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科普受众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科普研究所:目前我国科普产业的产值规模约1000亿元互联网数据资讯网

中国科普研究所:目前我国科普产业的产值规模约1000亿元互联网数据资讯网
中国科普研究所:目前我国科普产业的产值规模约 1000亿元互联网数据资讯网
记者从近日在京召开的“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首批学术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科普研究 所研究团队利用现有的行业统计资料、网上搜索分析、重点调查等办法,对我国部分省区的科 普产业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科普产业的产值规模约1000亿元。 发布会上,中国科普研究所首批发布的学术成果共有4项。分别是《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 告2017》、《科学·平行2018》、《我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和《弘扬新时代科学精神 建 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主营科普的企业数量有375个,主要分布在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以及广东和安徽等省区,主要从事科普内容服务、科普出版、影视广播、 会展、科普活动体验、科学教育教具产品生产等。 同时,《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显示,当前的网络科普受众具有移动化、年轻化 和不断细分的特点,网民主要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科普信息,18岁-40岁的青年人群是科普的主要 受众,占比超过70%。 报告还同时对2万家新闻网站、近1000家纸媒、70个主流新闻APP、10大主流博客、3万多 个论坛、100万个微博账号、近10万个微信公众账号和25家国内主流视频网站进行了跟踪。分 析研究的结果显示,新闻网站、论坛和微博平台是三个最主要的科技信息发布和传播阵地,博 客和微博上的网民讨论也是科技传播的重要助力,纸媒和资讯手机应用在科普方面的影响力相 对较低。在媒体传播的话题性上,健康医疗、生态环境、应急避险类的新闻报道最为热门。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认为,互联网这些结构性特点给科普工作带来了挑战,这需要 今后的科普工作跳脱开传统的科普人群和渠道分类,面向互联网社会建立更高效的传播模式来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科普,而充分研究这些基本规律,了解到当前老百姓所关注的科普话题和需 求,才能在互联网环境中找到适合的传播策略。 来自:科学网

科普宣传调研报告

科普宣传调研报告

科普宣传调研报告科普宣传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科学普及宣传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科普宣传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调查公众对科普宣传的认知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科学普及宣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针对公众的调查问卷,收集关于科普宣传的认知程度、获取途径、内容偏好等相关数据。

2.实地观察:对一些主要的科普场馆、活动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宣传形式、内容等情况。

三、调研结果1.公众对科普宣传的认知情况通过对1000名受访者的调查发现,58%的人接触过科普宣传,42%的人没有接触过或者不清楚什么是科普宣传。

其中,70%的人通过电视节目了解科普知识,30%的人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

2.公众参与科普宣传的频度仅有1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参与或关注科普宣传活动,50%的人偶尔参与,40%的人很少或从不参与。

3.公众对科普宣传形式和内容的评价根据调查反馈,62%的受访者认为科普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呈现方式不够多样化,而38%的人认为形式已经比较多样化。

61%的受访者表示科普宣传内容过于专业和晦涩,很难理解,39%的人认为可以接受,但希望能有更多的生活化和互动性。

4.科普宣传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受访者对科普宣传的接受程度与个人学历、职业背景、年龄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接受科普宣传,职业从事科技相关工作的人对科普宣传的认知和兴趣更高。

此外,老年人和年轻人对科普宣传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四、调研分析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公众对科普宣传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其中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内容晦涩和专业化过强等问题。

同时,科普宣传受众群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针对不同人群推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

五、改进建议1.多元化宣传形式:增加科普宣传的多样性,打破传统的单一呈现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移动应用等推出更加生活化和互动性的科普形式。

新形势下科普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形势下科普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MEIJIE YU WENHUA YANJIU- 83 -新形势下科普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蒙 薇,黄晓峰,杜玉娇[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被逐渐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

科普传播活动的有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人们的科普知识储备,优化科普传播秩序。

在新媒体逐渐改变传统媒体传播格局的新形势下,科普传播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新媒体的应用,科普传播效率不断提升、传播范围也在扩大,但同时科普传播也面临新的挑战。

文章结合新形势,从科普传播主体、原创内容、传播过程、传播品牌、人才建设等层面详细分析目前科普传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使现阶段科普传播活动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推动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新形势;科普传播;传播形式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科普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社会对科学知识的高度需求。

科普宣传工作者需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改进科普传播的结构、形式、内容,以保证科普传播活动的有序性,提高科普传播的效率。

笔者整理相关研究发现,史海兵等将“科技馆展品研发和科学传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新形势下科技馆展品研发、科学传播活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包括科学传播效率低、科学传播内容重复率高等,并提出科学利用新媒体、优化科普传播内容结构等策略,以保证科技馆展品研发和科学传播活动的有序推进[1]。

王唯将“主持类泛科普短视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此类视频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新形势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包括提高人员综合素养、丰富视频内容等[2]。

邴英林将“新媒体传播科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新媒体时代下科普传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包括做好新旧媒体结合、优化科普信息等[3]。

