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人际交往亲密与独立共存

第一节 人际关系
健康关系的品质 每个人都可以在关系之外获得意义和营
养源。健康关系的一个标志就是大家都会避 免产生对彼此的占有感。尽管有时他们会感 到嫉妒,但不会要求对方不和别人交往。
第一节 人际关系
健康关系的品质
他们能够处理关系中产生的冲突。有时 候人们会寻找捷径避免冲突,这简直是一个 不切实际的目标。比消灭冲突更重要的是, 学会建设性地表达反对意见,建立一种充满 尊重的表达愤怒和挫败感的方式。
够给你合适的建议。 8)陪伴你的朋友:这类朋友让你觉得满足,可能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
言语,只要他们默默地陪伴着你,就能抚平你的伤痛。
第二节 人际吸引与人际效应
什么造就了人际吸引 1)接近性 2)外表吸引力 3)相似性和互补性 4)喜欢 5)互惠
第二节 人际吸引与人际效应
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常常取决于见面后的第一
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 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加广泛、深 刻。
第一节 人际关系
健康关系的品质
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独立的自我认知。 之所以建立一段关系非常困难,是因为必须 在分开的状态和在一起的状态之间建立并保 持一种平衡。如果在关系中没有足够的相处 时间,人们会觉得孤单而且无法分享感受和 经历。如果没有足够的分开的时间,他们很 容易放弃自我并且失去控制,会付出太多努 力去成为对方期望他成为的样子。
人际交往心理学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1. 人际交往:人的需要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接触中,彼此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联系。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或联系。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能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是身心健康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需要2. 大学生交际行为的特点平等意识强感情色彩浓富于理想化二、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一) 有助于自我价值感的确立(二) 能够增强我们的人格魅力(三) 对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有益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一、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W.C.Schuts,1958)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1、包容需要2、控制需要)3、情感需要舒茨根据这三种需要,划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主动与人交往;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支配他人;期待他人引导自己的高清;对人表示亲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二、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三、公平理论(研究者)四、社会实在理论(费斯丁格)五、社会需要理论(魏斯)六、互动理论(西方研究者)第二节、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广义上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等。
狭义上个人与个人之见通过相互交往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或称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的特性: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3、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取决于心理距离的远近自我表露的深度,就成了人们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的重要标志。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分为四个水平:1、情趣爱好2、态度3、自我概念和个人的关系状况4、隐私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一)注意时期(二)确认阶段(三)融合阶段、(四)稳固阶段人际关系恶化的心理过程隔阂阶段:出现裂痕,可能引起漠视疏远阶段:交往不活跃,情绪痛苦回避阶段:避免接触,有不友好、敌意的特征,交往停滞终止阶段。
第四章 人际关系

3、爱护性拒绝:站在对方立场谈理由。
人际交往的技巧
• 二、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
• (四)适度运用幽默
风波一:生活习惯难相容
• 案例一:小黄晚上早晨都喜欢打开窗换换新鲜空气,而其 他室友却觉得小黄存心让他们生病,一起指责他;而小黄 却认为,室友们不注意时间的掌握,很晚才归宿,严重影 响自己的休息和生活习惯。 • 案例二:有的同事习惯早睡早起,有的则相反。晚睡的同 事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看电视不注意控制音量, 或是用电脑时还用音箱,或是键盘声很大,惹得早睡的同 事甚是恼怒。第二天,早起的同事有意无意的提高洗漱声 音,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人际交往的技巧
• 二、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
(二)批评的艺术 1、先表扬后批评:良药不再苦口。 2、批评别人之前先做自我检讨:消除对立情绪。 3、点到为止,给人台阶。
人际交往的技巧
• 二、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
(三)拒绝的艺术
1、补偿式拒绝:提出另一建议,以示诚意。
2、先肯定后拒绝:以示其情非得已。
• 表层接触:
– – – – 始于直接谈话时 开始真正的情感关联 但无情感卷入 是双方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标志着一种新的人际 关系的诞生。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 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深度卷入
– 共同的心理领域越多,情感的融合的程度就越高 – 在深度卷入的情况下,共同心理领域有可能大于相异 的心理领域 –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完全取 得一致。
•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 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分类
● 从性质上划分 ——积极人际关系(1+1≥2)
中班社会活动友谊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友谊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人际交往”,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主题为“友谊的力量”。
通过学习,使幼儿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分享快乐,互相帮助。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友谊的含义,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3. 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书《好朋友》、挂图、卡片、友谊树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好朋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友谊,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2. 讲解友谊的含义(10分钟)结合挂图和卡片,讲解友谊的内涵,让幼儿认识到友谊是无私的、互相的,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力量。
3.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友谊树”的手工制作,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友谊接力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分享、合作、互助。
