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歌手大赛评分的规则和方法;-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记录和展示数据;-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歌手大赛,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平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评分规则和方法;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3.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手大赛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歌手大赛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15分钟)(1)介绍歌手大赛评分规则和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了解评分方法,如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分。

(2)学习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记录和展示歌手的得分情况,并教授学生如何解读这些图表。

(3)学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实例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分、中位数、众数等。

3. 实践活动(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歌手,讨论如何为其设计评分标准,并记录在表格中。

(2)模拟歌手大赛各小组分别扮演评委,为所选歌手打分。

打分结束后,计算每位歌手的平均分,并绘制统计图表。

(3)数据分析各小组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每位歌手的表现,讨论可能的改进方法。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歌手大赛中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场家庭歌手大赛,记录评分结果,并绘制统计图表。

2. 分析统计图表,撰写一篇关于家庭歌手大赛的数学报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手大赛评分规则的理解程度;2. 学生能否熟练使用统计图表记录和展示数据;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4. 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歌手大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教案:歌手大赛课程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参与歌手大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 计算规则:运算顺序、括号的使用、运算符的优先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歌手大赛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习的四则运算知识,为后续比赛做好准备。

二、比赛准备(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

2. 教师发放比赛题目,每组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准备比赛。

三、比赛进行(20分钟)1. 每组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队长负责记录结果。

2. 教师随机抽取一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察并计算结果。

3. 教师根据计算结果和表演情况进行评分,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四、比赛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比赛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教师针对比赛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2. 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2. 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积极参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3.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学反思:1. 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2.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数学知识。

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歌手大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编写的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歌手大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求平均分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

2. 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求平均分。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向学生介绍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引起学生的兴趣。

b. 提问:如何计算选手的平均分?2. 探究新知a.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b.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除法求平均分的方法。

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计算歌手大赛的平均分。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计算。

b. 每组根据给出的歌手得分,计算平均分,并记录结果。

c. 各组展示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总结提升a.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强调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计算家中或学校某项活动的平均分。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除法求平均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环节,因为这一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简要描述歌手大赛的规则;2.学习并运用加减法法则;3.增强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4.学会如何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以求解问题;5.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和精度。

二、教学重点1.加减法法则的运用;2.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3.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法则来处理加减混合运算;2.如何提取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四、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教师先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加减法法则,然后通过几个例子来帮助复习和强化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新知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手大赛的规则,使学生了解比赛的背景和过程,并呈现以下问题:张强参加歌手大赛。

第一轮比赛中他唱了7首歌,得到了64分,平均每首歌得分多少呢?提醒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将其转化为一个数学表达式。

3. 操作演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加减法法则来解决问题,并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问题示例:晚会上有10间麻将房间,每间只能容纳8个人,如果已经有73人入住,那么至少还需要多少个人才能使每间房满员?4. 拓展延伸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更复杂且需要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所学内容。

问题示例:队长拿队旗跑了30米,又跑了100米,然后又跑了x米。

这时,他离终点还有70米的路程。

终点和队旗的起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歌手大赛背景,引入了加减法法则、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如何提取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的内容。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由于时间限制并且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练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所以需要多次的重复演练才能达成更好的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1.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1.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7节《歌手大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比赛规则,学会计算得分和排名;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学会计算得分和排名;能够运用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计算得分和排名。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评分规则表格。

学具:学生用手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模拟的歌手大赛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

2. 讲解评分规则:通过PPT展示评分规则,让学生明白得分和排名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比赛案例,让学生根据评分规则计算得分和排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评分规则:1. 每位选手的得分由评委现场打分,满分10分。

2. 每位选手的得分取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3. 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排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7节《歌手大赛》为例,设计一个类似的比赛场景,让学生根据评分规则计算得分和排名。

作业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评分规则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教学背景本节课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采用《歌手大赛》这一生动有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操作,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和分类的概念;2.掌握比较和分类的基本方法;3.能够使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内容一:理解比较和分类的概念步骤一:介绍比较和分类的概念活动1: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较和分类的概念。

活动2:老师通过图片、物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比较和分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步骤二:通过样例分析比较和分类的应用活动1:通过举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和分类的用途和目的。

活动2: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歌手大赛》,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和分类的概念与方法。