目前有关“新形势科普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泛性研究层面,对内容的分层研究较少。

因此,文章从科普传播主体、原创内容、传播过程、传播品牌、人才建设等层面展开研究,为新形势下科普传播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科学普及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科学普及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科学普及活动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科学普及活动是指向公众宣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的一系列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普及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科学普及活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改进对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科学普及活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未来科学普及工作的启示。

一、科学普及活动的现状分析1、现状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学普及活动在我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普及活动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科学普及活动的参与面较窄,一部分公众对于科学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而另一部分公众则只是对某些领域有所了解。

其次,科学普及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较单一,大部分科普场馆和展厅设施过于陈旧、运营管理较为低效,没有形成一个科普网络体系,科普内容的呈现方式落后,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此外,科学普及活动的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科学普及工作者的培养和储备仍然不足,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2、问题分析首先,科学普及活动的参与面较窄,反映了科学普及工作在落实师生和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着不足。

缺乏科技活动让更多人直接接触和了解科技,将影响到公众科技素质的提高。

其次,科学普及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过于陈旧,这可能是由于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造成的。

然而,科技手段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创新,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第三,科学普及活动的管理和运营仍然较为低效,这是机构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科学普及活动的改进对策1、全面提高科技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和科技教育的同时,可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宣传。

例如,各级政府和单位可设立在校科普活动,集中日常科技教育资源开展科技减贫行动,采用在线科技教育的方式,推进普及型科技智慧工厂和智慧旅游等科技服务,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措施,同时提供普及科学的信息和资料,拓宽公众的知识面。

2、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和手段应加强科普活动的创新配套建设,创新科普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资源,发展智慧科普,提高科学普及信息的广泛传播,这也有助于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对网络科普服务市场供给状况的分析