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友谊树|| 分享| 合作| 互助| 关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我和好朋友”的画,并简单描述你们之间的友谊。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关于友谊的知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分享、互相帮助。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难点: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学会关爱他人。
3. 作业设计中的画“我和好朋友”的画和讲述友谊知识的作业。
一、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学会关爱他人1. 友谊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
人际关系教育教案解读

课程教案(教学要求)讲授题目:沟通你我他——大学生人际交往所属章节:第四章计划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当自己处于人际冲突时的心态,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2.技能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具体技巧和方法,并能自觉运用;3. 情绪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效应,让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注入正能量。
教学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效应的概念、理论,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等。
(这是由知识点的客观性决定的。
)教学难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效应的调适。
要引导学生“怎么做、怎么办?”使学生将概念和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这是由学生认知因素的主观性决定的。
)教学方法:主要使用讲授法和讨论法,鼓励学生讨论、配合案例分析、分享互动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参考资料:主要参考由彭贤主编于20XX年08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第四章。
教学内容:导入:(一)小活动搭“人”字指导语:请各位同学伸出双手,用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搭成一个“人”字。
(此时观察,有的同学搭出了人字,但有的同学搭出的是入字)启示:在搭建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此时的人字是不和谐的。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奥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地狱与天堂》的故事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往自己嘴里送,但太长了,自己永远都送不进嘴里。
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是一样的筷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食,其乐无穷。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通俗的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红光满面。
一、人际交往概述(一)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流通过程。
第4章 同理心——人际交往的基础

1、换位思考,想想别人的感受。
2、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
4、一旦具备了同理心,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
5、做一个具备同理心的人:<1>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我替人着想,他人才会替我着想。
<2>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只有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3>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要学会以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4>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想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改变自己。
<5>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要不设防地,以我最真实的一面示人。
<6>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要抛弃面具,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6、就像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的表情和态度上看得清清楚楚。
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
7、给别人的,其实就是给自己的。
8、让他人经历什么,有一天也将自己经历。
9、若想被人爱,就要先去爱人;希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想要别人善待你,就要先善待别人。
10、任何人都希望他人理解。
缺乏同理心的人只会霸道、武断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
反之,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则会先把自己的意见或忠告放到一旁,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
当别人表达意见时,要理解他的立场和感情,还要设法使对方明白你已经完全了解他的想法。
这么做除了能表达尊重和诚意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对方充分的信任——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医生可以靠悉心倾听获得病人的彻底信任一样。
11、当你发表某个意见时,你会认为自己是完全错误的吗?也许别人发表的意见的确是错误的,但他自己一定不这么认为。
学会交往,融洽关系 3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功利色彩较少,感情色彩浓厚 2.交往方式具有自主、平等性 3.高期望值与高挫折感
(三)中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应坚持以下几点: 1.加强人际认知的正确性。 2.要遵循尊重、真诚、宽容的原则。 3.不要封闭自己。
三、中学生的同伴交往
(一) 同伴交往在中学生的社会化中起着成人无法
替代的作用:
1.同伴交往可以满足中学生归属、爱以及尊重的需要
2.同伴之间的交往为中学生提供了学习他人的机会
3.同伴是中学生获得特殊信息的渠道和参照对象
4.同伴是中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中学生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关系:
1.你喜欢别人,别人就会喜欢你
2.尊重同学,才能得到同学的尊重
第四章 学会交往,融洽关系
第三节 中学生人际交往
一、中学生为何需要进行人际交往
1.身心健康的需要 2.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3.自我认识的途径 4.获得知识的手段 5.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和特点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1.基于血缘关系的交往 2.基于师生缘关系的交往 3.基于业缘关系的交往 4.基于地缘关系的交往 5.基于趣缘关系的交往 6.基于情缘关系的交往
3.温言胜三春,慷慨地赞美同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章生人际交往与恋爱心优品ppt

课后思考:
• 1. 如何理解心理因素影响人际关系? • 2. 现代人际交往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 3. 如何根据人际关系类型特点调整自我交往? • 4. 根据人际关系状态相互作用过程阐释人际交往过程? • 5. 试从多角度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原因? • 6. 试述大学生恋爱特点? • 7. 试述大学生如何正确理性对待失恋?