内容二:掌握比较和分类的基本方法步骤一:介绍比较和分类的基本方法活动1:通过图像、语言、举例等多种形式,呈现比较和分类的基本方法。

活动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比较和分类的基本过程。

步骤二:练习比较和分类的基本方法活动1:配合常见物品如纸张、笔、水杯等,让学生自主练习比较和分类的基本方法。

活动2: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日常生活中比较和分类的事例并加以总结。

内容三:使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步骤一:介绍比较和分类的实际应用活动1:通过多种实例,展示日常生活中比较和分类的具体应用,如超市货架分类、图书分类等。

活动2:结合实际情境,如运动会的护栏分类,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比较和分类概念的理解。

步骤二: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动1: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和分类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活动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非常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知识掌握: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教学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度等指标,评估学生对比较和分类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能够根据评委的评分计算出选手的最终得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每位选手演唱完毕后,由五位评委分别给出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三个分数相加,即为选手的最终得分。

2. 计算选手的最终得分:学生需要根据评委给出的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剩下三个分数的和。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歌手大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让学生明确计算选手最终得分的方法。

3. 示例: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根据评委的评分计算出选手的最终得分。

4. 练习:提供一些歌手大赛的评分数据,让学生独立计算选手的最终得分,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总结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和计算方法,强调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歌手大赛评分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价学生计算选手最终得分的准确性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歌手大赛评分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歌手大赛的视频资料,用于引入和展示歌手大赛的情境。

2. 歌手大赛的评分数据,用于学生练习和计算选手的最终得分。

3. 教学课件,用于讲解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1.7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1.7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鞭、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歌手大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活动吗?”(2)学生回答:“歌手大赛。

”(3)教师追问:“在这个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需要解决呢?”(4)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公平地分配奖品?”(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歌手大赛有12名选手,要将36本书平均分给这些选手,每人能分到几本书?”(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除法计算。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4)教师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并强调除法计算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歌手大赛有15名选手,要将45个气球平均分给这些选手,每人能分到几个气球?”(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强调注意事项。

4.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歌手大赛有20名选手,要将80块巧克力平均分给这些选手,每人能分到几块巧克力?”(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

5.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除法计算的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1)歌手大赛有18名选手,要将54个奖杯平均分给这些选手,每人能分到几个奖杯?(2)歌手大赛有24名选手,要将96个笔记本平均分给这些选手,每人能分到几个笔记本?2. 家长签字,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数据与概率》中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用数字和图表记录信息;2.理解并运用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可能性和不可能性;3.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投票和计分,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4.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介绍歌手大赛的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字记录每位歌手的得分,学习如何计算平均分;探讨如何通过投票结果预测比赛结果,理解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赛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歌手大赛》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据收集和概率的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实际的投票活动和数据分析,不仅理解了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还体会到了概率在预测结果中的作用。我觉得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直观和有吸引力。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数据分析时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怎样准确地计算平均分。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解释和演示这些步骤。在未来的课程中,我可能会增加一些辅助工具,如图表和计算模板,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数据收集与记录、平均分计算、概率理解等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记录是分析问题的基础,平均分能帮助我们衡量歌手的整体表现,概率则用于预测可能的结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歌手大赛的案例,看这些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概率概念的理解: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理解。
-统计结果的准确解读:学生可能会在解读统计结果时遇到困难,例如如何从投票结果中得出合理的预测,需要教授学生如何解读数据背后的含义,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歌手大赛》(课件)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歌手大赛》(课件)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0.48-0.10=0.38(分)
判断:
4.38-(3.38+0.16)
=4.38 - 3.38 - 0.16
=1- 0.16
=0.84
×
1.两根绳子长分别是1.18米和1.23米,爸爸把两根绳子接在一 起,接头处用去0.25米。 ⑴估一估,接好后的绳子够2米长吗?与同伴交流。 ⑵接好的绳子实际有多长?
(2)最接近18,可用估算的方法。
(3)最大,也用估算,先看整数部分。
谢谢
8.65

0.40
9.05
=9.05(分)
9.43-9.05
9.43

9.05
0.38
=0.38(分)
分步列式
答:5号比9号高出0.38分。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高出0.38分。
综合列式
8.65-8.55=0.10(分)
0.88-0.40=0.48(分)
歌手大赛
方法一:比总分
9号选手的总分:8.65+0.40
看作9分,但不到9分
<9.4
9.4<9.43
所以,5号选手总分高。
方法二:比单项得分
专业得分:8.55比8.65少0.1(9号多一点)
综合素质得分:0.88比0.40多0.48(5号多得多)
所以,5号选手总分高。
8.65+0.40
17.83+2.15
15.4+2.36
=19.98(千克)
=17.76(千克)
答:小鹿和小鸭一批,小猴和小兔一批。
19.98<20
17.76<20
4.
⑴3年前淘气有多高?现在有多高?⑵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七课,歌手大赛。