对网络科普服务市场供给状况的分析

对网络科普服务市场供给状况的分析
高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摘要 l 本 文以网络科普服 务 市场的供给状 况为对象, 首先得 出网络 因此 , 一种较 好 的方 式是 “ 政 府采 购公共服务” , 一方面 向参与科 科 普服 务具有高投八成本与低 边际成本, 非竞争性与排 他性的准公共物品 普市场 的企 业和社 会团体给予人 才引进、 技 术创新、 资金来源等 政策上 能鼓 励竞争, 提高效率 , 激励创新 ; 另一方面能 够在发 展 性质, 在此 基础上探讨了 公共部 门和私人部门的供给有效性 。 其 次提 出了 的帮助与支持 , 网络科普服 务市场 中的企业策略 , 包括提 高交互水平, 利 用网络 效应进行 方 向和 服务质量 上进行 引导 , 促进 全面、 协调 、 可持 续的 市场结 构的 形 市场培育, 提升企业市场控制力三个方面。 最后进行总结, 并为公共机构推 成 。 动网络科 普设施建设提 出政 策建议。 2 网络科 普服 务市 场 中的企 业发 展 策略 【 关键词 l网络科 普; 准公共物品; 网络 效应 ; 用户互动; 公共服 务社 在分析 网络科 普服 务策略之前, 可先了解传统科普 方式及其发展 历 会 化 程, 从中可以看出科普服务的开放性、 交 互性 的发展趋 势。 2 . 1 科普 的发 展趋势 引 言 传统 科普方式 以纸质出版物 、 音像、电视 、 广播等为载体 , 可概括为 相 对于全 民科学 素质工作 的要求 和 我国对科 普 服务与科普 资源 “ 科学高高 在上 , 公众嗷嗷待 哺” 的单 向灌输情 形 ( 江晓源 , 2 0 1 0 ) 。 传 的现实需 求, 传统 科普服务模式 已远远不足 。 网络科普方 式凭借 多媒体 统科普 方式 先后采用过 公共部 门的组织体 系和 普通市场两 种途 径实现 性、 开放性 和交互性 、 即时性和 远程 化 、 大容量化等 优势成为全 民科学 过 科技传播。 素质工作的 重要发展方 向 ( 黄 牡丽 , 2 0 0 2 ) 诸 多网络科 普设施 的出现也 在组织体系途径中, 由于 大部分科普 资源 产品具 有公共物 品性 质, 表 明网络科普 方式 在推动 社会化 公共服 务体 系构 建中具有 极其 巨大 的 其购买者一 般是 政府机 构或公益性社会 团体一一 并不属于科普 目 发展潜 力。 标群 体本身, 这就 引起 了 供 给者与需求 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 对称 , 为解 面 对公众 对 网络科 普服 务不 断扩展 的需 求 , 本文 将从 网络科 普服 决这个问题 , 在传统科 普模式 中, 供给 者又会委 托科普 目 标群 体所在的 务 供给 的角度出发 , 分 析网络科普 服务的性 质、 主体 、 发展趋势 和运营 当地公共部 门或社会团体提供 间接的服务, 具体表现为县级科 技局或科 策 略, 以探 求促进 网络科普设 施科学 发展的途 径 。 全文 结构如 下: 第一 协等公共部门的 “ 桥梁纽带” 作用 ( 高明, 2 0 0 9 ) 。 节分析 网络科普设施 的性 质, 并 探讨其有效供 给问题 ; 第二节分析企 业 组织体 系传播 途径 明显带有计 划经济的特征 , “ 桥梁纽 带” 不能根 其受众覆 盖面、 及时性 、 对实 际问题 的适用程 在 网络科 普服 务市场中的盈利模 式和 发展策略 ; 第三 节进行总结, 并为 本解 决信息不 对称 问题 , 政 府如何进一步推动 公共服务社会化提 出政 策建议。 度和 对受众需求满 足程 度都是有限的 。 在一 般 的市场 渠道 中, 市 场的 竞争作 用使得受 众具 有 了自主选择 1 网络科 警 服务 的性 质 与有 效供 给 明确网络科普服 务的性 质, 是判 断政府、 社会 团体 企业 、 个人等主 权 , 这 对科普产品或服务的适应性、 时效性 、 多样性 、 趣味性都 有促 进 , 提升了科普 实际效 果的 同时, 也 引入社会资源突 破了公共部 门的预算 限 体 谁才是 网络科普服务更为有效 的供 给者 的前提 。 制, 促进了科 普的市场化 和社会化 , 有效 弥补了公共部 门科普服务的 不 1 . 1 高固定成本 与低 边际成本 要建 成一个 网络科普 的数 据资源 库 , 首先 要建立 系统的 数据 处理 足 。 体系 , 解决 关键 技 术问题 , 这需 要大 量知识 、 人力资本和 资金投 入, 并 但是, 一般 的 市场 渠道 仍然摆 脱 不了交互性 有 限的束 缚 , 无论 是 进行长 期的试 错和积 累; 其次 需要对海 量文献 进行数字化 、 分 类、 索引 何种改进 , 如开发 娱乐功能 等, 只要 科普过 程没有实现科学 文化 与公众 等操 作 , 这也会耗 费 巨大成 本。 系统 建成 之后, 便能 以极低的边 际成本 之 间相互尊 重、 相互影 响的互动 , 就仍然 只能 称之为过 时的传 统 ( 江 晓 源, 2 0 1 0 ) 。 提供 给大量 新增加的使用者, 而这提供 科普服务 的网络平台, 网络科普 设 施 的初始建 设成本 很高, 但其服务的复制和 传播成本却很低 , 这符合信 息产品高 固定成 本和零 边际成 本特征 ( 夏皮 罗、 瓦里安, 2 0 0 0 ) 。 1 . 2 具 有非竞争性 . 排他性的准公共物 品 纯 公共 物 品需 要满 足两个条件 , 一是零边 际成本 , 即非竞争 性 ; 二 是 供给者 无法阻 止用户进行无偿的消费 , 即非排他性 。 以普遍地 提高公 众科学素 质为 目的的科普服 务应该是 纯公共物品 , 就像干 净的空气和美 好的环境一样 。 但科 普服务 目 前显 然不是纯 公共物 品 , 因为部 分供 给者 可以通 过 设置账 户的形式 , 使其服务具 有排他性 , 从而达到收取费用的 目 的。 由此可 见, 网络科普服务是 一种具有 非竞争性 , 但却 不具备非 排他 性的准 公共物 品。 准公共物 品应 当由公共机 构来提 供还是 由私人部门来 提供 , 会面 临存在 分歧的 回答。 为保证 效率 , 一般 需要考虑工资 和材料 的成 本、 运行 管理 费用、 偏 好 的多样性 、 分 配的公平程 度等 标 准, 但 最 根本 的标准是市场是 否存 在竞争 ( 罗森 , 2 0 0 3 : 1 9 6 1 ) 。 1 . 3 网络科普 服务的有效供给 根 据统 计 ( 苏冰 , 2 0 0 9 ) , 我 国目前 由私 人部门创办 的科普 网站 或 网站栏 目占比3 8 %( 其 中个人2 0 %, 企 业和 媒体1 8 % ) , 由有财 政预 算支 撑的公共部 门创办 的占5 6 0, 其他 占6 %。 而目 前 的各类 主体 的 网络科 普服务也 有一 些问题 ( 苏冰 , 2 0 0 9 ) , 如个人创办 的科普 网站, 其 内容在专业覆盖面 、 内容的权 威性和 精准度 上都有局限 ; 科协组 织创办的科 普网站则存在 内容重复, 偏重政 策的情 况; 综 合性 网站的科 普栏 目则内容零 散 , 不成体 系, 且与企业 创办的科 普 网站 同样 有广告 色彩浓 厚, 追求轰动 效应的 问题 ; 政 府主办的科普 网 站则 由于职能 所限, 如气象 、 卫生、 航天、 地震等, 受众面较小 。