(二)爱情及其形式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 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六、恋爱中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一)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感官满足
6.单恋、师生恋,与已婚者恋,多角恋
(二)大学生失恋与正确对待
1.理性分析失恋原因 1)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2)一方变心,见异思迁,移情别恋 3)个性分歧 4)自身缺点反毁自身 5)恋爱盲目性 6)恋爱动机不纯
1)人缘型:性格随和,为人坦诚实在,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试(述1)大语学音生符恋号爱系特统点2-?)口头首语言领型:良好的素质、组织能力强、工作作风端正。
◎地缘关系
22、 )人找际出交原往因是,人完获善3得自)安 我全嫌感的弃需要型:自我中心、忌妒、无责任、虚伪、势力、放荡。
5、魅力展示术
第四章生人际交往与恋爱心
一、人际交往的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内涵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 活动中通过语言、思想、感情等彼此影响对方,同时也受对方影 响的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1.认知:前提,交往都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 2.动机:需要、愿望或诱因引发、指向和强化着交往; 3.情感:调节因素,情感体验是维系人际交往的纽带; 4.行为:交往一切通过言行举止、表情姿势表现出来;
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提纲

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提纲
《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提纲可以按照章节和主题来划分:第一章:离家出走
1. 描述鲁滨逊对航海的热爱。
2. 第一次出走伦敦,被贩卖到巴西。
3. 再次出走巴西,遭遇海难。
第二章:流落荒岛
1. 船只失事,鲁滨逊漂流到荒岛。
2. 发现荒岛上的生存条件和资源。
3. 建立生存系统,开始在荒岛上生活。
第三章:与自然的斗争
1. 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如风暴、疾病、野兽等。
2. 驯养动物,种植庄稼,制造工具。
3. 逐渐适应荒岛生活,提高生存技能。
第四章:人际交往与情感
1. 与鹦鹉波尔的互动。
2. 与星期五的交流与成长。
3. 回忆过去,对父母的思念。
第五章:回归与结局
1. 救援船的到来,鲁滨逊返回文明世界。
2. 分享荒岛经历,成为传奇人物。
3. 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
以上是《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内容提纲,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版本和读者的需要加以调整和补充。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四章

情感
理解 基点
兴趣 点
关注 中心
03
兴趣关注焦点汇聚
双方需要将注意力投向对方。
关心他人
共同参与
有效沟通
04
赞成他人
恰如其分的肯定
称赞别人时要 态度真诚、语言贴 切,否则会有巴结 奉承的嫌疑。
在逆境时给予肯定
与顺境中的赞 扬相比,逆境中得 到的肯定与支持则 会使人铭记在心。
在事后给予肯定
亨利·泰勒爵士 在他的《政治家》 中这样写道:“一 个人讲演完毕刚一 坐下你就喝彩,他 会认为你是出于一 般的礼貌。一段时 间以后,他认为你 把他的讲演早已丢 在脑后了,你这时 再对他表示:你对 他讲演中的教益还 铭刻在心。这样, 他对你的恭维将会 经久不忘。”
能使医护人员心情舒畅,产生愉快积极
01
的情绪,激发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
能使患者解除或转移紧张、焦虑、恐惧 和烦闷等消极心理,增强依赖感、安全 感和康复的信心;
创造良好的 工作环境
能使护患群体保持一种稳定、融洽的良 好状态。
02
提高护理 工作效率
医护之间、护士之间的良好合作,会使整个团队同心同德、互相帮助, 无疑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大家冷漠相对,或互相猜忌提防,缺乏合 作精神,必然会消耗大量精力去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和效率。
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形成 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广义的护患关系 指围绕服务对象的治 疗和护理形成的所有 人际关系,包括护士 与患者、医生、家属 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护患关系 仅指护士与患者之间 在特定环境及时间内 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关 系。
01
护患关系的 基本模式
护士的仪表言行也是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四章 爱与被爱

3、物以类聚(二)
例外:互补假设
有时候也会结交与我们不同的朋友:老与意见相似的人在一起 会乏味,新朋友令人欣喜,但要冒风险; 躲避:对那些与我们有着相似特征但有威胁的人,人们倾向于 躲避(避开有相似问题的人) 最佳的关系:双方的需求是可以互补的。
