
震度与地震加速度的关系
震度 4 5 5.5 6 6.5 7
地震动加速度 0.034 0.107 0.191g 0.339 0.603 1.072 g g g g g
烈度与震度的关系
烈度 震度 6 4.34 7 4.94 7强 5.29 8 5.54 8强 5.89 9 6.14
2011-6-21 11
日本抗震设计标准制订的历程(一)
日本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抗震设计基准的导入(抗震设计不完 善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损) 始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为基于静态地震烈度 的允许应力设计——根据静态地震烈度的容许力 度设计(弹性设计)。 1924 修订市区建筑物法导入抗震设计基准。 K=0.1 设计水平震度 容许应力度法:(容许应力度= 材料强度的1/2)
2011-6-21 28
日本地震作用的计算
• 地震作用按加速度反应谱和速度谱设计。 • 地震加速度设计标准
小震:地震加速度约80gal,建筑物加速度反应约0.2G 大震:地震加速度约400gal,建筑物加速度反应约1.0G
• 对于大震情况下的输入地震动,并非一定要求对 建筑物进行弹性设计,只是要求建筑物为满足延 性应保持的水平承载力。
2011-6-21 17
中国的设防烈度(一)
中国的地震烈度表(MSK)
2011-6-21
18
中国的设防烈度(二)
• 小震:众值烈度,第一水准烈度,50年超越概率 63.2%,约50年一遇。 • 中震:基本烈度,第二水准烈度,50年超越概率 10%,约475年一遇。 • 大震:第三水准烈度,50年超越概率2~3%,约 1642年~2475年一遇 设防烈度与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
2011-6-21 10
第二部分: 中日建筑设计标准的对比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制订的历程
• 1978年:《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TJ11-78) 基于唐山大地震,采用基地剪力法 • 19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增加震源距的影响(近震、远震) • 2001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 2008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 汶川地震后基于抗震概念设计的修编 • 2011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
2011-6-21
5
地震对策(二)
• 地震监测对策:
是地震部门为给地震预报提供基本的地震信息而布设测震、 前兆观测网络及信息传输系统并使 之合理化、高效能所采 取的措施。
• 地震预报对策:
是政府和地震部门对地震预报意见的决策及其处理方法。 其核心是一次地震预报意见应不应该发布、怎样发布。 一方面要根据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和预报的主要依据对预 报可能获得成功的程度作出估计; 另一方面必须根据该地区经济、人口、环境条件等对预报 发布与否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果作充分估计,在各种 利害因素中把握平衡,寻求可能的最佳方案。
2011-6-21 12
日本抗震设计标准制订的历程(二)
1950年实施建筑基准法,采用抗震设计基准设计 方法。 K=0.2 设计水平震度,容许应力基本等于材料强度。 (向第二期过渡时期) 1964年新泻地震和1968年十胜近海地震后,认识 到考虑最终强度、延性、非线性地震反应等的必 要性,1971年修订了建筑基准法实施令 钢筋构造规定——考虑延性,加强钢筋间隔规定 1977年,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制定了 抗震鉴定标准与修复(加固)设计指南。
烈度、地震分组、场地土类别
• 计算地震荷载以及层间水平剪力 • 验算构件抗震承载力 • 抗震变形验算
基底剪力法、振型分解法、时程分析法
• 检验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2011-6-21 22
日本抗震设计的原则
• 建筑物在使用期限内能够承受偶然发生的中等强 度的地震,并保证建筑无损坏;并且让建筑物在使用 期限内遇到极少发生的强地震时保证不坍塌,并不 会危及生命,“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 依据结构系统,房屋面积,高度等方面的差异,建筑 物应当满足一个或多个结构要求。 • 根据结构要求的顺序形成了一个设计流程。 • 建筑物应当遵从建筑物基本法强制法案,国土大臣 知照,基础设施和交通法,建筑结构协会规定等的相 关结构规定。
2011-6-21
15
中国抗震规范的基本规定(一)
• 用三个不同概率水准和两阶段设计体现“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设计原则。 • 以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引入“设 计地震分组”,体现地震震级、震中距的影响。 • 不同类型的结构需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并利用“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体现某些抗震 概念设计的要求。 • 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通过“多遇地 震”条件下的概率可靠度分析,建立了结构构件截 面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多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