科普类泛知识直播观众持续观看意愿研究

科普类泛知识直播观众持续观看意愿研究

科普类泛知识直播观众持续观看意愿研究作者:王朝晖刘新峰来源:《新闻世界》2024年第01期【摘要】网络直播由于大多呈现泛娱乐化特征,观众的认知需求成为容易被忽视的领域。

随着普通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观众的兴趣点正从“猎奇”向“干货”转变,科普类泛知识直播悄然兴起,成为新的流量风口。

国内主流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在科普类泛知识领域不断发力,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直播内容参差不齐,观众留存率和持续观看意愿低等现象。

本文通过调研访谈,以及对抖音账号及其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要培养主播特质、丰富直播内容、优化直播场景和重视用户体验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科普;泛知识直播;观看意愿近些年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呈现出专业化、垂类化的多元特点。

各类泛知识创作者也大量涌现,“泛知识”内容在平台不断迭代,多维发散,覆盖生活技能、人文艺术、教育、体育和职场等细分领域。

随着大众对泛知识直播价值的认可,国内主流直播平台都积极发展科普类泛知识直播。

研究科普类泛知识直播过程中观众的持续观看意愿,能够“以小见大”地反映出泛知识直播创作、生产主体、生产机制等方面的趋势,为其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观众持续观看意愿下的科普类泛知识直播近年来,我国泛知识内容行业快速发展,泛知识直播成为各大平台竞相发展的赛道,熊玥认为泛知识直播是当前媒介融合趋势下知识传播的一种独特方式[1]。

本文在梳理过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泛知识直播是指将碎片化的点状知识与电商直播相结合的一种知识类营销直播[2]。

科普类泛知识直播作为泛知识直播的一种,主要以分享生活技能、学习技巧和社会经验等内容为主。

观众持续观看意愿是指观众在观看科普类泛知识直播一段时间后,打算继续观看此类直播的一种心理状态。

目前已有的文献主要从“知识+直播”角度,探讨科普类泛知识直播的营销效果和策略等,研究内容侧重于营销领域。

本文在观众持续观看意愿视角下研究科普类泛知识直播,探究其中的互动行为,为知识普惠提供助力。

中国科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科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科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日益重视,科普市场逐渐崛起。

本文将对科普市场进行分析,探讨该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科普市场现状2.1 市场规模当前科普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涉及领域包括科普书籍、科普展览、科普节目等。

据统计,2019年科普市场销售额达到XX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较高增长率。

2.2 主要市场参与者科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科普机构、科普出版社、科普节目制作公司等。

其中,科普机构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开展科普活动、提供科普资源等方式推广科学知识。

3. 科普市场发展趋势3.1 科技创新推动科普市场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科普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新的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给科普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元素,提高科普宣传的吸引力。

3.2 科普教育的普及科普教育的普及也将推动科普市场的发展。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普及化,科普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将进一步扩大科普市场的受众群体。

4. 科普市场存在的问题4.1 缺乏统一认证和评估机制科普市场缺乏统一的认证和评估机制,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乱象存在。

这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困难,同时也使得科普市场的竞争环境不够公平。

4.2 科普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科普内容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内容过于肤浅,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而另一些内容则过于深奥,难以被一般观众所理解。

这给科普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5. 建议和展望5.1 建立科普市场的统一认证和评估机制为了提高科普市场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建议建立统一的认证和评估机制。

这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优质的科普产品,同时也能够促进科普市场的健康发展。

5.2 加强科普内容的培训和指导为了改善科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加强对科普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提供更好的科普技能培训,能够提高科普内容的质量,使科普更具吸引力和科学性。

科普类短视频受众信息采纳行为研究

科普类短视频受众信息采纳行为研究

科普类短视频受众信息采纳行为研究科普类短视频受众信息采纳行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

科普类短视频作为一种具有知识性、有趣性和时效性的内容形式,受到了广大受众的热烈欢迎。

科普类短视频的受众信息采纳行为对于科普传播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科普类短视频受众的信息采纳行为,我们需要了解其受众特点。

科普类短视频的受众主要是有一定科学素养、对科普知识感兴趣的人群。

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科普知识背景。

此外,科普类短视频的受众通常具有时间比较充裕的特点,他们可以在闲暇时间或者工作间隙观看这类视频。

因此,在制作科普类短视频时,需要考虑到受众的特点,采用易于理解、有趣味性的表达方式,以及适当的时长,以提高其信息采纳行为。

其次,科普类短视频的受众信息采纳行为具有复杂性。

在观看科普类短视频时,受众通常会经历信息接收、信息加工和信息采纳的过程。

在信息接收阶段,受众通过观看视频来接收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视频的视觉效果、语言表达以及音效等因素会对受众的信息接收产生影响。

在信息加工阶段,受众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理解、比较和评价,同时还会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

在信息采纳阶段,受众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采取、使用或者分享。

因此,制作科普类短视频时,不仅需要关注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还需要注意视频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另外,科普类短视频的受众信息采纳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视频的内容特点。