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影响友谊发展的 因素是不同的
第二节 爱
• 爱是我们对所爱者的生命与成长的主动关切,没有 这种关切就没有爱。 爱是与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创造 性形式。它意味着责任、关怀、尊重和了解,以及 希望对方能成长和发展。它是维持在两者皆完整的 情况下,彼此亲密关系的表达。 • ——弗洛姆 • “爱是一种元素,虽然肉眼看不到,却如空气或水 一般真实。它是一股行进中的、有生命力的、流动 着的力量……它如同海里的波浪和潮水般流动 着。” • ——普兰特斯•马福德
3、自我揭露:关系成长的指标
人们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程度会决定他拥有朋友的多寡,以及拥有友谊的深浅。 注意: • 广度与深度应相互协调。只在有限范围内的“深入”是很危 险
的,如“夏日恋情”、“网恋”等。 • 关系深入时,关系浅时具有杀伤离的信息也可以交流。 → 诚 实表达愤怒、苦恼等问题,谈论关系中的冲突等。 • 亲密关系有时也会逆转,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会缩小。 • 自我揭露的程度会影响心理健康。不能自我揭露的人→ 对自 己也不诚实;无法洞悉自己的全貌;别人也会忽视你的需求 与情感;过多和过少的自我揭露都是情绪困扰的指标。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总 是努力追求最具报偿性的成果,因而人际交往追求的是提高酬 赏而降低成本(问题)。酬赏→ 他人以满足我们需求的方式对 待我们;成本→ 关系中不愉快的层面(拒绝、丧失尊严、无聊 等);关系的成果→ 酬赏与成本的差异。 决定人们是否追求某种关系的两个因素: • 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衡量个人满意度的先前社会经 验。满意的关系 → 成果超过比较标准 • 替代物的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s):衡量 可用的替代物时,能接纳的最低的满意度。夫妻不和→ 离婚
心理学课件 人际交往

• (2)刻板印象的作用
•
A.可以简化复杂的现实世界。
•
一般来说,我们往往先按照某类人容易辨
别的类的特征,然后又把属于这类成员所共有
的典型特征归属到他们身上,并以此为根据去
知觉和判断他。
•
B.由于过于泛化,常常是不大准确。
•
消极性主要在于,由于这种刻板印象过于
泛化,常常是不大准确的,它导致对他人的知
•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 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
发展起来的。
• ▲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由三个相互联系 的成份组成的:
• 相互认同 情感相容 行为近似
二.人际关系的分类 1.按人际关系的媒介分类
血缘人际关系 趣味人际关系 业线人际关系 地线人际关系
2.按人际关系发展程度划分
• (4)近因效应的启示 • 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 • 2.开诚布公,积极沟通。
3、月晕效应
• (1)定义: • 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对某个人形成的整体印
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评价和认知。
通俗地说,判断者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 象出发,扩散性地得出或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 体印象,就像晕轮或月晕一样,是从一个中心 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 晕轮或月晕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
实验结果是:第一、二组的看法与介绍
的说法一致,第三、四组的看法则同先提出
来的说法一致。
•
可见,对陌生人的印象由提供信息的先
后顺序决定,先来的占了优势,“先入为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验表明,对一个人的认识,首次印象是十
分重要的,人们往往按首次的印象来解释后
来出现的信息,为了形成统一的印象,如果
第四章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第三节 人际沟通
(二)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 1.信息发送者 (多选题;2008.07) (1)缺乏沟通动机 (2)信息超载 (3)缺乏相应的沟通技能 (4)不注重信息的反馈 2.编码 3.传递渠道障碍 4.解码 5.接受者 (1)对信息不感兴趣 (2)心理障碍 (3)缺乏信息接受能力
第三节 人际沟通
第三节 人际沟通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是指人际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行 为,进行交换信息、思想及情感的过程。着重应明确信息沟通的内在 含义,即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与情感交流的过程。
狭义的沟通指以信号符号为媒介,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思想及 情感的交流。
二、人际沟通的意义
第三节 人际沟通