这个课题来自于北师大版教材。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粉笔、计算器以及一些关于歌手大赛的实际问题案例。

我会通过一个关于歌手大赛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歌手大赛,每个班级有10名学生参加,一共有3个班级,那么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比赛?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乘法的概念。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使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接着,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用。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乘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乘法的基础上,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的概念和运用。

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乘法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题目将会包括一些典型的乘法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困难所在,从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课歌手大赛的教学设计。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歌手大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97页,第三章《图形的变化》的第三节《轴对称》。

我们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够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理解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剪刀、彩纸。

学具:剪刀、彩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窗户、剪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通过PPT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解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即存在一个轴,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关于轴对称。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蝴蝶、兔子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贴在练习本上。

同时,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

5. 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让学生用彩纸剪出自己的轴对称设计,可以是动物、植物、建筑物等,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所有的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一个圆无论怎么折,都是轴对称图形。

()(3)一个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2. 选择题:A. 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圆D. 正方形(2)一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A. 一条B. 两条C. 无数条D. 不确定答案:1. (1)√ (2)√ (3)×2. (1)C (2)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

1.7歌手大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1.7歌手大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1.7 歌手大赛(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7歌手大赛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6页的例题和第37页的练习题。

例题讲述了在一次歌手大赛中,四位选手分别获得的分数及彼此之间的分数差距。

通过例题,学生需要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 让学生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歌手大赛的视频,让学生们了解歌手大赛的基本情况。

然后提问:“如果你是评委,你如何判断四位选手谁唱得最好?”2. 讲解例题(15分钟)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展示教材第36页的例题,并讲解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我会发放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教材第37页的题目和其他相关题目。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并强调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手大赛1. 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那个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此类推。

2. 实际应用:如何判断四位选手谁唱得最好?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关系,并在括号内写上“>”、“<”或“=”。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六章第二节《歌手大赛》。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歌手大赛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图来表示这些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图来表示。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会用图来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歌手大赛的故事。

”2. 新课导入:“故事中,有三个选手,他们分别唱了3首歌,每首歌唱了3分钟。

请问,他们一共唱了多少分钟的歌?”3. 例题讲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我们画三个小圆,代表三个选手。

然后,在每个小圆里面画三个小正方形,代表他们唱的每首歌。

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就知道他们一共唱了多少分钟的歌了。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铅笔和尺子,画出题目中的关系图,并计算出答案。

”5. 练习讲解:“现在,我们来一起看同学们的答案。

大家画的关系图都很有创意,但是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清晰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6.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清晰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手大赛选手1 唱3首歌每首歌3分钟选手2 唱3首歌每首歌3分钟选手3 唱3首歌每首歌3分钟一共唱了9首歌,27分钟七、作业设计“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有8个苹果。

“妈妈买了2斤香蕉,爸爸买了3斤香蕉,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斤香蕉?”答案:妈妈和爸爸一共买了5斤香蕉。

第1单元 第7课时 歌手大赛(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第1单元 第7课时 歌手大赛(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

第1单元第7课时歌手大赛(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歌手大赛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2. 通过分析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的基本规则2. 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3. 计算歌手大赛的总分和平均分4. 分析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计算歌手大赛的总分和平均分。

2. 教学难点:分析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歌手大赛的基本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3. 计算歌手大赛的总分和平均分:教师给出具体的歌手大赛评分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掌握计算总分和平均分的方法。

4. 分析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计算总分和平均分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以及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歌手大赛-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歌手大赛中的评分机制,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评分机制的介绍:了解评委打分的规则,以及如何计算选手的平均分。

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这三种统计量的定义,并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数据分析:学会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歌手大赛的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手大赛的数据,计算平均分,并探讨如何使用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成员的年龄、体重等,计算这些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歌手大赛(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一个小型的歌唱比赛。

二、教学重点1.排列的定义与意义。

2.排列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排列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如何将合作元素融入歌唱比赛中。

四、教学准备1.讲台2.板书3.音乐播放器4.报名表格五、教学过程1. 排列的概念1.讲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如:1,2,3。