科普类短视频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可以通过生动的动画、有趣的故事等方式吸引受众的兴趣。

其次是视频的制作技巧。

高质量的科普类短视频应该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精细的剪辑和明晰的语言表达,以提高受众的信息接收和理解能力。

此外,受众的个人特征和兴趣爱好也会对其信息采纳行为产生影响。

不同的受众可能对不同类型、主题的科普类短视频产生差异化的信息采纳行为。

中国大陆科普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大陆科普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2 科 普 现 状
通过 了《 中华人 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它共六 章 3 条 4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组织管理 ; 第三章社会 责 任 : 四章保 障措施 ; 第 第五章法 律责任 ; 第六章 附 则 。从立法 的宗 旨 、 对科普性质 界定 、 国家和各 级政 府的责任 、 国务院有 关部 门 、 协组织 、 科 群众社 团职
础地位和方法任务 .充分反映了科学 发展观在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 中的新要求 .集中体现 了中央关于加 强科普T作 的新精神 。中 国科协将 每年 l 月 1 2 5日 定为“ 科协会员 日” 中共 中央原 总书记 江泽民 、 。 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 对科普 问题做过重
要指示。
术技能
理念六 :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 可按市场机制
运行 。
我在《 中国科 普 的六个新 理念》 文 中 , 一 对它们 专 门作 了论述 , 兴趣 的同 可 以查阅 。 有 为了节约时
关 于现代科普 .是指把人类研究开发 的科学知
识 、科学 方法 以及融化于其 中的科学思想 和科学精 神. 有意 识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方法 、 多种途径传播到
I j

S in e & t c n lg io ce c e h o o y vs n i
科普讲座
科 技 视 界
21年 1 月第 3 期 01 2 6
《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 ) 当今世界 .各 国无不把 提升公 民科学素质作 为 提升综合 国力 和国家竞争力的一项 战略工作 。2 0 06 年2 . 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务院颁 布实施 了《 民科 全 学 素质 行动计 划纲要 (0 6 2 1— 0 0 ) ( 2 0 — 0 0 2 2 年 》 以下 简称《 民科学素质纲要》 , 全 )这是 中国大陆提高全 民 科学素 质的纲领性文件 《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m科学 素质是公 民素质 提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公 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 了 解必要 的科学技术知识 . 掌握基本 的科学方法 . 树立

科普受众面广,值得

科普受众面广,值得

科普受众面广,值得互联网+科普,能否深入人心最关键为了全面把握中国网民的科普需求,预判科普趋势,中国科普研究所历时三年,对互联网科普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研究,发布了《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下称《报告》)。

这个《报告》为科普工作者精准定位科普受众、推送科普内容出谋划策。

“信息社会已经走入数据时代,《报告》通过对互联网数据的挖掘,记录着我国科普工作在互联网上的发展历程。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说。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就可知天下事。

以前,对民众的科学普及,主要靠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发放传单、张贴海报,或是把人们集中起来以宣讲的形式完成。

而如今,在人们几乎什么都依赖于互联网的条件下,互联网+科普,显然是科普传播的最主要渠道。

因此,研究和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宣传科普,无疑意义重大。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通过对互联网数据的挖掘,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互联网+科普,这一新形式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使更多人受益。

但要清醒地看到,除了像报道中提到的弄清楚公众需要什么科普内容、要掌握发布科普信息的最佳时机,还必须看这些科普知识能否深入人心,即让更多人从这些科普知识中受益。

就是说,无论是掌握公众需要什么样的科普知识,还是转变传播方式,最后要归结于民众是否真接受并认可了这些信息,这才是互联网+科普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遗憾的是,经过正规渠道发布的科普知识,并没有被更多人关注,反而是那些在各种网络平台甚至自媒体发布的“科普”,其关注度似乎总是更胜一筹。

就拿《报告》中显示的前年我国网民最关注的科普主题排名前三位的健康医疗、信息科技、应急避险来说,这些方面的“科学谎言”还少吗?而报道中提到的“最佳时机”,如“每天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以及每周三和周四是网民对科普信息关注度最高的时段”,这一说法未必准确,因为这个时段仅适合于对成年人,对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或是其他群体来说,恐怕并没有时间关注。

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对策研究一、概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背景下,科普传播作为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传播的对策,以期为科技成果的普及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科普传播中的应用。

通过对当前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传播科普知识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如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

这些特点为科普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深入剖析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传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科普传播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科普作品过于晦涩难懂,导致公众难以理解;科普传播的受众群体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城市居民,而农村地区的科普传播相对匮乏;科普传播的效果评估和监测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准确衡量科普传播的实际效果。

1. 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特点与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科普传播。

在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传播不仅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

传统的科普传播方式,如图书、报刊、电视等,往往都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受众往往是被动接受。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传播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多种途径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受众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传统科普传播方式往往受限于地域、时间等因素,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科普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新媒体的多样性和便捷性也使得科普传播更加灵活,更容易被不同受众群体接受。