五、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及障碍 (一)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1.语言性沟通:书面语言沟通;口头语言沟通 2.非语言性沟通 (1)辅助语言:语速、语气、音质、音量、音域或音调的控制等。 (2)环境安排 (3)空间和距离
1)亲密距离: 15㎝左右。(理人员进行某些技术操作时应用)(单选;2010.04) 2)人际距离: 50㎝左右。 3)社会距离: 1.2~3.7m。 4)公众距离: 3.7m以上。 (4)仪表 (5)面部表情 (6)眼神 (7)身体姿势
第二节 护患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特征 1.帮助与被帮助性关系 2.工作关系 3.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中心 4.多方位的人际关系 5.互动关系 6.治疗关系 7.短暂性的人际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意义
第二节 护患关系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一) 技术性关系:它构成了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是维系护患关系的 纽带。 (二)非技术性关系(简答题;2008.07) 1.道德关系:是技术性的护患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 护患双方 必须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及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尊重对 方的权利、人格及利益。 2.利益关系: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关系。护患之间的利益关 系必须在维护服务对象健康及利益 的前提下进行。 3.法律关系 4.文化关系 :尊重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5.价值关系
人际沟通与交往第四章非语言沟通.

(4) 眼神闪烁不定反映出精神上的不温柔和性格上的不诚实 ; 不 愿双目交接者 ,是由于心中隐藏着某件事而有所歉疚。
(5) 回避对方的视线 , 是不愿被对方注意自己的心理活动。
(6) 睁大眼睛看人是对对方感到极大兴趣的表示。
(7) 眨眼也属于注视方式之一。眨眼一般每分钟 5~8 次 , 若眨 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就为闭眼。眨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则表示厌烦 , 不感兴趣 , 或表示自己比对方优越 , 有轻视或蔑视的意思。
2021/3/14
2
【简评】人际交往谈话时,谈话的内容固然很 重要,然而在谈话时注意表示出对对方的关心,
也是促进感情交流的方法之一。罗斯福总统
叫出这位工人名字的同时,通过兴高采烈的表 情、亲切地握手、热情的致谢,打动了那位工 人。这些非语言信息传递了非常丰富的内容, 这正是无声胜有声。
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沟通,其中
2. 用来强调某一问题 , 或通过这种非语言 方式描述语言例如 , 在一些社会工作中 , 手 势还是一种专门的语言。
3. 给说话者提供缓解紧张的机会也就是说 手势象征着说话者的情绪状态。
2021/3/14
24
( 三 ) 握手
1. 握手的意义握手是一种常见的 “ 见面礼 ” 。 2. 握手的姿势标准的握手姿势应该是平等式 , : (1) 男女之间 : 一般是女性先伸手 ; 倘若男性已是祖辈年
(2) 在所有非语言沟通中 , 人们认识最趋一致的就是脸部表 情,
(3) 表情在面对面的口语沟通过程中是心灵的屏幕 , 能够辅助 有声语言传递信息 , 沟通人们的感情。这对于提高口语表达 效果是很重要的。正如蔡特金的回忆中 所说 , 列宁讲话时 " 不但每一个字都是从他心里发出来的 , 而且面部的表情更加 强了 那种感觉。 "
第4章 人际关系

克拉克和米尔斯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关系 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的概念
阿隆提出自我延伸的概念(self-expansion) 阿隆认为,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会逐渐把对方看成 自己的一部分。
四、密切关系
(一)密切关系的特征
(1)相互依赖 (2)共同活动 (3)打破心理界限,对方成为自己个人 心理的一部分 (4)交往动机由注重交易转为追求共享 (5)亲密感 (6)承诺
2. 西方人际关系研究模式
(1)费斯克模式
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 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 平衡
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 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商业关系往往如此
(2)克拉克与米尔斯模式
交换关系
注重公平
沙赫特(Schachter)用社会比较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 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有关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识。 米勒(Miller,1984)则进一步认为,人们不仅通过 社会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还通过它获 取有关自己的情绪甚至朋友选择方面的信息。