中日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对比 及建筑抗震设计对策
邓小华 重庆市设计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第二批赴日建筑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学员
2011-6-21
1
“夺命的是建筑物,
而不是地震”
2011-6-21
2
主要内容
地震对策
中日建筑设计标准的对比
对日本抗震设计的认识和体会 日本311大地震及抗海啸设计
2011-6-21
多遇地震 基本地震
罕遇地震
2011-6-21
125
220
300
400
530
620
20
中国抗震设计的思路
• 2阶段3水准设计 • 小震(多遇地震,比基本烈度低1.5度左右)时的 安全性
按弹性理论,通过构件的承载力验算,保证其安全性
• 中震(基本烈度)时的安全性
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保证其安全性
2011-6-21 30
地震作用设计反应谱
2011-6-21
31
日本地震力估算(一)
1)地面部分的地震力— —楼层剪力系数的定 义 2)地下部分的地震力
k≧ 0.1 (1-H/40) Z Ci = Z Rt Ai Co Z:地震地区系数(1.0~0.7) Z :地震地区系数(1.0~0.7) H:地下部分离地基面的深 度 Rt:振动特性系数 规定中度地震的地震力 Ai:表示地震楼层剪力系数 纵向分布的系数 Co:标准剪力系数,0.2以 上(中度地震)1.0以上 (大地震)
2011-6-21 13
日本抗震设计标准制订的历程(三)
• 第二阶段:抗震诊断基准・抗震修复指针的制定 (既有建筑) • 抗震设计基准的修订(新建筑物) (有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因地震引起的机能障碍) • 1978年宫城县近海地震后,于1981年修订了建筑 基准法与实施令(新抗震设计法),考虑了最终 强度、延性、非线性地震反应等因素。 • 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坂神大地震)后,对既 有不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物,颁布了促进抗震修 复(加固)的法律。
2011-6-21
27
日本的抗震设计方法
• 60m以下的建筑物:
容许应力法或保有耐力计算法(1981年) 极限耐力计算法,即性能设计法(2000年) 能量平衡法(2005年)
• 60m以上的建筑物:
弹塑性时程解析法
水准1地震(地震速度25cm/s)下层间位移角≤1/200 水准2地震(地震速度50cm/s)下层间位移角≤1/100 水准3地震(地震速度75cm/s)下层间位移角≤1/50
6
2011-6-21
地震对策(三)
• 工程抗震对策:
是对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求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而采取的结构性抗震措施。 根据规定的原则,对新建工程按抗 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 对己有建筑物中低于抗震设防标准的 部分进行加固。 其核心问题是合理解决抗震安全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取得 投资效益。
小震、大震均应进行结构分析(计算)
2011-6-21
29
日本设计地震力的思路
• 抗震设计规定为2个阶段,地震力规定为2个等级 • 一次设计:少有发生的中度地震动产生的地震力
容许工作应力计算 抗中小程度地震动不毁坏 维持功能
• 二次设计:极少发生的最高级地震动产生的地震力
保持水平承载能力计算 抗大的地震动不毁坏 确保生命安全 最高级是中度的5倍
• 大震(罕遇地震,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时的安 全性
一般情况下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保证其安全性 有必要时需进行弹塑性分析(验算此时的层间变位)验证 其安全性
2011-6-21 21
中国抗震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根据地区设防烈度和建筑物设防类别确定建筑物 设防烈度 • 决定设计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3
第一部分:地震对策
2011-6-21
4
地震对策(一)
• 地震对策:
七大对策——地震监测对策、地震预报对策、工程抗震对 策、社会防灾对策、救灾对策、恢复重建对策、平息恐慌 对策。
• 两大基础:
一是对于地震本身的运动特征及其所造成的直接破坏的了 解,即地震科学 另一个是人与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反应,即地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