在新媒体背景下,科普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信息过载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视线,其中不乏伪科学、谣言等不良信息。

科普的调研报告题目

科普的调研报告题目

科普的调研报告题目调查目的:探索科普内容对大众科学素养的影响1. 背景介绍近年来,科普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应用。

科普内容通常以形式多样的展览、讲座、电视节目、网络信息等形式呈现给大众。

然而,科普活动是否真正达到了目标,对大众科学素养的影响如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 调查设计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了解科普内容对受众的影响程度。

调查对象为各年龄段、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的受众群体,涵盖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群。

3. 调查内容3.1 受众对科普内容的接触情况和途径3.2 受众对科普内容的关注程度和影响力感受3.3 受众对不同形式科普活动的评价和偏好3.4 受众对自身科学素养的评估4. 调查结果4.1 科普内容的接触情况和途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众通过电视节目和互联网获得科普内容,其次是实地参观和阅读科普文章。

4.2 科普内容的关注程度和影响力感受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受众对科普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为科普内容对自己的知识更新和科学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4.3 不同形式科普活动的评价和偏好受众普遍认为交互性较强、内容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如科普展览、科普实验等。

4.4 自身科学素养的评估尽管多数受众对科普内容表示关注,但仍有一部分受众对自身科学素养的评估相对较低,这可能与科普内容的普及程度和受众的个人兴趣等因素有关。

5.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到科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科学素养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调查结果,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科普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更好地吸引受众的兴趣和参与度。

- 增加科普活动的交互性,提供更多实践和互动机会,使受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 提升科普展览和科普讲座的质量,注重引导受众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本次科普调研的简要报告,通过对科普内容对大众科学素养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普类网站的现状及发展探究

科普类网站的现状及发展探究
由 不 同 地 区 、 门 ( 统 ) 办 的 科 普 网 站 及 各 综 合 性 网 部 系 主 站 开 办 的科 普 频 道 , 纳 了相 当数 量 的科 技 信 息 , 真 正 起 到 容 但 科 普 作 用 的 网站 却 是 凤 毛 麟 角 。随 着 科 技 发 展 , 学 普 及 的 内 科
内得 到 了普 及 , 受 众 获 益 非 浅 。 那 么 , 使 如何 利 用 网络 去 为 科
的单位 占 4 %。 2 这些 网站 中 , 合 性 网站 约 占 7 % , 了 内部 综 0 除
公务外 , 网站 用 途 分 别 是 科 普 活动 、 术 交流 、 询 、 告 、 学 咨 广 中
科 普宣传 的网站 中 ,非盈利 性机 构 网站 所 占比例 最 高 ( 约 4 5% ) 其 次 是 企 业 网站 ( 1 % ) 个 人 网 站 ( >1 , 约 5 , 约 0% )教 , 育 科 研 网站
( 0 ) 。 <1 %
点 , 内科 普 网 站 主 要 有 以 下 分 类 : 家 主 办 的公 益 性科 普 网 国 国 站 、 合 门 户 网 站 的科 普 频 道 、 综 媒体 网站 的 科 技 专 栏 、 人 科 个
普事业服务 , 当前 我 国 的 科普 类 网 站 现 状 如 何 , 来 的 科 普 事 未 业 对 网络 有 哪 些 需 求 , 进 科 普 类 网站 发 展 的 对 策 又 是 什 么 , 促
这些 都 是 本 文将 要 深 入 探讨 的 问 题 。
介 服 务 等 , 及 了科 协 工 作 的 各 个 领 域 。其 中 有 近 8 % 的 单 涉 0 位 对 网站 有 继 续 长 期 投 资 的打 算 。
【 关冀一l 科普网站 网络建设 传播

网络科普受众

网络科普受众

网络科普受众
近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

报告显示,18~40岁的青年人群是科普的主要受众,占比超过70%。

网络科普受众具有移动化、年轻化和不断细分的特点。

他们●男性多于女性
●经常从网站、论坛和微博获取科技信息
在网上的活跃时间
●每周六、周日
●每天的9点和16点
2017年最关注的主题●健康与医疗
●航空航天
●前沿技术
●食品安全
●气候与环境
●能源利用
●应急避险和信息科技
从事最多的职业TOP10●No.1:教育
●No.2:IT
●No.3:医药卫生
●No.4:住宿旅游
●No.5:社会公共管理
●No.6:日化百貨
●No.7:建筑房地产
●No.8:能源采矿化工
●No.9: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
●No.10:金融保险
最关注的科学事件●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发现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可燃冰试采成功
●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中国人工智能大会成功召开
●“悟空”暗物质卫星新发现
●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发射升空。

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科普工作

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科普工作

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科普工作作者:谢中建韩坚强来源:《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从科普工作的特点、优势等方面对开展科普工作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网络;科普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129-001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也将由传统的学术会议、主题论坛、专题活动等逐渐向网络传播的方式转变。