(2)焦虑与亲和需要 焦虑由非现实的,无法确定的原因引起的。沙诺夫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系--刘琰
@版权所有 2015/6/25 Thursday
人际关系的六种取向
需要
行为倾向
主动
被动
包容
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退
参与社会生活
缩、孤独
支配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 期待他人指导,愿意追
权力
随他人
情感
对他人喜爱、友善、同 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
情,主动对他人表示亲 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
第四章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

14
15
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首次交往时彼此产生
的第一印象对后继交往行为和关系 的心理影响。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交往过程中所形 成的印象对双方关系的重要影响。
16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实验材料
陆钦斯(A.S.Luchins,1957)“吉姆印象形成” E
26
互不认识 开始注意 表面接触 建立友谊 亲密关系
图: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27
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
阶段
个人 他人
零接触
物理近距性
单向注意
社会和个人背
双向注意
景的接近
表面性接触
外表吸引力
轻度卷入
态度相似性
中度卷入
需要互补性
深度卷入
自我表露
(D.O.Sears等(1985),“Social Psychology,第5版,230页)
49
案例
▪ 一位母亲,与女儿关系日益紧张,她感觉和女儿越来越无法沟通。女 儿高三,很聪明,只要努力就会考出很好的成绩,但是,她平时经常 看电视、上网,我看着很着急,我说她,她却说“我有打算,你该说 话的时候不说,不该说时偏要说”。
在孩子上初三时,发生过一件事:数学老师要她去老师家补课,因为 女儿的数学成绩不错,而且住的又比较远,就没有去,可从这以后, 老师总是挑她的毛病,于是她向妈妈述说,希望妈妈能找老师评理, 可妈妈没有去,并告诉她:“你各方面努力做好,老师就不会再批评 你了”。至此,女儿认为妈妈软弱,不关心她。结果,女儿数学成绩 下降,中考没能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时,女儿得知同桌的母亲对孩子 关怀备至,心里更是不平衡,回家后经常找碴和妈妈争吵。有时候她 明明考了80分,却偏偏告诉妈妈自己不及格,并说”你不用把我想的 太好,也不用把我想的太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
目录
人际交往的意义 人际吸引
人际交往技巧 如何处理寝室关系
2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理解影响大学生 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 关系障碍的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1)喜欢; (2)爱情; (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4)合群
人际吸引及其因素
2、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1)熟悉; (2)个人特征; (3)相似; (4)互补与补偿
(1)熟悉能产生好感
实验1: R. B. Zajonc , 1968 方法:向被试呈现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对西
方人无意义) 频度:1、2次—25次。要求猜其含义。 结果:被试对呈现次数多而变得熟悉的词更有
当一个榜样被描绘成在才能和人格上都达到了普通人所
不可能企及的地步时,人们就容易敬而远之。
犯错误效应
心理学家猜想,这是因为猪湾事件使得人们 相信,即使是被当时的新闻媒介描绘得几乎 无可挑剔的总统,也难免会犯错误。这使总 统的形象更接近普通人,从而赢得了过去并 不喜爱他的人的拥护。
说明: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到自我 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
外貌的吸引力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 ----亚里士多德
真诚,Aderson,1961
方法:大学生,555个品质形容词,要求被试按“喜 爱程度”排序;
结果1:排在最前面的6个词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结果2:排在最后面的词
❖人是很难长时间与他人隔绝的。
9
满足交往需要,身心健康的保证
10
11
完成社会化,促进个体成长发展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马克思 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在于人总是劳动、 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12
WHY? 第一部分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成长烦恼——“我该怎么办?”