2.出示白板上写有数字 1、2、3 所有可能的排列的图形,通过提问,引出“排列”的概念。

3.让学生自行构想多种物品排列方式,并梳理各自分类方式。

2. 排列的性质1.讲师简单介绍排列的性质。

2.出示排列的实例,让学生自行找出其中的性质。

3.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排列的性质,然后择优演讲。

3. 学生合作完成歌唱比赛1.学生自主填写报名表格,每组选一首歌。

2.教师审核报名表格,确定参赛队伍并确定歌曲序号。

3.按照歌曲序号进行抽签,分组进行歌唱比赛。

六、教学总结1.复习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2.总结歌唱比赛中的合作成果。

3.反思并总结本次课程的不足之处,并尝试改进。

七、教学反思1.此次授课注重通过实例来教授排列的概念和性质,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学生通过进行歌唱比赛,增强了合作意识,并学会了如何将排列概念应用到实践中。

3.在下一次授课中,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适当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7节——歌手大赛。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情境——歌手大赛,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手大赛中的得分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歌手大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得分。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歌手大赛2. 板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七、作业设计(1) A歌手得分为8/10,B歌手得分为7/10,请问A歌手比B歌手多得了多少分?(2) A歌手得分为9/10,B歌手得分为6/10,请问A歌手比B歌手多得了多少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歌手大赛,还有哪些情境可以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非常关键。

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7节——歌手大赛作为教学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的情境——歌手大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 歌手大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手大赛的评分标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求平均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评分标准的了解。

2. 平均分的概念及其运用。

3. 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概念及其运用,除法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歌手大赛的故事,引出评分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歌手大赛的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满分、及格分等概念。

(2)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平均分,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个歌手大赛的评分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平均分。

4. 求解平均分(1)讲解除法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计算歌手大赛的平均分。

5.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计算歌手大赛的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概念及其运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其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3.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求解平均分”这一环节。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本活动旨在通过模拟歌手大赛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手大赛的规则,理解评分标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分。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其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其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4.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手大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规则:教师详细讲解歌手大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确保学生理解。

3. 分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

4. 数据收集:各小组收集参赛选手的得分数据,填写统计表。

5. 数据整理:各小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6. 数据分析:各小组分析数据,找出最高分、最低分、差距等,进行合理推断。

7. 评分:各小组根据评分标准,为参赛选手打分,填写评分表。

8. 结果公布:教师汇总各小组的评分,公布最终结果。

9.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分享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手大赛规则和评分标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能力。

3. 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能否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沟通与表达能力。

5. 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次《歌手大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1.两根绳子长分别是1.18米和1.23米,爸爸把两根绳子接 在一起,接头处用去0.25米。
⑴估一估,接好后的绳子够2米长吗?与同伴交流。 ⑵接好后的绳子实际有多长? (1)够。1.18米可以看成1.20米,1.23米也可以看成1.20米, 两根绳子大约长2.40米,去掉接头的0.25米,接好后的绳子够2 米长。 (2)1.18+1.23-0.25=2.16(米) 答:接好后的绳子实际长2.16米。
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专业得分少8.65-8.55=0.10(分) 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分多0.88-0.40=0.48(分) 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总分高0.48-0.10=0.38(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在没 有括号的算式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 号外面的。
3.
⑴这些小动物能同时过河吗?
⑵又来了一只小鹿,它的体重
是17.83千克。如果这些小动物
分两批过河,可以怎样分?

(1)15.4+2.36+2.15=19.91(千克) 19.91<20
答:这些小动物能同时过河。
(2)20-17.83=2.17(千克)
答:小鹿和小鸭子一批过河, 另外两只小动物一批过河。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4.
⑴3年前淘气有多高?现在有多高? ⑵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2)3年前小树有多高? 1.9-1.1=0.8(米) 答:3年前小树0.8米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1. 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 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运算。
2. 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 应用意识。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325-714+146-89 =611+146-89 =757-89 =668
10000-(981-326)+148 =10000-655+148 =9345+148 =9493
答:高出0.38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笑笑是这样算的,你能说出每一步的意思吗?
8.65-8.55=0.10(分) 0.88-0.40=0.48(分) 0.48-0.10=0.38(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笑笑是这样算的,你能说出每一步的意思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2. 4.6-1.75+2.08 =2.85+2.08
=4.93
7.41-(2.96+3.04) =7.41—6
=1.41
3.2+1.27-2.49 =4.47—2.49
=1.98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估一估,谁的总分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算一算,高出多少分?
8.65+0.40 =9.05(分) 9.43-9.05 =0.38(分)
8.65 + 0.40
9.05
9.43 - 9.05
0.38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算一算,高出多少分?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4.
⑴3年前淘气有多高?现在有多高? ⑵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1)3年前:(1.9-1.1)+0.35=1.15(米)
现在:1.9-0.52=1.38(米) 答:3年前淘气1.15米。现在1.38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