利用网络所具有的高度选择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广泛性来开展科普工作,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为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传统科普工作的特点分析1科普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推动科普发展的主体是公众,公众对科技的需求就是科普的源动力。

而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公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科普的组织工作和传播任务特别重,在传统意义上,科普工作多数是依靠科技人员有计划、相对集中地开展科普宣传、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方法实施。

2科普宣传渠道较为固定。

传统科普工作中通常采用传统媒体作为科普信息的宣传渠道,如电视、报刊。

据调查,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渠道中,25%的人是通过收看电视,40%的人是通过阅读报刊来获取科普知识的。

3公众接受科普知识的意识比较被动。

过去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科普工作人员所讲解的一些科学知识和技术,而不是有参与性的去理解科学、把握科学知识,严重缺少互动。

由于传统科普工作的这些特点,造成科普知识无法很好地深入普及,宣传不到位,无法将最新的科普信息进行及时传播。

努力开拓科普工作新局面,满足公众在科普方面的新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的任务。

二、网络环境下科普工作的特点分析网络环境下的科普工作具有了以下新特点:1、科普网络化使科普工作规范、有序,资源更加丰富。

科普网络化就是利用了科普网站开展工作,实现科普工作动态、科普视频、科普图片、科普活动等网络化运作。

科普信息知识出于完全公开的局面,使科普工作更加严谨、规范有序。

有效提升我国网络科普资源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有效提升我国网络科普资源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d o i : 1 0 . 1 1 8 3 5 / j . i s s n . 1 0 0 5— 2 9 0 9 . 2 0 1 3 . 0 6 . 0 3 9
有 效 提 升 我 国 网络 科 普 资 源 效 果 的 对 策 与 建 议
钟 博
( 重庆大学 公共管理 学院科学传播 中心 , 重庆 4 0 0 0 4 4 )
高等建筑教育
2 0 1 3年第 2 2卷第 6期
J O U R N A L O F A R C HI T E C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O F HI G HE R L E A R N I N G Vo 1 . 2 2 N o .6 2 01 3
和绿色网络文化建设 , 以及提高我 国公众科学素质具有重要 的作用 。可以说 , 网络科 普成 为 我 国科 普事 业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但是 , 随着 我 国科 普 网络平 台 的发 展 , 网 络科 普 资源 的利 用 与 开 发 中存 在 的 问题也 日益 暴 露 , 例如 : 科 普 网站 专 业 性 不 足 , 网络 平 台 的 优 势 未 能充 分 利 用, 网络技 术 、 多媒体 技 术 利用 不 足 , 科 普 资 源 内容 缺 乏 原 创 性 , 网络 科 普 理 念 滞后 , 网络 科普 用户 意见 反 馈 渠 道 不 畅 等 , 这些 问题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着 我 国 网络 科普事 业 的发展 。为 了进 一步 推 动我 国科普 事 业 的发 展 , 有 必 要 思考 网络 科普 资源 的有效 利用 与 开发 的相关 问题 。 当前 网络科 普资 源在 开发 与利 用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近几 年 , 随着我 国 网络科 普 事 业 的不 断 发 展 , 专业 性 科 普 网站 和 网络 科 普 用户 的数量 不 断增长 , 网络科普 资 源 1 3益 丰 富 , 可 以说 , 我 国的 网络 科普 事 业 已 经进 入一个 快 速发展 的时 期 。但 是 , 在 网络 科 普 资 源 的利 用 与 开 发 上 , 网络 科 普平 台也暴 露 出 了一 些不 容忽 视 的问题 。 ( 一) 科 普 网站 专业性 不足 , 缺 乏对 受众 的吸 引力 目前 , 我 国 已建成 多 种类 型 的科 普 网站 , 其 中包 括 政 府 及 其 下 属 单 位 主 办 的公 益性科 普 网站 , 科研 、 科普 机构 等组 织 主 办 的科 技 网 站和 论坛 , 还有 门户 网 站、 大众媒体等开设的商业性 网站等 , 以及个人或者兴趣小组开设 的传播科普 知识 的 网站或博 客 。 虽然 网络科 普 资源不 断 丰富 , 但 对 网 民的吸引 力却 不够 。 据 稿 日期 : 2 0 1 3—1 0— 2 5 基金项 目: 中 国科 协 — — 研 究 生 科 普 研 究 资 助 项 目

网络环境下科普受众行为分析

网络环境下科普受众行为分析

网络环境下科普受众行为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网络科普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普形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网民为传播对象的网络科普势必受到互联网发展地区差异及网民年龄结构、上网目的等方面的影响。

网络科普受众行为也在性别、年龄、地域、收入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文章结合网络科普发展现状,通过深入分析性别及地区差异对受众行为的影响,提出网络科普的发展建议。

标签:网络科普受众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络的普遍使用,使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媒体。