案例描述:
进入职业院校以来,小涛能力出众,被老师 委以重任。就在小涛暗自高兴时,室友却慢慢 疏远了他。每当小涛回到宿舍,室友的谈话就 戛然而止,问缘由,说:“你是名人,我们哪 能和你聊天啊。”小涛主动搭话,他们也总拿 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现在,室友们无视他的 存在,几乎不和他说话,为此,小涛痛苦不已。
教学难点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
WHAT? 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 的关系(距离和边界)。
HOW? 人际交往的过程
人际印象
人际吸引
人际交往
实现1+1>2,个体与他人双赢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求教上帝,上 帝先带他去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面黄肌瘦,面前都是美 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 往自己嘴里送,但永远都送不进嘴里。
好感,倾向于赋予其褒义。
(1)熟悉能产生好感
实验2(R. B. Zajonc , 1968): 以照片为材料,一个人的照片被呈现的次数 越多,被试越熟悉,则被试越倾向于喜欢 照片上的人。
结论: 熟悉可以增加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程度。
(1)临近能产生好感
童年一起上学放学的小伙伴; 上课一起学习的同桌的你。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 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 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 来的。”
——丁瓒教授
第二部分 吸引力的秘密(人际吸引)
❖熟悉与邻近; ❖个人特征; ❖相似; ❖互补与补偿
人际吸引及其因素
人与人之间由于积极的认知与情感而在心 理和行为上的相互趋近倾向。
1、人际吸引的常见形式
案例分析:
小涛被孤立,不能很好地融入宿舍这个小集体,一方面源 于室友的嫉妒和不服气,不把他看成集体中的一员,排挤他; 另一方面是因为小涛不能站在室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宿舍人 际关系一直是困扰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问题,当前很多高职高 专学生不能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导致郁闷和孤寂,甚至发展 成宿舍焦虑症。
上帝又带他去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 笑语,原来是一样的筷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 人可以相互喂食,其乐融融。
6
获得社会支持,事业成功的保证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 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 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 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 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你还记得么?
(2)个人特征
才 能 犯错误效应 外 貌 真 诚
才能
才能与被人喜欢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超出 一定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因为任何人都不会去选择一个总是提醒自己无能和低 劣的对象来喜欢。
Aronson的研究(1978)表明,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 、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因为 此人超凡的才能会使人们感到一种压力。
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人到一间没有窗户但有空调的 房间去住。房内有一桌、一椅、一床,此外别无他物。三餐 由人送至门底下的小洞口,住在里面的人伸手就可拿到食物。 一个人住进这个房间后与外界完全隔绝,有5名大学生参加 了实验。
其中一人只呆了20分钟就要求出来,放弃了实验;3人 呆了两天;最长的呆了8天。
宿舍人际是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们在宿舍里互动 形成的心理关系。能否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是衡量高职高专学 生人际交往能力大小、心理素质高低及为人处事是否得体的一 杆标尺。除去睡眠时间,高职高专学生每天在宿舍待5—72小时 左右,与室友间的接触与交往比其他人时间都长。因此,与室 友的关系融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大学生活心情 是否愉快。
7
获得社会支持,事业成功的保证
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 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 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 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 好品质。
满足交往需要,身心健康的保证
❖交往剥夺实验(沙赫特)