网络科普也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国民科学知识水平的一大重要手段。

网络科普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以网民为受众开展科普活动。

然而相对于目前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要求以及民众对网络科普知识趣味性针对性等的需要,现有的网络科普还存在许多问题。

通过对网络科普受众行为的有关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科普知识的途径。

一、网络科普受众现状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总结出中国网络科普受众的行为特征主要为以下几点:1.交流环境虚拟性虚拟性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社交等一系列活动的主要特点,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允许受众进行身份隐藏的虚拟世界。

在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平台中,受众间信息的交流主要是靠文本图片等,有利于对个人信息进行隐藏,网络科普的受众在科普网站中更加勇于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2.自主性相对于传统媒体固定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的受众更具有自主性。

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媒介方式在网上接受何种内容的知识的接收,网络无中心的管理运作模式为知识传播者和知识接收者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在追求个性自由的今天,网络为受众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3.文化兼容性互联网将世界通过网络互联,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技术开放性使得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在互联网上自由的传播,这使得网络科普的受众对不同的文化保持开放宽容的态度。

2024年科普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科普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科普市场规模分析引言科普市场是指以科学知识普及为核心,以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需求为目的的市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日益关注,科普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科普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该市场的发展潜力和未来趋势。

市场规模分析科普市场的定义科普市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科学出版物、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科普市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个子市场:•科普出版市场:包括科普图书、科技杂志等出版物;•科普讲座市场:包括学术讲座、科普演讲等形式;•科技展览市场:包括科技展会、科普体验馆等场所;•科普教育市场:包括科学教育培训、在线教育等形式。

科普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科学素养的提升,对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需求不断增长,科普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多元化发展:科普市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书出版领域,还涉及到新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形式更加多样化。

2.互动性增强:科普市场越来越强调与受众的互动和参与,通过科普体验、互联网平台等方式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3.跨界合作:科普市场开始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

4.地方特色发展: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特色资源和文化背景,开展符合当地文化需求的科普项目,推动科普事业的全面发展。

5.大数据驱动:科普市场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受众的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推送,提供更好的科普服务。

科普市场的发展前景科普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以下几个方面表明了该市场的巨大潜力: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将继续增长,科普市场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产业链不断完善:科普市场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包括科普图书出版、科普产品制造、科普教育培训等。

3.旅游+科普的融合发展:科普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将为科普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科普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互联网技术,各种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近年来,网络科普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网络科普相比于传统的科普方式,有独特的吸引力和优势,网络科普将视觉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结合在一起。

所谓网络科普,是将科普内容用相关的视频、音频、Flash等方式来表达,而不局限于基本的文字图片科普,网络在线虚拟博物馆、网络直播、网上实验、互动
游戏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独特科普方式也逐渐被更多的科普网站所采用。

同时,网民生活愈渐丰富的大环境现状下,科普在论坛、社区、互动式问答等网络平台中占有相当一大部分的位
置。

一.我国网络科普受众的发展现状分析
1.网络科普主要发展阶段
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时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起步阶段(1995-1998年)、快速发展阶段(1999-2004年)、调整阶段(2005-至今),并且三个阶段发展时间并不是太长,
相互关联。

2.我国网络科普的现状
2.1 网络科普的科普网站现状分析
2.1.1科普网站设施现状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 年科普网站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在为期 4 个月的科普网站运行
监测期间,618 个科普网站都能够正常运行,而 2009 年则有 10%的科普网站运行不正常。

目前网络科普设施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科协系统主办的科普网站占主导地位
2010 年由科协系统建设的科普网站(科普栏目)数量达到 343 个,占全国科普网站总数
的 55.5%。

②各类科技馆建设的科普网站发展迅速
2010 年全国 2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建设了66 个科普网站(包括虚拟科技馆),占全国科普网站总数的 10.7%,发展迅速。

③新闻和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数量下降
2010 年由新闻和门户网站建设的科技频道为 23 个,比 2009 年减少 17 个。

由于科技频道属于公益性,经济收人少,有的新闻和门户网站将经济效益差的科技频道撤销、合并。

2.2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现状分析
2.2.1综合门户网站
在我国,典型的综合门户网站有新浪、网易和搜狐等。

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科普频道健康频道、母婴或育儿频道等。

科普频道一般是设于科技频道下的子频道,如新浪网新闻军事(图1-1)、搜狐网文化历史(图1-2)、网易网科技财经(图1-3)、凤凰网社会深度等领域。

科普频道的内容通常包括:科技新闻动态板块,天文航天、历史考古、自然地理、生物等各的科学知识板块,人物在线访谈、科技专题等深度报道板块,博客、论坛等互动板块,以、及视频、图片区等。

图1-1
图1-2
图1-3
2.2.2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
的信息,并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

百度是我国著名的中文搜索引擎,依托其强大的服务功能,提供了知道、贴吧、百科等相关科普内容服务。

百度贴吧(图1-4)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百度百科(图1-5)是一部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

图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